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跟核心期刊的具体区别:
1、期刊含盖范围不同。国内核心期刊,有七大数据库,核心期刊包括各类核心,比如cs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CSCD、EI等等,CSCD是其中的一个数据库,属于核心期刊。
2、分别是不同数据库。核心期刊也单指某一个数据库,即北大核心期刊,又名中文核心,因为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普及的,所以核心期刊可以是中文核心的代名词。此时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是两个不同的数据库。
CSCD扩展版定义:
CSCD中C库代表核心,E库为扩展版。
CSCD期刊的定义:
cscd指的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主要负责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核心期刊,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体系,其中cscd就是其中的一种。
1.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每4年公布一次,现在用的是2008年版. 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1999年起作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系列数据库之A辑,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CSCD中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权威学术期刊 是由世界行业学会或知名权威机构主办的主要刊物,这些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这些期刊还必须是SCI等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
其实有些国外的期刊还不如中文核心期刊!《北方园艺》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园艺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这两个属于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你偏偏要投国外只有在杂志之家查询了,发表老师很专业的!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这个没有固定的名录。
药物化学,oa核心
是核心期刊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
药物资讯,不是核心是个普刊
长江大学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以及自然科学版,其中:
1、《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社会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由《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创刊)和《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创刊)合并更名而成,ISSN1673-1395,CN42-1740/C,双月刊。
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2、《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 2004 年创刊, ISSN 1673-1409 , CN 42-1741/N ,月刊。
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目前《长江大学学报》有两种种独立发行的期刊。分别是: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为中文普通期刊。2、《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3-1395。为中文普通期刊。
三级期刊,不难发的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钻完井液和水泥浆领域。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他始终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创新性,以确保研究的新颖性、重要性和实践性。至2015年11月,他在国内石油行业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达十二项,部分研究在国际上也是首次提出。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部分科研成果展示:1)2004年开发出国内最先进的水平井高效开发关键流体技术;2)2005年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储层钻完井液及配套破胶完井技术;3)2006年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加重型固井冲洗液技术;4)2007年开发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超低处理剂加量的油基钻井液技术;5)2008年提出国际领先的无磺超高温水基钻井液技术;6)2010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水基恒流变钻井液技术;7)2011年提出国内首套完整的页岩气开发关键流体技术8)2011年提出国内首套页岩气钻井液及配套固井技术;9)2011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防水合物灾害水泥浆技术;10)2011年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防浅层流灾害水泥浆技术;11)2012年开发国内第一个过饱和盐水水泥浆技术;12)2012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开发了可液化的清洁钻开液技术;13)2013年开发应用国内第一个全油油基钻井液技术。 主持各类项目近六十项,其中国家863项目一项,国家重大专项两项,省部级项目三项。1)2008-20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枝导流井固井工艺研究,负责人。2)2009.07-2011.12,国家863计划-低温固井实验仪器研制及体系实验评价研究,负责人。3)2011.01 -2015.06,重大科技重大专项-深水钻井特殊环境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4)2010.05 -2010.12,重大科技专项-深水固井关键外加剂化验及浅层危害快速处理水泥体系性能测试分析,负责人。5)2010.05 -2010.12,深水钻完井液关键外加剂特征测试化验分析,项目骨干。6)2007.07-2009.12,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7)2010.11- 2011.12,海上低渗油气田固井水泥浆技术研究,负责人。8)2007.06-2009.06,抗高压盐水、膏盐和H2S/CO2水泥浆体系研究,负责人。9)2007.10-2009.06,东海地区低孔低渗油气层固井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10)2008.06-2008.12,番禺30-1气田大位移井油基钻完井液研究,负责人。11)2008.11-2009.01,LWI油井弃置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估,项目骨干。12)2008.11-2009.06,番禺5-8-1风险探索井高温泥浆体系分析、评估及优化,负责人。13)2009.02-2009.12,LF13-1油田水泥浆体系配方审核及优化服务,负责人。14)2010.03-2010.12,油基钻井液性能优化,负责人。15)2010.08-2011.06,深水表层固井水泥浆研究中试试验,负责人。16)2010.06 -2010.09,南海次深水低温恒流变水基钻井液优化研究,负责人。17)2010.12-2011.03,南海次深水低温低密度水泥固井技术研究,负责人。18)2011.04-2011.09,西江油田防砂筛管与油基泥浆配伍性研究,负责人。19)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钻完井液体系及配伍性研究,负责人。20)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钻完井液项目固井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21)2011.07-2011.10,流花19-5气田地层水结垢实验,负责人。22)2011.08-2011.12,水平井钻井液携岩效率评价方法研究,负责人。23)2012.11-2013.11,单通道井固井质量检测技术及水泥浆,负责人。24)2012.07-2013.06,钻井液储层敏感性及配伍性研究,负责人。25)2012.12—2013.06,惠州19-1/2区块钻完井液及储层保护与陆丰13-1区块深部地层钻完井液及储层保护,负责人。 