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广播电视宣传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广播电视宣传毕业论文范文

作为大众 文化 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 广告 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广告研究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新模式分析 》

摘要:本文对微电影广告作了概述,分析了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探讨了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要用 故事 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品牌塑造;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下,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凭借互联网播放平台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广告也成为了品牌进行宣传的新方式。品牌不仅能够通过微电影广告充分地介绍自家的产品,还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微电影,是电影的浓缩版产物。微电影广告作为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下的又一次创新之作。微电影广告的时长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与电影相类似,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会将品牌诉求与企业精神完美的融入故事情节中,使广告在赢得受众关注的同时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艺术性。相较于传统植入广告的生硬,微电影广告的制作更加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与产品的结合也更加自然生动,因而更受品牌的青睐。一直以来,广告的营销模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植入式广告为主,早从国外的知名电影《罗马假日》,再到国内冯小刚制作的《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则是将广告的商业性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媒介的大肆宣传,国内的植入式广告泛滥,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与评价大打折扣,对植入式广告也产生了抵触心理。为寻求好的广告效果,品牌探寻 逆向思维 方式,开创了广告植入电影的新模式,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娱乐的广告创意相结合,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品牌微电影广告在获取受众关注的同时,也使品牌形象得到升华,使品牌更具有创造性与拓展性。

二、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

从2013到2016年,麦肯光明一直在对 春节 系列微电影广告进行故事挖掘。2013年推出了《回家——迟到的新衣》,讲述在外地打工的返程大军回家过年路的艰辛与不易,广告片结尾以孩子收到父母迟到的新衣收场,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2014年推出了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将孩子从小使用筷子的阶段与中国传统的德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启蒙、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的小故事中,凸显中国人的情感。2015年推出《春联》系列广告,选取春联成为讲述春节故事的物化载体,加深了受众对春联及新年的理解。2016年“梦想照进故乡”系列微电影广告让中国人记住了“故乡”这个词,相较之前的“回家”主题,“故乡”则是对其的进一步物化与升华。从麦肯光明的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中不难发现,麦肯在广告故事选取背后所做的贴近生活的实际调查,随着生活大环境的改变,麦肯的创意思路也在紧紧跟随着社会的 热点 ,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引发思考和共鸣,这是麦肯在公益微电影广告上的成功之处,同时,麦肯的成功 经验 也为其他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借鉴。

1、故事讲述是关键

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吸引到观众的注意成为了品牌关注的焦点。首先,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塑造品牌的核心,有了好的主题,广告对品牌的渗透才更具有价值。其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要使受众通过片中的人物感受到其代表的品质和意志,传递的是企业精神和品牌理念。

2、品牌内涵为核心

品牌在进行宣传时,要将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中、将企业精神通过微电影进行推广,以广告创意来赢得关注、以品牌为核心来讲故事,从而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作品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如麦肯为强生、雀巢、黑人牙膏所做的广告,都是依托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为出发点进行创意构思,最终所呈现出的广告片应该回归各自的品牌文化,才能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

3、受众定位是重点

年轻受众是接触新媒体、新事物的最活跃人群,他们与微电影营销的参与和互动较多,微电影营销使其能很好地发挥自我优势,通过层层深入了解产品进而体会到蕴藏在产品背后的 企业文化 与品牌精神。微电影广告的投放要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受众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偏好,选择在特定人群中重点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目标定位和精准程度。

4、 渠道 扩大成必然

微电影广告的投放渠道需要实现多元化,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在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同时,不可以忽略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电视媒体在广告传播中依旧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从而促进企业对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与推广,实现品牌与产品的有效传播。

三、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

为了得到需求不同的新媒体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上,更进一步依托其媒介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

1、用故事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

对于广告营销而言,微电影是营销热点,也是营销工具。现如今,一些知名企业也更多地把宣传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通过宣传品牌内在价值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用故事吸引受众、用主题提升价值,建立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品牌的亲和力,提升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2、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

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使受众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理念,成功的关键是将企业所倡导的品牌价值泛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微电影广告营销应致力于让观众认可品牌,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而不仅限于单纯的产品促销与宣传,让受众理解品牌精神,打造特色品牌理念,才是成功的营销理念。事实上,从单纯的产品体验上升到更深的品牌感悟才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精髓之处。

