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专业论文

申报特种设备高级检验师的基本条件(一)申报人员应为已经过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正式聘用人员。(二)申报人员应至少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师中任意2项或者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客动索道检验师中任意2项资格,并在申报时选择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报考主项(主要考核项),在申请表中(见附件1)予以注明。(三)申报人员应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四)申报人员应取得报考主项之检验师资格5年以上(含5年,精确到申报时的月份),且5年之内同时具备与报考主项相关的论著发表、科技成果与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三个方面的条件(这三个方面均要求为取得报考主项检验师资格以来的作品或项目):1、论著发表(需满足以下其中一项,有正式出版刊号,录用通知不计):(1)在省级以上本行业重要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2篇);(2)出版专业著作(主要编著者、正式出版物)1部以上;(3)参加起草本行业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应已正式颁布)1部以上。2、科技成果与技术攻关(需满足以下其中一项):(1)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奖(为该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以获奖证书为准)1项以上;(2)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为该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并经有关科技部门完成验收,或者,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了科研鉴定或成果登记。(3)参与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为该项目主要参加人员、以合同书/任务书为准)1项以上,并经有关科技部门完成验收。3、重大问题处理:曾解决过(报考主项)重大特种设备关键性、有难点的复杂技术难题,如(需满足以下其中一项):(1)用非典型性、非标准的检验检测方法完成的检验项目。(2)主持本专业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技术分析。(3)非常规材料、特殊结构、特殊介质等检验规则(规范)尚未覆盖的检验项目。

论文由多个部分组成,通常人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摘要、正文、结尾等论文主体上,而对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关注不多。论文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引用的论点论证出处列示在论文最后,它的书写需要符合基本格式的要求。那么今天大家就和笔者一起来看下论文参考文献如何写,赏析几篇参考文献范例。参考文献详细记录了论文所引用的材料的信息,以便后来者在参考这篇论文的时候甄别信息、深入研究及查找原始文献等。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必不可少,是论文严谨的具体表现;在信息泛滥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泛滥的时代背景下,对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GuinierA,施士元译,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PettetssenS,,McGraw-Hill,200-210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BachmannW,,28(4):223-228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建议参考论文网的“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ord版本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1]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期刊文献的格式)[2]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图书文献的格式)[3]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会议地点.(会议文献的格式)要求和写法:期刊:作者(列前三位,超三位作者加等).文题[J].杂志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如:邢桂滨,孙兵,葛欣,等。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T管引流法的对比观察[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5(10):627.书籍:着者(列前三位,超三位作者加等).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如: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1.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郭定达.试论“质量兴国”的理论基础[J].雁北师院学报.1994,(04):12.[2]龙智慧.中电联欲推百万千瓦时火电机组竞赛[J].中国能源报.2010,(3):18.[3]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国家发改委能源所.2006,(10):12.[4]江哲生,董卫国.国产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综述[J].电力建设.2007,(3):1.[5]宋继红,石家骏.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简介[J].人文社科,2005,(4):2.[6][M].USA: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2000:236-241.[7]RALPHL,[M].England:GowerPublishingLimitedGowerHouse,1997:163-171.[8]DELCA,[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2,128(6):773-785.[9]王金海.做好锅炉压力容器基建监督检验工作[J].电力建设,2004(4):7.[10]樊乐乐.“5+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方法及研究[D].天津大学学报.2008,(6):41.[11]吴德胜.国电泰州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D].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3.[12]厚金库.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13]苏志坚、林法戴.项目管理在进口设备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8,(6):3.[14]孙森.项目过程质量控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学报.2006,(5):10.[15]朱玉桥.长春二热扩建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2005,(11):12.[16]施国洪.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5.[17]王长峰,李建平,纪建悦.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7-112.[18]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49-53.[19]施国洪,陈敬贤,马汉武,等.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多资源约束项目优化调度[J].工程设计学报,2008,15(2):140-156.[20]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质量手册[Z],2007:101-132.[21]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国电北仑电厂三期工程#6机组焊接专业施工组织设计[Z],2007:12-34.[22]万长华.TJ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6:10.[23]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78-91.[24]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8-40.[25]沈建明.浅谈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J].建筑经济.1997,(5):32-35.每篇论文下方都要将参考文献详细列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论文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包括论文引用内容的原文题目、作者以及期刊名称等,虽然列示的内容不多,但是需要按具体格式写作。这部分内容的写作并不难,大家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按具体格式完成参考文献的写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特种设备检测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

摘要: 在油田企业中,特种设备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所运用的特种设备数量、种类较多,因而,为了确保工作安全性,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避免因特种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0引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国家认定的,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且事故造成损失重大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例如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在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制度,不断加强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推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1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现状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中运用量较大、运用范围较广的一类设备,包括钻井悬吊工具、井口装置、抽油泵、抽油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非常规设备等。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工作中,特种设备都实现了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当前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例如仅2015年,我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高达257起,其中,造成278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十分严重。特种设备本身具有危险性较大、易引发事故的特点,再加上石油勘探等油田相关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因而安全风险更高,油田企业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安全应用。

2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相关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的情况,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的宣传上,存在一定的死角,实际工作中多按照原有标准要求工作,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1]。通过专题讲座、公告板、张贴标语、提供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员工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充分认识。并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开展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法律规定的.学习,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实现法律规定的有效落实。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不规范

一些油田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档案和台账,一些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导致特种设备改造资料不完整。同时,在当前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对档案和台账的统一管理,资料较为分散,应用和查找都存在较大难度。一些独立核算子公司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汇总明细、档案建立流程等,也导致一些档案缺乏规范性[2]。另外,油田企业所运用的特种设备中,会引入一部分进口设备,其各类标识、说明书等都未能运用中文,这也给企业进行台账管理、档案建设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油田企业还应严格遵循《特种设备安全发》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对档案内容、档案建设流程等进行规范,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并要求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档案进行统一监管、存档,对于资料不完整的档案,部门不予验收。同时,要求当前管理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进行准提管理,对于确实部分资料应进行查找归档,若是资料确实无法找回,则应通过其他方式对档案进行完善。

忽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

部分油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重视,完全依赖安全管管部门及检验机构,缺乏自身检验监督意识,检查整改不认真,再加上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不足,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还在使用,甚至一些报废设备也仍在使用。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纳入企业日常重要工作任务中,坚持定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改造。例如将部分电动单梁起重机进行移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分开改造[3]。或是对所有其中设备都增加设置过载保护装置等。通过对设备的改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应加强老旧设备更新工作,引入安全性能更加良好的设备。对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避免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是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并提升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实力,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会议等的开展,提高人员业务素养,培养其职业责任感,从而实现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结论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必备的一类设备,且在所有应用设备中所占比例最大。特种设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而,要求油田企业能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当前相关法律规定难以落实的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档案及台账不规范的问题、特种设备缺乏保养维护问题等深入分析。并通过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工作人员素养的培养等,提高企业整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赵宏鑫.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2):177~178.

