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论文

虽然有效和批判性地阅读科学论文的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但它很少被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既辛苦又没有收获。在此,Tung-Tien Sun讨论了主动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摘要和介绍,带着几个具体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的文献搜索。当对文献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会对文献内容有一定“预测”/设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将其与原本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高度的互动,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批判性的论文评价。作者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尽管最初很耗时,但随着实践和知识库的不断增长,它可以被简化,变得更快,最终成为第二天性。“你怎么读科学论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自然地会假设他们首先阅读标题,然后是摘要、引言。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跳过方法部分(通常在引言之后,尽管许多期刊现在把它放在论文的结尾),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技术细节,有点无聊。包含了论文核心的结果部分,即以图片和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数据可能最受关注,其次是接下来的讨论部分。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被称为“被动阅读”,这是相当费力和低效的。该文中讨论的“主动阅读”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此外,读者要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论文中实际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这种阅读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关注回答你问题的部分,然后浏览其余的部分,因此,你的阅读变得非常挑剔,从而读得更快,学得更多。虽然该文将以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为例,但同样的原则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被动阅读:“顺从性的无目的性”如果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顺从地遵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实际上被你视为“权威”。这样读一篇论文,没有特定的期望或目的,是“被动阅读”,类似于哈佛教育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 (1913-1998)称为“顺从性的无目的性”的做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简单地吸收作者给你提供的信息,那么你不可能同时具有批判性,便失去了评估论文优缺点的能力。其次,由于读论文时没有期待,通读不会产生任何惊喜或“顿悟”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件苦差事。第三,虽然你可能会了解一些知识并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被动的阅读不会让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策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即你只有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才能看到答案。中国学者黄宗羲曾经写道:“如果你读/做研究的时候心里想着小问题,就会学到小知识;带着大问题,会学到大知识;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就什么也学不到”。带着特定的问题阅读会让你处于一种寻找埋在沙子里的小金块的心态。如果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的视力会变得敏锐。在搜索时,可以以低能量状态滑行,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立即切换到高能量状态,这样才会读得更彻底。这样的阅读是有选择性的,它可以延长注意力广度,比被动阅读更有效——被动阅读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因为你必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找到正在寻找的答案时,尤其是当它们帮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给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时(“尤里卡”时刻),那种兴奋的冲动也会让人很满足。因此,主动阅读比被动阅读更有成效,更令人愉快。对于上述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块的类比,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沙子可能是多产的。因此,至少在你还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练习主动阅读那些发表在高质量、高选择性期刊上的论文。该如何做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我-我-我”的问题主动阅读要求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问自己的问题”——这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文,一个主动的新手读者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1、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我(读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数据等等。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记住,我阅读是因为我想要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仔细而彻底地阅读摘要和引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的论文,最好从引言开始阅读,因为它比摘要更容易理解,使你更容易浏览论文。

一个优秀的摘要和引言几乎总是对上述四个问题提供简短的回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单词,马上去查字典。即使只是简单地读一下维基百科,也会极大地增强你对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在阅读时迷失了方向,可以回溯一些句子。回答问题:简短文献检索的有用性读完摘要和引言后,暂停并消化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以上四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这里,建议你做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早期的论文。这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你成功预测如下所述内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背景知识的深度和你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做完功课之后,你就可以扩展/改进你的最终答案了。阅读结果:预测和比较有了对这四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结果部分的图1将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拿假设结果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设计和他们的相似,你会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设计更好,你将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出任何预测,但是通过练习和扩大知识基础,就能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自己学习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在类似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实验的能力有信心。当你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这实际上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抵制诱惑,不要立即阅读这篇论文,看看作者做了什么。相反,你应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尽最大努力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挣扎着走过这个过程,并且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时,你才应该阅读这篇论文。他们可能使用了一种你不知道的技术或试剂,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反应机制或途径。这个策略现在将成为你的工具箱的一部分,你将永远不会忘记它。你越是努力地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新获得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毕竟,不劳则无获。结果部分的内容主要解释了作者这样做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你能自己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浏览一下这些部分。只有当你不能预测时,你才应该阅读结果部分的相关部分,以了解为什么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预测和比较”方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使你对研究的策略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批判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并判断他们的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阅读讨论:比较自己和作者的结论在讨论部分,作者讨论了他们的数据是如何支持他们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浏览一下这部分的讨论。作者还可能会讨论他们的数据如何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以及这其中的含义。例如,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如何导致对问题的新的理解,一个新的模型如何带来某些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已经在实验中挣扎,就像第一作者积极阅读论文一样,你会特别喜欢阅读这些讨论,这表明你可以从这种项目中收获回报。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的摘要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四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的内容。你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图例,用最少的技术细节写图例的主体,最后以结束语强调这一研究最突出的发现。关于教授主动阅读的课程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一些学生将能够轻松实现被动向主动阅读的转变,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关于文献分析的课程可能会很有帮助。由于这门课涉及大量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所以它由不超过16-20名学生的十节(双周)小时的课组成。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10篇论文可以放在一起,从一到两篇改变范式的“经典著作”开始,讲师可以讨论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并讲述一些作者的故事。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中,教师可以做一个介绍积极阅读的演讲,描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然后,学生们阅读论文,并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提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四个问题的初步和最终答案;2、根据研究问题的质量、实验设计、写作以及实验数据是否支撑论文结论找出论文的优势和弱点;3、浏览论文时是否获得什么新想法在课堂上,导师可以要求指定论文的小组以工作总结(5-10分钟)开始,然后讨论论文的优缺点(5-10分钟)。其他团队轮流发表评论(5-10分钟)。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仅仅重复论文中的主要观点,或者只做一些肤浅的评论,如“我认为这篇论文很棒”,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是不够的。在会话结束时,教师可以提供反馈意见的讨论,并允许团队介绍论文(5分钟)。两个独特的特性事实上,阅读科学论文能让我们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遵循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南有两个独特的特点。首先,他们允许学生使用相同的四个问题。其次,他们要求学生“预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实验,并将他们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这个方法(“Q-P/C方法”)特别有用。下面讨论这两个特性。提问(Q):主动阅读作为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接受,许多大学网站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他们都强调了在阅读之前,为了产生问题而进行调查(快速预读以获得对文章的整体了解)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提问环节,因为初学的学生很难提出有用的问题。他们推荐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问自己主题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本学期的这个时候指定这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他们想从阅读作业中得到什么。这些建议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表明,处理这个问题是多么困难。然而,在阅读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提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绕过这个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回答为学生进入方法的下一部分打下基础,即预测和比较。预测/比较 (P/C):这里描述的阅读方法广泛使用了“预测和比较”策略。尽管有人建议学生根据标题、副标题、图表等来预测文章,但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有效。然而,作为这里提出的战略的一部分,“预测”指的是对内容进行非常具体的猜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此外,学生质问作者的图表,是对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最后,让学生参与设计每个实验,就像他们完成了整个项目一样(在他们读完论文所花的时间里,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结束语虽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论文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动阅读能让学生对已发表的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进展有更清晰的理解,远远好于被动阅读。此外,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知识基础的扩展,你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它将花费你越来越少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一篇论文。最终,你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浏览图表了解一篇新论文的精髓,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20-30分钟。