3、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

微电影广告营销离不开网络这一平台,网络是微电影传播的最好载体,发行者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强大平台,选择适当的媒介发行微电影广告,才能实现广告的广泛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双重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广告只能通过新媒体播放,电视媒体在广告市场中仍然拥有一定的受众基数,选择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企业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引起电视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激发受众的自主消费欲望,使其能够自觉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认识,引发进一步消费行动。

4、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广告营销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销量的增加,在传统营销模式深入人心的现实环境下,微电影营销应该找到突破口,品牌要淡化广告的商业气息,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品牌理念导入广告宣传中。通过感性故事的讲述,在融合品牌精神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生活,宣传生活正能量,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更优质、更负责任的广告营销。

四、结语

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融合,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要建立在同受众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淡化商业色彩,传递品牌价值,注重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品牌推广,达到良好的企业营销效果。

作者:周东华 魏静茹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 爱好 者,2012.2.

[2]刘颖.“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西江月,2012.12.

[3]严瑾.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9.

[4]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

[5]刘强.全球竞争时代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2010.10.

[6]李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5.

[7]万新娜.浅谈广告创意理论、原则、过程及表现手法[J].企业导报,2012.11.

《 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分析论文 》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电影中这种夹带的广告利用其自身暴光率高,到达率高,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等优点刺激观众的知觉去改变观众对广告产品的态度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电影制片商也正因为这样的电影广告具有的这些优点而广泛利用这样的广告方式。

关键词: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

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

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 财经 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 其它 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

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3]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著,366

[4]严学军,《广告策划与管理》[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103-104

有关电影广告研究生毕业论文推荐:

1. 电影创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

3. 浅谈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传播学与广播电视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近几年来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欢迎浏览。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摘要:实践在任何教学体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广播电视编导又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因此要做好专业的实践教学,就应该做好实践团队建设、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环境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项目教学

所谓的实践教学它是能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广播电视编导的领域涉及很广泛,有采访、编辑、编导、主持、后期制作、音响设计、编剧等工作,这些工作实践性都很强。因此,为做好这类实践教学,就需从这几方面开始:

1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为培养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就要把实践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就成了关键。以建设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科学的发展能力为核心,以该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该专业的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学生参与实践,根据所学的知识最终独立完成一些作品,做到学以致用为落脚点。通过增加一些实践的课时来保证学生获取相应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对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完善,抛开以老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开始陆续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但这又与自由发挥的创作有些不同,老师有明确的创作要求,为此,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会对其作品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见解,这也锻炼了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无论是在学习理论还是在实践,都会需要他人的协助。因此,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怎样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为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以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二者缺一不可。若教师的指导水平不高就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若教师对实践不重视或对学生没有责任心,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就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采取一定的教学制度,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开阔学生视野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成效,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与国内外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学习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在与外国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对探讨作品的印象,在创作层面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当然对于学生有利的地方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采纳,而不利的地方应积极去商讨,最终给与解决和完善。同时,也应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影视创作人到学校进行讲学,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采。另外,外国学生也会与本国学生进行共同创作,或者作为交流生去相互学习。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展动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影视作品大赛

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实践。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有机会锻炼各种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去弥补,去学习。而对于作品得到入围的学生来说,会得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机会。同时,通过这一层次的学习机会,会使学生的在创作上开创一个新的领域,为以后的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学校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同时,学校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采取一定的激励 措施 。这样为学生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赛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获得机遇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同时在创作的层面上给予一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

5开放实验室,使其成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

创建开放的实验室,这对于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有好的创作灵感时,就需要借助实验室这个平台来把想法变为现实,把这份灵感变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来呈现给观众。从而这个实验室就变成可供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基地。另外,实验室不单单是为学生完成自己的项目,它也担任着为协助教师完成科研的任务,因此实验室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还是对教师的科研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推动力。所以,学校都会把演播室、非线性编辑机房、视音频工作室等实验场所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免费开放。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在学生及教师的手中一一为观众创作出来,最终有些会拿到电视台中播出被观众所喜爱,有些还会获得各种奖项。

