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教育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课题

发布时间:

小学教育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课题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这是我之前写论文看文献,你也看下小学数学教育“可拓认知”思维模式构建摘要:数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最大的难题是数学教育中教与学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教育转化思维——“可拓认知”,基于可拓认知思维讨论了如何从数学教育中认知数学教育,如何从数学学习中学会学习数学,体现了元认知数学教育的可拓思想。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拓认知”基本特点是,从多元化角度培养学生数学认知的可拓性,即发散性认知、相关性认知、蕴涵性认知、共轭性认知,从而扩展了小学数学教育视野,赋予数学教育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语在基于“可拓认知”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哪一种教学思维都是从不同角度解决教与学认知方面的不确定性。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教学建立在“可拓认知”思维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可拓认知模式的把握,形成了数学如何教、如何学的模式,即“可拓认知”下的元认知教育模式。研究表明,数学教育思想是从机械论、系统论而发展到可拓论,而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拓认知”是一种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可拓认知”。这种“可拓认知”体现了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教育理论,即对认知的认知、对教育的教育、对学习的学习。“可拓认知”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和研究者,要进一步研究“可拓认知”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将它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时,“可拓认知”思维模式可以对元认知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这也是当代教育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陆海霞. 小学数学教育“可拓认知”思维模式构建[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2): 279-284.

如何让孩子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发育,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让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如何促进孩子德智体育劳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慢慢地吹拂过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先前那种单纯的封闭的,以面向教学和班级授课为主要格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个别化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同时,科技革命带来网络技术的革新,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学习,开展跨校选课,跨校乃至跨国进行深造,完成学业,这些都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现实,而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显然符合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这也牵扯到了一个制度变迁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学校高层,让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被学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学校决策充分反应民意。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监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来分析和探讨了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根据其存有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高校整个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环境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教育机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会越来越少,从而将其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刘惠玲.项目管理思维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04):136-137.

[2]朱珍珍.运用项目管理思维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08,(07):62-63.

附:

教育学专业怎么样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做了老师,按照职业类型分,教师可分为讲授型和非讲授型两种类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讲授型职业,就是通常说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教育学就业前景还不错,招老师一般都要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的,语数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错,文科的需求较少一些。艺术和体育的竞争稍微小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说教师的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且有寒暑假。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进修深造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工作、社会教育机构的咨询、管理及教学工作及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

不难呀,你多看文献就知道怎么写了,我就给你分享一篇小学教育的文献给你看看吧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对策;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duc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摘要: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通过归纳整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资金投入、教师素质、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对策,提出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更新教育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以上问题,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文章引用:杨茹佳. 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3): 452-457.. 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而言,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为此,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 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绘制了2013~2019年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规模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虽然农村小学及初中的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逐年下降,但中小学教育规模仍较大。例如,2019年农村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校人数分别为2557.5万人、650.4万人和82.9万人。可见,及时发现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十分重要。基于此,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在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已解决,将会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归纳得出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2.1. 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差由于农村经济增长缓慢,教育经费短缺成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实验仪器不足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从整体上看,由于经费不足,造成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并且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和外语课,但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教学工作,资金的短缺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2.2. 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低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教师待遇高,优秀的青年教师都选择到城市地区就业,而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工资比较低,使得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很难在农村长期工作,师资队伍分配不均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3]。2.3. 教育管理理念落后2.3.1. 重视知识教学、轻视品德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仍然持有唯分数是举的传统的思维理念,把重心都转移到教学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忽视了德育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这就使得当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就像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没有教育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如今,大学生恶意伤人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各界把目光都聚焦到大学学校管理方面,他们认为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而出现了问题,事实上,不只是在大学管理阶段出了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道德教育就已经出了问题,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对语、数、外的重视程度较高,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不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在心理上容易迷失自我,自身发展方向紊乱。2.3.2. 过分注重学生,对教师缺乏关注新课改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大多数学校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都应倾向于学生的发展,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充分说明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但却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学生人生的指路人,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4]。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提出教育管理理念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探索解决,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成效,还能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时代变迁,教师角色变得多元化,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会引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角色冲突与混乱,对自我角色辨析不明,导致迷失自我存在的价值,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最终引起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阻碍。2.4. 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健全2.4.1. 教育管理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相比过去而言,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过多的依赖政府的力量,学校机构忽略了自身管理机制的建设,自身管理机制作用不断弱化。在发生问题时,依旧按照政府的政策来进行,导致教育管理机制失去其自身的独立性,不利于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4.2. 教育管理机制落后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们所关注的不只是教育本身,还包括除教育本身以外的其他多个方面。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等。因此,这对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教育本身,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对教育本身之外的管理引起重视,管理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落后于社会发展 [5]。3.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和对策(如图2所示),以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从图2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可从资金、人才、理念和制度4个方面制定方法对策。因此,下文将从这4个方面对所提出的解决对策进行详细分析。3.1.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资金投入,促进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如今,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最大的阻碍是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政府的投入,政府在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有着直接的责任。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明显少于城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出,加强对教育资金的集中管理,让资源利用最大化,让资金落到实处,避免过度浪费,有效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筹措教育经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对教育经费进行管理和监督,防止教育经费的不合理使用。3.2.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些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去城市地区,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数量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优秀教师很难坚持下来。农村中小学应注重优秀教师的留用,通过待遇留人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师资力量,如: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水平、兑现教师的三项津贴,切实提高教师的物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教师在农村任教。还可建立良好的教师流动机制,使农村教师晋升渠道多样化。此外,应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通过观摩学习、校本培训、在职培训等途径来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6]。3.3. 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不断说服引导,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整个教学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阶层应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现如今教师角色多元化,容易出现角色冲突与混乱,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给予教师关心和指导,主动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4.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通过改变固有的模式,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管理机制建设中不断创新,加强与当地经济的联系,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使农村中小学管理体系不仅关注的是教育本身,还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同时,教育管理应与政府推行的政策有机结合,且在依靠政府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管理机制建设的独立性。另外,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注重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修正,以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系。4. 结语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师业务能力低、教育管理理念落后和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资金、人才、理念和制度4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对策,提出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更新教育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以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函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慢慢地吹拂过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先前那种单纯的封闭的,以面向教学和班级授课为主要格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个别化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同时,科技革命带来网络技术的革新,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学习,开展跨校选课,跨校乃至跨国进行深造,完成学业,这些都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现实,而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显然符合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这也牵扯到了一个制度变迁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学校高层,让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被学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学校决策充分反应民意。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监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来分析和探讨了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根据其存有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高校整个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环境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教育机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会越来越少,从而将其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刘惠玲.项目管理思维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04):136-137.