[2]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5(17):47~48.

[3]唐又雄.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2(2):98~104.

特种设备安全检测论文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

摘要: 在油田企业中,特种设备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所运用的特种设备数量、种类较多,因而,为了确保工作安全性,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避免因特种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0引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国家认定的,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且事故造成损失重大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例如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在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制度,不断加强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推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1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现状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中运用量较大、运用范围较广的一类设备,包括钻井悬吊工具、井口装置、抽油泵、抽油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非常规设备等。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工作中,特种设备都实现了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当前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例如仅2015年,我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高达257起,其中,造成278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十分严重。特种设备本身具有危险性较大、易引发事故的特点,再加上石油勘探等油田相关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因而安全风险更高,油田企业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安全应用。

2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相关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的情况,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的宣传上,存在一定的死角,实际工作中多按照原有标准要求工作,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1]。通过专题讲座、公告板、张贴标语、提供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员工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充分认识。并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开展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法律规定的.学习,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实现法律规定的有效落实。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不规范

一些油田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档案和台账,一些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导致特种设备改造资料不完整。同时,在当前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对档案和台账的统一管理,资料较为分散,应用和查找都存在较大难度。一些独立核算子公司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汇总明细、档案建立流程等,也导致一些档案缺乏规范性[2]。另外,油田企业所运用的特种设备中,会引入一部分进口设备,其各类标识、说明书等都未能运用中文,这也给企业进行台账管理、档案建设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油田企业还应严格遵循《特种设备安全发》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对档案内容、档案建设流程等进行规范,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并要求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档案进行统一监管、存档,对于资料不完整的档案,部门不予验收。同时,要求当前管理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进行准提管理,对于确实部分资料应进行查找归档,若是资料确实无法找回,则应通过其他方式对档案进行完善。

忽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

部分油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重视,完全依赖安全管管部门及检验机构,缺乏自身检验监督意识,检查整改不认真,再加上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不足,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还在使用,甚至一些报废设备也仍在使用。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纳入企业日常重要工作任务中,坚持定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改造。例如将部分电动单梁起重机进行移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分开改造[3]。或是对所有其中设备都增加设置过载保护装置等。通过对设备的改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应加强老旧设备更新工作,引入安全性能更加良好的设备。对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避免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是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并提升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实力,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会议等的开展,提高人员业务素养,培养其职业责任感,从而实现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结论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必备的一类设备,且在所有应用设备中所占比例最大。特种设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而,要求油田企业能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当前相关法律规定难以落实的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档案及台账不规范的问题、特种设备缺乏保养维护问题等深入分析。并通过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工作人员素养的培养等,提高企业整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赵宏鑫.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2):177~178.

[2]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5(17):47~48.

[3]唐又雄.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2(2):98~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导读] 如何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产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直接用于提供检测结果或辅助检测进行的,是实验室的重要资产,也是重要的检测工具。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产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一是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主管部门要注重产品质量检验仪器材料归档范围的建立,并设专人负责对产品质量检验仪器建立管理台账。(1)详细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称、出厂编号、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力)、购入日期、购入状态、购入费用、管理编号、使用部门、操作人、用途、状态(在用/停用)、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部门、上次计量检定日期、检定结果、历次计量检定记录(日期与结果)、等级(贵重、主要、一般)、档案编号等。(2)仪器说明书及软件等。(3)仪器升级改造记录。(4)仪器维护记录。(5)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材料。

注重对产品质量检验仪器进行分类管理。由于仪器品种多样、型号不一、购进日期不同、校准周期和维护日期也不同,所以,对仪器设备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仪器,也可以按仪器的价值进行分类管理,并从仪器的用途上分为检验仪器、辅助检验仪器等。

二是检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当产品质量检验仪器使用到一定时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仪器的准确度和量值可溯源性,要有计划地组织各使用部门对产品质量检验仪器、检测项目做出各检测参数的溯源性测量和不确定度值的评定或进行周期检定加以校准。凡是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仪器设备,都应由指定的检定/校准执行检定。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使用,检定/校准合格后,只是保证其在相应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处于合格状态的一项基本措施,由于检验仪器设备自身的漂移或者所处环境的影响等原因,仪器设备是随着其不断使用或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因此,可采用期间核查作为验证仪器设备状态可信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期间核查,一旦发现产生偏离,可以及时采取维修维护等措施,以保证检验周期的及时性和产品质量的准确性。

三是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程序,实验室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手册要求,操作仪器设备做到持证上机,操作规范,认真填写使用记录;确定仪器设备状态标识的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损坏及时登记,报修并有维修记录,使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避免重大事故,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稳定、可靠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要注意防尘、防潮、防霉、防晒。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确保仪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坏。有些仪器设备对环境温度波动有较严的要求,要定期检查恒温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定时对仪器设备易磨损部件进行调试,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对应用软件要求避免感染病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软件更新和升级换代,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四是加强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资质管理。对人员管理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必须参加过本单位组织的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其次,对操作设备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技术性能等方面要有全面、详细的掌握;最后,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有所了解。合格是指操作人员取得了检定资格证书,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资格,唯有经机构领导的批准才可以真正的实现上岗,才可以有资格对关键的检测设备进行操作。

