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香港《美术家》杂志

发布时间:

香港《美术家》杂志

《焱》 《西北美术》1983年3期并刊登1984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挂历封面《掘起的框架》应一平、应为平水墨画展。《深圳青年报》水墨画作品专版1986年9月30日《心之祈》 《美术》杂志1988年第10期《经轮幻影中的母子》《绿色精灵》《心路》 《画家》杂志第7期 1988年《朝露》《清气》《秋霜》《冷月》没骨花卉组画 1983年 《画廊》杂志1990年第3期《草原四季》《陕北老人》(素描) 《画廊》杂志1991年第6期《泉边》 《香港美术家》杂志1991年第4期《绿色的太阳》《夏荷》 《香港美术家》杂志1992年第2期《心之祈》 《西安美院五十周年美术作品集》1999年《白云满衣袖》 《洛阳画院成立二十周年作品集》2006年《杜甫望岳》《不染》《朝夕闻道》《出浴》《等活》《余从何处游》等作品刊登在《西北航空》杂志《文化艺术报》《三秦书画报》等。《韦编三绝》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增刊 《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辑》

1981年 (辛酉)四十七岁 与周韶华、汤文选、陈作丁、鲁慕迅等10人共同创建晴川画会,并以《湖北十人中国画联展》名义在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展出、反响强烈,被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叶浅予先生誉称为“长江画派”。参展作品《报春图》在《文艺报》,《静静的荷塘》在《中国画》,《有刺的花》在《四川文学》,《多韵》在《芳草》刊发。1982年 (壬戌)四十八岁 《满山红叶时》、《晚露浴雀》刊发于《美术》杂志,为中国美协湖北分会收藏。1983年 (癸亥)四十九岁 参加湖北省美协组织的襄北农场创作活动;《冬花》、 《荷》入选西德波恩举办“中国画展览”,《冬花》刊于《百花齐放》画集德文版封面。1984年 (甲子)五十岁 出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高秋图》、《华而实》双获第六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铜奖。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前者获优秀作品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 (乙丑)五十一岁 出席在济南举行的中国美协代表大会;《珠满枝》、《华而实》、《芭蕉叶下诗》等八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协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经冬复历春》、《赏叶图》、《并禽听泉图》等在香港《文汇报》整版刊出;《春来也》入选“第一回日本中国水墨画合同展”;《双鸽》入选中国对外友协在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展览”;《静静的荷塘》入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新作选》。1986年 (丙寅)五十二岁 随“湖北省书画作品展览”赴澳门访问。《澳门日报》专文谓:印象最深的是冯今松《竹影摇落挂玉泉》、《春兰》、《晓见菊花对秋光》;天津《迎春花》专版刊发《秋林晚添叶》、《吐艳》、《清香》、《物华》;《北京周报》专版刊发《静静的荷塘》、《赏叶图》、《高秋图》、《醉花图》并短文;《新观察》专版刊发《物华天趣》、《吐艳》、《雏鸡》、《江南何处待好风》。1987年 (丁卯)五十三岁 随“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览”访港。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早晨》节目专题推介《楚人重鱼》、《醉花图》、《华而实》、《初日净花枝》等作品。应香港美术会邀请,在香港大会堂讲学。香港华侨日报《新晚报》刊发作品《问春否》;《小鸟图》、《经冬复历春》入选《中国画新百家》;英国伦敦《世界名人录》(OHM SOHM)51期收录立传并每年补充,跟踪评价;《美术》、《中国画》刊发《小鸟》,《美术之友》刊发《华而实》。