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武夷新闻网总编辑

发布时间:

大武夷新闻网总编辑

万粉丝关注延平区开放多家“长者助餐点”台海网2022-03-10 11:18台海网官方帐号关注[新闻页-台海网]台海网3月10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荤素搭配,四菜一汤,餐后水果……3月4日,延平区水东街道金鸡山社区居委会的“长者助餐点”正式开放。午饭时间,“长者助餐点”迎来了社区的二十多位老人,提供了荔枝肉、红烧鸭腿、家常豆腐、时令蔬菜等菜肴,以及多种餐后水果,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着可口的饭菜,场面格外温馨。“我们设立‘长者助餐点’是为了提供优质价廉、营养卫生的饭菜,帮助解决社区老人的用餐难题。”金鸡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黄玉娟介绍,“长者助餐点”的场地由社区的青鸟三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免费提供,面积约100平方米。除了用餐区外,还配有按摩椅、书法桌、棋牌桌等供老人餐后休闲娱乐。目前,助餐点提供了周一至周五的午餐供应,每份午餐定价十元,老人只需支付五元。助餐点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财务开支和社会捐赠情况每月都会对外公示。为了让社区老人“食”有所依,延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长者助餐点”建设,指导各乡镇街道按照“村居出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模式筹建。笔者从延平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延平的四鹤沙溪口、巨口谷园、大横高桐、水东金鸡山、水东红星、南山坑仔源、塔前菖上、赤门乡赤门村等地的“长者助餐点”已开放运营。作为延平区设立的首个“长者助餐点”,四鹤街道沙溪口社区“长者助餐点”于本月1日开放运营。“目前的餐标是每人每餐10元,老人只需缴纳5元。每天提供中午、傍晚两次助餐服务,两素一荤一汤,且每周荤菜菜品都不重复。”四鹤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和华介绍,该“长者助餐点”于今年2月开始筹备,场地是通过社区原有老年活动室改造而成,最多可容纳近100人同时用餐。助餐点采用点餐制度,依照老年人的口味挑选口感偏软的食材进行烹饪,对于不方便到助餐点用餐的老人,食堂还会派专人将当日餐饮配送上门。为确保用餐卫生与食品安全,助餐点不仅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处理,还特别建立了食品留样制度,对用餐环境、食材原料、制作流程每个环节进行监督。“设立‘长者助餐点’是为了解决部分老年人日常吃饭难的问题,也是为老年人提供一处交流沟通的场所,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延平区民政局党组书记陈友强告诉笔者,在对各乡镇街道65岁以上老人情况进行全面摸查之后,该局计划在全区实施34处试点分两批建设,助餐点将百分百覆盖各个乡镇街道。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开放后的助餐点每日至少提供中晚两次助餐服务,主要面向独居高龄老人、留守生活困难老人等。第1批17处试点将在本月底前全部开放。(李韧筠

<

黑龙江新闻网总编辑

牡丹江新闻传媒中心挂牌时间是2012年6月20日。根据相关信息查询东北网6月20日讯(记者王凌霞)20日,东北网络台牡丹江记者站在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东北网总编辑丁国怀,牡丹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郭本正,牡丹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国东等参加了揭牌仪式。东北网是黑龙江省委党网,是我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是省直第四媒体,龙江门户,同时承担着黑龙江省政府网站的内容发布和运营维护任务。作为新媒体,东北网具有新闻发布、咨讯服务、社区互动、音视频播报、多语种传播等多种媒体功能,每天发稿5000余条,日均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在全国50多家同类的省市级重点新闻网站综合排名进入前五,目前已成为东北三省影响力最强,访问量最大的综合性网站。

于春涛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的文学系硕士于春涛,女,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龙视直播间》《新闻在线》主持人。黑龙江女性频道《关注女性》记者黑龙江公共频道《新闻66》、《公共新闻网》、《就业桥》、《新视点》编辑黑龙江卫视《共度晨光》主持人黑龙江都市频道《新闻夜航》、《春涛慧生活》主持人黑龙江法制频道《法制在线》主持人黑龙江新闻频道《龙视直播间》、《新闻在线》主持人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新闻前哨总编辑