总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质检机构质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十分细致繁琐的工作,只有认真做好产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才能有效地把握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随着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在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检验医学结果为临床医学诊疗工作提供着重要的客观诊断和疗效判断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重要内容,可为疾病诊治、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诊断和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故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1]。本次调查选取临床检验患者,随机分组,就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成效展开对比,现 总结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检验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别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具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在检验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重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实施,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质量控制问题:

(1)标本采集问题:受检者饮食、运动、所用药物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民族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集标本时,需嘱患者将正在使用的药物停用,在安静或正常活动下对标本采集。但若操作不当,如完成静脉血采集后,将血液直接在试管内注入,而针头不拔掉,会出现标本溶血。从正输液的手臂血管行采血操作,会稀释血液标本。

(2)试验和检验设备问题:仪器保养不妥、仪器老化,均可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在准确性上出现问题;因检验人员水平有限,或未掌握仪器的功能,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引发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试剂更换时,相关仪器参数未改变,规范保存样品的意识不强,诱导操作失误,促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所应用的试剂,未按规范要求设定,有误差事件发生。

(3)人为问题:医疗科技在近年发展迅猛,检验仪器渐趋高端,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但仍需人来对各项操作完成。故检测试验中,检验人员操作误差是引发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样品暴露时间过长、操作习惯不标准、样品检测峰面积积分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及对检测结果的重视度不足等,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4)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即室内质量控制,重视室内质控的开展是监测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操作环境、过程、试剂等稳定性检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获取正确检验结果的风向标。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为室间质评,加强室间质评,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评价,确保结果与其他单位一致或具可比性。

(5)检验分析后问题:医学检验中,结果的复查和审核为最后一道保障质量的防线,检验人员通常对先进仪器设备过分依赖,易有出错 报告 的情况,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未按人工规则复查,出具错误报告等。

应对 措施 分析:

(1)检验前质量控制:①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样本前,重视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解释,对病情、情绪、生理变化了解,将所需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采样和自留样本注意事项、影响检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从,在平静、安静状态下完成采集,保障了样本的真实、合格,避免了由此引发的误差事件。②样品合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采集,确认和核查患者信息,标本采集时,对时间、部位、体位、取样方式、数量严格要求。如采集血样,通常在空腹16h内,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静、安静正常状态进行。尿标本采集时,患者需饮食规律,避免性生活、 体育运动 、饮酒,女性月经后采集,需注意清洁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被经血、阴道分泌物污染。样品一经采集,即具实效应,需及时送检,若不具备及时送检条件,需正确存放,以防变质或变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

(2)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仪器维护:仪器正常运行在检验过程中意义重大,检验人员需做好保养和维护,定期性能评价和校准,确保性能稳定和正常运行,一旦有问题出现,需向供应商及时通知,更换或 修理 。同时培训检验科医技人员,防止人为操作失误。②需保证检验试剂合格,对试剂保存环境、时效严格管理,启用前需注意防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因试剂失效或变质诱导结果错误。建立保管和使用试剂制度,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现代仪器均为精细化操作,检验人员需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和业务学习,娴熟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干扰因素、检测结果的图形、数据,报警的含义及如何维护,保养调试,掌握性能评价和校准标准,防范操作失误。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与自身技术水平结合,针对患者疑问,合理做出解释,主动与其他科室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与临床症状结合,对结果是否准确做出评估,以使自身检验能力提高。

(4)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检测标本前,校准仪器,行室内质控,对仪器设备各项检验参数和性能检测,正常状态下,才可对标本检测。如失控,需记录,并分析原因,积极纠正,再行检测。注意质控品精密度。重视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其他单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显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水平[3]。引发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较多,需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积极防控,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针对检验前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员、仪器设备、试剂等因素引发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并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如重视采集标本前与患者沟通,加强仪器、设备保养和检测,重视针对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加以培养,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降低检验失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4]。本次结果证实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论文文献

[1]郝莉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72-2673.

[2]毛颖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50-51.

[3]董大光.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43-1144.

[4]薛建丽.谈在检验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医学检验中的误差〔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221.

民办高校医学检验本科新生认同思考

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摘要】目的了解民办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专业认同 教育 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专业认同(±)分;户口所在地、录取方式、在校担任干部对专业认同无明显影响,性别、家庭收入及就读原因对专业认同影响较大,女性、因自己喜欢而就读、家庭收入低的学生专业认同更高。结论医学检验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就读原因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生专业认同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提高新生专业认同感。

医学检验论文内容

【关键词】学生,医科;教育,医学,本科;专业认同;调查分析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1],专业的认知既是学生形成积极专业情感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必要条件[2]。在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对其学习有重要影响[3]。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医学类专业针对于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了诸多研究,其中以临床与护理专业最多,医学检验专业相对较少,而对民办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认知调查则是少之又少。而医学检验专业认同作为专业态度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要求检验生应具有检验相应学科知识,还是检验生对检验专业设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和认识,对检验工作的理解和信念,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高水平检验人才队伍的培养。了解新生的专业认同情况,有助于检验教育者发现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稳定检验技术队伍,促进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在校本科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专业认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优化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

以长沙医学院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120人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象的方式对每一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及回收调查表120份,经整理后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其中男31人,女85人。由调查员采用集体方式进行问卷发放,被调查者当场完成问卷并进行回收。

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重测信度大于,内容效度指数为。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期望和专业价值观等,采用Likert-5分制评分,分5个等级:非常不符合(非常不满意)为1分,不符合(不满意)为2分,无法确定(一般)为3分,符合(满意)为4分,非常符合(非常满意)为5分。总分125分,得分25~<50分为不认同,50~<100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总体状况

专业认同得分为(±)分,专业认同度一般。大部分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一般认同(50~<100分)占,其中专业认同处于高度认同(100~<125分)占,无不认同学生。