1988年 (戊辰)五十四岁 发起主办“武汉国际水墨画节”;《春花鸽子图》入选日本“亚细亚现代美术展”;随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塞内加尔、加纳、多哥、摩洛哥并在四国举办“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作品展”; 香港《美术家》专版发表《牡丹》、《盆栽花卉》、《红梅映雪》、《醉花图》、《华而实》、《秋实》、《高秋图》、《瓜熟》、《蓓蕾》、《静静的荷塘》、《育梅图》、《赏叶图》、《等待》、《雏鸡》、《鸽子》等十数幅作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小品技法与欣赏》收录《赏秋图》、《春花鸽子图》;外文版《中国文学》专版刊发《小鸟》、《芭蕉叶下诗》、《楚人重鱼》;天津《迎春花》专版刊发《红辣椒》等十数幅作品。1989年 (己巳)五十五岁 《一水护田将绿绕》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台阶》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第三届水墨展”并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小翠》由外文版《中国文学》刊载;《盆栽花卉》并《我的点滴体会》一文收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探索佳作选》。 1990年 (庚午)五十六岁 香港《美术家》主办“冯今松水墨画作品展览”并发行《冯今松水墨画集》。香港《文汇报》连续以一图一文专栏评介。香港《美术家》、《收藏天地》、《良友》专版专文评介,计有《翠屏的传说》等三十多幅。期间,香港众多报刊发表作品数十幅,文章数十篇,影响热烈。1991年 (辛未)五十七岁 扇面画作品同时入选台湾“海峡两岸巨匠辉映展”、北京“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多语种发行的《中国报导》刊发名家一人一画,《忆江南》入选;《美术之友》专版刊发《飞来的灵鸟》等四幅作品;香港《文汇报》整版刊发《不知江月待何人》、《忆江南》等九幅作品。1992年 (壬申)五十八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在京成立,受聘为首届委员;新加坡举办“冯今松意象之诗画展”,《联合早报》刊发吴启基文《老干有新技––冯今松教授的画》、陈瑞献文《超现实的楚人楚画》、皮道坚文《冯今松的花鸟画艺术》;《育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咫尺两丛荷》入选“深圳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展”。1993年 (癸酉)五十九岁 发起并联手中国画研究院、广东画院、湖北省美术院主办“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文化公益活动;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办“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展出《咫尺两丛荷》并发表于《国画家》“百名画家––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作画”专题;《早春图》收入《中南海珍藏画集》卷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谁是谁非两不知》并包立名文;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词典》。1994年(甲戌)六十岁 “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进入紧张运作阶段;《争窈窕》收入《当代中国画精粹》;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并印度出版的《世界名流》。1995年 (乙亥)六十一岁 国务院三峡办在京召开“三峡刻石”活动协调会,刻石正式动工;《美术》专版刊发《华而实》等七幅作品;《拜月图》、《案头清供》入选东京“中国日本现代水墨画交流展”;韩国汉城《现代中国画大潮流站》展出《红莲图》、《小红鱼》。1996年(丙子)六十二岁 由刻章刻石137件并摩岩刻画146件组成的“三峡刻石”,被组委会定名为“三峡刻石第一观”;《国画家》专版刊发《灼灼其华》;为新加坡出版的《陈瑞献在三峡》一书作序。1997年 (丁丑)六十三岁 “ 三峡刻石”竣工,海内外百位著名华人画家齐聚三峡石门举行揭幕式;为《世界华人画家刻石游记》大型画集作《后记》;《东方塑––三峡刻石》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荆楚大地的新中国第一》一书,收入介绍冯今松发起、组织“三峡刻石”之报告文学;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全国首届中国画邀请展》,《花墙记》参展并被《美术》发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收入《高秋图》、《关不住点点春色》;《莲花礼赞》为文化部收藏。