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中国禁忌语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有关中国禁忌语的论文题目

中英禁忌语比较

关于语言学 论文最主要的研究方式为:现在语言学的发展,传统语言文学新政策影响等等,有关语言学类的论文选题有很多中形式,更多的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我分享几个现代语言学这本期刊的文献标题给你看看哈,你可以参考参考:京剧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俄语前置词研究可视化分析国外性别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理论嬗变新闻漫画中“中美关系”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非洲媒体涉华新冠疫情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外语学习动机领域国际姿态的研究焦点与发展趋势流行语“摆烂”的语用及来源探析

各地方言的差别和共同

称谓禁忌语的论文题目

首先这两个方向在语言学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虽然互相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如果你学过语言学,那么建议首先看一下这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下又有不同的points。首先定义不同,然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两种研究的理论意义不同,实践意义也不同,对人类的其他活动就有不同的作用。首先把语言学里面这两部分内容看通,然后在知网里搜集关于这个的资料,最后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创新就够了。

摘要:论述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交流的主要模式,不同文化与语言中的禁忌语是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中西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了解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性和差异,能使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对比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 2010Vol .12,No. 3358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中西宗教文化传统截然不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西方民族则笃信基督教。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宗教体系,具有截然不同的神仙谱系。[4]。在西方国家,基督徒对上帝非常虔诚,上帝的名字Jehovah 便是最大的禁忌语。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所以往往避而不用God(上帝)、Christ(基督)等词语,而代之以gosh、golly﹑for goodness sake or for crying outloud(看在上帝的份上)等;不用Jesus 一词,而用Gee、Jeepers、Jiminy 等。就像中国人一样,要尽量避免对“神”的不敬,并且,人们还经常避免提到魔鬼的名字。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同样存在禁忌的,如hell(地狱)、devil(魔鬼)、damn(该死)等。中国人忌亵渎神灵,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语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在中国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言的。所谓“妄言”就是胡说、乱说、说假话。同时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孔孟之道崇尚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言语适度,不可妄言或者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为了保护一家老少生活幸福平安,还信仰“门神”、“财神”、“灶神”等,认为他们能保佑一家人生活平安喜乐,因此人们将其请来贴于门户或供于堂中(“买”字是很忌讳的,于是换成“请”,以免亵渎神灵)。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数字也有不同的理解。“七”在汉文化中是被忌讳的数字。这是因为农历七月七日被视为凶日。汉语中含有“七”的习语大都具有贬意,如“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而英语中,“seven”与神有关。人们常将“seven ”视为吉利的数字,有“luckyseven”,“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等[5]。中西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使人们把上帝、鬼神等宗教信仰融入了日常生活,宗教上禁用亵渎性词语成为一种共识,人们言语上都尽量避免使用亵渎神灵的词语。(2)禁用辱骂性词语。从原始社会到信息时代,一些辱骂性的词语,一般是被大众所禁忌的。因为这类词语通常会冒犯他人,令人不快、愤怒,或者引起双方的冲突。此类词语常常借用动物的名称,例如bitch(母狗)、cow、swine(猪猡)、pig等。英国议会曾公布一份不适合于议会内使用的词语表,表上所列词语多属辱骂性词语,如cheeky(厚脸皮的)、liar、fascist(法西斯)等。在英语中,这类词语多由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称为四字母词(4-letter words )。如shit(胡扯)、hell(混蛋)、damn(该死)等。人们对这类词汇十分敏感,一旦听到它会感到十分惊讶、气愤,所以绝对不能滥用这些词汇。汉语中的咒骂语和猥亵语也有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使用的。所以这些带有辱骂性的词语在汉语、英语中一般是被人们所禁忌的,以免引起交际过程中的尴尬和冲突。(3)禁用关于病和死方面的词语。“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自然法则。但是由于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禁忌。中西方都有这种禁忌,不愿或者不敢提及这类词。英语一般用“the big C”、“long illness”,而避免使用“cancer”这个词。用“go to heaven ,begone to a better world,to go to another world”,而避谈“die”。“死”在汉语中也是更加避讳的。人们害怕死亡,很不愿意谈及死亡,而往往以“过去了”﹑“离开了”、“仙逝”、“驾崩”、“夭折”、“牺牲”等代替死亡。汉、英禁忌语语用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通过对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的理解和分析,有利于避免不同文化的冲突,让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三、从习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鲁迅,深受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可能不为外国人所理解的东西。例如,在《阿Q 正传》里写到阿Q 摸了小尼姑的脑袋,小尼姑就骂了一声阿Q“断子绝孙”,阿Q 听了以后就很紧张。外国学生读到这里的时候常常不能理解。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断子绝孙”在中国是一句禁忌语,不懂得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因此在实际交际中,会涉及到某些来自书面文学作品中的禁忌,可以通过对文学著作的学习,了解其文化内涵。熟悉汉、英禁忌语语用的差异性,对于实际交际是有很大帮助的[5]。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对动物种类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寄托寓意的词汇表达不同,因此对动物习语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以“鸡”、“狗”等动物习语为例,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讨吉利的口彩,就通过谐音的语用方式来表示吉祥如意。因为“鸡”与“吉”谐音,所以“鸡”被当作吉祥的动物用于各种喜事上,像济南出产的大红包装的“大鸡”(“大吉”) 牌香烟成为当地人婚礼、Analyzing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In this paper,along with globaliz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mode of communication,and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taboos in the language have mad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fail.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ustoms and cultural content,understandthe common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the language as well as differences of taboo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to make people in the actual communication be handy, to avoid unnecessary clash of cultures. Therefore,it is significantly meaningful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aboo wor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words:taboo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ntrastBO Shuyan(College of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Studie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第3 期薄淑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比汉英禁忌语语用差异359婚宴上专用的禧烟。而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俗语,如“chicken”是胆小的意思;“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是过分自信的意思, 含有贬义。“Chicken out 、play chicken、chicken-feed ……”等都是贬义。所以尽量不要在英国人面前用“鸡”来表达祝福。中国人对于“鸡”是没有什么禁忌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用“鸡”称呼女性的话,肯定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因为“鸡”与“妓”谐音。再如,在西方,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因此西方人对于吃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虽有时含有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像“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its day”,“he works like a dog”,“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等习语都表现出它褒义的一面。“A dog’s life”,“love me,lovemy dog”就比较中性。而在汉语中,狗一般表示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蝇营狗苟”等成语。人们由本民族文化衍生的认知范畴不一定会与另一种文化的认知范畴完全重合,因此很难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对同一事物具备同样的认识[6]。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模式。而不同文化与语言中的禁忌语是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知中西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了解和研究语言禁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才能够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在实际交往中得心应手、减少误解、互相理解,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参考文献:[1] 尚永芳,刘芳.浅谈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M]// 潘炳信,李正栓.翻译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339.[2] 尚榕,刘旭宝.试析日语中的语言禁忌现象[M]//石坚.外国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95.[3] 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79.[4] 李畅.宗教文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J].外语学刊,2009(5):143- 146.[5] 胡开宝,郭鸿杰.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37- 139.[6] 张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

