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翻译的修辞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翻译的修辞学研究论文

自己写点 被抓

我把写法告诉你,你自己写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想等,以书面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写开题报告目的:一是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引征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划,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好充分准备。二是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其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1、毕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何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7、研究基础作者在选择该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理由。8、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描述、实验、实证、文献、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测量、量化、行动研究、表列、图示、内容分析等方法。例如: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对比;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9、撰写步骤及阶段任务包括:选题及开题报告初稿、正式开题报告及提纲、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何时论文答辩等。开题报告中文范例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1. 引言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 隐喻的定义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3.1.1 习用性隐语3.1.2 新生隐喻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译汉译4.1 翻译的标准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4.3 日常用语中隐语汉译的过程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5.1 直译法5.2 意译法5.3 转译法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4) 参考书目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 Metaphors. ( College English Jan, v50 pp 89-94), 1988.Jin Di &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aryknoll of N.Y. Orbis Book, 1981.…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陈文伯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5) 简要说明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且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陈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当英语论文,或其他重要的英文文书的初稿撰写完成后,在提交给相关读者阅读之前,必须要经过润色才比较保险。找北京译顶科技,性价比高,我就是在那边做的。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

英语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加强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论文 范文 一:中西方 文化 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因素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必然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国,这就使我国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故在许多 成语 中都与土地有关,如“土豪劣绅”“、土生土长”和“土崩瓦解”等。而英国则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其四面被海水环绕,故其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也促使其所形成的文化中都与水或航海有一定的联系,如在比喻一个人挥霍金钱的时候,会用“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来加以描述;在形容一个人的形体单薄、虚弱的时候则用“asweakaswater”(弱不禁风)来加以描述;而在告别友人的时候则会用“haveagoodsailing”(一路顺风)来加以描述等。因此,只有掌握了中西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正确对语句进行理解和翻译。

(二)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

三、结语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二:生物 医学英语 翻译得体性原则

1得体性原则及在翻译中的适用性

“得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其他词典的解释与此大体相类。这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解释。难以确切理解其内涵,不大好把握,运用起来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从修辞学理论的高度来衡量,离规范性、科学性相距甚远。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则指出:语言的“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没有得体不得体的问题。”他说:“修辞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最高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1]王先生的定义简洁、明确,认为得体是语用的最高原则。聂炎[2]在《得体性原则两题》一文中对语言表达如何适应语体进行了 总结 :“每一种语体一般来说都有表现自己本身特点的不同的语料和表达手段,即常常有自己的专用词语、专用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等,这是该语体区别于彼语体的重要之点。言语思维主体在选词 造句 时只有同语体和谐一致,即得语体之“体”,才可能有良好的表达效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可以定义为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即语言使用的过程。[3]而得体又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因此,得体性语用原则在翻译中的适用性不言而喻。翻译的语用问题,归根到底,强调的是语言信息所采取的形式,必须由使用该语言的环境来决定,其根本是语言表达切合语境的得体性。[4]

2生物医学英语的特征及得体性翻译原则的具体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得体性语用原则适用于一切译作,但是,根据原作的文体不同,在具体要求上就各有侧重。生物医学英语属于科技文体的范畴。典型的科技英语是“专家与专家”交流的涉及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书面性英语。[5]其功能主要是述说事理、描写现象、推导公式、论证规律,其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行文规范、用词准确,技术术语正确,修辞手段较少。[6]针对这些特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得体表现为忠实和通顺。所谓忠实,就是要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同时还需保持原文风格。这是对科技翻译的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是客观存在的。译者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客观存在原封不动地传达给非原文读者。翻译虽然是语言的一种再创作,但毕竟和纯粹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译者必须忠实于原作,决不可自作主张,对原作进行随意的篡改、增删。所谓通顺,对科技翻译来说,虽然不像翻译文学小说那样要求雅致优美、姿态横生,也不像翻译诗歌那样要求抑扬顿挫、押韵合辙,但至少应保证译文语言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和修辞习惯,文从字顺、明白流畅,而不能生造一些不伦不类的词句,或对原作拘泥太过,以致译文出现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和拖泥带水的现象。在翻译实践中,若“忠实”和“通顺”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前者,即忠实、准确、规范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因为科学的灵魂是“真”,科技翻译的灵魂是“准确”。在医学文献翻译中,一字之差就可能断送病人性命;在工程技术翻译中,一个数据之误可能导致重大的技术事故。因此,“忠实”是科技翻译的根本和前提,而“通顺”是实施科技翻译达到完美的一种手段和途径。[7]

3得体性翻译原则在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要实现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篇章译文得体,就必须在词、词组、句子、段落等各语言平面上对译入语可能有的几个同义而结构不尽相同的语言形式精心选择,选择除了涉及语言结构因素(如词性、词语搭配、上下文)之外,还与文体有关。选择的目的是使译文得体,得语言和文体之体。以下通过辨析不同译文以具体说明如何实现生物医学英语各语言平面翻译的得体。