1998年 (戊寅)六十四岁 马来西亚举办“冯今松教授画展”,吉隆坡《中国报》、《南洋商报》、《焦风》等中英文报刊发画作、照片和文章数十件;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冯今松中国画精品集》。1999年(己卯)六十五岁 连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第二届委员;《双鸽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江南赋》等三幅作品参加加拿大维多利亚美术馆主办的“河山画会第五回展”,随展访问美国、加拿大;《国画家》专版刊发《犹是昔年枝》、《有光彩的圣山》等十五幅作品;《大墙内外》收入美国皮斯堡博物馆编辑出版的《世界名画年历》。 2000年 (庚辰)六十六岁 《张开的绿幕》入选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大展”,并由《美术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报》刊发;《美术观察》专版刊发《并禽听泉图》等八幅作品。2001年 ( 辛巳 ) 六十七岁 《红莲赋》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作品选/花鸟集》;《华而实》收入鲁虹主编的《中国当代美术图鉴》水墨卷;《跨世纪杰出中国画家作品集/冯今松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画家自选小辑/冯今松画辑》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为《李宝林、林墉画鉴》著文。2002年 (壬午) 六十八岁 《中国现代花鸟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版)收入两幅作品;《红莲礼赞》等两幅入选《世纪思索––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展》;《冯今松中国画艺术展》在武汉首展,广受好评,中国美协贺电称:“冯今松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2003年 (癸未) 六十九岁 《月牙儿》等一批小品画作入选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花鸟画小品精粹》;十多幅作品为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花鸟画小品集》收录;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的“相约西子湖––中国美协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品评研讨会”;赴印度访问做艺术交流。2004年 (甲申) 七十岁 参与组织并出席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2004年会暨“三峡论道––当代中国画名家研讨会”;《美术》专版刊发《胡姬兰》等十三幅作品;《荣宝斋》刊发《瑞云簇花送喜来》等十幅作品;《中国画》刊发《不知江月待何人》等十五幅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名家小品集》收入《三余图》等十幅作品。2005年 (乙酉) 七十一岁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冯今松》问世。2006年 (丙戌) 七十二岁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经典中国绘画名家文献丛书/冯今松》问世;与夫人汪光惠去美国探亲,创作《红楼遗梦花解语––宝玉与金陵十二钗》计十三幅。2007年 (丁亥) 七十三岁 创作《好大一棵树》、《远山遥看近却无》等六福作品,参加“河山如画图––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七十周年暨河山画会成立二十周年画展”。2008年 (戊子) 七十四岁 “冯今松中国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主厅展出, 较全面反映画家创作历程的百余幅作品引起全国美术界、新闻界和其他各界强烈、持续反响。其中,《红楼遗梦花解语––宝玉与金陵十二钗》乃首次对社会展出。2010年6月10日0时9分,中国共产党员、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中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冯今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昌逝世,享年77岁。

