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sql毕业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sql毕业论文答辩

本人毕业的时候也是做的这个,大概流程如下:首先运行项目,如果你是下载的项目一般老师一样就看出来了,这样的话老师就会问一些比较技术含量的问题,那就是老师主观的了。如果是自己做的话,一般问的就比较简单了,运行环境的设置啊,几个主要功能的代码讲解,还有什么弊端啊什么的。我们答辩的时候比较简单,先过论文,然后实战.....

管理系统的有点多了。要求

sql数据库期末论文

数据库完整性(Database Integrity)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库完整性由各种各样的完整性约束来保证,因此可以说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就是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可以通过DBMS或应用程序来实现,基于DBMS的完整性约束作为模式的一部分存入数据库中。通过DBMS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进行设计,而由应用软件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则纳入应用软件设计(本文主要讨论前者)。数据库完整性对于数据库应用系统非常关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完整性约束能够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添加不合语义的数据。 2.利用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业务规则,易于定义,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同时,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是集中管理的,因此比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性。 3.合理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能够同时兼顾数据库的完整性和系统的效能。比如装载大量数据时,只要在装载之前临时使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失效,此后再使其生效,就能保证既不影响数据装载的效率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4.在应用软件的功能测试中,完善的数据库完整性有助于尽早发现应用软件的错误。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可分为6类:列级静态约束、元组级静态约束、关系级静态约束、列级动态约束、元组级动态约束、关系级动态约束。动态约束通常由应用软件来实现。不同DBMS支持的数据库完整性基本相同,Oracle支持的基于DBMS的完整性约束如下表所示: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示例 一个好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首先需要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要通过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实现的业务规则,然后在充分了解特定DBMS提供的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依据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性能要求,遵照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设计方法,合理选择每个业务规则的实现方式;最后,认真测试,排除隐含的约束冲突和性能问题。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经过系统分析员、数据库分析员、用户的共同努力,确定系统模型中应该包含的对象,如人事及工资管理系统中的部门、员工、经理等,以及各种业务规则。 在完成寻找业务规则的工作之后,确定要作为数据库完整性的业务规则,并对业务规则进行分类。其中作为数据库模式一部分的完整性设计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而由应用软件来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将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将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转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即实体关系图(ERD)。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就要开始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的实质阶段,因为此阶段的实体关系将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转化为实体完整性约束和参照完整性约束,到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完成设计的主要工作。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此阶段就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包括对关系模型的规范化。此时,依据DBMS提供的完整性约束机制,对尚未加入逻辑结构中的完整性约束列表,逐条选择合适的方式加以实现。 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结束时,作为数据库模式一部分的完整性设计也就基本完成了。每种业务规则都可能有好几种实现方式,应该选择对数据库性能影响最小的一种,有时需通过实际测试来决定。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原则 在实施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把握: 1.根据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类型确定其实现的系统层次和方式,并提前考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静态约束应尽量包含在数据库模式中,而动态约束由应用程序实现。 2.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关系数据库最重要的完整性约束,在不影响系统关键性能的前提下需尽量应用。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换取系统的易用性是值得的。 3.要慎用目前主流DBMS都支持的触发器功能,一方面由于触发器的性能开销较大,另一方面,触发器的多级触发不好控制,容易发生错误,非用不可时,最好使用Before型语句级触发器。 4.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必须制定完整性约束的命名规范,尽量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缩写词、表名、列名及下划线等组合,使其易于识别和记忆,如:CKC_EMP_REAL_INCOME_EMPLOYEE、PK_EMPLOYEE、CKT_EMPLOYEE。如果使用CASE工具,一般有缺省的规则,可在此基础上修改使用。 5.要根据业务规则对数据库完整性进行细致的测试,以尽早排除隐含的完整性约束间的冲突和对性能的影响。 6.要有专职的数据库设计小组,自始至终负责数据库的分析、设计、测试、实施及早期维护。数据库设计人员不仅负责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实现,还要负责对应用软件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进行审核。 7.应采用合适的CASE工具来降低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工作量。好的CASE工具能够支持整个数据库的生命周期,这将使数据库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容易与用户沟通。你可以围绕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ORACLE中SQL查询优化研究摘 要 数据库性能问题一直是决策者及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SQL查询语句的低效率。论文首先分析了导致SQL查询语句性能低下的四个常见原因以及SQL调优的一般步骤,然后分别针对如何降低I/O操作、在查询语句中如何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以及在多表连接时如何提高查询效率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ORACLE;SQL;优化;连接1 引言随着网络应用不断发展,系统性能已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低效的SQL语句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论文首先分析导致SQL性能低下的常见原因,然后分析SQL调优应遵循的一般步骤,最后从如何降低I/O、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和多表连接中如何提高SQL性能进行了研究。鉴于目前ORACLE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论文将只针对ORACLE进行讨论。2 影响SQL性能的原因影响SQL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初始化参数设置不合理、导入了不准确的系统及模式统计数据从而影响优化程序(CBO)的正确判断等,这些往往和DBA密切相关。纯粹从SQL语句出发,笔者认为影响SQL性能不外乎以下四个重要原因:(1)在大记录集上进行高成本操作,如使用了引起排序的谓词等。(2)过多的I/O操作(含物理I/O与逻辑I/O),最典型的就是未建立恰当的索引,导致对查询表进行全表扫描。(3)处理了太多的无用记录,如在多表连接时过滤条件位置不当导致中间结果集包含了太多的无用记录。(4)未充分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如查询的并行化处理等。第(4)个原因处理起来相对简单。论文将针对前三个原因论述如何提高SQL查询语句的性能。3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SQL优化一般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应用措施、测试性能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因此在SQL调优过程中,定位问题SQL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可借助于ORACLE自带的性能优化工具如STATSPACK、TKPROF、AUTOTRACE等辅助用户进行,同时还应该重视动态性能视图如V$SQL、V$MYSTAT、V$SYSSTAT等的研究。图1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4 SQL语句的优化 优化排序操作排序的成本十分高昂,当在查询语句中使用了引起结果集排序的谓词时,SQL性能必然受到影响。 