新闻前哨 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 省级期刊。

1.电子出版物编辑平台与工具的研究(横向、1999年)2.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的研究(教育部、2000年)3.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4.互联网管理的协调和平衡(国家社科基金、2006)5.公众使用媒体的技术条件现状及对策研究(985工程子课题、2006)6.网络学术出版研究(横向课题、2006)7.传播学本科教育与专业建设研究(校基金课题,2006)8.湖北省数字与网络出版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2007)9.现代传播与社会信息环境构建与优化(985工程子课题、2007)10.三峡工程新闻传播信息库开发与应用研究(重大横向课题,2009) 1.陈少华. 加强电子出版物编辑审稿工作,提高电子出版物质量. 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1期。2.陈少华. Internet网上出版及其技术平台.科技与出版,1997年第2期。3.陈少华. Internet网际网与电子出版.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2期。4.陈少华.电子出版物的选题策划.中国电子出版,1998年第4期。5.陈少华.电子出版物制作与出版的合理分工.中国出版,1998年第9期。6.田胜立,陈少华等.电子出版物概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7.陈少华.大学出版对我国电子出版的早期探索.大学出版.2000年第4期。8.陈少华.我国90年代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中国出版.2000年第8期。9.陈少华.电子(网络)出版的发展途径及其分析.耕耘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0.陈少华(合著).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研究报告.科研报告,2000年10月。11.陈少华. 网络为版权交易提供了什么.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3年10月12.寇晓伟、陈少华、熊澄宇、刘杰华等.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见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调研工作小组办公室编: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新闻出版总署调研报告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13.陈少华.试论网络出版的基础、地位作用和形态特点.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4.陈少华,朱光喜.协同工作原理在网络出版中的应用.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5.陈少华.Research on the Usage and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roperty Right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risbane,Australia,14-17 December .陈少华(参编).网络广告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17.陈少华,朱光喜. 网络出版传播中的协同问题及其研究.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8.陈少华,黄晓薇.现行评价机制对网络学术出版的影响与对策.出版科学. 2005年第6期。19.舒永平、陈少华、鲍立泉.互动广告传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0)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与管理(新闻前哨.2007年第2期)(21)高校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设计(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第1期)22.