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期末小论文论文模板格式下载

发布时间:

期末小论文论文模板格式下载

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论文的标准格式

一、基本要求

●统一使用A4普通白纸,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2。5cm。

二、打印格式: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加粗黑体)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GB2312,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GB2312,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仿宋GB2312,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当然,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拓展阅读:科技小论文格式模板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现状的阐述,对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国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现状与成因、新体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发展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崭新突破。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制定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一、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把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而相比较而言,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徘徊不觚,发展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二是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

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的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足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热情。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商。是农业总体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唰时也影响『。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低水平层面运转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损耗、提高效益、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提高科技的研发速度,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重奖取得重大成果转化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成

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保障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必须将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不仅是农业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在要求。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都要从长远出发,对业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规范,形成三个层次力量最优配置,为我转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

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至今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满意答案的现实难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涉及到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宏观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给、转化、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等。微观看,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实验、工厂化生产等环节。因此,必须规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转化衔接体系,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联姻,动员各类农科教研机构和私营企业参与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的研发必须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以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契机,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转化为产力时,才能为社会增加更多价值。企业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引进,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载体。

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有效发挥科技辐射、带动效应。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与连云港市共同发起的“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小康工程”活动(简“兴百村活动”)已初见成效,该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院校与农村的直接联系,避免了中间环节所产生的烦琐程序、信息中转误差和资源丢失现象,实现了事业单位职能和服务型观念转变,而且农民也可以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地反馈给专家,力求把问题解决在最先发现环节。

三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完善农业人才市场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拥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只有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政、企、校、研、资”多维互动。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识产权为资本的入股机制,切实加强知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准入门槛。

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稳定下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应该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为急需农业人才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及时地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农业高校要设立农业推广硕士点,定单式地为基层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地方政府也要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我国建立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的新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维互动的创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加强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是决定现代农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技站早已变成了只有部门、没有人员或只有机构、没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纯营利机构。现代农业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基层推广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设好现代意义的农业推广体系将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不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应对加入m后世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此应在确保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能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应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深层次地发掘地方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各种风险。

(五)建立现代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科技“高速公路”

科技信息平台是指综合社会业已存在的科技与信息,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资源提供一个可供随时查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为建立农业数字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资源共享,应在各县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农业科技‘‘l10”系统和专家库;要切实转变政府观念,合理设置农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和相互推委、扯皮现象发生;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平台的建立单纯依靠行政部门无疑是不够的,没有广泛非行政力量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即科技的产前、产中与产后三阶段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农业科技信息“高速公路”功能的最大化,3s技术是核心因此合理利用3S技术则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变革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和以信息科技促进传统农业朝“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转变及变革传统农业的最佳途径同时,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科技的转化率与应用规模,并始终坚{寺“谁建谁管”的原则,注重发挥经济杠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引导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期末小论文格式模板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论文封面中题目为小一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等为仿宋—GB2312三号。2、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设计说明书的摘要一般为1000~2000字,摘要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应说明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3、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5、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编排清楚,目录中的章、条一般编排到二级,也可编排到三级(章、条、款),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目录”两字用小二号粗黑体,下空两行为章、条、款及其开始页码,以小四宋体、1.3倍行距打印。6、前言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8、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参考文献”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另起行以五号宋体字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与在正文中的引用顺序一致,著录格式及示例。

医学小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学论文的格式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意义重大的工作、是交流经验,传播科技成果,不断提高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论文的格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论文标题:

医学论文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所写论文的内容,一般不要采用副标题,如有可能,也尽可能不使用代号。文章标题控制在20个字左右(以内)。同时,对与论文所使用的“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与“作者名拼音”,使用时中英文必须一致。

2、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应按照顺序写在文章标题下一行,在单位后面用括号注明邮政编码,然后空一格再写上论文作者及姓名,此处,投稿送排后应保证作者顺序不再改动。

3、论文摘要

所有论文的摘要(含医学论文)均采用结构式的文摘,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写,字数应在300字左右。

4、论文关键词

多选用3-8个关键词,具体可参考MesH(即《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须表》)中的主题词,如果MesH词表中空缺,则可使用自由词(自定义词)。

