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网络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网络现状研究论文

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己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理想作为一种信念,能够支撑人为了这一信念而奋斗,如果每天都为此反省一下,即时地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至于迷失自我。理想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没有明确的理想,学生们就会缺少学习、生活的动力。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远大理想的支持,人整日都显得昏昏沉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兴趣,最后只能够寄“心”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

学生自己性格因素的影响。网络只是网络成瘾的外部刺激因素。那些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孤僻、敏感、自卑的学生更容易上网成瘾。同时那些自我意识太强、理想不切实际或着缺乏很强的意志力,缺少自我约束能力等的学生,也容易在网络空间寻找寄托,上网成瘾。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尽情地玩”的错误思想。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得他们容易在高考过后就过于放松,产生松懈心理,从而特别容易沉迷于网络。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学习上或者是感情上受到打击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态。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很难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又觉得时间不够,压力太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后只能够是到网上逃避现实,以获取成就感。

(二)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很强的“魔力”。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可以不分国界、性别,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交谈。在网上进行交流时会使得上网者对所交谈的对方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引导着上网者很想了解对方,特别是对那些想象力过于丰富的学生,更是难以摆脱这种诱惑。同时,网络上的信心十分的丰富,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最后难以自制以至于成瘾。

来自群体的影响。良好的群体气氛可以对个体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亦然。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往往呈现出“小群体”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们有群体归属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这种“从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个体的判断能力以及他们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很多时候家庭因素也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家长过于溺爱等都有可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大学生必须要在平时多多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文时通过看课外书、听音乐、参加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业余生活,积极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冲淡来自于网络的诱惑。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热爱并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的兴趣与态度。还应该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睦相处,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自己必须要明确为何要上网?在上网时,必须要做好合理的计划,管好自己的上网时间,要学会对那些会让自己分心事物说“不”,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自己要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如果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取正确的应对方案。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各种网络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念,认清网络的本质,提高他们对网络资源选择力和鉴别力。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将网络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是消极情绪的消遣工具。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心理服务中心,加强对那些已经有瘾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开通“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业余爱好,防止上网成瘾。

(三)家庭方面

学生的家庭成员要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还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让学生从心理面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环境,要主动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再通过平时细微的关心一点点感化学生。

三、结语

网络成瘾症已经成为心理学界公认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它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的建立、建全一套有效的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引发的网络成瘾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教授杨( Young,K. S. ) 提出网络成瘾的定义:“在具体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性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011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增至4. 57 亿人,且青少年比例较高[2].目前我国大学生上网率几乎为 100%,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 14. 1%,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道德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有影响[3].本研究旨在了解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心理的影响,并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延安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年龄 18 ~25 岁,抽取非医学专业学生 350 名,涉及到理科、文科学生,回收有效问卷 328 份( 93. 7%) ,其中男生 68 人,女生260 人。医学专业学生 280 名,回收有效问卷 273份( 97. 5%) ,其中男生 106 人,女生 167 人。

1. 2 方法

1. 2. 1 调查工具 Young 网络成瘾量表,共 20 个条目,采用 1 ~ 5 级评分,总分 40 以上为成瘾者;SCL - 90 量表,共有 90 个条目,量表的评估,采用 5级计分制,从“没有”到“严重”分别记 1 ~ 5 分。按全国常模结果,任一因子分超过 2 分筛选为阳性,超过 3 分为中度程度;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共 20 个条目。评分分 1 ~4 级,正向评分 1 ~4 分,反向评分4 ~ 1 分,项目粗分 × 1. 25 得标准分,粗分超过 40 为阳性,标准分 50 ~ 轻度焦虑,60 ~ 中度焦虑,69 以上重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共 20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方式,有正向评分 1 ~ 4 分,反向评分 4 ~ 1分,项目粗分 × 1. 25 得标准分,粗分超过 41 为阳性,标准分 53 ~ 为轻度抑郁,63 ~ 中度抑郁,72 以上为重度抑郁[4].

1. 2. 2 调查实施 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为调查人员,现场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发放问卷,待完成后当场收回。

1. 3 统计处理

用 SPSS 11. 5 建立数据库,对网络成瘾和未成瘾学生的各种评估指标进行比较,均数用 t 检验进行比较,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 结 果

2. 1 网络成瘾状况

非医学专业生得分为 21 ~ 56( 32. 97 ± 7. 64)分,医学生得分 21 ~ 86( 34. 27 ± 8. 28) 分。非医学专业生和医学生网络成瘾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1. 467,P > 0. 05) ,非医学专业生和医学生之间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间无差异( P >0. 05) ,见表 1.非医学专 业 男 生 成 瘾 率 为 23. 53% ( 16/68) ,女 生16. 15% ( 42 /260 ) ,两者无差异 ( χ2= 2. 014,P >0. 05) ; 医学生男生成瘾率为 30. 19% ( 32 /106) ,女生成瘾率为 16. 17% ( 27/167)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 527,P < 0. 01) .

2. 2 SCL - 90 评估结果

2. 2. 1 SCL - 90 均分比较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网络者除了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为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经 t检验,t 在 2. 133 ~6. 942,P 均<0. 05) ,见表 2.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网络者各个因子均分均有差异,均表现为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 t = 2. 789 ~ 5. 207,P 均 <0. 01) ,见表 3.

