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一)类型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标题作者姓名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摘要关键词前言或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三)写法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6、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7、参考文献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二、综合评述性文章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二)正文内容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主要应讲明:(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有关投稿要求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论文举例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一、科技论文1、软科学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广理念不适应;职能定位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适应;推广方法不适应;保障措施不适应;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间接影响;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创新推广理念;科学定位职能;理顺推广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改进推广方法;提高全员素质;支持力度加大;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2、硬科学论文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调查点的位置;调查方法;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二、综述类文章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精选豆种;轮作换茬;深翻土壤;肥料充分腐熟;宽行条播;人工拔除;药剂防除;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米质;生育期;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栽培季节;播种育苗;合理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试验跟踪调查情况;试验处理;试验条件;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秧苗要壮;肥料标准;肥箱防水、肥料防潮;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危害基本情况;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单排单灌;深沟排水;洗盐碱;科学施肥;调节盐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四、试验总结(报告)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除草效果调查;水稻安全性调查;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5.结论(、、)。
《农业机械》半月刊、《中国水稻科学》季刊、《农药》月刊、《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中国农资》月刊、《农业科技与装备》双月刊、《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月刊、《农产品加工.创新版》月刊、《农家致富》半月刊、《农技服务》月刊。等等等等。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吉林农业》《北京农业》《安徽农业科学》等期刊我都可以发见我的用户名,163的邮箱。
贵州省级报刊有: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民族报,法制生活报等。
省级的报纸和报刊一般指的是省级别的单位以及相关省级别的行业或者相关的省级部门主管发行的报纸
贵州省级报刊登报公示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办理流程以‘登天下’为例,流程如下:
登天下是一个线上办理报纸公告声明公示的登报平台,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登报业务。
登报声明的费用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登报声明的字数有一定关系,刊登的遗失声明字数越多费用越高。
二、和选择刊登的报纸有关系,每个地区都有比较便宜的登报报刊
报纸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媒体,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覆盖区域大,读者稳定的特性,报纸公告声明登报是指通过传统的报纸作为载体,在报纸的上刊登需要向公众进行公示或者告知的一直方法。
应该是国家级的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农业与技术》是省级期刊。
《农业与技术》是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农业科研成果与动态,先进实用技术及科教兴农等方面论文。
《农业与技术》是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期刊源、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扩展资料:
《农业与技术》主要栏目:
1、农业科学: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史研究、生态农业、贮藏与加工、农艺科学。
2、农业工程:农业科技、农业机械、设施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信息与工程。
3、林业科学:绿化建设、栽培育苗、林政管理、森林经营、病虫害防治。
4、种植科学:蔬菜园艺、植保纵论、种业天地、农药科学、试验研究、育种栽培、土壤肥料。
5、畜牧科学:动物科学、疾病防治、养殖与增殖、饲养管理、畜产品加工、畜牧研究。
6、水产科学:渔业研究、水产管理、水产养殖、渔业行政、饲料与营养。
7、园林园艺:果植栽培、品种资源、园艺研究、园林花卉、景观设计。
8、农业经济:新农村建设、农产经济。
9、交流园地:综述专题、科研管理、工作研究、经验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与技术
11月发表。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在《基层农技推广》上发表的论文可以申请参评贵州省职称,但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农技推广》要求的学术水平比一般期刊低,因此,论文在《基层农技推广》发表时贵州省职称评审机构会按照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是11 月,论文里要求是:作者.作品名称.书名.出版社.日期
1. Xianmin Yang, Shenqguan Yu,& Zhong Su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on Chinese readinglevel in primary school of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EdcuationalTechnology, 2013, 44(1):95-111.【SSCI, Impact Factor:(Year 2012)】2.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刘禹; 陈玲;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8-103.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 余胜泉; 张洪锐电化教育研究 2012-07-014.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5.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王志军;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5-01;6.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曹培杰;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7. 《泛在学习资源在移动终端上的自适应呈现模型设计》,高辉; 程罡; 余胜泉; 杨现民,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8.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曹培杰; 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4-01;9.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刘俊生;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 2012-02-01;10.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刘俊生;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12-01-15;11.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开放教育研究,2011-12-05;1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马宁、陈庚、刘俊生、丁杰、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1-12-01;13.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余胜泉; 陈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25;14.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15.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七期,P1-6。16. 《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余胜泉; 陶丹,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06-15;17. 《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陈敏; 余胜泉; 杨现民; 黄昆仑,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15;18. 《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谭霓; 余胜泉; 吕啸,远程教育杂志 2011-02-01;19.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吕啸; 余胜泉; 谭霓,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20.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杨现民; 余胜泉; 王志军,开放教育研究 2010-12-05;21.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09-10;22. 《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冉敏; 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06;23. 《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袁华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7期,P13~22;24. 《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彭飞、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P173~180;25. 《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王志军、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P73~78;26. 《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蔡苏、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04-05;27. 《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马宁、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0-02-01;28. 《交际性教学法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杨丽娜、余胜泉,《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4期,P46~51;29.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何克抗; 余胜泉; 吴娟; 马宁; 赵兴龙; 袁磊; 齐媛,电化教育研究,2009-02-0130. 《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31.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32.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33.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34.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35. 《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第14卷6期.P84-88;36. 《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0337.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8-05-1038.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39. 《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40. 《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第1期4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123-12742.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Mode》,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43.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44. 《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45. 《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46. 《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47. 《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48. 《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49. 《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50.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51.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52.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53. 《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54.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55.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56.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57. 《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58. 《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59. 《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60. 《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61.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62.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63.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64. 《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65. 《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66.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67.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68.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69. 《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70. 《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71.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 172.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73. 《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74. 《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75. 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76.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77. 《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78. 《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79.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81. 《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82. 《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83. 