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规范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页面:
(一)中文封面
(二)英文封面
(三)报告主体
(四)封底
分述如下:
(一)中文页面
中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十二项内容,分别为:
1.编号(即作者的学号)
2.仿毛体校名
3.校徽图样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字样
5.作者届别
6.论文题目
7.作者所在学院
8.作者所学专业
9.作者所在班级
10.作者姓名
11.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12.报告完成日期
除2、3、4、5四项之外,其余八项内容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特别是第6项论文题目,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预解决的问题和学科特点。题目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
(二)英文页面
英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七项内容,分别为:
proposal
author’sname
classandgradetheauthorbelongsto
author’sschoolingnumber
supervisor’snameandprofessionaltitle
date
schoolanduniversity
除第1和7项外,其余各项均要求论文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用英文进行补充或填写。论文题目不超过15个单词,如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论文题目的其它要求参见“(一)中文页面”中对中文题目的相关说明。
(三)报告主体
1.题头部分(headingofproposal)
这部分包括researchproposal,作者姓名、所在学院三项,均用英文书写。学院名称录完后空一行(小四号字体),再录入主体部分的其它内容.
2.主体部分(body)
主体部分包括题目(title)、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参考文献(references)八个部分构成。总词数在2,500左右。各部分要求如下:
1)题目(title)
即作者选定的论文题目。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的是为何要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然后再写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什么或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通过对现实社会或本领域实际情况的分析,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理论和现实意义(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可以先概括,再说明。
3)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等,评述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不足,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在文献综述中评述。撰写研究现状不宜一味罗列,要有作者本人的分析和归纳,并适当举出观点或理论的实例。
4)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5)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
选择这个题目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有了问题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寻求答案。撰写研究方法可简述自己的答题思路,同时重点阐述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问卷法、比较研究法、文献阐述法、访谈法等。
确定研究方法是还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撰写学术论文时,常常需要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该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空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了解草率行事。比如用调查法,就要讲清楚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6)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
从选题开始到答辩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安排,同时安排要与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院的安排吻合。共2页,当前第1页12
7)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但列出二级目录是起码的要求。
8)参考文献(references)
根据外国语学院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定罗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书写与打印规范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律使用a4白纸单面打印。
(二)字符间距:标准(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除外)
(三)行距:倍(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除外)
(四)页边距:上下厘米、左3厘米、右2厘米
(五)页眉:厘米,页脚:1厘米
(六)页码: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不用页码,报告主体部分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标出。
(七)标点符号:中文标点符号必须在中文状态下录入;英文标点符号必须在英文状态下录入。中文的省略号为“……”,英文中的省略号为“…”。英文中没有书名号“《》”。
(八)编排格式
1.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上的内容及格式设置不得随意改动,作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默认的格式填写或完善相关信息即可。
另外,中文封面上除编号(学号)项保持左对齐外,其它各项均采用居中对齐的方式。论文题目如果太长,可采用延长下划线或另加一行的办法,论文题目之下的其它各项也要随论文题目项的变换而变化,要保持论文题目、学院、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及职称、完成日期等七项内容左右对齐并保持居中状态。
英文封面上的各项内容均采用居中对齐的方式。英文论文题目如果太长,可另起一行。
英文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都大写,虚词的首字母不大写,但多音节的介词可例外。若虚词在行首,其首字母必须大写。
2.主体部分
1)报告主体的题头部分:“researchproposal”字样为3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居中;作者的英文署名另起一行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居中;作者所在学院即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longdonguniversity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居中。学院名后空一行(小四号)开始录入主体部分的内容。
2)主体部分的八个方面内容的标题(包括序号)用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左对齐,标题序号用罗马数字大写形式,即i.、ii.、iii.、…等。
各部分内容在对应的标题下一行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录入,段落首行缩进4个半角字符。
主体部分的表和图的要求参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中的相关内容。
3)写作提纲部分的内容
写作提纲中的一级标题的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加粗。二级标题的字体均为timesnewroman小四号。一级标题缩进两个半角字符,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后用圆点,圆点后空半角字符,开始录入一级标题的内容。
二级标题依次以,,…,,,…,的形式标出序号,序号后(不用圆点)空半角字符,开始录入对应的标题。与一级标题缩进2个半角字符不同,二级标题要缩进(小四号字)4个半角字符。同一级别的标题,上下行的左边必须对齐。
同级标题必须有两个以上,即有1就应有2,有就应有,依次类推。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先英文后中文排序;英文文献条目用timesnewroman字体五号录入,中文文献条目用宋体五号录入;标点统一用英文半角状态;标点后统一空一格。参文献条目排列的规范及相关要求参见《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注规范》。
各级标题中首字母大写相关规定参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中的“(八)编排格式”中有关说明。
英文标题内容一般用词组形式而不用句子形式表达。同一篇论文中的标题,语言表达形式要统一。标题一般采用名词词组形式,也可采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容词或介词等词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在同一级标题中必须统一,不可几种形式混用。
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装订规范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本按下列次序装订成册
1.中文封面(全校统一格式)
2.英文封面(学院统一格式)
3.报告主体
4.封底
(二)毕业论文在页面左侧1厘米处装订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技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类问题已经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留学生认为,词汇难以理解,不会运用。在课堂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词汇,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体态语,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汉语学习者理解不了所学的词汇,就不用说是正确运用于句子和篇章当中了。
本文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词汇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针对留学生对词汇理解情况,对以往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进行综合梳理。目的在于能够对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探讨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与规律,这样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二)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目前,国外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这预示着汉语正逐渐走向国际。本文结合当前汉语形势,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课堂教学技巧进行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综合分析,可以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旨在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教师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所教授的词汇展示给外国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教与学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力求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课堂教学技巧方面的参考,能够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启示。
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
(一)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尽管当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经过长期探索,词汇教学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些科研工作者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科研研究,例如:李大农(2000)研究了韩国学生有关“文化词”的学习,提出了对韩国人汉语词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汉字词’迅速,大量地掌握汉语词汇;指导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的搭配和应用上”等等;何干俊(2002)就英国国家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陈贤纯(1999)提出了编写集中强化型的词汇教学教材的建议;胡鸿, 褚 佩如(1999)也提出实行集合式词汇教学的方法;刘 珣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中强调汉语词汇教学要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把词的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同时注意利用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并提出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汇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要通过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来减少遗忘。黄振英在《初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中总结了演示描述法,联系扩展法,提问讨论法,汉外对应词对比法,词语联系搭配法,总结归纳法七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为后来的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