3.1词的得体

3.1.1表达规范

《现代汉语》指出:科技语体讲究论证的逻辑性,要求语言规范。[8]例1Electroporationisusedtomakesmall,temporaryholesinthemembranesoDNAcanpassin.译1:电穿孔用来在细胞膜上形成小的獉獉、暂时的孔洞獉獉獉獉獉从而使DNA通过。译2:电穿孔用来在细胞膜上形成瞬时微獉獉獉孔獉从而使DNA通过。例2Thesefindingssuggestthatoralim-munemodulationmayrepresentanattractivether-apeuticapproachtoatherosclerosis.译1: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免疫调节剂代表了一种诱人的獉獉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 方法 。译2:这些结果表明口服免疫调节剂代表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獉獉獉獉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以上两例中的“小的、暂时的孔洞”以及“诱人的”用语不正式,且读来疲软。而译2中的“瞬时微孔”及“引人注目的”用语平稳、凝重、冷穆,符合科技英语的特征。

3.1.2用词准确

例3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isamolecularbiologicalmethodforamplifyingDNAwithoutusingalivingorganism,suchasE.colioryeast.译1: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无需在活体(如大肠杆菌或酵母)内扩大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译2: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无需在活体(如大肠杆菌或酵母)内扩增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译文1把amplify译成“扩大”,但根据生物学知识判断,这里的amplify是“creatingmultiplecopies(产生多个克隆)”的意思,所以译成“扩增”更准确。

3.2词组得体

3.2.1精炼、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4Theabilityofmonoclonalantibody(mAb)tospecificallylocalizeintumortissuesinvivooffersanattractivetherapeuticapproachforcancertherapy.However,treatmentwithmAba-lonehasonlyachievedverylimitedsuccessintheclinic.译1:体外实验中单克隆抗体(mAb)特异定位于肿瘤组织的能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独使用mAb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功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译2:体外实验中单克隆抗体(mAb)特异定位于肿瘤组织的能力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独使用mAb治疗在临床上收效甚微獉獉獉獉。例5Asimmunologybecomesbettercharac-terized,immunomodulatorhasprovenasoneofthemostprevalentareasinthedevelopmentofnewpharmaceuticals.译1:随着免疫学变得更富特征獉獉獉獉獉獉,免疫调节剂已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最流行的领域獉獉獉獉獉獉。译2:随着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獉獉獉獉獉,免疫调节剂已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 热点 獉獉。以上两例中译2优于译1之处在于:译2表达正式规范有力,且更符合汉语习惯。由于英汉词组的构成和功能差异较大,所以总的要求是在“信”的前提下,既要充分表达原意,又要符合译入语语言形式上和修辞的和谐。科技英语中存在大量惯用和非惯用的四字词组,如asshowninfigure(如图所示),withoutlossoftime(不失时机),convertwastesintousefulmaterials(废物利用)等。合理使用这些四字词组,能起到精确紧凑,简洁明晰的效果,为译文增色不少。

3.2.2专业规范

例6Thespleenmayaddbloodtothegen-eralcirculationtomakeupforwhathasbeenlostinthebody.译1:脾脏能给总循环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补偿獉獉獉身体的损失獉獉獉獉獉。译2:脾脏能给周身循环獉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补獉獉偿身体所失去的血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在医学中,“总循环”不如“周身循环”专业规范,而且“补偿身体的损失”过于笼统,所指不明。所以译2更得体。

3.3句子得体

句子是语言平面中上下运转的轴心,也是翻译过程的主要着力点。句子同义手段的选择应该做到对应题旨要求,适应行文递接,切合语体特点以及依从声韵协调。[9]具体到生物医学英语的句子翻译,应该做到:

3.3.1体现信息中心

每一句话、每一句群和每一语段都有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或意旨需要得到强调突出,以利于接受主体准确地把握其语意焦点,了解其着意传输的信息,此语意焦点成为信息中心。[9]应尽量把原语的信息中心译成汉语的信息中心,使两者相对应。例7Nucleicacid,originallyisolatedbyJohannMiescherin1871,wasidentifiedasaprimeconstituentofchromosomesthroughtheuseofthered-stainingmethoddevelopedbyFeulgenintheearly1900s.译1: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离成功,并被证实为是染色体组最基本的组成,这是由Feulgen在20世纪初通过使用红染色方法证实的。译2: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离成功,并在20世纪初由Feulgen通过使用红染色方法证实为染色体组最基本的组成。译1采取直译的方法,虽然把原文的意思表述清楚了,但是把信息中心置于句中,未予突出。而原文中的isolated和identified为本句的信息中心,译成“分离”和“证实”。译2通过语序颠倒使信息中心突出,自然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英汉表达方式不同,许多汉语句子往往把信息中心置于句尾,来突出重点;而多数英语句子则经常将信息中心置于句首,以突出主题。这就形成了“信息中心首位”(beginningfocus),其他信息后置的句式结构。汉译英时要注意把英语句法结构的这个规律运用到翻译中去。而出于汉语表达的需要,译者要反复推敲,甚至可以跳出原文的框框,合理使用翻译技巧,对原文句子成分、结构形式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汉语的习惯组织译文。