2. 2. 2 SCL - 90 得分≥2 检出率比较 非医学专业生得分≥2 阳性检出率在强迫症、人际敏感、敌意、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网络成瘾者和正常使用网络者差异有显着性( 经 χ2检验,均为 P < 0. 01) ,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检出率前 5 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意,见表 4; 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检出率网络成瘾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经 χ2检验,均为 P < 0. 05) ,前 5 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敌意,见表 5.

2. 3 SAS 结果分析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近 5 分( t =4. 267,P<0. 01) ,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6 分以上( t= 5. 932,P < 0. 01) ,见表 6.非医学专业生检出焦虑者共 44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 16 人,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为 27. 57%( 16/58) ,正常使用网络者焦虑阳性率为 10. 37% ( 28/270) ,两者有差异( χ2=12. 183,P = 0. 0) ; 医学生中检出焦虑 38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中 18 人,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30. 51%( 18/59) 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焦虑阳性率 9. 35%( 20/214) ( χ2= 17. 287,P = 0. 0) .

2. 4 SDS 评估结果分析

非医学专业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得分 5 分( t =3. 552,P<0. 01)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 t = 4. 659,P< 0. 01) ,见表 7.非医学专业生中检出抑郁 72 人,其中网络成瘾者 18 人,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31. 03 ( 18 /58 ) ,与 正 常 使 用 网 络 者 的 检 出 率20. 00% ( 54 /270) 无差异( χ2= 3. 393,P >0. 05) ,网络成瘾者中中度以上抑郁 8 人,占 44. 4% ( 8/18) ,正常使用网络者中度以上 8 人,占 14. 81% ( 8/54) ;医学生检出抑郁 81 人,其中络成瘾者 36 人,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 61. 02%( 36/59) ,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 19. 16%( 41/214) ( χ2= 40. 017,P = 0. 0) ,网络成瘾者中度以上抑郁 8 人,占 25. 0% ( 8/36) ,正常使用网络者中度以上抑郁 5 人,占 12. 2% ( 5/41) .

3 讨 论

赵延庆等在 2010 年对陕西省 10 个市的青少年网络使用和成瘾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青少年网瘾比率为 12. 5%[5],本次研究的结果,延安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 100%,网络成瘾率为 19. 47%,高于陕西省青少年,高于李志坚等报道的东莞高校大学生的 8. 35%[6].本次研究医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 21. 61%,高于戴琴等研究的军医院校学生的3. 1%[7]及大连某高校的医学生的 5. 7%[8],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医学生中男生高于女生。

手机网络的开通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使得当今学生使用网络非常便捷,加之学生自制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学生大多选择虚拟的网络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更大的压力。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3],本次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CL -90 量表评估显示,网络成瘾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也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这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9].医学生更为显着,表明延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阳性检出前五位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敌意,可能是因为网络成瘾者一方面受到网络的诱惑,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知识,因而处于矛盾之中,受到双重的煎熬,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而长期生活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交往就会减少,最终交际出现障碍,表现出冲动,甚至会出现敌意。

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AS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 5 分以上,均分达 45分以上; 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为 27. 57% ( 非医学专业学生) 及 30. 51% ( 医学专业学生) 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也远远高于胡存明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抑郁焦虑研究的 16. 3%[10],这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紧张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严重的焦虑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对延安市大学生的 SDS 评估结果为,网络成瘾者的得分在非医学专业及医学专业生中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非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检出率无差异( P > 0. 05) ,网络成瘾者中以中度以上抑郁居多( 占 44. 4%) ; 医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 61. 02% 远远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 19. 16%,该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但低于文献中医学生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的14. 1%[10].这表明沉迷于网络的这些学生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自卑、悲观、孤独、担忧,对事物丧失兴趣,精力下降,心情压抑,对周围环境冷淡,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情趣,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甚至出现社交困难,学习效率、生活质量下降。

评估结果表明,延安市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隐患,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人格完善。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最主要场所,在学校,首先要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自信心及自我约束能力,减少学生的各种压力; 其次,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第三,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教育并给予干预,帮助他们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过正常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1( 3) : 237-24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nation Center. 27th 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R]. Beijing: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na-tion Center,2011

[3]李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J]. 黑河学刊,2011,5: 147-148

[4]姚树桥,孙学礼. 医学心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97

[5]赵延庆,王云霞,陈青萍. 陕西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2) :209-211

[6]李志坚,李青霖,李洪,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及预防干预[J]. 经济研究导刊,2014,9:300-303

[7]戴琴,戴秦素,冯正直,等. 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8) :1264-1267

[8]李娜. 医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3) :433-434

[9]陈玉娟,李立,胡艳华,等. 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9) :1349-1352

[10]胡存明,李长瑾.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 医学与社会,2010,23( 11) :89-90,93

