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对地方媒体的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对地方媒体的研究的论文

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平台进行传播的现代化媒介,新媒体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便获得了传统媒体近百年才慢慢拥有的受众。也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为我们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也变得不容忽视起来。一、新媒体的定义(一)新媒体的产生与界定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这一时髦单词提出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新媒体?如何界定新媒体?时至今日,可以说仍旧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于这种学术畏途的产生,英国学者理查德?厄豪尔斯曾分析过这样三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即使最时兴的研究,到它成熟时就已经可能过时了;其次,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文本还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待解决”[1]。事实上,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它的的发展历程经由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这样三个阶段,不过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和以往通过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几个阶段发展的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发展速度惊人的新兴领域。在这样的发展速度面前想要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分析立言,找出符合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义,是必须要再过一些时日,一方面观察其发展变化,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虽然“新媒体”至今为止还并未存在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却已有了对于其相对准确的认识,而本文更倾向于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石磊博士的观点,即“相对论”的观点。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2]”同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石磊博士在《新媒体概论》中也对新媒体做了界定,他指出:新媒体一词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3]。(二)新媒体的构成要素新媒体虽然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对于现阶段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构成要素却有以下共识:1.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关于新媒体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业界与学术界则有以下几点共识:1.交互性与及时性尼古拉·尼葛洛交庞帝曾经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当中中对“被动的旧媒体”与“互动的新媒体”进行了比较,认为交互式传播是新媒体的一种常态传播,这与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是具有很大区别的。以伦敦火车相撞案为例:1999年10月初,伦敦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火车相撞事件,事发清晨,正是当天报纸出版之后,而下一次报纸出版还要十几个小时。这时,《卫报》网站立刻将现场照片、事发目击等报道送到网上,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受众发生的一切。可见,早在1999年,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已无可比拟。时至今日,发展中的互联网的传播时效已远远超过了报纸,仅需要第一现场的民众一条微博便可以广而告之。在拥有及时性的同时,新媒体也拥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交互性。在传统媒体的互动中,新媒体则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只要所处区域内有信号覆盖,便可以高速传播和更新信息,在网络中所发表的评论都立即生效,可以直接与编者进行在线交流,几乎做到了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时的,网络平台对于信息门槛的降低,使信息接收方和传播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一平等的平台上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信息传播才逐渐真正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草根”话语权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尊重。2.海量性与共享性进入微博,我们可以看到大到社会热点、小至好友心情的众多信息,而云盘的使用则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汇聚共享。依托数字化平台,新媒体克服了报纸版面的容量限制使信息得以海量传播,冲破了广播电视的单方传播与不可重复性,使资源得以下载共享,这种“天涯若比邻”式的区域覆盖使受众在随时输录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便捷获得世界各地的讯息,而空间与时间上的开放性也促成了讯息的海量性,受众在汲取所需的同时也成为的信息的传播者,使受众在海量信息与讯息共享中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3.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是一种以结点为单位的超文本呈现。相同的,新媒体的传播也是以是超文本、超链接为依托,以结点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的。面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信息通过这些结点的不同链接,构成特定的信息网络,提供不同事物信息媒体形式。网络将传统媒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爱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5]。4.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出现后,虚拟社区、网络群团相继出现,受众不再受播出流程和内容的限制;各种网络平台尤其是博客微博的蹿红,使新媒体个性化与社群化这一特点便更加显著起来。以博客为例,对于博客最形象的比喻应该是公开性与私密性并存的“对外开放的私人闺房”。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的书写自己具有倾向性的个性化愿望,收看你的受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回复。在具备这种个性化的同时,受众也在这个社群化的平台上拥有一群特定的观看者和收听人群。通过以上特点不难看出,以互联网为代表新媒体其优势在于:网络培养了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念,淡化了人们的地位和身份意识;网络传播是一种注重个性创新和个性文化的传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网络传播营造出人们通过自由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网络传播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使人类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时空的边界[6]。而这些,也正是新媒体能够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了必要性。三、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也暴露诸多问题(一)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发展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便是信息量的绝对增加。根据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曾经做过的推算,即使以5年为周期来计算,也意味着,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7]。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克服了报纸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栏,使信息得爆炸式的增长。然而正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难辨,低俗淫秽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则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据悉,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这些网络大V,利用网络的快捷传播与迅速扩散,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成为网络“大谣”,在误导民众判断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二)市场利益驱使供应商传播不良信息,法律法规却未能跟上中新网曾发表消息称:“传媒与出版业是现在乃至新世纪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受新媒体广大的受众市场与几何倍的利润回报的驱使,一些供应商便甘心以“人为财死”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无视法规法纪,向网络中大量投放、传播不良信息。以楼宇电视为例,由于户外广告媒体的不断增多,加快了户外广告投放额的上涨幅度。北京、上海、广州的楼宇电视与电梯平面媒体发展空间广阔,成长环境优越,面向的高、中收入消费群体相对集中,与其他市场相比,增幅显著,提升了一级市场的户外投放份额。但它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目前尚无播发新闻信息的资质,广告是其惟一内容,侵害了人们的公共空间,单一地播发商业广告,造成了“视觉污染”[8]。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的管理中,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使牟取暴利的营运商罔顾社会责任,导致市场经营秩序无法得到维系。(三)网络平台在提供便捷言论的同时产生网络暴力,使公民隐私难以维护网络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平台,人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很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即: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理性、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9]这样的行为使得言论自由产生异化,“人肉搜索”成为一些人泄愤的途径,公民的隐私权变得难以维护。以胡伊萱案为例,由于孕妇谭培培诱杀送其回家的善良少女的行为,导致满腔怒火的网民曝光了谭培培父母以及妹妹等不涉案者的个人信息进而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虽然这是大多数网民处于“公愤”与的行为“正义感”希望替枉死少女出气,但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仍旧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而这案例并不是个案。可见,网络暴力影响着公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甚至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侵害。(四)网络制度尚未完善,侵权抄袭现象难以遏制版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就是法律赋予创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表达、复制、传播及利用的控制权。它不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在因特网中的微博、博文等,只要是首次公开表达的创造性表达,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10]然而,由于网络上信息流通量大,审核能力有限,再加之在这个虚拟平台上通过网民的注册账号很难追查到本人,使得版权的维护变得举步维艰。大多数时候,人们仅仅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复制、抄袭他人的言论,并在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转播他人作品。这样的行为已然侵权,却由于提供了大量可供免费快捷下载的资料,使得很多网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 “免费午餐”,从而形成了既有抄袭者复制,又有传阅者下载的网络环境,也使侵权现象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许可”的行为。(五)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2008年6月,中国已大幅超过美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达到5.64亿。面对这样庞大的网民人数,要做好统计监督,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统计与规范过程。现今,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仍然缺乏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督力与审核力,一些希望借助谣言来博得眼球的网络媒体便不顾职业道德,大量散布谣言假新闻,造成了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缺失公信力的局面。(六)网络中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麻醉作用”与“数字鸿沟”的扩大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中针对现代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提出了“麻醉作用”一说,认为:大众媒介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我满足中,从而丧失社会行动能力;所传递的浅俗、煽情化的内容,使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使人们成为不假思索顺从现状的单面人。本文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所阐述的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同样也是网络所存在的问题。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传播的特点,然而,在这些成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表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异性与刺激性,在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侵占了人们思考与学习的时间,人们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肤浅的八卦娱乐之中,加之网络上缺乏深度的评论对人们的误导,很容易使人们沉溺在虚拟信息中难以自拔,失去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此外,网络在带来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字鸿沟”。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了一种“知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1]。随着新媒体发展中信息量的进一步增大,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与接受数字技术的机会的差异,便很可能会造成比大众传媒时代“知沟”更大的“数字鸿沟”产生。(七)负面舆论堆积造成“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网友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匿名的情况下毫无顾忌的发表偏激言论,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从“郭美美”、“干露露”到“天价月饼”、“豪华跑车”,由一点进而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负面信息五花八门,充斥全屏。就连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网络上也更多的表现成为了一种异化与奢侈,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认为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法律,长久如此,将会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投机主义已及社会风气恶化。四、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带来言论繁荣的同时也在带来言论失控与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研究有效解决对策,对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借助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健全信息审核平台信息审核是筛选网络信息是否适合传播的第一道门槛,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健立健全相信息审核机制这一关卡,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将不良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然而,在数量巨大的网民面前这样的审核并不好开展,因此,应借助广大受众的力量。由于受众是网络信息的直接受传者同时,是网络低俗虚假信息的第一受害人,因此,受众具有对媒介活动进行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可以通过个人信息反馈等手段建立民间信息审核平台,由“公众利益”来制约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展。(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法律规范应当如期而至。但是,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关于网络规范方面的立法资料还相对较少,在网络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法条法规。因此,应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注重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与著作权。使民众在享受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至于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的合法权力,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以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三)加强国家政府的舆论管控,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传播学教授郭庆光在《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这一章节中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12]。国家与政府强作为强力的管理者,在解决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上也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中共中央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学习就是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2008年,前总书记胡锦涛开与网民交流之先河,大力发展媒介和文化产业,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国家正在重视和支持着新媒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将对新媒体存在问题的解决与舆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只有国家和政府站出来指导的舆论方向,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四)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技术监控治理力度从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来看,新媒体传播是产业链式的传播。整个传播过程需要涉及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安全,也同样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针对有害内容源、有害内容传播渠道、以及最终目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全生态系的防护体系,才能对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以政府为依托,研究不良信息传播的演化机制,加强对网络通信软件、网络传输内容的管理。规范应用商店对通讯软件的检验和测试流程,使用户,尤其是抱有新异心理的未成年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受到一定的合理制约,使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体系更加干净与安全。(五)媒体人增强自身自律感,坚守职业道德提高“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媒体人的自律与其对于职业道德的坚守,作为一个媒体人,其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便是在威胁与利益面前,坚守媒体从业者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面对问题深入调查,客观负责的评论,促进积极信息的传播,这是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自律”换“自由”,以自律公约的形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力度,才能在获得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使网民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六)提高网民素质,实行网络实名制在网络普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网民的思考与辨别能力,使网民具备对事件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以避免将谣言信以为真而产生情绪激化。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是网络存在大量谣言的重要原因,虚拟身份使得一些网民认为自己可以摆脱法律的规范而大肆造谣散布非法信息,在一些主要领域实行实名制则可以辅助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民的行为,也为网络安全与“清网”行动提供了便捷。找出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对策是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未来,新媒体会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发展,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如何良好地解决新媒体存在问题,是需要国家、政府、媒体人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的,也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才能的构建和谐。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2010.05:160-164.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2012.03:45-50.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2012.02:Z2.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2009.17:75.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2012.06:37-38.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2011.11:106-109.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2011.07:71-73.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60.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6:2-8.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2012.12:6-7.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5.05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2010.04:158-159.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08:86-93.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2012.03:63.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2011.10:94-95.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03:130.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2012.05:136-137.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6:86-87.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2011.05:122-127.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2011.06:18.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2012.02:89-92.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2.02:105-107.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1:8-10.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2011.02:158-162.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2008.10:79.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3:13-17.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2012.18:18-27.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2012.03:55-61.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2012.4.1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2.02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2012.01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6.01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2012.01