3.3.2体现逻辑关系

例8Lamivudine(Epivir-HBV)isapotentantiviralagentwithminimalimmunemodulatorca-pacity.译1: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獉着最低獉獉獉的免疫调节能力。译2: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却獉很少有獉獉獉免疫调节能力。译1中没有反映前后两句内含的转折关系,读来有句子堆砌之感,而译2通过“却”一词使语段内含的转折关系得以彰显。

3.4语段得体

语段是比句子高一级的语法单位,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语义整体。衔接是语段的重要特征,衔接的优劣,关系到话语题旨或信息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10],译文若不能正确反映原文中的衔接关系,就反映不出生物医学英语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例9ThebiosynthesisofRNA,calledtran-scription,proceedsinmuchthesamefashionasthereplicationofDNAandalsofollowsthebasepairingprinciple.(5)Again,asectionofDNAdoublehelixisuncoiledandonlyoneoftheDNAstrandsservesasatemplateforRNApolymeraseenzymetoguidethesynthesisofRNA.(6)Afterthesynthesisiscomplete,theRNAseparatesfromtheDNAandtheDNArecoilsintoitshelix.译1:RNA的生物合成,也称为转录,以獉和獉DNA复制的相同的模式进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样也遵循碱基 配对 原理。DNA双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只有一条链作为RNA聚合酶引导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后,RNA从DNA上分离,DNA再次形成双螺旋结构。译2:RNA的生物合成,也称为转录,和獉DNA复制的模式大致相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样也遵循碱基配对原理。同上所述獉獉獉獉,首先獉獉,DNA双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其中一条链作为RNA聚合酶引导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后,RNA从DNA上分离,同时獉獉,DNA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译2通过许多连接词(如同上所述、首先、同时)清晰流畅地讲述了DNA转录的过程,较之译1更富有条理性和整体感。

4结束语

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与文学翻译在语言的运用上,在修辞手段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文学作品个人风格明显,感情色彩较强,翻译时多注重形象思维,讲究语言上的形象和表达上的生动;而生物医学英语个人风格较少,感情色彩罕见,翻译上注重 逻辑思维 ,讲究语言上的规范和表达上的准确,在选择译文语言时,译者的游刃余地是不大的。得体是语用的最高原则,但在不同文体中侧重不同,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表现为忠实于源语的内容和风格,同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生物医学英语翻译也同 其它 文体的翻译一样,是一种既具艺术性,又具创造性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创造性地运用中外文两种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要达到这一点,只能靠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别无捷径可走。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2. 大专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3. 科技英语论文范文:中国地名英译的注意事项

4. 新闻词汇翻译方法研究论文

5.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6. 有关计算机英语论文

英语双关修辞及翻译策略研究论文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征及汉译方法探析

摘要: 新闻报道一般分为标题(headline)、导语(lead)和正文(body),其中,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读者阅读时的向导。有新意的标题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标题也同时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提纲挈领、言简意赅。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自有其特点,本文拟就从修辞格的应用上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文体特征修辞格汉译

新闻的标题如同一本书的书名一样,读者的第一印象即由此而来。有的标题平庸而常见,而有的却新颖独特,言简义丰。 适当地运用修辞格是使英语新闻标题独树一帜的好方法。所谓修辞,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为了达到吸引读者、概括新闻内容的目的,英语新闻标题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有意识地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下面探讨的就是六种常见的修辞格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1、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是音韵修辞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其他修辞手段相同之处在于它同样对语言进行提炼,以达到超出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意境,赋予语言更丰富的内涵所不同的是,头韵和尾韵利用了发声的音响效果,表现出语言符号的深层语义。在诗歌、散文等文学语言中被广泛应用,在广告、标题等特殊用途英语中也常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简言之,头韵是在词的开头重复相同的元音或辅音,产生音韵优美的效果。

英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头韵的修辞手法,使得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以下是摘自近期英文报刊或杂志的一些头韵的例句:

Russia Rearms

Road to Renewal

Protestants Protest

Medicine for Melancholy

Undocumented and Undeterred

英语喜押头韵(alliteration),而汉语少见头韵, 倒常见尾韵(ending rhyme),各自的音韵特色在翻译时也很难转换。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英语头韵的修辞格应该如何充分翻译呢?英汉两种语言都各有特色,我们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这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最理想的情况是保留原语言的修辞特征和效果,如果不可行,则可适当采用汉语里的修辞手法,力求达到与原标题一样生动、形象的效果。如:

Ballots, no Bullets.(TIMES,1995)

我们可以翻译成“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的翻译尽管没有把原来的ballot的字面意思充分译出,是一种意译。但综合整篇新闻内容,考虑到原标题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汉译时我们可以适当地采用汉语的修辞格以求最大限度地达到与原标题相当的表达效果。“要和平,不要战争”首先在结构上是与原标题基本一致的,英语标题是后半句比前半句多一个单词,中文也尽量做到后半句比前半句多一个汉字。而从修辞上讲,汉语标题也适当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要”与“不要”,“战争”与“和平”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意义对比,同样可以达到增强语气的效果。

2、尾韵(rhythm)

尾韵,又称押韵,利用词尾读音相同,意义相辅或相悖的词组成标题,达到音韵和谐,表意鲜明突出的效果。下面几则是摘自近期英文报刊或杂志的'一些头韵的例句:

