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格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人格的论文题目

baidu 就有啊

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已经在生物学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也推动了对物种起源的研究。但是这些变革重点在于对生理机制的探讨,却未能重视对个体心理的研究。进化心理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诞生至今已经为很多心理学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它综合已有的进化生物学理论,拓宽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本文将结合已有研究,对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做一个简单介绍。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人格;形成;影响因素

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进化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内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它综合进化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法则,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人个心理学的主要探究对象――个性和个体差异,金华心理学家都已经开展了运用进化论对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探讨。他们将心理机制与应对策略作为人格的研究重心,认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是选择与适应促使了人格的形成。

一、人格的产生

每个流派关于人格理论的构建,都离不开对于人性的探讨,因为这是人格理论的核心所在。例如,Freud强调人的性本能,Maslow强调人的自我实现,Adler强调追求优越,Hogan、McAdams、McClelland、Wiggins等人认为人们重在追求地位、权力、声望和亲密感等等。但是,上述种种观点都只阐述了人性是什么,却忽视了其产生的开端与过程[1]。进化心理学家则往前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他们不但阐明了对于人性起源的观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在他们看来,人性是所有个体共有的属性,它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其组成成份是多样的心理机制。

(一)人格的产生是适应与进化的结果

人类进化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两类挑战:生存以及繁殖。它们在进化历程中会怎样影响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人格的形成?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其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选择,选择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性选择和同类选择。物种在寻觅配偶以及抚养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竞争,这就是性选择,目的在于获得优势资源使得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而同类选择更类似于利他行为,不过行为的对象限定于自己的亲属,因为亲属相较于其他人其基因相似度更高,所以通过互惠行为为亲属创造和共享资源也是一种适应,其目的仍是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我们一代代通过遗传得以保留的多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繁衍的特质,这也就达到了适应的效果。也就是说,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在一般环境下均能够发展出即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三种产物:适应及其副产品以及噪声。人性便是由这三者构成。

(二)基本需要产生基本人格的基本系统

进化心理学家在进行功能分析后,将人类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划分,指出个体心理机制的形成绝非偶然。提出人格这一系统形成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个体的适应性。MacDonald认为,从哺乳动物到灵长类再到人类这其中是有连续性的,为满足人类的从低到高物种需要,相应地产生了五个系统:行为的趋近系统、抚育――爱的系统、行为抑制和责任系统、经验开放系统,每个系统会都会产生不同行为策略[2]。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在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中,人格和个体差异一直两大关注焦点,尽也许不同时代的人格心理学家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其中对人格的关注已取得许多共识,但在个体差异上还有很多相左的观点。

(一)遗传

有研究者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会带来三种产物:适应、噪音、适应的副产品,这三者之中,我们所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机制就是适应的最终结果,而噪音和副产品带来的则是个体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并非自然选择的产物。

托比和科斯米兹用反应性遗传这一概念来阐述心理机制是如何进化的。他们认为,遗传是一种将输入个体信息进行传输的最重要机制,个体最后还会选择性地给出应对方案。也就是说,进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环境中的问题进行适应,并且需要将其与自身已有资源进行协调。后续研究表明适应过程也操纵有关个性激活与形成的机制,并且影响遗传,引起个体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差异[1]。例如,所有个体生而具有侵犯性的倾向,其是否激活会与环境保持同步。侵犯性是人格特质中普遍存在的,其可遗传性为零。但是侵犯性的激活则会收到个体人格的作用,可遗传性较高。由此看来,通过遗传获得更健壮体格的人的侵犯机制更可能会激活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自我评估机制能评估可遗传性,且能影响侵犯的心理机制的激活。

(二)环境

在人格影响因素这一点上,许多进化心理学家对遗传说持以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间差异并非噪音或垃圾,相反,这些差异对于个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所共有的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影响下,人格开始出现个体差异,这一过程对于个体来说也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早期经验的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就印证了这一点。

有研究表明,早期经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个体由于经历的早期环境事件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每个个体生而具有多种可选择的心理策略。其中,早期经历会影响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哪些会得以保留。研究表明,女孩在其最初的7年之内,作为重要他人的父亲是否出现在关键事件中将会使其在今后的人生中的性选择策略出现巨大差异。如果生来或过早缺失父爱,这些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倾向于认为亲本资源是不稳定的,多疑配偶关系是难以维系的,异性难以相信,她们会在短期的性关系中获取最多的利己资源。而她们那些充分感受父爱的同伴,长期性的性策略会得到激活,她们会主动投入到寻求安全且持久的成人依恋关系之中,并且进一步将其感受到的爱投入到下一代身上。事实上,每个女孩一开始都具有这两种应对机制,只是早期经历的差异导致她们激活机制的差异最终变为个体差异[3]。环境重要性的体现,表明了一定程度上人格的可塑造性。

三、评价

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拓展了人格研究的视野。自人格心理学研究以来,对人性的探讨多触及人性的本质,而忽视了人性的产生。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这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试图对进化论与人格心理学进行整合,将繁殖与适应作为个体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进而能解决一些其他观点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与我们对人格进行更深的思考。特别是在异性吸引、竞争、婚姻关系的确立与终止,进化心理学展现的观点对心理学其他学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然,进化心理学对于人格的体系构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进化观的人格心理学,关注的只是对人格的起源多停留在解释阶段。其次,该学派构所构建的人格观多是推论性的,我们无法通过时间倒流发生去解释,因为缺少详实的资料,很可能会导致推论中间出现谬误。最后,进化心理学过于强调选择适应等自然条件的作用,缺少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分析。

人本身就是如此复杂,人格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种理论都只能很好地解释人格的某个侧面而非全部,进化心理学视角亦是如此。但是,站在进化心理学这个视角的人格观,无疑已经开阔了我们的视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格体系。

参考文献:

[1]Wolf,M.& Weissing,.(2012).Animal personalities:consequences for ecology and in Ecology & Evolution,27(8),452—461.

[2]刘征,&赵青.(2010).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的运用概论.南昌教育学院学报(5),120—121.

[3]王申连,&郭本禹.(2011).当代人格研究的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75—78.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产生于美国心理学界,创始者为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Seligman在研究人类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过程中,注意到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该对人的优秀品质进行研究。1997年Seligmen就任APA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名词,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此后,很多的心理学家逐步涉及到积极心理学领域,并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潮。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心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具体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也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关于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positivepersonality)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善心理学的应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的较多,对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所以,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Sheldon等人2001年把“因果关系感觉轨迹”应用到自生个人目标的研究中,通过测定“因果关系感觉轨迹”提供一条量化的途径去揭示积极动机和一些较难理解的积极心理学概念。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这些特质许多早期都被研究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研究又蓬勃发展起来。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积极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就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自决)和乐观。Ryand和Deci对自决这一特质进行了研究,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决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他们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以个体的内在动机为出发点,探讨了三种相关的人类需要:胜任(competence)的需要、归属(related2ness)的需要和自主(auto2no2my)的需要。他们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Ryan和Deci认为阻碍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如何在现实与乐观之间达到某种平衡?Schneider(2001)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对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心理学家Vailliant提出要描述积极的心理过程必须在生命全程中研究。因为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心理适应机制应在一生中得以展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三个大的成人样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的生活的作用。

关于智慧的研究,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Hall曾努力试图研究出一个智慧随年龄变化的模型,但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近年来,对智慧的研究又有所回升。Baltes和Stawdinger报告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已经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将智慧视为在追求个体和集体的优秀过程中用来组织知识的一种认知和动机的启发性运用。他们对智慧的定义为一种有关生存的基础实用的精妙的知识系统。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可简单划分为趋近策略(例如解决问题或者寻求社会支持)和回避策略(例如逃避或者否认)两类,趋近策略比回避策略在应对压力中更为有效。有研究者利用“大五”人格来研究人格因素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与趋近应对策略之间有显著的关系,而神经质的维度与回避策略相联系,而神经质的反面,情绪的稳定性,则与趋近的应对策略有关。

