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亦冈
王继明
(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去年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召开 2008 年学术年会,研讨主题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与作用,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大地发挥区调工作在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有幸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就北京地区以往区调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对今后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请批评指正。
一、北京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历史的回顾
近百年来,北京地区先后开展过 3 次区域地质调查。
1. 第一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16 ~1920 年;
工作内容: 在北京西部山区开展 1∶ 5 万地形地质测量;
工作人员: 以叶良辅先生为首共 13 人参加;
主要成果: 提交 1∶ 5 万北京西山地形地质图,公开出版 《北京西山地质志》。
因为该项成果是我国地质学家首次自主独立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北京西山亦被称之为 “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北京西部山区的地层系统和构造格局由此初步确立。
2. 第二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58 ~1961 年;
工作单位: 北京地质学院 ( 名义上由北京市地质局和北京地质学院共同组队) ,大队长庄培仁老师;
主要成果: 分图幅提交区调报告,共完成青龙桥幅等多个 1∶ 5 万区调图幅;
重要进展:
1) 索书田、叶盛基等 ( 1961) 对密怀地区产出的古老变质岩系提出两群 7 组的划分方案,正式发表见 《北京的地质》一书。
2) 在郝诒纯老师的指导下,测制了门头沟下苇甸剖面,对寒武系 - 奥陶系作了系统研究,从生物地层学角度与山东和唐山两地区的下古生界作了对比,认为特征基本一致,从而直接引用了该两地的划分原则和地层单位名称。
3) 在池际尚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对中生代燕山旋回侵入岩的研究有了整体推进。在详细地质、填图合理划分圈定侵入体的基础上,从岩浆活动的时空变化以及岩浆演化规律的分析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 “旋回、阶、期、次、岩体”5 级划分方案,将区内燕山构造旋回的侵入岩体划分为 4 个阶,7 个期,10 多个次,共 200 多个大小侵入岩体。强调了岩浆侵入的多期、多阶段、多次性特点,突出了同期次岩浆活动产物的相似性与可比性。
4) 同步布置了磁法和次生晕金属量测量扫面,取得了系统的磁异常和次生晕金属量测量异常资料。
3. 第三次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时间: 1976 年至 20 世纪末;
工作单位: 主要由北京市地质调查所承担,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等单位亦承担完成了一部分图幅的区调任务;
主要成果: 系统开展并完成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区 1∶ 5 万区调图幅 44 幅,同时完成了 1∶ 20 万怀柔幅区调和 1∶ 25 万延庆幅、北京市幅 2 个图幅的区调任务。
在本轮区调工作中认真贯彻了地矿部对区调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 “……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域填图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赶上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这一轮区调,在矿产资源上获得可喜的发现,单就金属矿产来说就找到金矿床 2个,一个属韧性剪切带型,达中型规模; 另一个为铁帽型,规模接近中型。辉钼矿床 2个,一个为爆破角砾岩型,大型辉钼矿床; 另一个为硅化蚀变绢英岩型辉钼矿床,小型规模。每一个矿床的发现都经历有一段复杂曲折的探索过程。这表明只要认真探索,总能有所发现!
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一轮在北京地区承担区调工作的单位,结合室内外所收集到的丰富地质资料,都致力于理论上综合提高,编写出版了多部专著,如: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单文琅等老师通过周口店幅区调工作实践,编写出版了 2 本专著: 《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北京西山地质研究》。前者在马杏垣先生所写的序言中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 “作者们在 1∶ 5 万区调的基础上,对北京西山浅变质盖层岩系中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现象作了全面的研究,不仅初步阐明了北京西山不同层次、不同变形相和不同变形场的各类构造的特征、形成机制及演化序列,而且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变质岩区构造解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了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多类型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综合分析的原则……”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是在北京地区系统开展区调的主力单位,在获得丰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于 20 世纪 90 年代着手开展系统的专题总结,已正式出版的区域地质方面的专著计有: 《八达岭花岗杂岩》 ( 1991) 、《北京燕山期火山地质及火山岩》 ( 1995) 、《北京市岩石地层》( 1996) 、《北京地质百年研究》 ( 2001) 。特别是 《北京地质百年研究》一书,以本区丰富的区调填图资料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现代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把握区域独特地质背景的全局,进行了高水平的综合研究,反映了 20 世纪几代地质工作者在北京地区从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北京地区多彩的地质风貌,探讨揭示了区域地质演化的客观规律,是一份优秀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成果。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合作,通过完成大台幅和怀柔幅 1∶ 5 万区调工作,积累资料,撰写出版了 《北京西山地质构造系统分析》一书,这是一部论文集性质的论著,共收集有关论文 21 篇。
以上所述是对北京地区近百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极为概括的介绍,受篇幅所限,谈得不很全面。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那就是北京是一个独特的具有丰富地质现象和内涵的地区,前几次系统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不论在基础地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论研究深化上,在矿产资源的发现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客观地质体的认识不是通过一两次地质调查就能被认识清楚的,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要求和索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调查和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必须不断地深化和延拓。
二、新时期区调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我国经济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北京的区调该怎么搞? 我们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的问题。
过去区调工作主要为矿产资源的寻找服务,因此在手段的使用上同步开展物、化探扫面工作,而在成果总结中要求通过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的调查,来探讨阐述区域成矿条件与找矿远景。前两轮北京的区调工作也正是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
今后地质工作突出为城市建设服务,地质工作要突出开拓以下几方面新的服务领域。
( 1) 为首都特大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服务
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向地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
1) 调查地 壳 稳 定 性,为 城 市 发展规划、建设 布 局、具 体 工 程 的 防 震 抗 灾 等方面服务。
2) 调查平原区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预防,以及突发时及时提供应急处理。
3) 查清地下一定深度内的地壳结构,为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服务。
4) 为城市不断产生的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填埋处理提出建议。