2004年至今,申请专利十七项,其中十二项发明专利;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两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分专利展示:1)一种过饱和氯化钠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长江大学2)海洋深水水基恒流变钻井液,长江大学3)高低温增压养护釜,长江大学4)高低温增压稠化仪,长江大学5)固井壁面封隔验窜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长江大学6)一种室内模拟现场射孔的装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长江大学 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论文五篇。1)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a Flat-Rheology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通讯作者,SPEJ,20132)Design of a Novel HPHT Lubricity Tester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通讯作者,AMM,20123)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Host-Guest Interaction within Chlorine Hydrate,第三作者,Int. J. Quantum Chem.,20134)Lab Investigations Into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heology of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第三作者,AMM,20135)聚合物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6)新型钻井液用多元醇醚润滑剂的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27)有效降解PRD钻井液的低温破胶剂JPC室内研究,通讯作者,油田化学,20058)海洋深水用双充填低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69)聚合物胶乳水泥浆的流体阻隔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910)弱凝胶无固相聚胺钻井液性能室内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0911)抗高温无固相弱凝胶钻井液体系研究,第一作者,油田化学,201212)聚α-烯烃合成基深水钻井液体系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13)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处理剂性能研究,第一作者,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14)海洋深水水泥浆体系性能室内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15)适用于生物酶破胶的新型水平井钻开液体系,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16)适于海洋深水固井的零稠化转化时间低温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17)纤维长度对聚合物水泥浆性能的影响,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18) 一种高效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加量极限,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19)一种简化现场作业的高性能油基钻井液,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20)生物酶破胶对PRF钻开液的油气层保护效果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21)一种获得具有稳定流变及滤失效果的高温水基钻井液的新方法,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22)深水固井水泥浆的水化放热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3)无钻井船作业技术在海洋弃井作业中的应用,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4)适合海上低渗气田水平井固井的柔性水泥浆体系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25)一种新型高性能聚胺聚合物钻井液的研制,第一作者,天然气工业,200826)固井界面胶结性能影响因素,第一作者,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27)微膨胀纤维增强水泥浆的性能试验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8)一种柔性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29)无稠化反转聚合物水泥浆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0)分枝导流井分支口密封胶体系室内研究,通讯作者,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1)海洋深水表层固井壁面剪切及胶结强度室内试验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0732)高压深层井段地层岩性对固井质量影响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0733)一种固井前置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方法,通讯作者,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34)深水表层固井硅酸盐水泥浆体系研究,通讯作者,石油钻探技术,201035)超高温水基钻井液的室内研究,通讯作者,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36)一种PRD钻井液性能评价,通讯作者,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37)低乳化剂加量气质油基钻井液体系优化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38)一种可用于寒冷地区固井作业的抗冻胶乳水泥浆性能研究,第一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39)钻井液水力学软件的编制与应用,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0)聚合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优化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1)深水钻井中水合物的预防和危害处理方法,第一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42)一种油基膨胀封堵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通讯作者,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 《聚合物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许明标,刘卫红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喷灌查看图片[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喷头的压力一般不能超过200巴,过高会产生水雾,影响灌溉效益,喷头有可以转动的,转动可