An Eye High in Sky

Young Wheelers, Big Dealers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对于英语标题中的尾韵,翻译原则与英语头韵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在翻译时要充分发挥这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最理想的情况是保留原语言的修辞特征和效果,如果不可行,则可适当采用汉语里的修辞手法,力求达到与原标题一样生动、形象的效果。如:

“After the Bloom, Everything is Gloom”可翻译成“萧条不再,繁荣即来”。原英语标题的“bloom”和“gloom”构成尾韵,而汉语译为“不再”和“即来”也达到了押韵的效果。而从结构上讲,译文也与原标题一样工整对仗,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

3、仿拟(parody)

仿拟指的是套用那些人尽皆知的习语、谚语、典故、名诗佳句、文学名著或名人名言,以达到新奇幽默的效果。在新闻标题中灵活使用仿拟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新闻内容,更能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让人回味无穷。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

To Save or Not to Save

A Tale of Two Hearts

Liberty Is the True Mother of Invention

They Came, They Saw, They Were Conquered

在翻译这部分英语新闻标题时要相对于上文提到的音韵修辞格的汉译要容易得多,因为大部分被使用的习语、谚语、典故、名诗佳句、文学名著或名人名言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译法,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握好标题的内涵,把“仿拟”的具体内容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

India and Pakistan: To Fight or Not To Fight? 这个标题显然谈论的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双方局势日渐紧张,标题一目了然,直指印巴要害。英语标题仿拟的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to be or not to be?” 直接译为“印度、巴基斯坦:是战是和?”就可以了。

4、双关(pun)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如:“Men Recommended More Clubs for Wives”这里的club有两个含义,一是俱乐部,二是棍棒。既可以理解成男人劝女人多去俱乐部玩又可理解为男人对女人棍棒相加,两种理解在意义上形成鲜明对比,其中体现的虚伪的大男子主义就更让读者憎恶。

双关的修辞手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字游戏,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多情况下都难以全面传达双关文字的全部含义。如: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 这里的“window”就是一个双关语,既有本意,又指微软的新产品window XP.这样就只能通过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解决了。

paperfree可以查多语言的论文,免费赠送字数

2.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3.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

4.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5.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的想象,过激的言辞,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6.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7.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8.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9.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10.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11.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12.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接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自己写点 被抓

分析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双关语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则更加复杂。下面我搜集整理了浅析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欢迎大家阅读!

一、双关语现象在英文广告中的运用及主要类型

广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树立企业形象、促进营销增加交易等重要功能,广告语言也常以简短有力、简洁易懂为句法特点,然而优秀的广告离不开出色的修辞运用,为了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广告商们必须在广告语言上下工夫,能够出色的运用双关这一特殊的修辞格,无疑能为广告添光加彩,下面就是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语音双关

语音双关又称“谐音双关”。语音双关是指借助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而构成的双关形式。这类双关具有幽默风趣、滑稽俏皮的语言特点, 可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goodbuy winter! 100%cotton knitwear $40.这是一则冬季服装减价销售的广告,广告设计者利用goodbye与goodbuy的谐音双关,不仅暗示消费者这是一桩不错的买卖,似乎又告诉消费者寒冷的冬日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正在向你招手,这难道不是在提示消费者不要错过了最佳的购买时机吗?其中的语音双关正可谓一箭双雕。

(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指利用一词多义在特定环境下而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现象在字面上只有一个词语,而实际上却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的意思,在广告中对该词的不同理解可使句子产生不同的含义,这种现象在广告中非常常见。例如: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这是某冰淇淋品牌的广告,该广告spoil oneself为“令某人享受”的意思, 而spoil one’s figure意为“破坏体形”。可翻译为:尽情地吃吧,不会影响你的体形。这样,即使是减肥者也会按捺不住而去买这种冰激凌吧!

(三)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通过省略结构、词语或词组的双重或多重语法功能造成的双关。这双关常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语。例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译文:没有什么可以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广告语中的“can”有情态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名词,can有瓶装饮料的意思;作为情态动词,句子本身就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形式是: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refresh you.这则广告令诙谐有趣,令人过目不忘。

二、广告中的双关语翻译策略

(一)侧重译法

双关语由于其涵盖的意义不同,译者的理解不同,当然翻译出来也就不一样,但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译者常常会侧重表达与原文相近的意思,从而保留广告中最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当然有时这样的翻译就失去了原文的趣味,比较平淡。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he drive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 is dry.译文: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这是一则道路安全警示语,dry的意思有多种。在翻译时,我们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分别采取不同的意思来翻译。其中,第一个dry的意思是“干燥”,第二个dry的意思是“清醒的”。

(二)分别表义法

分别表义译法是指在翻译双关语时,由于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双关语,可变通地把原双关语的两层意思拆分为两个词或语句来表达的翻译手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表述出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译语不如原广告简洁.例如:i’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 这是摩尔香烟的经典广告。设计者非常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作副词来讲,表示“更多”;大写后的more变成了名词,既是品牌名称“摩尔”。 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这样的翻译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字结构的翻译也更符合汉语的表达,是广告翻译中的佳作。