西方对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论文

新媒体营销已经开始逐渐的成为现代营销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在高新科技承载下展现出来的媒体形态,被现代人们称为新媒体。那怎么玩转新媒体进行营销呢?1、卖点要够清晰,不管是不是做新媒体,企业卖点都是企业首要的症状,任何一个企业或产品都必须要有清晰的卖点,让用户知道你卖的是什么,做新媒体运营也是一样的道理,新媒体始终只是一个工具,对于企业来说,无卖点,不营销。2、创意策划,产品有了卖点之后,需要结合卖点进行策划,策划一个有创意的营销广告点,创意决定一个产品的推广效果,一个好的创意广告会让更多的人帮你分享与宣传。在这个广告满天飞的网络时代,过于直白的广告会让用户反感,从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我们看到有创意、有品味的文案 都会尽到微薄之力,与友共乐。3、全网营销,产品有一个好的创意与卖点后,结合新媒体传播引爆点来做全网营销, 全网营销对企业来说能够更快速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对获取口碑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论什么方式都能看到企业的相关信息,大大的提高信赖度,而且这种持续性的营销,能够让客户通过不同渠道找到您,既增强了用户与企业间的粘度,也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比竞价,你花钱了就有信息展示,没有钱了,什么都没有,全网营销覆盖的信息一直都是在网络上展现。4、闭环生态,把前面几个卖点、创意、渠道都决定后,剩下的就是把用户引流到新媒体微信公众号上面,结合用户需求,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来做线上线下营销闭环。网络媒体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加入了社交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分享按钮,只要你能通过一次点击将信息分享给社交网站的好友,我就认为这个网站是社会化媒体。要想让运营的新媒体好好活起来,绝对不仅是一个人就够的,都是一个团队在做这么的一件事情。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下面我通过本论文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论文摘要: 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对营销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微博;微信;客户端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工具不断的增加以及迭代更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活动已离不开新媒体,包括微博、QQ、微信等等,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些社交工具,可见,用户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正是营销者看中的一大客户群。由此,每个聪明的营销者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肥腻的市场,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首选新媒体是再正确不过,哪怕最初只是以社交为目的,通过这些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你,这也将是营销资源的累积。

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在1967年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新浪、腾讯还没有博客、微博,更没有微信,百度正准备上市,优酷土豆还没成立……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当前,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1.2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这种渠道开展的营销活动。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在报刊杂志上的体现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的体现就是收视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

与传统的营销相比,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仅能够精确的获取访问量,甚至能够收集整理出访问的来源、访问的时间、受众的年龄、地域、以及生活、消费习惯等等。这样比传统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而且事实表明,采用新媒体营销将会使企业能够由单极向多极发展,选择更多;企业更有效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品牌宣传。

总的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2 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2.1 信息公开透明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一则轰动的消息又或者一篇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圈中分享出去,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他们会选择主动转发和传播,不但成本小,而且营销效果好。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所发布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企业或者营销者,本来就没有基本的公信力度,如果一开始就在为做营销而做内容得话,所谓的广告不断刷屏,你的用户也将拒而远之。因此,做好内容是关键,让用户自然地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关注你,营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以关注热门事件刺激营销内容的传播为例子,最常见的是事件营销。就如前几天发生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引发的转载量已达数亿,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力量,这种借势营销的方式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对于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炒作或者是营销策划,在达到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风险,炒得好便是营销,炒的不好将会自毁,在善于创造的同时更要量力而行。

2.2 用户目标精准

在新媒体平台上,营销者可根据用户的资料信息、发布内容和显示出来的地理位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目标用户,对于用户的喜好,兴趣方向一目了然,从而可加强对这部分用户的有可能关注的内容进行分享,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也就会自动找上门。

假设你的营销产品是关于旅游业的,在你的社交圈中,多多关注那些经常晒旅游照片,各种吃喝玩乐内容分享的用户,研究他们的需求方向,分析得出他们的购买力,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定价都有一定的帮助,适时营销,必然会有收获。