已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69篇、EI收录102篇;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2007年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担任国际“水文科学杂志(HSJ)”副主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水文工程杂志(JHE)副主编;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也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国际知名水组织主席;2011年获“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1.国际学术刊物近发表的SCI/EI/ISTP论文[1]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 YE Aizhong & G.H. Huang, 2005,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Time-Variant Gain Model for Nonlinear Hydrological Systems,Sciences in China Ser.D Earth Sciences, 48(6),713-723(SCI检索)[2] Xia Jun & Zhonggen Wang,, 2004, The Renew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Quantifi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Vol.18 2327-2336(SCI检索)[3] Trevor Boston & Xia Jun, 2004, Improving Calculated Discharge from TOPMODEL using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and Discharge -Correlated Rainfall: Calibration Results,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ol.18,2313-2326(SCI检索)[4]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Problems and Prospective of Hydr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Vol.18, 2197-2210.(SCI检索)[5] Liu Changming & Xia Jun, 2004, Water crises and hydrology in North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 Special Issue Vol.18, 2195-2196(SCI检索)[6] Z.Kundzewicz & Xia Jun,2004, Editorial: Towards an improved flood preparedness system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6) 941-944.(SCI检索)[7] ZHANG Shifeng, LIU Changming, XIA Jun, 2004, 降雨径流过程驱动因子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rainfall-runoff:Indoor imit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Sciences in China Ser.D Earth Sciences ), 34(3):280-289(SCI检索)[8] Quanxi Shao, Heung Wong, Jun Xia & Wai-Cheung Ip, 2004, Models for extremes using the extended three-parameter Burr XII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to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9(4) 685-703.(SCI检索)[9] Huang, Y.F.,et al. and J.Xia, 2003, GIS-based distribut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Malian River Basin, Hydrobiologi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Limnology and Marine Scienc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94(1-3), 127-134 (SCI检索).[10] Chen, Z., G.H. Huang, C.W. Chan, L.Q. Geng, and J. Xia, 2003,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ite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8(4), 323-334 (SCI检索)[11] Xia Jun, 2002, A system approach to real time hydrological forecasts in watersheds, Water International, 27(1), 87-97 .(SCI检索)[12] Xia Jun, & Y.D.Chen, 2001, Water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in hydr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 46(6) 907-921. (SCI检索)[13] Xia Jun, et al.,2001, An integrated Hydro-ecological Modeling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Lake Bositeng Basin in China, Water International, 26(1), 105-118 . (SCI检索)[14] Xia Jun, et al., 2001, An Integrated Planning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Flood-Endangered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ater International, 26(2), 153-161. (SCI检索)[15] Xia Jun, & Gordon G H,Huang, 2001, Flood preven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An overview, Guest editors for Special Issue, Water international, 2001 (6) , 151-153(主编国际水专刊的综述论文,SCI检索)[16] Huang, G.H., and J.Xia ,2001,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1(1), 1-23.(SCI检索)[17] 薛金凤,夏军,梁涛等,颗粒态氮磷负荷模型研究,水科学进展,2005年5月,第16卷(3期),334-337(EI 检索)。[18] 占车生,夏军,丰华丽等,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第44卷(2期),121-124(EI 检索)。[19] 朱一中,夏军,王纲胜.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分析与评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3月,第43卷(2期),64-67(EI 检索)。[20] Xia Jun, 2004, A nonlinear system approach an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246-253. (ISTP)[21] Zhu Y.Z., Xia J. & Wang G.S., 2004,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 capacity of Northwest China,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ISBN 981-238-787-0),1269-1276. (ISTP)[22] Zhan C.S , Xia J. & Liu B.L., 2004, The WEBGIS-based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 secondary developmen,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Liog, Phoon & Babovic(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981 – 238 – 787 – 0 ),1971-1978. (ISTP)[23] Xia Jun et al., 2003, Water Problems and sustainability in North China, IAHS Pub. No. 280 (Water Resources System- Water Availability & Global Change), UK, 12-22.(EI,ISTP检索)[24] Xia Jun, Tan Ge, Li Xin & Zhu Yizhong 2003,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Imperfect Gauged Basins: A New Challenge,IAHS Publication no.279, 145-150,UK, (EI,ISTP检索);[25] Xia Jun, Wang Gangsheng, Tan Ge,2003,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pplied to Heihe mountainous basin in western China. IAHS Publication No.282, 268~274, ,UK (EI,ISTP检索) 。