读文献俨然已经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一篇论文。

阅读文献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更要在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的精髓上牢牢掌握技巧。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整理文献是从事科研的小伙伴需要很重视的三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想要提升阅读效率,必须知道哪些部分要粗读,哪些部分要精读。粗读的部分可以大致浏览一遍,甚至直接跳过,而精读的部分可能需要认真读,反复读,甚至参考读。不过,想要弄清楚哪些部分粗读,哪些部分精读,还需要建立在对文献的了解之上。

任何一篇研究型论文,大致都分为四个部分:

1. Introduction,背景介绍部分

2. Method,本研究所用方法

3. Result,本研究的结果

4. Discussion,讨论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很固定,这就给我们是粗读还是精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引申读,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文献,进行比照阅读。我们对于一个孤立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很难认识深刻和全面的。知识一经关联,不仅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理解和会更透彻。

读论文的同时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想要从文献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记文献笔记就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

希望能对处于迷茫阶段的你有一定的帮助。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涉及到科研项目或者科创项目,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呢?

1、通过摘要甄别文献

一般情况下下载文献都是通过题目进行的,但是文章内容与自己研究的内容有关系还得看过文章以后才知道。这时候,就可以先看文献的摘要,因为文献的摘要就是文献中心思想的总结,也是文献部分结论的概括,看过它们就能让你对文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进行甄别,到底要不要研读这篇文献,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明确阅读目的

如果是课程相关阅读,需要时刻牢记:阅读是为课程主题服务的。一篇文献可能会讨论不止一个问题,但我们的目的是理解和主题相关的那部分内容。因此在阅读前,记得了解课程的主题,或看看老师有没有留下什么思考问题。此外,联系其他文献进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将这些文章联系起来。阅读过程中,明确主题,结合主题提取篇章关键内容。

如果是论文写作相关阅读,阅读前需要明确:你处于论文写作的哪个阶段,阅读是为了了解什么。比如,阅读这篇文献是为了扩充对某一领域或话题的认知,还是了解某一个概念和方法。阅读文献一定要带着问题,这是开始阅读的第一步。同时,这一步也决定了接下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实际的阅读。

3、根据目的选择阅读策略

通过选择性的阅读,节省时间和精力。在明确想要了解什么之后,有选择的进行一轮扫读和二轮深度阅读。完成一轮扫读后,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深度阅读,或对哪几部分进行深度阅读。

注意:阅读文献一定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保证思维的绝对集中和脑筋的高度运转,也才能提高看文献的效率!

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2.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三、如何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四、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五、文献的整理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论文各部分读法有讲究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 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业的。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 越来越多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读研的三年时间里,实验做得不是很多,文献倒是读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板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就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了。从研一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出来几个关键词,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给我查阅和整理文献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发在论坛里的几个ppt,关于光催化、无铅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纳米ZnO,此外关于Raman 光谱、多铁性材料。算起来前前后后看过——当然只能说看过,因为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精读——的文献应该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计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个中文综述都差不多够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费,想来老板也不会给出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有人也许会问,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人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 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过 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 artical 还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行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呵呵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

如何有效阅读文献论文

关于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我分为以下几点,快来看看吧!

一、了解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来源。

对学术资源有何种类型、藏于何处了然后,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体量大、文献全的数据库,以备在查找文献时有针对性地使用。例如中国知网,是我们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据库,主要用来查中文文献以及硕博士论文。

其次,正确的检索方法也为我们顺利找到自己所需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里总结几种常用的检索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时,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所要检索的内容的全面性。第二,以学者为线索进行检索时,可查SCI,了解某个在本专业领域有建树的学者,进而找到他近期发表的文章。第三,还可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二、学会高效阅读和管理文献

一提到看文献,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头疼了。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小白来说,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献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想要实现高效地看文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泛读和精读、做好文献整理和积极思考。

在阅读文献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根据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论文、下载相关文献。

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准确与全面。因为换个关键词,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

2.学者、研究团队检索。查找SCI,了解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下载他们近期发表的文章。

3.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文中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献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献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献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献的。

