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找找个领域的(植物学研究)等书籍啊,
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论?HHI I
(周裕书、李隆云、罗登庸)
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别名川断、山萝卜等。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在陕西、云南、西藏也有分布。以根入药。根中含龙胆碱、三萜皂甙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证明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及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微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止崩漏功能。用于腰膝酸痛、风湿骨痛、骨折、跌打损伤、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遗精、尿频等。
一、形态特征
株高60—150cm,根条状,圆锥形,单条或数条并生,外皮淡褐色或黄褐色,近地面处具横走的地下茎。茎直立、多分枝,具棱和浅沟,茎上生细柔毛,棱上有疏刺毛。叶对生,根出叶(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往往作琴形分裂(羽状深裂),顶叶卵形,较大,侧裂3—5对,边缘有粗锯齿。茎生叶有短柄或无柄,多为3裂,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13cm,宽4—6cm,两侧裂片较小,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白色贴伏柔毛或刺毛。花期8_9月,枝顶抽生一头状花序,头状花序近球形,径约2—3cm,总苞片数枚,窄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3mm,绿色;每花外有1苞片,宽倒卵形,质较硬,外侧密生白色柔毛,先端突出尖利呈粗刺状,被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副萼具4钝齿,密生柔毛,萼浅盘状,具4齿,略呈卵状三角形,齿间有数个小齿;花冠具4较深裂片,花冠管基部渐窄,被长柔毛;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花柱长于雄蕊,柱头短扦状而扁。果期9—10月,瘦果椭圆楔形,长约3—4mm,通常外被萼片,有四棱,淡褐色。
此外,另有一种同属的植物续断(Dipsacus japonica Miq.)在我国各地皆有分布,根也可以入药,但疗效不及川断。此种花冠红紫色,根出叶不作琴状分裂,与川续断有别(图14—155)。
图14—155 续断形态图
1.花枝 2.根二、生物学特性
川续断喜较凉爽和较潮湿的气候,四川宜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栽培。
耐寒,忌高温,适宜于深厚、肥沃、疏松、不过于粘重的土壤栽种。如在低海拔地带栽培,初期生长虽较正常,但到最后一年,地上部分十分繁茂,当夏季气温高达35℃以上时,便茎叶萎垂,停止生长,并容易遭受旱害;如又逢多雨潮湿,地下部分还容易发病腐烂。川续断的药用部分是根,要使根生长粗壮良好,宜在山地油沙土、山地夹沙土或黑泡泥上栽培。这些土壤,质地为轻壤到中壤,pH6—7。油沙土和夹沙土的母质是各种古砂页岩风化物,黑泡泥的母质是石灰岩风化物;一般结构良好,比较疏松肥沃,土层较厚,保水能力强,适宜于川续断的生长,在干燥的地区或质地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栽培川续断,不但生长不好,而且容易死亡。川续断容易发生根腐病,凡栽过的土壤最好隔2—3年再种。
上海地区引种的植株,越冬后2月份开始生长,7月中旬开始开花,10—11月果熟。在引种的头三年,没有收到饱满成熟的种子,第四年收到少数种子,其结实率不足1%在上海地区,夏天高温季节开花的花序虽外表发育良好,却往往全部都是干瘪的种子;而较晚开放的侧生花序虽然外形较小,却能结出少量饱满的种子,一般每序约2—4粒,也有多达7—8粒的。这可能是夏季高温不利于川续断的授粉所致。种子千粒重约为7.5g左右。植株茎部有数条横走的根状茎,茎上有节,节下有根,节上丛生植株,可以用分蘖繁殖。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川续断可以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种子繁殖是用种子直播;分株繁殖(即分蘖繁殖)是在秋季挖采续断时,将粗根切下供药用,留下带有幼芽的根头及所附部分较细根,种株基部的地下茎应保留7—10cm。将其分割为数株,重新载种。分蘖苗的叶片应剪去一部分,留下叶柄和心叶,减少叶面积,使移栽后的幼苗在其根系的吸水功能还未完全恢复之前,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准备好的种苗应当天定植,一时来不及栽植的应保湿贮存过夜,第二天再栽。移植的株行距为25—33×50cm。栽后应:随即浇水,以利发根。幼苗成活之后能自然露地越冬。种子繁殖法能获得较多繁殖材料,省工易行,符合较大面积生产要求,同时根比较均匀,品质亦佳,故采用最普遍。分株繁殖法所得种苗数量有限,分割种苗及栽培时费工较多,所产的根粗细又不一致,只在缺乏种苗时才偶而采用。
(二)采种