[26] Xia Jun & Wang Zhonggen et al.,2003, A quantifying method of water renewability: Case study of the Malianhe watershed in China, Procc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Yellow River Forum on River Basin Management,Vol.1,111-121,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tion Publishing House (ISTP检索)。[27] 张利平、陈万春、夏军等,干旱灾害成灾过程数值模拟,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36卷第4期,24-27(EI检索)。[28] 叶守泽,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水科学进展,2002,1(13),93~104(EI检索)[29] 窦明,谢平,夏军,汉江水华问题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5(13),557-561(EI检索)[30] 窦明,谢平,夏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水华影响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6(13),714~718(EI检索)[31] Xia Jun, et al., 2001, Enlightenment 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rom past practices for the Bositeng Lake basin in Xinjiang, China, IAHS Pub. No. 260 (Regional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K , 41-48. (EI ,ISTP检索)[32] Xia Jun, et al., 2001, Eco-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a quantifying method and case study in Ning Xia,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China, IAHS Pub. No. 266 (Hydro-ecology: Linking hydrology and Aquatic Ecology) , UK , 41-48.(ISTP检索,)2.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1] 夏军、刘孟雨、贾绍凤等,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及研究,自然资源学报,第19卷第5期,2004年,550-560[2] 夏军、王中根、左其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第19卷第6期,2004年,786-794[3] 夏军,现代水文学的发展与水文复杂性问题研究,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夏军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12月[4] 夏军,王中根,穆宏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I),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17(2),1-7[5] 夏军,王中根,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第6期。[6] 夏军,引江济太工程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中国水利,2004年第2期,32-35(CSCD刊物)。[7] 夏军,王纲胜 等,分布式时变增益流域水循环模拟,地理学报,2003,58(5),789-796。[8] 夏军,王中根,刘昌明,黄河水资源量可再生性问题及量化研究,地理学报,2003年,58(4),534-541。[9] 夏军,丰华丽,谈戈,生态水文学-概念、框架与体系,灌溉排水学报,2003年,22(1),4-10。[10] 夏军,孙雪涛,丰华丽, 西部地区生态需水问题研究面临的挑战,中国水利,2003年第5期 A刊,57-60(CSCD刊物)。[11] 夏军,孙雪涛,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3,18(18),58-67[12] 夏军,丰华丽,2003,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水问题研究与进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7[13] 夏军,薛金风,应用于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分布式径流模型研究,中国自然资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陈传友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科学进展,2003年,124-131[14] 夏军,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地理科学进展,2002,6(21),517-526[15] 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自然资源学报,17(3),2002年5月,262-269[16] 夏军,谈戈,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资源科学,2002年5月,24(3),1-7[17] 夏军,郑冬燕,刘青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水文,2002,5(22),12—17[18] 夏军,水文科学发展与思考,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年会“21世纪中 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18-27[19] 夏军,水文学科发展与思考,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9月,14(5),293-297[20] 夏军,窦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0,19(7),302-304[21] 夏军,湖北省的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4),17-193.出版专著与教材(1)专著[1] 夏 军, 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1.[2] 夏军,左其亭,邵民诚,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实践),当代杰出青年科学文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3] 夏 军, 灰色系统水文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6.[4] 夏 军, 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999.6.[5] 胡国华,夏军,赵沛伦等,多泥沙河流水污染与模拟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主编专集/教材[6] Liu Changming & Xia Jun, (ed.), Water Crises & Hydrology in North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8(12), 2004.[7] Xia Jun & Gordon G H,Huang(ed.), Flood Prevention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Water International, 26(2), 2001.[8] Xia, Jun and Takeuchi,K. (ed.). Barriers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44(4), 1999.[9] 夏 军, 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2.[10] 夏 军, 许新宜, 胡宝清,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4.[11] 夏 军等,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与实践,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3. [12] 魏文秋, 夏 军, 现代水文学与水环境科学研究与进展,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999.4. [13] 夏 军参编, 工程水文学,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0.5.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