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的禁忌,也就说在学英语的时候,尽量不要用汉字做标识,这样的话读音就不准。你应该学好英语的音标之后,汉译英英译汉的过程中应该符合各自的规律才行,并且掌握语法规则至关重要。
不就是 对比嘛, 当然是 日常生活场景 的对比,还有 书面语法的 场景 对比。比如 中国人 见面 会说 吃了没? 而 英国人 见面会说 天气真好。就是 说 饮食 的 重视程度 和 天气的 重视程度。禁忌语的话 中国人是 不会 问候 别人 老妈,问候 别人 全家,不会 问 这些敏感信息。但 英国人 会 哦,英国人 会 问候 别人 全家。。。。这 就是 对比了呢。当然 还有 关于 性观念 中国人 比较保守 ,但 英国人 外国人 就比较 开放了,通常什么 一夜情阿 ,是 经常 发生的,聚会 嘛 中国人 都是 认识的,亲戚,家人 才会,但 外国人 不同,什么鬼 都 可以聚会。像 节日 也是 不同的,节日 的 禁忌 语 也是 不一样的哦。很多 事情 可以写嘛。
要求具体点,我给你帮这个忙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三、结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送礼和收礼在中外都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而且都认为应该有来有往。通过对中西方送礼和收礼的分析对比,增强我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了解。我们都知道“礼尚往来”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其实,中外都有送礼的习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在送礼的时候都有一定目的。中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而且都认为应该有来有往。但是由于在文化背景和历史熏陶的不同影响下,中外礼尚往来时的礼仪,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送礼知识,希望能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一、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1.送礼的起源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崇尚礼仪,几千年来,由于受周公之礼、孔孟之道的影响,中国的送礼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积累了一些实用可行的送礼“守则”。例如“宝刀送英雄,红粉赠佳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等等……在中国,送礼大概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我们可以从“礼”字的最初内涵去探究送礼的起源。礼,即“礼”,“豊”是它的初字,甲骨文的“豊”字,其下是“壴”,乃是“鼓”之象形,其上为“丰丰”,是“两串玉”的象形白描,两形会意,表示击鼓送玉,与他人或其他民族诚信结交之义。在上古先民看来,乐莫重于鼓,物莫贵于玉,把二者共同奉献,乃是最贵重的礼品;敲鼓奏乐,捧玉奉献,无疑是最高、最衷心的礼仪。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送礼已俨然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2.送礼的文化形态中国的送礼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国,送礼是十分讲究的,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文化的扩展也是慢慢演变的,从最初的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核心,中国送礼文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实用主义的民族,所以礼物的实用性一般会被排到首位。谚语中说的“鹅毛”礼物一般不会出现,倒是“食品、烟酒、钞票、金银”等最具有实用主义的礼物最有市场。尤其是在物质不太丰富的年代,食品是送礼首选。3.中国人送礼和接受礼物的反应在送礼和受礼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礼品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一样的:送礼者都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送的礼品,而受礼者也都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礼品而高兴。然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极大的自谦,本来花很长时间才买好的礼物,他可能会说“随便买的,也不会买,请笑纳”;花很长时间做好的一桌饭菜,他可能会说“不会做,您就将就着吃吧”。在送礼时常常故意贬低自己所送礼物的价值。即使送给对方的礼品价格昂贵,也要说一声“区区薄礼,不值一提”、“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以否定的形式来肯定自己所送礼品的价值,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不懂得这种绕圈子的说法,或者说,无法悟出否定中隐藏的肯定意义。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在中国,人们接受礼物时往往并不喜形于色,且不当面打开礼品,认为这样做非常不礼貌,而且会给人留下“贪财”“贪婪”的印象,或让人感到对所接受的礼物过分在意。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向对方传达一个信号:我对你是否送礼、或礼物的轻重并不感兴趣,即便你不送礼物也照样受欢迎,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因此,往往是在客人离开后,或回到家后悄悄打开礼品。而且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常常推辞一番,并且说“哎呀,还带礼物干什么”,在对方再次坚持后才收下,表明即使接受也是出于无奈,并伴以“怎么能让你破费”或“下次可不能这么客气”或“下不为例”的客套话,然后将礼品放在一旁,显出对礼品漠不关心的态度,生怕对方认为自己是冲着别人的礼品来的。二、西方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1.西方人对礼物价值的反应中国人选择礼物时对礼物的价值相当重视。一般来说,中国人通常都认为礼越贵重越好,礼过于简单和廉价不仅可能起不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会“得罪人”。相比之下,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也许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形容他们的送礼习惯是再合适不过,那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在英语文化中,不管送什么,礼物通常都是“物美价廉”,是主人喜欢或需要的,或是很有特色、很有新意的,像中国人一样在生日、乔迁,结婚时直接送钞票或价值昂贵的礼物是非常少的。西方人往往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确切地讲,中国人送的是礼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纪念品。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一本自己或对方喜欢的书,或一盘CD,或一本自己写的书,都很受欢迎,还可以带上具有本国特点的小工艺品,主人会更高兴。去西方人家做客,对方不会在乎你的礼品有多实用,更多的是一种心意的表达。人们在接受礼物时,想到的首先是感谢。因此,为了表示谢意,他们会当面打开别人赠送的礼物,大呼小叫地赞叹一番,他也许未必在乎你的礼物,只是礼节告诉他应该表示谢意,至少表面上应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免损害对方的感情。有时在结婚庆典上,主人还将客人送来的礼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庆的效果。2.送礼要避免禁忌的原则送礼是门学问,东西方文化都认为,送礼要尊重受礼人的习俗:西方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个梨也不感到菲薄,这一点也不同于中国人讲究的成双成对。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比如说两瓶酒,两条烟。一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是小气之人,二是为了讨个吉利数字。但是,在西方,人们送酒的时候都是只送一瓶。One is quite enough, two are of course welcome but unusual and not expected. 因为他们吃饭的时候要喝客人带来的酒,如果客人拿了两瓶,似乎表明客人是个酒鬼,他恐怕一瓶酒不够喝。再有,白色虽有贞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伤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经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不能送梨,恋人不送伞(谐音“散”),由于“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祥的。