2.3 用户互动性强

新媒体最初是以社交互动为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成营销。以微信微博平台为代表,营销性质最强烈,对于发布的每一篇内容,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给予商家一种反馈,在获得这种信息之后,营销者便可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作出调整,可见,每一次互动都可看作是营销的成果。

当然,除了商家不愿错失新媒体的营销机会以外,新媒体也不愿错失给商家带来营销的机会,QQ近期新增的公众号服务功能,也是为营销而生,起初QQ只有空间、邮件、群消息推送可称为营销途径,局限性较大造成用户对营销的反感,如今开启公众号,将营销更加正规化。

3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

3.1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布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2 微信营销

微信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精准推送信息的同时更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是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微博好比一个人下面有几万人听众的演讲场合,更有广度,而微信好比两个好友冬日下午在茶楼泡上一壶普洱茶席地而坐,更有深度。

3.3 APP客户端营销

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APP亦即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而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宣示着中国的移动营销时代已经“燎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广告进行精准有效的投放,从而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

3 态度

互联网与其他营销手段之间的影响非常强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营销传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费者在访问某品牌网站后将更倾向于对该品牌产生正面联想。

3.1信任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产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信任度问题。他指出,在互联网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信任建设策略都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品牌名称、口碑、消费者上网经验以及广告信息质量,这些因素都对建立品牌信任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只有当这六个因素同时具备时,才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3.2互动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当今热点与广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发表文章,研究网站的互动程度对消费者理解网站内容的影响。经过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动程度越有利于消费者理解网站的内容。

3.3娱乐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动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考察了网站上娱乐和互动内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娱乐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将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度。此外,网站越有趣,消费者再次访问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当互联网通过电脑不断延伸的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营销者建立品牌资产的一项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什么是新媒体营销?

1)首先要清楚的了解您的目标。什么是你的内容营销目标?你为什么要生产内容并创建一个内容营销计划?知道了你的营销目标然后开始准备营销计划你会更加轻松地确定最适合您的2017年市场营销战略。2)进行角色的研究。目标受众的研究,要很明确拟开发的目标受众,也就是潜在的客户群体。通过了解你的目标受众群体,可以产生更多的相关和有价值的内容,进而提高转化率。3)内容规划如果过去已经进行过内容营销,应该对之前的内容营销进行认真的分析,从传播效果,转化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过去几年的内容营销方面的努力进行分析。进而找出今年适合今年的内容营销方式。4)确定一个CMS系统。确定一个CMS系统,主要是为了便于内容的管理,一般来讲内容素材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应该有一个独立的CMS系统来进行内容素材的管理。5)内容营销的一些工具在进行内容营销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高效率:百度指数:通过百度指数来分析拟传播内容的关键词热度,会改善和优化营销效果,有了这个工具,你可以找出如何使你的内容带来更多流量和发现新的内容。I排版: 进行排版是一款排版效率高、界面简洁、样式原创设计的微信排版工具,支持全文编辑,实时预览、一键样式、一键添加签名的微信图文编辑器。Foxmail内容订阅:这个流行的RSS提要是一个美妙的方式来跟踪你的行业,同时发现内容的想法。6)确定哪些类型的内容你想创建。自媒体文章文章应该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使他们倾向于分享的帖子在新媒体媒体和其他网站。我们建议公号文章是1000字左右,但实验,看看你的听众喜欢更长或更短的读取。信息图信息图可以组织和可视化数据仅比言语更引人注目的方式。这些都是伟大的内容格式使用如果你想分享大量的数据的方式是清楚的和容易理解。如果你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这是一个信息关于为什么你应该发布信息图。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开始,让我们的模板用于创建漂亮的图表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视频视频是一个高度参与的内容中,在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站都可共享的。视频需要更大的投资比文字内容的时间和资源,但随着视觉营销增加受欢迎,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媒介。我们建议以秒拍,快手等平台入手。直播直播是近几年火爆起来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形式,人气较旺。7)发布和管理内容。首先根据大的营销规划,制定每天内容发布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内容的发布,同时每天进行营销效果的统计汇总。这样可以促进和帮助你提高营销效果

对社交媒体的研究论文

浅析微博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微博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以其方便、快捷、丰富、透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我国新浪微博的推出,成功运营后,各大网站也相继推出微博服务。微博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一轮的营销狂潮。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微博的出现和发展给网络营销带来了全新的营销模式和实践。微博的出现正在迅速成为一种全新而有效的营销方式。本文基于此,首先对微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微博的营销价值,之后通过总结微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微博营销有所帮助。

关键词 :

微博,微博营销,营销现状,提升策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微博的出现不仅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方式,还成了一种在很多方面优于现有媒体的营销平台。由于互联网的日益个人化、扁平化,使互联网正在形成新的个人平台中心,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得到极大降低。微博在给媒体带来变革发展的同时,也将网络营销方式推向全新的变革时期。用户人数也在持续飙升,根据我国《2017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统计,直到2017年12月,我国微博月活跃人数达到了4亿,与2016年同比上涨了28%,其中在微博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有80%,俨然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并且活跃用户的规模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区域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目前微博正朝着建设全民性社交媒体平台的方向迈进。微博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其在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之余,正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微博营销也成为企业营销和公关的重要手段,并逐渐成为更加成熟的营销手段,为网络营销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

(二)研究目的

现如今,微博成了时下一种最流行的运营手段,微博营销推动了网络营销的进程。微博营销以其受众广、传播快、信息量大、自由化、公开化、及时化等特点,成为网络营销中重要的营销方式,有效的对网络营销进行了推广。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结合前人的研究之上,通过对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阐述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地,提高微博营销的影响力。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些网络新兴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微博,随着微博的普及和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微博理论的研究相对完善,但是对微博营销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微博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相关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对微博营销的发展前景和展望进行阐述,为促进良好的微博营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营销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争相在各类平台尝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营销,微博营销作为网络传播的主流平台,更是众多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平台。微博口口相传的优势,使微博在消费者心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微博营销主要是利用现代网络用户专注于一种应用工具的习惯,企业通过微博营销提高在用户群体中的印象和知名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微博营销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网络营销更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即微博营销之后新型网络营销手段如雨后春笋一般,所以加大力度研究微博营销的发展状态和存的问题,对微博营销的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发展现状

(一)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社交网络服务(SNS)的商业运作模式日趋成熟,微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在文化交流、时事传播、议政谏言、引领时尚潮流等起着巨大的作用。微博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元化形式呈现在相对开放的公众视野里,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亮丽的色彩。随着多元化网络营销形式的出现,微博营销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以其能够在网络营销的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微博用户的高速增长

目前微博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微革命时代"即将迎来新的高潮,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动性成为其亮点之一。广告商的创意营销,跑马圈地,纷纷搭建了自己品牌的官方微博,通过盖楼、有奖问答,发起话题讨论的方式,快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加之明星效应,由于明星的引流,话题的热度,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也使得微博用户的数量急速增长。在这样一个人人可以评论和分享传播信息的"自媒体"平台上,人们通过微博热搜,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时事,成为人们酒足饭饱后谈论的话题。

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微博登记用户从2009年的200万增加到2018年的4亿,10年来,微博用户的数量跨越式的增长,成为人们快时代生活的必需品。

三、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缺乏对微博营销的认识

微博营销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人们对微博营销的认识还不足。同时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上了年纪的中年消费群体,他们更愿意选择到实体商超进行购物,认为网络消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人们认可到现实中买同类价格贵一些的产品,也不会在微博上买便宜的产品。同时新闻媒体市场播放一些不法网络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更是增加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网络消费行为。