泛读文献时,一看标题,二看摘要,三读引言,四观图标。

引言部分大致都在介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论。部分篇幅虽短,但能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正文打下基础。如果对结论已经很清楚,读者可以不必读下去。若对结论有疑问,则需要继续读它的分析和讨论。

除了泛读,我们还需要精读文献。

⒈带着问题主动阅读,从“文献的主题是什么”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积极地思考并投入阅读,能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阅读内容。

⒉在精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段分层,弄清文章结构,更准确地掌握文献内容。由层的阅读过渡到段的阅读,最终转换为意义阅读。不仅看到每段文字,而且要了解整体意思,注意和前后段的联系。

⒊对比阅读。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献或一组文献放在一起,对比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使认识更加充分,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鉴赏力。

⒋记笔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献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记下供参考和学习。

看完文献后要对文献进行及时整理和积极思考,这样阅读才能更高效。

⒈文献整理

根据课题相关性将看过的文献分类并归入子文件夹,一类精读,一类泛读。同时,根据文献重要性将其编号,以便今后查阅。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对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定期搜索,才能保证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

⒉问题思考

看文献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西自己做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学会批判性提问非常重要。它不是挑毛病,而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想到吗?作者为什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上还能有其他创新点吗?本文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呢?

除了上述三点外,选择一个大块的集中性的时间看文献和思考,更有利于对阅读形成整体印象,更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发展哦。彼方尚有荣光在。加油,科研er!

这篇谈论阅读论文的技巧是我在B站上看到一个视频的总结。 首先要搞清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摘要、引言、相关工作/研究现状、主体章节、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这八个环节。通过了解论文的基本结构,可以把控制论文的核心内容,可以对自己精读还是泛读论文的内容便于很快找到相应的部分。 因为up主本身是学理科的,所以它对理工科与文科加以的基本区别,其实理工科主要侧重于试验,而文科侧重于对材料的分析和把控。 当然了,阅读论文还要依据自己的目的。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是需要泛读,也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是需要精读。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断,提高效率又节省时间。 如果本身已经有研究方向,或者是想要做的实验,那么所要找到的论文需要精读一遍以上,不仅要明白其中的内涵,更要解剖麻雀般的阅读搞清其中里面的结构。 如果仅仅是出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那么文献的阅读只是需要在贩毒的基础上,在有选择的进行精读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出于写文献综述,查找相应的资料,这个时候如果精读消耗精力,阅读量又特别大,我们只是需要阅读,其中的摘要结论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即可,其实通过阅读这些部分就可以把握论文的主体意识,也能够找到自己所需的部分。 对于文献阅读up主总结出了‘读三遍’法——文献泛读、略读、精读。 第一遍阅读进行文献泛读,目的是为了解核心思想,判断是否有需要自己的论文。这一步做的工作是搜索工作,阅读一篇文献论文,通过花费5到10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应的标题、摘要、结论部分,快速的扫阅参考文献,勾出相关的文章。第二遍阅读是文献略读,目的是能自己总结论文的部分,与前任相关的工作联系起来。这个时候需要阅读相应的引言以及相关的工作部分,把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阅读相应的表格,特别是总体架构图如果是文科论文,可以阅读相应的标题部分已经每段的第一句把控整体结构。 第三遍阅读是文献精读,通过前两遍已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文,这次阅读的目的是能够总结文献的优势和不足,从别人的论文中找到启发自己研究工作的创新点。这个论文阅读的时间取决于文献长短及阅读的次数,因为是精读,质量放在最紧要的位置。带着问题去阅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也要深入理解文章各部分详细的内容,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了,阅读文献也要摆正心态可以设定一个相应的时间,也可以找到一个小伙伴。因为阅读文献是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所需,而论文本身,由于其学术性的要求往往是很枯燥的。 最后总结一下,掌握阅读论文的方法,控制阅读论文的时间,摆正阅读论文的心态。如果真的要把一篇论文精益求精般的掌握住,核心要旨,还需要反复多读细加揣摩方得其精要。 我大学期间写过很多论文,但是很多论文基本上都不叫论文,最多算是读书报告,或者是作业。如果就我来说,真正称得上论文的事,我大学毕业所写的论文。工作之后也阅读了不少论文,但是对于论文怎么阅读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一直在不断的向别人学习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做一份总结也是对自己阅读论文方法的提升。

读文献俨然已经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一篇论文。

阅读文献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更要在阅读效率和阅读内容的精髓上牢牢掌握技巧。阅读文献、管理文献、整理文献是从事科研的小伙伴需要很重视的三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想要提升阅读效率,必须知道哪些部分要粗读,哪些部分要精读。粗读的部分可以大致浏览一遍,甚至直接跳过,而精读的部分可能需要认真读,反复读,甚至参考读。不过,想要弄清楚哪些部分粗读,哪些部分精读,还需要建立在对文献的了解之上。

任何一篇研究型论文,大致都分为四个部分:

1. Introduction,背景介绍部分

2. Method,本研究所用方法

3. Result,本研究的结果

4. Discussion,讨论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很固定,这就给我们是粗读还是精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引申读,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文献,进行比照阅读。我们对于一个孤立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很难认识深刻和全面的。知识一经关联,不仅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理解和会更透彻。

读论文的同时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想要从文献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记文献笔记就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