还有,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此外,各国对于物品种类的忌讳也大有不同。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这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不要送阿拉伯人酒或人形的礼物,尤其是女人图像的画或艺术品。日本人对装饰着狐獾图案的东西比较反感,他们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在法国不要送捆扎的花。荷兰人习惯吃生、冷食品,但忌送 食品。送礼和收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敬意而为之的一种态度或一种行动,因此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我们并不是想说某一种送礼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就一定好于另一种文化,而是要说,任何一种送礼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唯一需要提倡的是探究不同送礼文化形成的原因,对不同的送礼文化给予必要的理解。
1.购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 -地,而送往另-地。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理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2.礼品的选择不同。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例如,在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时送贺年礼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在中国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他能吃的东西)。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比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3.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4.送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包装是不大讲究的,-般宁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装不满。在美国以及其他有些国家,人们习惯用彩纸包装和用丝带包扎,有时还习惯附上一张名片。这是胡静在《实用礼仪教程》中提出的。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5.送礼的时机不同。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因为在最需要时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 -般来说,时间贵在及时或超前,如一张小小的贺年卡一定要提前赠送,否则毫无意义。中国人忌讳别人在刚办完喜事或丧事之后补送礼品,否则会被视为不祥。而在赵左荣的《茶与咖啡》中提到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赠送礼物的最佳时机是你到达或离开时。美国人除了特定场合外,不提倡送商业礼物(除非是小礼物)。而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小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时。
太多太多了!给个网站你自己去学习想学的吧!里面关于礼仪的全都有。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你是什么方向的
浅析药品说明书用途及存在问题 内容摘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而药品说明书是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药品说明书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依据药品说明书的信息进行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药品说明书的撰写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地位及用途;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而药品说明书是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用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对指导科学、合理用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药品特性,以便正确使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药品说明书必须标明药品的成份、性状、适应症、药理、药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基本信息。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经典药物学和各种药学出版物均不能及时提供新药的相关信息,药品说明书便成为医生处方和患者有效用药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科学信息源。虽然国家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标准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本文就药品说明书的作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药品说明书的地位及作用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印制并提供的记载药品相关技术信息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文字资料。药品说明书应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技术信息,用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药品说明书有以下特点。我国药品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功能主治、适应症、药代动力学.以利治疗时选用药物;二是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处理),以保证有效、安全的使用药品;三是药品的主要活性成份、组成、含量等以利于监督药品质量;四是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五是说明书中还应注明生产企业、批准文号、规格、有效期、储存条件及说明书印刷修订的年月。1.1药品说明书具有较强的法律地位《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帖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还明确规定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以假药论处,药品广告和宣传一律以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一经批准,药品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更改说明书的内容。《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范》对药品说明书印制的格式与内容均有强制性的、统一的规定。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与药物及其包装一起组成一个不可或缺整体,他们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1.2药品说明书对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因违反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执业医师法》中明确提出执业医师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合格药品,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处罚。