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广角镜杂志刊号

发布时间:

广角镜杂志刊号

1.[轻松写作文]邮发代号:18-74定价:每本4元。

一年十二本。简单介绍:紧扣课程改革的步伐,体验轻松作文的快乐。

领悟作文的奥秘,开启智慧的钥匙。2.[满分作文]邮发代号:52-120定价:每本4元。

一年十二本。简单介绍:解析考试,注重实战。

传播理念。关注成才。

[满分作文]帮你:轻轻松松学习,扎扎实实进步,快快乐乐提高。3。

[创新作文]邮发代号:78-37定价:全年42元。简单介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4。[快乐作文与阅读]邮发代号:中高年级版--52-177注音版------52-189定价:全年72元。

简单介绍:快乐阅读,轻松写作。5.[课外阅读]邮发代号:2--852定价:每本元。

一年十二本。简单介绍:奉献文化精品。

提高写作能力。

1.[轻松写作文]

邮发代号:18-74

定价:每本4元。一年十二本。

简单介绍:紧扣课程改革的步伐,体验轻松作文的快乐。领悟作文的奥秘,开启智慧的钥匙。

2.[满分作文]

邮发代号:52-120

定价:每本4元。一年十二本。

简单介绍:解析考试,注重实战。传播理念。关注成才。[满分作文]帮你:轻轻松松学习,扎扎实实进步,快快乐乐提高。

3。[创新作文]

邮发代号:78-37

定价:全年42元。

简单介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4。[快乐作文与阅读]

邮发代号:中高年级版--52-177

注音版------52-189

定价:全年72元。

简单介绍:快乐阅读,轻松写作。

5.[课外阅读]

邮发代号:2--852

定价:每本元。一年十二本。

简单介绍:奉献文化精品。提高写作能力。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国际20开本,月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适用。内容突出“快乐作文”新理念,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主持“名师教作文”、“自主作文”、“情境作文”等栏目,反映最新作文教改成果,体现名师作文新教法。“课堂作文”,内容紧密配合小学课堂作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名师导学”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撰稿,使每位小学生读者都能接受名师辅导,内容体现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使学生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学作文。所选例文均是世界作文大赛获奖作文,极富参考价值。其他栏目有:“名家名篇”、“佳作探秘”、“异想天开”等。

国内邮发代号:18-166 国内定价:元

国外发行代号:M4928 国外定价:美元

《快乐作文》中年级版,国际20开本,月刊。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适用。内容突出“快乐作文”新理念,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主持“名师教作文”、“情境作文”等栏目,反映全国最新作文教改成果,体现名师作文教学特色。“课堂作文辅导”,内容紧密配合小学课堂作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名师导学”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撰稿,使每位小学生读者都能接受名师辅导。所选例文均是世界作文大赛获奖作文,短小精悍,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借鉴。其他栏目有:“大赛精品”、“科技文苑”、“快乐港湾”、“心海浪花”等。

国内邮发代号:18-165 国内定价:元

国外发行代号:M4853 国外定价:美元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国际20开本,月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适用。由中国写作学会、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河北教育报刊社协办。全部内容注有汉语拼音,是全国卡通漫画的小学低年级作文专刊。“课堂说写引路”和“看图说写”栏目由北京市特级教师编写组编写,内容以“人教版”为主,兼顾京、沪、粤、冀等各套教材,紧密配合小学低年级说写教学,与说写教学同步。“广角镜”、“练功房”、“七彩梦”由名师主持,教会说写方法,拓展想象空间。其他栏目有:“月亮船”、“快乐作文”、“精品屋”、“万花筒”、“多味豆”、“童话故事”等。

国内邮发代号:18-164 国内定价:元

国外发行代号:M4852 国外定价:美元

《趣味汉语》,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适用。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本刊由中外双语教学专家、著名特级教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担任编委,中国家汉办审定,是一本权威性双语对照的汉语教学辅助期刊。主要栏目有: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有趣汉字、中国风、开心果、谐趣园、万花筒、成语故事、连环画廊、获奖作文、精品屋等。本刊为国际20开本,双月刊,全彩色印刷。

国外发行代号:M4849 国外定价:美元(含邮费)

媒体优势:

先进的企业理念 科学的管理机制 强势的合作媒体

强大的发行队伍 专业的发行渠道 持续稳定的发行量

媒体特点:

定位准确:是广大小学生和教师的主要课辅资料。

权威性高:由国内著名专家、作家、特级教师组成具有一流水准的作者、编辑队伍。

影响力大:通过组织大赛及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覆盖面广:国内遍及各省、市、县,国外已进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针对性强:目标市场明确,信息有效到达率高。

阅读率高:已成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教学的必备课辅读物。

保存期长:保存期在2至6个月

《快乐作文》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3-135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666,邮发代号:18-317)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写作学会、河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教育理论期刊协会会员刊物。