一、 选题依据(一)理论依据 1、网络道德行为是社会道德行为的延伸。中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反映了中学生现实道德行为状况。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在网络生活中会表现出同样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事实上,网络信息资源是对现实信息资料的重新处理,它取之于现实材料,源于现实生活。网络道德问题只不过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而已,所以网络道德教育的“根”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而不应仅仅是网络行为的虚拟行为。 2、网络道德标准的模糊性,导致了当代中学生网络行为的随意性。由于网络道德标准的模糊性,使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确地界定自己行为的道德性,所以,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事着手,明辨是非,倡导为人处世诚实守信,努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二)现实依据 当前,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一大群体。根据我对中学生的调查,上网的学生几乎达到100%,他们中只有少数的人在利用网络做正当有益的事,而绝大多数中学生通过手机、网吧或家庭宽带上网聊天、玩游戏,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好奇浏览一些黄色信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从而使很多中学生在网上使用虚假信息,互相欺,乱交网友,玩弄感情,散布谣言,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同时也诱发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本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进行研究,为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借鉴。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概念的界定: 1、网络:关于网络,学术界尚末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认为,网络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接,也有人认为,网络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平台。本文认为,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空间。 2、道德: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关系。 3、中学生道德:本文的中学生指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这里的中学生道德指的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的内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这些就是对中学生首道德的具体要求。 4、中学生网络道德: 这里的中学生网络道德指的是以中学生为主体,通过使用网络而发生的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问题。 (二)已有的相关研究: 1、关于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研究: 有人认为,中学生属于网络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又处于青春期,面对眼花瞭乱的暴力、色情、恐怖等垃圾信息,往往良莠不分,沉溺其中。产生的主要行为有网络垃圾信息使学生迷恋黄色网站,从而引发中学生性暴力、性侵犯行为的上升;有人认为,长期处处于网络虚拟世界,使中学生人际关系淡漠;有人认为,网络道德的模糊性,使中学生产生人格分裂等。 2、关于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特征研究: 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有其独特的特征。从不同的视角,学者们提出,网络道德有自主性、自律性多无性和多样性特征。也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有隐蔽性;还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伪道德性。 3、关于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 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自身发展的规律,导致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学者认为,网络首先现现实道德的双重性标准,在一定管理方式上弱化了个人网络道德理念;还有人认为,网络道德理论自身的缺陷导致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 4、关于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途径研究:有专家认为,要把握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建立相对绿色的监督环境,主要指建设校园内部网吧,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建立网上德育心理教室。学校应当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职和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心理等问题;有人认为,学校应当规划和建设好中学德育网站,积极利用好校园BBS,开辟中学德育新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和各类网上服务,创新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还有人失为,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网络活动,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也有人认为,克服学生网瘾不能靠学校孤军奋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配合,只有以学校为主力、家长为后卫、社会支持为基础,整合多方力量才能保证网络德育的效率。三、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了解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把握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特征。2、探讨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当代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的意义1、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2、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解决当代中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思路和方法。3、可以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四、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拟从当代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需要,查阅并收集近二十年以来有关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文件、统计资料以及各类相关调研报告、论文、书籍等文献资料。2、访谈法:对城乡中学生进行了解,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向有关专家请教。3、问卷调查法:就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4、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内容所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的筛选、整理、归纳、比较、分析与综合,以阐明和总结本研究的观点。5、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有关数据用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五、文章的写作提纲(一)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结果: 1、金钱观念占据重要地位。2、观念上有较强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但实际行动上比较滞后。3、自由、平等的思想和意识强烈。4、重视个人权利。5、竞争、合作的意识较差。6、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二)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特点和问题:1、价值主体:个人本位高于社会本位。2、价值选择: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3、价值取向:趋向功利与效率。4、价值行为:观念与行为的冲突。(三)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一节 家庭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足第二节 家长对中学生的监管不到位第三节 家长的网络道德影响2、学校教育的影响:第一节 学校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 第二节 应试教育对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第三节 中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对个体的冲击 3、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节 网络不文明现象对中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的开放度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第三节 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4、网络自身产生的影响:第一节 网络的虚拟性的影响第二节 网络行为随意性的影响第三节 网络道德标准模糊性的影响(四)培养当代中学生正确网络道德观: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修养:六、研究的重点、难点1、研究重点:当代中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2、研究难点: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的主要特征3、预期结果: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揭示影响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各种经济、社会历史根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也是会计的,正在写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般来说,应该选取容易取得数据并且进行分析的题目来写,比如“某企业的财务风险(或者融资问题、筹资问题等等)分析”,就可以找某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数据来拓展论文内容,这样比较好写

中外网络文学现状研究论文

网络文学行业主要平台:起点读书;阅文集团;晋江文学等

本文核心数据: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用户规模;网络文学作品数量;付费率;热榜入选数量占比

市场规模趋于平稳,国内用户量趋于饱和

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发展,在免费阅读模式和付费阅读并存的情况下,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达到268.1亿。但整体来看,我姑而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增速趋于平缓。

且在用户量方面,根据CNNIC数据,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4.6亿,占中国网民规模(9.89亿)的46.5%。但近几年来,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及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自2018年来,增速甚微,用户市场区域饱和。

且由于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具备庞大的职业作家群体,完整的生产机制以及成熟的读者群体,在这一前提下,国内企业纷纷将目光放至海外的蓝海市场以谋求进一步发展。

在网络文学市场作品方面,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络文学市场作品累积规模存量达到近2800万,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诞生了许多题材新颖、情节精彩、价值观优秀的作品,其中,已成功输出海外的优质内容超过10000部。