5) 搞好水资源 ( 地下水和地表水) 的合理开发调控等。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特大型的城市集群,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空间发展结构为: 中心城与新城协调发展,中心城的面积为1085km2,待发展建设的新城有 11个,其中重点发展通州、顺义和亦庄 3 个新城。另外,要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以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承、京张生态经济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好的机遇,也增加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在部署做好整体性、区域性这一特大型城市集群基础性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按不同比例尺、不同内容、不同工作深度要求开展应用性地质工作,是避免地质工作盲目、重复、被动、肤浅的关键。
( 2) 为现代化的新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必将谱写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地质工作如何为发展现代化新农业和新农村服务? 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1) 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这是北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为此地质工作应立足于本专业,从水 ( 农业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土 ( 土壤类型、性质、地球化学条件和含量) 、地貌等不同方面提供基本数据,编制相应区域性图件,为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服务。
2)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北京市要加快推进整合村镇,迁村进镇,撤乡并镇,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 ( 2004 ~2020) ,镇的建设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镇的合理规划建设亟待提供相应地质资料,其中规划建设的重点镇有 27 个,地质工作应该在打造现代农业的实践中构建新的舞台。
3) 开展 新一 轮 矿 产资 源 的 深 度 普 查 和 评 估,促 进 资 源 有 效 综 合 利 用,发展 循 环经济。
发展永远离不开作为原材料的各类矿产资源,因此普查找矿永远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开展新一轮的重点矿种普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与背景的深入研究,否则就很难在找矿上有新的突破,在重要成矿带和成矿地段部署区域性的成矿地质条件调查研究,是开展新一轮普查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为了拓展新的服务领域,还必须统一解决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有人会提出问题,说上面所谈的这一切内容都属于一系列新的应用地质问题,与基础性的区域地质调查距离太远,这样去做是否偏离了区调的方向任务?
区调是战略性工作,各种应用地质任务的解决是战术,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要细化解决的是在新领域的开拓中做到什么程度? 解决哪类问题属于区调范畴,而更具体的深入开展则属于应用地质问题了,这些界限需在实践中去解决。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提得很好,其中提到的一条是: “新时期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开展的对策和思路”。要体现区调工作的战略性、综合性,必须具有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的思路。过去的区域地质调查实际上是为了最终寻找矿产资源和探索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而开展的初步的、多学科综合地质工作; 新形势下的区域地质调查尤其是城市及其周边的区域地质调查应该是为了保障城市地震安全、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把握现今地壳活动性规律、预测地壳活动趋势而开展的多学科综合地质工作。这就需要对区域地质调查的内涵予以拓展,包括开展工作的指导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以及技术规范和要求等都需要重新厘定,或者称其为 “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否则,只注意局部和单学科的地质工作,即使做了大量战术性工作,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举一个小例子,北京在平原区投入地质工作已有 50 多年了,但对于广泛发育的新生界覆盖层的工作往往只是以找水和工程勘察为目的,只注意单一的钻探,不注意综合数据的采集,打了无数钻孔,但至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拿不出一条新生界的地质剖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去科学地解决一系列城市地质问题?
这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在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促进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在回顾总结过去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历史与经验的同时,地质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新的区调工作重任,使区调工作科学化、有序化、整体化地开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 松
陈宝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 要: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 1950,简称地调所) 在新中国成立前总领和规划全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中国的地质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调所进行了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地质人才的培养方面,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地质学者。本文从地调所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介绍了其区调概况、在地质理论方面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地质调查所 区域地质调查 地质学 科学技术史
一、地调所成立背景及发展沿革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其前身是 1912 年初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政司地质科)由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矿政司于 1913 年 9 月设立,因专业人才缺乏,1916 年 7 月才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该所先后由北京政府农商部,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实业部、经济部直辖。1950 年全国地质科学机构进行了调整重组,地质调查所之名从此成为历史。
二、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概况
1. 准备时期 ( 1913 ~ 1915)
1913 ~ 1915 年,这段时期可称为中国早期区域地质调查的准备时期。由于缺少地质调查人员,这一时期的地质调查主要是丁文江、翁文灏、章鸿钊等几位奠基人及其地质研究所学员进行的野外调查。此期间简单区域地质调查情况见表 1。
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学科分化不细,受经费紧张、技术落后、地质人才缺乏等条件限制,地质调查所没有条件开展系统的、大规模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因此,地质调查所开展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勘探矿产资源和积累地质资料。
表 1 1913 ~1915 年区域地质调查简表
2. 草创时期 ( 1916 ~ 1927)
1916 ~ 1927 年是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的创业阶段。这一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地质调查所几经改制,勉强维持,地质资料一片空白,此时期野外地质调查规模很小,每年有 2 ~5 个地质调查队在野外工作,每个调查队由 2 ~3 名地质学者组成。野外调查队一般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带领一两位年轻的学者,或是几位年轻学者组成调查队到各调查区域调查地质矿产情况。其调查任务主要是应工商部、省实业厅及一些煤矿公司的要求来进行。其调查区域和内容大多在华北、华南和东北各地考察矿产资源和地震灾害情况,且以煤田地质调查为主。主要区域地质调查见表 2。
表 2 1916 ~1927 年区域地质调查简表
3. 大发展时期 ( 1928 ~ 1945)
1928 ~ 1945 年是中国早期地质调查的大发展阶段。