本刊以“服务教育,提高一线教育科研人员整体素质”为宗旨,反映新时期教育过程中的新观点、新经验、新方法。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欢迎各类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学教育专家、学者、教师踊跃投稿。

一、主要栏目:

课题研究、案例解析、教学随笔、教学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德育教育、阅读与写作、综合论坛、学生园地、辅导与习作。

《作文大王》(小学)定价:元邮发代号:48-80国际刊号:ISSN1009-7813国内刊号:CN45-1283/G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大千世界,希奇古怪。每期的《小记者广角镜》由神行太保为你直播,带来各地小记者最真实最生动的采访报道。“早恋”是什么?世上有没有鬼?老师该不该偏心?你不但可以听,更可以大胆地说!滑稽的伙伴们,幽默的老爸老妈,组成《开心大家族》。每个人的个性故事后面再配上一首歪歌,笑掉阁下的大牙。精彩作文少不了,小作家争相显身手。梦幻星球童话村,荒唐国里烦恼丢。《小作家笔会》,爱作文的朋友来开Party!零食串起来,那叫麻辣串;词语串起来,那叫《词语麻辣串》!吃腻了大餐来换换口味,尝尝我们新鲜出炉的《词语麻辣串》。课堂作文小意思,《同步演练》有法子。童话故事作指导,典型例文看个饱。还有《大王四重奏》,还有《探险接力故事》,还有……哟,别忘了我们可爱可亲的阿木老叔!想知道你的烦恼和疑惑为什么一扫而光吗?来《木木信箱》看看阿木老叔那张笑脸,上面写着——因为我们是你最真心的好朋友! 《作文大王》初中定价:元邮发代号:48-125国际刊号:ISSN1009-7813国内刊号:CN45-1283/G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同步训练——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紧密配合初中三个年级作文训练的教学进度,通过指导文和例文的有机地结合进行训练指导。中考作文——反映中考的最新资讯,关注中考的最新动态,预测中考的发展趋势和命题走向,展示中考的满分作文,针对中考作文特点,配合教学进行分专题的、有效的强化训练。班级小报——约请全国各地中学有实力的校园文学社承办,展示文学社风采,集体展示优秀作品。佳作派送——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有真情实感,或形式新颖,或题材特别,有别于平时的课堂作文。包括的子栏目有:“写手一族”“校园生活”“青苹果季节”“成长笔记”“真情小木屋”“聆听自然”“少年观世象”“幻想无极限”“诗路花语”……幽默漫画——以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幽默故事为脚本,邀请漫画作者配图,共同展示我们充满欢乐的中学生活。快乐英语岛——展示学生优秀的英语作文,介绍英语写作的一些技巧,培养读者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趣味性、知识性兼容。

中国的手机号码目前是11位,是世界上最长的电话号码,为什么是11位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11位数的组合数是一个最小的12位数,一共有千亿个号码。而且即便除去头两位的“13”剩下9位数,而一个9位数的组合数是一个最小的10位数,也就是从——一共可以容纳10亿个不同的号码,中国才多少人?10来亿人,电话普及率还没达到100% 吧,所以完全够用。即便到未来普及率到100%或者一人两个电话的时候,我们把首位的“1”固定下来,第二位换一个数字就又增加10亿个号码的容量。既然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巨型的大国来说这点电话号码就够用了,世界上哪个国家有我们的人口多?呵呵,所以他们都没有这么长的电话号码 中国大陆地区 13*####$$$$ 这就是格式.*号是区分不同业务服务商的像移动和联通. ####是地区分号.相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号段提供前7位也就是13*####就可以在查出手机归属地! $$$$是用户流水号.总之就是这样号码多

广角镜杂志

“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

1986年,香港杂志 《广角镜》 发表了一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50年前,正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时间,而50岁以下的人,谁也没亲眼见过张学良。

世人皆知,张学良并非深居简出,而是自193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结束以后,就被软禁了起来。

这么多年,张学良没有一天不生活在严密的看管中,旧事重提,尤其是在50年这个关口,即便是香港尚未回归,香港民众也无不群情激愤,为张学良脱离樊笼奔走。

可这场舆论大风暴漩涡中心的张学良,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身陷囹圄, 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获得了人生自由 。

从青年风华,到耄耋沧桑,蹉跎54载,物是人非,张学良就像是睡了一个长觉,举目茫然。

1946年,在囚禁生涯中辗转多地的张学良,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见过蒋介石后,他被转移到鼎鼎有名的重庆白公馆, 张学良一度以为自己要命丧于此,却不想在10月,被押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

张学良做了一件对天下都有利,唯独对蒋介石不利的事,让蒋介石想杀而不敢杀,想放又咽不下这口气,只能就这么忍着,把他关起来,看着,企图把张学良关到死。

在飞机上的张学良早就感到不对,长距离的飞行,又跨过一片海洋,无不预示着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远离了中国大陆。

下飞机后,与重庆一样潮湿的空气,以及迥然不同的温度,无不提示着张学良,他们到来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