国内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拥有头部效应,牢牢吸引新读者“入坑”网络文学。并且和海外原创作品相比,我国网络文学从作品成熟度、题材创新和篇幅上都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在海外市场反响良好。

以某头部平台为例,其出国内海作品的付费率和人气榜单入选数量占比均高于海外原创作品。极具商业变现价值的海外市场,也为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注入强大动力。

出海市场规模两年翻倍增长,2021年预计用户规模破亿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达到4.6亿元。2020年,随着更多厂商入局,海外原创内容布局全球,商业模式稳定盈利,出海网络文学市场迎来迅猛增长,加上疫情期间宅家经济兴起的双重影响,2020年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增速为145%,规模达到11.3亿;用户规模增速160.4%,达到8316.1万人。预计在21年,市场规模仍将翻倍增长,突破30亿人民币,海外用户规模也将达到1.45亿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图书出版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产物而跃跃成长。新时达下的新的传媒方式使得网络文学的扩张、发展上比纸质版所用时间更加短,当然也正因为网络文学主体的门槛比较低,也导致其内容良莠不齐。这是非常需要得到重视的现状,这就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作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网站准入批准人员更加要严格把关。当然,网络文学之所以比较热门就是由于大量改编剧的出现。比如,《花千骨》《琅琊榜》,以及红极一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这些网络文学的改编剧的成功,也大大令这些文学作品为人们所熟知。《花千骨》以及《琅琊榜》都是比较热门的网络文学,有一定的读者基础。经过影视剧的改编之后更加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也增加了网络文学的阅读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红出国界,更是为夜华和素素的爱情所感动。影视剧制作精良,更是体现了大国气魄以及身后的文化底蕴。网络文学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依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得知,网络文学的受众大多是在家里,作为一种娱乐的消遣。主要集中在家、学校、单位等休闲地方。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文学的写作门槛过低,会出现一系列的劣质文章和抄袭类的文学作品出现。总结得出,网络文学各个种类的故事过程差不多都是类似的,非常具有相似性。更有些大的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后出现一系列的版权纠纷。这些都是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我们期望未来的网络文学向着高质量、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网络文学是一种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上发布、传播并获得回应的文学存在形式,至于这种形式的合理性、自足性,乃至于人们所议论的独立性、革命性,都有待于时间的证明。网络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平民文学——突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机会到底是什么,一时还不太清楚,而行动已经雷厉风行而且严肃。——《投机分子》一种在网络上的表达机会进而也是一种在其他媒体上发言的机会突然降临,与在心头弥漫已久的倾诉欲望一拍即合,就产生了这个概念不清的网络文学。尽管如此,网络文学的迅速蔓延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网络与文学的私生子长得很快,但大家却不知道它要长成什么样子。基于目前泥沙俱下、来势汹汹的蔓延态势,实际上否定了在当下立即给出网络文学合适定义的可能性。我仍然倾向于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试点或试验的看法。它的首要特征就是,网络给了文学一个相对自由宽容的生存空间,平民话语终于有机会同高贵、陈腐、故作姿态、臃肿、媚雅、世袭、小圈子等等话语并行,在网络媒体上至少有希望打个平手,我从点击数和跟帖数上看到了这个趋势,并且体会到了:网络就是群众路线,网络文学至少在机会均等上创造了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演我们的欲望”。但在另一个方面,多态生存的现状中,网络文学又给写作和阅读提出了一个难题,它增加了选择、判别和价值评估的难度,尽管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精品和垃圾,而且从大的趋势上来说,垃圾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多于精品,平民化的写作和阅读面对着空前高涨的网络创作、发布量,必然会产生因重复、淹没、遭遇伪劣产品、判断迷失等等而导致的精力、时间、注意力的浪费,这个冲突虽然在传统文学中也有所体现,但网络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那么,谁又有资格来遴选、导向、解惑?二、涂鸦文学——打不开天,也穿不过地,自由不过不是监狱。——《这儿的空间》既然有了近乎无边的发言自由,有表达欲望的人怎么会沉默?