基本情况

医学检验专业新生年龄17~21岁,以女生居多,为85人(),男生31人(),女生专业认同大于男生专业认同;学生生源与家庭经济情况方面,户口在农村64人()略高于户口在城镇的52人(),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占,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负担可能较大,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最高。录取方式方面,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较多78人(),其次为第二志愿录取学生(),且专业认同得分第一志愿[(±)分]大于第二志愿[(±)分],大于第三志愿[(±)分]大于其他方式[(±)分];在校担任班干部人数占,普通同学占,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接近;就读的主要原因中听从父母意见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其次是好找工作占,仅有是因自己喜欢而就读。

专业认同在不同就读原因上的差异

专业认同总分自己喜欢高于父母意见、好找工作、其他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且因自己喜欢而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5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组,且与其他三组在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与专业技能维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专业认同结果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新生专业认同一般,高于马杰等[5]调查的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学生专业认同,与康晓琳等[6]调查的内蒙古地区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比较接近,原因可能与民办学校学生生源有关。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户口所在地、录取方式、在校担任职务情况对专业认同得分影响并不明显,性别、家庭收入及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对专业认同影响较大。男生专业认同总分低于女生,与__红[7]、胡忠华[4]、彭艳红[8]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结果部分一致。可能受到传统性别 文化 对专业认同造成的影响[9],如幼师专业、护理专业与社会工作等这一类服务性专业中,男生的专业认同度明显要低于女生。生源与家庭经济情况方面,农村户口的学生仍然较多,占,略高于城镇户口的学生,且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占,说明2015级新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收入较低,负担依然较大。而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最高,可能来自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更珍惜入学机会,均比较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学习与生活比其他学生有更成熟的认识,所以专业认同比其他家庭收入组的学生高。新生专业认同在就读原因上呈自己喜欢大于父母意见大于好找工作大于其他原因。虽然自己喜欢而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仅占,但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与专业技能唯度得分方面却均高于其他三组,所以就读原因是影响新生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个人的喜好会直接影响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了解,本调查中,自己喜欢而就读本专业的学生()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感到自豪,内心已完全接受检验专业,会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和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经常关注检验动态,认为当检验师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还有的学生是因父母意见或好找工作而选择本专业,多可能是这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更多的是考虑容易就业和将来可以给家人提供医疗便利条件,很少家庭会根据孩子的喜好而选择专业,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专业的了解,盲目选择而导致专业认同感降低。

提高医学检验技术新生专业认同的对策

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处于建立专业思想和专业情感的特殊阶段,其专业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今后4年的大学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认识、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培养专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所以,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大学新生开展的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总结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的对策,有助于教育管理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日常管理和优质服务。

积极开展专业认知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专业认知途径

专业认知教育已成为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课,建议将专业认知教育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还可以结合高校院系专业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专业认知实践教育活动,聘请专业认知教育讲师或具备资深学术造诣的教授、专家、学科主任、学院院长等,对专业进行权威解读,对就业进行全面分析,使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认识,逐渐明确检验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和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或优秀的学生、 毕业 生现场宣讲和 经验 交流,激发新生对专业产生兴趣,对未来的学业和就业充满信心,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美好的憧憬,从而提高专业认知度。

辅导员和课程教师双管齐下,做好专业认知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专业认知和人生 职业规划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责[10]。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座谈调查,深入了解每位大学新生填报志愿的原因、学习专业的目的、对自我的认知、从事职业的期望等,结合新生个体特征制定针对性的专业认知教育计划和职业规划,减少新生的专业困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课程教师切实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专业认知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客观评价检验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结合所授课程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专业学习内容、方法、学科体系与价值观念,系统引导新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思想与专业情感,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辅导员与课程教师携手齐抓共管,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认知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认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共同探讨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鉴于专业认知对于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需树立专业认知能力的动态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切实培育高校新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与适应性,进而保障医学检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学检验论文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罗萍,孙玉梅,张进瑜,等.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35-37.

[3]李海芬,王敬.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研究,2014,37(1):9-12.

[4]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5]马杰,彭海平,史志春,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例[J].佳木期职业学院学报,2015(2):12-13.

[6]康晓琳,王艳茹,李晓静,等.内蒙地区四所高校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7B):22-24.

[7]__红.男性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75.

[8]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9]黄分霞.高校新生专业认同的问题与出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7):170-172.

[10]宋建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基于大学新生专业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6):94-98.

有关医学检验论文推荐:

1. 医学检验实践报告范文

2.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3. 医学检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4. 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

5. 关于医学检验论文

6.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7. 医学检验述职报告范文

tpm设备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tpm设备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TPM&RCM设备维修管理策略在南京地铁的应用

摘要:针对国内地铁设备维修现状,对TPM和RCM两种不同的设备维护模式之间的相融性进行分析,提出了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管理优化策略,并探讨了其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TPM&,RCM、设备房标识系统

0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深入发展,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作为大运量的公共客运设施,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作为其重要保障手段受到关注;另一方面,设备管理与维修费用已经不再是一项辅助性投入,而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成分。

为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减少和预防设备的故障,设备维护通常有两个目标:一是确定设备的维护策略;二是如何经济有效的落实完成现场设备的维护活动[1]。本文提出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维护策略,正是用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设备房标识系统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系统维修管理水平。

1 TPM&RCM相融性分析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设备维修策略的过程和方法,即回答了哪些设备该修、修什么以及怎么修(维修周期)等问题。TPM(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维修活动的落实。

2 TPM&RCM相融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针对设备维护的基本目标以及TPM和RCM相融合的基本原理,TPM&RC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施主要步骤包括:设备关键性分级分类、设备FMEA分析、维修周期优化决策、TPM可视化维修指导、规范化点巡检等,其中前三者利用RCM分析手段为TPM落实维修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设备维修策略,而后两者则通过可视化规范化等手段实现这些维修策略的经济有效执行,且为持续的RCM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关系流程如图1所示。

3 TPM&RCM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设备分类分级

为提高设备维护的检修效率,节约维修成本,实现重点设备重点维护,TPM&RCM相融的维修管理策略首先依据巴累托最优的管理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性分析,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策略优化,考虑到设备的关键性主要由设备的安全性、失效频率以及维护成本决定,因此,选择这三者作为关键性影响指标,按照下式判断设备的关键性得分:

可视化现场管理

在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的判断故障的原因;没有规范的维修作业流程;缺乏可视化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错修漏修,维修工作效率低,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积累,因此,为实现维修活动经济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有必要将RCM优化的维修策略等信息与TPM有机融合,采用特定的可视化标牌等手段指导现场维修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 设备可视化维修内容

项目可视化内容维修操作流程图

操作关键点红色标黄色标蓝色标

作业方式仪器检测手动检查目测

检修周期双周三月一年

根据RCM分析结论对设备维修进行可视化操作管理,对于关键的设备及重要的检修部件,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在相应的标牌(铭牌)标注维修提示信息,从而规范作业指导,提高检修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葆文,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SO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南京地铁运营公司TPM&RCM方案设计与推行技术研究[R].2008.