6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

学校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社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环境,无论是实习、假期实践还是 毕业 实习,这种校外实习都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以后的自身生存和社会竞争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而就单单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校外的实习单位莫过于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媒体单位,因为这些单位有助于学生去社会上接触到专业的创作团队,亲身经历到比校园更加严格的,正式的,新式的影视制作过程。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加强学校与校外媒体的联系,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社会实习,平台,让大批的学生走出去去社会实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结论:学校要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做好,就要做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必须以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平台的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社会实践 基地做为出发点,在技术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思想上做到开拓创新,最终达到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方元 单位:大庆新闻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周合兵,杨美珠、孙峰.开放实验室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 教育 装备,2008,7

[2]高丽静,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2004,3

[3]王连之,喻芳,强月新,等.新闻传播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

[4]张海欣,陈娟.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5]陈卓威,张亚伟.多科性大学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2).

《 广播电视编导 创新思维 培养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加强了对精神 文化 领域的重视。广播电视行业属于文化领域范畴,广播电视编导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并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给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电视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岗位责任不断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水平,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水平,应着重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拓展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促进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对当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观众需求进行了解,树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真正意义,实现节目创新。[1]

2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为了给人们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注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需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融入当前的时代时尚元素,促进节目创新。在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相对较多,电视编导自身的创新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所获取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着节目质量。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播电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重要联系,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单位的体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与标准的工作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对创新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不断培养[2]。

3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3.1提高职业素养

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编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在节目过程设计时,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节目质量,减少对节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层面,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要求,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外,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编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应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相适应,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编导人员的自身素质。

3.2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在对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对编导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想,在电视节目上加以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思维转变,以便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节目设计方面,着重注重主体选择,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取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精髓,使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具时代感[3]。

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4.1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首先,应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并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准确把握当前市场定位,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赋生命力,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生活细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质量好和水平佳的电视素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作品质量,防止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实际发生偏离[4]。

4.2建立独特的编辑思维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时代发展情况和大众需求进行了解。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使创造出来的电视节目能够符合人们的观看需求,完整体现当前的时代精神。电视编导自身也需要具备独特的编辑思维,才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创新,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形式体现出来,并实现有效融合,建立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和完善的思维体系。

4.3促进工作 经验 与创新灵感的结合

要促进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加强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编导自身的直觉和灵感。在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大脑的潜意识不断进行创作,以便达到良好创新灵感,并形成积极成果。另外,扩展创新思维还与编导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密切联系,工作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了编导工作的本质,才能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相结合。将工作经验作为编导创新工作的基础,并激发和优化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以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5]。

5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必须对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促进电视编导思维观念创新,更好地把握节目的整体构思,创造出更具时代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优秀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彤彤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2]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3]马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5(13).

[4]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旬刊),2015(9).

[5]张方.新媒体视野下如何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

有关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3.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广播电视编导简历范文

6. 广播电视编导个人简历范文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定义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美国社会学家库力 《社会组织》1909年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徐耀魁 1990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李彬1993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_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播"示广泛地传播,"布"示伸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播,"宣"示庄重地传播, "扬"示宏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义体为横向传播.《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_一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二 传播的特点_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__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_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_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案例:山羊goat/buck领带与菊花电扇)5,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 _三 传播的作用沟通信息 传承文化协调关系 监视环境规范行为 生产意义(互动)特殊作用——麻醉心灵,消解烦闷等(乞讨技巧,马超事件与伊莎贝拉事件)总之,传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化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构成群体社会的必备要素.四 传播与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定物质,也不定能量.它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描述.信息分为:非人类信息与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我们讨论的信息是: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社会传播的系统性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五种传播系统,也称信息系统.重要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广播电视学毕业论文范文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E 有很多的,关键是你如何写的,而不是抄袭或下载的,那样肯定不行的的,。

浅谈知识经济下的现代行政管理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生存。知识经济要求行政管理也必须是创新性的活动,同时,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要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行政人员就要不断地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 【关键词】知识经济 现代行政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所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我看来,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将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 另外,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而变。根据杜拉克所说,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紧跟当今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行政管理还要实现网络信息化,也就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要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端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党政论坛,2000,9:29-31. [2]李洪仁.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2,1:40-42. [3]周德民.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0-162. [4]陈俊生.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领导科学,2002,2:4-5. [5]邓泽宏,何煦,郑丹.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对外经贸实务,2002,3:34-36. [6]刘晓红,徐杨,张霞.企业人力资源新概念及管理策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9. [7]周朝奋.当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研究,2000,9.

