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运载火箭上装一个大的整流罩的原因:一是整流罩可以保护飞船,为飞船提供良好的环境,承受因高速气流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二是紧急情况下实施逃逸时,整流罩可以作为传力结构,承受逃逸飞行时的载荷作用。
整流罩用于保护卫星及其它有效载荷,以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环境的影响,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整流罩一般为蚌壳式(两半)结构,由端头、前锥段、圆筒段、倒锥段和纵向及横向分离机构等组成。
根据运载任务的不同,每种型号的运载火箭都具有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卫星整流罩,如单星罩、双星罩、多星罩等。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 主要数据 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 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 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 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 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 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
卫星整流罩设计与“三化”卫星整流罩设计与“三化”李耀民摘要 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运载火箭整流罩进行了综合论述,较系统地阐述了卫星整流罩的组成、功能、结构形式、分离系统以及抛罩试验情况,并对卫星整流罩的设计思想、设计要求及今后如何开展卫星整流罩的“三化”(系列化,规范化,组合化)设计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1 前 言当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卫星整流罩用于保护卫星及其它有效载荷,以防止卫星受气动力,气动加热及声振等有害环境的影响。它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运载任务的不同,每种型号的运载火箭都具有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卫星整流罩,如单星罩、双星罩、多星罩等。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而言,也有各自系统的卫星整流罩。随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步进入国际发射市场及国内发射任务的不断增加,一种型号运载火箭也将具有多种形状的卫星整流罩,以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需求。如果按任务来设计卫星整流罩,势必增加研制周期,提高发射成本。国外统计数据表明,完全定制的卫星整流罩的费用,大约比标准整流罩的费用高出75%,为此各国正在积极开展卫星(有效载荷)接口标准化,分离通用化以及卫星整流罩标准化和罩内预封装技术的研究。这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发射费用,缩短发射准备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发射的成功率和可*性。目前,长征系列各型号在卫星整流罩设计方面,出现了结构雷同、形状各异的多品种卫星整流罩,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研制周期的浪费。开展卫星整流罩的“三化”(系列化,规范化,组合化)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几个典型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的设计进行综合论述,从中获取一些有益于开展“三化”设计的东西,以提高卫星整流罩设计的标准化水平。卫星整流罩的组成及功能2.1 卫星整流罩的组成卫星整流罩一般为蚌壳式(两半)结构,由端头、前锥段、圆筒段、倒锥段和纵向及横向分离机构等组成2.2 卫星整流罩的功能卫星整流罩的功能有:a) 保护卫星不受气动力的作用;b) 保护卫星不受气动加热的作用;c) 解锁分离系统保证卫星整流罩顺利分离;d) 当运载火箭处于临射状态时,可对整流罩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卫星不受低温和环境的影响;e) 保护罩内卫星不受各种烟雾环境的污染。3 卫星整流罩的结构形式卫星整流罩可以分圆锥-圆筒形(图2)和圆锥-圆筒-倒锥形(图3)两种。3.2 按结构形式分3.2.1 半硬壳式铝合金铆接结构半硬壳式铝合金铆接结构是由蒙皮/桁条/隔框铆接而成的半硬壳式结构。美国宇宙神和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就是采用这种结构。欧洲阿里安1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也是半硬壳式结构,其端头为不锈钢半球形鼻锥,前锥段用铝合金加软木保护层制成,圆筒段由金属蒙皮和隔框/桁条制成,倒锥段为在两层凯夫拉纤维壁板间充填环氧树脂的蜂窝结构,倒锥段内壁为金属桁条加强结构。3.2.2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和铝合金蜂窝夹芯结构共用的复合结构根据卫星整流罩部位的不同,采用了多种复合结构,如美国的大力神3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采用了碳/环氧蒙皮和铝蜂窝夹芯结构,欧洲阿里安4采用了碳纤维、玻璃钢纤维混合增强的环氧复合材料蒙皮和铝蜂窝夹芯胶接夹层结构。阿里安5则改为碳纤维增强塑料蒙皮和铝蜂窝芯的夹层结构。日本H-2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的端头帽是用铝合金制成的一体成形件,锥段和筒段均采用了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为了防止气动加热的影响,在端头帽和锥段涂有二氧化硅系的耐热涂层。CZ-3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的端头采用了玻璃钢结构,前锥段采用了非金属玻璃钢蜂窝夹芯结构,筒段为铝合金蜂窝夹芯结构,而倒锥段则为化铣网格结构。