只不过自由是一回事,水平是一回事。当然,很多人认为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改变了文学的游戏规则,把价值从深度和沉重中解救出来,创造了新的游戏规则,把目光投向了个体、内省、个体和外界的联系等等。不过,基于自由的缘故,我还是照自己的思路戏说下去。我还是把文学和日记、时尚版文字等作了小小的区分。文学在“深度模式”约束下代表了通向思想、人性、人的价值、终极意义之类崇高、深奥的范畴的路径,即使在解构之后,也仍然对结构技巧、对极致体验的描摹、文字氛围的把握乃至文体创新的可能性的探求等等推敲再三,细细把玩。但网络时代向世人证明,言论、出版自由又向前进了一大步,文学当然也更自由了。于是乎继八十年代之后,又一个文学春天来临,不同的是当初是诗歌和诗社运动,现在是网络白话文和文学网站运动(所以咆哮兄来信说“运动了”的时候,我兴奋了一下,八十年代的诗歌我们只看见了背影,而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文学可以让我们迎面地从头再来)。从言说权力的获得来讲,网络文学更类似于一种涂鸦文化和街头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显然有着高于御用和听命文学的价值。涂鸦就是自由、情绪化、即兴式的表达,没有什么约束,这同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很契合,BBS上的自由自在对写手来说是空前的。随意性、情绪化既产生快感,也表达了自由真实的想法,为文学回到诚实和天真上来创造了条件。随心所欲是网络文学的又一个重要特征。但它自身的自律能力又决定着它的生命力和价值。在获得了某种权力之后,只有很少的人会完全因为自律而不滥用它。比如我现在,也许就在滥用网络赋予我的一点发言权。我个人认为网络文学不应该是小女人散文(请主动去掉其中的男权主义意味,我是指其中的鸡毛蒜皮味和惺惺作态)或者电台的午夜电话诉衷肠节目的网络翻版。网络除了给文学以表达的权力之外,并没有附加上堕落的权力。你可以在网络上发言,因发言和宣泄而快乐,甚至为快乐而堕落,但最好不要滥用网络文学的名义;倾诉和表达可以产生快乐和轻松,在网上倾诉和表达更容易实现,可它不会必然地导致网络文学的产生,否则网络文学的范围就太宽泛以至于没有什么意义了。表达的权力至少要加上思考的义务(而不仅仅是宣泄的行为)才能有“文学”的可能。语言自由的失控至少面临着堕落,这二者即使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有或然的联系。愈快乐愈堕落,愈堕落愈快乐,这是谈及网络文学时应该注意的话题。涂鸦在文学上的意义不要因为极端化而丧失。当然这种说法也许只是自己太把文学当回事,也太担心网络文学的遭遇。三、个人文学——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网络文学的平民性质所昭示的是自由,而个人性质则使其指向私人化和个性化,但现在究竟是不是百花齐放,或者说究竟是一百朵同种的花、还是一百种不同的花同时开放,对于网络文学的定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也就是说,个人化是仅仅指亲历性、体验式,还是再加上个人或个性化的文体试验、创作思路探索等等,是叙述类似经历、感悟、感情而仅仅是作者不同而已,还是涌现出开创性的创作多元化的局面。当然这二者在现在的网络文学中是并存的,我们讨论的目的就是在这个现状下厘清某个方向,试着分析它们的比例。在大行其道的当红网络文学中,首先在一篇小说中看到甲有一个女友A,然后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悲剧结尾;然后在另一篇小说中看到乙有一个女友B,然后是又一个已经显得不太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是悲剧结尾;然后在另一篇······不同的是第一个在聊天室聊了两年,第二个聊了两个月,第三个用ICQ,只用了两次,都进入网恋,开始了小说中的爱情。这种更换主角名字的个人化,显然被作为成功和省力的模式继承下来,一时间还有很多喝彩。如果把这类鱼目混珠的“重复建设”去掉,网络文学可能会在数量上大大缩水,但更耐看。在“表达就是一切”的喧嚣中,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有从数量上被淹死的危险,不过看看传统文学和传统媒体上的情况,我仍觉得欣慰。种种独立、试验式的写作还在复制、抄袭、模式化的海量生产中顽强地生长。孤独的人现在是可耻的,以后可能光荣。这里所说的个人化写作,是每个真正有意义的写作实际上都面临的思考。网络文学到底是文学卡拉OK、模仿秀、还是严肃的创作?(严肃这个词现在是不是特别招人忌恨?)四、速度文学网络时代终于到来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迫使我们把速度感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我很怀疑才买的一套《追忆似水年华》自己会不会真的去看它。现在网络文学出现了,尽管现在我还无法确认它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它是信息时代催生的产物,它天生遗传了一种特性,即速度感,这种速度感表现在写作上,也表现在阅读上,还表现在反馈上,一篇万把字的东西贴出来,最快的居然在5分钟内就有可能见到简捷的评论:“好!”或“屁!”——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快餐,肯德基、麦当劳、方便面,这个特征好像立刻就可以致网络文学于死命:垃圾文化,没有内涵,缺乏思想。对,很多网络文字就是这样,但一棍子扫过去,全部倒下,白茫茫一片的干净,究竟又有什么意义?速度和爆炸的信息是这个数码时代的特征,网络文学应该在这个意义上满足时代的要求,——即使是传统文学,也同样存在这个要求。只是网络文学比较而言更天然地有满足信息和消费时代胃口的能力。速度对于网络文学的要求不仅是量的要求,也有层面上的丰富性要求。萝卜快了不洗泥,恐怕是现在网络文学面临的尴尬之一。毕竟天才是少数,大家的文学素养、思维敏捷度参差不齐,又要质又要量,该怎么办?这一点,我也没有什么“全面解决方案”,我自己也只不过是个在网络巨大的自由羽翼庇护下胡诌的一般人。我只是在欣赏更新速度很快、文章很短的网文时,又对自己陷入浮躁情绪感到无可奈何。