(二)网络诚信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瞬息万变,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监督管理手段存在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使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网上购物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一些"大V"的`微博中,有着百万粉丝量,通过发布一些生活视频、搞笑段子获取粉丝量,当达到一定粉丝量时,就会转发各类淘宝平台链接,其标题都相当具有诱惑性:一折的UGG,三折的耐克鞋,100%专柜正品,假一赔十等等,但是产品的真假好坏,却无法保证。一些粉丝处于信任和贪图便宜的心理,会选择进行购买,一旦出现,则很难进行维权行为,这也是制约我国微博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营销水平不高,市场竞争环境激烈

目前微博营销手段和水平不高,无法向电视广告一样进行循环播报,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微博营销的广告内容缺乏管理,创新度和精品意识不足,更有些商家了吸引眼球,选用一些不雅图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成本低,但是效率回报却有限。同时随着网络营销的深入发展,目前除了微博营销之外,微信营销、各直播平台都严重地威胁着微博营销的发展,特别是直播平台,大众可以看到营销的商品,相对于微博营销更愿意相信其的真实性。为微博营销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四)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进步、科技变革和人们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少部分人利用非法手段获利创造了条件。例如:前段时间的微博"大V"竟是?警方破获特大网络案,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的报道,新浪微博账号为"看相禅师"的账号,该账号伙成立于2017年,拥有1000多万的粉丝量,打着"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院专家会员"、"徽派相学文化创始人"的幌子,取粉丝30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之多,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网络案数不胜数,例如,各类形式的电信案,五花八门的手法让人防不胜防。通过这样网络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的人上当,这么长的时间难道没有人举报吗?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查处?其中的主要原因除了消费者的防意识不强,缺乏网络知识的了解之外,不健全的网络监管力度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网络案的侦破率不高,及时成功侦破,但是处罚力度小,也是众多网络案盛行的主要原因。不安全的网络营销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微博销售的发展。

四、微博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认识,促进微博营销发展

加大对微博营销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微博营销的认识,宣传微博营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方便,使人们对微博营销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一部分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认识。并且通过公众的口口相传,增加公众对微博的认识,提高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信任感,促进消费者在微博上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传统的到实体店的消费行为,使消费者真正的接受微博营销,以此促进微博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消费者适应潮流接受新观念。

(二)加强诚信建设,制定完善微博营销流程

首先,建立完善的微博营销制度,规范微博营销流程,确保准入企业的资质,企业产品的合格性。对准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目前微博都以进行实名制的注册,就是保证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次,在会员进行网络营销时,微博官方应该加大对其产品的审核力度,以保证微博营销的诚信制度。

(三)加强营销手段的多元化,促进微博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提高微博营销的成功率,就要学会利用短短的140个字如何创新发布产品、品牌信息来吸引大家的眼球才是至关重要的。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对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推送不同的产品。这就需要加大网络营销师的培育工作,通过网络营销师专业的分析和整理,对品牌故事进行创新、完整的叙述,提高营销广告的创意性,以此吸引有意向的消费的关注,促进消费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要求网络监管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流程,对微博营销进行时时监控,同时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和监督,加强与准入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文本,合同要对销售假货、知识产品的保护、反欺行为进行规定,以法律手段切实保证企业产品的真实性。以此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消费权益,树立微博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为微博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

结语

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微博门槛低、用户参与度高、内容丰富、承载信息量多、自由化、传播速度快、信息多元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随着微博营销的深入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影响了微博营销的发展。本文对微博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期望能够对微博营销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谭永杰.微博营销模式及应用价值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21-24.

[2]谭林.企业微博营销的价值研究及应用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3(12):23-25.

[3]史光启.微博营销的十大技巧[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03):2-4.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这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媒体听到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像Facebook、Instagram、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媒体正在毁掉年轻人,因为有不少研究证据表明,频繁的使用社交媒体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比如说就在不久前,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就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科学家追踪了1万多名13~16岁的英国青少年,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数据,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心理健康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越高,就越有可能面临心理困扰。尤其对于女孩子,这种关联就更加显著了。这项研究最近也被国内外媒体都报道过,可能就是在这类报道的影响下,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父母,都越来越把社交媒体,还有它的载体智能手机都当成洪水猛兽。在一些敏感的父母眼里,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可能无异于扔给孩子一包毒品。但是刊登在科学美国人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却对这种社交媒体毁掉年轻人的论调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文章的作者就是科学作家李蒂安德姆斯,他就指出,对社交媒体的这些指控都是建立在非常不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的,证据的不可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指标的采集很不精确。比如说现在有的研究,大多是让被调查者自己报告,使用多少时间的社交媒体,但事实上这种测量很不精确,而且里面还会有系统偏差。比如说一个人心情越好,就会越低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花了多少时间。那么这样采集到这个数据,就一定能够得出社交媒体用的越少,心里越健康这样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不可信。第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只评估了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而没有考察媒体的内容。你在微博上刷了一个小时小猫小狗的照片,而我在微博上花了同样的时间学完了一节名校公开课,同样的媒体因为内容不同,对你我的心理影响可能完全不一样,但现有的研究却几乎完全抹掉了,浏览内容上的差异。第三,也是最要命的一个缺陷,因果关系不明确。在这些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里面,80%都是基于相关性的,比如说一边计算出你每天多少时间刷微博,另一边测量出你的焦虑水平,然后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可即便得到这个结果是两者相关,比如说刷微博时间越久越是焦虑,这也不能说明到底是谁导致了谁。事实上,有一组加拿大的研究者,曾经对600多名青少年和1000多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持续很多年的跟踪研究,其中一个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并不能预测一个人多抑郁,但抑郁症状却可以预测出一个青春期女孩在未来更可能频繁的使用社交媒体。也就是说,即便在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有直接的因果关联,也有可能是心理健康状况下滑,导致了人们更爱去使用社交媒体。正是因为现有的研究里有这样一些相当严重的缺陷存在,所以即便其中有一些结果,他暗示社交媒体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据此轻易得出社交媒体正在毁掉年轻人这种论断。那么可靠的结论可能是什么呢。科学美国人这篇文章里又提到,针对上面说的这些缺陷,有几组科学家最近正在开展几项方法上更加严谨、漏洞更少的新研究,而他们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可能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当然但是很重要,影响非常微小。比如说其中有一篇论文就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变化,仅能预测青少年幸福感变化的0.4%。另一篇论文的作者则说,一年内社交媒体使用的变化情况,只能预测生活满意度变化的0.25%左右。换句话说,人的心理状态受到生活里很多因素的调节,而社交媒体调节幅度微乎其微。事实上是否接触毒品、是否受到欺凌,这样的因素与幸福感的负面联系要远超过社交媒体的影响。而充足的睡眠和定期吃早餐,这些积极行为,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比社交媒体大得多。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给出的建议是,担忧社交媒体像毒品一样毒害青少年的家长们,成年人们,你不妨放松一点,社交媒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只不过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成千上万个因素中并不十分特殊的一个。只不过对于不少成年人来说,社交媒体是一个在自己成长过程里不曾存在过的全新事物,于是就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他一眼。当然了,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所以你也不妨持续关注相关的科学进展。感谢点赞+评论+转发,我们下期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网易新闻学院

(id:weknowmedia)

编辑:王茸李沁

按:近两年,新闻界对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高质量的研究到底有哪些?哈佛大学下属机构Journalist’s Resource选出了过去一年中十份关于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顶级论文或报告,研究课题涵盖网络新闻付费、人工智能、新秀媒体公司等,可以说是媒体人必读的年度总结。