到CZ-3A时,端头改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前锥和筒段均为铝合金蜂窝夹层复合结构,外表面贴软木防热。CZ-2E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的端头为玻璃钢层压结构,前锥段为玻璃钢面板和玻璃钢夹芯的胶接夹层结构,圆筒段和倒锥段采用铝合金面板和铝合金蜂窝夹芯的胶接夹层结构。3.3 按分离方式分3.3.1 过顶式分离的整体罩结构卫星整流罩为一整体,分离时整流罩向前推,直到卫星完全脱离。3.3.2 剥离式分离的蚌式结构整流罩沿纵向分开成两半,象一个蚌壳,*箍带或锁销、爆炸螺栓和无污染导爆索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受力构件。分离冲量装置有弹簧、火药弹射筒、冷气射流和无污染导爆索。目前大型卫星整流罩普遍采用这种结构。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的结构参数见表1~2。4 卫星整流罩结构设计准则a) 卫星整流罩外形选择要使抖振载荷和迎面阻力达到最小。头部半锥角一般取15°≤θ≤25°,端头半径r与罩的最大直径D之比应在0.3≤2r/D≤0.7范围内。倒锥角δ的选取要考虑下面3个因素:1) 火箭的静稳定度下降;2) 抖振载荷是否增大;3) 附面层分离的可能性。b) 整流罩要有良好的无线电波穿透性。为了满足有效载荷与地面站之间通信联系和遥测的需要,要专门设计透过无线电波的倒锥段。而在圆筒段上可以开无线电波窗口。c) 要有相当大的有效空间(净空间)。整流罩内有效空间容积为35~40 m3 ,净空间过小会发生机械卡死使分离失败。d) 整流罩上要开若干个窗口。为了便于对各种仪器进行检修和更换,要开若干个操作窗口,如卫星与地面设备相连的脱落插头插口。此外, 还要开若干个放气孔,以保证在飞行过程中泄放罩内气体,使罩内气压与罩外气压保持平衡,以免在飞行过程中罩内过压导致结构破坏。e) 整流罩结构的轻量化。虽然卫星整流罩在飞出大气层(大约100~140 km上空)后被抛掉,但减轻整流罩的结构重量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采用的复合材料蜂窝结构和铝蜂窝夹芯结构比半硬壳式结构轻约30%。考虑到玻璃钢结构重量比常规铝蜂窝夹层结构和半硬壳式结构重,在不要求全向透波时,尽量少用玻璃钢结构。f) 整流罩防热及降噪设计。根据环境条件要求,整流罩内温度和声载环境要进行控制。质子号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射前罩内温度控制在14~26.7℃,最大湿度50%,分离前最高温度为33℃,最大声载130 dB。宇宙号罩内最高温度可达180℃,最大声载140 dB。H-2罩内壁热辐射500 W/m2 ,声载141 dB。CZ-3罩内温度≤70℃,罩内壁温度≯300℃,声载约148 dB。为此,在整流罩结构设计时,要采取防热和降噪措施。g) 整流罩的吊装和运输。随着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卫星整流罩的结构尺寸由过去的罩长2.4 m增加到13.3 m。罩径由1 m增加到5.5 m,这对产品的吊装和运输带来诸多的不便。为此在结构设计时均采用了分瓣运输,整体吊装方案。CZ-2E卫星整流罩就采用了四瓣运输,两两对接组合成两半罩再组合吊装。5 卫星整流罩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的功能是当运载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卫星整流罩的作用已完成,就将其从运载火箭上分离出去,并且使整流罩与卫星和运载火箭之间有足够的分离距离。分离系统包括纵向分离系统和横向分离系统。当两套系统引爆时,几乎同时分离(仅差0.1 s),完成抛罩任务。5.1.1 平推分离方案采用横向包带解锁,纵向无污染导爆索平推分离。其原理是:导爆索点火后产生的燃气通过内外衰减管进到软胶囊,体积膨胀的胶囊剪切断铆钉,将半罩以一定的速度推开,实现分离。这种方案对卫星不会有任何污染,解锁与分离机构合一,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方案。德尔它、阿里安、H-1等运载火箭都采用了此种方案。分离系统工作原理图见图4~6。
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予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有多轨式、多管式和框架式三种。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一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
火箭炮指炮兵装备的火箭弹发射装置。通常为多发联装。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弹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承受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没有反后坐装置,能多发联装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火箭炮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因射弹散布大,故多用于对面积目标射击。它主要配有杀伤爆破火箭弹,用以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也可配用特种火箭弹,用以布雷,照明和施放烟等等。火箭炮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以自行式居多。火箭炮通常由定向器、回转盘、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发火系统和运行体组成。定向器在火箭炮带弹行进时固定火箭弹。发射时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定向器通常分为筒式、笼式和轨式。有的定向器有螺旋导向装置,能使尾翼式火箭弹在定向器内低速旋转。定向器通过耳轴、高低机、平衡机连接在回转盘上。转动高低机手轮,赋予火箭炮射角。平衡机使高低机操作轻便、平稳。瞄准装置和高低机、方向机配合,实施瞄准。发火系统在发射时使各火箭弹的发动机按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点火,其发火电路通常由电源(一般为蓄电池)、发火机、接线盒、火箭弹导电盖、点火具、弹体、定向器、运动体和相应导线构成,由发火机的钥匙开关控制。火箭炮除了自动发射机构,一般还有手动发射机构或简易发射机构。