(二)前沿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杨希贵(2009)认为扩大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并强调兼顾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崔永华、杨寄洲(2002)主编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和周健(2004)主编的《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对词汇、语法等汉语各方面的教学技巧做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前辈们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但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教学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例如:词汇教学从哪儿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课堂词汇教学技巧,作为研究目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其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技巧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服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
主要研究问题: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学者
们关注的目标,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它的重要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介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是通过研读李明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和崔永华、杨寄洲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深入研究书中所包含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词汇教学技巧,以及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理念,课堂词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并对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解读。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对杨老的词汇教学技巧的应用与发展的实践,希望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有一些借鉴和启示。
说是至关重要的。介于对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部分着力将理论与本人在实习过程中的授课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达到更好的至关效果。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综合以上陈述,对本论文提出的词汇课堂教学技巧及规律做出综合总结,以及写作本论文的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毕业论文题目,一般要简洁,不宜太长;需要讲明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所需要引用的文献;需说明研究课题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以及介绍本人所研究课题的初步方案。 论文开题报告是一份摘要,详细说明了您的工作大纲。它确定了您正在研究的问题,明确说明将要研究的所有问题,并描述您需要的资源和材料。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毕业论文题目,一般要简洁,不宜太长;需要讲明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所需要引用的文献;需说明研究课题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以及介绍本人所研究课题的初步方案。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论文开题报告建议 1、题目不宜太长,最好保证在20字以内,以最少的工程术语表达论文的核心工作。 2、尽量用一句话说完,不要变成两句话。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经常出来这样的句式,但不宜出现在论文标题中,举个例子,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避免使用动宾结构。动宾结构的语气比较强烈,像第2点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么写的,但是论文不需要,论文需要的是简单朴素地描述事实。 4、必须与你的关键词有极大的联系,通过论文标题必须能够一眼看出你要做的工作内容,关键词也是研究工作的简短概括,因此论文标题必须和你的关键词有极大的联系。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名称:汉英方位认知异同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应用
一.选题依据
1、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尽管方位的表达在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已是个老话题,但在英汉双方对方位的认知异同研究,以及根据期异同特点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导入方位文化的教学恐怕是近些年来仍在不断探索的事情,学习探究方位表达中的文化蕴含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及汉语文化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求英汉不同的方位认知在对英的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方位认知在汉语表达中是个古老的话题,国内外研究的学者不少。有很多从各种方面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研究,空间方位给出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置。物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别的事物存在着一定联系。物体所处的位置就取决于这种相互的关系,范文内容地图也就是说,位置的认定总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参照的。观察点、视角等,也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认知语言学“物像—背衬”意象图式里,位置待确定的物体叫物像,用作位置参照的事物叫背衬,加上影响视角的视点,共同构成影响物体空间位置的因素。空间方位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方式。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对空间方位认知模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指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空间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语。在自然语言中,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词语本身的语法符号来作为唯一的确定因素,空间方位词的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国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文化和认知角度来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异同,而对于其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较少涉及。
二.选题材料收集
⑴李宗利刘效群从“东南西北”方位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⑵王琳唐霞“东”“西”的文化涵义探析及其英译:《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⑶吴新华赵雄英汉方位词所表达的尊与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⑷王小凤曹志希.范文写作“东”、“南”、“西”、“北”的文化蕴涵及其英译[J].中国翻译,2006,(5):82-84.
⑸裔文军地域因素对英汉词汇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⑹才雅南.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汉英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24-26.
⑺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3,(4):.
⑻才雅南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3期
⑼张雪珠汉英中“东西南北”的文化蕴涵比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期
⑽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语文出版社,1996..
⑾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10.
⑿熊荣敏;英汉空间参照框架及其认知作用[D];西南大学;2006年
⒀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⒁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⒂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⒃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⒄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⒅吴忠岫汉英方位词“东”、“西”文化内涵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⒆张美云试析汉语“东西南北”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认知规律[J]山花;2009年08期
⒇张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小小问题——兼答《〈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补正》[J];TOP100范文排行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21)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2)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3)马鹏举、郑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24)吴佳娣方位词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5)陈瑶方位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6)韩陈其、立红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7)杨艳群中西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08期
(28)厉晓玲英汉方位词的认知对比《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
三.研究写作设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汉英方位认知异同
一、汉民族方位认知考
二、英格兰方位认知考
第三章方位认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总结
说明:包括主要内容、热门思想汇报预期成果等。
四.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从方位认知的不同入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更有利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师更好的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五.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1.第一阶段
时间:20XX年1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内容: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完成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
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10月31日
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3.第三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4月15日
内容:论文修改定稿
4.第四阶段
时间: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
内容:打印上缴论文
5、第五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31日
内容: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规范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页面:
(一)中文封面
(二)英文封面
(三)报告主体
(四)封底
分述如下:
(一)中文页面
中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十二项内容,分别为:
1.编号(即作者的学号)
2.仿毛体校名
3.校徽图样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字样
5.作者届别
6.论文题目
7.作者所在学院
8.作者所学专业
9.作者所在班级
10.作者姓名
11.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12.报告完成日期
除2、3、4、5四项之外,其余八项内容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特别是第6项论文题目,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预解决的问题和学科特点。题目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
(二)英文页面
英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七项内容,分别为:
proposal
author’sname
classandgradetheauthorbelongsto
author’sschoolingnumber
supervisor’snameandprofessionaltitle
date
schoolanduniversity
除第1和7项外,其余各项均要求论文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用英文进行补充或填写。论文题目不超过15个单词,如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论文题目的其它要求参见“(一)中文页面”中对中文题目的相关说明。
(三)报告主体
1.题头部分(headingofproposal)
这部分包括researchproposal,作者姓名、所在学院三项,均用英文书写。学院名称录完后空一行(小四号字体),再录入主体部分的其它内容.