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23)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合著)24.基于电子书与纸书互动的网上出版营销平台及应用(科技与出版,2007年第8期)25.试论网络编辑及其专业化教育(中国编辑.2007年第2期)26.信息科学视野下的传播及传播学研究探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第3期)2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及阶段性特征分析(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28.2008年欧洲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合著)29.数字网络媒体环境下出版概念及特征探析(见《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一)获奖出版物情况1. 担任责任编辑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担任责任编辑的《计算机科学概论》于1992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3.担任责任编辑的《IBM-PC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4.参与组稿的《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5.担任组稿和终审的电子出版物《办公室商业英语》获国家信息忠心1993年至1997年度多媒体光盘评测优秀奖,6.担任责任编辑的《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于1997年荣获湖北省“三优”图书“优秀图书编辑奖”二等奖。7.担任责任编辑、主创人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中国西部大开发》于2004年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8.担任责任编辑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港澳回归》获2000年上海国际电子出版博览会优秀奖。(二)获奖论文情况1.《计算机软件保护难点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于1992年获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软件出版质量极其控制方法初探》于1992年获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2000年被推荐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候选人。从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单位考核为校级优秀。2003年并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2004年担任责任编辑和开发负责人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多媒体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黄钢1917年生于武汉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烈士黄负生的遗孤。 1938年,他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鲁艺文艺研究室秘书、解放日报社记者兼采访科长。新中国成立后,黄钢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特约记者,与别人合作了电影剧本《永不消逝的电波》。1980年后,他先后担任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教授、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常务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为传播我国革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踏入电影圈 1938年,黄钢去延安前,曾因为国民党政要张道藩(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关系,在国民党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工作过3年。 