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论文

写作思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既定方针,在文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正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依靠当今世界格局和世界发展所提出的融合世界脚步、跟随国际发展的重大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致力于大国外交的基础之上,着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上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都大力推进了经济发展,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经济,当今国际面临的经济挑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等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深化,在带来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还是处于低发展、低效能阶段,经济发展依赖自然开发的程度较大,科技创新程度低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污染、高消耗的粗狂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国际发展要求,科技动力与新能源不足以拉动经济健康高效的发展的条件下,本国的经济走向便故步自封,难以融入到国际的大背景之下。而放眼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

贸易往来与合作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力量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交流与合作,由此看来,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发展经济都离不开对外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求实现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构建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显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保障。

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亚洲经济发展的态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经济发展的倡导者,在和平外交的作用下推动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合作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流背景下,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精神,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小论文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战争的追溯——统一、发展、疫病、惨剧。它可以使社会更好发展,也可以使世界坠落。战争,如一杯注入鸩毒的葡萄酒,在其中有合作成功的蕴义,也同样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战争,如一根细细的火柴,既能带来光明与温暖,也足以毁掉一片森林。战争,如一块石头,有时帮助人们跨过沼泽地,但也能成为一块绊脚石。战争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民族以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语能够形容。同样,战争是贪婪者“一统江山”的重要武器,也是“经济衰败”的源头。战争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厮杀到近代的世界大战甚至于现在的反恐战争,似乎是无休止地循环着,进行着。战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是统一的象征,是以和平天下、安抚社稷为目的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战争是和平的必经之路。”的确,纵览古今,曹操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项羽与刘邦的垓下之战、浩荡的七国争霸、反对君主专制的巴士底狱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安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统一就好比包在石头里的金子,战争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削去束缚它们的土块和坚石,使他们闪闪发亮,永延千古。但是——同样在和平的年代里,始终有贪婪的人不满足眼前的财富,以种种借口挑起战火。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充斥着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严重地破坏了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正如近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最终无论哪一方人民感到的都是强烈的悲痛。此时此刻,无辜的受害儿童们,他们呻吟着、哀嚎着。面对未来,他们只能在心底祈祷:“我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这声音是那么声震山林,响彻云霄。战争如大雨,能缓解旱情,却又使万千的人们流离失所。战争如狂风,能吹走乌尘,却又使树木摧折、房屋坍塌。战争如大河,能带来充裕的水分,泛滥时却又吞噬众生。正如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亦如此。

问题一:怎么看待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1 )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本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毁灭了数不清的财产,因此,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第二,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在增长。在各国人民反战呼声压力下,各国 *** 为维护世界和平都 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由各国 *** 、政党、社会团体建立的众多的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也都为制止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世界三大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是没有激化到必须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不可的程度。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使全球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成为避免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由于以上三种因素起作用,二战后尽管地区性战争一直没有中断,但是毕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世界总的局势是和平的,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这是 我们判断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的主要标志。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 2 )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的核心问题。目前世界上 两种制度、三种类型 的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本国经济问题。各国 *** 和人民都清楚,发展经济是核心问题,南北矛盾的根子也在于经济问题,解决世界各种矛盾最终也要靠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利于解决世界各种矛盾。所以,世界各国都强调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决定世界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问题。这是我们判断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发展的主要标志。? ( 3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关系。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而在战争的环境中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到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世界经 济的发展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奠定物质基础。因此,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根本利益之所在。 (字数不够,自己凑) 问题二: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理作用的结果。 ⑴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了沉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⑵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⑶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级化进程是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⑷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⑸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⑹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问题三: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问题四:如何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 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重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问题五:如何正确看待“世界人类和平与发展”这个问题 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 *** 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 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 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 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时代的主题。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要特别注意 *** 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主要理解这一判断的深刻内涵与意义。这几个判断既可以结合在一起考核,也可以分别考核。分别考核时出选择题机会多一些。2.当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 问题六: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是不影响其他的国家的利益的,是以一种双赢甚至多方都赢的目的去发展的,同时,用中国的发展去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的。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3.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4.各国人民还面临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因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是不稳定和不完全①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5.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6.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这是世界和平的隐患。7.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8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9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因为,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论文

