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论文答辩词

发布时间:

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论文答辩词

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培养与研究这样我来写的

根据你论文的内容来说一下呗。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找到大家容易掌握得方法和策略,让更多的家长培养更好的孩子。

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这时候幼儿的性格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什么会有这次论文题目的产生呢,这啊还得从班里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我们班男女幼儿比例一直比较失衡,男孩占大半个班而女孩就2、3个。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特立独行脾气暴躁倒不是小子们,而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丫头。不说你都想不到,平时没什么事情还好,一旦不开心不顺心了马上就脾气暴发。摔东西,跺脚、大叫等等习惯早已司空见惯。刚开始我以为只是偶然现象。以为只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不适应,情绪不好。慢慢引导会好的。后来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要是顺着她说还好,一旦批评她了或者今天不开心了,那我今天的活动计划基本上就是泡汤。什么也不讲任由她发泄。她还有个惯例程序就是发完脾气就道歉。我想既然在我班了,作为她的老师我有义务来引导教育她,毕竟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刚开始把路铺好了,行为习惯养成好了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那将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开始干预进行教育。因为一味的批评只能让孩子的脾气更加逆反。所以在对待这件的事情上一定要掌握章法。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处于性格萌芽阶段,幼儿的性格教育属于最初的起点教育,这种起点教育对幼儿的今后有着深刻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 保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统一性 任性、固执、发脾气,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并非学前期幼儿才会有的,克服这些缺点至关重要 。幼儿任性、固执、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师家长教育不正确。教师和家长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过分夸奖或训斥、恐吓、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幼儿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等等,都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性格。2.幼儿园与家庭中成人之间对幼儿教育的不一致,生活制度的不稳定等。幼儿处于这样的情况,无法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因此容易发脾气。3.成人的不良性格直接影响到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相互配合,深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帮助幼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幼儿在良好的熏陶和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二、 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除了父母,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各方面形成的重要时期。人家都说什么性格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班。我们有一个老师平时性格很内向,做事情什么的也有条不紊的,他们班的孩子也跟她做事什么的如出一辙。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他们通过观察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教育漫话》中写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着极重大长久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记得我们部门主任就对于这个问题找我谈过话,她说我的公开课上的滴水不漏,从设计到实施都很完美。就是给看课的老师感觉心里不舒服。她认为我们班的孩子太安静了 太死气了。一点都不像五岁的孩子应有的活泼开朗。她说我们班的孩子的性格很像我,我在,在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允许有瑕疵。对孩子就很严格,不允许孩子一点的失误尤其是做公开课这样的大活动。我都会特别热真,因为我的过度认真,孩子的性格受到压抑。不敢真正的释放天性。我听完后,说真的我也感同身受,我发现虽然我们班的孩子很听话但是每天的活动不能让他们真的获得快乐。如果是这样那不就与现在的快乐成长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了吗?我必须反思自己,在教育幼儿情感方面多下功夫。让孩子真正的做到快乐学习。三、 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而更加尊敬我们,事事都包办,这样只能害了孩子。其实作为教师如果善于观察幼儿的细小环节,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优秀,自己会尝试着解决问题,也会尝试着商量办法。我会在旁边悄悄的听他们的对话不直接干预进去,只为了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强调让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实践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减少对大人的依赖。四、 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注重孩子的整体发展和关注个体差异孩子们都期望受重视,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幼儿就会情绪高涨,自信心大大增强。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多与幼儿接触,一句赞赏的话,一个亲切的眼神,或是拍拍他的肩膀,都能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我们班有个孩子她是下班学期来的,对于新的环境,新的专业,新的教师。一切都是新的,需要从新出发。孩子每天都情绪低落,经常眼泪汪汪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论文答辩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结合我国社会的现实,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些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偏差,使不少幼儿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如任性、懒惰、依赖、好强、自私等,妨碍了幼儿兴趣、爱好、品德、特长等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极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的,是在活动中行成个性,表现出个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讲、去听、去看、去做,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兴趣爱好等个性。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个性;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认真的绘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勇敢、坚强、抗挫的个性等。例如在美术活动"我的幼儿园"中,老师不再单纯地示范,而是带领幼儿参观整个幼儿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将自己所看到的画出来,培养他们敢于动手尝试、大胆创作的个性品质。(二)建立亲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基石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积极的、合作的、友善的言行与幼儿交往,以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貌与人格精神影响和引导幼儿,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在问题的解答中要循循善诱,增进他们的知识,使儿童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们要懂得儿童,这是父母、先生顶大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选择适合幼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教与学中能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乐学。(三)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环境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中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熏陶要注重物质环境的熏陶,精心设计具有良好个性内容为主的墙饰,如"我爱上幼儿园"的主题墙、"我们爱劳动"、"好书一起看"等小海报贴在幼儿经常路过的墙面;在全园布置美丽的图案标识,时时提醒幼儿合作、分享、关心、谦让等。再有如果幼儿受成人约束过紧,幼儿就会感到精神压抑,失去童心,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只有为孩子创设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欢乐的环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们才能充分放松自己,心情愉快,无拘无束。(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开朗的性格,开朗的性格给人以好感。幼儿要有开朗的性格,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为培养幼儿健康体魄,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 鼓励幼儿自己吃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通过小手像打枪的握勺小儿歌使幼儿对自己持勺吃饭感兴趣。② 引导幼儿不挑食。在进餐前,为幼儿介绍食谱,介绍其营养价值。如,要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使小朋友长得高。要长高,就多吃这些蔬菜等。③ 引导幼儿进行适量的运动。鼓励幼儿积极进餐的同时,我们要带幼儿进行丰富的体育运动。孩子喜欢游戏,因此,我们引导幼儿锻炼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时要采取游戏的形式。④ 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只有保证幼儿身心在健康的状态下,幼儿才能开朗起来。(五)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孩子的个性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如对待反应慢的的幼儿要给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有特长,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对容易满足的儿童,则要避免过多的表扬,克服他们骄傲自满、自负心理,让他们的个性向正确方向发展。