(三)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指套用英语在汉语中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当然一定的文化背景是翻译的基础,这样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便显得十分重要了。套译法的特点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并能基本保证原文简洁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意义往往得不到体现。《泰晤士报》宣传报就巧妙地运用了套译法,其广告语: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它引用了j.奥斯汀的著作《傲慢与偏见》的书名,巧妙地把人们已有的知识同广告语联系起来,不仅达到了宣传的效果,也十分幽默,立刻给人一种公平公正的感觉。

(四)补偿译法

补偿译法是指当译者译出双关语的一层意思后,对于没有表达出来的另一层意思来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补偿。最常用的补偿手段是通过大众媒体来达到目的。值得指出的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世界,运用电视等媒体也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则眼镜广告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其广告语是:oic。译文为是:哦,我看到了!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大写字母简洁有力,读音为“oh, i see.”在视觉上,该广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听觉上,也让视力不佳的顾客感到一丝安慰,表达了顾客当带上眼镜那一刻的惊喜感。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兼顾到视觉和听觉,最好译为:哦,我看到了!再通过其他的辅助媒体,如影像等来补偿译文无法传达的另一层信息。

广告双关语的类型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如下: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Goodbuy

Winter!

100%Cotton Knitwear $40

这是一则冬季服装削价出售的广告。从字面上看,是指物美价廉的一桩划算的好买卖。但当读者把Goodbuy 与 winter 连起来读的`时候,才懂得该广告暗藏玄机,妙语双关。它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就要到来(Goodbye winter!)。本公司在进行换季大甩卖,提醒人们这是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作者利用Goodbuy 和Goodbye 谐音这一特点,使同一发音暗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划算的好买卖;二是向(寒冷的冬天)道别。一箭双雕,旨意深远,耐人寻味。

(2)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接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ars-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悠久的历史,久经考验的上乘质量。

许多广告都在商品品牌的名称上做文章。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不仅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

(3)WEAR-EV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glass oven ware: CLEANABILITY.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你一个全新概念:洁净。

这里生产商利用其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的特点,大力推销其产品:一方面WEAR-EVER为其品牌名称,另一方面该词又另有含义:既为wear 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4)Money doesn’t grow on the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这是Lioyd Bank(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广告。广告字面意思是: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它会在我们的树枝上开花结果。这则广告里的branch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字面意思,即树枝;而更深一层含义是指该银行的各个支行。该广告蕴含的意思则是:如果你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你的钱就会不断增值。就像枝头上的蓓蕾一样年年不断的绽放、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永不枯竭。

(5)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双关不仅存在于商品商标名称中,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6)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译文:和我们做买卖意味着您做了一笔好买卖。

该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句中deal的三种含义,“做买卖”、“一笔好买卖”和“许多”。a good deal构成一个绝妙的双关。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能等。

(7)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can字上做文章。

(8)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9)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译文:尝尝我们的甜玉米,包你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推销甜玉米的商业广告,ear具有“穗”和“耳朵”双层含义。成语from ear to ear一语双关,既表示了因满意而乐得合不拢嘴,又表示因喜欢而吃了一穗又一穗。广告词中的双关语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令人难忘,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10)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译文: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 go 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11)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译文: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广告双关语的翻译

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双关又是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因此,英语广告双关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增强广告语体特征。

1.分别表义法

若要把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可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

(12)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为了保留双重意义,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译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13) I’m More satisfied.

(14) Ask for More.

这是摩尔香烟在广告语中树立的两个双关典范。它们巧妙地使用more一词的双重意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大写之后,变成了品牌名称。这两则广告使人们轻松记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时又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该产品优于同类产品,能更使消费者满意。译文分别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再来一支,还吸摩尔”。双关语义被拆成两层,在译文中分别表述,而且四字结构,读来朗朗上口。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保留了双关语的双重含义,但原文那种凝炼,诙谐的韵味和一词两义的妙趣却丧失了。

2.套译法

有些广告双关语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之间的桥梁。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

(15)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

(16)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双关内含便不言自明了。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机智、幽默的色彩。

3.侧重译法

广告中别具匠心的双关表现手法有时难以表述于译文中,结果只好牺牲形式意义、谐音寓义及暗含情态,尤其是有些广告含有多组双关和一语多关,只好采取侧重译法,守住概念意义。

(17)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 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

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路面干燥,司机安全;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18)When the wind has a bite…and you feel like a bite…then bite on a whole Nut.

bite一词在这里有多层意思:刺痛;食物;咬。它的多层含义使全营养坚果给饥寒交迫的人们带来的感受跃然而出。这句广告词的翻译可分别把bite一词表达的多重意义表述出来:“当寒风刺骨而您又想吃点儿什么的时候,请嚼嚼全营养坚果”。

侧重译法是对广告双关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取舍。经过这种取舍后,双关的双重意义在译文中只剩下一层,所以也就没有双关可言了。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适合这种翻译方法,事实上,这种侧重译法正是双关语具有可译性障碍的例证。

4.补偿译法

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但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