5、图表

凡是在论文文字中能表述或说明的'内容建议或尽量不使用表图,另外,对于正文、表和图3者中的数据不应重复。论文中涉及的统计表应在投稿时应在纸上绘出并附 在所投稿件中,以便审阅。表中要有表题(表的标题),图有图题(图的标题)以及各自的图标或序号。论文图标应采用三线表或王字表,表中数据应多加检查,务 必核实,准确无误,数字小数点后应最少保留一位。

对于表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或注释可采用*,2个以上说明依次为**、***表示,在表的下方,加“注:……”。另外,对于图的坐标需刻度均匀,设计准确,坐 标轴上有数值,不用箭头。图表要用绘图笔、硫酸纸等绘制,做到曲线均匀、圆滑,图面清洁、图中数字与符号应在打印后植入,不可机打或打印前写入,纵横坐标 应同时注有量和单位,例如t/h、t/min。

另外,对于统计学上的处理结果应用用P<0.01、P<0.05、p>0.05表示。

6、医学名词、药物名称

论文中使用的医学名词与药物名称要注意稿件前后统一,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各科名词,不能随意缩写、更改,如果所用名词太长,文件中又多次重复使用,可在第一次使用时,在全名后加上括号并注明缩写,如:游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对于在论文中使用的“药物名称”则应以《中国药典》与《中国通用药名》二者为准,不可随意使用。

7、计量单位

论文中出现的计量单位需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而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等均按要按国家标准执行。

8、标题序号

医学论文中的标题序号应全部靠左并顶格写,按照1,1.1,1.1.1,1.1.1.1依次排序。然后紧跟其后空一格写标题,仅限分4级,不可再分。在标题后再空一格写正文。对与正文内序号宜用①……②……等表示。

9、论文讨论

对于论文讨论部分,要求重点阐述论文中新的发现、得出的结果与观点,但请勿作文献综述,不可重复在讨论中表达己叙述过的内容。对于论述应联系本论文的与研究结果,并应该与其所报告的相联系,当理由充足时,则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论文的建议或设想。

例如:“本结果与文献(2)结果相符”则应写成“本结果与文献[2]结果相符”。

10、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部分为极易出错的地方,医务人员在投稿时务必引起重视。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只限作者阅读过、引用的近期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外文文献限定为近5年内,中文文限 为近3年内,不宜采用过早的文献内容。文献顺序应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依次编号,在正文右上角部分用圆括号注明,如“王书中,李国坚,等(1.1~2)报 道”((1.1~2)用上标!应网页排版特殊性,本处暂无法列出,请注意!)。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内部刊物均不列入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件具体格式

“参考文献”4个字应另起新段,所列文献按次序另起新段,具体采用格式如下:

10.1 期刊 作者(0~3个作者应全部列出,3个以上作者只写前3个(作者之间用“,”分隔开),在作者后面加“,等。”或者是“,et cd”)。文章标题,所引用的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结束页。

10.2 书籍名称 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结束页。

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一、题目(标题、文题)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论文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二、署名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l)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3.署名注意事项:(l)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三、内容提要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进行文献检索。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 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 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四、关键词关键词是从文稿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文稿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其作用是便于了解论文主题,利于计算机收录、检索和储存。1.关键词的选定。选定关键词要写原形词而不用缩略词,概念应精确并有良好的专指性。可参照美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的“Index Medicus”和 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选用。2.选好关键词必须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特点,并依照标题、提要、序言与结论等,就文章的目的、结果等多方面进行提炼、筛选。每篇论文可选3—5个关键词。3.关键词应置于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三个字,留空一格后列出文中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后不加标点。4.举例(l)文题为“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立法”,可选用“护理教育”、"护理服务”和"立法”3词为关键词。(2)文题为“反复性行诱导缓解后接受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本文主要内容是讨论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护理问题,因此可析出三个关键词即“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和“护理”。五、引言(前言、序言)引言是正文的开场白,应短小精练,开门见山,以介绍背影、提出问题、阐明写作目的和意义为主。在叙述国内外现状时,避免过多引用文献,仅简要地提出与本项研究直接联系的成果和需解决的问题。不可随意贬氏过去和他人的成就.对“首次报道”、“未见报道”等提法,必须查足文献,有确切的依据。引言的文字一般不超过200字,撰写时不必写“引言”二字,在关键词下一行空两格后书写即可。