网络新闻付费:六国情况比较分析

Paying for Online New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x countries

作者: Richard Fletcher ; 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学)发表于《数据新闻》

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媒体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付费模式,然而,我们对影响用户付费的因素以及用户对网络新闻的看法了解有限。因此,这项研究对六个国家(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英国和美国)进行调查,分析了“谁在为网络新闻付费”、“未来,谁愿意为网络新闻付费”。

(各国已经为网络新闻付费的人数比例)

(各国有意愿在将来为网络新闻付费的人数比例)

研究结论让媒体们喜忧参半:原来为印刷新闻付费的用户更有可能为网络新闻付费;惯用公营媒体的用户在当下和未来的付费意愿都不太高,这一定程度上因为他们已经能接触到免费新闻。但与研究假设相反,年轻人并没有更有更强烈的为网络新闻付费的意愿。

总体而言,这六个国家中仍只有少数人为网络新闻付费,未来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但付费新闻的尝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就对其前景进行预测也许为时过早。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

2017年社交平台上的新闻使用情况

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7

作者:Elisa Shearer and Jeffrey Gottfried(皮尤研究中心)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了4971名美国成年人在2017年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情况。结果发现,67%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社交平台也愈发注重自己的新闻功能。

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看新闻的人增多,主要是受到年纪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的非白人用户的推动。如果根据学历划分,非本科学历用户使用社交平台看新闻的比例有所增长,相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用户的使用比例开始下滑。

总体来看,Twitter、Youtube和Snapchat三家的用户看新闻的比例在提升最快。自2013年以来,已有一半的Twitter用户已经开始在上面看新闻。而在2017年,由于出现了一个爱发推文的总统特朗普,Twitter用户看新闻的比例迅速增加至74%,比去年提升了15%。

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看新闻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特征。Instagram和Snapchat的用户一般更年轻,并且有更多非白人;Twitter和领英的新闻用户则学历更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9%和45%。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

关于获投资的新兴媒体公司和传媒领域的研究

Venture-Backed News Startups and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Challenges, changes, and consistencies

作者:By Nikki Usher(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于《数据新闻》

这项研究区调查了包括BuzzFeed、GeekWire和Vox在内的18家美国和欧洲的新秀媒体公司,以了解新兴数字媒体正在如何改变新闻行业的格局。该研究还着重探讨了算法在预测用户行为、扩展产品创建时所扮演的角色。

论文作者Usher采访了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创始人和其他员工,了解了公司的成立背景、发展愿景、技术研发情况和营收方式等种种细节。

这些新秀媒体公司致力于发展技术、创建算法、创新文化和新闻的个性化,还对记者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让技术人员变得更像记者一样。这些对传统媒体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

科技公司参与政治传播:微软、Facebook、Twitter和谷歌公司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的表现

Technology Firms Shap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e Work of Microsoft, Facebook, Twitter, and Google With Campaigns During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Cycle

作者:Daniel Kreiss (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Shannon C. McGregor(犹他大学)发表在《政治传播》

这篇文章以幕后视角,观察了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Facebook、谷歌、微软和Twitter公司是如何与政治活动进行合作的。本文聚焦于他们在2016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竞选过程中为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候选人所提供的咨询服务。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科技公司在与数据相关的竞选活动中,日益完善了自己的政治知识,甚至形成了适合美国政党选举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与此同时,来自各公司的代表们表示,为候选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是他们在选举期间的主要工作。他们希望候选人能够给予他们的服务和平台更大的公众知名度,并能和议员建立更多联系。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

当记者体验机器人写作后,他们如何看待自动化新闻

When Reporters Get Hands-On With Robo-Writing: Professionals consider automated journalism’s capabilities and consequences

作者:Neil Thurman, Konstantin Drr, and Jessica Kunert(慕尼黑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发表在《数据新闻》

媒体变革将人工智能整合进新闻编辑室,比如利用犯罪统计数据和体育比赛的结构化数据来生成新闻报道。尽管许多记者都明白这一趋势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直接使用机器写稿的经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与小部分记者(来自BBC、CNN、路透社等)进行了研究讨论,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软件来创建数据驱动的新闻内容。在获得实际操作经验之后,记者们被问到这项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

意料之中的是,很多记者谈到了自动化新闻的局限性,例如,有人担心自动化会使信息的分辨程度降低。也有一些记者看到了自动化的益处,包括节省时间和减少人为失误。对于一些人来说,用自动化方式生成新闻泽让他们感到沮丧,他们认为这将难以体现自身能力。

(长按二维码可获取全文)

人工智能对新闻实践的影响和启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for Journalism

作者:Mark Hansen, Meritxell Roca-Sales, Jon Keegan, and George King(布朗媒体创新研究所和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数字新闻中心)

当记者和技术人员在新闻编辑室里对人工智能进行头脑风暴时,他们会发现什么问题?这份报告记录了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中心和布朗媒体创新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上的干货,记者和技术专家为这一话题展开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讨论。

创造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员和实际使用技术的记者之间的知识与沟通鸿沟,可能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技术使用不当。而且,新闻媒体需要向读者提供清晰的解释,说明人工智能是如何用于研究和报道新闻的。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和新闻工作者齐心协力,努力对抗人工智能存在的偏差,因为人工智能程序由人类编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虽然有时候并不明显。

作者:Rob Faris, Hal Roberts, Bruce Etling, Nikki Bourassa, Ethan Zuckerman, and Yochai Benkler(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和社会中心)

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媒体的组成和报道行为,解释了特朗普和克林顿如何得到了不同的报道。该报告共142页,其中包括大量的条形图、网络地图和其它可视化数据,甚至包括了一个关于克林顿基金会报道的案例研究。

(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11月7日期间,候选人和相关话题的句子数量统计)

虽然主流媒体对两位总统候选人都给予了负面报道,但特朗普显然占据了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并有机会借此塑造形象。报告显示,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后,民众对希拉里抱有期待,原本在民意测验中领先,但极右媒体成功地将克林顿基金会这件负面新闻推到公众视野中,使希拉里失去了反弹的机会。

研究还认为,尽管假新闻是个不小的麻烦,但它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相比之下,来自专门党派网站的信息和宣传,在选举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新闻媒体呼吁记者利用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作品,并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这对记者下班后在Twitter和Facebook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结果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认证记者身份、在职业范围内扮演专家、在任何时候充当新闻机构的代表让记者感觉压力很大。这个身份给他们在生活中留下了很小的空间,因为他们更愿意在网上分享家庭、信仰或友谊。

该论文研究了社交媒体对记者身份的影响。作者采访了41位美国报纸的记者和编辑,以探讨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将个人和职业身份融合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Gary King, Benjamin Schneer, and Ariel White(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于《科学》

该研究在一项涉及48个小型媒体组织的实验中,通过定量的方式,证明新闻报道对国际民主进程有所贡献。

报道某个政策话题,会促使公众对这个话题表达他们的看法和立场。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主题,并让媒体机构根据这些主题来撰写、发表文章,随后根据网站的浏览量和社交媒体的跟帖来评估影响。

作者: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David A. L. Levy,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研究所)

路透新闻研究所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年度数字新闻报告。协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舆观(YouGov)的数据,该报告就36个国家超过7 万民众的媒体使用与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

报告中的主要发现有:

1.2017年的桌面端的广告拦截软件(插件)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目前覆盖率为24%左右,而手机端更是几乎不受影响。此外,约有43%的受访者愿意在浏览特定新闻网站的时候主动关闭广告屏蔽插件,比此前有了增长。