三、关于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和LauraKing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许多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分支如临床心理、咨询心理、社会心理、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学等等,都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范式中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的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当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不成熟,缺少完整的理论框架,不成体系。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大量的实践研究。尽管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至今仍存在缺陷,但并不阻碍“积极”这个理念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Seligman和Csik2szentmihalyi在“答对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评论”中坦承积极心理学命题存在不足,但他们以更乐观的态度预言了积极心理学的光明前景。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工作者继续探索。

例如,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强调人性种这些积极的情感和积极因素,然而中国古人曾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一些常识似乎也表明,很多成功的人在其成功的过程中经常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很烦琐、艰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很痛苦,而快乐的人似乎容易“玩物丧志”,成为事业上的失败者,人们的这种常识有其科学依据吗?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成功者?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是否可以转换?如何转换?完善、健全的人格如何塑造?等等,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解决,必将促进积极心理学、乃至心理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今天的时代,社会心理学一只脚是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它描述和对付那些错综复杂力量的任务是十分繁难的,即使这些力量是在一个远古社会起作用的也同样;当科学家的显微镜集中到他自己所处的瞬息万变的社会细微结构时,那就可能使人望而生畏了。这不仅说明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之一研究的困难和艰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试验的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脱离社会的复杂联系和深层动因而孤立地考察人的心理活动;二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普通心理层次,即社会潜意识,则要么给忽视了,要么只作了肤浅的说明。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中国社会近10年来,社会心理学进入重建与复兴阶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下手方能切合实际研究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行为也是千姿百态的,对社会行的总体把握不仅涉及到对待一般存在的把握,而且必然要涉及到对其各种存在样态及方式的把握,面对五光十色的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最适宜的入手处或生长点哪里? 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社会流行的社会行为心理问题,并认为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的研究能够为这些总是提供依据和答案,因而开始了社会行为心理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上的研究。一般来说,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源,限定了研究的切入点或理论的生长点。就此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行为心理研究的最适宜的切入点只能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也是社会行为的心理的重点问题,这些行为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和前途。社会行为心理热点同时也是社会行为心理的难点和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很敏感、很尖锐的社会焦点问题,解决起来也往往难度不小。社会聚群行为是种种社会行为心理的起始点和矛焦点,也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整合研究的着力点。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几十年来,多种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一门统一学科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要把个的和社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的探讨整合起来的呼呈,建立整合的科学大一统的整合社会心理学。人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在多种学科之间形成的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行为心理学的提出和构建妆衰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总的设想是将社会行为的个体作用、群体互动、社会影响整合起来,从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切入,着力研究聚群行为心理的优化整合。 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我们认为,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的造的综合应用社会科学,是从心理层面上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流行性反应的总体把握。从学科性质上讲,它既不是心理学的分支,也不是社会学的分支,而是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的事合社会心理学。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当代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整合的关节点;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是整合的切入点;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优化整合的着力点;交互点是俱、群体、社会几个层面的交叉整合 综上所术,社会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向是整合;关节点是要将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起来研究;切入点是当代社会热点、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探讨是整合的着力点。社会行为心理整合的交互点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群体交叉作用上。 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平发展,许多具有明显应用性的分支学科相继出现,既繁荣了社会心理学本身,又使它在社会生活需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不仅在欧美国家,而且在日本、俄罗斯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这门应用科学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越来越大。有人统计,这10多年中《全国新书目》上刊有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有数百种,其中90%以上都与应用于社会生活有关。并且社会心理学应用成果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我们可以相信,21世纪将是心理学大有作为的世纪,整合社会心理学也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时代。

现代隐性记忆研究与弗洛伊的的潜意识理论的关系

浅析人格的论文题目

上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都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前不能忽略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的选题,好的题目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一) 1.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4.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5.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8.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9.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0. 创新 教育 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11.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 报告 12.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13.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15.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二) 1.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2.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4. 高中生自尊研究 5.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 儿童 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6.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8.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9.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10.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11.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12.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14.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15.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6.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18.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19.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20.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 方法 体系的研究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三) 1.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2.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3.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7.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8.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9.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10.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1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13.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15.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4. 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我举个例子:论中小学校教育中孩子的XX心理过程——以XX学校为例首先确定目标人群,第二,心理过程的一个分析点第三,限定调查范围基本这样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调查公司啦,事业单位啦。之类的随便你发挥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本文就以心理学研究生专业为例,学术堂为大家整理提供20条优秀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浅析消费心理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2、情绪劳动、社会支持、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3、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关系成瘾的关系: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4、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5、当代人格同一性问题视域下的责任争议研究6、特质焦虑对决策的影响:期望的作用机制7、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研究8、中学生良心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9、南昌市初中生自卑心理、自我觉知与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及其相关研究10、酒精作用下的近视效应对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研究11、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12、游戏作文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研究13、销售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14、学校工作团队心理资本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15、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探索性研究16、积极情绪对警察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17、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习动机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18、信息提供者的专业知识和品德对3-5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19、监狱警察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20、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关于人格论文的题目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本文就以心理学研究生专业为例,学术堂为大家整理提供20条优秀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浅析消费心理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2、情绪劳动、社会支持、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3、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关系成瘾的关系: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4、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5、当代人格同一性问题视域下的责任争议研究6、特质焦虑对决策的影响:期望的作用机制7、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研究8、中学生良心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9、南昌市初中生自卑心理、自我觉知与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及其相关研究10、酒精作用下的近视效应对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研究11、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12、游戏作文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研究13、销售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14、学校工作团队心理资本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15、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探索性研究16、积极情绪对警察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17、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习动机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18、信息提供者的专业知识和品德对3-5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19、监狱警察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20、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农大的专吧?这么找现成的论文 得多少雷同的啊?哈哈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浅谈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今天的时代,社会心理学一只脚是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它描述和对付那些错综复杂力量的任务是十分繁难的,即使这些力量是在一个远古社会起作用的也同样;当科学家的显微镜集中到他自己所处的瞬息万变的社会细微结构时,那就可能使人望而生畏了。这不仅说明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之一研究的困难和艰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试验的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脱离社会的复杂联系和深层动因而孤立地考察人的心理活动;二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普通心理层次,即社会潜意识,则要么给忽视了,要么只作了肤浅的说明。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中国社会近10年来,社会心理学进入重建与复兴阶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下手方能切合实际研究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行为也是千姿百态的,对社会行的总体把握不仅涉及到对待一般存在的把握,而且必然要涉及到对其各种存在样态及方式的把握,面对五光十色的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最适宜的入手处或生长点哪里? 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社会流行的社会行为心理问题,并认为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的研究能够为这些总是提供依据和答案,因而开始了社会行为心理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上的研究。一般来说,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源,限定了研究的切入点或理论的生长点。就此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行为心理研究的最适宜的切入点只能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也是社会行为的心理的重点问题,这些行为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和前途。社会行为心理热点同时也是社会行为心理的难点和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很敏感、很尖锐的社会焦点问题,解决起来也往往难度不小。社会聚群行为是种种社会行为心理的起始点和矛焦点,也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整合研究的着力点。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几十年来,多种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一门统一学科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要把个的和社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的探讨整合起来的呼呈,建立整合的科学大一统的整合社会心理学。人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在多种学科之间形成的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行为心理学的提出和构建妆衰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总的设想是将社会行为的个体作用、群体互动、社会影响整合起来,从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切入,着力研究聚群行为心理的优化整合。 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我们认为,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的造的综合应用社会科学,是从心理层面上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流行性反应的总体把握。从学科性质上讲,它既不是心理学的分支,也不是社会学的分支,而是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的事合社会心理学。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当代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整合的关节点;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是整合的切入点;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优化整合的着力点;交互点是俱、群体、社会几个层面的交叉整合 综上所术,社会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向是整合;关节点是要将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起来研究;切入点是当代社会热点、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探讨是整合的着力点。社会行为心理整合的交互点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群体交叉作用上。 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平发展,许多具有明显应用性的分支学科相继出现,既繁荣了社会心理学本身,又使它在社会生活需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不仅在欧美国家,而且在日本、俄罗斯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这门应用科学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越来越大。有人统计,这10多年中《全国新书目》上刊有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有数百种,其中90%以上都与应用于社会生活有关。并且社会心理学应用成果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我们可以相信,21世纪将是心理学大有作为的世纪,整合社会心理学也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时代。

