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期刊

发布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期刊

在校友会版中,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排名第98名,2019年排名第143名,排名上升了45位。

在最好大学版本排名中,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第279名,2018年排名第313名,排名上升了34名。

在河南省内大学排名中,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排名第3名,排在河南科技大学前后的分别是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

扩展资料:

学科建设

截止2020,河南科技大学设有4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2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5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系统工程与仿真、军用关键材料、军用机械设计及理论;

ESI全球1%学科:临床医学、工程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一本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万人。学校1952年创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2002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省长)亲自为学校授牌,并在讲话中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努力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理工农医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31个学院,96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工程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学科分别进入ESI全球前1%。有20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0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132个;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72人;拥有双聘院士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中原学者”3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二、科研基础扎实,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6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包括子项)等项目6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30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58项;《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近三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7名。2位教授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高被引学者”,2位校友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98名,居河南省高校第3名;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校第137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位高校中,位列全国高校第47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学校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始终面向国家、河南省及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行业优势、学科专业优势作为扎实根基,充分发挥在机械设备制造、金属材料、新材料、轴承、齿轮、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机器人、农业工程、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发展自己、奉献社会。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入选全国高校特色办学100案例。2019年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三、培养模式完善,就业质量优良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构建“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实施“卓越培养计划”,现有1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省级以上“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拥有15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了“一院一竞赛、一院一平台、一院一基地、一院一模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成功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对学校双创教育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88名,在2015-2019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37名,均居河南省高校第2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近3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我国轴承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的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基础好、专业宽、能力强和素质高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在京、津、沪、苏、浙、粤、鲁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河南高校前列,在2018年中国薪酬网公布的《中国大学生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位列河南省高校首位。四、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现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占地面积4212亩,建筑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亿元。学校建有国内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总量400余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学生根据录取专业和教学安排分别在开元、西苑2个校区学习,主校区开元校区占地面积3664亩,方城式设计,组团式布局,景观式水系,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天鹅嬉戏,鸟鹤争鸣,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春季科大牡丹园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夏季琴湖荷花亭亭玉立、仪态万千,秋季西苑红枫叶红似火、随风飘舞,冬季雪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五、文体活动丰富,对外交流广泛学校举办各类情趣高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年嘉年华》《“情系河科大”毕业生主题文化周》分别荣获河南省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大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专题片》荣获河南省高校第二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及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少数民族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获得河南省2019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总分居河南高校第2名,学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总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17名,居河南高校首位,学校荣获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项、铜奖1项,获奖成绩居河南高校首位,学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在2016全国大学生无人机与机器人创新创业方案赛中荣获特等奖。学校易车河洛风赛车队成立十年来,斩获“方程式大赛全国亚军”、“巴哈大赛年度季军”、“轻量化第一名”、“直线加速第一名”以及“最具影响力车队”等20余项大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与美、英、俄、加、澳、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95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招收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2017年,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2018年,学校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针对在籍全日制本科生,学校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校际学位互授项目、校际交换交流生项目等,每年组织学生到世界知名大学开展出国(境)游学交流活动。六、学生管理规范,助学体系完善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重点,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课外培养制度,提出了课外培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日常管理与行为培养、困难帮扶与诚信励志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园文化熏陶等“六大工作模块”,并设计了主题教育活动、党团组织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日常管理活动、困难帮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学业指导活动、创新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等“十二条课外培养路径”,建立了完善的考评体系,构建了课外课内“双轨并行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学校“心理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工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国家资助、大学生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医疗保险、困难补助、校内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多维度资助体系。学校把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作为学生资助的重要工作内容和目标,实现了“学生有诉求、学校有响应、学生有困难、学校有人帮”的资助服务工作格局,倾心关怀学生发展,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学校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每一位科大学子都能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安心学习。