2.很多国家的用户越来越爱使用新闻应用。如瑞典受访者的使用比例最高达到37%,韩国为33%,美国为26%,均比去年有所增长。同时也有更多用户选择接受新闻应用的推送消息。

3.路透研究者也统计了各国受访者付费看新闻的人数,2017年只有美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美国,新闻付费用户比例从2016年的9%上升到了2017年的16%,在18到 24岁之间的用户更是从4%上升到了18%。

4.突发新闻和深度分析可能将是媒体付费内容值得关注的赢利点,用户更愿意为这些内容付费。

近期好文荐读:

《时代》杂志2017年最佳通讯社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

2017全球获奖深度报道回顾困难时期能孕育出最好的新闻报道

2018内容产业十大趋势

投稿、合作邮箱:

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所得到的结论和发现以书面形式呈现的一种文献。下面是一个500字的研究报告范例,供您参考。主题: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背景: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200名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制作了一个包括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情感状态、人际关系质量等方面的问卷,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青少年情感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也会对青少年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出现。讨论:我们认为,虽然社交媒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联系和获得信息,但也需要适当地掌握使用时间和方式。建议家长和教育部门应该对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进行监督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于正常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结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并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新媒体对动画影响论文的研究方法

也一些FALSH的东西

试析动画片对青少年发展影响论文

动画作为一个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娱乐、广告、心理治疗科学研究、视觉模拟、环境规划等领域。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试析动画片对青少年发展影响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画片是青少年非常喜欢的一种图形形式,本文详细讨论了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认为它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生活观、价值观、印象形成、友情观、言语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并就如何促进动画片的积极意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动画 青少年 社会化

世界动画作为一个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娱乐、广告、心理治疗科学研究、视觉模拟、环境规划等领域。我国动画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动画对青少年的魅力却是有增无减。虽然目前动画片在教育中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但许多人是因为动画片的娱乐性才去接触它的。迪斯尼动画的成功市场运作虽然说明成年人也是动画片的一个主要接受群体,但目前来看,青少年仍然是最大的动画片主动受众。

青少年不仅观看电视中的动画片,动画电影、游戏、书刊等图形形式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不但接触动画本身,与动画有关的消费娱乐产品也都被接受,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据有关调查,全国现有电视频道2000多个,几乎都有固定时间的少儿动画栏目。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放学回家就看动画片,而且定时出现,成了“动画痴”、“动画迷”,不但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影响,更大的担心则是孩子对有些动画片中的不良镜头的模仿而影响了孩子的品行。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很强的阶段。整个社会化过程与一个人的最终人格形成及社会行为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社会化,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周晓虹(1997)认为,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即是广义的教育,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这些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大众传播媒介及法庭、监狱等。社会教化同时可以分两大类:系统、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和教育。

后一种社会教化往往是在无形中发生作用的,它对个人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与变化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这个咨询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观念形成的影响非常大,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传媒观念的干扰。动画片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与青少年接触,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作用机制

动画这种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存在。电视是播放动画的最主要的媒体,几乎每个电视台每天都有动画播出,一些还有专门的动画频道。目前电视播放的动画的特点是篇幅长,几乎都是连续剧。具有固定的时间,播放的收视对象明确定位于青少年,国外动画片多于国内的,其中美日动画片特别多。动画电影也是广泛地被喜欢,许多有影响的动画片,比如《狮子王》、《人猿泰山》、《白雪公主》、《千与千寻》、《花木兰》、《宝莲灯》都是开始以电影的方式进入青少年的视野的。它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人物特点明确,文化内涵非常突出。

网络也是现在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媒体,许多大的门户网站都有动画(动漫)频道,可以在多种频道观看动画,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动画,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它的特点是新媒体,更适合青少年,更便利,具有更强的个人思想,开放性更强。另外,动画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仅是看动画片本身,还包括动画的附加产品的影响,比如,动画人物的玩具,主题公园等等,像史努比、米老鼠的玩具、迪斯尼动画主题公园等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些影响除了具有可以帮助他们间接地接触社会、帮助他们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外,也会有某些消极影响。那么动画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

通过青少年自己的了解,将动画片中的社会关系认同为实际社会生活。人的青少年阶段大多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主要起着修正他们的行为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而在对社会的真正生活面貌、掌握社会的技巧上,学生都不能切实体验到。吸引他们注意的动画片就成了他们猜测社会的最好的标本,并通过与他人讨论,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及他人所认可的,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明白基本的社会因果关系。

认同动画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青少年喜欢动画片,不仅仅是因为有意思,好看,有调查表明,34%的被调查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有些像自己,76%的被调查小学生希望具有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某个能力特点。而在言语模仿、动作模仿方面的表现就更常见了(bandura, 1963, fabregat & beltre, 1998)。

动画片所包含的文化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动画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孩子种文化是动画本身以及观看者所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比如,日本动画的风格:人物坚强,强调团队精神,成人化强,视觉刺激大;美国动画注重个人能力、幽默、动画附加的商业性更浓;中国动画简单,强调讲单纯的道理和利他行为。有调查表明,最受中学生欢迎的前五部动画片竟然全是日本动画,青少年接触到的日美动画也是最多的,这表明很可能逐渐使他们接受日美文化,并在潜意识里影响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其和认知行为具有明显的日美文化性,更重要的是可能看低自己祖国的文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二、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1.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他们的人际交往的特点是兴趣主导性强,交往对象变化大等。共同感兴趣的动画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而不知道该动画片的人往往会被孤立或嘲笑。所以,动画片对青少年来说提供了共同爱好和话题,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对动画片的理解也给他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方法、规则的参考。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获得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观察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再将其用在实践中,动画片便成了一个学习的来源。他可以提供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沟通知识,比如,许多动画片中,活泼、开朗的人总被描述成受大家欢迎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干坏事的总会受到惩罚等,这些都对人的基本交往原则进行了描述和强化。同时,动画片也会有一些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形成的不利影响,如对个人努力强调得不足,好人总先要受许多挫折打击最后才有好报等。

2.对青少年关于人物形象认知及品德形成等方面的影响。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外貌与一个人的品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一个事实。在动画片中,公主总是美的、善良的,王子总是英俊的、勇敢,坏人总是丑陋的、有阴谋的……对此,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可能会形成不恰当的形象认知,使他们只是简单地通过外貌而形成对他人品行的直接判断,这对人的形象认知发展或品德发展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动画片片中人物的身份与地位、品德总有一致性,比如,王子、公主生来就很富有、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而不交待这些财富和品德的其他正确的获得方式,这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人的富有和品德决定于家庭出身,从而对家庭形成不恰当的评价等等,这些影响一旦形成,影响将是深远的。另一方面,动画中人物的性别角色分配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领导者总是男性或雄性动物,女性或雌性动物总处于辅助地位,这与现实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一致,有利于儿童认识现实,但在角色职业类型以及对应的角色性格特征培养上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3.对青少年生活观价值观的影响。

在许多动画片中,都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狮子王》,强调生活中只有不怕困难,不要消沉,积极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这样的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些动画片,如《蜡笔小新》,虽然很现实,但以一种不加修饰的方式揭示人的好奇,这只会使观看者产生不恰当的认同感,对习得社会生活的规则、形成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消极影响。其实在许多经典的动画片中,只是非常刻意地表现其娱乐性,如《tom & jerry》,《米老鼠和唐老鸭》《蜡笔小新》等,对人生的积极品质没有太多的强调,只是让人们在观看到一个倒霉蛋的时候开心快乐。这些容易使青少年养成乐观的性格,但也有可能会影响其积极奋斗的生活观念的形成。