作者:许玲

浅析TPM设备管理模式实践和应用

摘要:企业的设备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TPM设备管理模式是全员参加为特征的生产维修体制,是当前一种高效的设备管理模式。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运销部通过开展TPM设备管理,使员工转变了设备管理意识,树立了设备管理新观念。员工积极开展自主管理,以实现损失、故障和不良的“0”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自主管理技能。设备的管理由事后维护转向了预防维护,降低了设备使用维修费用,达到了全员参与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关键词:TPM;设备;管理;员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72-03

设备作为生产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固定投资,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和核心,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和设备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许多设备管理者认为设备维修只是辅助作用,不用太重视,设备坏了要么报废更新,要么依靠外委维修。殊不知,设备维修费用率越低,表明该企业维修的经济性越好。国内石油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率一般都极其高,造成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所以,为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中盈利和发展,必须将设备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来。

TPM设备管理模式活动,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自从TPM在日本和世界各国企业中推行以来,给无数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以全员参加为特征的生产维修体制,已被很多企业逐步接受。近两年来,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作为直属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二级单位,通过开展TPM设备管理,生产现场比过去整洁了,设备故障也比过去下降了许多。以下将简要介绍TPM管理模式和该公司开展TPM管理模式的实践过程。

一、TPM设备管理模式简介

的含义。TPM是Total ProductiveMaintenance 的英文缩写,中文译作“全员生产维修”。TPM确切的定义是: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领导、生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维护体制。而后其重新被定义为:“以最有效的设备利用为目标,以维修预防、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事后维修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由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有关人员,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体参与。以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行TPM,使损失为零”。TPM 活动是以改善设备状况,改进人的观念、精神面貌及改良现场工作环境的方式来革新企业的体制,创建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使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管理活动的八大支柱和两大基石。八大支柱包括人才培养、自主管理、专业保全、课题改善、事务改善、初始改善、安全管理和品质保全。人才培养是TPM的基础支柱之一。自主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进行彻底的自主管理,它是TPM的中流砥柱。专业保全即将设备管理的职能进行细分;课题改善主要针对突出的问题,在TPM小组活动里按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课题活动。事务改善把各项业务及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使获得的信息进行彻底共享化实现效率最大化。初始改善即是指在短期内消除初期故障。安全管理是万事之本。品质保全即是事前管理活动,是以提高产品品质为根本目的。两大基石是指5S活动和不间断的小集团活动。5S活动是现场改善的基石。5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是以现场和设备为中心去除周围能见到的混乱及浪费现象的一种基本活动,是推行TPM阶段活动前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和前提,在TPM里将5S称为TPM“0”阶段活动。不间断的小集团活动是TPM的基石。小集团即TPM活动小组,是将包括最高管理者直到一线操作职工在内的所有人员,用各级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各级组长作为上一级小组成员,起着连接上一级小组和下一级小组的销钉作用。这种形式的小组就叫做全员参加的TPM活动小组,是TPM里特有的组织形式。TPM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体人员。全效率就是综合效率,即追求设备整修寿命周期内的输出与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之比值最大化。全系统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把设备的全过程,即从研究、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革新改造、报废都管起来; 二是指与设备全过程相适应的一整套维修方式,即从设备设计、研究开始采用维修预防,在使用中实行预防维修,重复发生故障部位采取改善维修等,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体人员,是指凡是涉及到设备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维修、供应等所有部门的有关人员,从企业经理一直到第一线操作工人都组织进来参加设备管理,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

设备管理模式在实行中所体现的精神实质。TPM设备管理模式的精神实质是提高质量,实现手段的实质是利益的重新划分。TPM设备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预防维修为主,变事后维修为预防维修,变被动为主动;目的是节约成本,消除了可避免的成本,减缓、减少和控制了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其实现手段的核心是“不间断的小集团活动”,其他“支柱”均围绕实现小集团活动为宗旨。“小集团的活动就意味着员工的职责扩大了,以往单一职能变成了操作者、维修维护者和管理者三种职能。因此小集团的实质就是责、权、利的重新划分,是利益的重分配,是TPM管理模式能否成功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设备管理模式实施的条件。(1)外部环境:TPM的推行必须需要一个稳定的的环境,这个稳定的环境最基本的要包括企业高层充分认可并全力支持、多数基层员工拥护上级决定以及卓有实效的人员培训,这三条最好都具备,此外还需要合理的收入配比政策,才能提供足够的动机,以实现真正意识上的自主。(2)内部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应逐步建设自主维修、快速维修、在线维修、高效维修的平台,包括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大力的支持,才能控制维修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只有设备维修应用技术提高了,才能享受到TPM带来的效益,否则,TPM理论就只能是空谈。综合素质能支撑TPM管理方式的最低限度的员工。具备了TPM实施的条件后,就是TPM具体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了。

二、TPM设备管理模式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的实践及应用

1.建立TPM 活动的推动机构,并设置专项基金。要使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以实行,就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机构。为了推动 TPM活动的开展,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领导小组,上自总经理下至各生产线,层层建立了TPM活动的推动机构,使之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总公司成立领导组,各分公司、车间成立领导组,各生产线成立TPM小组,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为TPM 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有力的组织基础。