如果是论文的话,结构很重要第一部分:介绍网络文学(包括网络文学的定义,起源,特征,现状)第二部分:审视网络文学(包括它与传统文学相比的优势和不足,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三部分:你对网络文学的看法(主要是你自己的看法,不要说“某某专家说”这种话了,要你自己的见解)第四部分:全文总结(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我们都不能片面的看待,更不能草率的下判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可以提出问题留给读者思考,这样的结尾也很有深意)大概就是这样了,不知道你觉得如何?

关于大学生网贷现状研究论文

思路: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正文:

一、校园网贷的现状

自从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网络借贷平台就瞄准大学生市场,校园贷的发展极其迅猛。再加上,2009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近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信用卡的适用对象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从此之后,信用卡在校园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大学生市场出现了暂时的空白,校园贷抓住机会,迅速占领。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度,我国共有网贷平台数量1438家,累计交易额多达千亿,涉及的领域和对象都十分广泛。除此之外,《2015年大学生分析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了60%的学生选择了分期消费。这些数量庞大的校园网贷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二是个人对个人网络贷款,主要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二、校园网贷的危害

(一)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众多,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他们会刻意向大学生隐瞒或提高实际的还款利息,还会以各种理由强迫大学生缴纳各种额外的费用,比如咨询费、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等,这些造成大学生大笔的财物损失。

(二)网贷平台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考虑大学生的收入情况、借款的使用去向、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问题,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

(三)网贷平台催收还款的方式十分粗暴简单,不文明,如发威胁短信、威胁电话、散播学生消息等,不仅泄露了大学生个人信息,也损害了大学生的名誉,给借款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自杀的悲剧。

(四)校园网贷的借款对象为大学生,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偿还债款的能力,因此,容易将网贷的风险和危害转嫁给家庭,增加大学生父母及家庭的负担。

(五)在一些案件中,大学生在无力偿还贷款,又不敢告知父母、学校的情况下,会极力鼓吹同学朋友也走上网贷之路,造成更大范围的受害者,借款大学生也极易采取从多个网贷平台贷款取东墙补西墙、抢劫、盗窃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资金,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校园网贷盛行的原因

实际上,校园网贷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的角色还是“恶魔”的角色,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校园网贷乱象的产生,决不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

(一)网贷平台

校园网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假借校园网贷的名义,实则做着高利贷的生意。在网贷平台上大,学生不需要与借款方见面、签合同,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分证、银行卡等信息即可,借款要求少,也不需要证明材料,其门槛很低,而且发放现金的速度快,还对学校和家长保密,这很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要求。再者,网贷平台以低利息、分期付款的宣传手段误导和诱导大学生,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网贷的陷阱当中。

(二)学生本身

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优越,对金钱数额没有很具体的概念,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对家庭情况、还贷能力的盲目乐观等因素,让他们容易形成爱攀比、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购买能力都比较高,比如电子产品、学习资料、生活用品、聚会应酬、奢饰品等需求,但是资金来源又比较低。总体来说,大学生就是想花敢花,却又没钱花。这时候,网络贷款的便捷和低门槛就为他们的超前消费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家长

很多家长认为子女已经成年,对子女过于放心,对子女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问题,没有及时的关心和了解。对于子女不理性消费形成的“意外账单”,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和关爱,也是不忍心让子女因此背负上信用污点,多数家长会选择为孩子造成的后果买单。而家长对校园网贷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间接助长了网贷平台的不合理放贷行为,形成“校园高利贷”。

思路: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条理,文章不能文不对题,杂乱无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脑子里有这么一个轮廓,再细细描绘。描绘过程中,要现实,不能写什么“公鸡下蛋”之类的,否则会闹笑话。

正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近两年悄然“走红”,并迅速进袭高校校园。据了解,不少大学生都会选择网络贷款,分期买手机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从网购来的。由于生活费有限,大宗商品大家本来无力购买,但这两年,随着网络分期贷款平台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开始通过网贷的方式,提前消费,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形形色色的网贷平台,无需担保,只需动动手指,填写资料,就可以分期消费、贷款,对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而言,显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部分大学生爱攀比,这就造成非理性消费、还款能力追不上透支速度、以贷还贷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就有收到过一个网贷的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借款人正是我带的林某学生,该生把我的名字和电话作为联系人登记进去,催款时把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

面对“校园贷”,首先大学生要自律,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学会理性消费。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金融课程,使大学生尽量远离高利贷产品特别是违约后惩罚力度特别大的网贷平台。

岁月的巨浪拍打着记忆的礁石,破碎了,散作一团白沫,潮起潮落,遗弃了躺在沙滩上的贝壳。大海就在眼前,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独自品味其中的孤独。一如岁月之流把20岁的小舟搁浅,美妙韶华,定格成年龄深处那淡蓝的风景。乘着这艘小船我驶向一个叫大学的彼岸……平静有序的大学生活在我的生命中已展开两个多月了,每月奔忙于课堂,食堂和图书馆之间,当自己完全地浸淫于知识的海洋中时,心底涌起的是一份满足和恬然;当自己漫步于校园的林阴小径时,呼吸着属于校园的空气,满足于校园的一草一木,我常常会忘穷情于其中,也是就在其中存在着另一些“不平凡”的日子……

大学生网贷逾期现状研究论文

思路: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条理,文章不能文不对题,杂乱无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脑子里有这么一个轮廓,再细细描绘。描绘过程中,要现实,不能写什么“公鸡下蛋”之类的,否则会闹笑话。

正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近两年悄然“走红”,并迅速进袭高校校园。据了解,不少大学生都会选择网络贷款,分期买手机和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从网购来的。由于生活费有限,大宗商品大家本来无力购买,但这两年,随着网络分期贷款平台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开始通过网贷的方式,提前消费,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形形色色的网贷平台,无需担保,只需动动手指,填写资料,就可以分期消费、贷款,对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而言,显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部分大学生爱攀比,这就造成非理性消费、还款能力追不上透支速度、以贷还贷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就有收到过一个网贷的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借款人正是我带的林某学生,该生把我的名字和电话作为联系人登记进去,催款时把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