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地质调查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研究和调查能力最强的地质调查机构。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技术上都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进入30 年代后,地质调查所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不但政府的拨款增加,基金会和社会的资助明显增多。同时随着地质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入地质学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地质学家,如李春昱、孙健初、王曰伦、尹赞勋、赵亚曾、田奇隽、计森荣、潘钟祥、杨钟健、谢家荣、王竹泉、裴文中、贾兰坡、李善邦、侯光炯、马溶之等。他们为促进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5 年地调所迁到南京,所内环境优美,学术氛围良好,组织机构完善,科技人员不断充实加强,各学科涌现的权威专家和周口店 “北京人”的发掘,为地调所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随着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的增强,这一时期地调所小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明显增多,同时也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活动。如翁文灏、黄汲清、朱森、李春昱、杨曾威调查热河北票附近地质构造 ( 1928) ; 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调查开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质( 1928) ; 王竹泉、黄汲清调查热河阜新煤田地质 ( 1928) ;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区地质调查 ( 1929 ~1931) ; 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调查开平盆地及其附近地质 ( 1929) ; 谭锡畴、李春昱调查四川地质 ( 1929 ~ 1931) ; 王竹泉、潘钟祥调查陕北石油地质 ( 1932 ~1933) ; 孙健初调查绥远及察哈尔西南地质 ( 1930 ~ 1933) ; 黄汲清、王曰伦领导的南岭地区地质调查 ( 1936 ~1937) ; 叶连俊、关士聪1940 ~1941 年到甘肃西秦岭进行的地质矿产调查; 1941 年程裕淇等在西康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1942 ~1943 年黄汲清、杨钟健、程裕淇、周宗浚等到甘肃、新疆进行油田调查等。这些比较重要的野外地质调查成为当时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标志。
此期间地质调查所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地质调查———西南地质大调查和南岭地区地质调查。这两次调查称之为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野外考察。1929 年,由丁文江领导的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质考察工作,几乎动用了所中的全部骨干力量、配置了良好的野外考察设备。历时一年的野外考察成果丰富,考察队采集了大量地质标本,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43 年建立西北分所后,由王曰伦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西北地质矿产的调查。首先开始甘肃省比例尺 1∶ 20 万的地质填图,同时路兆洽、陈梦熊进行了靖远、景泰地区的煤田调查; 毕庆昌、何春荪等进行了陇东地区的煤田调查; 1945 年,组织了以王曰伦为队长的祁连山地质矿产考察队,主要有李树勋、黄劭显、陈梦熊、刘增乾等,自西宁经门源、俄博等地进入河西走廊,成为我国第一个横跨祁连山的地质调查队。
当时外有战争的困扰,内有所长的数度更换,经费紧张,生活艰苦,野外治安险恶,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调查所的学者们仍励精图治,积极组织野外调查。调查主要局限于西南、西北各省,地质调查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表明地质学者的爱国主义笃诚与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发展地质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停顿时期 ( 1946 ~ 1950)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这时北平分所恢复了工作,接收中国台湾地质调查所,设立了长春办事处,地调所又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刘东生、楚旭春、姜达权、李广源、张咸恭、沈永和、周慕林、刘秉俊、章元龙、沈其韩、朱福湘、程伯容、张瑞锡等在这一时期入所。因内战爆发,经费困难,野外地质调查几乎陷于停顿,不得已转入以室内研究为主。这一时期所中学者只做了为数不多的小规模野外调查,主要对北京和西北地区进行了局部的地质考察,主要的区域地质调查有: 1946 年 4 ~ 11 月刘增乾、张尔道、刘乃隆、乔作栻调查酒泉、张掖、高台间祁连山、合黎山地质矿产 ( 与玉门油矿合作) ; 1946 年 12 月黄劭显、乔作栻测绘甘肃成县黑峪乡银洞湾重晶石矿区地形地质图; 1947 年 4 月至 1948 年 2 月乔作栻、靳毓贵、王瑗负责开采银洞湾重晶石矿,并调查矿区外围地质 ( 与玉门油矿合作) ; 1948 年 5 ~11 月王曰伦、乔作栻、靳毓贵、王瑗调查青海东北部地质矿产。
三、地调所在地质制图及地质理论方面取得成果
从 1913 年成立到 1950 年结束的近 40 年间,地质调查所在地质学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要成果。
( 一) 地质图的绘制
1. 分区地质填图
分省或分区地质图多见于地质调查报告中,是全国地质总图填制的基础,尤其是中比例尺 ( 1∶ 20 万、1∶ 25 万) 地质图的覆盖程度与工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总体水平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地位。
1913 年底由丁文江与梭尔格绘制的 《1∶ 10 万井陉煤田地质图》、《正太铁路沿线部分地质图》,是中国人进行系统的地质填图的开端。在大比例尺地质图绘制方面有特殊意义。
中国测制第一幅详细地质图件是 1∶ 10 万北京西山地质图,附在 1920 年出版的由叶良辅主编的 《北京西山地质志》中。
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详尽、准确,而且采用了科学的绘图程序的地质图,是由丁文江率领地质调查队填绘的 1∶ 20 万地质图。还有王竹泉的 1∶ 10 万大青山全区地质图; 正太铁路沿线地质图 ( 王曰伦,1∶ 40 万) ; 胶济铁路沿线地质图 ( 谭锡畴,1∶ 10 万) ; 浙江西部十一县地质图 ( 赵亚曾、刘季辰,1∶ 50 万) ,等等。
2. 全国地质总图绘制———1∶ 100 万与 1∶ 300 万地质图
编制大区域小比例尺地质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图是绘制小比例尺地质图的基础。地质调查所始终把绘制 1∶ 100 万地质图作为主要的工作,并制订计划实施。
但由于地质资料缺乏、人员少、技术落后等各种原因,1∶ 100 万地质图的编制十分缓慢。1924 年谭锡畴主编完成了 《北京—济南幅地质图》; 1926 年王竹泉等编制完成了《太原—榆林幅地质图》; 1928 年李捷等编制完成了 《南京—开封幅地质图》。
为了加快制图进度,1936 年,专门成立了由翁文灏、黄汲清负责的中国地质图编撰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编制 1∶ 100 万小比例尺的地质图。因战争的爆发制图工作不得不中断。
1945 年春,地质调查所继续 1936 年制定的地质图绘制计划。利用长期积累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资料,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先后有朱夏、王超翔、秦鼐、姚瑞开、陈梦熊、楚旭春、宫景光、曾鼎乾等人参加制图工作。
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地质调查所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完成了 1∶ 100 万的区域地质图和 1∶ 300 万的中国地质总图的编绘,这不仅填补了国际地质学界的空白,而且为以后的研究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为 1949 年以后大面积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 二) 矿产资源勘探
中国近代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矿产资源的调查,也是中国地质学者开始最早、投入最多的一项研究工作,因此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多。地质调查所在煤、铁、石油以及其他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重视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勘测。仅在 1916 ~1921 年,这 5 年间所发现的铁矿就有 1 万 t 之多。地质调查所对所有北方的重要煤田做了科学的调查研究,第一次对中国煤铁储量做出了比较可靠的估计。据统计,仅经地质调查所调查过的煤田就有 200 余处,其中新发现的有10 多处,1949 年以前全国开采的煤矿中,有 80% ~ 90% 都是经地质调查所的学者调查勘定的。其中既有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翁文灏、谢家荣等人的矿产地质理论研究成果,更有对玉门油田及白云鄂博、攀枝花、淮南煤田等许多重要矿藏的发现。特别是在 40 年代初期,地质调查所的学者通过对西北部进行的多次石油地质调查,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论。在铁矿资源调查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发现有六七处铁矿。地质调查所 1923 年印行的翁文灏的 《中国铁矿志》,反映了对中国铁矿生成年代和开采利用情况的综合性调查研究成果。所中先后 7 次编印了 《中国矿业纪要》,对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铅、锌和汞,贵州的汞、锑均有专题报告,详述了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的储量、地理分布以及矿业情况,是中国近代第一套详细系统的矿产资源分布资料。此外,在云南昆明、昆阳、呈贡等地发现丰富的磷矿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其意义不只是找到一个大型的磷矿床,而是为此后在其他地区沿着同样的地层层位———寒武系下部寻找磷矿,提供了一条线索。