希望能对处于迷茫阶段的你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有效阅读研究论文

虽然有效和批判性地阅读科学论文的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但它很少被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既辛苦又没有收获。在此,Tung-Tien Sun讨论了主动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摘要和介绍,带着几个具体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的文献搜索。当对文献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会对文献内容有一定“预测”/设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将其与原本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高度的互动,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批判性的论文评价。作者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尽管最初很耗时,但随着实践和知识库的不断增长,它可以被简化,变得更快,最终成为第二天性。“你怎么读科学论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自然地会假设他们首先阅读标题,然后是摘要、引言。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跳过方法部分(通常在引言之后,尽管许多期刊现在把它放在论文的结尾),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技术细节,有点无聊。包含了论文核心的结果部分,即以图片和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数据可能最受关注,其次是接下来的讨论部分。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被称为“被动阅读”,这是相当费力和低效的。该文中讨论的“主动阅读”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此外,读者要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论文中实际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这种阅读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关注回答你问题的部分,然后浏览其余的部分,因此,你的阅读变得非常挑剔,从而读得更快,学得更多。虽然该文将以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为例,但同样的原则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被动阅读:“顺从性的无目的性”如果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顺从地遵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实际上被你视为“权威”。这样读一篇论文,没有特定的期望或目的,是“被动阅读”,类似于哈佛教育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 (1913-1998)称为“顺从性的无目的性”的做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简单地吸收作者给你提供的信息,那么你不可能同时具有批判性,便失去了评估论文优缺点的能力。其次,由于读论文时没有期待,通读不会产生任何惊喜或“顿悟”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件苦差事。第三,虽然你可能会了解一些知识并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被动的阅读不会让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策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即你只有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才能看到答案。中国学者黄宗羲曾经写道:“如果你读/做研究的时候心里想着小问题,就会学到小知识;带着大问题,会学到大知识;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就什么也学不到”。带着特定的问题阅读会让你处于一种寻找埋在沙子里的小金块的心态。如果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的视力会变得敏锐。在搜索时,可以以低能量状态滑行,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立即切换到高能量状态,这样才会读得更彻底。这样的阅读是有选择性的,它可以延长注意力广度,比被动阅读更有效——被动阅读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因为你必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找到正在寻找的答案时,尤其是当它们帮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给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时(“尤里卡”时刻),那种兴奋的冲动也会让人很满足。因此,主动阅读比被动阅读更有成效,更令人愉快。对于上述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块的类比,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沙子可能是多产的。因此,至少在你还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练习主动阅读那些发表在高质量、高选择性期刊上的论文。该如何做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我-我-我”的问题主动阅读要求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问自己的问题”——这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文,一个主动的新手读者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1、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我(读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数据等等。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记住,我阅读是因为我想要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仔细而彻底地阅读摘要和引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的论文,最好从引言开始阅读,因为它比摘要更容易理解,使你更容易浏览论文。

一个优秀的摘要和引言几乎总是对上述四个问题提供简短的回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单词,马上去查字典。即使只是简单地读一下维基百科,也会极大地增强你对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在阅读时迷失了方向,可以回溯一些句子。回答问题:简短文献检索的有用性读完摘要和引言后,暂停并消化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以上四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这里,建议你做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早期的论文。这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你成功预测如下所述内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背景知识的深度和你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做完功课之后,你就可以扩展/改进你的最终答案了。阅读结果:预测和比较有了对这四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结果部分的图1将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拿假设结果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设计和他们的相似,你会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设计更好,你将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出任何预测,但是通过练习和扩大知识基础,就能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自己学习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在类似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实验的能力有信心。当你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这实际上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抵制诱惑,不要立即阅读这篇论文,看看作者做了什么。相反,你应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尽最大努力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挣扎着走过这个过程,并且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时,你才应该阅读这篇论文。他们可能使用了一种你不知道的技术或试剂,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反应机制或途径。这个策略现在将成为你的工具箱的一部分,你将永远不会忘记它。你越是努力地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新获得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毕竟,不劳则无获。结果部分的内容主要解释了作者这样做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你能自己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浏览一下这些部分。只有当你不能预测时,你才应该阅读结果部分的相关部分,以了解为什么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预测和比较”方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使你对研究的策略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批判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并判断他们的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阅读讨论:比较自己和作者的结论在讨论部分,作者讨论了他们的数据是如何支持他们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浏览一下这部分的讨论。作者还可能会讨论他们的数据如何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以及这其中的含义。例如,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如何导致对问题的新的理解,一个新的模型如何带来某些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已经在实验中挣扎,就像第一作者积极阅读论文一样,你会特别喜欢阅读这些讨论,这表明你可以从这种项目中收获回报。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的摘要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四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的内容。你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图例,用最少的技术细节写图例的主体,最后以结束语强调这一研究最突出的发现。关于教授主动阅读的课程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一些学生将能够轻松实现被动向主动阅读的转变,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关于文献分析的课程可能会很有帮助。由于这门课涉及大量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所以它由不超过16-20名学生的十节(双周)小时的课组成。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10篇论文可以放在一起,从一到两篇改变范式的“经典著作”开始,讲师可以讨论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并讲述一些作者的故事。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中,教师可以做一个介绍积极阅读的演讲,描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然后,学生们阅读论文,并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提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四个问题的初步和最终答案;2、根据研究问题的质量、实验设计、写作以及实验数据是否支撑论文结论找出论文的优势和弱点;3、浏览论文时是否获得什么新想法在课堂上,导师可以要求指定论文的小组以工作总结(5-10分钟)开始,然后讨论论文的优缺点(5-10分钟)。其他团队轮流发表评论(5-10分钟)。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仅仅重复论文中的主要观点,或者只做一些肤浅的评论,如“我认为这篇论文很棒”,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是不够的。在会话结束时,教师可以提供反馈意见的讨论,并允许团队介绍论文(5分钟)。两个独特的特性事实上,阅读科学论文能让我们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遵循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南有两个独特的特点。首先,他们允许学生使用相同的四个问题。其次,他们要求学生“预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实验,并将他们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这个方法(“Q-P/C方法”)特别有用。下面讨论这两个特性。提问(Q):主动阅读作为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接受,许多大学网站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他们都强调了在阅读之前,为了产生问题而进行调查(快速预读以获得对文章的整体了解)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提问环节,因为初学的学生很难提出有用的问题。他们推荐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问自己主题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本学期的这个时候指定这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他们想从阅读作业中得到什么。这些建议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表明,处理这个问题是多么困难。然而,在阅读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提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绕过这个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回答为学生进入方法的下一部分打下基础,即预测和比较。预测/比较 (P/C):这里描述的阅读方法广泛使用了“预测和比较”策略。尽管有人建议学生根据标题、副标题、图表等来预测文章,但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有效。然而,作为这里提出的战略的一部分,“预测”指的是对内容进行非常具体的猜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此外,学生质问作者的图表,是对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最后,让学生参与设计每个实验,就像他们完成了整个项目一样(在他们读完论文所花的时间里,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结束语虽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论文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动阅读能让学生对已发表的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进展有更清晰的理解,远远好于被动阅读。此外,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知识基础的扩展,你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它将花费你越来越少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一篇论文。最终,你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浏览图表了解一篇新论文的精髓,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20-30分钟。