可以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本论文机构有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十年帮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经验,论文通过率高,实力可靠.专业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团队,为您提供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指导,高校合作团队,论文质量网页链接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稿_百度文库

2019年8月16日 -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稿 -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简论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姓名: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教育层次:本科 专科也...百度文库 - 百度快照

广播电视学毕业论文

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广播电视学论文的字数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在8万字以内,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在15万字以内。但是,如果您的论文内容比较简单,那么字数可以适当减少,一般在5000-8000字左右即可。

现在开始选题了么?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的策略探析

2、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探析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

4、解析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包括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广播电视毕业论文代

播音专业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播音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僵化突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来的传统媒体走向了如今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到来也标志着媒体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媒体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以前所没有的,面对着信息发展快速、可以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的时代中,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是否能够保证其在时代潮流中的优势,就是需要有正确的现代思想,但是在电视新闻播音工作中,传统观念能非常的牢固,而一些较老的工作人员对于全媒体中一些工作内容较为模糊,并且在内心是非常排斥接受[1]。全媒体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宣传问题和工作上的创新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但是如今的社会在快速的发展,这种老旧的思想如果不改变,对于传统的新闻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没有好处。而传统媒体想要在新时代中有更好的地位,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转变理念,不能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媒体。传统的新闻播音工作就仅仅是对新闻来源获取,然后对新闻进行再次加工,之后进行播报,这样的程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则需要新闻播音工作具有个性化,能够满足现今大众的需求,播音主持工作不单单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时代的反映,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所以传统的观念只是在信息上进行处理,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因素,这样会阻碍传统媒体的发展。

(二)媒体融合带来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的诞生给予了传统媒体更多的便捷性,比如一些新闻可以在智能手机以及新媒体客户端上进行播放,这样使民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新闻,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享受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的播音可以形成一定的视频,在客户端上进行播放,毫无约束对新闻进行收听。尽管新媒体能够给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带来很多便捷性,但是而新媒体本身对传统媒体就有很大的冲击性,可以说,新媒体的诞生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变得毫无生机。人们被吸引的仅仅只是新媒体的便捷性以及个性化,而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尽管能够给予传统媒体更好的发展,但是新媒体本身却能阻碍着传统媒体的定向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这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则需要更加的谨慎小心,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在公众场合进行播音,所以对于文字的要求以及说话的语气都需要格外注意,但是新媒体的对于这些方面都显得比较随意,这大大降低了新媒体工作的便捷性,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更加困难,但是其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这样大的冲击,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陷入了僵局[2]。

(三)队伍的全媒体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不足

过去传统的新闻媒体教育则是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对于语言的拿捏以及语气的运用都应有十分准确的效果。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整个高校对于播音主持方面的教育都显得非常的快餐式,这不单是高校方面的教育,而工作人员本身则对于工作素养的提升以及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全媒体新闻的重点是能够吸引民众的眼球,而工作人员则对于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于真正提升播音主持工作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很少参加,殊不知,尽管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播音主持方面的素养与专业技能都非常的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够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使播音主持工作能够站稳脚跟,保持着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3]。而许多人才都在向新媒体靠拢,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研究,也没有在专业知识上良好的培训,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要想保证优势,也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