(19)OIC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 I see”。该广告既利用视觉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利用听觉语言表现此眼镜给视力不佳的顾客带来的欣喜之情。然而,该广告的翻译很难同时兼顾到视觉和听觉,只能从听觉上译为:“哇!我看见了”。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这一视觉语言要素来弥补。对于依靠媒体而存在的广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偿手段。

广告人在创造广告口号时,为了使它产生预期效力,必须严格依据一些基本广告策略,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十分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炼、丰富、诙谐,而且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但对于广告双关语的翻译问题,本文只简单讨论了几种模式,在实际翻译中,要真正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等值,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辩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

英语修辞学的研究论文

嘿嘿,你是我同班同学吧,这周作业都一样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蛋卷是某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学生,很高兴能帮上你。其实有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你迅速拿到这样的文献。我们一般找中英文的文献和论文都是用这样的办法。上google,然后收索你要的作品名称或者重点词汇在后面加.pdf.例如 “English rhetoric.pdf”或者“English grammar.doc” 这样。你要找什么论文或者文献就重点词+.pdf 或者重点词+.doc 蛋卷用这个办法屡试不爽,你可以多找几篇,看看论文的架构和作者的思路,并且适当参考。希望蛋卷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修辞格教学与高中英语写作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英修辞格比较研究《现代大学英语》常见修辞手法的应用分析——以精读教材一、二册为例英语常见修辞格浅说英语修辞幽默的语用学分析中国英语修辞学二十年论大学英语修辞格教学中的中英对比教学浅析英语常见修辞格浅论英语广告常见修辞可以参考下这几个文献。

我也在学这课。13) And she stops and tries to dig a well in the sand with her toe. (exaggeration)----P58, L4.14) I feel my whole face warming from the heat waves it throws out .(exaggeration)15)After I tripped over it two or three times he told me to just call him Hakim-a-barber.(metaphor)-------P60,L4.16) “Maggie’s brain is like an elephant’s”.Wangero said ,laughing .(ironic)—P62, L4.17)You didn’t even have to look close to see where hands pushing the dasher up and down to make butter had left a kind of sink in the wood .(metaphor)----P62,L4.18) “Mama,”Wangero said sweet as a bird .“can I have these old quilts?”(simile)---P63, L4.19) She gasped like a bee had stung her .(simile)如果需要其他课的,留言哈~··

修辞论文研究的意义

正 我国古代对汉语修辞的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这是我国修辞学史上的一笔十分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对传统的修辞学进行总结和阐述,剔抉梳理,阐幽发微,使我们在研究现代修辞学的时候能够有所借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一些关于修辞的正确言论.例如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辞达”论就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见解.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个说法为修辞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认为语言的运用要足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一正确的看法,和对语言的表达功能与社会作用的认识很有关系.孔子认为“言以足志”,“不言谁知其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是说,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感

我把写法告诉你,你自己写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想等,以书面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写开题报告目的:一是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引征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划,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好充分准备。二是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其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1、毕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限定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应力求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以中学英语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重点在哪几个方面?研究的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构成如下: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何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在前,中文参考书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7、研究基础作者在选择该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理由。8、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描述、实验、实证、文献、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实践反思、测量、量化、行动研究、表列、图示、内容分析等方法。例如: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对比;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课题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9、撰写步骤及阶段任务包括:选题及开题报告初稿、正式开题报告及提纲、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何时论文答辩等。开题报告中文范例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1)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1. 引言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 隐喻的定义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3.1.1 习用性隐语3.1.2 新生隐喻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译汉译4.1 翻译的标准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4.3 日常用语中隐语汉译的过程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5.1 直译法5.2 意译法5.3 转译法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4) 参考书目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 Metaphors. ( College English Jan, v50 pp 89-94), 1988.Jin Di &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aryknoll of N.Y. Orbis Book, 1981.…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陈文伯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5) 简要说明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且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陈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

英语翻译论文写作方法

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在横向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写英语翻译论文呢?

1、选题及资料查阅

对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活动来讲,选择合适的课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研究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笔者以翻译研究为主要研修方向,经过广泛阅读该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较为熟悉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现状。加之入学伊始便在导师指引下从事中国典籍翻译研究,随着大量阅读和学习有关典籍英译及其研究的著述,自己对该领域尤其儒家经典《论语》的英译现象产生了兴趣,并逐渐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般情况下,资料查阅在选题之前就已展开,因为资料是确定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但其后的文献查阅工作更具重要意义。围绕《论语》英译这一现象,自己开始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研读。初步调查和梳理发现,儒经《论语》的外译,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完成于1594年(一说1593年)的拉丁文译本(马祖毅、任荣珍,2003:34),至今已逾四百年。而第一个《论语》英语全译本为柯大卫(David Collie)所译,作为《四书》(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 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的一部分于1828年在马六甲出版,距今也近乎两个世纪。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除了较为集中于理雅各、翟林奈、韦利等所译的早期经典译本,也开始着手庞德、刘殿爵、安乐哲和罗思文(合译)等现当代译本的探讨。从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海外《论语》英语全译本已超过三十个。调查还发现,作为早期主要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初就已出现的Leonard A. Lyall的《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比如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未能搜寻到专门研讨该英译本的文章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由于材料新本身是学术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有理由初步将该译本作为自己撰写一篇翻译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更多资料爬梳剔抉,笔者掌握了译者Leonard A. Lyall及其《论语》英语本的基本情况。譬如,Leonard Arthur Lyall中文名叫赖发洛,是英国汉学家。1886 年以海关洋员的身份来华,在华40余年。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书名为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由位于伦敦的朗曼斯·格林公司(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在1909年9月初版刊行,并先后于1925年10月和1935年9月印行第2版和第3版。这里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是第3版,全书不足130页(其中正文共计102页),是篇幅较为简短的《论语》英语全译本之一除了英译《论语》之外,他还分别翻译《中庸》(1927)和《孟子》(1932)两书并数次再版。1934年,他编著的现代世界丛书《中国》在伦敦出版,向西方介绍中国。然而,由于有关赖发洛《论语》英译本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迄今付诸阙如,因此决定将对该译本的文本细读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希望有所发现,或许为当下中华典籍外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些微借鉴和思考。