小论文1000字格式模板下载

一、论文包括如下几方面

1、题目:论文题目要确切恰当、用语简明规范,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能揭示论文的主题,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2、摘要:独立成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不加评论、包含与论文等量的学术信息,有独立意义,每项内容不展开论证说明。摘要包括①选题的目的、意义;②研究方法、手段;③简述研究内容、过程、结果;④结论性意见。字数控制在200—400字之间。

3、关键词:3-5个为宜。

4、引言:论文的开场白,毕业论文要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评价,简述所选课题相关的文献观点和结论,说明前人的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研究目的、基础和预期目标,以及本课题的进展。以一定的思路引出当前研究的主题,使研究的意义凸现出来。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等相关的背景材料,如目前研究现状,病例收集时间等。

5、(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临床研究型论文包括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方法(观察和治疗)、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实验研究型论文:包括研究材料、方法、结果等内容。

6、结论(小结): 对研究内容、结果进行总体概括和科学总结,并

7、参考文献: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码标注 [] ,书写时杂志应按此顺序:作者名 . 文章名 . 杂志名 ,年, 卷(期);页 . 著作按此顺序:作者名 . 书名 . 出版社名 ,年, 页 .

二、字体行距等要求

1、字体(标题字体宋体三号加粗,摘要、关键词用五号黑体,“引言”这两个字用五号宋体加粗,引言的内容和正文都用小四宋体,一级标题如“一”“二”“三”、、、、、用小三宋体,二级标题如(一) (二)

(三)、、、、用四号宋体,三级标题如1、2、3、、、、用小四宋体)

2、行距

正文行距为1.5倍行距,一级标题段前段后分别为1行,0.5行 二级标题段前段后均为0.5行,三级标题段前0行、段后0.5行

三、选题范围

以下题目任选一题,题目自拟:

1.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 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

3. 准确把握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和部署

4. 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与措施

5. 认清当前我国周边地区发展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6. 校史校情校训教育

要求:

1.切忌写成感性的心得体会,杜绝抄袭、代做等舞弊行为。

2.论文不得抄袭,任课教师批阅论文时将进行横向比对、上网检索,一旦发现学生中有雷同论文或与网上论文雷同者,该门课程成绩记载为不及格。

3.本论文成绩为本学期期末考核成绩,计学分。

2011年度教育教学——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

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研究报告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名称: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完成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组成员:

组 长: 韩 诚 算机0751 计算机应用

成 员: 赵凯毅 算机0751 计算机应用

曹欣宇

ⅹⅹⅹ

ⅹⅹⅹ

算机0751 计算机应用 班级、专业 班级、专业 2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目 录

1视频监控研究综述 .................................................. 4

1.1基于wifi的无线ipcamera方式 ................................. 4

1.2基于公众无线网的移动监控方式 ................................. 4

1.3基于无线扩频技术的无线监控方式 ............................... 6

1.4基于无线公众网的手机监控方式 ................................. 7

1.5总结 ......................................................... 7

2基于公众无线网的移动监控系统 ...................................... 7

2.1 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架构 .................................. 8

2.2 3g无线视频服务器优势 ........................................ 8

3 结束语 ............................................................ 9 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视频监控研究综述

目前涌现的无线监控技术方案较多,从无线与视频编码器的耦合程度可分为无线融合ip camera、无线融合编码器+摄像头和无线+编码+摄像头等几种方式;从无线技术角度可分为wifi技术、2.5g、3g和其他单独的视频传输信道等方式;从应用场景分为室内应用、室外固定应用和室外移动应用等方式;从监控系统的前后端又可分为前端无线和后端无线;总而言之目前应用的无线监控技术方案种类较多。

1.1基于wifi的无线ipcamera方式

当前wifi技术已广泛进入家庭承载宽带数据业务,最具代表的就是无线宽带路由器和无线网卡,型号和功能都非常齐全且价格低廉;无线ip camera的无线监控方案就是基于较为普及的wifi无线网络来承载视频监控业务,同时将前端进行高度集成:无线网卡+编码器+摄像头三合一,即无线ip camera。该种方式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编码器进行图像编码和压缩,最后通过无线网卡传送到ip网络中供管理和图像查看。无线ip camera在提供web查看功能的同时还提供第三方控制管理的sdk或试用的管理软件。