在其后的44年中,张学良都被困在台湾这座岛上,在最初的几年,张学良与在大陆时一样,被困在一处小小的寓所,后来在多方斡旋之下, 张学良被准许扩大活动范围,但始终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

好在如此艰难的岁月,张学良身边一直有红颜知己——赵一荻陪伴,不然张学良很难坚持下去。

张学良一生有很多红颜知己,但生命中最重要的就只有两位, 一位是于凤至,一位是赵一荻,“赵四小姐” 。

于凤至是张作霖为儿子张学良精挑细选的媳妇,贤惠大方,早年和张学良育有三子一女,但两人的感情却没有想象得那么深刻,只能算得上相敬如宾, 或者说于凤至是一个称职的媳妇,一心都挂在了张学良的身上。

而年少风流的张学良,却喜欢到处拈花惹草,对于任劳任怨的于凤至颇有些冷落。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感情则不同,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既是一见钟情,也是两情相悦。

当张学良被囚禁时,于凤至扔下了一直照顾的孩子,回国与张学良同甘共苦,而赵四小姐对外一直宣称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从未分开。

于凤至身为正妻,面对张学良挚爱的赵四小姐,却从未表现排挤,她是一位极称职的旧式媳妇,任劳任怨,还“贴心”地容纳了没有任何名分,只是作为情人身份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四小姐。

但这份“大度”,并没有换来张学良的“浪子回头”。

1940年,于凤至罹患乳腺癌,必须离开张学良,去美国做手术治疗, 而这一别,竟是永别 。

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于凤至,因时局问题,以及为了照顾子女,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张学良的身边。

她在美国一直坚信张学良会重获自由,把所有的家产全部用于地产和股票的投资,满心憧憬张学良来到美国一起生活时,会有一个富足生活。

但她最先等来的不是张学良,而是一封来自张学良请她帮忙下决心的信。

信里,张学良请于凤至帮他下决心,同她与赵四小姐两人中的一人断绝婚姻关系,于凤至相伴张学良半生,哪里不懂张学良的意思,伤心归伤心, 但还是忍着悲痛,给张学良寄去了离婚申请。

靠着爱人相伴,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但还是在1990年获知自由的那一刻,陷入了迷茫。

被禁锢了大半辈子,张学良突然不知道自由和从前有什么区别,缓了许久,才想起自己被限制的日子里,思考过的恢复自由以后,想要去哪里,做哪些事,见哪些人。

其实不用他反应,世上仅剩不多的旧部、亲友,在知晓他恢复了自由后,纷纷致电台湾, 希望能尽快与张学良见上一面。

但要说张学良最想见一面的,是一生亏欠最多的于凤至。

于凤至没有等来张学良,他们差一点就相见了,但造化弄人,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逝世,仅仅不过3个月,张学良就重获自由。

于凤至生前,一方面囿于台湾当局限制张学良,一方面担忧两人婚已离,再见不合适,就一直没有回到过台湾。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因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再婚,而对张学良死心, 可她的墓碑,按照她的遗愿写上的 “张于凤至” ,暴露了她的真实所想。

张学良在被释放的第一时间,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前往美国的心愿,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了“请便”的答复。

1990年农历四月十七,张学良虚岁90大寿,离开台湾前,亲友张罗着为他大操大办,庆祝双喜临门, 地点定在台湾最顶级的饭店台北圆山大饭店中最尊贵的十二层昆仑厅 。

这一日,参加生日宴的不止包含宋长志、秦孝义等在内的90多位政要致电恭贺,连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也发来贺电。

与别人不同的是,邓颖超的贺电,不止是恭贺张学良诞辰, 还是以私人身份向恢复自由的张学良发出返乡邀请。

当然,邓颖超的小小举动,也包含了大陆对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善意。

大陆接收到张学良表达的意愿后,积极主动地为张学良返乡牵线搭桥,磋商具体事宜。

1991年,张学良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

张学良踏上探亲之旅的消息很快传到大陆,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诚挚邀请张学良在大陆举办91岁寿宴,同时殷切希望张学良能够参加 “九一八事变” 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表现诚意, 中央还下达了修葺东北大帅府和元帅陵的指示,方便张学良随时归国祭奠 。

安排好了一切,张学良旧友吕正操将军带着沉甸甸的诚意,以及邓颖超写的亲笔邀请信,不顾高龄,亲赴美国探望张学良。

吕正操只比张学良小三岁,18岁参加东北军,同年进入张学良的卫队旅,19岁受张学良看重进入东北演武堂学习,毕业后一直是张学良的副官和秘书, 同袍、校友 ,吕正操与张学良的情谊非凡。