2.主体部分(body)
主体部分包括题目(title)、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参考文献(references)八个部分构成。总词数在2,500左右。各部分要求如下:
1)题目(title)
即作者选定的论文题目。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的是为何要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然后再写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什么或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通过对现实社会或本领域实际情况的分析,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理论和现实意义(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可以先概括,再说明。
3)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等,评述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不足,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在文献综述中评述。撰写研究现状不宜一味罗列,要有作者本人的分析和归纳,并适当举出观点或理论的实例。
4)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5)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
选择这个题目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有了问题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寻求答案。撰写研究方法可简述自己的答题思路,同时重点阐述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问卷法、比较研究法、文献阐述法、访谈法等。
确定研究方法是还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撰写学术论文时,常常需要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该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空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了解草率行事。比如用调查法,就要讲清楚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6)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
从选题开始到答辩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安排,同时安排要与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院的安排吻合。共2页,当前第1页12
7)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但列出二级目录是起码的要求。
8)参考文献(references)
根据外国语学院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定罗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书写与打印规范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律使用a4白纸单面打印。
(二)字符间距:标准(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除外)
(三)行距:倍(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除外)
(四)页边距:上下厘米、左3厘米、右2厘米
(五)页眉:厘米,页脚:1厘米
(六)页码: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不用页码,报告主体部分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标出。
(七)标点符号:中文标点符号必须在中文状态下录入;英文标点符号必须在英文状态下录入。中文的省略号为“……”,英文中的省略号为“…”。英文中没有书名号“《》”。
(八)编排格式
1.中文封面和英文封面上的内容及格式设置不得随意改动,作者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默认的格式填写或完善相关信息即可。
另外,中文封面上除编号(学号)项保持左对齐外,其它各项均采用居中对齐的方式。论文题目如果太长,可采用延长下划线或另加一行的办法,论文题目之下的其它各项也要随论文题目项的变换而变化,要保持论文题目、学院、专业、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及职称、完成日期等七项内容左右对齐并保持居中状态。
英文封面上的各项内容均采用居中对齐的方式。英文论文题目如果太长,可另起一行。
英文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都大写,虚词的首字母不大写,但多音节的介词可例外。若虚词在行首,其首字母必须大写。
2.主体部分
1)报告主体的题头部分:“researchproposal”字样为3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居中;作者的英文署名另起一行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居中;作者所在学院即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longdonguniversity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居中。学院名后空一行(小四号)开始录入主体部分的内容。
2)主体部分的八个方面内容的标题(包括序号)用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左对齐,标题序号用罗马数字大写形式,即i.、ii.、iii.、…等。
各部分内容在对应的标题下一行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录入,段落首行缩进4个半角字符。
主体部分的表和图的要求参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中的相关内容。
3)写作提纲部分的内容
写作提纲中的一级标题的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加粗。二级标题的字体均为timesnewroman小四号。一级标题缩进两个半角字符,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后用圆点,圆点后空半角字符,开始录入一级标题的内容。
二级标题依次以,,…,,,…,的形式标出序号,序号后(不用圆点)空半角字符,开始录入对应的标题。与一级标题缩进2个半角字符不同,二级标题要缩进(小四号字)4个半角字符。同一级别的标题,上下行的左边必须对齐。
同级标题必须有两个以上,即有1就应有2,有就应有,依次类推。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先英文后中文排序;英文文献条目用timesnewroman字体五号录入,中文文献条目用宋体五号录入;标点统一用英文半角状态;标点后统一空一格。参文献条目排列的规范及相关要求参见《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注规范》。
各级标题中首字母大写相关规定参见《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与格式要求》中的“(八)编排格式”中有关说明。
英文标题内容一般用词组形式而不用句子形式表达。同一篇论文中的标题,语言表达形式要统一。标题一般采用名词词组形式,也可采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容词或介词等词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在同一级标题中必须统一,不可几种形式混用。
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装订规范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本按下列次序装订成册
1.中文封面(全校统一格式)
2.英文封面(学院统一格式)
3.报告主体
4.封底
(二)毕业论文在页面左侧1厘米处装订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种语言靠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有意义的语篇。词汇的重要性正如Wilkins(1972)指出的那样:“ Without grammer ,many things can’t be conveyed . But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尤其是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与以前的人教版相比最大的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大大增加,每个单元需要识记生词的数量平均都在200个左右,甚至有的单词只有在大学一二年级才出现的,也出现在了高中课本上这无疑增加了词汇学习的难度。同时词汇学习对多数学生,尤其是对我们农村高中生
来说是一个难点,一个拦路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成绩的提高。许多学生都为记单词而苦恼:要么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是记得快忘得快。
学生的英语成绩的分化往往也是从词汇而且部分学生因词汇量的增加而产生厌学英语的情绪。在批改作业(特别是书面表达)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单词拼写错误较多。当问到学生为什么英语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生词太多,读不懂,不会写。
因此,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解决学生词汇学习难的问题。我将和我的组员们一起研究高中词汇的教学。希望我们英语教学有帮助.
那么英语老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激发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并运用所学的单词呢?
下面我将我们前段的初步研究作以下汇报:
一、 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和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教材词汇量大,是通往英语自由王国 的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标的要求,更是高考取得高分的法宝.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大量的语言输入本身就是第二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之一。”英语的词汇量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每天都有很多词汇扩充进去。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高考中,如果想脱颖而出,具丰富的词汇量必定占有极大的优势。
二 目前学生在记单词和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
单词记不住,背了就忘,主要是平时接触英语少,一词多义不了解,读音不准,有的学生还是死记单词,还是机械式的记忆。平时背的英语作文,也是刚背过就忘,而且不会把背过的句子灵活运用。此外,对一些基本的构词法不太熟悉和重视。即时背过了部分单词,由于阅读量太少,按《英语课程标准》,高中毕业生的阅读量除教材应达到36万以上,,大部分学生远远没达到这个标准,所以不能彻底掌握词汇。
教师存在的问题:
认为学生只有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单词才能达到教材的要求,未能对单词进行分层教学。认为学生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让学生记忆单词。或者把词汇记忆完全停留在学生的自发学习的阶段,把单词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缺乏对学生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和策略的指导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初步做一些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 游戏教学法
把游戏引入英语课堂,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词汇教学游戏能有效防止学生疲劳或产生厌烦心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其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词汇。词汇教学游戏必须具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征。从活动的形式看,词汇教学游戏涉及听、说、读、写。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设计各种游戏。如猜谜游戏、将相关的词配对、给名词配上适当的形容词、单词竞赛、填词游戏等,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参与。
2.联想教学法
联想能帮助人们记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把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联想可以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先从单词的语音、词形联想,继而来呢想到词与词之间的结构搭配,最后过渡到语义联想、文化联想等。
相关联想:学习taste这个词,便联想起其它与感官有关的系动词look(看起来)。Smell(闻起来),feel(摸起来)等。学习词组a quantity of 就会联想起许多意思相同或详尽的词组。如 plenty of , a supply of , a lot of ,a great deal of 等词组,同时海联想到这些词的相似的用法。
对比联想:例如:open-close ,pass-fail ,present-
alrsent等。在某些固定成语或谚语中,反义词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now and then ; More haste, less speed; long lament.