4.对青少年友情、爱情观的影响。

爱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感情,动画片也并没有忽略它,比如《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灌篮高手》、《怪物史瑞克》、《葫芦兄弟》,甚至《蜡笔小新》、《花木兰》、《tom & jerry》等都以爱情或友情贯穿情节的。

在动画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统一的画面;爱情的女主人总是美丽的,即使将来要变成天鹅的灰姑娘也是美丽的,爱情总是浪漫的,为了爱情可以做许多勇敢的牺牲,结果总是幸福浪漫的;有朋友总是令人向往的,朋友总是在主人公需要的时候出力的,朋友总是忠诚的。这些表现与现实生活有许多相似,但也过于理想化。青少年的爱情观正是在这些影响中形成的,这很容易使他们将来有不恰当的期望和行为。

5.对青少年言语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语言获得有可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即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说话来获得自己的语言。同时,在思维发展的研究中,非常强调言语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结论之一就是良好的语言能力会有利于思维的发展,言语习惯对思维方式(特点)的影响也是被证实的。所以,在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必须注意到他们对一些动画人物言语的观察模仿。青少年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别是当环境刺激是他们感兴趣的时候。

有调查显示,对大家共同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言语特点会在同辈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和流传,当父辈们不知道时,他们便认为没有共同语言。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当小新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时,总是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回来了。”许多青少年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好玩,也模仿起小新的说话风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蜡笔小新》这类动画片主人公的行为特性的模仿更需要引导。同时,也要注意青少年长时间观看动画片而缩短了他们的注意力间隔时间,对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产生的限制作用(postman, 1990)。

三、促进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作用的措施

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并注意其影响的长远效应。

1.成人的恰当理解。

要发挥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积极作用,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家长和孩子在看动画片上的矛盾虽然主要表现在孩子贪恋看动画片而占用了学习时间,但对孩子来说,印象却是家长直接反对他们观看动画片。在当前动画片如此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应该认可青少年喜欢动画片这样一个事实,它是符合青少年的认知习惯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些积极意义包括:传递社会生活的规则,传递社会中认可的行为和不认可的行为并呈现后果,传递角色行为规范以及训练想象力等,这些都可以使他们间接地认知自己面对的社会,促使其社会化的发展。人的青少年阶段,特别是儿童阶段,对动画片产生认知理解最容易。所以,只有在成人对动画片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同时认识到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出相应的正确行为。

2.家长与儿童的及时交流。

这包括陪看和相互交流。调查发现,动画片是可以给成人看的,许多家长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的,那么,家长不妨抽出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在陪看的过程中,伴随着和孩子对动画人物行为的评价交流,既可以防止孩子无限制地观看,又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对动画的主题思想的理解。特别是每个动画中都有好人坏人,怎样才是好人,怎样就是坏人,为什么好,为什么坏,及时说明和强化,这对消除动画的消极影响,促使孩子社会化发展更有利。

这种交流还会消除动画片带给的另一个消极影响:动画中的社会和现实生活不符这样一个事实。青少年的辨别力是有限的,在调查中,有一半的中学生认为动画片中的生活是与当今社会精神相符合的。家长在这方面就可以对孩子做正确的解释,这种恰当的解释有利于青少年辨别虚构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区别。

3.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兴趣发展。

家长在承认自己的孩子喜欢动画片的前提下,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兴趣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是比较容易养成和改变的,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是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如果某个孩子对动画片感兴趣,他的兴趣不是制作动画片,也不是学习动画片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而是看动画片本身,这种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是有不利影响的。因为自制力差,他们有可能会长时间地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甚至去买动画vcd自己一次看个够,这不利于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将喜欢看动画片提升到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动画片,喜欢那种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喜欢人物的良好行为和风度等方面来。

4.文化传媒部门要注意引进积极健康的动画片。

90%的青少年观看动画片的载体主要是电视。所以要消除动画所具有的消极功能,首先应当从源头上把好关,这包括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的质量和播放的时间选择两个方面。在动画片的质量方面,应该选择具有明显积极意义的动画片,特别是国产动画片。目前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来自国外的占绝大多数,其中许多动画片中包含暴力、成人内容,或者强调暴力对问题解决的唯一性,这些对青少年社会化很不利。

应该选择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强调人类的理想和优秀文化的好动画,像《海尔兄弟》、《猫和老鼠》、《花木兰》、《白雪公主》等影片,而像《蜡笔小新》之类应该尽量少播放。在播放时间方面,首先不要连续播放太长时间,这会对观看者的生理和生活习惯造成不良影响。其次,不要为了经济利益,选择儿童的吃饭时间播放,可以在双休日多播放一些,其他的时间少播放一些。

当然,由于现在动画片的适应人群很广泛,许多国外的动画片的定位是给青年或成年人看的,比如,1999年获得美国动画片收视率第一名的《南方公主》,其四个主要角色满嘴脏话,是以黄色暴力低俗的笑话和讽刺名人来取悦观众的。所以不妨参考电影的分级模式,在播放动画片时,说明该片适合什么年龄的人观看。

在调查中,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许多青少年观看什么动画片是不加区分的,只要是动画片他就看。这也要求大人的解释和帮助选择。当然,如果在电视播放动画片前后,有主持人对动画片主题作一个讲解,说明大家要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主编.《影视动画影片分析》,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c. d威肯斯,j. g霍兰兹.《工程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贺雯、彭聃龄.《儿童电视动画片播放效果的研究》.《应用心理学》.1996.2.

[5] 司徒宁.《走近动画》.《中国美术教育》.2000.4.

[6] 陈秋玲.《组织动画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8.3.

[7] 郑薏苡.《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兰州学刊》.2002.2.

[8] 赵金录.《论我国少儿电视动画片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不足》.《电化教育研究》.1999.4.

[9] 韩振华.《青少年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探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3.

[10] 马德峰、胡杰容.《我国青少年社会化研究评析》.《青年研究》.2000.7.

[11] 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imitation of filmmediated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3.66.3~11.

[12] fabregat, beltre viewing of mass media violence, perception ofviolence,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 25.973~989

[13] postman, n. tv's disastrous impact on chidren. u. 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1990. 43~45