《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84.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 2 CSSCI85. 《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86. 《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87. 《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88. 《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89.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9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9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92.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9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94.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95. 《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 《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98. 《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9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100.《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101.《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102.《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103.《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104.《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105.《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106.《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1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108.《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10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110.《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111.《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112.《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113.《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114.《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115.《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116.《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117.《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118.《从网络互联到应用互联》,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0期;119.《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120.《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121.《网校临危如何应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122.《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研究》,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12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124.《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125.《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赵美琪、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126.《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127.《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28.《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古素梅,《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第8期129.《Adaptive LearningSystem Based on WEB》,ShengQuan Yu, KeKang He,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130.《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131.《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13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133.《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13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135.《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余胜泉,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36.《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13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3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167-172。139.《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40.《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1.《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2.《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3.《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4.《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5.《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146.《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其它发表在各种普及型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在20篇以上。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多种方式发行。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中国科技期刊网是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建立,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启动实施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展示平台和优质期刊资源积聚平台。平台集中展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致力于向海内外科研工作者及机构用户提供集知识发现和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智能化知识服务产品。
中国科技期刊网为收录期刊搭建单刊展示页面,期刊页面链接至期刊官方网站,实现互连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同时,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各学科期刊编辑部提供从接受稿件到期刊网络发布的一站式服务,为收录期刊进行多媒体展示和营销宣传,扩大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与国际期刊的最新发展理念保持同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科技期刊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将科研优势与期刊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国内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我国精品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建设势在必行。搭建学科期刊集群,为同类期刊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提升期刊质量;同时,为该学科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论文写作和成果发布的一站式服务。
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一直以来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建成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学、材料学和数学等以学科为纽带的期刊集群,并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期刊群的建设。
岗位职责:(1)参与策划与协助主编把握杂志方向性事宜;(2)协助主编管理各部门有序运行,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3)策划专题方案,并确定每期刊物主题、目录、栏目,负责编辑“封面文章”、“特别策划”、“专题”等重点栏目;组织各部门部署工作;(4)组织杂志编辑、校对工作,对文稿进行二审,解决审稿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对编校质量进行实施监督,保证每期刊物能保质保量,日期完成;(5)收集调研信息、分析反馈数据,并形成正式书面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建议;(6)协助主编做好各项工作及各部门工作的监管与实施。任职资格:1.中文、新闻、传媒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年以上主编、副主编或执行主编岗位经验;3.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沟通能力,有独特的创见和良好的栏目策划能力;4.热爱编辑事业,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5.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有互联网类杂志经验者优先。负责杂志栏目的整体策划,资源整合,规划、组织版面栏目及内容;2关注业界动态与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组织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活动;岗位要求:1、25~~35周岁,新闻、中文、传媒类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担任全国性财经、生活类杂志社或者报社专版主编3年以上。3、熟悉杂志运作流程,对杂志的运作有比较专业的理解和把握;4、具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敏感性,独立策划和外联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文笔流畅,正直务实;5具创新思维,头脑灵活,高度的责任感,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专业期刊、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1、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2、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 COAJ)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办。COAJ的前身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AS-OAJ),是一个开放获取、学术性、非营利的科技文献资源门户,于2010年10月上线运行。在CAS-OAJ的基础上,COAJ作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将建设成为一站式的中国科技期刊OA集成平台和门户,集中展示、导航中国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强化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引领中国科技信息的开放获取。3、中国知网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4、维普维普网,建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商业运营,维普网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中文专业信息服务网站。网站陆续建立了与谷歌学术搜索频道、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的战略合作关系。网站遥遥领先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水平,数次名列中国出版业网站百强,并在中国图书馆业、情报业网站排名中名列前茅。5、万方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儒雅论文网凭着良好的信用、优良的服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儒雅论文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主营:翻译;资料下载 哈尔滨市儒雅论文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中国 黑龙江 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西大直街90号,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我公司主要经营翻译 ; 资料下载,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我公司所属行业为...
淘宝上代发核心期刊是不是真的?全国最大最靠谱的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信息。原18号)。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教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等。在百度、360、搜狗第58-68页。即 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教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即 搜:高级教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教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教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教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教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教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教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教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审计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审计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审计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审计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审计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统计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统计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统计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统计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统计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统计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政工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政工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政工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政工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政工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政工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工程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工程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工程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搜: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全称)、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
看具体情况,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要多方面了解,发表论文,推荐你阅读几篇文章《职称论文发表全攻略》、《职称论文发表网站解惑》这是从lunwentaotao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试过是真的 主要是自己投稿核心完全没消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