前言:

为了保持学术敏感,我想大家都在不断地阅读着大量的文献。无论是前期开篇选题,还是研究中期等后面的一系列动作,阅读在这其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对海量的文献,我们怎样才能够高效看文献呢?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学术堂邀请了一位学术大佬分享自己读论文的方法:我首先阅读摘要和结论。这能让我了解内容是否和我的专业相关,以及最后是否达成了摘要所提到的预期目标。我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来自图表,但我通常还是会从头到尾把论文看完,以便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展示的思路。清楚你最想从这篇文章里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你才能获得最高效的阅读。你还可以拿自己的结果和作者的比较,或者带入自己的想法,或者尝试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等扩展到新发表的数据。了解这篇文章的被引用情况,可以让你看到和你从事类似研究的科学家怎样使用这篇文章,会帮助你明白其中哪里部分和你的研究相关,为什么相关。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1、读标题和关键词 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3、看结论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二、读论文1、读图表和数据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3、读结果和讨论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三、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本科生如何高效读文献论文

如何写本科毕业论文?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写论文的第一步是要先阅读大量文献。

为什么呢?你的导师身经百战阅文无数,他不会知道你连最起码的论文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确实根本没搞明白论文是什么东西。甚至没见过一篇像样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看文献是只会耽误时间,而且看的越多越乱。

因为每一篇文献都很长,有很多论文用词语序又非常涩(可能是降重的后果),如果从头读到尾需要颂姿蚂花很长时间。再次,你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可能无法分辨论文中的垃圾和精华,知网上的论文多如牛毛,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垃圾文献,读完之后对你的研究成果毫无帮助。就好比,你从来没进过厨房,连菜都不会选不会切,就开始看研读大厨的菜谱,准备做一道大菜了,是不是感觉少了什么步骤?

因此,在你弄清论文结构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下载一堆文献(讲真下载了你也看不下去)。因此建议写论文的第一步:你需要搞清楚一篇合格毕业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是文科商科还是理工科,毕业论文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毕业论文一般分为5-6个章节。(根据每个学校或学科的要求可能有些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这个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或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六章:研究不足与展望虽然每个学科的标题和内容不完全一样,但体都是这个思路,并且这几个章节环环相扣,每一章都需要有前一章的佐证。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野埋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时间来写。(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关于写作顺序我会在第二步氏信握说。

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一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歼庆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但今天如果需要按常理出牌,我就不用来写回答了。既然说的是以毕业为目的完成论文,我给的技巧是:这一步可以放在核心部分之后写。(第二步中我会详细介绍写作顺序)。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