排序过程分析当待排序数据集不是太大时,服务器在内存(排序区)完成排序操作,如果排序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服务器将进行如下处理:(1) 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的集合,对每一集合进行排序。(2) 服务器向磁盘申请临时空间,将排好序的中间结果写入临时段,再对另外的集合进行排序。(3) 在所有的集合均排好序后,服务器再将它们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如果排序区尺寸太小,合并无法一次完成时,将分多次进行。从上述分析可知,排序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操作,它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触发磁盘分页和交换操作,因此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应该在SQL语句中尽量避免排序操作。 SQL中引起排序的操作SQL查询语句中引起排序的操作大致有:ORDER BY 和GROUP BY 从句;DISTINCT修饰符;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操作符;多表连接时的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等。 如何避免排序1)建立恰当的索引对经常进行排序和连接操作的字段建立索引。在建立索引后,当服务器向这些字段发出排序请求时,将直接引用索引而不进行排序操作;当进行等值连接查询操作时,若建立连接的字段未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的是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连接操作的过程如下:对进行连接的两个或多个表分别进行全扫描;对每一个表中的行集分别进行全排序;合并排序结果。如果建立连接的字段已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嵌套循环连接(NESTED LOOP JOINS),该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排序,其过程如下:对驱动表进行全表扫描;对返回的每一行利用连接字段值实施索引惟一扫描;利用从索引扫描中返回的ROWID值在从表中定位记录;合并主、从表中的匹配记录。因此,建立索引可避免多数排序操作。2)用UNIION ALL替换UNION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记录的,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 。因此,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优化I/O过多的I/O操作会占用CPU时间、消耗大量内存和占用过多的栓锁,因此有必要对SQL的I/O进行优化。优化I/O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用索引扫描代替全表扫描。 应用基于函数的索引基于函数的索引(FUNCTION BASED INDEX,简记为FBI)提供了索引计算列并在查询中使用这些索引的能力。FBI的实质是对查询所需中间结果进行预处理。如果一个FBI与查询语句中的内嵌函数完全匹配,CBO在生成查询计划时,将自动启用索引范围扫描(INDEX RANGE SCAN)替换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考察下面的代码段并用AUTOTRACE观察创建FBI前后执行计划的变化。select * from emp where upper(ename)=’SCOTT’创建FBI前,很明显是全表扫描。Execution Plan……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LOYEES' (Cost=2 Card=1 Bytes=22)idle>CREATE INDEX EMP_UPPER_FIRST_NAME ON EMPLOYEES(UPPER(FIRST_NAME));索引已创建。再次运行相同查询,Execution Plan……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EMPLOYEES' (Cost=1 Card=1 Bytes=22)2 1 INDEX (RANGE SCAN) OF 'EMP_UPPER_FIRST_NAME' (NON-UNIQUE) (Cost=1 Card=1)这一简单的例子充分说明了FBI在SQL查询优化中的作用。FBI所用的函数可以是用户自己创建的函数,该函数越复杂,基于该函数创建FBI对SQL查询性能的优化作用越明显。 应用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物化视图是一个预计算结果集,其中通常包含聚集与多表连接等复杂操作。数据库自动维护物化视图,且随用户的要求进行刷新。查询重写机制就是用数据库中的替代对象(如物化视图)将用户提交的查询重写为完全不同但功能等价的查询。查询重写对用户透明,用户完全按常规编写访问数据库的查询语句,优化程序(CBO)自动决定是否对用户提交的查询进行重写。查询重写是提高查询性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数据仓库环境中针对汇总、多表连接以及其它高成本的操作方面。下面以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在优化SQL查询性能方面的作用。select ,,count(*)from emp,deptwhere by ,查询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执行计划:-----------------------------------------……2 1 HASH JOIN (Cost=5 Card=14 Bytes=224)3 2 TABLE ACCESS (FULL) OF 'DEPT' (Cost=2 Card=4 Bytes=52)4 2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Cost=2 Card=14 Bytes=42)主要统计数据:-----------------------------------------305 recursive calls46 consistent gets创建物化视图EMP_DEPT:create materialized view emp_dept build immediaterefresh on demandenable query rewriteasselect ,,count(*)from emp,deptwhere by ,再次执行查询,执行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执行计划:-------------------------------------……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_DEPT' (Cost=2 Card=327 Bytes=11445)主要统计数据:------------------------------------79 recursive calls28 consistent gets可见,在建立物化视图之前,首先执行两个表的全表扫描,然后进行HASH连接,再进行分组排序和选择操作;而建立物化视图后,CBO自动将上述复杂操作转换为对物化视图EMP_DEPT的全扫描,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递归调用(RECURSIVE CALLS)由305降到79,逻辑I/O(CONSISTENT GETS)由46降为28。 将频繁访问的小表读入CACHE逻辑I/O总是快于物理I/O。如果数据库中存在被应用程序频繁访问的小表,可将这些表强行读入KEEP池,从而避免物理I/O的发生。 多表连接优化最能体现查询复杂性的就是多表连接,多表连接操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因此多表连接查询性能优化往往是SQL优化的重点与难点。 消除外部连接通过消除外部连接,不仅使得到的查询更易于读取,而且性能也经常可以得到改善。一般的思路是,有以下形式的查询:SELECT …, SOME_TABLE,OUTER_JOINED_TO_TABLEWHERE …=OUTER_JOINED_TO_TABLE(+)可转换为如下形式的查询:SELECT …,(SELECT COLUMN FROM OUTER_ JOINED_TO_TABLE WHERE …)FROM SOME_TABLE; 谓词前推,优化中间结果多表连接的性能低下多数是因为连接操作与过滤操作的次序不合理,大多数用户在编写多表连接查询时,总是先进行连接操作再应用过滤条件,这导致服务器做了太多的无用功。针对这类问题,其优化思路就是尽可能将过滤谓词前推,使不符合条件的记录提前被筛选掉,只对符合条件的少数记录进行连接处理,这样可成倍的提高SQL查询效能。标准连接查询如下:Select ,sum(),sum(),sum()From product a,tele_sale b,online_sale c,store_sale dWhere and And >sysdate-90Group by ;启用内嵌视图,且将条件>sysdate-90前移,优化后代码如下:Select ,,, From product a,(select sum(sal_quant) tele_sale_sum from product,tel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b,(select sum(sal_quant) online_sale_sumfrom product,tel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c,(select sum(sal_quant) store_sale_sumfrom product,stor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d,Where and ;5 结束语SQL语言在数据库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论文从影响SQL性能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优化SQL查询的I/O、避免高成本的排序操作和优化多表连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理解SQL语句所解决的问题比SQL调优本身更重要,因此SQL调优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密切协作。参考文献[1]Thomas Oracle by Design:Design and Build High-performance Oracle Application[M],The McGral- Hill Companies,Inc,2003[2]Kevin Loney,George Koch,Oracle 9i:The Complete Reference[M],The McGral-Hill Companies,Inc,2002[3] Oracle9i SQL Reference release 2()[OL/M],. [4] Oracle9i Data Warehousing Guide release 2() [OL/M],. [5]Alexey Danchenkov,Donald Burleson,Oracle Tuning:The Definitive Reference[OL/M],Rampant Techpress,2006.[6] Oracle9i Database Concepts release 2() [OL/M],. [7] Oracle9i supplied plsql packages and types reference release 2() [OL/M],. http:// technology/