《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否则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处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言外之意,临床不遵照药品说明书所规定内容使用药物出现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药品质量问题就不能算作不良反应,理应作为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药物的临床应用不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3药品说明书在临床医疗行为中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1.3.1明确适应症,限定使用人群。药品明确规定了某种药物所对应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范围,并对用药人群进行了明确界定。1.3.2明确用法和用量,确保安全、有效用药范围。明确给药途径,保障用药有效性药品的不同给药途径,是基于药品有效而言的,同种药品不同给药途径其吸收不可能完全一致,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不同。确定用量,保证用药安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药剂量一般是介于18-60岁的正常人群,低于此剂量可能达不到治疗作用,高于此剂量不但不能提高药物效应,反而因受者敏感性不同产生不良反应。1.3.3突出禁忌证,列出不良反应,注重用药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既包括可知的也包括不可预知性的。以药品说明书无疑起到预先告知,防患于未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4提示注意事项,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提高治疗水平随着现代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综合用于临床现象日见平常,单从医务人员水平无力囊括药物相互作用的鉴别能力,药品说明书提供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对于药学技术人员的审核处方和护理人员配药起到相当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二、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006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强调了对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规范化管理,对药品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书写提出了要求,并增添了新的项目,如核准日期、修改日期、警示语等。但有些修改后的药品说明书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项目内容不准确、不详细。2.1药品名称违规药品的通用名称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如同时有商品名称,则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2,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之间应有一定空隙,不得连用。而有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名称明显违规,如药品的通用名称隐隐约约,商品名称字体过大,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连用等等。药品说明书中药品名称项目没有统一标准,药品名称缺项现象严重。有的说明书中只有正式名,有的只有商品名、正式名,无英文名。由于复方制剂没有统一格式,许多复方制剂不标明成分和标示含量,容易造成临床用药重复及产生配伍禁忌,同时给判断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带来很大难度。2.2用药方法与剂量的表述易引起误导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对保障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但很多说明书对用法用量的表述却容易造成服用错误或误导使用。如某药厂生产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的说明书上,其“用法用量”一栏标注:“口服,成人:1次0.25g,1日3次。小儿:按体重1日20-40mg/kg,分3次给予。”按这样的说明,一个体重为30kg的孩子,他1天就该服用0.6-1.2g药物,而成人每天的服用量仅为0.75g。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也是如此。其说明书上标注:“成人1次0.5g(2粒),每6-8小时1次,小儿1日剂量按体重40-80mg/kg,每8小时1次。”如此算来,一个体重30kg的孩子,1天最多可服用2.4g药物,而成人1天只能服1.5-2.0g。2.3药品说明书中使用注意事项过于简单少提或变相不提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避重就轻或简略带过。许多药厂为使其产品易销,常在说明书夸大宣传药效,而将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简之又简。尤其是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常常被省略,如有些厂家的复方益肝灵、妇科用药归芍调经丸、安神颗粒等都无注意事项或不良反应说明。药物的作用具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由于新药临床使用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对其不良反应谱的认识非常局限,必须通过药物上市后进行监察,完成对一个新药的全而评价2。有些药物上市后,陆续发现了许多不良反应,部分专业书刊予以提出,但在说明书上仍未补充完善。另外,说明书中也应对药物的辅料、附加剂等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除此之外,药品说明书还可对不良反应的处理、药物超剂量的症状、急救措施或解毒等做出说明。2.4不同产家用药注意事项各执一词药品说明书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剂型的说明书上的表述却不一致。如阿奇霉素剂型有注射用粉剂、片剂和颗粒剂,注射用粉剂(浙江普洛康裕制药)在儿童用药注明儿童或 1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安全性尚不清楚;片剂(德州德药制药)在用药注意事项中注明儿童或l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安全性尚不清楚;而颗粒剂(南京先声东元制药)在儿童用药注明治疗<6个月小儿中耳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及П<2岁小儿咽炎或扁桃体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确定。那么阿奇霉素儿童用药是否安全?或者注射用粉针和片剂的辅料对儿童是否有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厂家的药品贮藏温度不同。药品的贮藏温度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同一种药品的不同厂家说明书的药品贮藏温度却不一致,如酚妥拉明注射液,诺华制药生产要求的贮藏温度是 2-8℃,有的生产厂家要求的贮藏条件是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为什么同一品药品的贮藏温度会相差这么大呢?2.5非处方药说明书写得不够通俗易懂非处方药说明书主要是给普通患者自我药疗时看的,普通患者不是专业人员,而说明书是沟通患者和药品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很多药品说明书中,都有禁用、忌用、慎用等项目。“禁用”意味着绝对禁止使用;“忌用”表示最好不用。但权衡利弊后,还是可以使用,不过须密切观察用药过程;“慎用”指应小心谨慎使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这些概念对于医生、药师来说,当然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要弄清楚差别就有一定的难度。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处方药说明书中强调:“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而普通患者并不清楚什么是过敏,过敏反应都有哪些症状,发生的后果如何等。一些药品说明书还有“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的字样。药品贮存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超出规定.对药品内在品质影响很大,药品在外观、气味、含量等方面会发生改变。如VC片遇光或高温会氧化变色;干酵母片、胰酶制剂受潮后或贮藏不当可产生恶臭或霉味,胶囊剂则出现色斑、粘连、发霉等。患者对这些比较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仅仅以一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禁止服用”盖之,让患者着实难以判定。此外。药品的贮藏方式有密闭、密封、遮光、凉处、阴凉处、暗处、冷处保存等多种,普通的密闭、密封、遮光,指可以把药品放置于常温(0℃-30℃)下;凉处、阴凉处则要求温度不超过20℃;冷处则要求温度在2℃-lO℃之间。