初中毕业后,黄钢考进了湖北艺术师专预科(美术部)。他在艺专读了4个学期,从报上见到南京成立戏剧学校的消息,就拒绝了艺专与家里的挽留,拿了30元钱从武汉到了南京。 一起去的5个人,只有1人考上。黄钢写了封信给张道藩,说明是他考得最好,为什么不录取他,这不公平。张道藩回了信,并约黄钢去面谈。张道藩说:“不必再去戏校了,去中央电影摄影场吧,可以去摄影,或者画布景。” 过了几天,司机送来了张道藩的信,是写给摄影场张冲的,介绍黄钢去摄影场。张冲留下了黄钢当练习生,每月5元,供膳宿。黄钢就在摄影场导演黄天佐手下工作,后者曾留学苏联,导演过张道藩编写的《密电码》。其间,张道藩给黄天佐打过电话,问他介绍来的人能不能演主角,黄天佐说还是让他学编剧。黄天佐让黄钢先抄写分镜头剧本,体会编剧的要领,这样学了一年,改任助理编剧,每月工资有40元了。 抗战军兴,摄影场自南京迁往芜湖,又迁往武汉,再迁重庆。这时,罗亦农的妻子、作为中共秘密党员的李文宜找到黄钢,对他说:“我们一直很关心你,作为党的先驱黄负生的孩子,要走正路,做一个有志气的革命青年。在摄影场,要把这看成是学技术的机会。”也是在此时,他看到了《西行漫记》,看到了《八一宣言》,并收到了严文井的来信,说延安已办起了鲁迅艺术文学院。那时他的妹妹黄铁已到了延安,黄钢也离开时任中央电影摄影场新闻组副组长的职位,于1938年11月底进入延安,时年21岁。 整风运动受连累 1939年3月,鲁艺文学院成立文工团去晋东南敌后战场,由陈荒煤任团长,团员包括黄钢在内共5人,另4人梅行、葛陵、乔秋远、杨明均为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学员。后来在去晋西北途中,梅行找黄钢谈话,准备吸收他入党,但需经了解后才能批准。黄钢却感到委屈,心想,像我这样的人,还要了解什么?于是对梅行回答说:“党要了解我,我对党也是要有更多的了解的。”这一情绪,同他妹妹也有关系。他妹妹黄铁一到延安,人家说她是烈士的女儿,就批准她入党了。听黄钢口吻中流露出的情绪,梅行没有再找他谈入党的事。 1940年2月,黄钢回到延安,写了《我看见了八路军》这篇报告文学,作品讴歌了朱德作为总司令普通、平凡的一面。4月他写信给李富春,说对党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文艺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入党的要求。过了几天,李富春用毛笔写了回信:收到信,很高兴。你应该成为党的一员,一个细胞。无产阶级政党从来也不拒绝文艺,相反,从来都是为发展健康的文艺而努力的,要把文艺提到更高的水平。你如果有勇气,希望马上来找我。或者,持此信去找鲁艺的宋侃夫同志。 黄钢没有去找李富春,去找了鲁艺党总支的宋侃夫。1940年5月1日,黄钢被批准入党,支部会对他的意见是:骄傲、不合群。 1942年春,毛泽东主持了《解放日报》改版的讨论。5月,黄钢去《解放日报》社任记者,同时去的,有穆青等同志。不久,黄钢兼任采访科长。 1942年9、10月间,黄钢接待了一个国统区来的代表团。事后查明,团长为国民党特务。黄钢准备了他们所索要的书面材料,都是延安公开出版的刊物与文艺作品,这却引起了李克农领导的秘密机关的注意。黄钢正准备把这些材料交给代表团时,秘密机关工作人员出面扣下了这些材料。他们态度很生硬,要黄钢去找李克农。李克农对黄钢说:“要安心在这里工作。”黄钢本来留恋鲁艺,一到礼拜天就回鲁艺,以为指的是要安心在《解放日报》社工作。李克农又说:“不安心工作总有不安心工作的原因……”一番旁敲侧击,实际上指的并不是不安心《解放日报》的工作,而是指的“不安心”在延安…… 临走时,李克农要黄钢代向《解放日报》的副刊编辑舒群问好。不久,舒群受审查了。几天后,李克农对黄钢说:“你回鲁艺去吧,对周扬说一声就可以了。”黄钢心情沉重地回到鲁艺。 1943年3月,整风向审干方向发展,鲁艺有十余人到枣园接受审查。黄钢找到了周扬质问,周扬说:“我们每一根头发都是属于党的,受审查也很正常。到枣园去可以更好地接受审查,康生同志不会搞错的。”周扬又说:“我知道张道藩,他是爱才的。张道藩这样厉害的人,他还不把你拉到国民党里去?你到康生那里去就可以了。” 黄钢打起背包到了枣园,吴德在“欢迎”鲁艺去的这几个人时说:“我们共产党有坚强的胃口,可以把你们都吃下,再消化,改变过来。”还特地点了黄钢的名,要黄钢好好反省。黄钢在枣园吃了午饭,又走了3里多路到陕北公学。那是在当时专门改作审查干部的学校。校方宣布了纪律,班与班之间是不准串联的。 1943年7月,开始了抢救运动。《解放日报》有一天刊登了一条张道藩挑动内战讲话的消息。在小组学习时,组长把这张报纸放在黄钢面前,要黄钢交代:“你看看这个,你现在承认是国民党还不行,有这样的关系,得承认是特务。”组长这一说,大家都起哄了。在这种情势下,黄钢被逼作了“交代”:“张道藩说你去那里,任务不变。”