难啊,数据库完整性连微软自己也没搞明白

人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了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认识、概念化到计算机数据库里的具体表示的逐级抽象过程,即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机器世界三个领域。有时也将概念世界称为信息世界;将机器世界称为存储或数据世界。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术。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的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图1-1是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图,它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它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 Internet技术与相关协议Internet技术在Web数据库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nternet(因特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各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协议。因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全球范围的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信息进行分组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传输。Internet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1)正确地将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包,并能在目的地将源信息文件的数据包再准确地重组起来。(2)将数据包准确地送往目的地。TCP/IP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规范了网络上所有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式与数据格式,提供了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1.TCP/IP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了分割数据和重组数据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发送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有损失,TCP将重新发送数据。2.IP协议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往往都是远距离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转接来实现。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会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主机地址,然后决定将该数据包送往何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给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了一个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的标准是由4部分组成(例如),其中前两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网络的管理机构,第3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网络地址,第4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地址。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务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Internet最为重要的服务。3.HTTP协议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应用在WWW上,其作用是完成客户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端之间的HTML数据传输。 Web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步骤万维网简称为Web。Web可以描述为在Internet上运行的、全球的、交互的、动态的、跨平台的、分布式的、图形化的超文本信息系统。1.Web的工作原理Web是伴随着Internet技术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提供Web服务的计算机称为Web服务器。Web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每个Web服务器上都放置着大量的Web信息。Web信息的基本单位是Web页(网页),多个网页组成了一个Web节点。每个Web节点的起始页称为“主页”,且拥有一个URL地址(统一资源定位地址)。Web节点之间及网页之间都是以超文本结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进行组织的。2.Web的工作步骤Web的工作步骤如下。(1)用户打开客户端计算机中的浏览器软件(例如Internet Explorer)。(2)用户输入要启动的Web主页的URL地址,浏览器将生成一个HTTP请求。(3)浏览器连接到指定的Web服务器,并发送HTTP请求。(4)Web服务器接到HTTP请求,根据请求的内容不同作相应的处理,再将网页以HTML文件格式发回给浏览器。(5)浏览器将网页显示到屏幕上. 图1-2 Web的工作步骤 WWW世界中的标记语言1.HTML语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创建网页的计算机语言。所谓网页实际上就是一个HTML文档。文档内容由文本和HTML标记组成。HTML文档的扩展名就是.html或.htm。浏览器负责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将HTML文档显示成网页。(1)HTML标记HTML标记的作用是告诉浏览器网页的结构和格式。每一个标记用尖括号<>括起来。大多数标记都有一个开始标记和一个结束标记。标记不分大小写。多数标记都带有自己的属性。例如字体标记有FACE、COLOR、SIZE等属性:FACE定义字体;COLOR定义字体的颜色;SIZE定义字体的大小。使用格式: BEIJING 。网页中有很多文本链接和图片链接。链接,又被称为超链接,用于链接到WWW万维网中的其他网页上。在HTML文档中表示超链接的标记是,通过属性HREF指出链接的网页地址URL。使用格式: BEIJING 。(2)HTML程序HTML程序必须以标记开始,以标记结束。在和标记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文件头和文件体。文件头用标记 来标识,文件体用标记来标识。在文件的头部通常包含整个网页的一些信息。例如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名称;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其他信息,如设计者姓名和版权信息等。所有在浏览器中要显示的内容称为网页的主体,必须放在标记中。下面给出的是一个空网页的HTML程序。 (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标题) (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内容) (3)HTML规范HTML规范又称为HTML标准,它总在不断地发展。每一新版本的出现,HTML都会增加新的特性和内容。有关HTML版本的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在不同的浏览器中,网页的显示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每一个浏览器都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且多数浏览器不完全支持HTML的所有特性。因为,像Microsoft和Netscape公司在HTML标准上又开发了一些特有的HTML标记和属性,称之为HTML的扩展。这些标记和属性只被他们自己的浏览器所识别,不可能被其他公司的浏览器识别。如果浏览器不能识别HTML文档中的标记,则会忽略这个标记。(4)HTML程序的编辑环境与运行环境HTML文档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ASCII),不包含任何与平台、程序有关的信息。因此HTML文档可以利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来方便地生成。要注意的是HTML文档的扩展名必须是.html或.htm。运行HTML文档可以在任何浏览器下进行,并可在浏览器上查看网页的HTML源代码。关于HTML语言中标记的种类与使用方法将会在第5章中更详细地进行介绍。2.可扩展标记语言(XML)HTML是Web上的通用语言,随着Internet的深入人心,WWW上的Web文件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人们开始感到了HTML这种固定格式的标记语言的不足。1996年W3C开始对HTML的后续语言进行研究,并于1998年正式推出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设计网页时,XML提供了比HTML更灵活的方法。(1)XML语言的特点XML是国际组织W3C为适应WWW的应用,将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进行简化形成的元标记语言。简单地说,XML是使用标记来描述内容或与内容相关的形式信息的通用语言。一个XML文档由标记和字符数据组成。而作为元标记语言,XML不再使标记固定,允许网页的设计者定义数量不限的标记来描述内容,同时还允许设计者创建自己的使用规则。(2)XML的DTD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是一组应用在XML文档中的自定义标记语言的技术规范。DTD中定义了标记的含义及关于标记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中确定了在XML文档中使用哪些标记符,它们应该按什么次序出现,标记符之间如何 嵌套,哪些标记符有属性等等。DTD可以包含在它所描述的XML文档中,但通常它是一份单独的文档或者一系列文档。作为外部文件可通过URL链接,被不同的XML文档 共享。XML把DTD的定义权开放,不同行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定义描述内容的DTD,以适应本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存档需要。因此,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平台的标记语言大批涌现。(3)XML的CSS与XSL强调内容描述与形式描述的分离,一方面可以使XML文件的编写者更集中精力于数据本身,而不受显示方式的细节影响;另一方面允许为相同的数据定义不同的显示方式,从而适合于不同应用、不同媒体,使XML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XML文档数据的显示形式是通过样式单定义的。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XML使用的一种标准的级联样式单,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则是可扩展的样式语言。由于XML允许用户创建任何所需的标记,而通用浏览器却既无法预期用户标记的意义,又无法为显示这些标记而提供规则,因此用户必须为自己创建的XML文档编写样式单,样式单可以实现共享。浏览器对一个XML文档的处理过程是,首先去关联它所指定的样式单文件,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XSL文件,则按照规定对XML数据进行转换然后再显示,XSL本身也是基于XML语言的,可以将XML转化为HTML后再显示。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CSS文件,浏览器就会按照样式单的规定给每个标记赋予一组样式后再显示。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Web数据库访问技术通常是通过三层结构来实现的,如图1-3所示。目前建立与Web数据库连接访问的技术方法可归纳为CGI技术,ODBC技术和ASP、JSP、PHP 技术。 Web数据库访问的三层结构 CGI技术CGI(Common C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界面)是一种Web服务器上运行的基于Web浏览器输入程序的方法,是最早的访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CGI程序可以建立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将用户的查询要求转换成数据库的查询命令,然后将查询结果通过网页返回给用户。一个CGI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1-4所示。CGI程序需要通过一个接口才能访问数据库。这种接口多种多样,数据库系统对CGI程序提供了各种数据库接口如Perl、C/C++、VB等。为了使用各种数据库系统,CGI程序支持ODBC方式,通过ODBC接口访问数据库。 CGI工作流程 ODBC技术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接)是一种使用SQL的应用程序接口(API)。ODBC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生成的程序与数据库系统无关,为程序员方便地编写访问各种DBMS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接口,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源之间完成数据交换。ODBC的内部结构为4层:应用程序层、驱动程序管理器层、驱动程序层、数据源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由于ODBC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产品,因此许多服务器扩展程序都使用了包含ODBC层的系统结构。 ODBC的内部结构Web服务器通过ODBC数据库驱动程序向数据库系统发出SQL请求,数据库系统接收到的是标准SQL查询语句,并将执行后的查询结果再通过ODBC传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以HTML网页传给Web浏览器,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 Web服务器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由于Java语言所显示出来的编程优势赢得了众多数据库厂商的支持。在数据库处理方面,Java提供的JDBC为数据库开发应用提供了标准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ODBC类似,JDBC也是一种特殊的API,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它规定了Java如何与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采用Java和JDBC编写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与平台无关的特性。 ASP、JSP、PHP技术ASP是Microsoft开发的动态网页技术,主要应用于Windows NT+IIS或 Windows 9x+PWS平台。确切地说ASP不是一种语言,而是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ASP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支持多种脚本语言,除了VBScript和Pscript,也支持Perl语言,并且可以在同一ASP文件中使用多种脚本语言以发挥各种脚本语言的最大优势。