无线ip camera方式具有无线网络可获取性高、部署成本低廉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已逐步为家庭用户或其他中小客户所接受,目前能提供无线ip camera的厂商非常多,以无线厂商或摄像头厂商为主如axis和sony等。但此种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摄像头类型较少,清晰度分辨率不高,缺红外或低照度,远不如模拟摄像头丰富的种类;还有无线ip camera以室内应用为主,目前市场尚无满足工业级要求;编码技术以mpeg-4为主,很少支持h.26的。

目前来看基于无线ip camera的无线监控技术方案主要满足家庭和中小商户等低端用户需求,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快速的部署等优势,同时随着camera类型的增多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2基于公众无线网的移动监控方式

基于公众无线网的2.5g技术gprs和cdma1x在数据应用上较为成功如手机上网,此种无线技术实际最大传输速率能达到几十kbps,随着编码技术不断优化,这样的带宽已经可以满足部分视频监控的需求,基于2.5g移动监控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此两种模式硬件成本较低,覆盖面大,传输速度慢,理论值传输速率最 4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高为153.6kbps,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只达到60~80kbps。因为视频图像最底要求512kbps才能流畅传输,此速度远远达不到视频要求。因此在无线监控项目中,很少有厂商去选用。另外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太高,每个月,每年,都会产生大笔的费用。一般只有在很偏远,wifi无线设备做不到的情况下,并有一定资金时才会考虑。

基于2.5g移动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管理中心、有线ip网络、无线分组网络和前端采集几部分组成;前端对图像采集并压缩完毕后,通过无线终端(数据终端)传送到无线分组网络中,转发到有线ip网络中,到监控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前端进行管理和调度。

gprs和cdma1x的无线承载相对较为成熟,且两个无线网络的覆盖相对广泛,所以该种移动监控方式主要应用于移动车辆监控、监控点非常分散等应用场景,如城市出租车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广角摄像头对乘客的图像进行抓拍,将图像上传到管理中心进行备案,也可在危机时对出租车内进行影像监控,同时也将部分广告信息和通知同步下发到各个出租车上。当然这种方式受限于其传输带宽,图像质量要求不高或只有高清晰的图片要求,不过随着3g和b3g的hspda和lte等技术的出现,无线传输带宽不断提高,基于公众无线网的移动监控方式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3g无线监控是采用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 evdo)、联通(wcdma)运营商的3g技术接入方式,自09年起,经各运营商大力推广,已有不少监控厂家针对此方面研发相关的产品。而3g突出的优点即高速的下载能力,理想值可达到3kbps~20mbps的传输速率,但目前因其仍处于推广阶段,因此在传输速率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3g目前存在无线带宽容量有限、接入用户有限、时延长等缺陷,在多用户共享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无线视频监控的速率和时延要求,主要缺点还是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太高,一般客户无法接受,所以目前常用在想公交无线监控方面。

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3基于无线扩频技术的无线监控方式

无线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调制后的信息扩展到较宽频带上的一种调制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就是802.11标准中制定的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fh)和正交分频多工(ofdm)等技术,其工作频率有2.4ghz和5.8ghz两个频段,可根据不同调制方式提供6m、12m、24m、36m和54mbps等不同带宽。由于扩频技术能提供高带宽,基于该技术的无线监控也成目前较为主流的技术方案;此外该技术标准成熟、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和部署方面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油田、港口、景区、航道和城市监控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没有压缩损耗,几乎不会产生延时,因此可以保证视频质量。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并且频点也少,所以在无线信号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雪,下雨,大雾)自身会产生很大干扰性,造成图像混乱,丢失等情况。所以不适合多路图像要传输和需要架设多个中继,远距离传输的情况下不适合采用并且调试比较麻烦已遭雷击。

基于无线扩频技术的无线监控系统主要有监控管理中心、有线ip网络、无线网络和前端采集等部分组成,工作流程与其他视频监控系统流程相同,不过在前端采集和无线网络的结合方面,技术方案有所变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松耦合即摄像头+前端编码+无线ap,该种方式可将专业无线和专业监控系统结合起来,提 6

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供各方面都有优势的整体解决方案,也被多数厂商或集成商所采用,但此种方式在前端安装上故障点较多;当然还有部分耦合即摄像头+编码结合无线的方式,该方式安装简单、成本低和故障点少等优点,但该种方式受限于编码结合无线的类型,无法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 基于无线扩频技术的无线监控方式随着无线扩频技术的发展将在带宽上优势非常明显,成为目前主流的无线监控技术方案。