2、提纲构建

在研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过程中,笔者发现译者所贯彻始终的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翻译操作方法与其对汉语特点的认识、翻译理念的追求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又充分体现在该译本的“前言”(Preface)和“导语”(Introduction)中。例如,第3版“前言”(1935)仅一句话,告诉读者再次修订译文旨在使其“更接近于汉语原文”(bring it nearer to the Chinese)(Lyall,1935:vi)。值得一提的是,第2版“前言”(1925)不仅强调该版译文“比初版更加接近字词对应”(more nearly word for word than it

was in the first),而且指出汉语原文的两个特点:难懂(hard to understand)和多义(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易读的译文绝非“真实翻译”(true translation)(同上:v)。而篇幅稍长的“导语”写于1909年,一定意义上亦可看作初版的“前言”。这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孔子生平、《论语》的形成过程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又有春秋之前中国古代史简介,并谈到道家、墨家等思想。这些很大程度上也表明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和深入了解。

经过细读赖氏《论语》英译本发现,为了使译文与原文“更加接近字词对应”,译者尤其注重原文的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比如原文较为突出的数字小句的行文特点,译文往往采用类似排比的洗练短语、清晰而果断的语势,使原文的字词概念和句式语序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概而言之,赖发洛通过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操作方法,贯彻以“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较为有效地践行了以质直求真为特色的“真实翻译”思想。赖氏追求的“真实翻译”尽管不同于几乎同时出现的、本杰明所倡导的旨在再现“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真正翻译”(real translation)思想,但两者又似乎至少在一点上是相似的:因为后者为了实现译文的透明性,也强调直译原文(literal rendering)的必要性(Benjamin,2004:21)。

基于以上对赖译本的研读和思考,笔者着手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初步拟订如下一个写作提纲。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翻译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和结语。其中,翻译基本策略为倾向直译且以“字词对应”为基础,具体翻译方法分为为四种,即字词对应、语序一致,字词对应、语序变换,字词调整、语序一致和字词调整、语序变换;译本的不足以翻译目的论为参照分为三类:悖离目的性法则的翻译失误、悖离连贯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和悖离忠实性法则的翻译失误,对每类译误又根据译本的具体情况加以细分,便于更好的例证和评析。

3、撰写与修改

论文撰写是整个论文工作的最重要阶段,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阶段。论文初稿的撰写主要是基于以上拟订的提纲,虽然在写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但通过适当运用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所掌握的知识,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譬如,细读赖发洛《论语》英译本时,笔者做了大量的笔记,众多的例子和不同的想法着实令人难以取舍。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及研究需要,决定围绕主题和材料价值来加以分类和取舍。此处通过一个具体的做法加以说明。基于四种具体翻译方法,自己首先为每一种方法挑选出典型的例句(暂不考虑译文的准确与否),然后抽样统计各类译文所占的大体比例,进而评判译文的整体风格特点。例如:

1. 字词对应语序一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The Master said, Smooth words and fawning looks are seldom found with love.

2. 字词对应语序变换: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第十一”)

Nor would they follow, said the Master, if told to kill their lord or father.

3. 字词调整语序一致: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The Master’s manner was warm yet dignified. He was stern, but not fierce;humble, yet easy.

4. 字词调整语序变换:

子曰:“吾不如老农。”(“子路第十三”)

The Master said, An old husbandman knows more than I do.

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这四类译文所占整个译文的比例大致为:第一类超过五分之三,第二类比第三类略多,但两者皆不足五分之一,而第四类最少,远低于十分之一。这一结果较为有力地支持了笔者对赖译本的判断,即译者贯彻“字词对应”为基础的、倾向直译的翻译策略,旨在诠释“真实翻译”的理念。

再如,囿于极为有限的参考文献,且线索难觅,自己想到专业课程所学的“滚雪球”文献检索法,运用后发现助益很大,效果颇佳。这里仅以查询译者Leonard A. Lyall的汉语名字为例加以说明。最初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译者英文名字叫Leonard A. Lyall,然后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在一篇关于《论语》英译史的文章中发现其汉语音译名为莱尔;接下来,通过利用该汉语音译名及其原名查得一篇论文谈及此人曾为海关洋员,进而在《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1854-1950年)》一书中找到其更为常用的中文名:赖发洛,以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发现了译者的另一个中文名:兰雅。这样,通过对相关数据库再次就译者英文名和三个汉语名字进行逐一搜索,结果更为充分地表明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研究迄今尚付阙如。