机电维护与维修参考下别人的题目,开始也不会,还好看到莫‘文网,专业的没话说基于PID控制技术的H.V.D.调速系统特性分析及其试验研究隔爆兼本安四象限变频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机电式自动开伞器控制系统研究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某自动装填系统诊断仪的研究废旧机床再制造综合测试与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基于键合图的复杂机电系统模块化自动建模及仿真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场发射电子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多场耦合系统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高剂量近距离遥控放射治疗机的研制与开发机电液集成数字液压缸的设计MEMS器件系统级仿真技术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机电设备仿真控制及设计自动化系统开发火箭炮机电检测方法研究基于现场总线的纸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ZigBee和USB的机电设备智能点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驱动电路研究机电产品协同开发过程中的产品数据管理基于迭代法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面向机电类职业教育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校直机电液伺服系统CMAC与PID并行控制的高速公路隧道群营运安全管理技术基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抑制次同步谐振直流电机计算机控制综合平台驱动模块及控制软件设计动载体上机电系统拖动控制及信息交换技术电流变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控制方法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绣花机电控系统软件的设计
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火箭炮部分的结构特点是:炮由定向器、回转机、行军固定器、瞄准装置组成。定向器由定向管、桁架、拉杆机构等组成。定向管为薄壁圆筒结构,19根定向管分两排固定在桁架上。左边上排边管上焊有基准检查座板。桁架为焊接箱体。拉柄机构是操纵19根定向管的闭锁体和接触杠杆的联动装置。回转机由回转盘、底座、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等组成。回转盘为长立轴结构。方向机为蜗轮蜗杆,高低机为滚珠丝杆式,平衡机为弹簧推式。
火箭炮处于行军状态的固定器由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组成。行军时将定向器与回转机固定在一起,上固定器安装在桁架上,下固定器固定在回转机上。发火装置由发火器、发射线组、接线盒等部分组成。可实现自动连射与手动单发射击相结合。
瞄准装置由非独立的摆动瞄准具和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
nba灌篮最好,他是nba官方指定出版物,常常有鲜见的独家图片,并很容易接触到巨星,对其进行采访(尤其是火箭球员)。灌篮杂志分析得很透彻,逻辑非常严谨,是值得一看得好杂志!
是核心期刊,前段时间还投过,审稿,发布都还挺快的,毕业木有问题咯~对了,还不收版面费
《NBA时空》《尚篮》《篮球》《当代体育 篮球》《当代体育 篮球频道》
《NBA时空》《尚篮》《扣篮》《当代体育 篮球》1999年5月,NBA官方杂志《NBA时空》简体中文版正式面世,这是NBA在亚洲的首个出版物授权协议,而其销量每期超过十万本。包括了传统、手足、社区、无畏、激情、忠诚、未来等几个专栏。《尚篮》是一本旨在为中国的篮球青少年出版的时尚篮球专业杂志,其内容覆盖NBA与国内篮球。主要分别为金赛场、秀明星、炫生活、鞋至尊四大版块。市面上的篮球期刊,2011年2月起,由当代体育出版社出版,更名为《当代体育·扣篮》《当代体育·篮球》,当代体育杂志社主办,是一本以NBA赛事为重点报道对象的篮球偶像杂志,每月1、15日上市。
万户飞天(别人解释那么多干什么)
目前没有这一方面的证据证明这个确实是正确的,所以我认为是有待考证的,她提出这个观点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
pill的军火基地斜对面。
词语释义: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宁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3.官名。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4.万户,明朝士大夫,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天的人。万户(万虎)(约公元1500年)虽然只是中国明朝的一个小小的低级官吏,但是他也许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宇航员。万户飞天的记载万户——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有人说,中国人的“载人飞船研究”,其实从600多年前便开始了。而在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41年之后,这一伟大的进程,终于回到了人类登天的“祖国”——中国。“神舟”号,是为了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谣言终结者的“飞天试验”根据传说记载,早在16世纪,万户便开始尝试用民间自制的烟花来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他飞往太空。捆绑着47支烟花的座椅便成了万户的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飞行器”。在发射当天,万户穿戴整齐,坐上座椅。随从他的47位仆人同时点燃了烟花。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当硝烟散尽后,万户和他的“飞行器”早已灰飞烟灭。著名的探索频道节目“谣言终结者”历来以尝试各种疯狂实验而闻名。节目制作人员曾经复制了万户的飞行座椅来进行发射实验。当烟花引燃后,座椅还未离开发射台便已爆炸,捆在座椅上的仿真人体模型被烧的惨不忍睹。他们也尝试用新型的火箭推进器来代替古老的烟花进行实验,但是很难让座椅离开地面甚至一公分。