( 三) 地层、古生物及古人类学研究
在地层研究方面,由于古生物学的发展,中国古生界各系地层的存在及其在中国东部的大致分布得到确认,在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划分和对比。1920 年叶良辅发表 《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北京西山的地层系统; 1924 年刘季辰发表 《江苏地质志》与 《浙江西部之地质》,建立了江苏与浙江两省的地层系统; 1931 年赵亚曾、黄汲清合著 《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建立了秦岭及大巴山的地层系统; 高平、徐克勤所著《江西西部地质志》,谭锡畴、李春昱所著 《四川西康地质志》,及叶连俊、关士聪的 《甘肃中南部地质志》,多对该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丁文江等人的重视,地质调查所从 20 世纪 20 年代即开始了古生物学研究。为了弥补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1920 年地质调查所邀请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 A. W. Grabau,1870 ~1946) 来华领导古生物及地层研究。丁文江请他担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并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实践证明这种智力引进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不仅加强了与西方学者的合作,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生物学者。古生物学研究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尤其是杨钟健、孙云铸等人的脊椎与无脊椎古动物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并在短期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裴文中、贾兰坡等古人类学的研究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周口店 “北京人”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成为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科学界获得的第一枚世界金牌, “北京人”的研究 “划地成方,记石具数,搜罗鸿博,记载精详,其工作之精细,为世界所少见,故其记录之成绩,殆可为世人研究之模范。”
“北京人”的发现使 “现在国际科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中国地质调查所工作的重要。”
( 四) 造山运动与大地构造理论
章鸿钊、翁文灏、丁文江都十分重视造山运动的研究,完成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1926 年,翁文灏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所知的中外地质学者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盘山以东的华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时代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他所创立的 “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纠正了李希霍芬等人的错误之处,“是对中国地质学的重大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燕山运动的发现是 20 世纪中国和太平洋区域地质学的重大成果,它使 “环太平洋构造”这个全球概念,获得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燕山运动”一词为国际地质学界接受和认可,至今沿用。1929 年,丁文江在 《中国造山运动》一文中首次引进 “造山旋回”概念。1936 年章鸿钊提出震旦运动,并发表 《中生代晚期地壳运动之动向与动力之探讨并震旦方向之新认识》的论文,把构造作用与地质动力联系起来。
黄汲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 1945 年发表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采用地槽 -地台说,对中国大地构造特征进行初步总结,提出多旋回构造理论,并编绘了一系列大地构造 - 古地理图。他的这一理论,在有关中国地质构造领域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 五) 土壤调查与研究
地质调查所自 1930 年开始接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委托,从事中国土壤调查与研究,并成立了土壤研究室。在此之前, “就现代土壤科学来说,在我国不论是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人才都还是空白”。
所里从美国聘请了潘德顿 ( R. L. Pendleton) 和梭颇 ( J. Thorp) 等土壤学家来华协助土壤调查工作。先后在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广东及江西等省展开展了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壤资源分布调查,发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出版了《土壤季刊》、 《土壤专报》和 《土壤特刊》等杂志,发表了大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早期的土壤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仅 《土壤专报》上就刊出了 2000 多个土系和 18 个土类的分类系统,同时还编制了土壤图上百幅、采集土壤标本上万个、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上百篇。在此基础上,1935 年,梭颇编制了 1∶ 750 万的 《中国土壤概图》,1936 年他编写的 《中国土壤地理》 一书集中反映了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的成绩。对很多土壤科学问题,作了有创建性和开拓性的研究,且培养造就出中国第一代土壤学家,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六) 地震考察与研究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质调查所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1920 年,翁文灏关于甘肃地震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将断层与地震灾害联系起来,开辟了地震地质研究的方向。在考察与研究地震的同时,还向社会普及地震知识,1929 年翁文灏出版了《地震》一书。该所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地震考察工作,并建立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地震研究室──鹫峰地震台。作为当时东亚唯一的地震观测机构,其成立之初就备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四、地调所在地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地质调查所在中国地质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的声望,使它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地质人才,堪称是中国地质学界高层次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与那些具体的科研成果相媲美,甚至价值和影响远超过这些成果的是,地质调查所不仅聚集了当时中国地质学界最杰出专家的绝大部分,还不断地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中国地质学四大奠基人中,除李四光外,其余三人均是地质调查所的创办者。被当时中国学术界誉为地质学界 “领袖人才”的谢家荣、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等人,是地质调查所自己培养的学者,并长期在地质调查所工作。
我们还可以从所中人员的社会任职和获得的学术荣誉上见到其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1949 年以前,中国地质学会 25 届会长中有 18 任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谢家荣、叶良辅、杨钟健、尹赞勋、孙云铸、黄汲清、李春昱等。在1948 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地质学领域有 6 人,其中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 4 人正在或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科研人员当中,就有 49 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调查所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基本的研究队伍。
五、结束语