2.制定开展TPM管理活动的目标、计划、修订各项业务流的标准。推行TPM管理模式的目标旨在转变设备管理意识,树立设备管理新观念;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改善力使职工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实现自我;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实现现场设备“六零”(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事故、零差错、零浪费)目标;设备全效率最大化,改善企业体质和改善现场管理;建立先进的设备管理亚文化,进一步夯实我部企业文化底蕴。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计划通过两年的时间,三个阶段来逐步进行TPM七个阶段的活动,推进TPM管理在我部的全面发展。2009年2―6月为“我部TPM管理基础5S推进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学习培训、搭建样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为“我部TPM1~7STEP推进阶段。在5S的基础上,TPM管理体系不断深化完善;2011年为“我部TPM管理升化阶段”。不断总结前期设备管理成功经验和教训,把TPM管理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3.从培训入手,夯实TPM 活动的基础。强化人员培训,规范培训内容方式,促成TPM管理模式开展与员工提升的双丰收,这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开展这项管理模式的策略。TPM各个阶段活动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容易到困难的自然法则来设计的,每个阶段的程序就是人才培养的程序。培训的基本类型有在职训练OJT(One the Job Trainning)和离职训练Off JT(Off the Job Trainning)。在职训练主要是在本单位或TPM小组内部进行,主要工具是OJT日志和点滴教育OPL(One Point Lesson)。离职训练主要采用积分制的强制培训和选修培训的方式进行。通过培训,TPM活动小组对培训效果以技能四星标准进行评价。一至四星分别代表能力的由低向高的增长次序,技能四星的评定结果展示在TPM管理看板上,督促每名职工“人人争当讲师,人人争创四星”。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的教育培训分为五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培训的方针、目标和重点课题;其次,为使职工对设备的操作转变为对设备的监控和维修保养工作;再次,设置了培训课程;而后,建立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职工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最后,评估技能水平的提高程度,调整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目标、内容以及采取的方法等。 此外,公司为职工创造环境友好的学习条件,完善培训文化,抓好OJT和OPL,积极组织Off JT的教育。

4.积极开展自主管理,以实现损失、故障和不良的“0”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员工自主管理技能。自主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彻底消灭浪费,提高TPM水准的过程。它以初期清扫为起点,经过对问题发生源和困难部位对策、制定点检基准书,到设备系统总点检和自主点检,再到最后实现自主管理。为了有效推进自主管理活动,我站对职工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指导。自主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查找问题,包括潜在问题。其次,问题分析。再次,制定基准书。最后,总点检。此外,编制《设备点检管理制度》,制定点检“八定”(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点检计划表、定记录、定点检业务流程)原则。

5.对职责的重新划分,由事后维护转向预防维护。我部依据过去的设备维护保养经验,配合生产岗位自主管理活动以及相对应部门的设备维护保养活动,把专业维修细分成七个阶段:基本条件差异分析―基本条件差异对策―制定基本条件基准―延长平均故障间隔―提高点检、预判效率―设备综合评价诊断―设备的极限使用。应用TPM设备专业维修管理方法之后,我部把原来的设备维修方式转变为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相结合,并通过诊断技术来提高对设备状态的预知力,对大型设备主要采用计划维修,对小型设备和办公设备采用非计划维修。

6.树立TPM设备管理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生产运行的本质安全。TPM管理理念就是全员参与、管理自主、不良“零”化、事前预防,这些理念与我部的安全工作方针是完全一致的,我部具体做法是:第一,开展安全教育训练,安装醒目的安全标志。第二,在生产现场,我部在5S的基础上实现了重点部位管理的可视化。第三,通过对现场主要泵机组的联轴器护罩、轴密封泄漏漏斗、可能的泄漏源等安装报警器;对隔离、停止栅栏进行涂色警示等措施,这些措施,不断地提升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

三、企业通过开展TPM 的实践所带来的变化和思考

1.开展TPM 的实践所带来的变化。在自主管理方面最大的转变表现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运销部导入活动后,岗位职工在现场管理方面基本实现了下列转变:从清理卫生转变为设备设施的初期清理;从录取数据转变为对录取数据的风险分析;从被动接受生产参数转变为自己参与制定参数基准;从现场模糊管理转变为现场可视化管理;从单纯的制度落实转变为自主点检,再到自主管理。在预防维修方面的转变体现在如下内容:通过预防维修降低了事后的维修或以修代保次数,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和因设备故障伴随的生产损失,以及由于设备劣化而带来的损失,提高了生产效能。通过设备设施的专业维修保养,我部把定期设备保养制度的内容作了延伸,丰富了制度的内容,职工意识到设备维护保养不仅是专业队伍的职责,日常维护、自主点检和自主管理一样是整个设备维护保养的一部分,降低了设备使用维修费用,达到了全员参与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最后推行TPM管理活动以前,职工对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条件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即有什么就用什么,很少对此提出疑问。推行TPM后,职工的思路开阔了,特别是技术人员对生产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敢于大胆地提出改善方案,促进设备设施的初期改善。

2.开展TPM 设备管理模式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考。(1)企业高层管理层的意志决定TPM管理模式在各个实施阶段中的成败;全员参与是核心,一线职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在TPM模式下是平等的,不平等的环境不能保障TPM所需的外部环境。(2)持续改善是TPM管理的基本要求。无连续性的突击式的小组活动会使TPM重新回到起点。(3)应避免教条主义,循序渐进的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TPM在输油气站场应用取得成功的基础。(4)自主管理是实现TPM管理的核心,职工的积极性是自主管理的前提;公正,公平的分配制度是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制度保障,旧式的三五八式的分配方式只能保证中高层管理层的高额既得利益,而无法保证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这也是二十年来,许多其他企业实行TPM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5)观念转变是工作重点。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解决职工及部分干部的消极抵制状况。(6)TPM管理模式的内部环境急需提升。它包括先进的检测仪器等硬件设备和具有高、 精、专、的知识结构的技术人员。

总之,设备管理创新之路需要的是开放积极的心态,无论任何设备管理理念都要立足实际,择善而行,希望通过设备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设备维修应用技术的提高,设备管理的明天更美好。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Application of TPM

――Practising in SINOPEC Xinjiang Oil Products Company

GU Wei-yi

(SINOPEC Xinjiang Oil Products Company,Urumuqi830011,China)

Abstract:Management of equipment plays an vital role inmodern enterprise,TPM as an effective model cut the most cost of production in practice way .It is a whole staff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method with self decision and protctive model .By practise the SINOPECXinjiangOil Products Company elevat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benefit from it from saving .