河南科技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工业与旅游城市洛阳。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内最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先后隶属于国家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部、河南省领导。经过56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在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现设22个学院、1个体育学院,共23个教学单位;有6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986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22825人,硕士研究生992人。建校56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4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3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具有博士学位333人,硕士学位78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级优秀专家、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级人才2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共享院士7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69人。 学校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级研究基地;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10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在锥齿轮研究方面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性能铜合金引线框架技术、数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轴承设计与摩擦学、耐磨材料及材料保护技术、车辆设计与内燃机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农业收获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学校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亩(28777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馆藏文献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校园网主干带宽,数据存储容量41TB,校园网用户36364户。体育场馆面积为101359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馆10400平方米,另有与洛阳市共享并用于教学的体育中心面积75086平方米。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医院有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学校在长期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的学风和"和谐自强,严谨求实"的校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孟庆虎,82届自动化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863机器人专家组海外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胡祖六,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813班,1982年毕业,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区)管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现任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1998年,第一个正式提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建议。王小强,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302班,1976年毕业,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粤海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顾问。卢福财,1983年洛阳工学院毕业。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世杰,新加坡21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新加坡华人华侨创业论坛主席。张清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咨询专家组成员。艾伟,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姜湘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长期从事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还应约与一些天津证券公司合作,专门从事汽车上市的基本面分析,发掘了天津汽车和金杯汽车等黑马,有多篇论文获奖。兰才有,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樊云昌,曾就读于热处理专业6205班,1967年毕业,教授,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七、八、九届人大代表。他主持的国家“七五”煤炭采掘机“一条龙”FND-90型煤矿辅助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姜汝祥,1993-1997年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7-1999年在摩托罗拉公司任战略规划经理,2000年初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企业咨询公司从事《跨国公司竞争力》项目研究,2000年9月出任专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及战略培训咨询服务的锡恩知识管理机构CEO。程旺全,曾任美国摩檫学会年度主任委员,现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届硕士研究生发明预测轴承疲劳寿命的程氏定理。杨院生,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金属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届硕士研究生。李贺军,81届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且内主持了国防跨行业重点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等30余项课题。 梁波,1986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任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马懿,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一系82年毕业生。现任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党政界:邱石元,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焦刚,曾就读于拖拉机7711班,1981年毕业。现任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主任,国家进出口商检局农业机械认可实验室主任。李建业,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郭胜利,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508班,现任中信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中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轻型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李超,曾就读于机械制造专业7810班,1982年毕业,现任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冯宛平,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初军威,现任青海省海东地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王敬林,现任洛阳市副市长,分管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煤炭局。联系省煤矿安监豫西分局。刘长春,曾就读于77级机制专业,现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工商界:崔起鸿,曾就读于机制6207班,1967年毕业,任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续纯,曾就读于轴承专业7402班,1977年毕业,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纪年,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现任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郑婴,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2007年2月起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李碧,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占渠,98年参加工作,现任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全国政法英模。王志标,81届金属材料集热处理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吴红云,86届畜牧兽医专业,现任郑州后羿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动保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贾长松,2000年毕业于农学专业,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MINI-MBA教育特约讲师和全国CHRP(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培训班授课讲师。丁伯峰,现任安徽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石峰,机电93级毕业生。现任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存发,液压96级毕业生。现任深圳海轶德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超,机制专业90级毕业生。现任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总裁。 医学界:杨晓鹤,现任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教授。董瑞瑞,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计划,被授予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杨延辉,2005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全国西部计划,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赵勇刚,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医学院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洛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洛阳市劳动模范。王明晓,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煤炭部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雁卿 ,2004年3月任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景轩,1998-200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MD AndersonCancer Center)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科研工作,2006年6月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工程引进回国,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张志方,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滑炎卿,现任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放射学》等杂志编委、副主任。刘超 ,国际肝胆胰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委员,2002年被世界肝脏病学会和欧洲肝脏病学会分别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员”称号。张社卿 ,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研究。赵东长 ,主要从事血液学及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美国做博士后工作。张莉 ,现任海南省东方市副市长。许伟洲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误诊学杂志》主编。赵元珍,就职于解放军150获外科工作至担任科主任。兼全军普外科营养学组委员、济南军区普外科委员会委员。其他:张溥杰,九零后文史作家,知名博主,著有《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李晓峰,即sky。2005、2006连续两届WCG(电子竞技世界总决赛)魔兽项目冠军,被称为魔兽“人皇”,中国电子竞技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是中文核心。但这学报很黑,关系占很大因素。没有关系,就算你写的水平比已经在这期刊上发过的文章高,也一样用冠冕理由(其实这种伎俩他们用的也不好,受编辑水平所限理由找的并不高明,但还想做个高明的样子)给你拒掉。不信的话,楼主可以投投试试,不收审稿费。这上面发的文章大多是他们本校的文章,自淫自乐而已。有高质量的论文最好别在这类期刊上发,本身这类学校就没啥大发展,他们也要吃饭,给别人分不了太多的。

好投。河南科技大学的学报的标准不是太严格,是比较好投的,只要好好写都有机会的。河南科技大学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国防科学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啥核心期刊也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一般期刊。一般期刊罢了,要是不确定的话,是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查询的

目前是中文核心

河南科技期刊是科技核心吗

根据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的显示,是科技核心。

不是!