1.4基于无线公众网的手机监控方式

随着手机应用的逐步广泛且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更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和视频,目前无线公众网的数据通讯带宽不断增加,为该种需求提供了可能。当前一些技术厂商联同运营商共同推出手机监控的业务,该业务系统主要由前端编码和控制、无线公众网、wap服务器和手机监控客户端组成,前端编码和控制提供1路或多路的视频编码,将摄像头注册到wap服务器,手机登陆到wap服务器上,wap服务器则根据用户的权限提供相应的摄像头列表,手机通过点击相应的摄像头资源来查看相应的图像资源。由于手机监控业务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监控图像,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非常方便的监察手段。

当然目前手机监控业务刚刚兴起,随着公众无线技术不断改进和增强,为客户提供高清晰监控图像和手机视频会议提供了可能,相信不久的将来手机监控将成为无线监控非常热点的应用模式。

1.5总结

前面提到了目前几种主流无线监控的技术方案:基于wifi的无线ip camera方式、基于无线公众网的移动监控方式、基于无线扩频技术的无线监控方式和基于无线公众网的手机监控方式等,不同的技术方案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优势,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随着人们对无线监控的需求更新和细化,无线技术发展和视频编码技术优化,无线监控技术方案也会不断发展和更新,更加贴近客户的应用需求,相信未来的无线监控将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2基于公众无线网的移动监控系统

近年来运营商在国内大力部署3g网络,视频监控出现了一个新的承载体。3g无线视频服务器融合了3g传输与视频服务器功能,成为了远距离、大范围视频监控的新亮点。 7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视频监控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小型化、智能化几个亮点,随着3g网络在国内的实用化,3g无线视频服务器将是视频监控的下一个亮点,无线视频服务器包括专网型、wifi型、公网型视频服务器。公网型在2g移动通信时代主要以cdma1x为主,随着3g移动通信在全国的全面铺开,其较高的带宽将给视频监控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2.1 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架构

3g无线视频服务器的传输采用3g网络,融合了视频服务器的功能。无线视频服务器对视频信号及其它传感信号进行处理,通过3g网络传到internet,最后传到视频中心,如需要手机监控,则由其转发到手机上。其典型架构如图1。

图1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2.2 3g无线视频服务器优势

2.2.1 灵活性

不受制于固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或系统建设,在设备的添加、移动方面享有更大的便利性。

2.2.2 安装方便无需铺设线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2.3 视频监控范围广

随着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获取图像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做到随时随地。如:公安机关在临时或突发治安及警卫事件发生时 8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用“移动图像传输系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的无线传输;交通警察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掌握各个交通路口的情况;上班族工作繁忙,又需要监控家居安全,保姆对小孩的照顾情况;外出的公司主管希望方便、快捷地了解公司的工作情况以及生产线或经营场所各方面是否正常运转等。

2.2.4 适于远距离、位置分散点的视频监控

当被监控点距离远且位置分散,利用传统网络布线的方式成本高,只能采用无线视频监控。

2.2.5 能实时监控移动物体

对移动目标(如公交车、移动应急指挥车等)进行监控时,都需要用到无线视频监控,有线是无法办到的。

2.2.6 3g带宽能满足无线监控的需求

无线视频服务器主要有专网、wifi、公网传输,因专网与wifi网络部署造价高,范围有限,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在3g未开通前,公网无线视频服务器主要是以cdma1x为主,少量城市开通了edge,受网络带宽所限,无线图像传输在cdma1x 、edge网络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只适合于低帧率、低画质视频的传输,不能满足高清晰图像传输的需求。以cdma 1x 无线传输视频为例,cdma网络带宽的理论值是153.6kbps,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在30kbps~70kbps之间的居多。视频(cif格式)传输帧率在1~10帧之间,延迟较大。3g网络部署后,具体带宽如表1,以td-scdma为例,绝大多数城市的上行带宽可以达到256kbps,实际带宽在100kbps以上,传输cif格式视频可以达到15帧以上,基本能满足视频监控的目的,3g将成为视频监控的一个新途径。

城市公交实时视频监控是一个典型需要无线传输的应用,基于wlan、专网造价太高,较为适宜的是采用公网,基于cdma1x因带宽较窄,传输图像质量较差,采用3g传输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3 结束语

3g无线视频监控适用于市政、公安、交通、银行、环保、水利、电信等各种行业,真正解决了远距离、大范围的视频监控难题,适用于任何环境及流动性极 9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的场合,是城市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新途径,3g无线视频监控还能够在公共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0远程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2]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3] 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1998

[5]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数学小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个要点:

1、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2、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3、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4、生动形象,把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写出来。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

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

举例: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

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2元、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

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2元、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5元、10元、20元呢?”