形象联想:这种记忆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联想将一些本身相互无内在联系的单词和头脑里另外一些鲜明、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3.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实物法。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具之一,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像dessert, gift, photograph等很多单词可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单词与实物的直观联系,使教学真实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图示法。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名词时,如果能够借助图片,简笔画教学,则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小火。
4.语境教学法
大多数英语单词不仅只有一个意思,一词同义、多义甚至反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的意义总是和其他的词相结合而存在,没有语境就很难确定他的指称。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表达中,在英语教学中营造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学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课堂上有效学习词汇的目的 。
5.文化联想教学法
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语言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文化语境对词语的含义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列为基础教育阶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对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的讲授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词汇教学中不再仅仅留在词汇的音、形、义的层面上,而应该注重传授词汇的文化内涵,做到音形义和文化内涵四者相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教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没把英语教学法的一些相关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充实理论。以便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今后研究的方向:
今后我们会就教师怎样分层教授词汇以及学生怎样记忆词汇进行深入探讨。
争取在词汇教学中能有重大突破。
在词义变化的过程中,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呈现出变换、遗传、扩大和紧缩等不同的形态。今天出国留学网带来的论文就来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欢迎阅读。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观里提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语言自产生以来,经过悠悠历史长河,由于不同的历史特征、社会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而语言内部的重要因素——词义,同样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词义演变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影响到词义演变的最主要因素。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从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因此,要了解语言极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要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因此,考察词义的演变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民”,在殷商和西周时指奴隶。《尚书·多士》提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灭殷后,要把殷的一部分人迁到成周。此时,这些人已经成了周朝的奴隶,所以称之为“民”,又因为不服管束,称之为“顽民”。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解体,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民”由奴隶上升为自由民,社会地位提高了。“民”就有了“人民”、“百姓”的意思。此例充分说明了社会变化给词义带来的深刻变化。2、古人的风俗习惯和对事物的认识与联想等,对词义的演变也有影响。语言是一种系统性的事物,它深深受使用它的群体影响,无论是语言,语法,还是语义都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比如“羊”,古代认为是六畜中最具美味的佳肴,这种风俗习惯也在文字和字义上有所反应,出现了一批从“羊”得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它们大多有“美好”、“善良”等义,如“祥”,从“羊”得声训为“善”。“善”从“羊”会意,训为“吉”。“美”从羊会意,古人既把羊看成是吉祥、美好的东西,它的词义经过经过抽象和引申,不少美好善良的品德和事物东都可以用“羊”来形容。比如《诗经·召南·羔羊》这首诗,比喻“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小羊称为“羔”。又比如“玉”字,本来的意思是“美石”。可是古人认为“玉”有五个美好的品德:仁、义、智、勇,因此士大夫都佩戴美玉以此喻德。《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配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可见平时古代君子都是玉不离身,因此“玉”比喻为一切美好的事物。3、词义的发展演变也有着自己的内部规律,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交际中人们对词义的选择性注意。某个词在某一种语言环境中不断地连续使用,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会把一个较为广义的词的词义限制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上。而大多数事物或物件都是复杂的,它们由若干个可分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这些部分中,有的部分与说话人要表达的思想有关,有的则无关。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与谈话内容有联系的重要部分上。比如在古代汉语中,“臭”字兼有“香”和“臭”两个意思。《易·系辞上》:“其臭如兰。”此时的臭就是“香”的含义。孔颖达疏对“臭”字的词义变化训释得很好:“臭是气之别名,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在语言交际中,“臭”字由于经常表示臭秽之义,人们对这个意项又加以选择性的注意,所以“臭”字的词义也发生了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词汇,它的意义在历史变迁中已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我们必须要看清楚语言的继承性。因此,追根溯源,我们不能忽视了古代汉语词义及其演变过程。在我们现代词汇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的意义直到今天仍然是几千年的意义,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如“大”、“小”、“哭”、“笑”等,这些属于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词,由于语言的继承性,今义从古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古今之间必然要发生关系。有些关系是比较明显的,有些关系却很隐晦。这些都需要我们日常积累并且认真分析。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四方面。第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概念的外延扩展,引申后的词义所反应的客观对象的范围比原来扩大了。例如:“诗”,在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现在就泛指一般诗歌了。相似的字还有“江”、“河”。在古代,江、河都是专有名词,本指长江、黄河。如《公输》:“江汉之鱼鳖为天下富。”《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来由特指的长江、黄河引申指一般河流,由个别到一般,词义的范围扩大。原来的专有名词“江”、“河”后来加上形容词表示,成为“长江”、“黄河”。“航行”一词,原来仅指在水上行走,现在也用来指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花”原来指植物的花朵,都来扩大为整个植物,包括根、茎、叶在内。如“种花”,还有引申为动词“花钱”,相当于“使”、“用”的含义。第二、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概念外延的缩小,即后来的意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只是原来的一部分或是一个方面。如“宫”,上古泛指房屋。“宫”“室”是同义词,先秦都指房屋。秦汉以后,“宫”专指封建帝王的住宅,如“阿房宫”、“未央宫”。而现在除了某些叫“宫”的旧称外,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文化宫。“宫”的词义范围越来越缩小了。再如“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说文》:“周制,八寸为尺,十寸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韩非子》:“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后来“丈夫”一词只指女性的配偶。“床”在古代兼指坐具和卧具。《说文》:“床,安身之坐者”,段玉裁改之为“安身之几坐也。”《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都是指坐具,现在的“床”,常指卧具,应用范围缩小了。第三、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甲事物转移到指称乙事物,甲乙两者之间没有类属的关系。例如“穷”,《说文》卷七说是“极也”,本义是“尽”或者“尽头”,引申为苦难或是走投无路;用作动词,则是“走到尽头”。《荀子劝学》:“蜷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游褒禅山记》:“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 后来“穷”有贫乏之义,成为“贫”的同义词,词义就转移了。古代“穷”和“贫”是有分别的,“贫”和“富”对举,“穷”和“通”对举。后来,“穷尽”之义少用了,但残存于成语之中,如“日暮途穷”、“山穷水尽”、“穷寇莫追”等。再如“谢”字,《说文》:“谢,辞去也。”引申为“告诉”、“向·······说”或“引以为过”。《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主而自谢。” 《鸿门宴》:“于是遂去,乃今张良留谢。” 《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后来引申为“感谢”,和“辞去”没有类属关系,词义就此发生了转移。第四、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风俗习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往往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爱惜与善恶评价的变化,从而影响词义的褒贬。有的词由褒义变为了贬义,有的词由贬义变为了褒义等等。例如:“爪牙”古代弑指猛将,武将。《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而“爪牙”的今义确是帮凶、走狗,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再如“复辟”,古代是指“恢复君位”,现在是指“反动势力的复活”。贬义成为褒义的也有,如“锻炼”,古代弑指“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是个贬义词,现在指“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锻炼”成为了褒义词。