code-switching

关于培养社会语言学专业人才的几点思考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若干特点 变体概念及其在社会语言学中的运用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社会语言学及其诸邻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与ESL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红楼梦》人物称谓形式的社会语言学透析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西方社会语言学面面观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象似性

论文题目禁忌

论文写作技巧:

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

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

3、考虑一下呈现这些内容的顺序:怎样安排段落之间的结构才是最清晰、最有说服力。

二、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1、相似的想法通常应该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四处分散。

2、每个段落应该在字体上有区别,比如缩进或在段落之间留出额外的行间距。

3、每一段只应该陈述一个要点。

4、每个段落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小短文。

5、每一段都应该使用过渡词或短语连接到下一段。

6、段落的顺序应该符合逻辑,前后一致。

7、一旦同学写好了初稿,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个段落的要点。

很多同学的论文都需要经过多次修改,那么,如果我们在写论文时就多加注意,是不是会使后期修改论文简单不少?下面papertime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点论文写作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看看!

一、正确引用文献

大家经常会因为引用格式错误而导致论文内容被标红,因此,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如何来正确进行引用。

最基本的一点,不能漏标引号。总是会有不少学生以为自己标记了引用符合,但是在论文提交检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标记,还有部分学生在引用还没有结束就使用了句号,如果使用了句号,系统就以为这句话结束引用。

二、缩小比例

检测系统都会设置一个阈值,一般是5%到8%之间,在检测之前,例如知网会自动将整篇文章分章节进行检测,有目录和没有目录,进行分章节是由区别的哦!如果引用的字数超过总字数的5%或8%,则系统将被判定为抄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检测原来来避免论文被检测系统标记为重复,所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只需将复制词的文字字数控制在整个章节总字数的5%以内即可。论文查重有哪些常见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精确转述

将自己引用的论文语句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多角度进行表达,但是,这种方法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转述的语句必须精确、简洁。

四、谨慎引用教材

我们经常会在互联网上看到“引用教材语句“的降重方法,但我们引用课本中语句需要注意,你使用的内容可能已经被其他人使用过,而且现在也有了电子课本,所以检测的时候会被检测系统标红。