二、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积极对策

(一)提升创新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应该开发创新能力,让电视播音能够在如此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转变现今的局势,突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优势。在播音主持工作方面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够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出路,更能够吸引现今民众的眼球,与新媒体在整个媒体中能够并肩竞争。现今的新媒体本身就有着多样化的优势,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形式较为单一,所以要进一步创新创新新闻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竞争力。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新媒体由于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能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其优势较为突出,所以传统电视新闻则需要开始方面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在时效性上不能输与新媒体。而电视新闻也需要对现今的环境时时刻刻做出分析,环境变化快速就要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就要有足够快的分析能力,让电视新闻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先进技术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传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只会运用越来越多,电视新闻要想在整个媒体中有更好的地位,就要与新媒体相融合,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方面相比,新媒体咋有更好的网络技术,对于稿件的编排、节目的录制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电视新闻在播音主持方面也要借鉴新媒体在此方面的优势,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于新闻的传播以及信息的采集都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而对于新闻的播报则应该融合现今的流行因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而使整个新闻具有现代气息,能够突出稿件的特点,借鉴新媒体中的一些优势,保证电视媒体的重要地位。

(三)提升社交能力与服务意识

在如今的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需要加强相关的服务,而新媒体所推出的个性化、便捷化服务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传统的电视线播音主持工作也应有更好的服务意识,有较强的个性化服务理念。由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有了新的特点,工作量较大,想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播放效果,播音主持工作需要较多人来共同完成,所以较好的社交能力在此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使稿件变得更加有特色,集思广益,使播音工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而文章的内容要使受众眼前一亮,融入新媒体的一些特色,保留新闻本身的特性,而使传统媒体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四)打造品牌优势

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如今在新媒体中一些信息比较泛滥,而这些信息大多是无用信息,所以大众在选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选择对自身有用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而大量的垃圾信息大众会选择回避甚至删除,所以在这样信息较为混乱的环境下,全媒体时代又给予了电视新闻又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电视新闻在播放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有用的信息,而播音主持工作在此方面又更有优势,可以借此机会来打造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品牌优势,让电视新闻把自身的权威性、专业性优势放到最大。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中,对于一些采访专家解说的工作就与现今的新媒体中信息泛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品牌优势能够在整个全媒体时代中站稳脚跟。

三、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给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工作人员仍保留着顽固的思想,对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致使整个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全媒体时代仍可以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打造电视新闻的品牌优势,同样也能够使电视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下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xx.

[2]韩敏.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

[3]燕丽娜.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xx.

一、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播音语言是一种面向大众化的传媒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对语言美的表达。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兴趣从而提高播音创作的地位,更好的和大众进行沟通交流,使听众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从听众的观点出发,站在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从多个角度来展示语言的魅力。播音员所进行的播音节目越来越生动形象,接地气的口语表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要注意这里的`口语指的并非是像我们平时说话那样一字不落的说出一句话或者是流利的将一段话进行表达,而是说要字正腔圆,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清晰的表达每一个字。这是播音员在播音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功[1]。在这里所说的口语化是指运用手势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进行表达,这与只是呆板的去告知观众一段新闻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更能够让群众产生亲切感从而贴近了群众的生活。虽然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掌握着一定的播音知识。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播音员更依赖于对文本的使用,要求他们准确无误的进行播音工作。而主持人则更加重视对于节目的参与。不是很依赖文本,而是借助于播音将自己融入于节目之中。这两者之间播音员更专业一点,其他的专业都无法替代播音员。播音员将播音口语化是一种对于世俗美的诠释,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享受播音逐渐成为被很多人接受的生活方式。播音语言口语化的重要基础是进行语言表达所必需的基本功。无论是对于主持人还是播音员来讲,都要遵照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注重对口腔状态和气体运动的掌控。合理的运用内外部的发音技巧进行翻译。内部技巧包括重复语气节奏和停顿等,外部技巧则包括情感、情景再现。播音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主要注重一个人对于语言情感的掌握能力,通过自身规范化具有感染力来让群众产生心理认同感。播音人员的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实现。

二、播音语言要融合时尚元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风格出现了变化。越来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标准化的官方腔调,还有欧美腔等等。很多主持人都把这些语言当做一种时尚应用于播音主持的工作之中。一些专家认为这样工作是不专业的,但是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是有兼容性的,可以不断的融合发展,虽然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仍然阻碍不了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2]。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世界化的背景下,很多的外来语言开始进入中国。比如一些地方方言、网络语言、粤语等等。各种语言进行夹杂,主持人运用自己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节目主持,但是仍偶然会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以此来表达主持人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观众认为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新鲜感,不会让人感觉到节目是枯燥乏味的,让很多人喜欢上这个节目,记住这个主持人。