西安事变后,两人也再未相见,吕正操的这一次美国之行, 也是两人时隔近50年的第一次相见。

遗憾的是,因为张学良第一年到达美国,儿孙子民都希望张学良在身边度过一个生日,因此这一年的生日没有预想的那般在大陆举办。

吕正操达到美国时,正赶上张学良的寿宴,送上精心挑选的寿礼后,他见到了老长官 。

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相见,没有外露太多的情绪,但紧紧相握颤抖的双手,以及湿润的眼睛,说明了太多。

在劝慰两位老人不要太激动以后,所有人静静退去,让他们好好叙一叙间隔半个世纪的旧。

不知聊了多久,彻底将私人 情感 抒发透彻了以后,吕正操拿出了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信:

汉卿先生如唔:

书信文字很简单, 全文不过200字左右,但字字恳切,既正式又不失温情。

张学良看罢,感慨良久。

故乡,生他养他的家,早年舍己亦不能从侵略者手中挽回的家,世人都说他“兵谏”为国,可他又何尝不是不堪家在侵略者铁蹄下被蹂躏? 50余载过去,他从未后悔舍己为国家,情不变,怎能不思故乡?

思及如此,张学良提笔写下了回信:

据史料显示, 周恩来总理在张学良身陷囹圄的二十余年里,一直保持着与张学良的书信联络 ,频率不一,直到周总理去世才停止。

如此之情,张学良不可能不感怀。

伴着愈发深厚的思乡,张学良可以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颖超的邀请,可世事无常,在同年六月中下旬,张学良从美国回到台湾后,时局变化,张学良返乡之旅屡屡遭阻,多次计划完备而不得行。

好在1994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儿子曾经代表父亲携一家重游故乡,回来后向张学良转述了故乡的见闻,又在一年后再次返回大陆, 儿子两次的返乡,带给张学良无限的慰藉 。

新世纪到来,两岸关系修复,可赵四小姐的离去,让张学良遭受重大打击,身体一落千丈,使远行成为一种奢望。

2001年,张学良临终带着无限的遗憾离世,生前最遗憾的事莫过于痛恨身体日渐腐朽,而不得归。

尤其是最后几年,他常常带着愤恨地语气说: “我很想回去,但 情感 上的冲击我的身体吃不消。”