Key words:TPM;equipment;management;whole staffs

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设施管理论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引言: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我整理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与可靠性。检验科主要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工作[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学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技术的发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现时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脚步,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人民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着重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实验室室前检查不合理。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送检。部分临床医师对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的目的性不强。更有部分医师因为诊断不出问题,而随便让病人进行抽血与进行其他无意义的形式检验,让病人及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其家属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病情确又得不到缓解,从而失去了对医院的信心而选择不就医。

此外,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导致待检标本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护士抽取标本的操作不规范,致使检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给临床医师的判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医师无法对症下药,也是导致患者再不肯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迟缓。质控管理人员运用旧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的误差判断。

文件管理无序,有失规范。文件管理是检验科开展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2],科学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能保证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检验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不熟悉,在编写和建立程序档案文件时分类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达不到档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检验科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致使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与修改。另外,管理人员对仪器使用、维护、校准等账目不够健全,质控品与校准品存在混淆的问题,以致使用不正确,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当前医院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着医疗合作关系。临床医师希望检验人员能帮助寻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而检验人员又总是希望临床医师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日积月累,从而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树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导致关系的彼此不协调。

2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3]。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总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本文对检测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并提出了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质量检测;检测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727-5123(2012)03-045-02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 热点 。 1检测行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⑴从只能检验砂石、水泥、砖瓦、钢材发展到市政工程材料、地基基础检测、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等,检测的内容越来越精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⑵建筑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承包的工程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分额很小。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企业的试验室正在逐步分离出来,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⑶市场的竞争,使检测费用远远低于成本,导致部分试验无法正常进行;⑷检测行业目前的技术门槛过低,造成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的见证人员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格,甚至有一些人员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样品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测。 地基。通常采用钻孔取芯试验、静载荷试验和触探试验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检测要求有:⑴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后等待一段时间,抽查检测砂石桩的处理效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的 方法 检测桩间土的挤密质量;⑵振冲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振冲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场地复杂或是重要的工程,应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桩基工程。桩基检测项目主要有:⑴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在同一个条件下,试桩的数量应大于3根;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之间的中心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制作的试桩应符合要求;加载方式选择慢速维持载荷法;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间隔应掌握好;严格按照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⑵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检测之前需对电源、传感器、仪器、设定参数等进行检查,确保无误;锤击设备选用自由落锤时,应保证最大锤击落距小于3mm;如果只需检测桩身的结构完整性,可降低落距,减轻锤重;⑶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可采用原位载荷试验测得的结果,并结合实践 经验 和桩基设计要求,对桩孔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另外还有地下结构施工监测和建筑物的变形检测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⑴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⑵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⑶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拔出法(半破损法)、超声波法(声波法)等。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利用回弹仪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拔出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的方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砌体结构工程检测。 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砌体结构主要指砖砌体,砌体强度是由砖块和砂浆强度或施工时制做的砌体试块强度来决定的,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从砌体结构上截取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而砌体结构的特点导致取样存在较大难度,取样时的扰动又会对试样产生较大损伤,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砌体结构的现场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砌体强度直接测定法包括:抽样检测法、原位检测法、动测综合法、微观结构法等。 砌体强度的间接测定法。砌体强度与砂浆和砖块强度有直接关系。由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确定砌体的抗压强度,间接测定法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和专门的测试方法,测量砂浆和砖块的某一项强度指标或与材料强度有关的某一项物理参数,并由此间接测定砌体强度。主要方法有:冲击法、回弹法、推出法,此外尚有筒压法、点荷法等通过测定砂浆的强度来测定砌体强度的方法,都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3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 渠道 ,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还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坚持质量 教育 ,建立质量原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意识的提高有两个途径:⑴靠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⑵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因此,质量教育经常化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是我们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严格验收工程。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⑴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序验收的过程是:先由操作者自检,再交由班组长检验。要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完善签字鉴证手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确保质量;⑵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分项分部验收要做到规范和严细:首先,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其次,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验收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最后,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鉴证;⑶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施工单位的自评;其次,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最后,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总之,在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无论是招标、规划、质量监督工程的各个部门在工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要放松。做到每一个样品的取样合理,真实可靠。各检测单位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现代 企业管理 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办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刍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而不断增加,而工程检测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工程检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了整个建筑质量的好坏,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质量检测;建筑工程;问题探讨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施工场地都出现了伤亡事故。这些都在警示人们,工程建筑施工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检测时需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实施程序,提高建筑工程的检测效率,尽可能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维护建施工的安全进行。 一、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技术 1、地基基础的检测 (1)桩基工程的检测 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a.单桩竖向承载力。在检测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几个重点:在相同环境下,保证试桩的数量在3根以上;需使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对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三者的间隔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设计的试桩需要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严格控制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长短好;根据具体标准来限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b.基桩高应变动力。在现场进行检测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在检测前期需做好相关的检查,如:电源、仪器、设定参数等,保证无误后投入使用;在锤击设备采取自由落锤时,要将最大锤击落距控制在3mm 以内;若需要对桩身的结构整体性进行检测,需要降低落距,减小锤重。c.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检验技术要点: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2)建筑物的变形检测 a.倾斜。对建筑物倾斜情况实施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包括了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等方式。直接测定法有:经纬仪投影法、垂线法、天顶天底仪观测法等;间接测定法有:对建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实施测定等。b.挠度与裂缝。通过运用检测仪器来做详细的观察;c.沉降。对地基的实际情况做好检查分析,避免因地基严重而影响到建筑质量。 (3)地下结构施工的监测 a.结构内力监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内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在支护结构构件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监控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b.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观测。采用测斜仪可以测量不同深度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变形程度。 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 1.对混凝土内部状况的检测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缺陷才导致的内部状况。这是因为施工大意、技术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通过超声波可以探明缺陷具体存在的位置,并进行及时补救。直角传播法、钻孔对测法、单面平测法和直接穿透法等都是主要的检测方法。 2.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对钢筋锈蚀的检测。如果钢筋发生锈蚀,则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会产生影响。通过采用半电池检测的方法,利用钢筋锈蚀程度与测量电位间建立的关系,对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判断。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测。可以利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这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其能准确的测出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确保其稳定性。 3.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进行的非破损强度检测,主要运用回弹法等方法,对当前的建筑行业而言,这是对混凝土强度检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2]。其重点主要在于:①在检测前需要对被检测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熟悉;②在构件上,要确定试样及分布其测区;③对回弹值、碳化深度要进行循环测试;④对试验数据要做好处理。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1)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a.钢筋锈蚀的检测。钢筋发生锈蚀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利用测量电位与钢筋锈蚀程度间建立的关系,判别钢筋的锈蚀程度。b.钢筋的位置检测。钢筋位置检测仪作为一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的测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保证其稳定性。 (2)混凝土强度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强度进行,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弹法,这是当前建筑行而言比较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的方式。其重点在于:a.检测前需熟悉被检测对象情况;b.于构件上确定试样并分布测区;c.逐渐测量回弹值、碳化深度;d.对试验数据做好处理。 四、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建筑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其检验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要求。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五、建筑门窗 (1)塑料门窗 检测对象包括:a.根据断面图标准,对配合尺寸、断面尺寸的允差检查;b.低温落锤冲击试验;c.检测加热后的尺寸大小变化。 (2)铝合金门窗 包括:a.表面质量。检查门窗的装饰表面是否出现损伤,其表面的致密、配合情况是否良好。b.装配标准。检查运用的材料能否达到要求,其硬度与强度之关系是否合理。c.性能。门启闭力在50N 以下;抗风压性能要尽可能更强。 六、做好检测工作 1、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检测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就是要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发挥信用管理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 2、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要认真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它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要想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必须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 3、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4、严格验收工程 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的自评。二是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三是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实施质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过度消耗,并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起到了维护的作用。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而由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来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杨莉萍,谢平.浅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要求[J].云南建筑,2008(5) [2]王晓萍.关于混凝土构件荷载检验方法的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周涛.浅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2009(32) 看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3篇 4.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工程技术建设论文