三、多元化的进行节目的配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发的高涨。给影视业进行配音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电视剧和动漫进行配音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视听效果。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电视剧和动漫所展现出的魅力。所以说,配音也是一种艺术,使语言具有可塑性。例如说《动物世界》是由赵忠祥进行解说的,时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已经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节目的一种独特标志。配音语言分工更加的精细化。播音专业由台前转变为幕后人员来进行配音[3]。在这个背景下。大众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新的标准。有些节目将原本记者的发言转变成为播音员去进行配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美学风格,能够让语言进行本体的回归。而我个人认为作为纪实性的新闻而言应该让记者去配音。这样能够让事情更加的真实,表现出节目的及时性来增加节目的真情实感,增强观众的心理认同感。这是任何播音人员都无法去替代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节目例如消息类新闻等,都开始运用记者来进行配音。对广告的配音也更加的多元化,通过广告所有的特殊性来对产品进行宣传,诱导人们花钱去购买,所以在配音中是有着不同的重点的。但是他们也是有共同点的,在总体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力十足的感觉。所以在对于广告进行的配音之中,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注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喜好。有的人喜欢比较活泼的,有人喜欢比较沉稳的,而有的人则喜欢动漫化的。在进行广告设计中要注意产品所面向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去设计。

四、播音主持要给人以亲切感

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放时,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观众主要是通过影像来观看节目。如果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没有在节目中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个节目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让观众有长期观看节目的打算。所以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来对观众进行吸引。让观众有观看节目的兴趣。亲和力,不仅仅在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需要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着足够的亲和力,才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喜欢节目接受节目,以此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当前的背景中,播音主持要对大众的审美和需求进行满足。将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在播音主持之中,既表达出语言的魅力,又贴近了群众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和自己是平等的[4]。意识到公众人物接地气的一面,让人明白公众人物也只是一个平凡人,增加了观众对于公众人物的信任感。为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向观众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效率。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进行对于亲和氛围的营造,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语言之中,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诚恳真切的态度去表达。但是,对于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而言,他们的亲和要能够符合语言所要求的规范准确和艺术性。播音主持进行亲和性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的去进行消息传递。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要具有亲和力,但是也不能够丢失他们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必须符合的职业要求。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减少口语所造成的随意拖沓。例如,说董卿,她是一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主持人,一反传统央视主持人给人传统、严肃的印象,她以言语来打开人的心门,给人一种认同感,这是她亲和性的语言的功劳。她让观众感觉到了真情实意,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再比如说,在快乐大本营中的主持人何灵,他的主持风格多变,总是很温和的对待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他对于自己的重视,不由自主的就爱上了带给人活泼快乐的快乐大本营。并且,他和其他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相处的就和家人一样,给整个节目带来了亲和温暖的氛围,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让观众观看节目感觉到放松。

五、总结

结合上文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征就是将播音变得口语化,带给观众亲和力并在播音的过程中融入时尚元素,多元化的进行发展。这些就是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想要更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些特点影响了观众的喜好,但是这些的发展也是被观众的审美所影响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想要获得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所以波音人员和主持人会努力的发展自己。而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进行提高,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就能够增加收视率,将节目的质量进行提升,推动我国电影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兰.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xx(15):129-130.

[2]赵佳园.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xx(01):157.

[3]孟佳玮.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科技传播,20xx,10(09):20-21.

[4]金钲凯.试论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主持技巧[J].新闻传播,20xx(06):34-35.