因为“说明书”对此没有明示,绝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所以买回药品后,常常随意放置,比如把本该放置在冰箱冷藏的药品放在常温下。从而导致药品变质,降低疗效或失效。如何设计出让普通患者通俗易懂的非处方药品说明书是生产厂家着重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2.6药品标签内容与说明书脱节由于标签相对较小,有些内容不能详尽标明,于是有些厂家在标签的作用、用途项下标明:“详见说明书”的字样,但说明书却散装在药品包装之外,如果药房工作人员疏忽,患者拿不到说明书,就无法正常服药。药品说明书中文字的大小,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的药物也有较大差异,如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字体很小,不便于阅读;另外,药品说明书中有的图案颜色标识不合规范,如甲乙类、OTC、外用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这些标识在说明书上并未完全按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设计。综上所述,目前在药品说明书上存在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三、对我国药品说明书的意见和建议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是提供药品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药品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用药参考的重要依据。因此,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对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当多的药品生产厂家的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都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3.1各方共同行动,齐心协力,确保用药安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说明书的完善与否与药品生产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二条及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情况,需要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改的,应当及时提出申请。药品说明书获准修改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修改的内容立即通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及其他部门,并按要求及时使用修改后的说明书和标签。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是药品说明书的审批部门,是规范药品说明书的一道屏障,建议建立药品说明书数据库,使药品的说明书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审批同一品种不同生产厂家说明书时内容才具有一致性,另外根据临床使用的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说明书的内容。另外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更改药品说明书。药品使用部门:药品使用部门是接触药品说明书最频繁的部门,对于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应向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监管部门反映。另外因为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临床用药的参考仍应以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所以规范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药品使用单位共同的责任,各个环节都应认真履行职责,使药品说明书真正起到指导用药的作用。3.2进一步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3.2.1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应与公开出版的工具书保持一致权威性的工具书是临床医生施治的参考资料之一,也是诊治疾病的法律依据。通常情况下,权威性的工具书中阐述的观点都已是定论,而且由于工具书出版的周期较长,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所以,若药品说明书的内容领先于工具书,能被人们接受,反之则不然。如雄性激素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但现今生产的雄性激素说明书却没有提到这一用途,着实令人费解。类似情况致使经常有患者因在说明书中找不到与自己相对应的病症,而误认为此药不对症,是医生用错了药而拒绝使用该药物,易引起纠纷。应当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列出已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各种适应症,并与权威工具书保持一致。国家应建立权威机构定期修改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为了真正体现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药品说明书,国家应建立权威性机构制定每一种药品的说明书内容,而且根据用药经验的积累、认识的不断提高,定期修改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真正起到指导临床科学、安全用药的作用。3.2.2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应统一说明书的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国内制药企业发展飞速,常常是同一种药品在国内拥有数十家生产企业,而这些生产企业对该药品说明书的内容互不统一,这不仅降低了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准确性、有益性,而且也为临床工作者正确、合理使用药品增添难度。因此,我们认为,通用名相同的药品的说明书其核心内容应该一致,不同的生产企业因为生产工艺的差异而需要特别说明的个性问题,不能混同于核心内容部分,可以另行述说。3.2.3药品包装上的“贮藏”项应放在显眼的位置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对贮藏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严格按照要求贮藏,就很难保证药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比如生物制品一般要求2—8oC贮藏,大部分注射剂、栓剂、气雾剂、软膏剂、眼膏剂、滴眼剂要求2O℃以下贮藏,抗生素制剂要求.. 2O℃以下贮藏等等。但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的药品包装上的“贮藏”项都很不显眼,很容易被忽视。笔者认为应把“贮藏”项放在药品通用名的下面,并把字体增大、加粗,以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注意。3.2.4“贮藏”项的文字说明应更具体、更准确不少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中“贮藏”项的文字说明很模糊,如“冷处”、“阴凉处”、“凉暗处”、“干燥处”、“室温”、“常温”等。为了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准确理解这些说明,笔者认为应更具体、更准确地加以补充,如“冷处(2-10qC)”、“阴凉处(20℃以下)”、“常温(O 30℃)”等。3.2.5“用法用量”项应详细且通俗易懂不少药品说明书中只注明了成人的用量,儿童用量只注上“小儿酌减”或“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等字样,这样的说明显然不具体,不易准确掌握。还有的药品说明书虽然注明了儿童用量,但大多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如“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3-0mg(3 4万单位),分3-4次服用”等,这样的用量说明医生计算起来都十分费力,更何况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患者呢?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关于用法用量的描述,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尤其是非处方药。笔者认为,应既保留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方法,又增加根据年龄段直接给出用量的方法,如0-6个月婴儿每次几包,每日几次;6-12个月婴儿每次几包,每日几次,这种表示方法既直观、易懂,又容易准确掌握。