可怜张学良为家国民族忍辱负重大半生,到了晚年依旧因两地分离抱憾而终,相信在无数个时刻, 张学良也像无数个台湾游子一样,期望台湾回归。

1、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 上世纪70年代未,香港工业面临产业转型,大部分劳动密集形产业因工资、土地成本上升难以为继,正在寻找新的投资空间。此时,恰逢中国内地实施改革开放,深圳被批准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理所当然成为了港资来大陆发展的首选地。 深圳建市之初,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是“三来一补”。所谓“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引进外资的形式具有形式灵活、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风险小、成本低等特点,在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深圳早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媒体披露,第一个来深圳投资办厂的香港商人是郑可明。郑可明本系广东鹤山人,客居香港多年,但仍然心系罗湖桥北岸的世界。1978年初,他听人说内地在搞改革开放,便召集几个兄弟找来几台旧机器,从香港步行走过罗湖桥来深圳开办手袋厂。来深圳后,郑很快与当地村、镇政府签订了合同。按合同规定,村里出地、出人,郑出钱建厂并提供机器;原料由郑从香港运进,加工后,产品仍由郑往香港销售。这就是所谓的“三来一补”的原始模式。 继郑可明来深办厂后,郑的多名旅港老乡也纷纷效仿。此后,成群结队的香港人抬着机器从罗湖桥上赶过来,在深圳盖起简易的厂房,或是生产手袋、皮具;或是生产布料、服装;或是生产五金、自行车等。这种被称之为“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模式被迅速复制。 据当地人回忆,当年从罗湖口岸铺开来,一大片的全是小矮房,走在厂区中间都分不清东南西北,尽管当时手袋厂、箱包厂已经有很多了,但是扛着机器、背着大麻袋原料经过罗湖桥的香港商人仍是络绎不绝。 此后,深圳的各个乡镇都迎来了“三来一补”生意的香港商人,1979年,仅宝安的石岩村就进驻了1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 在“三来一补”效应的影响下,1979年,深圳市正式提出了特区要以发展“三资”企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979年,泰国华侨谢国民率先来到深圳,拿到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了正大集团蛇口公司,此后,谢又与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康地集团合资组建了正大康地有限公司。 到1979年底,深圳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200多家,到1981年底,深圳市的外资企业已达1800多家。到1985年底,深圳特区已与外商签订协议4696项,协议投资亿美元,占当时全国直接利用外资的六分之一。至此,深圳市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已初见端倪。 2、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深圳建特区前,即1980年前,这里只有6户个体工商户,年营业额不足3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当许多地方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尚处争论、观望阶段的时候,深圳市就明确提出了在注重发展“三资”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民间科技企业登记注册办法》、《关于发展特区私营企业的若干观定》等重要政策法规。1980年以后,深圳按照“先繁荣后规矩,先活跃后有序”的的思路,在允许并支持本地居民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大胆实行“打开城门,积极引进”的方针,允许邻县、外省的个体户进入特区经营。 到1985年底,全市个体户发展到2118户,其中一部分个体工商户无论在经营规模还是在雇工人数等方面,实际上都已突破个体经济的界限,开始向民营企业转变。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件》,198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深圳市在这期间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例如《深圳经济特区民间科技企业管理规定》、《深圳经济特区私营企业暂行规定》等等,提供了比内地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来特区创办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前一阶段积累了相当资金的个体工商户也正式注册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至1991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024户,总注册资金达15000万元。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的总方向。深圳市根据国家的总体改革目标,在国家尚未出台《公司法》之前,于1992年率先出台了《有限责任公司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合伙制条例》等,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政策法规,再一次激起民间创业热潮。据工商部门反映,一时间,民营企业注册登记猛增,高峰时,每天要新增上百家民企。日后成为行业龙头的著名民企大都在这一期间筹备或延生。如通讯领域的华为、中心,网络领域的腾讯,软件领域的金蝶、金证等,生物工程领域的海王、海普瑞;新材料领域的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 由于深圳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拥有独立的立法权,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制订的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已基本废止。在深圳,凡是法律、法规未加禁止的行为,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深圳民企涉足的领域既包括商业贸易、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电子、通讯、生物工程、软件、激光等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甚至连一些垄断性行业,也向民企敞开了大门。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才造就了如华为、中心、平安、比亚迪、万科等一批在世界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也是深圳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举措。截止2001年底,经深圳市科技局正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有1130家,其中高科技企业有60家。民营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282亿元,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全市14家市级技术开发中心,其中有4家落户在民企,全市有4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民企。深圳民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民企总数的64%,由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产值占深圳民营科技企业总产值的88%。 3、率先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按照中央“杀出一条血路来”和“跳出现行体制之外”的指示精神,自建特区以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创造了国内的多个第一。 一是积极探索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1986年,深圳市率先撤销了大部分行政性主管局,实行大部制,走出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1987年,深圳市率先在国家机关内建立公务员制度,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转变为公务员;1992年前后,着手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废止了计划经济时期旧的规章制度,取消了大部分行政性审批的项目,放宽了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86年深圳市率先进行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取消了企业的行政级别,有6家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组。率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001年至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进竞争性领域劣势国有企业的整体改革,对5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国际招标招募,对几家大型国企集团实行授权经营。 三是积极推进价格体制的改革。1987年,深圳市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副食品价格改革入手,逐步扩展到工业品价格的改革,取消各类票证,下放了定价权限,实行浮动价格,把物资调拨价改为议购议销价。到上世纪90年代初,又进一步调整价格改革的思路,由“以调为主”发展到“以放为主”,至此,深圳市97%的商品价格都由市场调节。 