第五、词义的虚化。词义的演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演变还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变化虽然复杂,但有一个主要的趋势。就是从实到虚。词性如此,词义也是如此。古代实词多,虚词少。现代汉语的虚词,绝大多数是从古代实词演变而来的。如“相”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诗》曰:“相鼠有皮。”本义是仔细看,观察,引申为“辅助”,再引申为“互相”,再转化为无实际意义的词。《史记. 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可封侯,又危不安。” (观察)。《游褒禅山记》:“主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也不能至也。”(辅助)。《指南录后序》:“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互相”之义很弱,又逐变为没有实在意义。《孔雀东南飞》:“誓不相隔卿,且暂归家去。” 《失街亭》:“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相隔”、“相助”后面都带上了宾语,这样的“相”变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关于词义的发展变化,一般都是采取“引申”说来解释。在上述词义演变的五种情况中,“词义的扩大”(义项增多)是主要的,它使词的意义越来越准确、精密,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注意词义的演变和新旧词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对词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在阅读作品时,对于某些不止一个意义的某些词,也就不至于用今义代替原义而产生误解。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 | 论文范文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论文格式 | 论文写作
佩服老兄在这里照论文,要原创吗,来不及了,哈哈郭本《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商兑 由郭锡良等五位专家编写的《古代汉语》(简称郭本)是广大任课教师乐意采用,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一部教材。这部教材继承了王力先生首创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而又有所创新,特别是“词义分析举例”六个单元的编写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我认为,这部教材是适合教学的一部高质量的教科书。当然,“高质量”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多年来,我一直使用该教材作为教本,在历年的教学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对文选注释部分若干问题的讨论发表在山东省语言学会编辑的《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这里对“通论”中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如果我的认识当中有错误,欢迎编者和广大同行批评指正。我个人的意愿是希望这部教材更臻完善,在古汉语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所指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的上下册修订本。为了便于查对,本文行文次第依照教材页码的顺序,1-597页在上册,599-1126页在下册。� 一、举例不合� 1、97页第三段-98页:“在考察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还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容易掩盖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字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如《诗经·曹凤·候人》:‘何戈与�’。这个‘何’字的本义是‘儋’的意思,因为假借作疑问代词,后来,用‘荷’字表示‘儋’的意义,‘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 按:既然讲的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由引申而产生的语音、字体的变化,那就不应该把“何荷”这种“因为假借”而造成的字形变化拿来作例子,因为“假借”是不存在引申关系的(是“假借”就不是“引申”,有“引申”就不能说是“假借”,二者是不相容概念),“假借”与“被假借”正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这个例子应换“原源”、“内纳”之类。� 2、285页,名词作状语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按:“北”是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谓语,“北”和“饮”是连谓结构。理由如下:(1)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翻译只在前面加上介词就可以了(大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前面加上介词“向”,谓语已经有了“去”),作谓语则还要补出适当的谓语(江水又东——向东流去,前添加介词“向”,后补出谓语“流去”),第7页注[3]对“北饮大泽”的翻译是“到北边去喝大湖的水”,“到北边去”也就是“向北走”。(2)后文有“未至”,可见夸父在“道渴而死”之前的确“北”(“到北方去”)了,只是“未至”而已。(3)“北”后可点断,“饮”前可加上能愿动词“欲”,变成“北,欲饮大泽”;如果“北”作状语,是不能点断和加上“欲”的。(4)《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连动句”下的定义是“相连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此例中的“北”与“饮”正具有这些关系。 3、281页对“名词的使动用法”下的定义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二举了“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为例,解析说“例二是更典型的例子,……‘生死’相当于递系结构‘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递系结构‘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就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HT〗按:例二恰恰是不典型的例子。“生死”应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里只是附带讲解;“肉骨”是名词的使动用发中比较复杂的例子,“使骨肉”的“肉”又活用作动词,是“生长出肉”的意思,这并不是定义中的“成为”所能概括的。要使定义与举例协调,要么修改定义,要么更换例句。� 4、297页讲“……者,……也”式的判断句,例二是“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按:331页讲“所……者”的格式和“所……”相同,“所食者”等于“所食”;那么,“所欲者”显然是“所”字短语的一种格式,是一个整体,指“想要的东西”,这个“者”字跟例一“南冥者”、例三“陈胜者”中“者”的语法性质是不一样的。� 5、309页:古代汉语“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意思相当。例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华佗传) 按:此例中的“但”是“只是”、“不过”之义,表示轻微的转折,应归连词。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还有其他工具书都把这种用法的“但”归入连词。“但”的“只是”“不过”义是从“只”义向“但是”义发展的过渡状态。这个例子不典型。�〖HTK〗 6、323页讲“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不是代词”,例五“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周瑜传) 按:“愚”表示自谦,但不是名词,性质与前四例中的“寡人”、“臣”、“妾”、“仆”不一样,而与319页上的“窃”等一样,同属表敬副词。“愚”在句中作状语,前面省掉了主语“臣”。 7、336页讲介词“与”表示处所和时间,其中表示时间例三是“有志乎古者希矣”(答李翊书),讲解说“这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到’、‘从’等”。�〖HT〗 按:此例中的“与”不能用“在”、“到”、“从”来替换,它相当于“对”、“对于,应该入第二种用法“介绍涉及的对象”(“有志乎古者”——“对古代的学问有兴趣”)。 8、342页讲“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例五是“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起义)。� 按:“为坛而盟”是两种行为(教材199页注[18]:筑起高台,在上面宣誓订约),两种行为之间有先后、目的等关系,这是连动句,而不是状谓式,“而”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9、341页“则”的用法:第一,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例三: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按:此例当入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 10、350页:“用‘矣’表示将然,在表示假设和条件的复句中看得最清楚。”例二:“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例三:“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例二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无“假设”和“条件”的关系,而应该是“顺承”的关系。例三中的“矣”不表将然,句中的“向”、“久”和“已”已经把“过去”说得明明白白。 11、351页“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一:“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按: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对方或禁止对方行动的句子。此例中的“无攻宋”是楚王自己放弃自己计划的行为,“请”也不是表示“请求”的动词,而和319页“臣请完璧归赵”的“请”一样,是表敬副词。因此,这一例句应该属于陈述句,它表达了楚王自己的意愿。� (待续)
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古代汉语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古汉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汉语戏剧文学教学【1】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知识信息更多地汇集到有限的课堂中来。
多媒体技术因其灵活性、直观性、高容量性,成为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古代汉语;戏剧文学
一、与专业结合,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意义
明确古代汉语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首先是它的工具性,“主要集中体现在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古书的阅读方面,‘阅读’是其工具性最充分的直接体现。
这一点也正是古汉语课的工具性与现代汉语课的工具性在‘工具’使用范围上的不同表现。
现代汉语课的学习也是为了运用,但它不仅仅体现在对现代文的阅读上,它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指导人们更好地说话和写作上。
学习古代汉语则没有说和写的要求。”[1]明确古代汉语的工具性这一特点,教师才可以在教学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与安排教学内容,加大重点难点的教学力度,保证教学效果;学生才可以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作用,并依此确定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基础性和语言性也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本性质。