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学位论文的标准格式二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如何选题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6,善于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论文的核心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写法,一般一篇论文论述一个核心问题(综述除外)论文的核心是作者根据国内外发展和自己工作梳理出来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元部件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系统特性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现等;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案,新进展,不同看法.文章结构和长度结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致谢(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等文章长度并无明确规定,一般科技期刊文章在4000-8000字(含图表),根据杂志和文章类别而定.综述文章多由编辑部门邀请权威撰写,涉及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内容广泛,可以较长.科技论文的篇名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明确无误篇名简短,不超过20个字少用研究和空洞应用之类字避免用不熟悉的简称,缩写和公式等关键词4-6个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词组第一个为本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或二级学科第二个为本文主要成果名称或若干成果类别名称第三个为本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名称,综述或评论性文章应为"综述"或"评论"第四个为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词组引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介绍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目的一般不要出现图表正文论文核心,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一般正文应有下述几个部分组成本文观点,理论或原理分析实现方法或方案(根据内容而定)数值计算,仿真分析或实验结果(根据内容而定)讨论,主要根据理论分析,仿真或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参数产生的变化,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符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结论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以正文为依据,简洁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异同在理论与实际上的意义对近一步研究的建议致谢对给予本文研究的选题,构思,实验或撰写等方面给以指导,帮助或建议的人员致以谢意;由于论文作者不能太多,所以部分次要参加者可不列入作者,表示致谢;一般资助单位应在文章首页下脚加注,一般不再致谢.参考文献文章中引用他人成果或文章内容应注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规格应按国标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附录附录不是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可为深入了解本文人员提供参考主要提供论文有关公式推导,演算以及不宜列入正文的数据和图表等注意事项-缩写词,外文字母摘要和正文中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都必须写出全称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正体:计量单位(cm, kg)斜体:物理量,坐标,函数符号 R,L,C注意事项-量和单位使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一篇文章不要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或多个物理量,如用C同时表示常数和电容首次出现(公式)的符号应在其后说明物理意义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字母,如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 不能用TV ,应当用 Vt 组合单位的斜线不能多于1个,W/m2/k应为W/( m2· k)或W·m-2·k -1 注意事项-图,表图表内容及含义,坐标名称量纲清楚图和表内容不应重复,一种数据用图或表一个表示应按顺序连续编号 Fig. 1, Fig. 2, Table 1…图框宜细,曲线应粗表格应用三线表基本入手途径(一)1.选题最关键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题目,可拓展性强的领域要尽可能选择研究学科交叉点不要盲目追随研究热点,强调独立选择.2.创新之路提出自然的,很简单的,具有直觉性的解决方法,做深下去考虑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点做下去要广泛粗看,少量精看基本入手途径(二)3.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背诵科技英文段落及常用句式由浅入深,勤于动笔向国外投稿,得到反馈科技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 200字左右,无废话;用第三人称写,说明文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字眼,也不要有"首先" , "最后" , "简单" , "主要"和"次要"等修饰词;文摘可单独发表,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得使用文章中的章节号,图号和表号等;第一句不要重复文章篇名或已表述过的信息;不能写常识性内容,过去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只写最新进展.三,关于英文文摘英文摘要(Abstract)SCI,ISTP和EI等索引主要是根据英文题名和文摘选录文摘长度一般为100-200 words.内容要求与中文大体相同,主要讲目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内容要精练,不要将结论译成英文作摘要.文章题目第一词切不可用冠词The,A,An和And(单位名称也不用The Institute …)四,怎样读文章怎样读文章(一)在读文章前,确信它是值得的.先看题目,然后是摘要,如果没有完全失望,继续看介绍和结论(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conclusions)在掌握所有细节之前,浏览整个文章,尽量找到那些关键点(the most implortant points).如果还觉得它是有关和值得的,就回去继续看(当然如果是老板要你看的重要文章,跳过前面的内容,直接读就行了). 高的效率从结论开始,浏览图示和表,看看他的引用. 只在你觉得相关或者你觉得能给你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才读其他部分. 跳过你已经知道的部分(比如背景和动机). 