《河南科学》(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河南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性学术刊物,1996以来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河南科学》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性论文和重要科技成果的实践、考察报告。

还是要看是哪个版呢,在查询的结果当中(qikanzj编辑查)一共有四个版,其中只有一个版是核心的。看图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是中文核心。但这学报很黑,关系占很大因素。没有关系,就算你写的水平比已经在这期刊上发过的文章高,也一样用冠冕理由(其实这种伎俩他们用的也不好,受编辑水平所限理由找的并不高明,但还想做个高明的样子)给你拒掉。不信的话,楼主可以投投试试,不收审稿费。这上面发的文章大多是他们本校的文章,自淫自乐而已。有高质量的论文最好别在这类期刊上发,本身这类学校就没啥大发展,他们也要吃饭,给别人分不了太多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审稿周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前身洛阳工学院《高教研究》,1983年创刊,季刊。1996年起改名为《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本刊的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数据库达30余种;在全国及河南省科技期刊评比中屡获奖励

快。审稿时间一般1-3天即可。大学学报有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的级别与学校的级别有关,大学本科的学报一般是本科学报,专科学校则是专科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是核心学报。本科院校的学报一般达到省级标准,具体的情况取决于学校的实力。

河南大学cm期刊

都是核心期刊 一样一样的

河南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是我国创办较早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以研究学术为宗旨,凡著述、记札、调查、批评介绍、译品等,不拘文言白话,篇幅短长,均所欢迎。”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周期:双月主 编:乔家君编辑部主任:程遂营 副主编:张敬来 编辑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地:河南省开封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4978CN:41-1100/N邮发代号:36-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4《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河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她源自1934年创刊的《河南大学学报》,历经沧桑之变,停刊复创,几易刊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193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反映学校最新科研成果,河南大学创办了综合性学术刊物——《河南大学学报》。同年,《河南大学学报》在出版3期后因战乱等故停刊。解放后,河南大学复校,后更名为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学报》获得新生。1956年11月,复刊更名为《开封师院学报》;1971年增出自然科学专辑;1975年文理分刊,《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出版。1979年8月,因学校易名,《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河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发展成为公开发行的季刊;1984年5月,随校名恢复更名为《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现代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等栏目,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刊载专业学术论文、综述报告和科研成果报道,是河南大学对外交流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干福熹院士,山 仑院士,李吉均院士,孙九林院士,邹广田院士,陆启铿院士,侯 洵院士,郭柏灵院士,薛群基院士主任:宋纯鹏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圣彦,马建华,万师强,孔云峰,孔德志,王天泽,王 华, 王超杰,刘先省,乔家君,陈咏梅,杜祖亮,李起升,李 捷,李登峰,李锁平,宋纯鹏,张伟风,张治军,尚富德,武相军,郑逢斌,赵建军,郭立俊,顾玉宗,秦耀辰,鲍 鹏,薛冬峰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ATH)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河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3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3—4978/CN41—1100/ N。双月刊,逢单月16号出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主要刊登有关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科学技术研究等学科的有创新性内容,数据翔实,表述规范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其来稿要求如下 : 文稿务求主题鲜明、数据可靠、评价客观;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产权争议;作者的署名及顺序由作者自定,所有署名作者需对文稿署名认可。 文稿书写格式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地址(城市名、邮编) 、中文摘要、关键词(3~8 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英文工作单位和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投稿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基金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 、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 、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具体格式请参照近期学报。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偏正结构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征性内容,一般不超过20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在题名中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 摘要应完整准确的浓缩论文的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一般200~300 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例如1 ,1. 1,1. 1. 1,1. 1. 1. 1,一般不超过4级,均左顶格编排。 图和表应精选和科学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重复表述。图大小要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宜,剪裁得当。表设计格式采用3线表,表目明确。图、表内容要与正文一致。图(表)要求英文图(表)题。 量和单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及单位名称、符号、数字等应符合国家标准,书写规范化,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文章(未公开发表的重要资料必要时可列在当页地脚),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在文末著录格式为:期刊:[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论文集:[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C].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文稿著作权除《著作权法》的规定外,属于作者,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可对文稿进行修改。 本刊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付给。 在投稿时注明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凡投本刊的稿件,请勿一稿多投。经本刊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一般已被录用,将按本刊编排计划刊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