中国早期较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基本上是由地质调查所完成的。地质调查所不但组织了几百次的地质考察、绘制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图、出版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地质专著和矿产资源的考察报告,还开拓了许多地质科学的基础工作。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代表着当时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但在区调发展史上其工作仍是开创时期,为新中国的区调工作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地质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其在人才培养、科学工作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地质学,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很有意义。相信其区域地质调查历程,也是其他成功的科学曾经经历的,对其他科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 考 文 献
[1]李星学 . 难忘的中央地质调查所 . 见: 程裕淇、陈梦熊主编 .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 1950) 的历史回顾: 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182 ~183
[2] 李庆逵 . 前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的工作回顾 . 见: 程裕淇、陈梦熊主编 .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 ( 1916 ~1950) 的历史回顾: 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151 ~153
[3] 丁文江 . 我所知道的翁讠永霓 . 独立评论,97 号,1934
[4] 黄汲清 . 一百万分之一中国地质图出版了 . 科学通报,1951,2 ( 5)
[5] 翁文灏序 . 中央地质调查所概况———二十五周年纪念,1941
[6]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二十五周年纪念记略 . 地质论评,1942,6 ( 1 ~3) : 87 ~98
[7] 翁文灏 . 抗战时期几种地质工作的商榷 . 地质论评,1940,5 ( 4) : 271 ~276
[8] 丁文江 . 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 申报,1935 年 12 月 6 日
[9] 章鸿钊 . 中华地质调查私议 . 地学杂志,1912 ( 1,3,4)
[10] 章鸿钊 . 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 . 上海: 商务印书馆,1936
[11] 孙圭荣 . 地质科学史纲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12]《中国区域地质志》丛书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 程裕淇 .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9
房地产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前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2、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设计、监理、施工、采购)应对WTO的形势与对策3、工程监理制度及手段研究4、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国内外招标投标惯例比较研究6、国内招标投标现状及规范研究7、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研究8、关于监理人员资质认定办法的思考9、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挑战与机遇10、关于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11、房地产合理开发规模的研究12、空置房成因及对策研究13、关于住房消费贷款(政策性、商业性)的思考14、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素质的思考15、关于项目后评估的思考16、关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17、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策略研究18、工程造价计价现行体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19、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20、拖欠工程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21、关于建设有形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思考22、论工程量清单报价23、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探讨24、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25、关于工程造价主动和动态控制的思考26、房地产投资风险研究2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8、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9、论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与推行30、住宅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31、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若思考32、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策略研究33、项目融资(BOT、TOT、ABS等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4、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分析研究35、加入WTO后建设法规的完善36、关于国际工程承包中FIDIC合同条款的应用37、承包商施工合同风险防范38、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关系的探讨39、工业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40、风险管理理论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41、施工索赔的现状和对策研究42、浅谈FIDIC条款中的施工索赔43、论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索赔中的功能44、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和比较研究45、推行总承包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46、工程总承包企业组建的模式研究47、住房价格合理姓性探讨48、房地产估价方法比较研究49、房地产泡沫预警与防范50、房地产周期波动分析51、房地产经济预警方法研究52、城市规划与城市地(房)价相互作用机理研究53、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探讨54、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案例研究
“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仅供参考!房地产泡沫成因、评估、预控房地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房地产价格随机波动与评估、抵押风险的研究我国房地产评估市场的规范问题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要点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的“快速递减加权式”在比较法评估房地产价格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泡沫的评估与防范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基准地价修正法——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浅析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及其防范对策探讨规范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片断思考探索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贷款项目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有效性评估当前房地产评估市场状况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房地产拆迁评估的几点思考浅析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浅议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房地产评估实务对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思考涉案房地产评估探讨银行贷款抵押工作中涉及房地产价值评估业务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当前保定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享乐评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重庆市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之实践议房地产项目评估报告的编制我国房地产价值评估的现状与对策