怎样读文章(二)积极主动的思考作者怎么想出这个念头的 这件工作到底完成了什么 它和这个领域的其他工作有什么关系 其中重要的引用文献是哪些 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的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相关领域的什么想法和这个主题相关 有什么不同 这些想法怎样帮助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 怎样读文章(三)总结所读的每个主题关键问题key problems 所描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 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替代的方法 读完以后,看一下表述的问题 什么使得这篇文章易读 文章解决了哪个级别的细节问题 什么例子用来阐述重要的概念 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结果能够一般化(推广)吗 怎样读文章(四)良好的组织习惯一个有用的方法是,用笔记录自己读过和听过的东西.写下自己的想法(speculations),感兴趣的难题,可能的解决方法,要查看的参考数目,笔记,文章的概要,有趣的印证.阶段性的复习可以发现这些思想是不是开始走在一起(fit together).即使那些笔记没有用,也会帮助我们集中精力,找到重点和进行总结.(You may find yourself spending over half of your time reading, especially at the beginning. This is normal.) 怎样读文章(五)发展自己的IDEA确认所描述的思想真的有用(而不是仅仅理论上成立,或者是一些不重要的例子上面成立)真正理解文章,就要懂得问题的动机,解决方法的可能选择,解决方法基于的假设.这些假设是不是现实,它们是不是可以在使方法有效的情况下移除,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实际完成或者实现的工作,理论判定或者实验验证的有效性,扩充和延伸算法的潜力. 保存读过的文章,建立在线的参考书目.增加关键字的的域,文章的位置和感兴趣的文章的总结.这对以后写文章以及给其他的研究生很有用. 怎样读文章(六)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每周留一定的时间看看是不是可以想出研究想法 每周至少到图书馆看一下相关领域前面杂志的摘要.选择一两篇仔细阅读并且批判. 每周进行一次调查,利用电子资源或者图书馆寻找领域相关的技术报告,选择性批判性的阅读. 参加一个研讨会或者讨论组,批判性的听取. 了解研究的进展要注意你清楚这个领域的所有文献,如果你不经常复习一个月以前的文献,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别人的思想不清楚了.另外一方面,也不要让别人的想法限制了你的创造力. 要注意避免的方面主动(活跃)的听和读需要被当作贯穿你整个事业的"不间断教育".不要愚蠢的认为在你开始研究前应当读完所有的文献,而应该选择性的阅读.一开始从经典的文章(询问你的老师或者同学从而得到一些最有用的杂志和会议)和最近几年的杂志和会议开始. 五,开始写作开始写作(一)读一些最新的论文,尤其是那些发表了的.学习它们的内容和表达,注意它们里面的-进一步工作.(future work) 仔细的记笔记.记下每一个新的结果,即使没有重要的和有帮助的东西. 写出一个纲要,它以后会经常改变,经常在头脑中保持一个新的构想对以后平滑的过渡很有好处. 开始写作(二)第一章:导言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重要 别人做了什么工作 自己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其他部分是怎样组织的 第二章:问题问题定义术语介绍基本属性讨论第三章:主要想法1……第k+2章:主要想法k第k+3章:结论重述完成的工作讨论进一步的工作开始写作(三)不要总认为文章必须从第一页写.直接写主要想法big idea,记录怎样和其他部分组织在一起.一个组织各章的方法是展现给你的实验室同学(fellow students),如果你能够将它们组织成连贯的"一小时报告",那就表明你可以写你的文章了.开始写作(四)无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内容也是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 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这是写清楚要的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出笨拙的东西,不断的修补,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确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说清楚为什么,不仅仅是怎么样. 从每一段到整个文章都应该把最引人入胜的东西放在前面.让读者容易看到你写的东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处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确定(be sure)说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么.确定你自己知道这个思想是什么,然后想想怎么用几句话写出来.开始写作(五)不要大肆夸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得到反馈如果你加入讨论组,会收到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请你评论.知道别人对论文的意见很重要.你给别人帮助,别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为文章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你应当读上两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表达. 如何减少写论文的痛苦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慢慢 地你也发觉它清晰起来.记住你写得草稿很可能要全部推翻.着重于内容而不是格式不要追求完美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有序的写出来(in order).次序是不一定的.你可能要从正文写起,最后在你知道你写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写简介.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能写上一页.追求完美也可能导致对已经完美的文章无休止的修改润饰.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把写作当作和人说话就行了. 积极的动力积极的反馈定下每天,每周,每月的目标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尽可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及时的交流要与人分享你的想法或者给别人以建议分而治之 在写论文时,不是写整个的文章,而是一节,一段,一章的写.一次实现一个部分,找出那些一个小时里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确信,不要让它们阻止你完成一些东西——一天一次.记住:你完成的每一步工作都使你接近完成.六,论文写作辅助工具1.Word-论文模板2.Origin绘图工具的使用3.MathType公式编辑器4.Linux实验七,一个例子及常见问题学士论文例子基于对等网络的即时消息系统在写之前把目录做好终点就是起点.以终为始,以始为终.学士论文常见问题1.论文格式不合要求或字数不够 2.第一章改为: "绪论"或"概述"或许要好一些,这一单应分为几个小节.概述最好写到4页以上.,概述写清背景,动机以及本文的工作安排.也可以把本文的贡献放上去, 3.对于论文的实验结果,应给出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而不应是仅仅罗列一些结果.4.有的论文描述算法时给出了算法的代码,最好不要大段地拷贝代码,而尽量用流程图或伪代码.并对代码给出分析. 5.论文尽量少用或不用"我,我们"之类的词,尤其尽量不要用"我"这一字眼 6.你的情况,借本课本多从课本上找依据,再搞几个数学名著的理论用名著撑面子~有点乱,但是加油哈 一个专业论文网预祝马到成功o(∩_∩)o...