小组的人追问黄钢什么时候参加的国民党,布置的是什么任务?黄钢说:“没有参加国民党,也没有布置具体任务,是长期‘潜伏’。”组长说:“明天开失足者大会,你要上台交代。”黄钢想:“现在,党不要我了。” 作品被毛泽东肯定 第二天,真的开了大会,号召失足者上台交代,上台交代的人比台下的听众还要多。黄钢也上台了,一说完,全场鼓掌。回到班里开小组会,问黄钢交代后有什么感想?黄钢说:“我有什么感想,刚才说的都是假的。”组长说:“你刚才一交代,还影响了别人也上台交代了,你怎么又翻案了?”黄钢说:“反正我不再说谎话了。” 组长把黄钢带到了李克农的窑洞。李克农说:“我听汇报介绍了你的交代,你今天就推翻了?我昨天已经向毛主席报告了。毛主席还说,烈士的儿子当特务也很好么!” 毛泽东对黄钢的父亲黄负生是熟识的。黄负生在1920年与董必武、陈潭秋、刘子通等人一起组织了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中华之最》中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的名字,其中就有黄负生。在中共建党后,蔡和森曾主持《湘江评论》的编务,黄负生则是《武汉星期评论》的主编,这两份杂志在当时都较有影响。毛泽东在1922年有这样的评价:“湖南有个蔡和森,湖北有个黄负生。”这一年毛泽东北上时曾在武汉停留半个多月,与陈潭秋、黄负生多次交谈过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这是黄负生的妻子王纯素同她的子女黄钢、黄铁说过的,毛泽东“常常坐在负生床前,握着负生的手谈话”。黄负生在中共早期活动中是有贡献的。他的活动情况,在陈潭秋的日记上有记载。 李克农继续与黄钢谈话:“你认识徐恩曾吧?”黄钢说:“徐恩曾谁都认识。”作为国民党中统负责人,是名声在外的。又问:“认识袁牧之么?”黄钢说:“认识。”李克农说:“他也是特务。”黄钢说:“我到延安是走我父亲留给我的路,我到延安是来找党来的。我不会违背我父亲的遗愿。我到延安,博古和夏之栩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给开的介绍信。他们对我都是了解的。” 回到学校,黄钢表示自己不再说谎。别人只是听之任之,而他则想:无非是由调查部转送到社会部吧。但并未送去,只是换了一个班。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参加劳动,黄钢一有空闲就读报上的国际评论,因之对写作国际评论有了很大的热情,但在当时是无法动笔的。建国后,在《人民日报》上可以经常看到黄钢写的这一类文章。他说,这是在延安受审查期间培养起来的兴趣。 1944年春,学校自己组织了秧歌队演出。黄钢参演了《兄妹开荒》,还作为导演排了话剧《前哨》。 又是一年过去了,黄钢脱离工作已经有两年了,终于迎来一个转折。那是1945年初那个农历除夕的晚上,与他同睡一屋的赵世英参加晚会回来,就急切地告诉黄钢:“毛主席问到你了。” 原来,毛主席在跳舞时问到一个女同学:“有没有黄钢这个人?”女同学说:“有。”毛主席又说:“为什么不写东西了?还可以写嘛!”黄钢知道后心想,至少现在毛主席不这样看我,不把我当特务了。 毛泽东是看过黄钢作品的。1942年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夕,毛泽东约见了何其芳等几个鲁艺的教师,了解文艺创作情况。在谈话中有人问:“生活要经过沉淀才能写出好作品,现在反映抗战的作品感动人的比较少,是不是这个原因?”毛泽东说:“写当前的斗争也可以写得很好。《解放日报》上最近有一篇黄钢的作品,叫《雨》,写得很好,就是写当前的抗日战争的。”这一消息,是何其芳传出来的。之后,汪东兴曾组织黄钢他们这些被审查者下乡,也算是一个锻炼吧。 终于明白受审原因 1945年春,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情况下,黄钢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但是,未作结论。在党的支部会上,要求每个党员都敞开思想,提出疑问。黄钢说:“有一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抢救运动中,我没有想别的,只是想:明明不是特务,却说我是特务。明明我是来找党的,却说我是党的敌人。”他抱怨说:“如果说有敌人,那就是康生、李克农,为什么他们把不是敌人的人当作敌人。”支部书记当即宣布散会。 过后,支部书记又召开支部会说:“上次黄钢的话,已经向李克农汇报了。”也没再说什么别的话。 李克农知道了黄钢对受审查的怨气,对这刺耳之言倒也没有什么,相反,他在审查黄钢的过程中了解了他更多的情况。而黄钢在受审查过程中却也了解了一些反特知识,对侦察情报工作也有了初步认识,还写了一篇党的反特机关发展成长的报告,不过无从发表,而是留在中央调查部了。