和平是一朵花,她开在战争之中,正因为有和平之花的绽放,战争的创伤才会被抚平;和平是一条鱼,它游在激流之中,正因为有和平之鱼的奋斗,激流的凶悍才会被征服;和平是一只鸟,她飞在自由之中,正因为有和平之鸟的飞翔,自由的美才会被人们察觉;和平是……▼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ο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ο因而我们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ο▼ 然而,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ο美国常常在世界面前说中国如何不人道,如何不民主,然而美国他自己呢,他就真的'自由”'民主”了吗?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ο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因为教派与种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不断;更有约旦和以色列之间为争夺水源而大动干戈ο▼ 这些战争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却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人民的感受,致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呢?两败俱伤ο而西方的一些国家非但不帮助和解决这些战争反而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ο▼ 更还有像恐怖组织这样骇人听闻的组织,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在2001年恐怖组织袭击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之前,他们曾'演习”过一次ο他们用一架飞机撞向一处高达200多米的古佛,之后他们就发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的9ο11事件,致使许多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子女,许多子女失去了自己的父母ο难道他们就没有父母没有子女吗?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儿的怜悯之心吗?▼ 和平是美丽的,她回用春天般的吻,抚平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她会用温和的细雨,滋润渴望雨水的干涸的心灵ο▼ 为了和平事业的发展,各国之间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ο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ο▼ 中国自加入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ο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ο▼ 和平是盛开的花朵,她绽放得美丽,舒展得绚丽多姿;和平的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和平的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和平的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论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p,这是国家忽悠世界的,可是一不小心忽悠了自已人。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一再强调:“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当今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国际社会各种矛盾深入发展,呈现出一幅扑朔迷离的复杂图景,但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因为这两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战略任务。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战略问题的著名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邓小平关于时代两大主题的论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时代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理论是列宁提出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对世界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的论断,认为由于帝国主义的激烈争夺,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也就是说,当时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以及战后初期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列宁论断的生动体现。但是,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主题逐渐发生了转换,即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因为,首先,战后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和平运动对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摆脱了殖民统治之后,面临的最紧迫的首要任务是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再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还有,战后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并为人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实际意义。⑴邓小平这一论断为我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正确地估计形势,把握时代的主题,是正确制定战略方针的前提。在“文革”期间,毛泽东曾对国际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强调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迫在眉睫,提出要准备打仗,而且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提出“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是我们在很长时期内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耽误了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形势的估计失误,使我们遭受了巨大损失。例如,“从打仗出发,急急忙忙搞三线建设,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投入两千多亿元,并且按‘山、散、洞’原则布局,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甚低,许多已变成包袱。”据《人民日报》1988年4月6日所引资料,195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是4.7%,而1980年下降为2.5%;196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日本相当,而1980年仅为日本的1/4;50年代上半期,韩国人均收入与我国差不多,而80年代上半期超过我国6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⑵邓小平的论断为建立国即政治、经济新秩序指明了方向。将来建立的秩序是否新秩序,必须看它是否真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⑶邓小平的论断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突破了某些传统的框框和过时的看法。

因为政治书上是这样写的,嘿嘿,开个玩笑因为现在世界上的主流就是 要和平 和 要发展其实现在的世界还有局部的战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义仍然威胁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以说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太和平,因为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所以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太大机会发展.所以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自己扩写一下,再找些材料论证下,在乱哈啦一些。恩,如果还不够的话,就接着哈啦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文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战争的追溯——统一、发展、疫病、惨剧。它可以使社会更好发展,也可以使世界坠落。战争,如一杯注入鸩毒的葡萄酒,在其中有合作成功的蕴义,也同样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战争,如一根细细的火柴,既能带来光明与温暖,也足以毁掉一片森林。战争,如一块石头,有时帮助人们跨过沼泽地,但也能成为一块绊脚石。战争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民族以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语能够形容。同样,战争是贪婪者“一统江山”的重要武器,也是“经济衰败”的源头。战争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厮杀到近代的世界大战甚至于现在的反恐战争,似乎是无休止地循环着,进行着。战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是统一的象征,是以和平天下、安抚社稷为目的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战争是和平的必经之路。”的确,纵览古今,曹操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项羽与刘邦的垓下之战、浩荡的七国争霸、反对君主专制的巴士底狱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安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统一就好比包在石头里的金子,战争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削去束缚它们的土块和坚石,使他们闪闪发亮,永延千古。但是——同样在和平的年代里,始终有贪婪的人不满足眼前的财富,以种种借口挑起战火。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充斥着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严重地破坏了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正如近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最终无论哪一方人民感到的都是强烈的悲痛。此时此刻,无辜的受害儿童们,他们呻吟着、哀嚎着。面对未来,他们只能在心底祈祷:“我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这声音是那么声震山林,响彻云霄。战争如大雨,能缓解旱情,却又使万千的人们流离失所。战争如狂风,能吹走乌尘,却又使树木摧折、房屋坍塌。战争如大河,能带来充裕的水分,泛滥时却又吞噬众生。正如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亦如此。