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坦猛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节的差异册扮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第四章:论证过程。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第五章:研究结论。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讲到这里,相信你对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学姐认为针对你们这个阶段,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简单操作”第二步:在搞清楚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每个章节写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投入。为什么我说安排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非常重要?但凡写过论文的同学自己心里应该有点数,即使给你留够一年的时间写论文,你也一定会拖到不能再拖为止所谓DDL是第一生产力,说你有本事提前半年开始每天匀速有条不素的写论文我是不信的,谁不是最后被DDL逼疯,每天不眠不休的赶进度呢?因此用这个骚操作顺序,合理分配好时间投入以后,即使时间比较紧张,也依旧能如期且出色的完成论文。效率最高的写作顺序如下: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首先前文已经闸述了,第三四五三个章节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其实当你在你准备选题的时候,这三章的计划就应该早已经有了雏形。如果是有实验的研究,可能需要早就把实验做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趁着研究过程还热乎着赶紧把核心部分写出来,这时候是效率最高的。如果完成了这四个章节,那你的论文初稿基本已经完成90%了、最后两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和第六章不足与展望,那就是洒洒水啦,绝对轻飘飘的搞定。最后说一下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上,按照刚才写的写作顺序的章节:第三章(提出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二章(理论综述)——其他(随意),依次送减。为什么这样安排时间呢?第一是重要性决定时间分配。这个上文已经阐述过了。第二是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从第二章到最后的部分可以在查重前大段复制粘贴,先把初稿完成。再通过降重和修改的方式通过查重,以争取时间。第三步: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只读核心部分虽然我不赞成一上来就阅读大量文献,但你完成了论文框架和第二步写作排序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下载和阅读文献了。但是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通过前两步,你已经熟悉了论文的结构和套路,知道了每篇论文的核心在什么位置,那么你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一样只要看他的核心部分就可以了。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几分钟,如果觉得有点参考价值,先拉到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再看第三章的假设模型。基本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掌握了。通过筛选部分你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你只需要挑选几篇精华文章作为重点参考的内容。那你可能会问,自己写论文时需要的引用文献这么多,真的需要一一看完吗?嘿嘿,这里也分享一个技巧,你筛选的精华论文里,必然也有很多引用文章,所以你可以顺藤摸瓜,直接引用别人论文里引用的文献即可。第四步:按安排好的顺序开始写作。这一步其实已经在第二步中详细讲述了,这里只是提醒一下步骤,前面三步其实都是准备阶段,到这里才开始真正的动笔!第五步:交初稿初稿的写作是从0到1的过程,一定是痛且量大的,但记住,在初稿这个环节,因为工作量巨大,千万别追求完美,只要按我上面的方法,达到字数任务即可。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网上流传一句话:“当你把论文初稿糊完交上去的时候,你就成功的把痛苦转移到导师的身上了,因为他要愁怎么给你改论文。关于导师修改这个环节我不便多阐述,因为不同学校不同导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审核程度天差地别,负责的导师会给你逐段批注修改,也有很多导师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不论是哪一种导师,你依然要切记,论文还是得靠自己。在这里非实名点赞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修改十分仔细,甚至格式问题也都一一找出,让我在初稿后就不断优化细节问题,避免了不少麻烦。感动…….第六步:降重导师修改的差不多后,就是降重的环节了。写初稿时那时候糊弄的债要现在来偿还了,但不要被吓到,技术上并不是难事。建议第一遍降重的时候先从学校图书馆检测一下,会有详细的重复的地方标注,便于修改。如果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有限,也可以使用蝌蚪论文、维普等可靠的查重系统检测,然后根据查重报告进行修改降重。一般查重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理论基础,因为可能存在大段大段复制粘贴的情况,以及引用内容较多。关于降重的方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一句话一句话的修改,但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要用语文知识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一遍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让大家把理论基础不要放这么前面的位置开始写,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先复制粘贴就好,等降重的时候再逐句修改,但此时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下面给大家附上一篇之前总结的一些论文降重技巧。第七步:排版,调整细节,提交终稿——请追求完美。关于排版和细节调整,千万不要小看。虽然每个学校对排版和规范性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严谨的排版和避免低级错误是学术规范的体现,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答辩时导师对你学术不严谨的挑刺。这方面一般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范手册,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并严格按照要求来修改规范化。最后祝大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学术堂邀请了一位学术大佬分享自己读论文的方法:我首先阅读摘要和结论。这能让我了解内容是否和我的专业相关,以及最后是否达成了摘要所提到的预期目标。我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来自图表,但我通常还是会从头到尾把论文看完,以便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展示的思路。清楚你最想从这篇文章里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你才能获得最高效的阅读。你还可以拿自己的结果和作者的比较,或者带入自己的想法,或者尝试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等扩展到新发表的数据。了解这篇文章的被引用情况,可以让你看到和你从事类似研究的科学家怎样使用这篇文章,会帮助你明白其中哪里部分和你的研究相关,为什么相关。

前言:

为了保持学术敏感,我想大家都在不断地阅读着大量的文献。无论是前期开篇选题,还是研究中期等后面的一系列动作,阅读在这其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对海量的文献,我们怎样才能够高效看文献呢?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一提到看文献,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头疼了。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小白来说,阅读专业性很强的文献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想要实现高效地看文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献、泛读和精读、做好文献整理和积极思考。

在阅读文献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根据自己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寻找论文、下载相关文献。

1.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准确与全面。因为换个关键词,会有不同的内容出现。

2.学者、研究团队检索。查找SCI,了解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下载他们近期发表的文章。

3.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文中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献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献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献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献的。

泛读文献时,一看标题,二看摘要,三读引言,四观图标。

引言部分大致都在介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结论。部分篇幅虽短,但能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正文打下基础。如果对结论已经很清楚,读者可以不必读下去。若对结论有疑问,则需要继续读它的分析和讨论。

除了泛读,我们还需要精读文献。

⒈带着问题主动阅读,从“文献的主题是什么”到“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积极地思考并投入阅读,能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阅读内容。

⒉在精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段分层,弄清文章结构,更准确地掌握文献内容。由层的阅读过渡到段的阅读,最终转换为意义阅读。不仅看到每段文字,而且要了解整体意思,注意和前后段的联系。

⒊对比阅读。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献或一组文献放在一起,对比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使认识更加充分,又可以看到差别,提高鉴赏力。

⒋记笔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献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记下供参考和学习。

看完文献后要对文献进行及时整理和积极思考,这样阅读才能更高效。

⒈文献整理

根据课题相关性将看过的文献分类并归入子文件夹,一类精读,一类泛读。同时,根据文献重要性将其编号,以便今后查阅。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对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定期搜索,才能保证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

⒉问题思考

看文献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西自己做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

学会批判性提问非常重要。它不是挑毛病,而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想到吗?作者为什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上还能有其他创新点吗?本文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呢?

除了上述三点外,选择一个大块的集中性的时间看文献和思考,更有利于对阅读形成整体印象,更有利于后续的研究发展哦。彼方尚有荣光在。加油,科研er!

写论文如何阅读文献

关于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我分为以下几点,快来看看吧!