1900年1岁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11月22日)诞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古称嘉应州)梅江区西阳白宫镇阁公岭村。1904年5岁父亲引领临摹《芥子园画谱》。1907年8岁入旧制立本学堂,起学名凤鸣。1908年9岁画中堂《松鹤图》被市里商人购去,首次卖画。1914年15岁高小毕业,考入省立梅州中学。1917年18岁参加梅州中学生组织的“探骊诗社”。1919年20岁梅州中学毕业。告别父老,同林文铮、李金发一同赴上海报名参加留法俭学会。十二月搭乘邮轮安德烈·雷蓬号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及蔡母葛建豪。1920年21岁1月抵述法国马赛港。做油漆杂工,半工半读,到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数学。从此改名为风眠。1921年22岁春,入法国蒂戎美术学院,在浮雕家扬西斯先生门下学习素描。秋,由扬西斯先生推荐,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入名家哥罗孟画室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扬西斯先生收藏了林风眠一幅风景画。扬西斯先生专程到巴黎看望林风眠。林风眠与留法学生刘既漂、林文铮、王代之、吴大羽等组织霍普斯会即“海外艺术运动社”。1922年23岁油画《秋》入选巴黎秋季展览会。父亲林伯恩病故。1923年24岁结束巴黎美术高等学院学业。春,应熊君锐之邀请,与挚友林文铮去德国游学。在柏林创作巨幅油画《柏林咖啡屋》、《渔村暴风雨之后》等作品。与德国柏林大学化学系学生方·罗拉邂逅。冬,与方·罗拉结婚。1924年25岁春,回到巴黎,同罗拉居住巴黎玫瑰街6号。5月,参加中国在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展览会,当时由驻法公使及蔡元培发起。林风眠参展作品达几十幅,其中包括油画和国画。展览中作品所蕴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其才华被蔡元培先生发现。7月,夫人罗拉生产,不幸难产,染上急病,妻儿一并去逝。10月,油画《摸索》、中国水墨画《生之欲》,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1925年26岁春,以多而优的作品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其中《饮马秋水》等数幅作品,由海外收藏家收藏。秋,与法籍蒂戎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阿丽丝·瓦当结婚。冬,蔡元培推荐林风眠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偕夫人阿丽丝返国。1926年27岁春,同夫人先到上海。旋即赴北京国立艺专就职,同时兼教务长、油画系主任。在艺专举行归国后首次大型个人画展。鲁迅到艺专观看林风眠画展。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论文,提出与徐悲鸿相似的“中西融合”艺术主张。1927年28岁5月,发起组织“北京艺术大会”。发表《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7月,艺术运动失败后,被免辞北京艺专校长、教授等职。8月,女儿蒂娜诞生。9月,南下受蔡元培之聘,任国民政府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12月,蔡元培采纳林风眠提出建立江南艺术大学的建议,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院提案》,决定林风眠负责等建国立艺术学院,地点在杭州西湖畔。创作油画《人道》。1928年29岁1月,参加南京《第一届艺术展》,展出《人道》等作品。蔡元培偕夫人专程从南京来杭州参加国立艺术院开学典札。受到学界泰斗、创办人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被聘任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夏,发起成立“艺术运动社”。10月,国立艺术学院院刊《亚波罗》创刊。是年留法归来的张道藩,欲谋求艺术院之职,被林风眠拒绝。1929年30岁1月,“西湖一八艺社”成立。2月,同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3月,发表《中国绘画新论》。4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油画《贡献》、《海》、《南方》,并任评选委员。兼任西湖博览会艺术倌主席,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5月,西湖博览会在杭州开幕。8月,参加国立艺术院在上海举行的“艺术运动社”首届美展。10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艺术院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为纪念熊君锐牺牲创作油画《痛苦》。组织成立“亚波罗”社,出版《亚波罗》杂志。1930年31岁暑假与潘天寿赴日考察教育。并在日本东京举行“艺术运动社”及杭州艺专教授作品展。为《前奏》月刊撰写发刊词。1931年32岁春,“艺术运动社”作品在南京举行第三次展览。《亚丹娜》创刊。5月,蔡元培发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对国立杭州艺专的创建作了充分肯定。1932年33岁发表《美术的杭州》。1933年34岁发表《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1934年35岁创作油画《悲哀》、《构图》等。3月,参加国立杭州艺专在上海中法友谊会举行的第四届展览会。1935年36岁其中包括1926年至1934年写的9篇论文及1篇《自述》。1936年37岁1月,在蔡元培七十寿辰宴会上,林风眠与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于佑任等人提出捐款办孑民美育研究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冬,在上海公学举行画展,展出油画、国画作品百余幅。1937年38岁抗日战争爆发,随学校内迁,先至浙江诸暨、江西,后到湖南长沙。4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在香港大学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1938年39岁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三沅陵,委任力主任委员。秋,学校改组,被迫解职。辞职后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1939年40岁春,在上海法租界法国总会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100幅。由上海经香港、海口、越南河内、再转往昆明,到达重庆。