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一.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一方面,战争手段的运用之普遍和经常,使它几乎成了人类一种常规活动。阿里斯托芬曾通过剧作《和平》发出感慨:“一直在将你期待,一直在将你找寻;非同寻常的期待,非同寻常的找寻。”这正是频繁的战争造成和平稀缺的一个佐证。另一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创造和平局面的努力和在战争的间隙中创造生活的努力。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是创造与毁灭的悲剧性交替。如果说过去这种悲剧性交替中,人类还可以在战争的间隙中重建生活,如今当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生化武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诱发战争的因素又愈益增加,核战呈一触即发之势,“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似乎过于形而上的问题已经逼近眼前,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毁灭性的核战阴云笼罩下,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存在于制止战争和争取持久稳定的和平的努力之中。 二.和平与反战的思想探索 战争使人类历尽苦难而期盼着和平。但持久稳定的和平有赖于许多条件。对战争这一横贯全部人类史、称得上人类常规的活动进行反省并对诱发战争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为和平创造条件的努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和平与战争是一对永恒主题,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尤其人们熟知的那些杰出思想家深具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作为思想家,他们不是简单地赞颂和平谴责战争,而是致力于对战争根源的挖掘和对战争性质的剖析,致力于探索摆脱战争的可能性和持久和平得以实现的条件,阐释的思想对于我们理性地认识战争和争取和平有着重要启示。 1.战争根源探究 思想家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性等多方面对战争根源作了探寻,揭示了贫穷与战争之间存在着联系,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冲突往往成为引发战争的因素,战争与人的攻击性和冒险精神,特别存在于某些人身上强烈的征服欲和野心有着关联。但我认为对战争根源所作的最重要探寻,是揭示了专制政体与战争的内在关系。这一思想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指出专制僭主通过挑起战争使人民需要一个领袖。稍后,亚里士多德把专制政体判定为要靠战争来维系稳定的政体。十八世纪,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揭露了专制统治者和教权主义者为着权欲、为着征服、为着所谓主义把人民推入战祸的真相,并指出对外的战争和征服与对内的独裁专权相互支持这一事实。当代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则不约而同指出近现代一个事实:专制国家不仅屡屡到处挑起战争,而且彼此之间也经常爆发战争,哪怕意识形态相近甚或相同也难免兵戎相见,这与战争从未发生在民主国家之间呈耐人寻味的反差。这一反差对战争是专制政体的内在本性提供了颇为独特且有力的证据。 专制政体之成为战争根源,乃因作为这种政体特色而存在的专断权力在根本上处于无制约无制裁状态以及这种政体本质上的不正义和扩张、征服倾向。事实上,权力占有者对内的不义统治本身就酝酿着内战。对外,由于专制政体的权力来源、是否进行战争的抉择方式和取得战争经费的方式与共和政体判然有别,两种政体下民意的分量和人们生命的分量更是迥然不同,这使得战争决定如康德所指出的,在共和制下是最艰难的决定,但对专制者来说,却可以成为“全世界最不假思索的事情”。①所以,一旦实力具备或者以为实力具备,战争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对发动征服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与带给人民的不一样。胜利带给他们的是财富、土地、荣耀和统治权的扩大,为取胜所必须付的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支付;如果战败,战争发动者不必为后果负责,其惨烈后果将全部转嫁给人民,尽管人民从来没有机会对是否进行战争表达意见;如果面临灭顶之灾,“绑架”整个国家作“人质”,甚至拉全体人民作陪葬——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少见。专制体制下权力与责任之间荒唐的不对称决定了使战争永久化是形形色色的专制统治者的共性。 但专制制度成为战争根源还不仅在于上述原因,还在于这种制度具有把某些作为战争发生可能性的因素刺激、挑逗起来引向战争的倾向。