一、了解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来源。

对学术资源有何种类型、藏于何处了然后,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获取需要的学术资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体量大、文献全的数据库,以备在查找文献时有针对性地使用。例如中国知网,是我们在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据库,主要用来查中文文献以及硕博士论文。

其次,正确的检索方法也为我们顺利找到自己所需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里总结几种常用的检索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时,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所要检索的内容的全面性。第二,以学者为线索进行检索时,可查SCI,了解某个在本专业领域有建树的学者,进而找到他近期发表的文章。第三,还可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二、学会高效阅读和管理文献

论文写作如何阅读文献 论文写作前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首先要明白自己现阶段的论文写作科研目标是什么,打算做或正在做哪个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个要稍微具体点,因为这是自己阅读文献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阅读文献才会有一个大致方向,不然收效不大,因为茫茫书海,没有一个大致的具体的研读文献的方向,就跟大海里迷失了自己一样,很难走到彼岸! 2、其次把与自己研究的领域的文献都搜集出来,放在一起,下载不到的文献可以到小木虫的文献求助中得到,那里一般很快都可以得到应助的。如果能够文献管理工具把某个方面的文献做成一个卡片库,那就更方便了。我一般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把相同领域或研究方向的文献的信息输进该软件中进行统一管理,非常方便! 3、尽量多读外文文献!国内的文献质量一般都很低,可能与中国人发表文章是为了谋生计有关,许多发表的东西的真实性都有待考察,但是国外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很严谨的,或许与他们做学问的态度有关吧。当然,如果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那么先通过阅读中文文献熟悉该领域,了解一些该领域所研究的大致内容和一些专业名词之类的',然后再阅读外文文献,你就会觉得很轻松! 4、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不要相信自己的记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一篇文献你不做标记,不写点自己的心得,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再打开该文献,因为该文献上也是很干净的,因为你没有留下任何标记,你可能会忘得很干净,到时候不得不重新再从头阅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你再第一次阅读的时候,稍微花点时间,把重点句子标记起来,把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写出来,那么下次再看到这篇文章,只需重点的看一下自己标记的句子和写得心得体会,马上就会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建议用Foxread软件阅读pdf文献,因为该软件有编辑功能,而且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各种线条对文章中的句子做标记,非常方便。 6、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以及自己文章的特色,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然后读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找出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加深印象,迸出火花! ;

一.如何选择适合的参考文献?

1.利用关键词、主题词精确定位

参考文献的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要选择好,这样搜索出来的文献更有针对性,定位更准确,不同的关键词定位会展现不同的研究范围和不同的研究内容,所以选择关键词很首要。

2.先定位作者再查找文献

通常都会知道某个学者擅长某个学术领域,那么就可以通过查阅该学者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来获取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该方法也非常实用。

3.综述定位法

如果已经有自己拟研究课题或者切入点相关的文献综述资料,可以根据资料后面引用的参考文献去查找那些原始的参考文献。

二.如何阅读已经查找的文献?

文献下载只是一个基础,阅读文献资料中的内容才是关键,那么阅读文献资料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1.摘要阅读法

可以说,摘要统揽全局,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窗口,看文章首先看摘要,即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切莫贪多,过分追求全文只会增加工作量,浪费时间,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仅要通读全文,还要细致研究。

2.重点文献如何研读

文献阅读一定要认真,重点文献资料应该每句都清楚作者表达的含义,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反复推敲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文章要以,理解文章研究精髓,对于后续自己的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3.归纳总结

注意文章内容的总结归纳,不同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善于总结和思考。

4.提高阅读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效率主页君会在后面文章中予以讲述,这里只是做一个方法性提示,通过提高效率增加文献阅读数量,非常有帮助。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参考文献阅读方法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哦!

虽然有效和批判性地阅读科学论文的能力是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但它很少被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既辛苦又没有收获。在此,Tung-Tien Sun讨论了主动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摘要和介绍,带着几个具体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做一个简短的文献搜索。当对文献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会对文献内容有一定“预测”/设计,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将其与原本的内容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高度的互动,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批判性的论文评价。作者还开设了一门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尽管最初很耗时,但随着实践和知识库的不断增长,它可以被简化,变得更快,最终成为第二天性。“你怎么读科学论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考虑到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自然地会假设他们首先阅读标题,然后是摘要、引言。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跳过方法部分(通常在引言之后,尽管许多期刊现在把它放在论文的结尾),因为它包含太多的技术细节,有点无聊。包含了论文核心的结果部分,即以图片和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数据可能最受关注,其次是接下来的讨论部分。这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被称为“被动阅读”,这是相当费力和低效的。该文中讨论的“主动阅读”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此外,读者要问自己,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论文中实际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这种阅读方式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因为挑战会让你保持思维活跃。你只需要关注回答你问题的部分,然后浏览其余的部分,因此,你的阅读变得非常挑剔,从而读得更快,学得更多。虽然该文将以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为例,但同样的原则稍加修改也适用于其他学科。被动阅读:“顺从性的无目的性”如果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顺从地遵循作者的思路,作者实际上被你视为“权威”。这样读一篇论文,没有特定的期望或目的,是“被动阅读”,类似于哈佛教育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 (1913-1998)称为“顺从性的无目的性”的做法。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简单地吸收作者给你提供的信息,那么你不可能同时具有批判性,便失去了评估论文优缺点的能力。其次,由于读论文时没有期待,通读不会产生任何惊喜或“顿悟”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件苦差事。第三,虽然你可能会了解一些知识并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被动的阅读不会让你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策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呢?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即你只有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才能看到答案。中国学者黄宗羲曾经写道:“如果你读/做研究的时候心里想着小问题,就会学到小知识;带着大问题,会学到大知识;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就什么也学不到”。带着特定的问题阅读会让你处于一种寻找埋在沙子里的小金块的心态。如果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的视力会变得敏锐。在搜索时,可以以低能量状态滑行,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时,立即切换到高能量状态,这样才会读得更彻底。这样的阅读是有选择性的,它可以延长注意力广度,比被动阅读更有效——被动阅读很容易让人筋疲力尽,因为你必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找到正在寻找的答案时,尤其是当它们帮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或给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时(“尤里卡”时刻),那种兴奋的冲动也会让人很满足。因此,主动阅读比被动阅读更有成效,更令人愉快。对于上述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块的类比,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首先确定哪些沙子可能是多产的。因此,至少在你还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练习主动阅读那些发表在高质量、高选择性期刊上的论文。该如何做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我-我-我”的问题主动阅读要求读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问自己的问题”——这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大多数论文,一个主动的新手读者可以问以下四个问题:1、作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我(读者)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需要什么数据等等。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记住,我阅读是因为我想要我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仔细而彻底地阅读摘要和引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的论文,最好从引言开始阅读,因为它比摘要更容易理解,使你更容易浏览论文。