人格心理学论文的题目

浅谈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今天的时代,社会心理学一只脚是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它描述和对付那些错综复杂力量的任务是十分繁难的,即使这些力量是在一个远古社会起作用的也同样;当科学家的显微镜集中到他自己所处的瞬息万变的社会细微结构时,那就可能使人望而生畏了。这不仅说明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之一研究的困难和艰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试验的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脱离社会的复杂联系和深层动因而孤立地考察人的心理活动;二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普通心理层次,即社会潜意识,则要么给忽视了,要么只作了肤浅的说明。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中国社会近10年来,社会心理学进入重建与复兴阶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下手方能切合实际研究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行为也是千姿百态的,对社会行的总体把握不仅涉及到对待一般存在的把握,而且必然要涉及到对其各种存在样态及方式的把握,面对五光十色的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最适宜的入手处或生长点哪里? 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社会流行的社会行为心理问题,并认为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的研究能够为这些总是提供依据和答案,因而开始了社会行为心理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上的研究。一般来说,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源,限定了研究的切入点或理论的生长点。就此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行为心理研究的最适宜的切入点只能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心理热点问题也是社会行为的心理的重点问题,这些行为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和前途。社会行为心理热点同时也是社会行为心理的难点和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尖锐的社会矛盾,是很敏感、很尖锐的社会焦点问题,解决起来也往往难度不小。社会聚群行为是种种社会行为心理的起始点和矛焦点,也是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整合研究的着力点。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几十年来,多种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一门统一学科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要把个的和社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的探讨整合起来的呼呈,建立整合的科学大一统的整合社会心理学。人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在多种学科之间形成的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行为心理学的提出和构建妆衰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总的设想是将社会行为的个体作用、群体互动、社会影响整合起来,从丰富多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切入,着力研究聚群行为心理的优化整合。 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的整合发展和现状启示中,我们认为,社会行为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格及派生物地位、角色和自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塑的造的综合应用社会科学,是从心理层面上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流行性反应的总体把握。从学科性质上讲,它既不是心理学的分支,也不是社会学的分支,而是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独立的事合社会心理学。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当代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整合科学。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整合的关节点;社会行为的热点问题是整合的切入点;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是优化整合的着力点;交互点是俱、群体、社会几个层面的交叉整合 综上所术,社会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向是整合;关节点是要将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起来研究;切入点是当代社会热点、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探讨是整合的着力点。社会行为心理整合的交互点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群体交叉作用上。 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和处于热烈社会生活聚焦点上的人们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的本质的思考,社会心理学一开始就是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生活的急需中获得了无限的动力。显然,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平发展,许多具有明显应用性的分支学科相继出现,既繁荣了社会心理学本身,又使它在社会生活需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不仅在欧美国家,而且在日本、俄罗斯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这门应用科学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越来越大。有人统计,这10多年中《全国新书目》上刊有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有数百种,其中90%以上都与应用于社会生活有关。并且社会心理学应用成果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我们可以相信,21世纪将是心理学大有作为的世纪,整合社会心理学也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时代。

在百度网站上搜搜啊

就是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销售方面,可以讨论购物心理。学习和工作方面,可以分析激励心理。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近年来人格心理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概述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分别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岗位匹配、薪酬设计、激励机制、绩效测评等管理环节的作用和运用。有利于发挥人格心理学理论在各种组织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测评;激励

一、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心理学的内涵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二则是关注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人格心理学形成并集各家之长后,主要有六个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二、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看

1人格型别理论在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型别》一书中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可以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心理型别,个体的差异进一步的划分可以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

内倾型的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沉静、含蓄、内敛的特质,较多关心自身而较少注意外在的事物,对知识性思考性的工作较有兴趣。而外倾型的人在性格上则表现出活泼、善言辞的特质,关心周围的一切,喜欢参与社会活动。

合理把握对人格型别理论的运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招聘环节息息相关。外倾型的人更为主动,在招聘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加出彩的一面,与招聘官进行交流时思路流畅,举止落落大方。这样的表现在社会知觉偏差中容易产生“晕轮效应”。事实上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岗位仍要以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素质测评的判断指标设计,才能使性格与职业匹配。一个企业的科研部门职位的招聘更加应该看重的是独立思考,善于思索的能力,内倾型人才可能会更加适合这样的知识性员工岗位。

人格的不同型别在进行员工管理和员工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极大的影响,它影响员工选择更为适合的职业或者进行职业族的规划,在日后的培训内容选择和岗位晋升方向上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另外一方面,其预测也影响着绩效标准,外倾预测管理类的工作绩效更佳,因为这些岗位需要较多的社会交往活动。

2以集体无意识理论观跨文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观管理。荣格概念中的心理图谱可划分成两个基本的区块: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即集体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荣格认为我们头脑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是弗洛伊德没有谈到过的,他把这部分叫做集体无意识,以表明它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它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且每个人的无意识素材都基本相同。正像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理特征一样,我们也继承了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不同民族所独有的“集体意识”在“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尤为显得突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在国外所属分公司的团队建设中,必然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由“集体无意识”造成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跨文化的管理问题。一个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性,这不仅存在不同拥有国籍,文化的团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也存在外派人员自身需要经历的一个“文化休克震颤”的认知过程,社会角色的模糊、价值观的冲突、异国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不适应等等,都需要一个心理的调适期。

除了文化和心理上的冲突,由此延伸而来在薪酬管理方面的薪资制度不同,待遇差异也可能导致问题。因此除了不断调整薪酬体系,使员工理解和认同差异性,进行价值观管理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国“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的特征使得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文化都是集体主义和权威服从的家长式文化。

荣格理论中关于“集体潜意识”的认识流传于一个民族的血脉,不易被割舍,平时不明显,但潜在的隐藏并影响着我们。在管理中包括价值观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树立都与此有关联,如何灵活的运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忠诚感,形成稳定的组织承诺值得借鉴。

3“阴影”原型的以小窥大。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关于意识的重要原型,有“阴影”这个原型。阴影一词具有戏剧性,但它包含着我们的无意识部分,这部分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可比喻为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荣格主张,一个能很好适应社会的人,能把善与恶都结合进自己的整体中。

对于善与恶的合理把握,与人性的基本假设理论相关。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人性假设的特质,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实践更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与假设的基础之上。因此,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提出了人性截然不同的X理论和Y理论,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成熟的超Y理论体现了阴影的善与恶在企业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超Y理论主张组织和工作的匹配性,这有利于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的效率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绩效的目的。

将工作设计与人结合起来,使得性格与工作相匹配,让特定的岗位由适合的人员担任,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的目的。对于工作内容与情绪,态度,动机方面需求的重视,在决策中可以建立合理的工作任务安排,薪资待遇和管理制度。而针对性格的差异化与动机态度的不同,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以调整更加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培训结果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胜任率。

2、从特质学派的角度来看

1人格型别维度视角的用人。人格测验是人员测评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人员选拔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和能力,而忽视了个性方面的特征。渐渐地,由于人格测验有利于提高选聘工作的有效性,此类测验在选拔和雇佣人才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关注。古希腊的四种气质型别,荣格的心理型别学说,大五人格模型,霍兰德的六种与工作相匹配的性格维度等都证明了人格型别理论在人员测评中的广泛运用。通过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等等测量方式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员的一些性格特质,利于对员工进行考评。

人格理论的特质流派中最为典型的是“大五模型”及其建立的一系列具有信度与效度的人格测量量表。“大五模型”人格的各种维度对招聘雇佣环节也有影响,包括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性格与职业相匹配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外向性、责任感和经验开放性是衡量领导力的强有力的指标。在另一项对“大五人格”的研究中,神经质与动机负相关,而责任感与动机正相关。“大五人格”的五部分,尤其是外向性和经验开放性,也与职业兴趣和职业型别有关联。而且,在人格研究中,责任感是衡量工作绩效最一致、最普遍的指标。故而公司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会侧重于对于员工忠诚度与归属感的培养。