实验证明,利用捆绑在座椅上的小型火箭推进器是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来使座椅升空的,更不用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了。万户的其他故事关于万户飞天,其中还有一些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故事。据说万户原是木匠,喜好钻研技巧,从军之后,改进过不少刀枪车船,在同瓦剌的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班背大将的青睐,要他在兵器局供职,两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职务,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想继位当皇帝。他一方面网罗党羽,扩充兵力;另一方面搜罗各种技艺,献给朱元璋,讨其喜欢。李广太投燕王所好,知道万户是与班背共同造飞鸟的,对其软硬兼施,想利用他来为皇上造飞龙。万户表面上同意造飞龙,想趁机营救班背,同时完成造飞鸟的宿愿。万户去鬼谷与班背会合,但是晚了一步,原来班背已被瓦剌军所害,是李广太暗中给瓦剌军报的信。好在班背见势不好,令随从带着他的《火箭书》冲了出去。万户决心造出飞鸟,以实现班背的遗愿。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众匠人按图制造飞鸟。试飞时,飞鸟放在山头上,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先点燃鸟尾引线,火箭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飞去。接着两脚喷火,飞鸟冲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之下……(编辑 阮志峰)钱学森讲“万户的故事”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万户问道:“怕什么?”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虎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火箭推进原理火箭推进理论是航天理论的基础之一。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推进工具,它能提供强大动力,使航天器达到所需要的宇宙速度。它的工作是基于直接反作用运动的原理,这一原理特别有利于高速航行。那么什么是直接反作用运动呢?按照牛顿力学基本定律,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任何一种移动,广义地说,都是反作用运动。举两个例子:一是轮船,由于船的叶轮作用在水上,水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二是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由于发动机中的燃料燃烧,膨胀的燃气高速向后喷出,发动机便得到与燃气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而向前运动。以最一般的观点去研究产生推力的现象时,上述两种运动没有任何区别,它们都是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运动的。但是,从反作用力产生的特征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在第一个例子中,发动机本身不能引起运动,它仅是个能源,若船上有发动机而没有叶轮,那么,发动机的功率再大,船也是不能运动的。因此,除了发动机(能源)外,有着一个介于发动机和外界某物体(如本例中的水)之间的中间机构,它与外界某物体相互作用,井承受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这种中间机构,通常称为推进器(如本例中的叶轮);在第二个例子中,没有中间机构,推力是由燃气对发动机本身的反作用产生的。我们把前一种类型的运动称为间接反作用运动,后一种类型的运动称为直接反作用运动。当然,也有直接与间接反作用运动并存的混合式,如:涡轮螺浆式发动机,发动机能量的一部分传给螺旋浆(推进器),另一部分,则产生燃气流的直接反作用运动。喷气推进属于直接反作用运动。那么什么是喷气推进呢?将物质以气体喷射的形式从被推进的物体中喷出,这种推进方式称为喷气推进。喷气推进所喷射的物质叫做推进剂;利用喷气推进产生推力的发动机,叫做喷气发动机。运动时,相互作用的物体,一个是发动机本身,另一个是从它内部喷出的高速气流。高速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发动机本身,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这就是推力。喷气发动机分为两大类:一是空气喷气发动机,它是利用大气来产生喷气射流的喷气发动机。例如:以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燃烧燃料产生燃气射流;或在核子热交换器中加热空气,然后由喷管排出;二是火箭发动机,它是自身携带全部喷射物质的喷气发动机。例如:带有氧化剂和燃烧剂以产生燃气射流。火箭发动机所达到的推力和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推进方法。这种发动机不依赖周围介质条件,在空间环境也能工作,这一特点,保证了在不同飞行速度下,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不受空气接受能力的影响,而是恒定的,这也使得火箭(发动机)所能达到的飞行速度比其它任何类型发动机要高得多;其次,由于是直接反作用运动,没有中间机构,在主要的喷射通道中不存在限制工作温度的运动机构,这就决定了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简单,而所产生的推力却很大。
航天六院的<火箭推进>是核心期刊,还不收版面费,前段时间恰好投过,不错,望采纳
化学火箭发动机,它是依靠推进剂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为推力的。推力与推进剂每秒消耗量之比称为比冲,它是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其高低与发动机设计、制造水平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推进剂的性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根据其特点和用途选定的,其大小相差很大,小到微牛,如电火箭发动机;大到十几兆牛.
是核心期刊,前段时间还投过,审稿,发布都还挺快的,毕业木有问题咯~对了,还不收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