1、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特征分析

1.1口语化特征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利用文本内容与独特嗓音,向受众传递丰富的信息,在发音与声音方面具备较强吸引力。播音主持人在活动现场时,也需要全面把握相关流程,在观众面前客观呈现各类节目特点与形式。这要求播音主持人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素养高,并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后也能妥善处理。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着口语化特征,进行信息传递时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既要体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也要深入观众内心,让其身心获得愉悦。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从实际语言环境入手,准确把握力度、语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让每个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都得到满足。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要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从活动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随机应变,以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以《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爱要大声唱出来》等节目为例,播音主持人不仅对语言进行了合理化加工,也采取“说”的形式,让活动现场氛围得到了渲染,将观众的目光都吸引到节目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要避免使用方言,或者是过于粗俗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加强对情绪的有效控制。这样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才更具感染力,才能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客观呈现出来,这样口语化特征才能得到真正展现。

1.2时尚化特征

在时代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人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看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开始追求时尚,对广播电视节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电影界来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特征,如时尚化特征等[1]。节目形式不一样,将呈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这样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时尚客观需求。播音主持人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让节目充满情趣,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为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节目中,播音主持内容应该具备较强的时效性特征,对此应该注重对新词语的应用。而时尚播音主持语言一般来源于网络,播音主持人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流行网络用语。因为网络用语有好有坏,所以播音主持在使用时应该谨慎选择,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为节目增添更多幽默感。播音主持语言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尚感,这样才能减少对观众、嘉宾的困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从节目类型与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时尚网络用语,确保其具备多样化神韵,将自身个性、生活品味等都呈现出来,这样电视节目才能赢得人们的支持与喜爱。例如:在《金星秀》中,金星通过使用犀利、时尚的语言,让节目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不仅进入了微博热搜,收视率也较高。在时尚化特征作用下,播音主持语言也充满了特色,让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新元素,使其日常生活更加丰富,促使各层次群体客观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收视率才能提升。

1.3个性化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了新的变化,融入了很多创新元素,体现了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播音主持人在个性化特征上都很明显,能够从广播电视节目特点与性质出发,合理运用语言,营造良好的节目环境氛围。这样观众能够全身心融入其中,满足多样化客观需求[2]。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开场时,华少会使用较快的语言语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表现出来。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在颁奖晚会中会使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让自身主持风格更加幽默与风趣,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出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不断提升,播音主持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后可以有效处理,借助多样化语言展现语言的独特魅力,为节目增添更多新的生命力。又如: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直播现场中,孙楠因为特殊原因退出比赛,工作人员没有一点办法,此时主持人汪涵作出了应对,巧妙化解了尴尬。这些都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才能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2、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提升策略

2.1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语言特色

为提高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播音主持人应该注重播音特色,做到语言的规范性。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样会导致播音主持人的激烈竞争,如果播音主持人想要鹤立鸡群,就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规范地用语言进行播音,还需要突出自身主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出自身特色时,不能只追求特色,还应该重视专业性,不要适得其反。

2.2增加播音语言感情色彩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将自身感情色彩融入到播音语言内容中。播音主持内容也要做到专业性,这是对所有播音主持人最基础的要求,同时以专业性内容为前提,播音主持人要融入更多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语言上体现出艺术性特征,打造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受观众喜爱。若是播音主持人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采取朗读课文的方式,就无法将新闻讯息内容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听众作出有效判断,这样播音主持内容的吸引力也难以实现增强[3]。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体现,要求以基本播音专业素质为基础,将更多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2.3运用声音表达文化丰富内涵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播音主持人要利用声音充分体现播音主持内容的文化内涵,对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对语言的正确把握,向观众传递最真实的新闻讯息内容。只有播音主持语言和观众获得新闻讯息后心理活动相同,这样才能让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第二,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融入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在此环节要避免对新闻讯息作出改变,保证新闻讯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体现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确保播音语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竞争力提升,吸引更多人关注。

2.4提高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上实现提升。播音主持人代表着整个节目的形象,其风格特征对播音主持节目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时刻关注自身外在形象,播音主持要在自身涵养、外在形象上均做到合格,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4]。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仪态和着装,在形象上做到得体,仪容上保持庄重。第二,播音主持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利用工作业务时间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要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将自身专业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知名度,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应体现出艺术性特征,这关系着播音主持的竞争力。播音主持人应从信息传播出发,注重在语言表达上创新,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与工作模式,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在播音主持语言上加大研究力度。只有播音主持人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这样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佟鸽.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xx(11):163,165.

[2]谭曦旭.基于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xx(16):135.

[3]雷鸣,彭涵俊.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xx(3):107.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