面对“校园贷”,首先大学生要自律,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学会理性消费。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金融课程,使大学生尽量远离高利贷产品特别是违约后惩罚力度特别大的网贷平台。

思路:首先说明校园网贷发展的现状,然后说明校园网贷受欢迎的原因,最后论述学生和学校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正文:

一、校园网贷的现状

自从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网络借贷平台就瞄准大学生市场,校园贷的发展极其迅猛。再加上,2009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近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信用卡的适用对象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从此之后,信用卡在校园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大学生市场出现了暂时的空白,校园贷抓住机会,迅速占领。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度,我国共有网贷平台数量1438家,累计交易额多达千亿,涉及的领域和对象都十分广泛。除此之外,《2015年大学生分析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了60%的学生选择了分期消费。这些数量庞大的校园网贷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二是个人对个人网络贷款,主要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二、校园网贷的危害

(一)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众多,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他们会刻意向大学生隐瞒或提高实际的还款利息,还会以各种理由强迫大学生缴纳各种额外的费用,比如咨询费、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等,这些造成大学生大笔的财物损失。

(二)网贷平台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考虑大学生的收入情况、借款的使用去向、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问题,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

(三)网贷平台催收还款的方式十分粗暴简单,不文明,如发威胁短信、威胁电话、散播学生消息等,不仅泄露了大学生个人信息,也损害了大学生的名誉,给借款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自杀的悲剧。

(四)校园网贷的借款对象为大学生,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偿还债款的能力,因此,容易将网贷的风险和危害转嫁给家庭,增加大学生父母及家庭的负担。

(五)在一些案件中,大学生在无力偿还贷款,又不敢告知父母、学校的情况下,会极力鼓吹同学朋友也走上网贷之路,造成更大范围的受害者,借款大学生也极易采取从多个网贷平台贷款取东墙补西墙、抢劫、盗窃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资金,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校园网贷盛行的原因

实际上,校园网贷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究竟扮演的是“天使”的角色还是“恶魔”的角色,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校园网贷乱象的产生,决不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

(一)网贷平台

校园网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假借校园网贷的名义,实则做着高利贷的生意。在网贷平台上大,学生不需要与借款方见面、签合同,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分证、银行卡等信息即可,借款要求少,也不需要证明材料,其门槛很低,而且发放现金的速度快,还对学校和家长保密,这很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要求。再者,网贷平台以低利息、分期付款的宣传手段误导和诱导大学生,大学生很容易陷入网贷的陷阱当中。

(二)学生本身

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优越,对金钱数额没有很具体的概念,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对家庭情况、还贷能力的盲目乐观等因素,让他们容易形成爱攀比、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购买能力都比较高,比如电子产品、学习资料、生活用品、聚会应酬、奢饰品等需求,但是资金来源又比较低。总体来说,大学生就是想花敢花,却又没钱花。这时候,网络贷款的便捷和低门槛就为他们的超前消费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家长

很多家长认为子女已经成年,对子女过于放心,对子女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问题,没有及时的关心和了解。对于子女不理性消费形成的“意外账单”,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和关爱,也是不忍心让子女因此背负上信用污点,多数家长会选择为孩子造成的后果买单。而家长对校园网贷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间接助长了网贷平台的不合理放贷行为,形成“校园高利贷”。

大学生网贷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缺乏政府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在其野蛮的生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外界不应太过于苛求,而是应该理性、客观务实地去看待其中的利与弊。(一)大学生网贷的积极作用首先,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或者自主创业。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银行信用卡较难、申请周期较长、步骤相对复杂而且额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贷款的P2P平台出现,学生们可以向这些平台申请获得资金。而申请门槛相对信用卡而言简单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籍证明即可。在用途上,资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没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费贷款之外,P2P平台当前也正在把大学生创业、助学贷款纳入推广计划,这将有助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也可以帮助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进行贷款进行自主创业。其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经济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来消费,因为自有还款压力,更能鞭策大学生去省钱理财还贷,对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与金钱意识都有好处。(二)大学生网贷的消极作用首先,使大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胀。大学生因为出身地区、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经济条件难免会高低不等,其消费水平自然也会不同。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健全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依靠父母供应又很难办理信用卡时,他们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网贷公司利于“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向他们进攻,他们很容易被吸引而贷款。从而更助长了他们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物品主要是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除了数码产品,游玩、衣物、餐饮等同样是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的主要消费内容之一。其次,过度的超前消费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网上贷款分期消费门槛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费欠理性,甚至负债累累,影响学业。另外,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同时也面临被起诉的风险。大学生目前还属于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有平台愿意提供贷款是好事,但并不鼓励学生们过度消费,毕竟当前其还没有收入来源。大学生在合理控制消费的基础上,应该好好利用平台,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总的来说,大学生网贷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网贷行业保持自律,社会共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非理性消费。