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担任抗日宣传任务。1940年41岁开始隐居重庆嘉陵江南岸弹子石破军火库中,潜心创作。1941年42岁潜心研究中国画。1942年43岁画了大批水墨画。1944年45岁被邀请到重庆国立艺专演讲,讲中国画如何改良(革)问题。1945年46岁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应聘回校任教授。学校实行教室制,林风眠教室的学生有苏天赐等人。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展出水墨画《猫头鹰》。参加重庆《现代绘画展》,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抗战胜利。随学校回杭州,继续在杭州任教。与家人团聚。1946年47岁在杭州艺专任教,常与傅雷、赵无极来往。画现代美女、猫的水墨画,在上海法文协会举办个人画展。10幅作品参加巴黎东方博物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1947年48岁辞去教授之职,与夫人、女儿同住杭州玉泉住宅,潜心作画。1948年49岁又被杭州艺专聘任,主持林风眠画室,苏天赐任助教。做学术报告《关于毕加索与现代绘画》。1951年52岁杭州艺专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林风眠又被迫免职。1952年53岁移居上海南昌路53号,闭门埋首作画。继续以“我入地狱”精神探索艺术。1955年56岁秋,太太阿丽丝与女儿蒂娜移居巴西。1956年57岁出席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的座淡会,并座国画问题。继续独自探索,画戏剧人物。创作《宇宙锋》、《南天门》等。1957年58岁发表《美术界的两个问题》、《要认真地做研究工作》。1958年59岁编著《印象派绘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因此受批判。下乡深入生活。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风眠画集》,收入作品12幅。1959年60岁发表《跨入一个新时代》、《老年欣逢盛世》。数次去舟山渔场写生,创作《捕鱼》。1960年61岁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主 席:何香凝;副 主 席:蔡若虹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潘天寿傅抱石;秘书长:华君武。他被选为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国家画廊收藏其作品。1961年62岁夏,上海美术馆展出《上海花鸟画展》,并转往北京展出,《秋骛》等4幅作品展出。漫画家米谷写文章《我爱林风眠的画》,发表于61年《美术》杂志第5期。后遭批判。1962年63岁发表《抒情·传神及其它》、《丰富多彩的越南磨漆艺术展》。1963年64岁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近70幅。后在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发表《回忆与杯念》。1964年65岁在香港大会堂举行《林风眠画展》。1966年67岁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逼无奈将自己毕生所画的国画一千余幅浸入浴盆捣成纸浆,从马桶冲掉,一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作品第二次惨重损毁。1967年68岁劳动改造。1968年69岁8月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开始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1972年73岁11月28日晚获释。拖着病躯,继续在申城孤独探索。1974年75岁作品被江青定为黑画,将林风眠定为黑画家再遭批判。1977年78多10月19日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1978年79岁春,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儿。夏,由巴西返回香港。继续作画。举办个人画展。《林风眠画集》出版。1979年80岁7月,上海展览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127幅,12个瓷盘画。7月,与学生席德进会面。8月,应法国政府邀清,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10月,席德进编著的《林风眠画集》由台湾雄狮出版社出版。年底又赴巴西探亲。1980年81岁春,由巴西返回香港。1981年82岁为悼念席德进逝世撰文《老老实实突做人,诚诚恳恳画画》。发表《关于冯吐之画》。1982年83岁夫人阿丽丝在巴西逝世。1983年84岁1月,回巴西探望女儿蒂娜。夏,回香港作画。香港《美术家》第33期介绍林风眠画作。1984年85岁赴日本参加义女冯叶东京画展开幕式。1985年86岁继续在香港作画。1986年87岁日本友人大桶贵支女士将林风眠作品介绍到日本。1987年88岁为吴冠中在香港画展签展目、画集及海报并参加开幕式。1988年89岁先后赴泰国、韩国旅游。为中国美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题词“永葆青春”。4月,《林风眠从艺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1989年90岁爱国华侨实业家姚美良为建林风眠纪念馆捐赠100万元人民币。9月,荣宝斋出版《林风眠人物山水静物》,吴冠中作序。在香港撰写自述《我还在探索》。10月,台北历史博物馆庆祝林风眠九十寿辰,举办回顾展。1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林风眠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六十幅;中国美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召开林风眠艺术研讨会。12月,在梅州举办《林风眠画展》,展出作品80幅。在香港创作“噩梦”组画。包括《痛苦》《火烧赤壁》、《基督》、《屈原》、《南天门》等。台湾出版豪华本画册。1990年91岁第二次应日本西武集团之邀,再度赴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0月,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郑朝、金尚义编著的《林风眠论》。1991年92岁3月22日,台湾授予林风眠文艺金质奖章及美木特别贡献奖。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8月17日,遗体在香港哥连臣角火葬场火化,骨灰寄存于香港某道观。8月22日,上海举行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追悼会。9月19日,北京召开座淡会缅杯、纪念和学习林风眠大师。