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探析房地产评估机构改革刍议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评估中的弊端及相应对策不同评估目的下房地产估价方法的选择房地产评估中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AHP法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关于建行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的若干思考房地产变现价格评估刍议全球化对中国房地产评估业的影响及对策房地产清算价格评估探析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行业风险浅析房地产司法强制变现对评估价值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问题探讨收益还原法评估中房地产折旧费问题的探讨房地产评估系统的研究议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房地产开发项目信贷评估分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如何确定资本化率房地产评估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房地产评估中使用年限与折旧年限的区别房地产三种评估方法结果异同之经济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试论房地产评估中的建筑物的损耗浅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诱因模糊模式识别在房地产评估中选取可比实例的应用对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试论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对一宗房地产评估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房地产抵押评估中的“保守性”质疑浅谈涉案房地产的评估集体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初探商业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的特点脱钩改制与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谈房地产价格评估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住宅小区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的评估浅谈影响涉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几个因素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房地产市场比较法评估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仿真评估浅析中国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价格评估问题研究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提高我国房地产评估业评估质量刍议房地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灰色类比评估方法供求失衡房地产市场中的成本法评估房地产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估初探基于BS模式的房地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生态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新方法房地产拆迁评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分析与配套体系构建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对房地产评估中“折旧补偿模型”公式的质疑与探讨论国企改制中的房地产评估对建立区域房地产市场评估体系的思考房地产评估风险的辨析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仅供参考!房地产泡沫成因、评估、预控房地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房地产价格随机波动与评估、抵押风险的研究我国房地产评估市场的规范问题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要点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的“快速递减加权式”在比较法评估房地产价格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泡沫的评估与防范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基准地价修正法——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浅析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及其防范对策探讨规范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片断思考探索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贷款项目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有效性评估当前房地产评估市场状况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房地产拆迁评估的几点思考浅析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浅议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房地产评估实务对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思考涉案房地产评估探讨银行贷款抵押工作中涉及房地产价值评估业务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当前保定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享乐评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重庆市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之实践议房地产项目评估报告的编制我国房地产价值评估的现状与对策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探析房地产评估机构改革刍议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评估中的弊端及相应对策不同评估目的下房地产估价方法的选择房地产评估中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AHP法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关于建行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的若干思考房地产变现价格评估刍议全球化对中国房地产评估业的影响及对策房地产清算价格评估探析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行业风险 浅析房地产司法强制变现对评估价值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问题探讨收益还原法评估中房地产折旧费问题的探讨房地产评估系统的研究议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房地产开发项目信贷评估分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如何确定资本化率房地产评估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房地产评估中使用年限与折旧年限的区别房地产三种评估方法结果异同之经济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试论房地产评估中的建筑物的损耗浅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诱因模糊模式识别在房地产评估中选取可比实例的应用对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试论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对一宗房地产评估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房地产抵押评估中的“保守性”质疑浅谈涉案房地产的评估集体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初探商业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的特点脱钩改制与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谈房地产价格评估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住宅小区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的评估浅谈影响涉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几个因素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房地产市场比较法评估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仿真评估浅析中国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价格评估问题研究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提高我国房地产评估业评估质量刍议房地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灰色类比评估方法供求失衡房地产市场中的成本法评估房地产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估初探基于BS模式的房地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生态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新方法房地产拆迁评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分析与配套体系构建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对房地产评估中“折旧补偿模型”公式的质疑与探讨论国企改制中的房地产评估对建立区域房地产市场评估体系的思考房地产评估风险的辨析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房地产评估论文题目列表仅供参考!