小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论文的标准格式

一、基本要求

●统一使用A4普通白纸,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2。5cm。

二、打印格式: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加粗黑体)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GB2312,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GB2312,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仿宋GB2312,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当然,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拓展阅读:科技小论文格式模板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现状的阐述,对新形势如何构建中国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现状与成因、新体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发展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崭新突破。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制定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一、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把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而相比较而言,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徘徊不觚,发展艰难。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二是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

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的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足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热情。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

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商。是农业总体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唰时也影响『。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低水平层面运转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损耗、提高效益、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提高科技的研发速度,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重奖取得重大成果转化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成

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保障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必须将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不仅是农业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在要求。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都要从长远出发,对业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规范,形成三个层次力量最优配置,为我转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

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至今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满意答案的现实难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涉及到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宏观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给、转化、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等。微观看,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实验、工厂化生产等环节。因此,必须规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转化衔接体系,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联姻,动员各类农科教研机构和私营企业参与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的研发必须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以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契机,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转化为产力时,才能为社会增加更多价值。企业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引进,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载体。

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有效发挥科技辐射、带动效应。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与连云港市共同发起的“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小康工程”活动(简“兴百村活动”)已初见成效,该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院校与农村的直接联系,避免了中间环节所产生的烦琐程序、信息中转误差和资源丢失现象,实现了事业单位职能和服务型观念转变,而且农民也可以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地反馈给专家,力求把问题解决在最先发现环节。

三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完善农业人才市场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拥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只有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政、企、校、研、资”多维互动。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识产权为资本的入股机制,切实加强知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准入门槛。

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稳定下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应该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为急需农业人才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及时地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农业高校要设立农业推广硕士点,定单式地为基层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地方政府也要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我国建立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的新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维互动的创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加强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是决定现代农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技站早已变成了只有部门、没有人员或只有机构、没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纯营利机构。现代农业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基层推广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设好现代意义的农业推广体系将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不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应对加入m后世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此应在确保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能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应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深层次地发掘地方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各种风险。

(五)建立现代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科技“高速公路”

科技信息平台是指综合社会业已存在的科技与信息,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资源提供一个可供随时查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为建立农业数字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资源共享,应在各县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农业科技‘‘l10”系统和专家库;要切实转变政府观念,合理设置农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和相互推委、扯皮现象发生;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平台的建立单纯依靠行政部门无疑是不够的,没有广泛非行政力量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即科技的产前、产中与产后三阶段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农业科技信息“高速公路”功能的最大化,3s技术是核心因此合理利用3S技术则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变革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和以信息科技促进传统农业朝“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转变及变革传统农业的最佳途径同时,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科技的转化率与应用规模,并始终坚{寺“谁建谁管”的原则,注重发挥经济杠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引导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