所谓基础性,是指古代汉语是学习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课程的基础,如果不具备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看懂这些课程所涉及的文献内容。
许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古代汉语课也是我们的基础课呢?我们不需要看很多古书,这门课程似乎与本专业没多大联系,学习起来没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教师对课程性质和意义的讲述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笔者在讲授时,往往把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与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列举一两部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电影中的台词或场景,让他们找出里面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如《走西口》里田青与田耀祖喝酒时,田青说:“我父亲叫田耀祖。”田耀祖说:“认识,原来他就是你的家父啊!”学生一听,马上指出:古代称呼自己的父亲是“家父”,称呼别人的父亲是“令尊”,应该说“原来他就是令尊啊”才对。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吃玉米的镜头,学生纷纷指出:玉米是明朝时候从美洲引进中国的,三国时期哪里会有呢?之后,教师再明确:如果平时注意积累古代文化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就会不犯或少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认识到学习古代汉语的现实意义,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古代汉语的语言性,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明确,因为许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分不清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的差别,听课时不知如何分别对待。
甚至认为古代汉语课讲过的文选,古代文学课不必再讲,古代文学课讲过的篇目,古代汉语也可略去。
笔者第一节课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讲“绪论”时,就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同一部作品,古代文学偏重文学,侧重分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而古代汉语强调的是语言性,侧重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把握。
只有对古汉语语言性有明确的认识,对古汉语课的学习内容才能了解得更加具体,从而采取适宜的方法来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授课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呢?笔者认为,在授课时,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可以有选择地去讲授,不必像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那样讲得全面系统;应该重点介绍那些较为实用的、能够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内容。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不必拘泥于能够准确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的来龙去脉,集中体现在能够认识繁体字,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很多古代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讲授知识、满堂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只有少数学生听讲并记笔记,课堂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
为了激发非中文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有:
(一)古今结合,突出古代汉语的实用性
古今汉语是“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发展来的,学好古代汉语,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
笔者在给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讲课时,特别注意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汉语的现实意义,并鼓励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遇到的语言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古代汉语很实用,离他们也并不遥远,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义是从古代汉语沿袭或发展来的,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增强对这些词语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加深印象。
比如“奔”字,现代汉语中是“奔跑”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意义呢?从简化字的字形上我们已经看不出来了,但是一看金文中的字形,上面是人甩着胳膊走,下面三只脚表示走得很急很快,不就是奔跑吗?再如,每年的1月1日是新年的开始,我们称为“元旦”。
“元”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代表的是人最上面的部分即人头,由此引申出“开始”的意义。
“旦”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代表太阳刚从地面升起,本义“早晨”,引申出“天”的意义。
“元旦”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还往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通过成语和来剖析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不但使古代汉语易懂易学,还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成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从而运用得更加准确。
例如,“唯利是图”是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常见格式,“唯”是语气词,表示单一性、排他性;“是”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利是图”就是“唯图利”,意即“只追求利益”。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不胫而走、星罗棋布、风餐露宿、衣锦还乡、丰衣足食、不耻下问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通过它们来讲古汉语语法知识,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与古代文化相结合,增强古代汉语的知识性
中国古代文化与古代汉语的关系相当密切。
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曾谈到,“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语词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过去的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
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2]“古汉语的教学虽然离不开字词解释及语言分析,但绝不应仅从语言到语言,而应将语言教学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进行,因为语言并不是孤立的。
语言中变化最显著、最迅速的是词汇,词汇中很大一部分词语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含义。”[3]笔者讲授文选时,在帮助学生扫除字词理解上的障碍之后,还适当地把某些词语与古代礼制、风俗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古代文化内蕴,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增加学习的兴趣。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这句话中,“山陵崩”是用山陵倒塌指“太后死”,因为古人尤其是君主都忌讳“死”字,所以用“山陵崩”作为“死”的委婉说法。
这种说法,除了避讳之外,还有尊君的意思。
讲到这里,可以再继续延伸,语言虽然没有阶级性,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语言的词汇中会有所反映。
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不能逾越的.,统治阶级在某些词汇的使用上也体现出尊卑之分。
《公羊传•隐公3年》中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崩、薨、卒、不禄”是一组表示“死”的同义词,但使用对象不同。
皇帝死称“崩、驾崩、山陵崩”等,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普通老百姓“死”才称“死”。
“山陵崩”这种说法更能体现出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字面上看是青色的衣衫,其实可以进一步与唐代的官服颜色联系起来讲解。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因为八九品的官员地位低,后来又借“青衫”指失意的官员。
如此分析,就将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结合到一起。
这种综合、系统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采用诵读、启发、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古代汉语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代书面语言中生疏的字词、抽象的语法规律很容易让学生们望而却步、失去兴趣。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诵读、启发、设疑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吟诵是形成并强化古汉语语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诵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常用词的意义和各种句式的特点,提高古代汉语的语言感知能力。
笔者在讲授文选时,大多选择故事情节生动、韵律突出、各类语言现象相对集中的经典作品来讲解。
且每讲一篇文章,都要请学生诵读部分段落,并拿朱熹对读书的要求来勉励他们:“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个字,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诵读时,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在诵读中领会文意,之后再串讲,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谓“不悱不愤,不启不发”,教师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巧妙地设计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解《鞌之战》“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中的“及”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古汉语中“及”有哪些用法?明确是作动词“到”和连词“和”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在文中如何解释才合情合理呢?若作动词“到”讲,解张中了几箭?若作连词“和”讲,中了几箭?这样提问并启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讲语法部分的“名词用如动词”时,如何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名词在句中用如动词是教学的难点。