近年来,不法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对各种安全风险和诱惑抵御不足,一次落入网贷陷阱,一生悔恨不已!“裸条”借贷、虚假套现、刷单负债等问题对校园安全和学生权益带来严重隐患,校园网贷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刻的谈谈大学生如何提高对校园网贷的风险认知:一、在校大学生应多学习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知识,进一步提高防技能。1、网贷的全称为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2、认识高利贷陷阱,零门槛、无抵押、线上审核,最快三分钟到账,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大学生合法权益。3、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观念,在提高警惕意识的同时也应不回避新生经济事物,以便自己在步入社会之前尝试提高在金融、消费等领域的敏锐性。4、自觉了解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参考文章:《校园网贷陷阱多发,大学生如何提高对P2P网贷的风险认知?》

网络犯罪的研究现状论文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都被放在台面上说的,因为事情严重性高,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论文 的相关内容。

1、网络受害

由于目前网络管理还不成熟,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某些大学生在这个“虚拟存在”的世界里无奈地成了网络的受害者。根据调查,大学生网络受害主要有:

①网络交易受害。出于网购的便利和对时尚的追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购物。但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网购经验,多数大学生很难识别网上虚假信息,上当。

②网络交友受害。随着网络交流软件的丰富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增多,网络交流逐渐变得平常、随意。加之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伤害。

③遭受网络“高手”攻击。作为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事物,互联网系统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崩溃及重要资料丢失屡见不鲜。

2、网络上瘾症

近年来,出现了描述沉迷于网络的医学新名词——“网络上瘾症”,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游戏成瘾。患有“网络上瘾症”的大学生,其共有特征是与现实人存在沟通困难、人情淡薄、缺乏意识以及心情压抑等。游戏成瘾更是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普遍现象。首先,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对调节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是可取的,但由于一些网络游戏本身有持续性和无限性就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则容易陷进去,最终靠游戏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游戏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3、网络犯罪

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真实性让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大学生是高智商团体,对新事物接受快、思维敏捷、创造欲望强烈,但心理发育不健全、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受刺激时容易随心所欲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许初衷并不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可能在不正确的引导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自身心理弱点是大学生网络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容易受到影响,成为网络受害者。大学时期属于人生观念形成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容易陷入主观境地,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并让其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

2、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学计划主要集中于网络的使用上,在网络安全教育上没有教材和教学规划,教学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没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范等方面缺乏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教学缺失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网络使用、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用意识到网络安全遭到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据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感觉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也有较强的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各方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活动开展少,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4、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据调查,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自身状况及学校环境有关,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但目前的高校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调查中,62.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网络安全教育,8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现在并没有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绍网络病毒的相关知识,没有介绍病毒的防治和处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没有介绍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进而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

一、远程教育网络遭到恶意性程序攻击

远程教育网络遭到的攻击主要分为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拒绝服务攻击DOS。这一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攻击使得一方用户可用资源严重缺乏,造成系统资源可用性的降低,从而降低远程教育系统的服务能力;二是逻辑炸弹。即通过攻击,使远程教育系统本来的资源被其他特殊功能服务所替代;三是特洛伊木马。这一攻击指系统被执行了超越规定程序以外的其他程序;四、计算机病毒和蠕虫。即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使得自身程序被恶意篡改,从而使其他程序受到感染,最终导致网络通信功能受损和远程教育系统的瘫痪。

二、远程成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策略

(一)建立专用的虚拟网络。专用的虚拟网络以安全性能较低的网络为信息媒介,并通过身份认证和加密,以及隧道技术等方式来建立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学习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通常,网络防火墙所附带的专用虚拟模块可以实现虚拟网络专用,从而保证了虚拟专用网的安全性能。

(二)数字加密方式。为了防止信息被非授权用户窃听,以及恶意软件的攻击,在数据传输时可以使用数字加密技术。数字加密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通过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来实现。硬件加密具有实现方便和兼容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相应的缺点,例如密钥管理复杂,而软件加密由于是在计算机内部进行,从而使攻击者更容易采取程序跟踪等方式对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进行攻击。

三、远程成人教育系统服务器安全策略

(一)安全的远程教育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在成人教育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占大多数,而这一系统存在多种安全漏洞。因此,要定期进行补丁下载,如果宽带速度受限,则可以通过相关程序设定来更新补丁,从而保障服务器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二)负载均衡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平衡服务器群中的所有服务器,并通过实时数据的反应,均衡服务器之间的工作分配,使得服务器达到最佳的性能并且实现服务器的智能管理,从而保证了远程教育系统的可靠性。

四、远程成人教育系统访问控制策略

远程教育网络的访问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控制外部不知名用户通过网络服务对主机的访问;第二,控制内部人员对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的访问。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设置服务器程序来进行限制,比如限制来访者的IP地址或只允许部分用户访问主机,坚决拒绝恶意用户的访问。而第二种情况,可以设置用户的身份认证控制,核实访问者的身份是否符合设备或进程所声明的条件,构成网络安全访问的第一道防线。通常,会设置相关口令对访问者身份进行核实。在此情况下,非授权的用户就不能够使用账户。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其主要方式是明文传输或者静态方式,所以会发生对字典的攻击,网络被窃听,信息机密被泄露等情况,为此,必须对口令设置等相关程序进行更新或改进。

选题理由,你就说你选课题的发展历史,对社会的贡献,需要掌握的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