2员工激励视角的薪酬设计。特质流派中的成就动机,归因,A型人格,情绪和逆境商AQ的相关知识也与组织的人才管理具有关联性。高成就动机的人,我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需要注意到薪资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甚至可能薪酬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工作时间长短上出现“拐点”,反而下降,这与薪酬管理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发生都息息相关。

3归因视角的绩效评估效度。归因理论对于绩效评估具有借鉴意义。区分是内因还是外因的判断标准可以用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来解释,它有三个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正是由于归因中存在着基本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和行为者――观察者效应的问题,在很多的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才会采取多角度的绩效评估体系。360度反馈体系正是基此缘由,从不同的物件中获得大量反馈资讯,大大提高了绩效评估的信度与效度。

3、从人本主义流派的角度来看

以马斯洛为首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企业进行人才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使得我们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仅仅要重视建立具有激励效用的薪酬体系,也要从其他方面出发,满足员工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如通过丰富工作内容,工作轮岗,带薪休假,学习与培训机会,晋升通道,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以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员工绩效,形成良好的团队建设,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目的。

4、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角度来看

这部分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称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或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

自我效能感很高的员工,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新环境中成功完成任务的期望也较高,渴望获得成功与认同,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环节,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经过培训之后,员工可能会更愿意承担分配的任务并且努力的工作。从期望的角度来说,个体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和绩效之间具有的关系,以达到激励效果。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们的个性特征没有好坏与对错之分,人格研究在企业管理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视。近十多年来,人们认识到不同的个性特征在特定的岗位或者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合度,从而导致各种组织普遍开始关注人格理论在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人员测评,激励机制,薪酬设计,培训开发,绩效评估等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如今的社会是知本社会,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结合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论,有利于发挥性格,兴趣与职位匹配的功效,利用动机与需求,真正达到“人岗匹配”,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原,孙敏健译.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二

《浅谈大学生“御宅族”及其人格心理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之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御宅族”,他们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需要,在与社会双向互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御宅族及对其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并深刻认识到“御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力求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宅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 御宅族 宅文化 心理 人格

一、引言

“御宅族”,一个日语词汇,是对热衷动画、漫画及游戏等人群的统称,也可指其他领域的狂热者。近年来,御宅一词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开来,宅男、宅女都成为大学校园“御宅族”的代名词。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御宅族”沉迷于虚拟的网路世界,他们主要特征是个性封闭和不修边幅,甚至脱离班级的集体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选择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在起作用,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和挫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是在现实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衰退的表现。其他研究和生活经验均告诉我们,御宅族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与全国常模和非宅人相比,大学生御宅族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特征,与有关研究大学生宅心理与行为特点方的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如不爱出门、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身心处于亚健康、时间管理能力较差、沉迷自己的兴趣、很强的资讯蒐集和处理能力等。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其御宅现象呈现太多的消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现状

当下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相成分当简单。他们除了上课需要去教室,其余时间基本全部消磨在宿舍。往往又由于与同宿舍的几个舍友“宅”在一起,宅的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大学生大多使用多种精良的电子产品,他们的生活主要依赖于网路。他们吃饭时可以叫外卖,购买日常用品及零食则靠网购,快递送货上门,他们只需开门签收即可。而精神需求方面则通过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网上交友等满足。大批的“御宅族”在网路上相遇,通过各种软体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大多在网路上形成了小团体,在虚拟的网路上找到了归属感,令他们更加的“宅”。

三、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1、媒体的作用。网际网路对于“御宅族”的形成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路来完成。网上订餐、购物、娱乐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日程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路资源的存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网路游戏更是成为多数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无需迈出家门,“御宅族”就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很多年轻人乐于保持“宅”的生活状态。

2、大学生活相对闲暇。大学中不仅课业大幅度减少,相对于高中而言,更是没有了鞭挞我们前进的升学压力。除了上课就是呆在宿舍消磨时间,考试前熬通宵复习,就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3、传统家庭模式的演变和代际冲突

现在的青少年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是家庭沟通和交流的主

要方式,可是这种沟通会因为双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而产生代际冲突。父母往往会反复的用枯燥的话语去教育子女,对于子女身上变现出来的不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予以打压。有御宅倾向的年轻人在童年时期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从小生活在孤单和溺爱中,缺乏安全感、沟通能力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缺少正常的生活经验。在学校生活中,社会交往有时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内心有想法却又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所以更加留恋熟悉的家庭环境和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到精神依托和成就感。

二内部因素分析

1、寄托希望于虚拟世界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缺乏优良的交际能力,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期望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社交能力有限,在社交活动中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如愿。若是再遭受挫折,会是他们更加自卑。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在网路上塑造理想中的“自己”,在虚拟的网路上,他们不用直面他人,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2、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有的人选择直面,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部分“御宅族”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面对的挑战,却不愿去克服,任由自己“宅”在自己的世界中。

3、内心脆弱,易受外界事物吸引,并且成瘾性强,有惰性心理。部分大学生“御宅族”从小没有培养坚韧的心智,也不曾面对花花世界中的各种诱惑。初入大学,各种诱惑接踵而至,他们偏好舒适、懒散。可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渐渐的丧失斗志,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4、从众心理

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所以如果宿舍的大部人或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都变成了“御宅族”。其他人都跟着宅也并不奇怪。

三对大学生“御宅族”问题的人格心理学思考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御宅族”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一环。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社交体验是个体的人格发展的重要条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其心理是否健康,集中体现在他的生活风格上,而生活风格的形成与其早期的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人经验密切联络。在“御宅族”的生活中,社交活动的缺乏导致其社交能力的下降,阻碍个体社会化的正常程序,尤其是处于个性心理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御宅族”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在人格发展方面,从小具有御宅倾向的青少年,在数个人格发展过程中往往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父母对于他们通常采用的是“一手包办”,导致他们能对一些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御宅现象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呢?人类的一切矛盾冲突,精神痛苦,都是由于失去某种平衡的结果。其次,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挫折,这种时候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而是倾向于借助某种机制,来解除自己不适应和焦虑,这就是防御机制或者调整机制。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境遇,它威胁着我们心理平衡的可能,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这些关键时刻免遭可能有的伤害。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够对危机有所防御从而得到自我解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退缩?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现实中的“我”萎缩,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从而得心理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善交际,而在游戏、部落格中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敏锐和活泼;而虚拟世界中的“我”不断膨胀,使得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逐渐减少。

四、“御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御宅”虽然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简单化、缓解了压力,令他们的生活相对的更加自由,让他们找到了自己更加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御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他的好处。在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1、思想方面

“御宅族”长期的滞留在相对较小的圈子里,不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社会交流。现今网路上资讯种类繁多,不免包括了一些不良资讯。部分心智不坚定的大学生在长期接触此类资讯的情况下,价值观有可能产生扭曲,偏离道德航线,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生活方面

“御宅族”生活上则比较懒散,三餐基本用外卖打发,衣服经常堆成“小山”,更有甚者懒于打理个人卫生,整日以邋遢萎靡的状态示人。由于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状态,会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3、学习方面

部分大学生“御宅族”不仅在生活上懒散,更是将这种态度带到了学习上来。为了能过“宅”的更彻底,甚至拒绝了班级的社交活动、逃课等等,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挂科数目过多以至于不能毕业。

4、能力培养方面

长期依赖于网路的“御宅族”在社会化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御宅族”生活各方面都依托于网路,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五、解决对策

1、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著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永续性和选择性。校园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被大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御宅族”走出宿舍,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而不是一味的窝在宿舍上网消磨时间,打游戏。

2、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在处理大学生“御宅族”问题上更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特有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扬长避短,鼓励他们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刻苦钻研,有所成就,而不是单纯娱乐、打磨时间。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面临就业等各方压力也需要心理疏导,尤其对“御宅族”来说,由于他们喜欢自我封闭,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加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与子女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局限于对孩子的物质供给,要正确的引导和辅助孩子面对困难、挑战。