香港杂志

分类: 地区 >> 香港 问题描述: 名称,开本,售价,月刊?期刊?∶) 解析: MONDAY,YES,MILK都不错的. Monday 香港地区发行的一本时尚类杂志,主要介绍流行趋势,服饰,发饰,彩妆,娱乐等等,港元12元,周刊. YES 由倪震创办,内容主要是港台明星的娱乐新闻,新歌,介绍服饰化妆品的杂志,周刊,港元15元.新 Monday(<新地>,我觉得一般,太多八卦东西) 2000年英皇集团创办《新Monday》周刊,致力发展成为市场上领导销量的娱乐及潮流资讯刊物。由于读者需要及市场竞争,《新Monday》秉承一贯健康创新的营运方向,销量屡创新高,乃全港最受年青人欢迎的周刊,稳占畅销杂志一席位。 香港潮流时尚杂志《milk》 《milk》的主创人员都是香港时尚杂志界很前辈的人物,然而可贵在多年不变的潮流之心和童真幻想。这样一本自然、充满型格的十分有style的杂志,令人无限向往啊。 milk/

香港好的杂志是可以带回大陆阅读的。

《香港杂志列表综合周刊》、《Lisa味道Family》、《FACE》、《ComputerWorldHK》、《电脑时代》。额外还包括香港杂志大全:《生活月刊》、《milk新潮流》、《时装》、《凤凰生活》、《健康时尚》、详细介绍了香港杂志适读人群、出版单位、出版周期等。

more杂志香港

很多。可乐报第366期就是封面。

我记得上过瑞丽,你指的是服装拍摄吗?剩下的就是乱七八糟的了

那真的是非常的多。《Touch》,《more》,《Milk》,《Cosmo girl》,《大周末》,《可乐日报》,《女刊》,《honey》,《Vogue》,《Bazaar》,《都市丽人》,《瑞丽》,《1626》,《美Story》。。。

baby上过内地的《大周末》,《可乐日报》,《女刊》,《honey》,《Vogue》,《Bazaar》,《都市丽人》等等。

香港的《Touch》,《more》,《Milk》,《Cosmo girl》,还有专属baby的个人杂志《Angelababy Fashion Mook》等等。

日本的《美Story》,等等。

香港杂志社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地址:弥敦道138号圣安德列堂基督中心4F 当代文艺出版社地址:坳背湾街14~24号金豪工业大厦第2座8F/H 香港文学杂志社地址:摩理臣山道38号文华商业大厦13F 其他向商务印书馆什么的在香港也都有

两岸三地杂志红的。《两岸三地》杂志,是由两岸三地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主办、中华总商会、粤港青年交流协会、香港中小企业商会等海外华人组织协办的一本面向港澳台及内地的大型综合性月刊。《两岸三地》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繁荣为办刊宗旨,以纵览两岸三地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展示投资环境、宣传企业形象的鲜明风格,在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两岸三地》作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指导价值。

香港注册开设公司 : 1. 股本 :香港公司的法定股本并没有最高或最低的限制。每1,000港元的法定股本须缴付1港元的资本税不足1,000港元亦作1,000港元计。资本税上限为30,000港元。最低的已发行股本为1港元。 2. 股东 :香港的公司可最少有一名股东。股东可以是任何国籍的个人或在任何地区成立的公司,股东必须最少持有1股。

牛津大学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旧香港杂志

1922年,他写了滑稽和侦探小说,并在《星期六》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赴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一年。192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备学院。次年辍学,做过家教、文员、编辑。1929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梦的三天半》。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击,迁徙,重逢,万仞之约,春风,追逐等。20世纪30年代,他的小说擅长讽刺和幽默。写的最多的是普通市民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来揭露现实的虚伪和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代表作是《包父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鬼地日记》《齿轮》《年》《洋泾浜奇人》《在城里》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清明节》,以及童话《大林与小林》《光头王》和中篇小说《怪地方》等儿童文学作品。

《香港杂志列表综合周刊》、《Lisa味道Family》、《FACE》、《ComputerWorldHK》、《电脑时代》。额外还包括香港杂志大全:《生活月刊》、《milk新潮流》、《时装》、《凤凰生活》、《健康时尚》、详细介绍了香港杂志适读人群、出版单位、出版周期等。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

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