房地产泡沫成因、评估、预控房地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房地产价格随机波动与评估、抵押风险的研究我国房地产评估市场的规范问题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估要点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的“快速递减加权式”在比较法评估房地产价格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泡沫的评估与防范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基准地价修正法——房地产价格评估方法浅析房地产评估风险形成机制及其防范对策探讨规范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片断思考探索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贷款项目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有效性评估当前房地产评估市场状况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房地产拆迁评估的几点思考浅析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浅议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风险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房地产评估实务对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思考涉案房地产评估探讨银行贷款抵押工作中涉及房地产价值评估业务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当前保定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享乐评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重庆市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之实践议房地产项目评估报告的编制我国房地产价值评估的现状与对策房地产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探析房地产评估机构改革刍议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评估中的弊端及相应对策不同评估目的下房地产估价方法的选择房地产评估中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AHP法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关于建行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的若干思考房地产变现价格评估刍议全球化对中国房地产评估业的影响及对策房地产清算价格评估探析浅析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行业风险 浅析房地产司法强制变现对评估价值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评估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问题探讨收益还原法评估中房地产折旧费问题的探讨房地产评估系统的研究议房地产抵押价格评估房地产开发项目信贷评估分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如何确定资本化率房地产评估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房地产评估中使用年限与折旧年限的区别房地产三种评估方法结果异同之经济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试论房地产评估中的建筑物的损耗浅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诱因模糊模式识别在房地产评估中选取可比实例的应用对房地产价格评估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试论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对一宗房地产评估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房地产抵押评估中的“保守性”质疑浅谈涉案房地产的评估集体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初探商业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的特点脱钩改制与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谈房地产价格评估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住宅小区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的评估浅谈影响涉房地产价格评估的几个因素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房地产市场比较法评估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仿真评估浅析中国房地产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房地产价格评估问题研究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提高我国房地产评估业评估质量刍议房地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灰色类比评估方法供求失衡房地产市场中的成本法评估房地产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估初探基于BS模式的房地产评估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施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生态评估基于特征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新方法房地产拆迁评估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房地产贷款项目评估分析与配套体系构建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评估与预控对房地产评估中“折旧补偿模型”公式的质疑与探讨论国企改制中的房地产评估对建立区域房地产市场评估体系的思考房地产评估风险的辨析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房地产价格水平,是由众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这些因素交叉影响汇聚而成的。这是房地产估价的主要难点。估价中一般将价格的影响因素区分为个别因素、区域因素和一般因素三个层次: 个别因素是指房地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或条件。例如,土地的个别因素有地质、地貌、地势、地形、日照、通风、干湿,邻接街道的条件,与市政设施的接近程度等等;又如,房屋的个别因素有结构、类型、式样、装修、设备、质量、户型、层次、朝向、建造年代等等。 区域因素是指房地产所处地区的环境特点。主要有:商业服务业的繁华程度,道路交通的通畅程度,交通便捷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等等。 一般因素是指影响所有房地产价格的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非常的好,内容非常详细,就是有点晚了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ZK1601孔钻具脱扣事故处理方法摘 要: 对 ZK 1601孔钻具脱扣事故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处理方法,提出了处理事故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避免及处理类似事故提供了经验。关键词: 钻具;脱扣;孔内事故;磨;割;丝锥打捞( 02 年我们在山东某矿区施工 ZK1601 孔 ,该孔为80° 斜孔 ,设计孔深 280 m,终孔深度 318 m。在施工至273 m时出现脱扣事故,由于从钻具处脱开,中间有内管,处理较困难。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经过16 h将事故处理完毕,为今后类似事故处理积累了经验。1 事故的初步判断我们采用É 75 mm绳索取心工艺施工,在钻进到273 m时,回次进尺已达 218 m,岩心已装满内管(岩心内管有效长度 218 m),在按正常程序采取岩心时,操作人员没有感觉到孔底拔断岩心。由于上一回次岩心完整,拔断时孔内有响声,又上下反复采取了2 次,依然没有感到拔断岩心,就开泵送水,以验证孔内是否出现了非正常情况。当钻杆下到孔底时出现憋水,低转数回转钻杆也同样憋水,稍向上提钻杆,泵压即降为零,由此判断孔内出现脱扣或断钻事故,称重显示事故发生在孔底。于是上钻检查,发现钻杆公扣与钻具外管上接头母扣脱扣,钻杆公扣磨损较严重。2 孔内事故钻具状况及原因分析此套钻具是我们自行设计加工的,外管上端依次接有弹卡室和上接头,上接头外径与钻具相同,其外侧对称镶焊4道硬质合金,起扶正作用,二者有效长度为24 cm,内管总成在外管总成中自由悬垂时 ,总成矛头仅短于上接头上端 1 cm,内管中有 218 m的岩心可能还没拔断。从脱扣钻杆公扣磨损情况判断,上接头已被磨出喇叭口。由于钻具外管及上接头外径皆为 73 mm ,而钻杆接头外径为72 mm ,所以分析脱扣原因为:斜孔钻进外径偏磨严重,上接头壁厚磨,导致强度降低,钻进中在压、 扭力作用下,钻杆公扣挤入上接头母扣中,母扣内径变大,钻进时仅靠公母扣根台阶的阻力还可勉强钻进,但随时都有脱扣的可能,还可能导致烧钻。