李克农对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在后来还让黄钢帮助中央调查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还在审查中的人,作这样的安排,恐怕也是打破常规的。这也说明了对黄钢的审查虽然没有结束,李克农还是信任他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黄钢在延安为庆祝抗战胜利举行的舞会上,遇见了李一氓。那时,李一氓在当陕北公学校长。黄钢对李一氓说:“已经审查我好久了,但还是没有能作结论。看来作结论也困难,还是让我上前线吧,让战争来考验我。”李一氓肯定了他的想法。过了几天,李一氓找黄钢谈话,说:“已经作了初步结论。感情上相信你,理智上还不能完全相信。要调查只有找张道藩,但又不能找他。到战场上去经受考验吧。”李一氓接着说了对黄钢作的初步结论:“黄钢于1938年由博古、夏之栩介绍来延安。关于为张道藩派遣特务一事,无法证明。有自由主义。”黄钢看了这一初步结论,心情不好,这还是被挂起来了。他去找夏之栩的母亲夏娘娘,诉说心中的郁闷。 夏娘娘在中共建党初期就从事掩护陈潭秋以及党的秘密机关的工作。之后,随女儿夏之栩与女婿赵世炎到上海,仍然负起了掩护机关与照料负责同志如罗亦农、陈延年等日常生活的职务。30年代初期,又在周恩来的工作地点服务。她曾被捕,直到1937年秋抗战爆发才出狱。抗战胜利后。由党组织派人接到延安,再随中共中央一部分机关转移到河北平山县。 夏娘娘对黄钢说了对他父亲的评价,希望黄钢振作起来。面对革命前辈的教诲,黄钢觉得心胸开阔了一些。而终于明白他受审查的起因是在去东北前毛泽东、刘少奇会见他们时,李克农的谈话。李克农说,“这次去东北的干部,有的人没有作最终的结论。可能会受到歧视,这要正确对待。比如黄钢,不应该把一些资料给国民党派来的人,审查一下,是应该的。”这时,黄钢才明白了,为什么李一氓给他的结论中有“自由主义”这一条,也明白了这几年的审查都在寻找他同国民党的关系。而与张道藩的关系,则是在审查中牵出来的。 历时8年终有结论 黄钢在东北,担任了冀察热辽边区所办的《群众日报》社副社长、新华社分社副社长,并建立了电台。他在工作中受到总社的表扬。这时中央来了通知,在延安未作结论的要作结论。 当时正值1947年秋后准备开展冬季攻势之时,黄钢正随第8纵队行动。他找到了8纵队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邱会作,提出要回报社去等对他的结论。邱会作说:“你不要回去了,我们不审查你,我们信任你。”黄钢说:“我不是怕审查,是要有一个结论。”但是,他在回到新华社分社后,还是没有能拿到审 查结论,审干负责人告诉他:你是中央调查部控制的人员,结论是要他们来作的。 1950年黄钢到北京。1951年肃反时,中央通知,对被审查人员或是作结论,或是再继续审查。大陆已经解放,也掌握了敌档,再审查已有了有利条件。黄钢找到李克农。李克农说:“结论已打印好了,你没有来拿么?!”李克农取出了对黄钢的审查结论。他看了这结论,上面写着:“黄钢同志于1937年经李文宜、夏之栩联系,在1938年由夏之栩、秦邦宪介绍赴延安,来历清楚。黄钢同志是优秀的文艺干部,政策性强,能联系群众,战时表现很好。现依中央通知作上述结论。” 历时8年的审查,总算结束了。 1952年,黄钢去了朝鲜战场,写出了一批报告文学作品。 回国后,1953年至1954年,他奉调进入中央调查部为李克农写材料。经过审查,李克农更加信任黄钢了,也欣赏他的文笔。周恩来看过黄钢写的东西,感到奇怪,说:“黄钢不是记者吗,怎么到中调部写材料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黄钢被抄家后,他在清理时发现一份中央调查部的材料找不到了。他立即报告了军代表,军代表又报告了周总理。总理生气了,指示一定要找回来,绝不能流失。后来终于找到了。周恩来为此对罗青长说:“黄钢这个人不错,在‘文革’中还记得要保守秘密。” 正是与中调部有了这一层关系,当粉碎“四人帮”后,1980年黄钢担任了与国家安全部有关联的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教授。他负责创办的《时代的报告》这一刊物,也是由相关部门提供经费的。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主要科研成果:一.论文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二.著作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获奖情况: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是做新闻信息的统合的,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扩展资料 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的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