4、大学生“御宅族”主动调整状态,积极的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规划。大学生在遇到压力与挫折之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以乐观的心态去解决,决不可选择避世的方式去躲避,要学会除错心理,坦然面对压力。大学生应主动地与人交流,参与多种形式的现实交往活动,发挥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从而认识自身价值。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宅”在家里,也要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个规划,要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并且每天花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

六、总结

在这个自由、多彩、追求个性的时代,在不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作为旁观者,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权利对他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置喙的余地。对于现阶段几乎是风靡各大高校的“宅文化”,我们表示充分的尊重。但单就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个性化可以使我们具有超越现实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但是又不能忽视社会化,只有走出有形的“宅”和无形的内心的“宅”,才能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才不负我们大学四年的光阴。

参考文献:

【1】刘梅,大学生“御宅族”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职业教育,

【2】 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罗芳,国内“御宅族”大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青春岁月,

【4】彭琼,浅谈“御宅族”现象及其心理学分析,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法官论坛,

关于人的格局的议论文题目

一只蚂蚁拖着一穗麦芒,它发现无法拽进窝里,就把麦芒拖到一边,为其他蚂蚁让路。

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格局。

格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有大格局,才会成就人生的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但无论多大的格局,首先要有一种容纳,一种尊重,胸怀里要盛有世界,心底里能装下他人。也基于此,太自私的人,没有格局。太无情的人,也不会有格局。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讲究大格局的。门楣要高,屋宇要广,庭院要深,然后,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人喜欢的人心的格局。襟怀要大,气象要大,三千里驿站与亭台,八千里疏云和淡月,在国人看来,格局一大,内心就会宏阔,精神就会逍遥,灵魂就会奔逸自由。

跟有大格局的人交往,有通透的 *** 。那感觉,仿佛你走在幽暗里,突然间,整个世界的窗户,为你一扇一扇打开,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静。大格局,说到底,是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也因此,小肚鸡肠的人,睚眦必报的人,锱铢必较的人,都难有大格局。心眼小,仇恨大,计较多,都会是心性的泥淖,难以让人清丽出尘,步入大格局的宏大境界。不要在利欲熏心的人那里找格局,也不要在追逐权力的人那里找格局。一个内心被钱权诱惑和迷乱的人,是不会有格局的。真正的格局,只生长在恬淡的心境里。若一棵树长在旷野,风婉约地吹,云含情地过,花香偷眼,流水迷离,但它依旧是一棵树,坚守在旷野里,四野疏阔,八风不动。

才大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终会促狭;才微而德盛的人,有格局,且格局会越来越寥廓。才能会使格局的内在丰富,德行会让格局的外延宽广。有大才大德的人,即便是眉宇方寸之地简单的一念流转,也可见大格局澎湃。

欲望是格局的大敌。无论多大的格局,一经欲望和贪婪咬噬,就会眼界短浅,就会襟怀窄小,就会肚量褊狭。一个人,若从大格局中滑落下来,属于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也就萎落了。之后,无论他再拥有多少,也再难见雍容华美的大气象了。

金岳霖深爱着林徽因,却宁愿,隔着一生的距离守望。在他人生的最后,有人想得到他跟林徽因的种种故事。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顿一下,他接着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我想,这该是这个世界,爱的大格局了。这来自灵魂的格局,让人唏嘘

前两天的天气犹如一个大火炉,在即将过去的三月柳飘过后,却是突如其来的暴热天气,从棉袄到长袖衫,再到短袖衫,变化如此之快,令人难以预料。不得不去佩服武汉的善变!

今天的天气是我最喜欢的,尽管一会大雨瓢泼,一会细雨蒙蒙,都是我的最爱,看雨景,听雨声……一切都是那般的安静,那般的异样,给人一种想要融入的感觉。

现在切入主题,胸襟大小无关乎细节……

背景:高中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女孩子,虽然是没有成功,但也一直是好朋友,正所谓无所不谈的好友。可昨晚与之聊天的时候,她突然提到一个问题,令我难堪的同时,不免有些委屈。她说让我不要老是在每次聊天的时候问她和男友的情况。我突然意识到,在每次的聊天中我是都有问有关她和男友的事情的,渐渐的形成习惯后,每次都会去问。或许她觉得我是在期待着她和男友的分手,亦或许是别的什么?我暗自叫冤,但也只得回应道,以后决不了!我关掉了聊天工具,一个人在旁边抽着闷烟……

入题:我和她认识这么久,一直把她当做自己的好友,所以也会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曾经也因为误会而彼此伤害,可是也会有和好的那天!每次她都会说是我的胸襟太小……我也只不过是想在细节上给予她更多的帮助与关怀,可能是度上没有把握好。喜欢一个人有错吗?我有期望过你做我的女友吗?我只不过是情不自禁,如若不如此,我只有离开。

胸襟是什么?古人曰:胸怀、气度 !是啊,既然是胸怀、气度,你又怎么用胸襟太小来形容我的行为呢?我只想你过的幸福,只想在后面默默的关注你,难道这样也是一种错吗?或许我过多的介入了你的生活,那我离开。每次在我累了之后,就希望打开视频,看到不在一个地方的你,只是喜欢静静的看你的笑容,腼腆、精致。我也是别无他求的啊,我真的是希望你与那个他分手吗?我只是希望你幸福的啊,我说过,当你受委屈的时候,可以找我发泄,我愿意为了你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连一个男人起码的尊严都不要了,你还是觉得我只是 *** 的去干涉你的生活?

罢了,遇上你,是我们有缘,不能在一起是我们无份 ,这些都是我的自作自受,我走,去到你再也看不到的地方。

永别了,我曾经深爱的你,亦或者是自作多情的我……

格局作文由“格局作文”创始人孙玮志创办。

孙玮志,笔名格局,“格局作文”创始人,新型作文教辅书的倡导者、撰写者和传播者。古代文学博士生。

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创作论。团中央“中华少年英才丛书”编委。

中华讲师网、中国名师网、学训网特聘讲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写作学会理事,汉王电纸书签约作家。

曾任天创广告艺术中心董事、总经理,曾参与大型跨国纪录片《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的策划和组稿,曾参加内蒙古建区六十周年电视纪录片的摄制和撰稿。从教八年,曾多次参加高考、成人高考、中考、自考、公务员考试作文部分评卷。

已出版首部小说体作文参考书《作文西游记》(同名动画片正在改编制作中),已录制“格局作文”系列讲座之“画说高考作文”、“作文西游记”、“高考作文三字经”和“材料的魔术”。其新作《材料的魔术——高考作文万能材料一本通》即将由中国广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做人的格局一个人的格局由他和他的朋友组成。

自然,也由他和他所使用的东西、所食用的食物,甚至所热爱的服饰和乐曲组成。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吃饭、沉默或者是说话,其实就是一种格局。

人没有好和坏之分,但做人的格局却是有大小之异。偷东西的那个人对他自己的孩子是慈爱的;杀人犯最后把器官捐献出来,他拯救了另一个人的生命。

我们不能粗暴而简单地命名他们就是坏人。但是,同样的一个人,选择做一个小偷来满足私欲或是达到目的的格局是小的。

因为,他在通向获得的道路上模糊了耻辱,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同样的缘由,不论是纠正公平还是突然爆发,忽视别人的生命,偏执地杀死别人并最终赔付自己的一切的人,格局也是小的。格局总是和一个人的经历相关。

贫穷过的人才会知道珍惜食物;受过伤害的人才会想尽办法避免挫折。看电视新闻,知道大千世界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八十岁的老人一样看破世事心态淡然。

但是,格局却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养成的,由此不断扩大。每每忆及自己的过去,我总是不满意的,所以,在书写时有意扭曲了许多,我把做得不好的情节安排到别人身上,把别人的优点毫不羞涩地抱在怀里。