四是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早在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就率先向全国公开招聘干部、职工,并宣布在工业区内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1986年,深圳市率先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职位工资制。深圳市还在股份制企业中试行员工持股和股份期权制度,并规定技术发明、品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可以作价入股。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创新活动。 五、是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对深圳的负责同志讲: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找,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市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在银行、证卷、保险等多个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新中国金融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中国内地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1985年,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为各地建立规范化的外汇市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986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深圳招商局出资人民币1亿元,组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成立,成为建国以来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售股票的商业银行业。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 2004年5月27日,深交所正式启动中小企业板块,同年6月25日,首批中小板8家新股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2009年9月,深交所正式启动创业板,同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至此,深圳资本市场形成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梯形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 六是充分运用好立法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992年7月,深圳市获得了全国人大授予的立法权。深圳市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为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供法律保障。在拥有立法权之后,深圳市先后在市场规划、市场秩序、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截止2000年,深圳市在所制定951项法规中,其中直接涉及经济改革方面的立法占立法总数的73%。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特区市场经济需要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框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深圳的改革和发展,也为国家的立法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4、转变增长方式,实行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体系较为健全和完善的金融产业、联通国际辐射内地的物流产业、与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文化产业(后三者可称之为现代服务业)等四大支柱产业。 深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探索的艰辛与转型的阵痛。大致来说,深圳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升级。 (1)第一次产业转型:由贸易向工业转型 深圳特区是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安县是一个农业县,既没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没工工业基础,留给大特区的只有“一穷二白”。如果说深圳在建特区之初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无非是这么两条:其一是国家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吸引外资减税、免税、出口退税政策,国有企业享有进出口自主权等等;其二是地理上毗邻港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因此,深圳最初的发展之路别无选择,只能走贸易或加工贸易的发展路径,来逐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这也符合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大都要经过贸、工、技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一般路径。 深圳通过贸易和加工贸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三个渠道或者说三大来源。 一是转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人们尚未告别短缺时代,港澳和国外物美价廉的轻工业品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当时整个中国掀起了一股全民经商的潮流,而深圳既地处沿海地带,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在特区兴建之初,为满足其建设中的物资供给,中央给予深圳在物资进口和外汇使用上一些特殊政策。因此,深圳很快成为国内新兴的贸易中心。不仅一大批内地个体工商户或刚刚脱离体制下海经商者,纷纷来深圳淘金,通过各种渠道与深圳有关机构拉上关系,而且外省乃至中央各个部办委都纷纷在深圳设贸易公司,来钻这个政策空子,将原本用于深圳特区内的进口物资,倒卖到内地去,靠这种贸易赚取暴利。 二是走私贩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沿海一带,例如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兴起了一股走私贩私的热潮,有不少人通过这种灰黑色的贸易方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深圳也不例外。深圳可以说是当时电子产品零部件最大的走私集散地,闻名全国的赛格电子市场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是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 如前所述,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澳台等地劳动密集行业因人工、土地成本上升难以为继,而且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深圳又有天势、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是承担这种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因此,加工贸易是深圳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化初期,靠贸易打基础本无可厚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立市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前两种贸易本来就不能登大雅之堂,后一种加工贸易形式也浮现出不少问题。最先对此提出批评的是刚从国外回到香港的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陈文鸿博士,他在香港出版的《广角镜》杂志(1985年5月号)上发表了名为《深圳特在那里》的文章,文章批评,深圳建特区5年来,表面上繁荣,但根基不稳,主要是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通过贸易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其他地方的转口贸易赚内地人的钱,这不应是深圳发展的方向。陈的文章激起了国内第一场关于深圳特区的大论战。在这场大论战中,大多数批评者认为,深圳工业的比重太低,而且指出,深圳要学会到国际市场上赚外国人的钱,而不应赚内地人的钱。 这一阶段,不仅理论界对深圳的发展路径颇有微词,中央也对深圳的政策进行了微调。1985年,中央决定拔掉给深圳输血的针头,加强对深圳进出口商品的控制。转眼间,几千家公司关门倒闭,深圳的经济亦陷入低谷。同年11月,国务院在深圳召开了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工业的座谈会,中央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明确要求,“经济特区要在积极引进技术的同时,逐步做到生产以外销为主,力争为国家多创外汇。” 深圳也根据国家的“七五”计划目标,制订本市的发展规划,提出在“七五”期间,要利用外资15亿美元,国内投资60亿元人民币,新建500家工厂,到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90亿人民币,用三年时间,基本上形成外向型工业结构。 至此,深圳产业结构进入了第一个转型期,即由贸易转向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继续在关外发展,特区外沿107国道以及深惠公路布满了这类企业。