取心时,受钻具和岩心重力、 摩擦阻力及拔断完整岩心所需拉力的作用,导致连接强度已降低的公母扣脱开。3 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本孔孔壁较稳定,并一直使用无固相冲洗液钻进,无坍塌掉块,这为事故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由于事故钻具总成矛头较上接头上端短 1 cm ,公锥下不到外管中,并且判断外管上接头已成喇叭口,若再用公锥强力下压拧进,喇叭口(可能已撑裂)会更大,若挤死孔壁就再也起拔不出,因此决定采用下列办法。3.1 割掉喇叭口,起拔内管在方案确定前我们抱着侥幸心理先用新钻杆接头下到孔内去对接钻具,虽可以拧上,但一提即脱扣,验证了钻具上接头已成喇叭口的判断。我们决定用金刚石钻头磨掉一截外管上接头,不但要磨掉喇叭口,还要使内管总成高出外管 ,然后把打捞器放入配好的钻具内,下到孔底套住矛头,靠钻具拉出内管。3.2 用正丝丝锥起拔外管由于钻进中水路畅通,判断钻头未烧 ,若内管能够提起 ,那么在上接头喇叭口被磨掉的情况下 ,用公锥应能够起拔出外管。4 综合处理步骤4.1 打捞内管在机台现场还备有相同的总成及钻具,我们在地表做了模拟试验,钻头内径为 49 mm,总成外径为54 mm,当钻头压在总成肩部时,矛头头部可进入钻头内40 mm,坐落在钻头内台阶上的打捞器完全可以勾住矛头。像正常钻进一样,把一套完整钻具外管下到孔内,距离事故钻具10 cm时开始送水扫孔,钻进参数为低压力、 低转数、 适当泵量,用泥浆作冲洗液。磨蚀开始后量准机上余尺,当计算磨到总成肩部时停止,用大泵量冲孔,冲孔后提出孔内钻杆到孔口卸开,接一根钻杆,再拧到提引器上,用钻机升降机将钻杆放到孔底压在总成上,此时钻杆在地表有出露,把打捞器(钢丝绳在拴挂打捞器根部砸掉3股,只留2股,以降低连接强度)沿钻杆内放到孔底。为判断是否捞住内管,用可以提动打捞器的力量提拉钢丝绳,没有拉动,证明已捞住内管总成,强力拉断钢丝绳(在打捞器根部断开),将其提出地表,提大钻,发现只有内管总成上来,总成与内管脱扣,内管仍留在孔内。分析总成与内管脱扣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钻具和钻杆压在事故内管总成上端将内管上端母扣压鼓,挤死外管,造成总成与内管拉脱;二是由于岩心没拔断,其拔断力大于总成与内管连接力,所以从内管上端拉脱。内管总成上来后,孔内事故外管总长长出内管 364 mm(在地表用实物量得),可以用正丝丝锥打捞。4.2 打捞外管下入É 73 mm 正扣公锥打捞,加压强力扭转钻杆,由机上余尺和转动阻力可确定丝锥已 “咬住” 外管上接头,边转动边强力起拔,在听到孔内响了一声后,阻力突然降低,似钻杆脱扣或断钻征兆,放下对接,无效,上钻发现弹卡室和上接头上来,钻具及扩孔器、 钻头、 内管、 岩心仍留在原处。4.3 割掉外管上端,截掉小段内管按照尺寸计算,现孔内事故外管长出内管 120mm,公锥能够 “咬” 上外管,但取出来的弹卡室公扣及台阶已磨损,可以判断外管上端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可能被撑大成喇叭口,挤住了孔壁,所以考虑割掉喇叭口,再割掉一截内管和岩心,然后仍用公锥打捞。 为此,我们加工了一个同心两径硬质合金割管钻头,如图1所示。用É 73 mm的45号圆钢加工,大径用来割外管,小径用来全面破碎内管和岩心。将其接到钻杆上,下到孔内,量准机上余尺 ,以低压、 慢转、 中等泵量割扫,冲洗液使用泥浆,以便排渣。当外管割掉40 mm(从割管器规格尺寸、 事故内外管相差高度、 机上余尺可算出)后上钻,此时喇叭口已被割掉,外管长出内管180 mm ,可下公锥打捞。4.4 用正扣公锥打捞方法同412,此次事故钻具及岩心全部被打捞出来。最后,用泥浆冲孔。5 结语(1)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钻具及配套接头偏磨严重,连接强度降低 ,导致两处脱扣。所以要经常检查钻具及钻杆磨损情况,尤其在斜孔钻进时。(2)此次事故处理在磨扫内外管时使用绳索取心钻杆,其它情况都是用普通双管厚壁钻杆,以避免强力起拔损坏绳索取心钻杆。(3)事故处理要防止越处理越复杂,事故加事故,所以要慎重制定方案。(4)处理事故一定要保护好孔壁稳定,做到事故性质清楚、 事故位置清楚、 机上余尺清楚。(5)钻探施工中难免发生孔内事故,所以设计加工钻具时,各种材料规格尺寸要留有余地,并要在现场准备一定的事故处理工具。
摘要:简述雷达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关键词:地球;地质雷达;水利工程;质量;应用;...必须把地质、钻探、地质雷达这三个方面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才能获得正确的地下地质...www.wsdxs.cn/html/shuili/20090317/59352.html
活动策划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项目。策划一场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活动时间一般来说,一场小型的活动需要在一个月以前就确定好举办的时间,而大型的活动最好在半年之前就确定举办的时间,如果仓促之间举行活动,很容易发生混乱。2、活动目标活动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企业推广活动是提高知名度,或者增加销量等。3、流畅清晰的流程一场活动的举办是一个团队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流畅清晰的流程很容易造成重复工作、遗漏工作或者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在确定活动的宗旨以后需要制定一个流畅清晰的人员职责安排。4、充裕的活动预算活动资金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活动举办之前需要对每项的开销进行一个规划,在活动举办的同时也需要对每一项的开销进行把控,减少某一项的支出又或者增加某一项的支出。务必把每一笔的支出用在最合理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5-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三、区域材料设置创设主题活动环境;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如何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前,首先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上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奠定基础,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审视活动的规划布局,也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主题意识。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完善的区域活动设计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使教师实现了从大兵团的教学形式到小组化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能从繁重的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单独交流沟通;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幼儿的信息、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回应。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考虑预设一些教学活动,更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替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了解孩子对此活动兴趣,同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探究,获取与积累直接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6--7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衡发展。
《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三、区域材料设置创设主题活动环境;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如何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前,首先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上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奠定基础,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审视活动的规划布局,也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主题意识。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完善的区域活动设计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使教师实现了从大兵团的教学形式到小组化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能从繁重的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单独交流沟通;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幼儿的信息、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回应。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考虑预设一些教学活动,更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替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了解孩子对此活动兴趣,同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探究,获取与积累直接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6--7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