笔者给学生列举出二三十个句子,分成六组,引导学生在观察语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名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己归纳总结出名词用如动词的六个条件。
讲虚词“而”时,先列举学生熟悉的文献材料,让他们自己体会“而”连接的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再进行评讲和补充。
开题 报告 作为 毕业 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是论文写作或研究能否按计划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 出国 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 方法 、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关于格式的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X什么X”格式的语义分析 摘要:“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如我们常说和常听到的“看什么看”“笑什么笑”“挤什么挤”等等。能够进入该格式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等。本文拟从语义来源及构式义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X什么X”格式 语义 分析 “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X什么X”格式的语义来源 关于“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特征,一般认为是表否定,具体 句子 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如不满、责骂等。但是对该语义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否定用法)带来的,其中的“什么”前指X,后一个X主要强调主观抒发,突出感情色彩;二是由整个结构表达。但本文认为: (1)如果说该格式意义是由疑问代词“什么”的否定用法带来的话,那么,当X为V时,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主要用来“表现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而“V什么V”格式表示的显然不是对“时量小、动量短或委婉态或尝试态”的否定。 (2)“什么”本身是没有否定意义的,它的这种用法是一种语用否定形式,而非句法层面上的否定,是人们在言语交谈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肖任飞、张芳,2006)并且用“什么”进行否定的意义并不单一,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否定意义的表达需要语境的帮助。如: a、“不是告诉你了吗……;挤什么挤,要买快说……” b、挤什么挤?” a、b中的“挤什么挤”分别表示的是不耐烦和愤怒的情绪。 (3)表否定的“X什么X”格式具有泛形化的特点,除了本文讨论情况外,还有以下形式: a、“光杆的‘什么’”表否定,如“什么呀!我才不生气呢!” b、“什么+Y(Y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 短语 )”如“什么他真能干!” c、“X+什么”,如“怕什么,我还能吃了你!” d、“X什么Y”形式,其中的Y可以是NP、VP或AP形式,如“担什么心”“有什么依不得”“发什么呆呀”等。这些格式都是带上疑问代词“什么”表示否定的格式,但是它们的内部解释机制不同。 (4)“X什么X”格式还可以受状语修饰,如“还装什么装、还等什么等”,这里的“还”是修饰“X什么X”整个格式的,并不是修饰其中的某个组成成分。 因此,本文认为“X什X” 格式的否定意义是由整个格式带来的。以下本文将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对“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进行相关的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判断构式的标准为:一是构式的语义不可从其组成成分推导出来;二是构式的语义也不能从已有的句式中推导出来。而上面我们已经解释了用“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或否定用法”来解释“X什么X”格式的否定意义是行不通的。另外我们都知道,在语言系统中,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的语法结构最终难以共存,一种语法形式能够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在言语交际中传承,必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而“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是一种在言语交际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语法化形式。因此本文认为,“X什么X”格式是一种构式,其否定用法是由整个格式来表达的。 二、“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 在“X什么X”格式的句法分析中,我们已经分析了,该格式中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语法类别,下面本文将分析该格式的构式义。 “X什么X”格式的基本语义是表否定,但是具体的句子又有自己的一些语义。先看以下例子: (1)胖胖大大的钱康从车上喝道而下:“挤什么挤?先下后上!”(北大CCL 语料库) (2)李文彬却不识眼色,梗着脖子说:“老窦,你也太心虚了,你怕什么怕?……”(同上) (3)甲:这次这事真是太谢谢你了! 乙:谢什么谢!举手之劳。(生活实例) (4)“好什么好?都是‘鸿门宴’,不是那么好吃的。”(北大CCL语料库) (5)窦夫人:“我又不是吃你,你急什么急!”(白先勇《游园惊梦》)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X性质不同时,该格式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 A、“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句。 1)当X为动词时,该格式表示否定X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1)中听话人认为说话人不知道原因,是对说话人所表示的指导这种行为的否定,并试图劝导说话人不要多管闲事。这类动词多为“懂、了解、明白”等心理感官动词。 (2)(4)表示的也是这样一种语义,是对说活人所说的否定。 2)当X为形容词时,该句式否定性质状态,在句式上也相当于一个否定陈述,如(5)(8)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好”“年轻”的状态的否定,在意义上是“不好”“不年轻”。 B、“X什么X”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祈使句。 1)当X为动词(V)时,否定动作行为,该格式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2)(5)中的“挤什么挤”“谢什么谢”表示的就是“不要挤”“不用谢”的意思,表示的都是说话者对“挤”和“谢”这一动作行为的阻止,只是在语用意义上,后者表示了一种谦逊、客气的情感。 2)当X为形容词(A)时,也是否定性质或状态,只是在句式上相当于一个表示禁止或拒绝的祈使句。如(7)中是窦夫人对听话人所表示出来的状态的否定,在语义上相当于“别急”。 3)当X为名词、副词或叹词时,该格式在语义上或相当于否定陈述句,或相当于否定祈使句,如“酒什么酒”“你什么你”“都什么都”“啊什么啊”在语义上表示的都是对说话人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的否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X什么X”格式的构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对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主观否定。 参考文献: [1]高宁.V什么V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4). [2]黄喜宏.“什么”的否定用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08(4). [3]孙蕾.论“什么”反诘句的表达形式及其深层语义特征[J].语文学刊,2009(10). [4]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5(9). 看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范文”的人还看: 1. 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2.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论文格式 4.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初稿范文
【论文主题词】 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我”,“他”是主语,“欺”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同样,用句法知识比较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多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一致。而“得双石于潭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两句的表达习惯就与现代汉语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教者可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分析。“得双石于潭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李渤”,承前句省略,谓语是“得”,宾语是“双石”,这三个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表达习惯组成一句话就是:“李渤得双石”。而原句中“于潭上”是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据此,“于潭上”应作“李渤得双石”这个句子的状语,这样,该句的完整表达应是“李渤于潭上得双石”,把这个句子与“得双石于潭上”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原文句子介宾短语后置了,从而掌握状语后置句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一句中,“所在皆是也”意为“到处都是这样”,这是个缺少主语的句子,表达完整应该是:“(什么)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是该句陈述说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石”,“石”后“铿然有声”似乎与“石”构成主谓关系,但这样一来,原句就成为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表达两层意思,即:“石(头)铿然有声”、“石(头)所在皆是”,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铿然有声”是不是作状语呢?用句法知识分析可以看出,“铿然有声”是动词性状谓短语,一般作谓语。据此,“铿然有声”只有作“石”的定语,意为“铿锵作响的石头”,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正好与后面的“所在皆是”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式。