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具有以下优点:1. 擅长信息收集和整理: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整理、筛选的能力,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重点,形成新闻稿件。2.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新闻编辑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述准确传达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准确理解新闻事件:新闻编辑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准确理解新闻事件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4. 严谨的工作态度:新闻编辑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新闻原始资料和事实要进行深入的核查和审查,严格把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5. 高度的责任心:新闻编辑需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对所发表的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有高度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和精度。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辞职

我本人不太了解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如果他的进入这张报纸越办越好,为他点赞。

胡锡进经常创造性地发明了类似的“心灵鸡汤”,用貌似真诚,实则精心摆弄的文字彻底回避对现实问题的追问,使受众产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错觉与愉悦,抚慰并消解自身对于之前不同程度察觉被忽悠后的不安和无措。是与时俱进后更“高明”更忽悠的普通民众药品,一般患者因其更具欺性而难有免疫。在今天的中国,《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成了一个代名词。他是另类代言人,与官方的发言人有所不同,有时还有意搞出一些似乎有点出格的小动作,希望能够借此招徕多一些读者。

资金少,人员少,前景无法观望。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2007年6月13日住所杭州市西湖区武林巷1号易盛大厦1217、1219室一般经营项目:技术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批发、零售: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安装:计算机网络工程O2O模式O2O是继B2B、B2C等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之后,第一个全面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店面经营相融合的商业模式,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扩散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然结果。2012年,中国的O2O市场规模为一元,并预计在201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在亿元。 O2O市场有多大,有数据显示,即使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可见O2O市场呈现一片蓝海态势。目前O2O模式已蔓延至本地生活体验行业的各个角落,比如餐饮美食,KTV、旅游酒店等;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众多互联网巨头也都在加紧布局O2O业务,凭借着O2O理念和技术的快速扩散,预计在未来数年内,O2O模式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消费者也将享受到工业时代从未享受到便利体验众筹电商模式什么是众筹?据了解,“众筹”一词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现代众筹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相对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惟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为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发展可能。根据这种模式,也主要衍生出类似预购和团购两种类型,预购类型就是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获得需要的资金。例如,前段时间在京东众筹平台正式上线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12小时内超过200万!中国众筹史上应该记住这组数字!另一种类似于团购形式,包括网易的一元夺宝,嘉嘉购的1元e购等,通过这个平台,每个人只要对喜欢的商品投入1元钱就有机会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全新的、充满乐趣与惊喜的购物模式,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网购群体特别是上班族的群体。相信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对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众筹模式必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现有的网购模式优劣越来越清晰,未来中国电商市场的发展将会超什么方向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电商平台才会走的更好更远。

胡锡进他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如果硬要说他是一名“政治家”,我倒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媒体人。 其实像他这种有国家情怀,还有政治眼光,更坚定自己立场,正直、客观的媒体人,早在多年前就已备受观众的喜爱。

他是一位有国家素养和政治眼见的媒体人

胡锡进他1960年生于中国北京,1982年,22岁胡锡进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后来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在硕士毕业后,胡锡进进入《人民日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在90年代到和本世纪初,胡锡进多次到海内外采访。曾还常驻南斯拉夫、海湾等前线,报道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到海外采访,也让胡锡进的见识越来越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也借此写了大量独家新闻,同时他也参与策划了许多重大新闻采访活动。

这样的海外采访经历还是非常难得的,说到这瞬间让人想起另一位媒体主持人,他就是水均益,他也曾亲临海外战争现场采访,也曾采访众多国际名人政要。有过这些早年经历,也让胡锡进在今后的媒体事业中更具底气,这或许也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种经历吧。

确实,现在的胡锡进很老练,说起话来也是挺有分量,给人的感觉就是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人。当然,胡锡进还有更重要的职位,那就《环球时报》的总编辑,每天都与国际事物打交道的职位,胡锡进也是做的很称职,因为他早年的工作经历,足以支撑他的独到眼见。

偶然间翻来胡锡进的博文,确实很有热血情怀,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胡锡进从来都没有畏缩过,他永远都是直面,用实事求是的准则说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不管是在早年,还是现在,胡锡进每发一次声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并且维护中国整体的利益。话说,当今国内这样的媒体人还真是不少,胡锡进算是一位非常正能量的媒体人了。当然,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点评也是非常的有主见,言语犀利,看完之后总让人振奋。在这次的疫情期间,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评论,就说得很有好,立场客观,不激进,也给外人好颜色看,这也许就是他讨人喜爱的地方吧。

他说话很平和,让人听得很舒服,同时对于一些舆论也不乏犀利言辞。当然,胡锡进也是很谦虚的,他称自己说的那些言论为“胡侃”,不过侃的确实挺高的。这就是胡锡进,一位非常真实的国际领域媒体人,在这个职位上,他很称职,一直以来都坚定的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捍卫国家的尊严,这样的媒体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尊重。而不像一些“高知”,他们永远达不到胡锡进的高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