关于修改文章,清梁章钜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梁章钜,1973:1000)的确,要想写好论文,一个人必须在论文修改上下功夫。随着更多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对论文初稿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到篇章结构都进行了反复修改,既涉及到文中论点和论据的修正,也包括对所运用理论的调整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比如,论文初稿第四部分“译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有段补充说明赖氏译本特色的文字,包括“淡化译语(英语)形合之法,如用‘,’代替‘;’或连接词以贴近源语(汉语);用词基本不用缩略形式”等内容。后经反复斟酌,尤其考虑到论文内容和观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决定将该文字移至第二部分“赖发洛及其《论语》英译本”,用以说明赖译本的特色。

关于文中的理论运用,笔者借鉴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如理论的'工具性、理论运用和学术价值的关系等,通过比较不同翻译流派理论的特点,结合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最终决定选用翻译目的论来分类评鉴赖译本,并有效地揭示赖氏译本追求英语译文“更接近于汉语原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理想化“真实翻译”为标志的翻译目的。

4、文体和引用之规范

翻译研究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既需要体现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又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其中,符合文体和引用的规范是对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关于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十分丰富,包括从语态到语气,从术语的运用到避免歧视用语等内容。如关于术语,不仅要意识到使用专业术语的必要性,也要注意语言精炼,尽量少用术语,更要避免歧义。鉴于此,笔者在撰写尤其修改赖译本研究论文时都进行了仔细参照和认真检验,对那些欠妥如口语化的表达甚至讹误之处,如对翻译目的论个别术语的误用,都逐一加以修正和改善。

引用的规范对撰写合格的翻译研究论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就引用而言,文章切忌断章取义,并应关注引用的核实及可靠性。为了避免引用的断章取义,熟悉引用文字的上下文十分关键。自己清楚记得老师曾在专业课上要求学生课后做引用查证练习,其中就有查阅“学而优则仕”的上下文。通过查阅,自己发现该语源自《论语》的“子张第十九”篇,上文是“仕而优则学”,并惊奇地发现该语为子夏所说,而非孔子所言。显然,这样的查证很有利于对该语的全面理解和准确使用。在修改关于赖译本研究的论文时,笔者努力查实引文,确保引用的可靠性。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赖发洛所追求的“真实翻译”的涵义,文中引入了本杰明的“真正翻译”思想翻译学的论文写作技巧

为了查得“真正翻译”的出处,笔者在不同数据库中找到许多涉及该思想的论文,但基本上都是给出较为笼统的汉语解读,甚至还存在抵牾之处。为了更好地把握该思想,自己通过追根溯源,最终找到其原文具体出处,并发现本杰明这一思想与其“纯语言”哲学观密不可分,加深了对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其实,为了引用的规范,本篇论文也是如此。譬如,上文引用了清朝学者梁章钜有关作文修改之语,最初找到的出处有二:《退庵论文》和《退庵随笔》,且没有出版社、具体页码等信息。通过多次搜索和查阅,笔者最终在《退庵随笔》第十九卷“学文”中查得原文,并通过阅读下文——有关欧阳修对《昼锦堂记》原稿起首两句的修改,更好地理解了引文,尤其是修改之于作文的重要性。

1、论文题目

2、摘要与关键词

3、目录

4、翻译任务描述:主要写有关报告的背景,翻译任务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报告整体结构。

5、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文本特点分析、有关文献的查阅等,译中——翻译工具、翻译策略的选择等,译后——译后的校对、修改等。

6、文献综述: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7、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具体翻译案例将翻译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应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如从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部分一定要分析到位,突出理论如何对翻译实践起指导作用,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8、结论:主要包括翻译实践的总结、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展望。

9、参考文献:应使用规范的格式将引用的参考文献一一列出(如APA或MLA)。

10、致谢。

翻译报告注意事项:

1、合理拟定翻译选题和理论

研究理论与选题的匹配程度和创新程度大概率会影响报告质量!一个优秀的选题通常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兴致。选题必须是明确的问题,并与具体的学术领域紧密关联。选择方向、提炼观点、确定理论是确立题目的必经之路。

如果实在迷茫,不知道选取哪个理论,就把所有有关翻译的理论找出来,列一个清单,选择最擅长、最稳妥的理论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吃透所选理论和与翻译材料,积极查阅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多多查看与所选理论和翻译材料相近的类似的实践报告,学习使用规范严谨的学术语言。

2、制定翻译计划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当先统筹制定一份翻译方案,确定翻译进程,确定译中、译后总结复盘事宜。在阅读翻译材料过程中,可以顺手记录材料中的生词、术语、长难句,优先进行翻译。

3、撰写结论

撰写结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翻译过程的总结。

2)翻译报告的局限性。

3)对翻译的进一步展望。可主要写翻译中的经验、收获、局限以及建议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