论文摘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三个阶段。“句处理”是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关。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词性的判断;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等等,最根本的方法是语言学家尽可能地把语言中的这些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以便利于计算机处理。 论文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 句处理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着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中国+(北京+陕西)(“中国”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b他被警察叫去写了一份检查。例(4)a句和b句,在人的眼里结构是不一样的。a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一直管到底。全句意思是“他被警察叫去,他被警察罚了一百块钱”:而b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只 管到“叫去”,管不着“写了一份检查”。可是,计算机分辨不清楚。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我们就得将“PP+VPI+VP2”(PP代表介词结构,VP1和VP2分别代表紧挨着的不同的动词性词语)这种结构中的PP对后面动词性词语管辖的范围及其条件与规则进行充分、准确的描写,并加以形式化,“交给”计算机。而这一类现象与规则我们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存在歧义问题,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
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进行“句处理”研究工作就是基于规则展开的,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研究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难关,主要是语言学家所提供的语言规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目前,为了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难题,出现了一个竞相研究、竞相发展的局面。对于句处理,提出的各种策略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这两种策略。基于规则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基于统计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文本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各种策略和途径,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各种策略和途径,表面看不同,其实,最终都需要依赖可靠的汉语知识来驱动计算机正确处理自然语言(汉语)。因此,“无论是比较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处理策略,还是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语言知识的需求这一点上实际上都是共同的。所不同者,走规则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比如以带有合一条件的规则形式给出)。而走统计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的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比如以一定的数据结构记录的统计结果等)。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不能笼统判断,只能跟具体的应用目标结合起来,由实践结果来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攻克难关,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的目标,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48.
2、亢世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77.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1.
4、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名称:汉英方位认知异同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应用
一.选题依据
1、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尽管方位的表达在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已是个老话题,但在英汉双方对方位的认知异同研究,以及根据期异同特点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导入方位文化的教学恐怕是近些年来仍在不断探索的事情,学习探究方位表达中的文化蕴含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及汉语文化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求英汉不同的方位认知在对英的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方位认知在汉语表达中是个古老的话题,国内外研究的学者不少。有很多从各种方面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研究,空间方位给出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置。物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别的事物存在着一定联系。物体所处的位置就取决于这种相互的关系,范文内容地图也就是说,位置的认定总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参照的。观察点、视角等,也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认知语言学“物像—背衬”意象图式里,位置待确定的物体叫物像,用作位置参照的事物叫背衬,加上影响视角的视点,共同构成影响物体空间位置的因素。空间方位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方式。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对空间方位认知模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指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空间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语。在自然语言中,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词语本身的语法符号来作为唯一的确定因素,空间方位词的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国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文化和认知角度来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异同,而对于其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较少涉及。
二.选题材料收集
⑴李宗利刘效群从“东南西北”方位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⑵王琳唐霞“东”“西”的文化涵义探析及其英译:《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⑶吴新华赵雄英汉方位词所表达的尊与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⑷王小凤曹志希.范文写作“东”、“南”、“西”、“北”的文化蕴涵及其英译[J].中国翻译,2006,(5):82-84.
⑸裔文军地域因素对英汉词汇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⑹才雅南.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汉英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24-26.
⑺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3,(4):.
⑻才雅南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3期
⑼张雪珠汉英中“东西南北”的文化蕴涵比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9期
⑽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语文出版社,1996..
⑾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10.
⑿熊荣敏;英汉空间参照框架及其认知作用[D];西南大学;2006年
⒀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⒁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⒂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⒃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⒄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⒅吴忠岫汉英方位词“东”、“西”文化内涵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⒆张美云试析汉语“东西南北”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认知规律[J]山花;2009年08期
⒇张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小小问题——兼答《〈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补正》[J];TOP100范文排行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21)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2)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3)马鹏举、郑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24)吴佳娣方位词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5)陈瑶方位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6)韩陈其、立红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7)杨艳群中西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08期
(28)厉晓玲英汉方位词的认知对比《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
三.研究写作设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汉英方位认知异同
一、汉民族方位认知考
二、英格兰方位认知考
第三章方位认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总结
说明:包括主要内容、热门思想汇报预期成果等。
四.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从方位认知的不同入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更有利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师更好的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五.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1.第一阶段
时间:20XX年1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内容: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完成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
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10月31日
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3.第三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4月15日
内容:论文修改定稿
4.第四阶段
时间: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
内容:打印上缴论文
5、第五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31日
内容:参加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