3.2.6“不良反应”项应更详细、全面有些药品说明书没有将药品的不良反应详细、全面地列出,只避重就轻地轻描淡写,致使患者使用某种药品出现了不良反应时不知所措,造成不需停药的停药,或应停药而未停的现象,轻者影响药物疗效,重者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因此,“不良反应”项应尽可能详细、全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总之,科学、规范地制定药品说明书,是提供科学的药学信息、合理地使用药品的重要内容,确保公众安全用药、减少药用资源的浪费的保证,建议药监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使药品说明书更好地服务于医务工作,也为广大患者正确使用,安全使用,放心使用药物起到一种基本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本文仅论述了药品说明书存在若干问题,药品说明书还存在其它方面问题有待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陈新谦.新编药物学 [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2-562[2]林琪望.常用几种抗生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海峡药学.2006.18(2):182.[3]陈吉生.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22例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55.[4]贾公孚,谢惠民主编.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5]吴盾盾.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J].海峡药学.2006,18(1):176.[6]吴红卫,等.关注药品说明书书更改,保障用药安全[J].中国药房,2006,17(12):948,949.[7]欧军林.李行.药品说明书说明了什么[J].中国处方药,2 004,4(25): 38[8]马越,李景云,金少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有关人用抗生素类药品说明书的新规定[J].中国药事.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近年来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偏重于讨论体内的相互影响,这当然是重要一方面。但在药剂的应用和产生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成分配伍不当而造成严重的制品质量事故,因此有必要讨论药物及制剂要配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章的内容将包括一些药物成分在制剂、贮存以及应用过程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合理解决的办法。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 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疗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 1.疗效的配伍变化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中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药物的这些盯互作用有些用利于治疗,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而有些则少利于治疗,如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用使副作用加强。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的配伍禁忌。 2.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可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物理变化学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果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则属于禁忌。例如含树脂的醇性制剂在水性制剂中析出树脂,含共熔成分多的制剂失掉干燥均匀的结聚状态。吸时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掏土等)与剂量较小的生物碱盐物配伍时,能因后者被吸附而在机体中不完全释放。微晶的药物(如醋酸可的松)在水溶液中由于某些物质的溶解能逐渐使之聚结成大晶型等。物理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 (2)化学配伍变化:是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化而失效。化学作用的产生一般表现在产生沉淀、变、润湿或液化、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象上,但亦有许多药物的分解、取代、聚合、加成等化学难以从外观看出来。应注意并不应把有意进行的化学反应看做是配伍禁忌。应当着重指出,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其结果也必然影响到疗效。所以在分析配伍禁忌处方的决不可单独考虑一方面而疏忽另一方面,特别是药理和疗效方面。许多药物配伍制成某些剂型后,在贮存及应用过程中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降低了它的稳定性。如青霉素G钠或钾盐与药物水溶液配伍时青霉素或多少地发生变化,不过由于条件不同(如pH值、温度等)有时分解快些,有时分解慢些,只有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不能用于临床。另外发生配伍上的变化也不都是不利的。临床上经常利用药物之间拮抗作用来解决药物中毒。如有机磷轻度毒时采用与有机磷作用拮抗的阿托品来解毒。有利用拮抗作用消除另一药物副作用,如麻黄素治哮喘时,用巴比当类药物对抗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因此判断药物配伍变化是否会影响制剂质量及治疗效果,需要对具体问题体分析。 二、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 药物间的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由于所处理状态或剂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变化的基本机理是相同的。 (一)固体药物的生理化学配伍变化固体状态下配伍的物理变化主要是配伍时出现润湿、液化、硬结、变色、分解型时及产生气体等现象。 1.润湿与液化制造固体型时为了有利于成型,大多数成分保持固态,但有时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体药物配伍时在制造或贮存过程中发生润温和液化,给制造上带来因难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我也是英语专业,论文选的也是委婉语,看了一些文献,给你参考下:英语委婉语研究发展至今,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分析委婉语的分类情况、构成方式,有些学者从不同国家委婉语的使用差异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有些研究翻译等。个人觉得关于禁忌语的比较容易着手且有趣,虽然不能避免类似论文太多,但论文的结构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与众不同,提出新意。祝写作顺利!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三、结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1周淑清;禁忌语和委婉语[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1期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调查——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3 张静慧 中英语言禁忌对比(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11期 姚光金 中英禁忌语比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3期肖素芳 论中英禁忌语比较[J];中美英语教学2008年3期这些都是
结婚当天禁忌与讲究
结婚当天禁忌与讲究,结婚是两个新人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当然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很注重文化礼仪的国家,结婚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事,下面看看结婚当天禁忌与讲究及相关资料.