但ASP默认只支持VBScript和Pscript,若要使用其他脚本语言,必须安装相应的脚本引擎。ASP支持在服务器端调用ActiveX组件ADO对象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在具体的应用中,若脚本语言中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可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ADO执行访问库的操作。关于ASP的编程技术将会在第7章中详细介绍。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开发技术。作为Java家族的一员,几乎可以运行在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和Web服务器上,因此JSP的运行平台更为广泛。目前JSP支持的脚本语言只有Java。JSP使用JDBC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目标数据库必须有一个JDBC的驱动程序,即一个从数据库到Java的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标准的方法使Java应用程序能够连接到数据库并执行对数据库的操作。JDBC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创建数据源,通过JDBC、JSP就可以实现SQL语句的执行。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种跨平台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IIS、Apache、Netscape等Web服务器上运行,用户更换平台时,无需变换PHP代码。PHP是通过Internet合作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它借用了C、Java、Perl语言的语法并结合PHP自身的特性,能够快速写出动态生成页面。PHP可以通过ODBC访问各种数据库,但主要通过函数直接访问数据库。PHP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数据库,提供许多与各类数据库直接互连的函数,包括Sybase、Oracle、SQL Server等,其中与SQL Server数据库互连是最佳组合。 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层次体系当前,Internet/Intranet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在此之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结构、集中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之后,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又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与多层结构。在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哪种结构取决于系统的网络环境、应用需求等因素。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1.二层C/S结构二层C/S结构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数据处理操作分开在前端(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端),这个主要特点使得C/S系统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进行大量数据操作的服务器,而不是前端的硬件设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因为只须客户端把服务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只把服务结果传回前端,如图1-7所示。在设计时,对数据可能有如下不同的处理形式。(1)在处理时,客户机先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释放数据库,即客户机发出的是文件请求,在客户机端处理数据,最后将结果送回服务器。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很明显:所有的应用处理都在客户端完成,这就要求客户端的计算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以便执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所有的处理均在客户端完成,每次运行时都要将文件整体传送到客户端,然后才能执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条记录,客户端发出命令: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这条命令将要求服务器将Student表中的所有记录传送到客户端,然后在客户端执行查询,结果只用到一条记录;如果查询的记录不存在,网络传输的数据实际上是无 用的。如此大的数据传输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提出了在服务器中能够执行部分代码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2)在处理时,客户机接受用户要求,并发给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处理用户要求,最后将结果传回客户机显示或打印。这种处理方式网络通信量较小。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的是处理请求,而不是文件请求,处理请求中的代码在服务器端执行后向客户机传送处理后的结果。这样,为了特定任务,客户机上的程序和服务器上的程序协同工作:客户机端的代码用于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及数据的检查,而服务器端的代码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软件、硬件平台的无关性。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负责管理数据,它向客户端提供一个开放的使用环境,客户端通过数据库接口,如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和SQL语言访问数据库,也就是说,不管客户端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它只要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接口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就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常把客户机称为前台,而把服务器端称为后台。前台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数据、处理应用逻辑、向后台发出请求、同时接收后台返回的结果,最后再将返回的结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显示给用户。而后台服务器则负责共享外部设备、存取共享数据、响应前台客户端的请求并回送结果等工作。前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一般是用户专用的,而后台的数据和代码是所有用户可以共享的。由于数据库服务器不仅要管理共享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执行一部分代码,完成客户端的一些处理请求,所以对用于服务器的计算机提出较高的要求。最好要采用一台专用的服务器,有较快的处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内存,支持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上面讲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将应用分在了客户机、服务器两级,称其为两层客户机/ 服务器结构。总之,两层C/S结构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户程序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请求,服务器返回数据或结果。这种C/S结构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客户来完成表示部分和应用逻辑部分,而服务器完成数据访问部分,这种情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适用于应用相对简单、数据访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另一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应用逻辑部分放到服务器上,这样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减少网络上需要传送的数据。通常以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形式出现,但存储过程都依赖于特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很难移植,而三层C/S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注意:触发器(trigger)是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在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之后运行的记录级事件代码。不同的事件可以对应不同的动作。通常有3种类型的触发器:INSERT触发器、DELETE触发器和UPDATE触发器。2.三层C/S结构由于两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应用于一些大型、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中,故出现了3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将两层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分出来,即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如图1-8所示)。典型的数据库应用可分为三部分:表示部分、应用逻辑(商业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三层结构便是对应于这三部分。 图1-8 三层C/S结构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位于同一主机,也可位于不同主机。客户机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负责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运行在客户机端的软件也称为表示层软件。应用服务器存放业务逻辑层(也称为功能层)软件,是应用逻辑处理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它能响应客户机请求,完成业务处理或复杂计算。若有数据库访问任务时,应用服务器层可根据客户机的要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指令。应用逻辑变得复杂或增加新的应用时,可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便是用来执行功能层送来的SQL指令,完成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完整性约束等。操作完成后再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客户机返回操作结果。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广泛应用,C/S结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在典型C/S体系中,通常为客户安装前端应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现实,并且限制客户端工作环境只能基于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统也不切实际。于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的系统应运而生。采用B/S结构后,在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不再受具体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制约,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基于B/S结构的典型应用通常采用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后,激活对应的CGI程序将超文本HTML语言转化为SQL语法,将这个请求交给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集返回给CGI程序。CGI再将结果转化为HTML,并由Web服务器转发给请求方的浏览器,如图1-9所示。 图1-9 B/S工作原理在B/S模式中,客户端的标准配置是浏览器,如IE;业务功能处理由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处理,Web服务器成为应用处理的标准配置;数据处理仍然由数据库服务器处理。从本质上讲,B/S结构与传统的C/S结构都是以同一种请求和应答方式来执行应用的,区别主要在于:C/S是一种两层或三层结构模式,其客户端集中了大量应用软件,而B/S是一种基于超链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级或多级C/S结构,客户端仅需单一的浏览器软件,是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解决了跨平台问题。到目前,这两种结构在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C/S结构在Internet环境下明显不如B/S结构具有优势,但它在局域网环境下仍具有优势。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与传统的两层结构应用软件相比,有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重用性好等诸多优点,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构建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今软件体系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目前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最初的静态HTML页面、简单的CGI网关程序、Java Applet程序,现在的ASP等Web数据库技术,还有动态的Java在线游戏及PHP技术等。实际上,多层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来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层应用体系包括4层: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库层。其中顶端Web服务层是Sun公司多层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它主要起代理和缓存的作用。顶端Web服务器的作用是缓存本地各客户机经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静态数据,通常被放置在客户机所在的局域网内,起到一个Java Applet主机(向Web浏览器传送Java Applet程序的计算机)和访问其他服务的代理作用。与普通代理服务器的作用相同。构建多层结构应用软件时,选用Java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跨越各应用平台。总之,在Java平台上构建多层应用软件体系代表着今后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趋势。