一个优秀的摘要和引言几乎总是对上述四个问题提供简短的回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单词,马上去查字典。即使只是简单地读一下维基百科,也会极大地增强你对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如果你在阅读时迷失了方向,可以回溯一些句子。回答问题:简短文献检索的有用性读完摘要和引言后,暂停并消化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以上四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这里,建议你做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简短的文献搜索,并试着简短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早期的论文。这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你成功预测如下所述内容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背景知识的深度和你对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做完功课之后,你就可以扩展/改进你的最终答案了。阅读结果:预测和比较有了对这四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问题,那么我的第一个或一组实验将是什么?结果部分的图1将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拿假设结果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如果你的设计和他们的相似,你会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你发现他们的设计更好,你将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出任何预测,但是通过练习和扩大知识基础,就能够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自己学习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在类似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实验的能力有信心。当你发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时,这实际上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最好机会。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抵制诱惑,不要立即阅读这篇论文,看看作者做了什么。相反,你应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尽最大努力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有当你挣扎着走过这个过程,并且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时,你才应该阅读这篇论文。他们可能使用了一种你不知道的技术或试剂,巧妙地揭示了一个反应机制或途径。这个策略现在将成为你的工具箱的一部分,你将永远不会忘记它。你越是努力地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新获得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刻。毕竟,不劳则无获。结果部分的内容主要解释了作者这样做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你能自己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浏览一下这些部分。只有当你不能预测时,你才应该阅读结果部分的相关部分,以了解为什么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这种“预测和比较”方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使你对研究的策略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批判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并判断他们的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结论。阅读讨论:比较自己和作者的结论在讨论部分,作者讨论了他们的数据是如何支持他们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同意他们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浏览一下这部分的讨论。作者还可能会讨论他们的数据如何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以及这其中的含义。例如,他们可能会解释他们的数据如何导致对问题的新的理解,一个新的模型如何带来某些预测,或新的实际应用。因为你已经在实验中挣扎,就像第一作者积极阅读论文一样,你会特别喜欢阅读这些讨论,这表明你可以从这种项目中收获回报。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主动阅读能让你更清楚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你的摘要应该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所有四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每个段落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概述该段的内容。你也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图例,用最少的技术细节写图例的主体,最后以结束语强调这一研究最突出的发现。关于教授主动阅读的课程一个互动的过程尽管一些学生将能够轻松实现被动向主动阅读的转变,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关于文献分析的课程可能会很有帮助。由于这门课涉及大量的课堂参与和师生互动,所以它由不超过16-20名学生的十节(双周)小时的课组成。与研究生课程相关的10篇论文可以放在一起,从一到两篇改变范式的“经典著作”开始,讲师可以讨论这些出版物的影响,并讲述一些作者的故事。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中,教师可以做一个介绍积极阅读的演讲,描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然后,学生们阅读论文,并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提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如下:1、四个问题的初步和最终答案;2、根据研究问题的质量、实验设计、写作以及实验数据是否支撑论文结论找出论文的优势和弱点;3、浏览论文时是否获得什么新想法在课堂上,导师可以要求指定论文的小组以工作总结(5-10分钟)开始,然后讨论论文的优缺点(5-10分钟)。其他团队轮流发表评论(5-10分钟)。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仅仅重复论文中的主要观点,或者只做一些肤浅的评论,如“我认为这篇论文很棒”,而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是不够的。在会话结束时,教师可以提供反馈意见的讨论,并允许团队介绍论文(5分钟)。两个独特的特性事实上,阅读科学论文能让我们设计出让学生能够遵循的、非常详细和实用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南有两个独特的特点。首先,他们允许学生使用相同的四个问题。其次,他们要求学生“预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实验,并将他们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使得这个方法(“Q-P/C方法”)特别有用。下面讨论这两个特性。提问(Q):主动阅读作为促进学习的有效策略已被广泛接受,许多大学网站提供了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他们都强调了在阅读之前,为了产生问题而进行调查(快速预读以获得对文章的整体了解)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提问环节,因为初学的学生很难提出有用的问题。他们推荐的解决方案包括“问问自己主题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本学期的这个时候指定这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问问自己,他们想从阅读作业中得到什么。这些建议的多样性和模糊性表明,处理这个问题是多么困难。然而,在阅读生物医学研究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提出前面提到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绕过这个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回答为学生进入方法的下一部分打下基础,即预测和比较。预测/比较 (P/C):这里描述的阅读方法广泛使用了“预测和比较”策略。尽管有人建议学生根据标题、副标题、图表等来预测文章,但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有效。然而,作为这里提出的战略的一部分,“预测”指的是对内容进行非常具体的猜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此外,学生质问作者的图表,是对作者权威地位的挑战。最后,让学生参与设计每个实验,就像他们完成了整个项目一样(在他们读完论文所花的时间里,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花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结束语虽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论文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动阅读能让学生对已发表的研究的实验设计和进展有更清晰的理解,远远好于被动阅读。此外,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和知识基础的扩展,你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它将花费你越来越少的时间来阅读和分析一篇论文。最终,你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浏览图表了解一篇新论文的精髓,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20-30分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