想来总是格局小的表现。但这些并不伤害他人,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虚构。

真正破坏自己格局的不是这些过往,而是内心里的迷失。譬如一点一点迷失在物质里,从贫穷开始的某种占有欲望,从偷窃开始的某种无序竞争,从炫耀开始的某种浅薄虚荣。

这些被物质所迷惑、所包围的世俗生活是可怕的。这些迷失在物质里的人,已经丧失了作为个人尊严的内核,成为这个世界上被物质统治的一种动物。

这样的人,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格局的小都会成为他致命的牵绊。我有切身的体验,贪婪和懒惰常常会把一个善良的人逼成小偷。

我的朋友唐胖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人,疯狂地给人家写诗。

后来,他突然扬眉吐气,买了一套小房子。见面吃饭,见到他抽上好的烟,说着我们都没有去过的酒店的名字,在诗歌里列举一些洋品牌,一副无比奢华的样子。

在和我私下相处的空间里,他露出卑鄙的人性,说自己如何用诗歌把一个有钱女人掳获。我觉得,他要完了,很友善地劝解他。

说:“如果你真像原来说的那样,喜欢诗歌,就要有独立的精神。”在丰富而生动的物质诱惑面前,我自己都感觉到我的话多么苍白和弱智。

唐胖子其实并不胖,他有标准的好身材。但是,多年不见的他,终于成功破坏掉别人的家庭以后,他不再写诗了,做什么不得而知。

只是觉得他一脸的暗淡,像一个吸毒犯,当年的阳光早就抛弃了他,只剩下一个空壳。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却因为格局太小,过于没有定力,迷失了自己。

每一个往目标行进的人,都有可能遇到路边的野花、蜂蜜、美女蛇、极大的荣誉和合乎内心的其他诱因。人也不可能像被种在稻田里的秧苗一样,被一行又一行的规矩完全控制,行动不得。

犯错误、小气、好色、贪吃都不是致命的。若是不过分,这些缺陷,甚至是我们以后忆念某些旧友的深刻印记。

只是,多数人因为自己的格局太小。承受不住诱惑,一点点地把积累的良心和德性丢掉,最后只剩下空洞的躯壳。

是的,最后来衡量我们的不是文笔的好坏。不是衣服的光鲜,不是阅读书目的多少。

而是我们做人的格局。

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有些疲倦的太阳公公打着呵欠继续挂在天空上值班,一只白猫懒散地趴在办公室外的围墙上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知了声声叫个不停,办公室里的职员们正在一边擦汗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

他在办公室门口站了几分钟了,好几次鼓起勇气轻轻推了推门,当门轻微地挪动了一下位置之后,他立刻又像触电一样迅速把手收了回来。如此反复了几次,他急出了一身汗,却还是不敢走进去。

就在这个时候,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早就注意到这里有些不对劲儿的主编将门猛然打开,恰好和犹豫了半天的他四目相对。他憋红着脸,用有些颤抖的声音告诉主编,自己是带着漫画作品来投稿的。主编被他过度紧张的样子逗乐了,在这行干了大半辈子了,也算见过不少漫画作者了,可像他一样比女孩儿还腼腆害羞的漫画作者还是第一次碰到。

主编连忙热情地把他迎进了办公室,寒暄了几句之后,他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作品交到了主编的手里,然后紧张地等待着主编的评价。主编在看到画作的一刹那,眼睛忽然亮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想象力之高超过了主编的预想。很快,主编非常客气地和年轻人就合作的事情达成了共识。

在主编的大力支持下,他的作品很快就在漫画杂志上顺利发表了,他大气磅礴的画风很快被认可,一系列画作发表之后,他在漫画领域也算是崭露头角了。

他本来以为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就会获得成功,可是日本漫画界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越了他的想象。在这个人才辈出的领域里,像他一样有才气肯努力的作者有很多,在这么残酷的竞争环境里,能靠画漫画养活自己就算不错了,更别提成功了。

和梦想比起来,吃饭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饿肚子,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的作品流行,什么作品容易赚钱,他就画什么。这样一来,他的温饱倒是解决了,可是在漫画界奋斗了很久之后,离成功似乎还是那么遥远。而且,跟随流行画风进行创作的人有很多,他随时都可能被别人替代。所以要想不饿肚子,他就要像机器一样忙个不停,一刻也不敢懈怠。这样的日子一长,他的身心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这一天,知道他情况不太好的主编特意打来了电话,安慰了他半天后,主编忽然说道:“你以前的作品充满了侠骨柔情,但现在我从你的漫画里已经看不到当年的你了。我知道现实生活很残酷,但希望你别丢失了你自己。”

和主编通完电话之后,他抱着被子坐在房间里和窗外满天的星星呆呆地对望了一整夜。他忽然发现真正的自己已经丢了,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疲于奔命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可怜的人。这几年来,他的目光仅仅局限在了如何多赚钱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稳定生活上,为了这个目的,他患得患失经常忧虑,钱不仅没赚多少,内心早已经被折磨得千疮百孔了。

当一个人的视野和心胸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领域里的时候,很难想象他能做出什么辉煌的事业。这时的他才发现自己这几年来的视野彻底被局限在了狭小的区域里了。

既然错了,也没什么了不得,立刻改正就是了。他一边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一边着手调整生活。再接到新的漫画任务,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赚钱了,而是如何将漫画画得有灵魂有内涵有思想并且精彩绝伦。他的视野和心胸里承载的再也不仅仅是金钱和虚名了,而是装载了更多对梦想的追逐和对漫画的热爱。以前的他为了能多赚钱,连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都放弃了,学习知识的时候搜集那些对赚钱有实际利益却又范围狭窄的信息;而现在的他,更注重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内涵,学习的知识领域越来越杂也越来越宽,从而使他变得更加稳重大气。作品往往就是作者的缩影,现在的他画出的作品恢弘大气,让人遐想不断。他知道,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迎合当前的市场了,自己的收入也会大大下降。可是他更知道,只有画出独特的风格,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漫画界胜出,前途比钱更加重要。

就这样,他在随后的几年里过得非常不如意,由于坚持摸索着自己的创作风格而放弃了很多对跟风作品的投入,他的收入直线下降,甚至一度到了靠泡面度日的窘迫境地。可是时间一长,他的坚持就有了巨大的效果,他在自己最擅长的忍者系列漫画里越来越有名气,后来更是凭借着《火影忍者》迅速走红,成为了亚洲顶级的漫画家之一。

他就是《火影忍者》系列漫画的作者岸本齐史,一位缔造了传奇的年轻人,他的奋斗经历,为很多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所谓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翱翔!金钱物质固然重要,可是一个心中只装得下饭碗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人生的格局决定了结局,别去羡慕别人的叱咤风云,要想有所成就,那么现在就先提升你的人生格局。

以小见大,就是要求写作者在着笔时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入手,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分析、体会,在结尾或文章重点上折射出大的道理。

比如,写在做某事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小错误,自己想办法克服了,从中悟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凡事都要坚持不懈; 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悟到:任何事都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通过使用压岁钱等零花钱同样可以购买大件物品,体会到:学会理财、合理储蓄、节约成本等知识; 学习、考试有了小成绩沾沾自喜,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明白了“满招损 谦受益”、要保持谦虚谨慎的道理; 通过写家门口的路灯亮了、地铁便利等,反映祖国和社会建设的大发展、大变革成绩; 通过写学生课后作业少了、书包轻了,反映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理念进步。 总之,大道理都和小细节息息相关,中小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写出浅显易懂的“大格局”文章。

祝你成功。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艺术

。关于“瞬间”的话题作文 优秀作品点评 选材:俗不俗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或俗中取新 亮点: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立意:值不值得一写,细节描写的作文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和意义思考没有 语言:顺不顺 。

细节描写作文指导

。作的十大关键环节: 拟题、开头、结尾、立意、布局、细节、描写、议论、抒情、修改。 问卷调查 写作时你有字数不足、没有话写的问题吗? 写作时是不是总觉得文章不够 。细节描写,或俗中取新 亮点: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立意:值不值得一写,作文指导。。作的十大关键环节: 拟题、开头、结尾、立意、布局、细节、描写、议论、抒情、修改。 问卷调查 写作时你有字数不足、没有话写的问题吗? 写作时是不是总觉得文章不够 。