专硕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一)论文写作必须坚持学术道德和写作规范,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应在文中注明,论文作者需要承担论文的法律后果。(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对论文涉及的问题,作者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资料。 (三)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有独立见解,或对学士界已提出的问题做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学术观点必须言之有理,逻辑严谨,文字顺畅。 (四)论文字数一般为2—4万字。专硕论文形式的基本要求(一)就事论理:是以某一单位(或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某一专业问题为研究内容,在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融入到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之中。(二)就理论理:适合理论研究类,一般不适合专硕应用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三)就理论事:通常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线,在论文的各部分中以举例说明的形式与企业实际结合,或在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某一企业实际进行验证。针对专硕学生的特点,要求学位论文采用就事论理的表现形式,至少做到就理论事,以增强论文的应用价值。不提倡撰写就理论理的学位论文。

业论文是学业结束的一个句号,写好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个人拿到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也是自我的检验。写毕业论文主要涉及到三个部分:开题报告、论文撰写修改成稿、答辩,注意事项也多在这三个方面。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写毕业论文有哪些注意事项1、毕业论文——开头报告开题报告是比较简单的格式汇报,主要是确定选题、报备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其对现实的指导价值等等。(1)研究背景要细看前人研究不知道前人研究的不足点,以免自己的研究存在重复研究。(2)研究问题避免问题太大,不细化,进而让问题研究得不深入让对策都禁不起推敲。(3)研究方法不要简单罗列研究方法,要同时进行说明。(4)研究理论不清楚这些理论的研究出发点,在运用该理论时,明显存在问题和理论的脱节现象。(5)研究框架避免不说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化的步骤、每个阶段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成果以及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6)研究意义避免不谈创新性。2、论文撰写修改成稿论文撰写修改成稿,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要一遍遍的修改直到导师通过为止。要注意三点:(1)开题报告,在论文的开头,是答辩老师第一眼就注意的,决定了你的文章是不是具有价值的,是否对社会有研究意义,如果否,那么论文意义何在?(2)论文模型的选择。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注意观察前沿论文是否有合适的模型参考,好的模型选择可以事半功倍。(3)数据的应用。证明选题有研究意义,须从现实中提取数据,输入模型中取得结论,以结果来证明研究的价值。数据可以是国家官网数据也可以是社会调查数据。3、答辩(1)跟导师打好关系很重要;(2)要充分熟悉论文内容,在一些缺口要有合理的理由解释等等。写毕业论文有什么注意事项,关于该问题的介绍,就先说到这里。更多关于论文发表方面的疑问,关注知实学术。

论文禁忌题目

1.忌标准低

不知道两个标准。国际标准和母学科国内外标准。部分学生在选题的时候忽略国外学者的研究,对nature 、Science这样的权威期刊论文的标准、动态不关注、不了解。更有一些获奖论文研究的正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内容,打开其论文却没有一篇相关的国外研究文献。更有甚者对母学科的标准都一无所知,如,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母学科国内外优秀期刊的标准、动态。

2.忌理论指导欠缺

理论应当具备实践意义,理论指导欠缺会导致根本不知道何为理论,什么内容可以称之为理论。缺乏理论训练的作者写出的论文都是飘着的论文,既做不到仰望星空又做不到脚踏实地,是毫无意义的论文。

3.忌逻辑不清

思维逻辑混乱不清,缺乏脉络,通篇只是简单地文字堆砌,体现出作者缺乏高度概括能力与逻辑思维的缺陷。主要在论文的题目、摘要、结论等部分得以体现。

4.忌“三无倾向”课题

无理论指导、无研究假设、无风险性的课题研究

5.忌研究范围太大

不愿从“小”做起,为了迎合课题的“大”,一味堆砌类似于“战略”、“发展”这样的又大又空的词语,使论文整体“空泛化”

6.忌文献综与述二者缺一

比如,文献综述部分过于赘述,从女娲补天开始说起,把读过的文献资料全部罗列出来,做不到对前人研究进行评论,也做不到前人研究的缺陷与不足;还比如,在综述和研究方法之间缺少过渡章节段落来引出研究主题。

7.忌无特征关键词

不清楚关键词的概念。例:近代、特性、现状、对策、影响因素等,这些并不是能体现你专业的关键词。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学位论文的禁忌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哦!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3]论点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毕业论文撰写有哪些禁忌?在论文写作时,切记要注意以下问题:1、论文标题范围不可过大【标题过大,把握不好方向,容易偏题,且无法确定强化论点】2、没有逻辑,很多考生都是参考其他文献,只为凑够字数,整篇文章零零散散,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3、没有中心思想,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定要按逻辑顺序排好,切勿随意打乱,不然指导老师读后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4、切记不可凭空想象,论文应观点鲜明,证据确凿。不可天马行空随意编写。5、观点不可偏激,论文的论点,是作者思想、观点、态度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在论证的时候,不能片面、武断、不求事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论点来进行分析。6、不可过多抄袭,这是毕业论文中的大忌,论文都是要考核查重率。自考毕业论文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5年04月自考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 2020年10月自考00900网页设计与制作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禁忌语论文开题报告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三、结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国外研究现状: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方案、进度: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07年4月:定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