其实,无论人性中固有的攻击好斗性、冒险性,还是某些人的野心和征服欲,或者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差异,都并不必然使人走向战争,它们都只是一些潜在的可能。但专制制度注定要把这些潜在可能变成现实的战争因素。因为这种制度既给了统治者凭借权力强制性驱赶人民上战场卖命从而使他们的野心和征服欲得以兑现的条件,又使他们可以利用欺、煽动和暴力思想的灌输使人性中原本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释放的攻击性冒险性采取暴力的破坏性发泄方式。至于在不同种族、文化、信仰之间制造隔膜、挑起仇恨,加深误解和冲突,把差异变成战争的理由,更是专制国家惯用手法。 关于专制制度与战争的关系,专制制度导致战争是问题的一方面,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战争对民主国家的自由构成最大威胁。威胁不仅来自外部专制国的战争倾向,还因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民主国家作为人民自由之制度性保障的权力平衡。这就是托克维尔指出的那种危险: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使参战的民主国家把对一切人的指挥权和对一切事物的管理权强制性地集中到行政当局。而一场持久的战争则势必把权力向行政当局集中的危险趋势固定下来。 战争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多侧面关系,提示了避免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最重要思路。 2.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要避免战争、争取和平,需对战争本身抱理性态度。为和平而谋划的思想家们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们中不少人赞成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战争并为之辩护。最重要辩护是对战争作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区分。把战争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与对战争的谴责一样源远流长,而且不光众多思想家作这样的区分,一般民众也自发地倾向这种区分。尽管在“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的问题上分歧重重,但人类还是逐渐取得一些基本共识,如:侵略战争、征服战争,出自压迫、掠夺目的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基于自卫,为保卫和平和家园、为了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杰出的思想者就战争问题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所作的是非辨析推动了基本共识的形成。从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开始达百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对希腊人来说,不仅是反抗侵略,而且是一场为着捍卫自己的城邦制而与强大的专制帝国进行的殊死斗争。斗争的胜利使希腊的独立城邦幸存下来,并创造了对全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基于这双重的正义性,希腊哲学家、诗人们,包括深刻揭露了战争残酷性的三大悲剧诗人无不引以自豪并为之辩护。即使反战立场最鲜明,以一系列喜剧鞭挞讽刺愚弄人民、鼓吹城邦之间内战的政客的诗人阿里斯托芬也对希波战争中抗击波斯入侵者的勇士大加赞扬。世界各大宗教创立者都反对战争,但也认肯了自卫的权利,尤其基督教一些著名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他们都对这类权利作过有力论证。阿奎那不仅从战争理由、目的等方面梳理了使一场战争具有正义性的条件,还通过指出暴君在臣民中制造倾轧和纷争是犯了严重的叛乱罪,为推翻暴政的行动作了辩护。在十七世纪思想家洛克眼里,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这种看法表明了对战争的反感,但他同时坚决反对为了和平让无辜者乖乖地任人施暴。在他看来,这种由强暴和掠夺构成的和平无异于要民众充当驯顺的羔羊,不加抵抗地听任豺狼咬断自己的喉咙。人道主义者雨果主张以博爱促进和平,向往不再有持剑的士兵、不再有国界,整个宇宙为一家的和平前景。但他坚定表示,决不要低头屈膝的和平、专制下的和平、王朝下的和平。1869年的洛桑和平大会上,雨果提出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解放,并认为为此“也许还需要最后一次战争”。二十世纪初,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就日益逼近的战争对社会党人提出了双重任务:当战火还只是遥远的威胁时,应该用斗争来防止战争,但危急时刻就应该发动捍卫民族独立的战争。至于投入正义战争的必要性,爱因斯坦以反纳粹的战争为例作了透彻的表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