1、婚礼繁忙,注意妥善保管好婚礼的重要物品
结婚当天不管是人还是事情都非常多,新人往往需要兼顾很多事情。因此新人在招待宾客的同时,要注意结婚物品的保管,如结婚戒指、礼金、红包等等。最好事先准备好一份物品清单,以免到时出现差错。
2、遇到突发状况要冷静,不忘安抚宾客情绪
婚礼当天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如话筒没声音或是音乐突然停掉了等。这个时候新人不需要惊慌,要冷静面对,如果有婚庆公司,那么交给婚庆公司处理。如果没有婚庆公司,可以请朋友帮忙看一下,在处理问题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安抚宾客们的情绪。
3、提前饮食,注意保存体力
新人们在婚礼当天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四处走动,招待宾客,级乎都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也没什么时候吃东西。所以建议新人在婚礼开始前或者中间恰当的间隙,吃点糕点,喝点水,找时间适当休息一下,保持适当的体力。
4、婚礼结束,送客安排妥当
婚礼结束宾客离场时,新人和双方的长辈一定要亲自送别宾客。对于比较远需要接送的宾客,一定要妥当。
结婚禁忌与讲究有哪些
1、结婚禁忌
(1)不能选择鬼节结婚,这会对婚姻不幸。
(2)不能选择六月,因为这个月结婚有半月妻的意思,不吉利。
(3)婚床摆放位置很重要,不能对着桌角、衣柜等。
(4)婚宴结束后,不能和宾客说再见,有再婚的意思。
2、结婚讲究
(1)可以根据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挑选日子。
(2)结婚礼金可以是带6或带8的数字,这样会更加吉利。
(3)结婚用品要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4)不能送刀子等寓意不好的东西。
(5)婚车数量要双数。
结婚当天忌讳什么东西
1、忌讳6月结婚,有半月妻的意思。
2、在订婚当天,不管多热,都不能煽扇子,否则会有拆散的意思。
3、忌讳在鬼节结婚。
4、婚床摆放要正,不能对着任何尖角物件。
5、在结婚前一天,新郎要找个未成年男童陪-睡。
第一、结婚当天新娘礼服禁忌有口袋
自古以来女子出嫁都有穿红礼服的习俗,在过去人们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女孩出嫁也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女孩出嫁都是身穿白婚纱。不管是红色礼服还是婚纱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新娘当天所穿的礼服不能有口袋,以免新娘出嫁带走娘家的财运。
第二、结婚当天新娘禁忌煽扇子。
在结婚当天,无论是新郎还是新娘切记不能煽扇子,因为”扇“和“散”是同音,有散伙的意思,结婚本是长长久久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在结婚当天就寓意散伙的话,那未免也太“触霉头”不吉利。因此在结婚当天,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拿着扇子扇风。
第三、结婚当天新娘要哭。
女子嫁人之后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家,以后就是夫家的人了,嫁到夫家之后就要做到侍奉公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了,想着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难免会感伤。在农村有的地方女子出嫁称为“哭嫁”,新娘哭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哭代表着“越哭越发家”的意思。
第四、结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在女子出嫁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送新娘子出门,但是新娘子的姑嫂要回避,因为“姑”与“孤”同音,“嫂”与“扫”同音。孤就是孤单,而扫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语是“扫地出门”,都是代表着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在新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第五、结婚当天新娘忌讳踏门槛。
新娘迎娶到夫家之后,在进门的时候要特别的主要,一定要抬脚跨门槛,不可脚踏门槛进门,以免不吉利。
第六、结婚当天新娘忌讳躺床上。