浅谈sql数据库论文

数据库完整性(Database Integrity)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库完整性由各种各样的完整性约束来保证,因此可以说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就是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可以通过DBMS或应用程序来实现,基于DBMS的完整性约束作为模式的一部分存入数据库中。通过DBMS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进行设计,而由应用软件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则纳入应用软件设计(本文主要讨论前者)。数据库完整性对于数据库应用系统非常关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完整性约束能够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添加不合语义的数据。 2.利用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业务规则,易于定义,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同时,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是集中管理的,因此比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性。 3.合理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能够同时兼顾数据库的完整性和系统的效能。比如装载大量数据时,只要在装载之前临时使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失效,此后再使其生效,就能保证既不影响数据装载的效率又能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4.在应用软件的功能测试中,完善的数据库完整性有助于尽早发现应用软件的错误。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可分为6类:列级静态约束、元组级静态约束、关系级静态约束、列级动态约束、元组级动态约束、关系级动态约束。动态约束通常由应用软件来实现。不同DBMS支持的数据库完整性基本相同,Oracle支持的基于DBMS的完整性约束如下表所示: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示例 一个好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首先需要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要通过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实现的业务规则,然后在充分了解特定DBMS提供的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依据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性能要求,遵照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设计方法,合理选择每个业务规则的实现方式;最后,认真测试,排除隐含的约束冲突和性能问题。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经过系统分析员、数据库分析员、用户的共同努力,确定系统模型中应该包含的对象,如人事及工资管理系统中的部门、员工、经理等,以及各种业务规则。 在完成寻找业务规则的工作之后,确定要作为数据库完整性的业务规则,并对业务规则进行分类。其中作为数据库模式一部分的完整性设计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而由应用软件来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将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将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转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即实体关系图(ERD)。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就要开始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的实质阶段,因为此阶段的实体关系将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转化为实体完整性约束和参照完整性约束,到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完成设计的主要工作。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此阶段就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包括对关系模型的规范化。此时,依据DBMS提供的完整性约束机制,对尚未加入逻辑结构中的完整性约束列表,逐条选择合适的方式加以实现。 在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结束时,作为数据库模式一部分的完整性设计也就基本完成了。每种业务规则都可能有好几种实现方式,应该选择对数据库性能影响最小的一种,有时需通过实际测试来决定。 数据库完整性设计原则 在实施数据库完整性设计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把握: 1.根据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类型确定其实现的系统层次和方式,并提前考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静态约束应尽量包含在数据库模式中,而动态约束由应用程序实现。 2.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关系数据库最重要的完整性约束,在不影响系统关键性能的前提下需尽量应用。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换取系统的易用性是值得的。 3.要慎用目前主流DBMS都支持的触发器功能,一方面由于触发器的性能开销较大,另一方面,触发器的多级触发不好控制,容易发生错误,非用不可时,最好使用Before型语句级触发器。 4.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必须制定完整性约束的命名规范,尽量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缩写词、表名、列名及下划线等组合,使其易于识别和记忆,如:CKC_EMP_REAL_INCOME_EMPLOYEE、PK_EMPLOYEE、CKT_EMPLOYEE。如果使用CASE工具,一般有缺省的规则,可在此基础上修改使用。 5.要根据业务规则对数据库完整性进行细致的测试,以尽早排除隐含的完整性约束间的冲突和对性能的影响。 6.要有专职的数据库设计小组,自始至终负责数据库的分析、设计、测试、实施及早期维护。数据库设计人员不仅负责基于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实现,还要负责对应用软件实现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进行审核。 7.应采用合适的CASE工具来降低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工作量。好的CASE工具能够支持整个数据库的生命周期,这将使数据库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容易与用户沟通。你可以围绕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恩,这个问题,太突兀了.触发器不需要"研究"两个字吧?触发器就是官方也没有给多少资料,太简单的一个东西,做出了肯定不会让你过,到时候你也会发现没有话说.不如,做个联系数据库的ASP网站,或者,前台应用程序之类的.这样保证你论文也有话说,而且也内容丰富!再者说,本科学习毕业论文总在实践而非理论.所以,其他,我就不多说了.呵呵....祝你顺利通过吧