特区内形成了以电子、轻工业为主的上步、八卦岭工业区,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梅林工业区,以轻纺为主的莲塘工业区,以建材为主的龙井工业区。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发展,深圳迅速成长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到1994年,深圳GDP已经超越许多传统工业基地,上升到全国第6位。 (2)第二次产业转型:由一般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深圳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布局存在饥不择食的问题,尤其“三来一补”带来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经济结构较为粗放,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与整个城市的定位和远期发展目标不相称;二是一大批以“三来一补”的主要形式的加工贸易企业挤占了深圳的发展空间;三是一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深圳农村经济过分依赖“三来一补”,丧失了建立一个自有、自主、自营的经济体系的良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温州地区也落后于珠三角的其他地区;五是“三来一补”企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在外商,难以防范国际市场的风险。 上述问题引起了深圳市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上任不久的市长历有为更是力主产业转型升级,限制发展“三来一补”。1993年年底,深圳市出台一份调整产业结构的文件。文件规定,暂停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特区内已办的“三来一补”加工业,属于污染环境的,要坚决迁走。另在特区外划出9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大工业区(现在的坪山新区)。政策一出,港资企业一片哗然,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纷纷迁往外地。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据统计,截止2008年,深圳已整体外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9家,涉及10个工业行业,涉及工业总产值达108亿元。 一般认为,深圳真正实施第二次产业转型升级并高调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1995年前后,促成这一转型既来源于经济发展的困局,也部分来源于外界的质疑。1995年国内发生了关于深圳特区的第二次大论战。论战的一方是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历有为,论战的另一方是有“国情学者”之称的胡鞍钢博士。起因源于胡鞍钢发表了一篇关于《特区还要不要特下去》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特区不是特在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和全国人民的特别支持,而特在特区自身的创新。究竟谁是谁非,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关于特区的质疑,是向深圳特区敲了一次警钟,有利于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圳市委市政府高调提出了深圳要第二次创业的口号。1995年,深圳市颁布了《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7年深圳市又出台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1998年,深圳市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22条)。至此,深圳市初步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布局。 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深圳的第二次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一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已初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达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下降至12%以下;二是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被淘汰。原布局在深圳南头、蛇口及东部沿海的印染厂、纺织厂等有的关停、有的迁移、有的转产;三是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如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产业布满关内外,成为深圳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四是物流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对外口岸的城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排名连年跃升,直到2005年,雄居全球第四货柜港。 (3)第三次产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 深圳第三产业转型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是政府主动为之,力图通过调整,在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将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由工业变为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金融、会展、创意、文化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为此,深圳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2005年,深圳市出台《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方案提高了企业进入的环保门槛。同年,深圳还出台了《2005——2010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列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1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还被认为是深圳向现代服务业进军的动员令。 另一方面,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因生存环境恶化,主动外迁,形成了继1993年之后的又一波外迁潮,已经并将持续影响深圳的经济总量。外资企业外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用地严重短缺,企业的扩张受到影响;二是政策优势弱化,国家调整了加工贸易政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并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品退税,并收缩了信贷等等;三是利润空间缩小,人工工资、土地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用水、电价上调等等。从外迁的路线看,一部分迁至东莞、惠州,以及省外的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也有一部企业则向越南、孟加拉、印度等生产成本更低、准入制度较为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正是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深圳的第三次产业转型。按深圳市的说法,第三次产业转型,就是要实现五大转变:一是实现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物质性资源向软资源转变;二是第二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先进制造业转变;三是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四是第三产业由传统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变;五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变。 目前这次转型仍在继续,但已初见端倪。以福田区为例,近几年福田区在转型中探索出三个模式:即:“工改商模式”、“工改工模式”、“工改文模式”。一是以华强北商业街为代表的“工改商”模式,把华强北从原来以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工商混合区发展的中国电子第一街;二是以上沙创新科技园为代表的“工改工”模式,将16栋“三来一补”的厂房进行整体改造,把原先的低端加工制造园区改造成为科技创新园区,现在这里聚集几十家通信、网络等高科技研发企业,年产值比改造前增长了倍;三是以田面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工改文”模式,把原先的汽车修配、服务生产的工业区改造成为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今,在仅平方公里的福田中央商务区,聚集着7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24个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或分支机构,占深圳市80%的创投机构、65%的证券营业部、94%的基金公司、84%的保险机构,此外,还聚集 了100多家的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总部和区域总部。