作文系列课件-细节描写

。读下面几段文字: 1、只听见一声枪响细节描写的作文,或俗中取新 亮点: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立意:值不值得一写,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作文细节描写夺得了中 。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运用拟用教法1、活动教学法 2、讨论法 3、激趣法拟用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细节描写的作文,或俗中取新 亮点: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立意:值不值得一写,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人物细节描写的作文 。

【2009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课件】细节描写江洲中学 文继明

。* 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细节描写 课件,或俗中取新 亮点: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立意:值不值得一写,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使读者 。

详见:

文明这个词文明早已司空见惯,生活中,文明用语比比皆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但是,让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的人还是没把文明当回事。真正的文明已与我们渐去渐远。

看,今天我们经济越来越发达,家家户户都有了钱,可是由于面子作祟,我们看到:餐桌上大量的饭菜被倒掉;聚会时,有多少奢侈被亲睐;讲排场,比档次,大手大脚,他们却不知道在世界的有些地方,还有很多人在忍饥挨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几乎人人知道,但有几个又真正做到了?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我们中间却有很多人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有的还因为父母要我们吃东西而对他们大发雷霆。

也许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事情,可是要知道细节虽小,发展下去就会贻害无穷。所以,我们要从每个细节做起,养成大文明。

操场上,发现垃圾你是冷漠离去还是弯腰拾起?当你看见水龙头在哭泣,你是当做没看见还是去把它拧紧?听见有同学说脏话,你是跟风模仿还是愤然制止?

当你上公交车排队的时候,当你不小心踩了别人脚的时候,当你在公共场所看到你的爸爸吸烟的时候,请你一定要记住,小细节,大文明!让我们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大文明的人!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相关事情作为主题,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

宽大的胸襟,并不是谁都有,可在我们眼里看来“老奸巨猾”的曹操,却有着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也不知道老师让我们背了多少次,可我们每次都是不过脑的就这样读着敷衍过去,直到老师反反复复让我们背这句表达曹操宽大胸襟、想一统中原的野心时,一种奇特的感觉便涌上我的心头。

我想起了近期的我:做事拖拉,完成作业经常不认真,常常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的无聊,埋怨父母的指责,但对比曹操,发现是天壤之别。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追求,追求自己人生的位置,思想上的高度。曹操有着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比如人人皆有的一个梦,但并不是追求金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功、满足。情怀,不一定讲究的是伟大,即使做不到,也可以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让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追求,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的是让自己受益终生。

一个朋友,他让我异常敬佩。他父亲从一年级就跟他说若他六年后的毕业考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就送他一部帅气的单车,他记住了……六年来,他跟我们一样,该玩就玩,该学习就抱怨,我以为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转眼到了六年级,他的成绩却突飞猛进,连我这大哥都甘拜下风,才发现,他六年来,为自己的追求做出了多少的努力啊!为自己的追求,不应该想着空穴来风,而是付诸行动,哪怕是差人一等,肯去做,去追求,自身发挥的价值必定会璀璨绽放。

追求,是永不停息的。在美国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当地的富豪,醉的如一滩烂泥倒在街头,警察认出了他,便跟他说送他回家,他却回答:“我没有家。”警察指向不远处的一个房子,那富豪却说了一句触动人心的话:“那并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

看完,我沉思了许久……追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这样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应该去寻找自己奋斗的动力、精神上的支点。

一件件事,都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抱负,他知道自身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去改变自身的处境。有时,当我们想到了,就敢去做,就敢去实现,而并不是如守株待兔般等待成功。另外,我们还要有宇宙般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吞吞日月,走向顶峰。

想让自己灵魂内心深处得到满足,就去追求吧。

一只蚂蚁拖着一穗麦芒,它发现无法拽进窝里,就把麦芒拖到一边,为其他蚂蚁让路。

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格局。格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

有大格局,才会成就人生的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但无论多大的格局,首先要有一种容纳,一种尊重,胸怀里要盛有世界,心底里能装下他人。

也基于此,太自私的人,没有格局。太无情的人,也不会有格局。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讲究大格局的。门楣要高,屋宇要广,庭院要深,然后,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人喜欢的人心的格局。襟怀要大,气象要大,三千里驿站与亭台,八千里疏云和淡月,在国人看来,格局一大,内心就会宏阔,精神就会逍遥,灵魂就会奔逸自由。

跟有大格局的人交往,有通透的 *** 。那感觉,仿佛你走在幽暗里,突然间,整个世界的窗户,为你一扇一扇打开,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静。

大格局,说到底,是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也因此,小肚鸡肠的人,睚眦必报的人,锱铢必较的人,都难有大格局。

心眼小,仇恨大,计较多,都会是心性的泥淖,难以让人清丽出尘,步入大格局的宏大境界。不要在利欲熏心的人那里找格局,也不要在追逐权力的人那里找格局。

一个内心被钱权诱惑和迷乱的人,是不会有格局的。真正的格局,只生长在恬淡的心境里。

若一棵树长在旷野,风婉约地吹,云含情地过,花香偷眼,流水迷离,但它依旧是一棵树,坚守在旷野里,四野疏阔,八风不动。才大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终会促狭;才微而德盛的人,有格局,且格局会越来越寥廓。

才能会使格局的内在丰富,德行会让格局的外延宽广。有大才大德的人,即便是眉宇方寸之地简单的一念流转,也可见大格局澎湃。

欲望是格局的大敌。无论多大的格局,一经欲望和贪婪咬噬,就会眼界短浅,就会襟怀窄小,就会肚量褊狭。

一个人,若从大格局中滑落下来,属于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也就萎落了。之后,无论他再拥有多少,也再难见雍容华美的大气象了。

金岳霖深爱着林徽因,却宁愿,隔着一生的距离守望。在他人生的最后,有人想得到他跟林徽因的种种故事。

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顿一下,他接着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我想,这该是这个世界,爱的大格局了。这来自灵魂的格局,让人唏嘘。

一只蚂蚁拖着一穗麦芒,它发现无法拽进窝里,就把麦芒拖到一边,为其他蚂蚁让路。

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格局。

格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有大格局,才会成就人生的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但无论多大的格局,首先要有一种容纳,一种尊重,胸怀里要盛有世界,心底里能装下他人。也基于此,太自私的人,没有格局。太无情的人,也不会有格局。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讲究大格局的。门楣要高,屋宇要广,庭院要深,然后,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人喜欢的人心的格局。襟怀要大,气象要大,三千里驿站与亭台,八千里疏云和淡月,在国人看来,格局一大,内心就会宏阔,精神就会逍遥,灵魂就会奔逸自由。

跟有大格局的人交往,有通透的 *** 。那感觉,仿佛你走在幽暗里,突然间,整个世界的窗户,为你一扇一扇打开,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静。大格局,说到底,是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也因此,小肚鸡肠的人,睚眦必报的人,锱铢必较的人,都难有大格局。心眼小,仇恨大,计较多,都会是心性的泥淖,难以让人清丽出尘,步入大格局的宏大境界。不要在利欲熏心的人那里找格局,也不要在追逐权力的人那里找格局。一个内心被钱权诱惑和迷乱的人,是不会有格局的。真正的格局,只生长在恬淡的心境里。若一棵树长在旷野,风婉约地吹,云含情地过,花香偷眼,流水迷离,但它依旧是一棵树,坚守在旷野里,四野疏阔,八风不动。

才大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终会促狭;才微而德盛的人,有格局,且格局会越来越寥廓。才能会使格局的内在丰富,德行会让格局的外延宽广。有大才大德的人,即便是眉宇方寸之地简单的一念流转,也可见大格局澎湃。

欲望是格局的大敌。无论多大的格局,一经欲望和贪婪咬噬,就会眼界短浅,就会襟怀窄小,就会肚量褊狭。一个人,若从大格局中滑落下来,属于生命的最炫目的光亮也就萎落了。之后,无论他再拥有多少,也再难见雍容华美的大气象了。