人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了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认识、概念化到计算机数据库里的具体表示的逐级抽象过程,即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机器世界三个领域。有时也将概念世界称为信息世界;将机器世界称为存储或数据世界。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术。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的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图1-1是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图,它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它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 Internet技术与相关协议 Internet技术在Web数据库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nternet(因特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各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协议。因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全球范围的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信息进行分组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传输。Internet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1)正确地将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包,并能在目的地将源信息文件的数据包再准确地重组起来。 (2)将数据包准确地送往目的地。 TCP/IP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规范了网络上所有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式与数据格式,提供了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1.TCP/IP协议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了分割数据和重组数据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发送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有损失,TCP将重新发送数据。 2.IP协议 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往往都是远距离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转接来实现。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会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主机地址,然后决定将该数据包送往何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给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了一个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的标准是由4部分组成(例如),其中前两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网络的管理机构,第3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网络地址,第4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地址。 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务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Internet最为重要的服务。

核心查询这样写应该就可以了吧:Select Cast(姓名 As varchar(20)) + '同学一共选了' + Cast(Count(*) As varchar(12)) + '门课程,其中有' + Cast(Sum(Case When 成绩<60 Then 1 Else 0 End) As varchar(12)) + '门不及格 ,其平均成绩为' + Case(Avg(成绩) As varchar(12)) + '分'From

答辩毕业论文答辩ppt

我讲下我的专业,首先是设备背景,国内外发展,其次是设计思路和方案,再是设计校核,成果图示等等。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来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源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5、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载精美毕业答辩PPT模板,就到怪人网

毕业论文答辩ppt应该有哪些内容?论文名称、答辩人、导师、答辩时间、学校、专业(1张)。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研究问题(1张)。研究框架(1张)。研究综述(1张):简要说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谁、什么时间、什么成果。对现状进行简要评述,引出自己的研究。研究方法与过程(1-2张):研究采用了哪些方法?在哪里展开?如何实施?主要结论(2-4张):主要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注意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多用图表、数据来说明和论证结果。致谢(1张)。

PPT如何做惊艳 北大毕业论文答辩5min完美陈述的秘密 老师必问6大可怕问题超详细答辩流程

sql语句研究与查询优化论文

网络教学资源搜索增强论述论文

摘要: 网络教学资源服务对象包括教师、学生、社会培训者等,其对应多种学科、类别,资源数量较大,用户需要通过搜索获取所需的特定资源,因此如何提高资源搜索的性能和实用性就十分重要。文章主要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性能、实用性进行搜索增强研究。

关键词: 教学资源;搜索增强;性能;实用性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契机。网络教学资源服务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社会培训者等,其对应多种学科、类别,资源数量较大。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不一样,需要通过搜索获取所需的特定资源,因此如何提高资源搜索的性能、实用性是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教学资源搜索的性能、实用性进行增强研究。

1搜索性能增强策略研究

使用索引提高搜索性能

索引是对列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正确地利用索引能够加快对数据表相应信息的访问[1]。索引虽然能够提高数据的检索性能,但是也提高了数据维护的成本。因此,要合理使用索引,在创建索引前,需要确定使用哪些列和要创建的索引类型。索引包括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2]。聚集索引适用于含有大量的不重复值的列、可用于范围值计算的列、结果集较大的查询及经常使用连接或分组的列,非聚集索引中键值逻辑顺序和物理顺序没有关系。将主键设置为聚集索引并非最佳方案,在教学资源库中资源编号是标记列且设为主键,会把资源编号设置成聚集索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针对资源编号进行搜索,这就导致让资源编号作为聚集索引是不正确的选择。其次,资源编号都不相同,也不符合“很多数据不同值的列不应该设置聚合索引”的规则。下面以在1000万条数据量的资源信息表中查询近180天的资源信息速度为例(180天内的资源信息数据为30万条,数据通过程序生成,供测试使用),其分析如表1所示。表1索引设置与用时对比索引设置用时(毫秒)只在主键(资源编号)上设置聚集索引129652主键(资源编号)上设置聚集索引,日期上设置非聚集索引54128在发布日期(vDate)上建立聚集索引2446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正确地建立聚集索引是十分有必要的。必须根据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和数据本身的构成来确定聚集索引,而非固定使用默认的主键作为聚集索引。

优化SQL语句提高搜索性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查询分析优化能力。在MSSQL中的“查询分析优化器”,会检测查询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判断要求扫描的组成部分是不是有用,如果某个组成部分能够作为一个扫描参数,则称该组成部分为可优化,并使用索引对所需数据进行快速获取。如果某个表达式不能满足扫描参数的条件,就不能控制扫描范围,“索引”对不符合扫描参数条件的表达式是起到作用的。因此,在SQL查询语句的编写过程,要注意where子句的优化,让“索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搜索性能。在搜索过程对信息字段的获取要遵循“需要多少,提取多少”的准则[3],不要采用“select*”。字段提取的多少对速度的影响如表2所示。自定义分页提高搜索性能在数据的查询过程中,若一次性将查询结果读出,当数据量较大时,势必需要消耗较多的读取时间,影响搜索结果的最终呈现速度。因此,在项目的实际开发中,可以应用自定义分页的形式提高搜索的`性能,若将实现自定义分页的过程使用存储过程的方式来实现,充分利用存储过程的优点,搜索性能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定义分页每次查询只从查询结果中读出当前页所需的数据,以资源搜索结果为2000条数据,系统每页呈现20条数据为例,普通分页与自定义分页相比,如图1—2所示。通过图1—2可以看出,采用自定义分页,仅从数据表中读出当前页的20条,数据控件也不需要进行控件内分页,其性能在数据读取和数据呈现上都有良好的提升。

2搜索实用性增强策略研究

纯粹模糊查询实现搜索的不足分析

纯粹模糊查询实现搜索指在搜索的过程中,仅将用户输入的关键字在数据的查询过程中,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模糊查询功能,与数据库表中的相关字段值进行匹配,并将匹配正确的值提取至搜索结果。其操作简单,但存在以下2点不足:(1)相关词无法匹配。相关词无法匹配造成搜索结果的部分性,是纯粹模糊查询的最大不足之处。(2)容错性低。由于未对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进行分析,一旦关键词中包含无用词或错别词时,将导致搜索结果零数据返回。通过上述分析,要解决相关词无法匹配和容错性低的两大不足,需要对搜索实用性增强进行研究。