这里所说的`新娘忌讳躺床上,意思就是不能在晚上睡觉前就躺在新床上,大家都知道结婚当天是很累的,但是不管再累都要坚持,不可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否则就代表着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的意思,不吉利,因此为了以后幸福的生活,再累也要坚持一下。
第七、结婚当天新娘不可说再见。
婚礼当天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以后,不管是新娘还是新娘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这表示对新人的婚姻不利,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一定要避免说再见二个字。
结婚当天的禁忌
1.迎亲当日,不要走不详的路段,婚车在行驶过程中,最好避开庙宇或者医院等场所,如果无法避免,要多放鞭炮,或者新人身上要佩戴吉祥物。
2.新娘不能踩门槛,或者穿有口袋的衣服,这两个行为都会把财运带走,所以最好留意一下,遇到门槛跨过去,提前准备无口袋的礼服。
3.结婚是喜庆的日子,不能与人吵架或者发生争执,否则寓意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多是非口角,是很不吉利的,因此有问题要及时沟通。
嫁娶仪式有何讲究
要准时到场:婚礼是很重要的场合,新人们可以提早来到现场迎接客人,可以给人们很礼貌的印象,避免让宾客迷路。
听司仪指示:婚礼的主持人会帮忙活跃气氛,到了宣誓环节,观众们要保持安静,然后适时鼓掌欢呼,增添现场喜庆的气息。
有哪些合适的祝福语
①鞭炮响起,花车飞过,新娘上车,走向婚礼,迈向幸福生活,良缘喜结,开心如意,白头相伴,真情甜蜜,天长地久,甘苦不离。
②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家人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寿偕老!
③祝福新婚愉快,吉祥如意。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有你们的身影;幸福的生活,也一定有你们的回忆。
④喜鹊喳喳叫,喜事终来到。新人拜天地,父母笑盈盈。盼得子女长成人,结婚生子立家庭。祝愿新人意志坚,同心同德白头偕,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⑤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参加婚礼的禁忌有哪些
参加婚礼的禁忌有哪些.,在生活中,大家参加最多的聚会的就是必不可少的生日派对了,那么参加聚会宴会大家都是要说寄语的,那么说到寄语我就像起来宴会的禁忌,那宴会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分享参加婚礼的禁忌有哪些。
1、穿戴不能太随意
2、参加婚礼婚宴肯定要慎重对待
如果自己穿戴比较随意就是对新人的不尊重。一般来说男宾客即使不穿西装,也要注意穿正装比较好。女宾客一般穿套装就可以了,当然穿连衣裙也是不错的选择。
3、女性不能抢新娘风头
4、婚礼婚宴上新人是主角,所以女性朋友不能在婚礼上太出风头,特别是抢了新娘风头就不好了。如果连新郎都盯着你看,那么新娘肯定恨死你了。
5、不能过分对新娘开玩笑
不能过分对新娘开玩笑,特别是现如今不少新娘怀有身孕,一些人可能会不注意分寸。可能导致新人不开心。
6、闹洞房不能过火
结婚少不了闹洞房,但不要太过分,婚礼100发现有些地方还闹伴娘,互联网上太多类似的新闻了,其实都是不可取的。玩小游戏是没什么问题的,过火的婚闹就不可取。
7、敬酒不要过分拖延
很多宾客喝了点酒就会长篇大论,如果新人来敬酒还东拉西扯,那肯定是不行的。完全可以等新人敬完一轮再次交谈。
二、哪五类人不适合参加婚礼
1、喜事和喜事也不相冲。
很多人都知道白事不能和喜事相冲,但原来,也有一种民间习俗就是喜事和喜事也不要相冲。比如说你身边有喜事,或家中有喜事。而你朋友又要结婚或喜宴请你参加。你也要婉转拒绝或说明情况。用生活中的话来理解,这是避免喜事和喜事一起叠加了,会造成物极必反或旺极反衰的效应,所以,也应该避免。
2、婚礼日子和自己相冲时,也不适合参加别人的婚礼。
虽然结婚日子原则上是以结婚的男女双方为重点,但是,如果某些人,例如平时体质差的、运气本来很一般的、一直生病还没有好转的,这些情况时,一定不能参加。因为当你自身“弱”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和你相冲的日子,可能也会为你带来较大的麻烦。
3、孕妇也最好不要参加别人的婚礼。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婚礼的时候,形形式式的仪式,比如放鞭炮等,或是一些过于热闹喜庆的场面,很容易会触到胎神,这也是相当忌讳的。即使参加,在新娘入门时,一定要回避,不能直接参加。