论新媒体背景下动漫广告的发展 摘要:动漫广告是一种需要将动画艺术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广告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突飞猛进,载体层出不穷,为动漫广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通过实例,从动漫符号、广告内容、目标受众、广告主和动漫广告公司五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动漫广告受众发展 从动漫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动漫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我国早期的广告常常选用漫画的方式来进行诉求……”①在以传统媒体技术构筑的传播平台上,动漫广告发展缓慢,产生的传播效应并不明显。动漫广告黄金时代的到来可谓姗姗来迟,究其原因,在于动漫广告是一种需要将动画艺术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广告形式,只有以技术作为驱动力,它才能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活跃于广告舞台。在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技术突飞猛进,载体层出不穷,才为动漫广告提供了开放互动的利好环境,两者相得益彰,动漫广告因此进入了成长的快车道。那么,新媒体究竟给动漫广告带来了怎样的发展空间? 动漫符号的市场增值力进一步提升 “如果把从生产阶段(生产加工)到营销阶段(包装、媒体宣传等)视为商品成型的整个程序,符号价值便在包装、宣传阶段产生了。”②传播是为动漫符号造势的有效手段,动漫符号价值的积累来源于对动漫符号的传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动漫符号在市场上的位置。传播的深度即动漫符号对受众的吸引和感召程度,广度指动漫符号的知名度。在新媒体百花齐放的条件下,各种传播方式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同一动漫广告的传播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式网络。用新媒体Flash技术创作的动漫广告可以在网络和电视上同时播映,而传统的电视动漫广告也可以通过Flash视频格式在新媒体上发布。它们全力包围目标受众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高频率接触的情境中对动漫符号唾手可得,确保动漫广告的曝光率。而且新媒体普遍具有“分享”功能,通过用户的链接转载,能创造一波引起受众主动关注的热潮,让动漫广告赢得病毒式传播效果。长尾理论认为,众多的小市场在汇聚之后,拥有能够和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一个动漫广告在不同的媒体形态中重复使用播出,便扩大了其作为一次性媒体产品的循环利用价值,形成长尾产品,有效延长了收益链。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当动漫广告中的动漫符号被当做热议话题受到普遍关注时,会引来众多广告主对该动漫符号市场潜力的挖掘。他们会不断给动漫符号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让动漫符号的形象更加丰满,意义更加丰富。动漫符号在广告主们联合开发的过程中实现了范围经济和效率经济,所蕴藏的内在价值被大大抬高。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近年来卓有成效的一部动画片,自开播以来已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动漫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衍生效应是无可估量的。当它在动漫市场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声誉,能与一定的目标受众建立紧密联系,并刺激受众产生“虚幻”的消费预期时,它就被很多广告主看中并希望在合作中获得其形象授权。诸如“维达”纸巾和“奥之妙”乳饮料此类的广告主都以喜羊羊和灰太狼作为其广告的形象代言人,并将这些广告广泛地投放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多媒介、多品牌对同一动漫符号进行投资,虽然容易导致受众无法对它们进行有效区隔,但却增加了动漫形象与受众的接触率,提高了知名度,获得市场和社会公众对其价值意义的`认可,从普通的动漫符号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动漫广告的内容表现力大为丰富 新媒体低准入门槛和宽松的监管环境还造就了一批动漫明星,近年来从新媒体的摇篮里诞生了像绿豆蛙、张小盒之类的动漫明星,它们有自己的故事,而它们的故事又往往锁定与新新人类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有关的敏感话题,保持了较强的时尚感,凸显亲民特色,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广为人知的动漫形象。在各种传播形式纵横交错的自由地上所滋生的新媒体文化迎合了后现代语境下用户对自由表达的追求,是动漫广告可持续开发的资源。 新媒体加快了数字技术在动漫领域的应用,为广告的创意与执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新媒体数字技术将人类带进后现代影像时代,各有所长的媒介用多媒体语言将现实色彩斑斓地呈现于大众面前,虚拟图像反映并超越了现实,使受众被不同的媒介景观紧紧包围,处于媒介所构建的虚拟现实中,满足了当代人类对视觉快感的追求。即使传统媒体也被卷入了数字技术的浪潮,媒体融合仍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时代,技术成为艺术作品创作的必要因素。将三维特技融入广告制作,往往能在高清质感的特写和宏大叙事的场面中向受众传递发人深省的内容,这是实拍难以实现的。广而告之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制作的公益广告《艾滋病“骨牌篇”》就是这方面的绝佳范例,它用三维制作的骨牌接连倒下来寓意病魔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新媒体技术让动漫广告充满活力,不单是由于它将现实更真实地图像化,让受众能更好地感知传播诉求,还在于它将产品(或服务)及其动漫符号策略性地融入传播过程,变“推”为“拉”。杜尚说,“在视频装置的艺术空间里,艺术家鼓励观众主动参与,从而最终完成作品。”③新媒体技术让动漫广告在交互性特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效地消解了用户对广告一贯持有的抵触和防卫心理。瑞典邮政公司比较注重新媒体的营销传播力,为了宣传新的服务业务,即SMS advice of delivery(短信通知货到消息),广告以能与受众产生高度互动的“抽奖”开始。在邮局的货架上放置着一些没被认领的物品;用户需要浏览物品上的信息来了解该物品,然后点击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在与其他用户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机会获得的;点击确认后,即进入一段以该物品为主角的视频,物品小人迷路了,需要在你的帮助下找到主人——用户自己,这时用户需要输入姓名、地址、选择该件物品的原因及电话号码等信息;如果用户运气好,可能会收到一条“货到通知”的短消息,真正拥有该奖品。 目标受众得以精准覆盖 动漫在我国大陆地区一度陷入低龄化的误区。“一些广告公司对动漫手法普遍持轻视态度,认为动漫形象只适合于儿童产品,无法有效承担像金融、汽车、电器等高端产品的宣传。从动漫在我国大陆的传播状况来看,改革开放后动漫形象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市场化,而70后、80后和90后的群体正是成长于这样的文化氛围,有着较深的动漫情结。有数据显示,“在动漫市场受众当中,80后、90后群体约占70%;70后群体约占20%;从事动漫行业、专业和动漫爱好者的群体约占10%。”④另有调查显示,“我国动漫人群的实际年龄从6岁到60岁不等,其中核心受众的年龄是10岁至35岁。”⑤这个年龄段的70后、80后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备消费决策权,是各类商品的重度消费群体。他们作为“网络依赖症”和“电视疏离症”的一群,逐渐远离传统媒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新媒体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气的聚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称,截至2010年6月,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人。同时,新媒体的受众普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网民即占我国网民总数的81.9%。由此可见,新媒体与动漫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有较大交集,交集部分是广告主最关注的消费群体,自然也是动漫广告需要捕捉的核心受众。

新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论文

Q_Q专业论文。 13 .....................67...................后面接着输入...... 75........................................后面接着输入...... 125 1. 浙江省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2. 浙江经济型酒店深化发展对策探讨 3. 章安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4. 杭州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程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初探 5.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即将迎来的挑战与机遇 6. 我国影视类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策略探讨 7. 我国饭店康乐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8.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9. 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仓前掏羊锅为例 10. 杭州高星级饭店清洁保养的现状和对策的分析 11.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衢州柯城区黄土岭七里乡农家乐为.. 12. 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策略探讨 13. 中国足浴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4. 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 15. 中国湿地保护区的设置及其旅游开发模式 16. 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17. 杭州入境旅游市场深化发展策略探讨 18. 浅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9. 移民文化及其寻根旅游初探 20. 现代航空旅行安全事故分析 21. 民国时期杭州的旅游与休闲 22. 中国女性休闲旅游服务现状思考与对策 23. 论中国康乐业的法治化建设 24. 论民俗的旅游资源学价值及其产品开发策略 25. 杭城高端餐饮发展现状浅析 26. 杭州茶文化旅游深化开发问题探讨 27. 经济发达区城郊休闲度假村SWOT分析及其开发策略 28. 杭州城市生态旅游浅析 29. 杭州茶馆文化与城市休闲文化的初探 30. 关于如何提升我国旅游购物水平的探讨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的探析 32. 饭店农民工的管理与培训——以杭州高星级饭店为例 33. 对旅行社“十一”黄金周报刊旅游广告之调查和分析——以2008年杭州市都.. 34. 新媒体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携程网为例 35. 借鉴日本茶道打造杭州梅家坞茶文化品牌 36. 关于“杭邦”酒吧发展的初探 37. 浅析影视旅游中以影视作品为媒介的旅游目的地营销 38. 浅析中国自助行现状与解决方案 39. 试论杭州星级酒店基层知识型员工管理 40.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调研 41. 饭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和权利保护

新媒体目前为止宣传的力度还是非常的大的,而且如果点击量特别高的话,对旅游地的知名度也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的力量现在不可估量,对旅游地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有一篇现成的毕业论文,旅游管理的。没有被发表过,需要和我联系,名字就是我的QQ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