(六)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在家园配合教育中,重点就是帮助家长明确培养良好的个性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个性的闪光点和薄弱点。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喂。针对孩子的"两面性"行为,我们设计了家园联系本,记录"在家表现"和"在园情况",以此帮助他们形成言行一致、家园表现一致的良好个性品质。总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健全的心态与人格。所以,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个性、特长,把我们的孩子都培养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人!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论文格式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关键词】 培养 幼儿 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暴露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所以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保证小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小班幼儿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活动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图书区里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幼儿礼仪交往方面的书籍。在我们对幼儿将结和孩子们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幼儿良好行为和幼儿礼仪幼儿初步的了解。为了幼儿促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创设了“礼仪宝宝大PK”栏目,早上来园主动问老师好的宝宝,我们就会把宝宝的照片张贴主题墙上,成为大家羡慕的小明星。活动室内“幼儿园里好习惯”栏目的创设吸引了全体幼儿。我们把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幼儿行为,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看到图片中的自己和同伴非常的兴奋,照片贴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是约束,同时更是激励。不用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晨检室里“谁是好宝宝”栏目,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相互评价画面中人物作法,在此过程中幼儿间也有了相互的评价标准。幼儿有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争当大家喜欢的好宝宝。走廊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儿歌的内容将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更换,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同时在家长的合作下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 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我把录像连接在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赵子浩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奏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其实我是在他们喝水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喝水情况)。哪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和礼仪方面幼儿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出现了反复性,我们的研究还需继续,孩子们的行为还需继续练习。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针对集体和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幼儿是未来地球的主人,从小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习惯的教育很有必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能使幼儿逐步养成幼儿自觉的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关键词】 培养 幼儿 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论文摘要】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重要,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用一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期,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幼儿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最佳时期。坏毛病难改,习惯成自然。论文着重分析了幼儿各种不良习惯如:生活、环境、行为、卫生、情感、作息、劳动等一系列习惯的原因,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论文分为七大观点来进行论述,总体而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釆用科学的、适宜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在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品质、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二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反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受挫折、不敢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差;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对师幼关系恶化。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所牵制。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思,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的幼儿关系进行反思。其实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前五大类基础的认知,还要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例如: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相对于读书写算而言,这无疑都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与研究的论文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关键词】 培养 幼儿 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论文摘要】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重要,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用一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期,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幼儿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最佳时期。坏毛病难改,习惯成自然。论文着重分析了幼儿各种不良习惯如:生活、环境、行为、卫生、情感、作息、劳动等一系列习惯的原因,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论文分为七大观点来进行论述,总体而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釆用科学的、适宜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在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品质、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二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反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受挫折、不敢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差;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对师幼关系恶化。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所牵制。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思,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的幼儿关系进行反思。其实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前五大类基础的认知,还要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例如: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相对于读书写算而言,这无疑都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通过反复地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促成习惯。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时,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通过借助教具练习、口头表扬、奖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其掌握,形成良好习惯为止。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并让幼儿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这样使幼儿在各种榜样的影响下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做法,并形成一定的规律。 4.讲究方法,因势利导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使其明辨是非。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容忽视的环节,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采用耐心讲道理、情绪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来安抚孩子。我们发现小班孩子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到了中大班时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仅依靠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小朋友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