[2]朱珍珍.运用项目管理思维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08,(07):62-63.

附:

教育学专业怎么样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做了老师,按照职业类型分,教师可分为讲授型和非讲授型两种类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讲授型职业,就是通常说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教育学就业前景还不错,招老师一般都要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的,语数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错,文科的需求较少一些。艺术和体育的竞争稍微小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说教师的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且有寒暑假。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进修深造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工作、社会教育机构的咨询、管理及教学工作及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

可以问下你的导师,你们的查重比例是多少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经学校同意,全国成人高考应在三年内有计划地选修专业课程。你可以在周末或寒假和暑假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然后老师会回答。普通函授本科通过毕业考试,还需要撰写毕业论文。那么,函授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去进行查重吗?函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否检测严格?paperfree小编今天会回答你的问题。 一、函授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去进行查重吗? 函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需要论文查重。函授教育虽然不同于其他学习层次,但也需要检查论文的重复率,随机选取一些论文来判断。测试需要根据不同的因素来确定。有的学校本科论文要求30%,严格要求20%。函授本科论文跟全日制本科不一样,对企业相对比较宽松,一般查重率结果在30%-40%。 此外,成人本科课程属于国家统一考试,并承认其学历。因此,毕业时必须检测重复情况。只有达到标准后才能取得毕业证书。每所学校的检查时间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所学校,每年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全文查重率低于30% 的毕业论文有资格参加答辩,30% 以上的毕业论文应由继续教育机构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并规定检测期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参加答辩。各学校的查重率存在一定差异,以各学校的检查规则为准。 二、函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是否进行严格? 毕业时,函授本科生将被要求写他们的论文,这一步也包括在他们的论文评估中。学生参加毕业答辩,首先要论文查重率合格。虽然检测不严格,但我们写论文时也要避免大量的重复剽窃,努力提高论文的原创性。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语文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教育 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之一,有着本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本科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听评课的能力的 方法

听评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职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听评课的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升其听评课的能力,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教师对待听评课的态度存在着随意及局限性,这样就导致教师听评课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对听评课的这种态度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反而会让教师觉得是一种累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通过听课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随时的听课。教师有时在自己的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讲课的问题,但是,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却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也能够借鉴别的老师在课堂上一些成功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听课的氛围比较轻松,讲课教师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这样的课进行评课时,讲课者和评课者能够轻松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

二、通过 反思 的方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理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诊断。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反复观看,以便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的过程,通过对教学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等,然后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也参与研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本身的听评课的能力。

三、多种备课形式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在备课环节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先确定上课的类型和内容,然后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在集体备课中提出的建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将集体备课中相同的部分展现出来,差异的部分做为闪光点也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充分表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其他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听讲课教师运用的 教学方法 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评课时采用先让讲课教师自评,然后是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评课时注重对集体备课中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表现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的过程一方面是找出讲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部分是自己找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不足也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通过听课不但能够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评课的能力。

四、资源间的共享

为了提高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优秀的示范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充分发挥自己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并且要借助各个学校比较好的教学网站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案例的作用,及时的学习沟通,以便快速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鼓励教师多参加网络教研,通过观看网站上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对观看的教学案例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对优秀的教学示范进行吸纳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地区范围内或者是各个学校之间展开有关教育教学的比赛,或者是展开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等,通过这些形式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或者是听示范课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听评课能力。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教研,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等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快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听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平时听课的形式、反思的形式、集体备课的方式以及资源共享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在上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优秀的地方进行借鉴,并将优秀的案例积累成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料。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语文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最初,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幸好,现在这种错误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转,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如,人们这样给语文情境创设下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1. 利用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呢,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要 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气氛中来。本论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方法出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及点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切实地提出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 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媒介,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学”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语言描绘,带入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导语设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效果。可以说,好的导语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语设计,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来,那将会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创设一定的场景或氛围或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一、情境教学的界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书先生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否认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联系。如今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的影响虽然已经减弱,但在教育领域内起的消极作用仍然不可忽视,现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师教是为了应考,学生学也是为了应考”的观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