质检机构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关键字: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 培育〔摘要〕本文从怎样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如何不断发现“关键成功因素”及培育核心竞争应该不断提升的六种能力三大方面阐述了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应始终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主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新的实验室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万家,他们的分布状况如下图: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质检机构发展的趋势将是日益市场化、国际化和高效化。县级质检所不仅要面对省、市级质检所的竞争,还要面对同级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所、住建部门的质检站、农林部门的农产品检验中心的竞争。同级卫生、住建、农林部门的检验机构经费来源、人员专业水准、特有的行业管理优势都是我们县级质检所无法比拟的。县级质检机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国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最前沿”,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县级质检机构的现状不适应当前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探索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建设大质检文化的要求。“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树立市场观念、一切围绕客户的需求,潜心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策”。一、如何正确认识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独有的、使组织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能大大降低对手的竞争优势,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必须具备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具有预见性,能够发现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另一方面是具有实施能力,表现为有组织性的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县级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是技术机构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一: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县级质检机构与时俱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和机制的最有效途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世界500强中的80%在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管理企业。学习型组织由“用人干工作转变到用工作育人”,通过提高个人能力而达到提高组织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地适应变化的市场,不断地迸发出创造力,去发现“关键成功因素”,并具备有组织的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实施能力。县级质检机构具备内部集体学习能力的同时,只有将其体现在外部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时,才称其为能力。然而,大部分的县级质检机构对“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还很陌生,更谈不上主动提高实施能力。县级质检机构的决策者必须在自己的团队中矢志不移地倡导“不靠计划靠市场,不靠权力靠实力”的观念,从“发现关键成功因素”着手,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二:不断发现“关键成功因素”县级质检机构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县级质检机构所发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自己专而强的技术能力。但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能大大降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检验机构决策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专做强”,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选择项目重点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仅包括检测环境条件、先进的仪器设备,行业上有影响的专业人才,还包括高效率的管理系统,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以及团队文化系统等等。四、县级质检机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之三:必须不断提升的六种能力1)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质检机构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人才之间的竞争。要研究质检机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研究人,研究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决策层”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员”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创新能力.2)研究开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是质检机构发展的源泉和内动力,是质检机构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保证。世界知名的质检机构成为行业“常青树”的重要秘诀是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能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开发能力起到决定作用。3)保证检测质量能力。对质检机构而言,其工作质量,最终反映在检测质量上,即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严肃性,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检测结果的权威性。质量稳定的高质量服务会比低质量服务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实验室系统优化能力。客户的需求和质检机构竞争战略对检测业务的要求都是依靠实验室系统来实现的。一个有效的实验室系统的功能目标是:它提供的检测业务不仅能满足客户创新、质量、成本、应变能力和检测周期这五项要求的基准水平,而且还要适应质检机构经营战略的要求,使检测业务具有所需的特色,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检测过程规范化、检测管理制度化、检测方法科学化、检测服务社会化、人员培训经常化”。5)客户服务能力。服务是建立在检测能力基础上的,谈服务,需要从检测质量和服务渠道的长期建设谈起。完善的服务需要长期的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句简单的服务承诺都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都源于质检机构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庞大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就是要重视感觉、卓越服务。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是关键。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长久的信任和支持对质检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至关重要。6)理财能力。质检机构理财能力包括质检机构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资金营运决策能力等。核心是筹资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筹资决策的目标是根据资金成本的大小和质检机构承受的能力,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使各类资金保持合理的比例。投资决策能力既反映质检机构确定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机会、巧妙运用资金和对投资者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又反映质检机构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成功总是伴随着远见卓识。县级质检机构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应更深层次地从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上去考虑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从自身如何增强检验能力、扩大检验范围出发,而是始终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围绕着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去上项目,产生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简介:陈柏年,1977年生,男,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在泗阳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从事产品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