金岳霖深爱着林徽因,却宁愿,隔着一生的距离守望。在他人生的最后,有人想得到他跟林徽因的种种故事。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顿一下,他接着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我想,这该是这个世界,爱的大格局了。这来自灵魂的格局,让人唏嘘

做人的格局一个人的格局由他和他的朋友组成。

自然,也由他和他所使用的东西、所食用的食物,甚至所热爱的服饰和乐曲组成。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吃饭、沉默或者是说话,其实就是一种格局。

人没有好和坏之分,但做人的格局却是有大小之异。偷东西的那个人对他自己的孩子是慈爱的;杀人犯最后把器官捐献出来,他拯救了另一个人的生命。

我们不能粗暴而简单地命名他们就是坏人。但是,同样的一个人,选择做一个小偷来满足私欲或是达到目的的格局是小的。

因为,他在通向获得的道路上模糊了耻辱,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同样的缘由,不论是纠正公平还是突然爆发,忽视别人的生命,偏执地杀死别人并最终赔付自己的一切的人,格局也是小的。格局总是和一个人的经历相关。

贫穷过的人才会知道珍惜食物;受过伤害的人才会想尽办法避免挫折。看电视新闻,知道大千世界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八十岁的老人一样看破世事心态淡然。

但是,格局却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养成的,由此不断扩大。每每忆及自己的过去,我总是不满意的,所以,在书写时有意扭曲了许多,我把做得不好的情节安排到别人身上,把别人的优点毫不羞涩地抱在怀里。

想来总是格局小的表现。但这些并不伤害他人,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虚构。

真正破坏自己格局的不是这些过往,而是内心里的迷失。譬如一点一点迷失在物质里,从贫穷开始的某种占有欲望,从偷窃开始的某种无序竞争,从炫耀开始的某种浅薄虚荣。

这些被物质所迷惑、所包围的世俗生活是可怕的。这些迷失在物质里的人,已经丧失了作为个人尊严的内核,成为这个世界上被物质统治的一种动物。

这样的人,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格局的小都会成为他致命的牵绊。我有切身的体验,贪婪和懒惰常常会把一个善良的人逼成小偷。

我的朋友唐胖子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人,疯狂地给人家写诗。

后来,他突然扬眉吐气,买了一套小房子。见面吃饭,见到他抽上好的烟,说着我们都没有去过的酒店的名字,在诗歌里列举一些洋品牌,一副无比奢华的样子。

在和我私下相处的空间里,他露出卑鄙的人性,说自己如何用诗歌把一个有钱女人掳获。我觉得,他要完了,很友善地劝解他。

说:“如果你真像原来说的那样,喜欢诗歌,就要有独立的精神。”在丰富而生动的物质诱惑面前,我自己都感觉到我的话多么苍白和弱智。

唐胖子其实并不胖,他有标准的好身材。但是,多年不见的他,终于成功破坏掉别人的家庭以后,他不再写诗了,做什么不得而知。

只是觉得他一脸的暗淡,像一个吸毒犯,当年的阳光早就抛弃了他,只剩下一个空壳。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却因为格局太小,过于没有定力,迷失了自己。

每一个往目标行进的人,都有可能遇到路边的野花、蜂蜜、美女蛇、极大的荣誉和合乎内心的其他诱因。人也不可能像被种在稻田里的秧苗一样,被一行又一行的规矩完全控制,行动不得。

犯错误、小气、好色、贪吃都不是致命的。若是不过分,这些缺陷,甚至是我们以后忆念某些旧友的深刻印记。

只是,多数人因为自己的格局太小。承受不住诱惑,一点点地把积累的良心和德性丢掉,最后只剩下空洞的躯壳。

是的,最后来衡量我们的不是文笔的好坏。不是衣服的光鲜,不是阅读书目的多少。

而是我们做人的格局。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邻国的海陆两栖国家,此种地缘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以核扩散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应对中国周边的核态势,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中国周边核态势现状分析冷战结束后,外部力量对中国发动武力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是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加大。分析中国周边核态势,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当今世界面临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一)中国周边核国家最为集中。中国是一个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拥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邻国。

在众多的邻国中,北面的俄罗斯是法定认可的核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的核俱乐部成员。在西南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事实上核国家。

在东北亚,核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心。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拥有核武器。

虽然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还值得怀疑,但是,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则是确定无疑的。美国虽然不是中国的邻国,但是它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核保护伞。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3233363533e59b9ee7ad94334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

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确实,中国在冷战期间维持着小规模的核武库。

但是,当时的中国比今天要穷,其经济实力不允许它扩充核力量。而且,中国当时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苏联而非美国。

苏联的核武器显然比美国的粗糙得多,而且其致命性远远不及今天美国的核武库。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国核霸主地位的反应,将受到更广阔的战略背景的制约。

冷战时期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只是个小角色。相比之下,当今中国即将变为“超级大国”,并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

如果中国在世界政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它与美国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届时形势会迫使中国提高其核威慑力。因而,笔者认为,美国改进核武的做法将加大对中国的压力,迫使它改变其核武库的软肋。

而且,如果美中变成现实的对手,这种压力会不断加大。一些人士还认为,对有关美中间爆发危机而可能引发核战争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他们说,北京不会在危机期间采取出格行动,比如威胁使用核武器,这将招致美国先发制人的核攻击。而且,北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是,我们很难将北京不动用核武器来对付美国的设想,建立在中国作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之上,尤其是当中国因台湾问题而与美国爆发常规战争时。如果中国威胁或开始用核武器对付美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危机抱乐观看法呢?如果中国的核威胁意味着它会立即对美国发动核攻击,那么美国应在中国发动核打击之前先发制人。

事实上,与这些人士的看法相反,美中间危机可能引发的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它可能导致谁也不愿看到的核战争。

格局作文由“格局作文”创始人孙玮志创办。

孙玮志,笔名格局,“格局作文”创始人,新型作文教辅书的倡导者、撰写者和传播者。古代文学博士生。

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创作论。团中央“中华少年英才丛书”编委。

中华讲师网、中国名师网、学训网特聘讲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写作学会理事,汉王电纸书签约作家。

曾任天创广告艺术中心董事、总经理,曾参与大型跨国纪录片《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的策划和组稿,曾参加内蒙古建区六十周年电视纪录片的摄制和撰稿。从教八年,曾多次参加高考、成人高考、中考、自考、公务员考试作文部分评卷。

已出版首部小说体作文参考书《作文西游记》(同名动画片正在改编制作中),已录制“格局作文”系列讲座之“画说高考作文”、“作文西游记”、“高考作文三字经”和“材料的魔术”。其新作《材料的魔术——高考作文万能材料一本通》即将由中国广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给父母的一封感恩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十多年里,我感谢您们对我长期以来的抚养、关心与爱护.十多年来,你们为了我的健康成长,含辛茹苦,不辞辛劳地工作、拼搏,把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儿培养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爸爸、妈妈,其实我一直有一句话要对你们说:“爸、妈,你们辛苦啦!”你们给予我的爱是最无私的,你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能看到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妈妈:“您关心我的生活,我的健康; 您用纯净的爱心,保护着美丽的祖国花朵!记得有一次半夜,下着带有爱心蒙蒙细雨.我发烧了,当时您是焦急万分,把我用毛毯裹住,向医院奔去``````我顿时热泪盈眶、感激涕零!不管以前我对您多少怨言,您都原谅我,好吗? 爸爸:“您为了弥补我的学习弱点——作文,不辞辛苦,天天带我去书店,在书店细心教我如何选书,如何阅读.每每看到心爱的书,总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从此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迷上了作文,您鼓励我多写作文,在网上多投稿, 让更多人分享. 你们的爱,是我黑暗中的明灯,经常在身边照亮着我!你们的爱,是避风港,时时接纳我、包容我、鼓励我.父母的爱,是我生命中的加油站,让我有勇气接受挑战! 在此,女儿真诚地对你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会将孟郊写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铭记心中!让你们的儿子用一颗感恩的赤诚之心去报答那永远也报答不尽的恩情吧。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