广角镜杂志pdf

现在是可以提前订阅2019年的杂志了,很多杂志网站都支持预定的,去专业的杂志网站啊,去书店肯定不好买啊,可以去杂志云啊这些,不介意速度慢的话,邮局也可以。

电子的没有. 昭阳订阅可以订阅纸版, 价格也便宜.

广角镜杂志社

她反对的情况是这样的: 某拍卖公司将举办一场“《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集中拍卖钱钟书的66封书信、《也是集》手稿、12封杨绛的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以及6封女儿钱瑗的书信。这些信件主要是钱钟书上世纪80年代与时任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杨绛在公开信中表示,“此事让我很受伤害,极为震惊。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年逾百岁的我,思想上完全无法接受。”书信是特殊的作品,不仅涉及作者的著作权问题,还涉及隐私问题。如果经由作者妻儿及后代同意,是可以出版拍卖的,但这家拍卖公司是直接从那个编辑手里拿的信,并没有通过杨绛。

可以去淘宝上定购。

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很前面的,这个城市广角镜是正规机构发布的,是属于这个正刊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

广角镜杂志文章

【绝对劲爆】看杨澜老公吴征如何开创网络电视新领域关键词:吴征传媒财富杨澜揭秘在吴征1966年11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宜兴。父亲是教育心理学教授。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祖父吴凯声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大律师,早年留学法国,为收回汉口租界,营救多名党领导人作出重大贡献,著有多部法学专著,为中国法学史上著名人物。 吴征先生是阳光媒体投资事业集团创始人,自1999年创始至2007年8月担任集团主席职务。阳光媒体投资事业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民营媒体集团,公司业务遍布全球逾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20个媒体资讯公司的股份以及多个媒体品牌与产品。在中国《传媒》杂志2004年独立评选中,阳光媒体投资名列中国民营(非国有)媒体资讯类企业综合实力并列第一名及利润第一名;在2005年的该项评定中,阳光媒体投资综合实力排行第二名,但利润总额仍保持国内民营传媒企业第一名。阳光媒体投资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其投资部门。2007年,阳光媒体投资集团分拆为阳光媒体集团及红岩资本集团两个公司。阳光媒体集团进行跨电视制作,大型演出及活动,互联网社区媒体及出版的多媒体吴征与杨澜平台经营策略。阳光媒体集团旗下天女传媒有限公司针对其目标人群都市职场女性社区,整合相关内容及商务服务,已形成国内女性传播及营销公司领军品牌。阳光媒体集团旗下有包含40多年历史的广角镜及美国今日娱乐杂志及逾740本中文杂志的网络出版业务在内的出版部门,其电视部门拥有杨澜访谈录、阳光文化等知名品牌,旗下大型活动公司成功地承办了唱响奥运、世博启动晚会、世界邮政博览会等大型演出活动。阳光媒体集团通过其旗下媒体,每月可接触到高达两亿的消费者。 2007年8月,吴征先生辞去阳光媒体集团主席职务,以原阳光媒体投资集团的投资部门为基础,创建红岩资本集团。其业务部门包括创业投资、金融服务、债券发行及私募基金部门。其中红岩创业投资部门已在全球投资超过10个项目。红岩资本与国内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资公司,整个红岩集团业绩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 此外,吴征先生与其妻子杨澜女士(中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夫妇共同成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会是中国知名的慈善机构,旨在扶贫助教,通过兴教助学,扶贫济困,推动慈善文化的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仁爱、互助、和谐的现代社会作出贡献。吴征先生与杨澜女士也连续多年在中国各类慈善排名榜上名列前茅。吴征先生曾于1998年6月至1999年2月间出任香港两大开路电视台之一的亚洲电视的营运总裁。在其任职期间,吴征先生大大提高并改善了亚洲电视的收视率和财务状况。2001至2002年间,阳光媒体为世界最大中文网络媒体公司新浪网(Nasdaq:SINA)的第一大股东,吴征先生出任新浪的联席董事长。 2003年,吴征先生被委任为国际艾美奖电视节主席,任期两年。吴征先生同时还是位于纽约和洛杉矶的美国广播电视博物馆国际董事会成员,位于北京的中国外交 吴征与杨澜学院校董。2005年,吴征先生被任命为美国国际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财务与商务发展委员会主席。吴征先生也是世界领先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娱乐(Nasdaq: SNDA)的独立董事。2009年8月,在盛大娱乐收购华友世纪(Nasdaq: HRAY)控股权后,吴征先生辞去盛大娱乐董事,出任华友世纪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席。吴征进一步自我总结优缺点道:领悟力强,但不擅长某项实业项目,更长于投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我如果和一个执行能力很强的团队合作,就定能成功。阳光集团的发展已有十年历史,吴征坦承前五年除投资外都不算成功,尤其阳光卫视在商业上非常失败。吴征乐意展示种种背景和人脉,办公室里贴满与各国政要的合影。他祖父吴凯生是上海滩资历最老的留法律师之一,吴征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但资源人脉并不等同于制胜法宝。阳光卫视在初始时曾打上中国官方的色彩。广电主管部门在香港的一个窗口公司与阳光集团签约,共同发展有线电视内容供应业务,阳光卫视提出了两条腿走路和片库概念。不过政治资源嫁接的风险很快就出现,由于领导人事变更和香港回归后政治局势的变化,政府最终决定撤出吴征的香港公司,签下的合约也没有执行。在阳光最低谷的时候,幸亏有后来入主新浪的资本操作。之后就带动了我们一系列投资,通过这些投资,在五年里能够勉强地生存下来。吴征坦言。当年另一位充满争议的商人段永基,一同策划了对新浪的投资。之后双方陆续退出。(摘抄于新浪新闻《酷6董事长吴征:不擅长实业项目 长于投资》片段) 吴征简历:2007年10月,吴征先生获英国王储查尔斯陛下任命为其王子基金下属全球热带雨林保护指导委员会委员。2009年,吴征先生被清华大学聘为传媒学院国际传播中心特聘教授。 吴征先生1998年10月获得由香港澳门杰出人士评选委员会颁发的杰出传媒之星奖,并于1998年被香港旅游协会授予香港亲善大使称号。在2005年,又被授予法国红酒骑士头衔。在2007年,吴征先生又被推选为欧洲摄影学会理事。2007年与2009年,吴征先生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两次评为世界华商富豪500强。2009年被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中欧全球商业论坛评为中国年度最佳商业人物之一。 吴征先生是书籍《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及论文《告别荒漠:新媒体与精神生态的重建》的作者。外界看来,吴征的经历证明他确有人脉资源和融资能力,对于资本市场的新概念也有敏锐反应,这带来很多商业上的机会,最终却未能结出硕果。吴征则这样对人生划界作评:2005年之前是勉强苟活,之后才进入资源嫁接和资本运作的较好状态。相关的主题文章:【绝对劲爆】看杨澜老公吴征如何开创网络电视新领域 【绝对劲爆】看杨澜老公吴征如何开创网络电视新领域 【绝对劲爆】看杨澜老公吴征如何开创网络电视新领域

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是很前面的,这个城市广角镜是正规机构发布的,是属于这个正刊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

良药苦口利于病。小时候,身体孱弱,几乎每月都会有两三天被母亲强行灌下那一碗黑的发稠的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每次喝的时候,我总是先在药的周边使劲吹,然后捏住鼻子灌下一大口,使劲吞。刚开始是苦的难以下咽的,可越喝,鼻子越通气,脑子也越发的清醒。喝完药,向床上一躺,睡上一晚,第二天一定是生龙活虎的。吃药的过程固然痛苦,可结果却是‘甜’的。自己创作的,不好请见谅O(∩_∩)O~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