增强相关词匹配

相关词的界定很难由程序自动判断,因为相关词有客观构成,也有主观构成。如:电脑与计算机、computer为客观相关词,而电脑与微软、冯诺依曼则为主观相关词。客观相关词为事实存在,为大多人所共知,而主观相关词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成立,人们通过“电脑”可以联系到软件巨头“微软公司”或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依曼”,需要一定的知识延展性,甚至“电脑”可以延伸到“计算器”,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认识。因此,主观相关词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抽象的特点。增强相关词匹配可通过增加相关词字段或建立相关词库的方法来实现。相关词的匹配涉及匹配的深度和广度,越全面、精准则其投入成本越高。增加相关词字段。指通过在数据表中增加“相关词”字段,当用户在添加信息时,输入与此信息的相关词。相关词的界定及输入由信息编辑者进行操作,采用增加相关词字段的方式来提高相关词匹配,其实现方式简单,操作过程也容易,但相关词的界定由编辑者确定,相关词的个人主观性较强。建立相关词库。指通过建立相关词库表,当用户输入搜索关键词时,系统自动在相关词库表中搜索其相关词,一并归入关键词中进行处理,对搜索的实用性有很大的提高。当用户输入搜索关键词时,系统将自动遍历搜关键词的相关词,达到相关词匹配的目的。建立相关词库的方式,其相关词并非由编辑者个人界定,而且相关词可以灵活调整,不断补充。因此,建立相关词库的方式更加全面、客观,但构建一个完善的相关词库需要较大的投入。增加相关词字段与建立相关词库两者各有优缺点,但两者并非对立。在一个系统中,可以同时采用这2种方式或者其中之一以增强搜索相关词匹配,提高搜索实用性。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实际需求和投入成本预算。

增强搜索容错性

在搜索的过程中,用户对搜索关键词的输入具备不确定和冗长等特点。不确定主要指关键词的选词不确定和关键词的是否正确不确定,而冗长指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包含多余的信息。如果系统的搜索过程未对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处理,那么,其搜索结果将有可能得不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从搜索易用性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搜索功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容错性。要增强搜索的容错性,就需要解决搜索关键词的不确定与冗长的特点。将搜索关键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拆分,简称分词。将长词转化为短词,并舍去重复的部分,可以提高搜索相关词的匹配,降低长词中错词、别词的构成,从而提高搜索的容错性。分词搜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搜索的容错要求,提升搜索的功能与精确度。分词技术主要分为3种:(1)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的分词又分为4种,分别是:正向最大匹配法、反向最大匹配法、最短路径匹配法、双向最大匹配法。(2)词义分词法。词义分词法根据机器语音进行分词判断,通过对句法、语义的分析,使用句法信息、语义信息进行分词。但词义分词法目前还不成熟,尚处于测试阶段。(3)统计分词法。统计分词法依据词组的统计,针对相邻的字出现的次数多少,认定词的重要程度,作为关键词的分词分隔符。盘古分词作为一种分词组件,大大降低了系统进行分词搜索的投入成本,避免重复造车的现象,非常方便应用在基于.NET技术进行开发的系统中。

3结语

通过对索引的合理利用、SQL语句的优化和自定义分页的使用,对搜索性能有良好的提升,融入盘古分词的强大功能,结合相关词匹配技术,能够提高搜索的实用性。本文从搜索性能与实用性两方面研究了搜索增强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学院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峰,袁方,湛燕,等.基于索引结构的关系数据库关键词检索[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5-101.

[2]魏威,马国峰.基于索引的关系数据库查询优化[J].洛阳大学学报,2007(2):83-86.

[3]徐新静.SQL优化技术及应用[J].天津冶金,2011(2):25-27.