4、久病初愈者,短时间内不适合参加别人的婚礼或喜宴。
这是为什么呢?从命理运气学的角度来说,久病初愈的人,通常是说明最坏的运气即将要过去,好的运气即将来临,这是最明显的。正如有人说过,当一个人进去坐牢的时候,肯定是其人生中运气最差的时候。一旦被释放时,那肯定是最晦的运要过去的时候。由于久病者运气刚由最差开始转向,而结婚者,却通常是运气最好颇佳的时候。从这个好坏的程度来说,不适合碰在一起。从另外一个中医的角度来说,久病初愈者,其心态刚开始稳定下来,并不适合大喜或大悲。
5、身边有白事者,也不太适合参加别人的婚礼或喜宴。
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异议。用民间一句话来说,就是好事不要和坏事冲。这其实是一种民间的习俗,你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一些习俗或风俗,沿用几千年以来,都是颇为灵验的。所以,如果身边有白事,就是别人盛情却却,也尽量不要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就算别人真的不介意,也要回避。
三、没能参加婚礼的祝福语
1、愿你们的爱情,比美洒更美;比膏油更加馨香;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甜;且比极贵的珍宝更加宝贵!不能参加你的婚宴,真的.非常抱歉。
2、远在他乡的我祝你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实在不好意思xx,回不来,但是祝福得带到了:祝愿你们幸福安康,幸福美满。
3、结婚人生一要事,我当前来祝福你。无赖不能解脱身,遥祝友人新婚禧。千万个思念在空中凝固,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祝你们开心快乐。
4、虽然我不能亲自到你的结婚现场,但是不得不说xx你终于找到了属于你独有的恩爱与幸福,真心的祝福你,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5、在这喜庆祝福的时刻,愿神引导你们的婚姻,如河水流归大海,成为一体,不再是二,并且奔腾不已,生生不息!不能参加你的婚宴,真的非常抱歉。
6、恭喜你们了,真的很想来参加你们的婚礼粘粘你们的喜气,可是因为工程问题,我必须得赶到某地方或某城市去处理,太头痛了。请原谅,祝福你们永远幸福。
7、祝愿你们的爱情,永远甜甜蜜蜜,生生世世永在一起,共同建造幸福的家庭,早生贵子。有事没能来参加你们的婚礼,真的非常抱歉。
一、传统文化下的婚礼禁忌
1、忌带头梳 很多爱美的女性出门会装备齐全,包包里带上各种化妆品。不过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有一样东西是最好不要带的, 那就是头梳。因为自古以来,头梳就有梳断红线的寓意,所以,参加别人的婚礼,最后避免带头梳,以免对新人造成 不好的影响。
2、忌穿白西服 婚礼是红红火火的大喜日子,古时候的新人结婚,一定会身穿红色礼服。虽然现代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很多新 娘更偏爱于身着白色婚纱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也只是限于新人这样穿。作为宾客,最好不要穿着白色西服参加别人婚 礼,否则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
3、忌带剪刀 古代传说中,月老为两个人之间牵上红线,这对男女就能幸福的在一起。而红线最怕的就是剪刀。所以,在别人的婚 礼中带剪刀是一种大忌。新人在一起不容易,千万别让这剪刀剪断了他们之间的红线。
4、热丧之人不得参加婚礼 热丧之人不得参加婚礼是对逝者的不敬。直系亲属去世,应该在家守孝,以示纪念,不宜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更不应 该参加充满喜庆气氛的婚礼。以免刺激逝者亡灵,有所惩戒。热丧之人身带重孝,恐将不吉气场带到婚礼现场。
二、现代文化下的婚礼禁忌
1、女性不能抢新娘风头 婚礼婚宴上新人是主角,所以女性朋友不能在婚礼上太出风头,特别是抢了新娘风头就不好了。毕竟整场婚礼的主角 是我们的新娘,你要是把新娘的气势压下去了那对新娘来说可能就不太高兴了。
2、不能过分对新娘开玩笑 不能过分对新娘开玩笑,特别是现如今不少新娘怀有身孕,一些人可能会不注意分寸。导致婚礼上新人的不开心可就 尴尬了。
3、闹洞房不能过火 结婚少不了闹洞房,但不要太过分,另外还发现有些地方还闹伴娘,本身玩小游戏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过火的婚闹就 有点不可取。
4、敬酒不要过分拖延 很多宾客喝了点酒就会长篇大论,如果新人来敬酒还东拉西扯,那肯定是不行的。完全可以等新人敬完一轮再次交 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