ORACLE中SQL查询优化研究摘 要 数据库性能问题一直是决策者及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SQL查询语句的低效率。论文首先分析了导致SQL查询语句性能低下的四个常见原因以及SQL调优的一般步骤,然后分别针对如何降低I/O操作、在查询语句中如何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以及在多表连接时如何提高查询效率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ORACLE;SQL;优化;连接1 引言随着网络应用不断发展,系统性能已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低效的SQL语句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论文首先分析导致SQL性能低下的常见原因,然后分析SQL调优应遵循的一般步骤,最后从如何降低I/O、避免对查询结果的高成本操作和多表连接中如何提高SQL性能进行了研究。鉴于目前ORACLE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论文将只针对ORACLE进行讨论。2 影响SQL性能的原因影响SQL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初始化参数设置不合理、导入了不准确的系统及模式统计数据从而影响优化程序(CBO)的正确判断等,这些往往和DBA密切相关。纯粹从SQL语句出发,笔者认为影响SQL性能不外乎以下四个重要原因:(1)在大记录集上进行高成本操作,如使用了引起排序的谓词等。(2)过多的I/O操作(含物理I/O与逻辑I/O),最典型的就是未建立恰当的索引,导致对查询表进行全表扫描。(3)处理了太多的无用记录,如在多表连接时过滤条件位置不当导致中间结果集包含了太多的无用记录。(4)未充分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如查询的并行化处理等。第(4)个原因处理起来相对简单。论文将针对前三个原因论述如何提高SQL查询语句的性能。3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SQL优化一般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应用措施、测试性能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因此在SQL调优过程中,定位问题SQL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可借助于ORACLE自带的性能优化工具如STATSPACK、TKPROF、AUTOTRACE等辅助用户进行,同时还应该重视动态性能视图如V$SQL、V$MYSTAT、V$SYSSTAT等的研究。图1 SQL优化的一般步骤4 SQL语句的优化 优化排序操作排序的成本十分高昂,当在查询语句中使用了引起结果集排序的谓词时,SQL性能必然受到影响。 排序过程分析当待排序数据集不是太大时,服务器在内存(排序区)完成排序操作,如果排序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服务器将进行如下处理:(1) 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的集合,对每一集合进行排序。(2) 服务器向磁盘申请临时空间,将排好序的中间结果写入临时段,再对另外的集合进行排序。(3) 在所有的集合均排好序后,服务器再将它们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如果排序区尺寸太小,合并无法一次完成时,将分多次进行。从上述分析可知,排序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操作,它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触发磁盘分页和交换操作,因此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应该在SQL语句中尽量避免排序操作。 SQL中引起排序的操作SQL查询语句中引起排序的操作大致有:ORDER BY 和GROUP BY 从句;DISTINCT修饰符;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操作符;多表连接时的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等。 如何避免排序1)建立恰当的索引对经常进行排序和连接操作的字段建立索引。在建立索引后,当服务器向这些字段发出排序请求时,将直接引用索引而不进行排序操作;当进行等值连接查询操作时,若建立连接的字段未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的是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连接操作的过程如下:对进行连接的两个或多个表分别进行全扫描;对每一个表中的行集分别进行全排序;合并排序结果。如果建立连接的字段已建立索引,服务器进行嵌套循环连接(NESTED LOOP JOINS),该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排序,其过程如下:对驱动表进行全表扫描;对返回的每一行利用连接字段值实施索引惟一扫描;利用从索引扫描中返回的ROWID值在从表中定位记录;合并主、从表中的匹配记录。因此,建立索引可避免多数排序操作。2)用UNIION ALL替换UNION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记录的,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 。因此,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优化I/O过多的I/O操作会占用CPU时间、消耗大量内存和占用过多的栓锁,因此有必要对SQL的I/O进行优化。优化I/O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用索引扫描代替全表扫描。 应用基于函数的索引基于函数的索引(FUNCTION BASED INDEX,简记为FBI)提供了索引计算列并在查询中使用这些索引的能力。FBI的实质是对查询所需中间结果进行预处理。如果一个FBI与查询语句中的内嵌函数完全匹配,CBO在生成查询计划时,将自动启用索引范围扫描(INDEX RANGE SCAN)替换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考察下面的代码段并用AUTOTRACE观察创建FBI前后执行计划的变化。select * from emp where upper(ename)=’SCOTT’创建FBI前,很明显是全表扫描。Execution Plan……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LOYEES' (Cost=2 Card=1 Bytes=22)idle>CREATE INDEX EMP_UPPER_FIRST_NAME ON EMPLOYEES(UPPER(FIRST_NAME));索引已创建。再次运行相同查询,Execution Plan……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EMPLOYEES' (Cost=1 Card=1 Bytes=22)2 1 INDEX (RANGE SCAN) OF 'EMP_UPPER_FIRST_NAME' (NON-UNIQUE) (Cost=1 Card=1)这一简单的例子充分说明了FBI在SQL查询优化中的作用。FBI所用的函数可以是用户自己创建的函数,该函数越复杂,基于该函数创建FBI对SQL查询性能的优化作用越明显。 应用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物化视图是一个预计算结果集,其中通常包含聚集与多表连接等复杂操作。数据库自动维护物化视图,且随用户的要求进行刷新。查询重写机制就是用数据库中的替代对象(如物化视图)将用户提交的查询重写为完全不同但功能等价的查询。查询重写对用户透明,用户完全按常规编写访问数据库的查询语句,优化程序(CBO)自动决定是否对用户提交的查询进行重写。查询重写是提高查询性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数据仓库环境中针对汇总、多表连接以及其它高成本的操作方面。下面以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物化视图和查询重写在优化SQL查询性能方面的作用。select ,,count(*)from emp,deptwhere by ,查询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执行计划:-----------------------------------------……2 1 HASH JOIN (Cost=5 Card=14 Bytes=224)3 2 TABLE ACCESS (FULL) OF 'DEPT' (Cost=2 Card=4 Bytes=52)4 2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Cost=2 Card=14 Bytes=42)主要统计数据:-----------------------------------------305 recursive calls46 consistent gets创建物化视图EMP_DEPT:create materialized view emp_dept build immediaterefresh on demandenable query rewriteasselect ,,count(*)from emp,deptwhere by ,再次执行查询,执行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执行计划:-------------------------------------……1 0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_DEPT' (Cost=2 Card=327 Bytes=11445)主要统计数据:------------------------------------79 recursive calls28 consistent gets可见,在建立物化视图之前,首先执行两个表的全表扫描,然后进行HASH连接,再进行分组排序和选择操作;而建立物化视图后,CBO自动将上述复杂操作转换为对物化视图EMP_DEPT的全扫描,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递归调用(RECURSIVE CALLS)由305降到79,逻辑I/O(CONSISTENT GETS)由46降为28。 将频繁访问的小表读入CACHE逻辑I/O总是快于物理I/O。如果数据库中存在被应用程序频繁访问的小表,可将这些表强行读入KEEP池,从而避免物理I/O的发生。 多表连接优化最能体现查询复杂性的就是多表连接,多表连接操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CPU时间和内存,因此多表连接查询性能优化往往是SQL优化的重点与难点。 消除外部连接通过消除外部连接,不仅使得到的查询更易于读取,而且性能也经常可以得到改善。一般的思路是,有以下形式的查询:SELECT …, SOME_TABLE,OUTER_JOINED_TO_TABLEWHERE …=OUTER_JOINED_TO_TABLE(+)可转换为如下形式的查询:SELECT …,(SELECT COLUMN FROM OUTER_ JOINED_TO_TABLE WHERE …)FROM SOME_TABLE; 谓词前推,优化中间结果多表连接的性能低下多数是因为连接操作与过滤操作的次序不合理,大多数用户在编写多表连接查询时,总是先进行连接操作再应用过滤条件,这导致服务器做了太多的无用功。针对这类问题,其优化思路就是尽可能将过滤谓词前推,使不符合条件的记录提前被筛选掉,只对符合条件的少数记录进行连接处理,这样可成倍的提高SQL查询效能。标准连接查询如下:Select ,sum(),sum(),sum()From product a,tele_sale b,online_sale c,store_sale dWhere and And >sysdate-90Group by ;启用内嵌视图,且将条件>sysdate-90前移,优化后代码如下:Select ,,, From product a,(select sum(sal_quant) tele_sale_sum from product,tel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b,(select sum(sal_quant) online_sale_sumfrom product,tel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c,(select sum(sal_quant) store_sale_sumfrom product,store_saleWhere >sysdate-90 and =) d,Where and ;5 结束语SQL语言在数据库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论文从影响SQL性能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优化SQL查询的I/O、避免高成本的排序操作和优化多表连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理解SQL语句所解决的问题比SQL调优本身更重要,因此SQL调优需要系统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密切协作。参考文献[1]Thomas Oracle by Design:Design and Build High-performance Oracle Application[M],The McGral- Hill Companies,Inc,2003[2]Kevin Loney,George Koch,Oracle 9i:The Complete Reference[M],The McGral-Hill Companies,Inc,2002[3] Oracle9i SQL Reference release 2()[OL/M],. [4] Oracle9i Data Warehousing Guide release 2() [OL/M],. [5]Alexey Danchenkov,Donald Burleson,Oracle Tuning:The Definitive Reference[OL/M],Rampant Techpress,2006.[6] Oracle9i Database Concepts release 2() [OL/M],. [7] Oracle9i supplied plsql packages and types reference release 2() [OL/M],. http:// technology/

As to huge database of the data amount, the inquiry velocity difference between inferior SQL sentence and high-quality SQL sentence can be in order to reach dozens of very to hundreds of tim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e inquire system to just realize his function briefly, but the speech as to some inquiry systems needing to respond in real time, it causes performance to be low if because there is not high-quality SQL sentence, it is pointless even can realize its function. SQL inquires the essence optimized is base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result is correct. The optimizing devic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finding out according to the index defined, use SELECT sentence optimized, try hard to avoid the emergence that the whole form scans, improve the inquiry velocity,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This text proceeds from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ex and optimization of SELECT sentence. Among th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ex is to inquire about the prerequisite optimized, this text has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ex.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bad SQL sentence is the focal point herein. So to the optimization of SQL sentence, it is used for explaining how to optimize and compare with the result after optimizing that this text puts out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