选择健壮植株,作为采种之用,采种时间为9—10月。川续断种子,在成熟后期最易自行脱落散失,所以采种应及时。视果球尚为绿色,种子已经充实,接近黄褐色时,即应将整个果球摘回,置于阴凉通风处,数日后晒干,抖出种子,扬去杂物,放置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
(三)整地
播种前应深翻土壤,将土地深挖30cm左右,整细土块。因川续断是根类药材,深耕才有利于根系生长。如有一定坡度,而土地区块又小,可以不必作畦,但如果土地区块较大,或地势较平,为了利于排水,减少病害和便于管理,则应作宽1.3m、沟宽27—30cm、深15—20cm的高畦。同时每亩施入3000—4000kg腐熟堆肥。干旱地区,作平畦。
(四)播种
播种前种子用40℃温水浸泡10小时左右,拂出后放纱布袋内或盆内,置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1—2遍,待芽萌动时即可播种。春秋两季都可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较为低暖的地区,以秋播为宜,因为这时气候温暖,阴雨天多,土壤湿润,播种后发芽整齐;在高寒冰冻较早的地区,则以春播为宜。播时,先在畦上按35—40cm见方的窝行距开窝,窝深7—10cm,径大17—20cm,窝底宜平。每窝播种子7—8粒,每亩约需种子500g。播种后,施以人畜粪尿,每亩约800kg,上覆疏松细土,厚1—1.5cm,或不施人畜粪尿,只覆盖1—1.5cm厚的火灰或土杂肥粉。条播,宽120cm至135cm,行距20—35cm,深3cm,播入种子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约为2.3kg。
(五)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川续断播种后约15—20天左右出苗,苗高7—10cm时即可间苗,每窝留苗2—3株,条播者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匀出的幼苗,除补植缺株外,亦可移栽。川续断种植易活,在阴天或雨后进行更好。天旱时,早晚凉爽时适当浇水防旱。
2.中耕除草
秋播者,当年冬季间苗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这时幼苗细小,中耕宜浅,并注意不要损伤叶片。第二年3—4月中耕一次,这时幼苗已经长大,根出叶丛生铺盖地面,只能用小锄浅薅,也要尽量避免损伤叶片。此后植株发育旺盛,形成郁闭,杂草不易滋生,可以不再中耕。直至10—11月间,部分基生老叶呈现枯萎时,才在清除枯叶后中耕一次,入土仍须浅,以免损伤根部。第三年因秋季即将采收,只须在3—4月中耕除草一次。春播者,播种当年的5—6月,可结合间苗补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这时幼苗尚不甚大,杂草容易滋生;以后应于7—8月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0—11月进行第三次,第二年亦因秋季即将采收,只须于3—4月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分蘖繁殖的川续断,越冬返青后应进行松土和除草,一般到封垄之前应进行2—3次中耕除草。
3.施追肥
秋播者,每年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用追肥。第一年施用一次,每亩用人畜粪尿1000kg左右,促使幼苗生长。第二年施用二次。第一次亦结合中耕除草在春季进行,每亩施用人畜粪尿1000kg左右;如有条件,可于追施人畜粪尿之前,每亩用腐熟堆肥1000kg左右,拌过磷酸钙20kg,开窝施于株旁,施后覆土,使根生长更壮。第二次在10—11月进行,每亩可用火灰1000kg,或以腐熟的土杂肥1500—2000kg,于中耕除草之前,匀撒畦面,中耕除草时混入表土。第三年施用一次,亦在春季进行,每亩施用人畜粪尿1200kg左右。春播者,亦在每年每次中耕除草时追肥。第一年追肥三次,第一、二次,可用人畜粪尿,每次每亩施1000kg左右;第三次与秋播第二年第二次相同。第二年施用一次,与秋播第三年春季施肥相同。分蘖繁殖者,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在3—4月间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稀人粪尿约1500—2000kg以促进发苗。在8—9月间再追施一次人畜粪尿,数量同第一次。若有条件,可同时追施适量磷钾肥,以促进根膨大。夏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植株在抽茎开花之前,除需要留种的植株外,其余的应及早除去,以利根的生长。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在夏秋高温多雨时常发生,病株根部腐烂,植株枯萎。防治方法:除选择海拔较高的凉爽地区栽培外,应注意播种不宜过密,留苗不宜过多,并经常使土壤排水良好。如果发生严重,必要时可以提前一年采收,以免继续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2.蚜虫
在夏秋两季为害幼嫩花茎,使植株生长不良,结籽不充实,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
3.红蜘蛛
在叶背吸食汁液,轻则红叶,重则落叶,如火烧状。天气干旱,温度离时,有利于红蜘蛛发生。防治方法:(1)铲除杂草和清园,减少虫源;(2)苗期用0.2—0.3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
4.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地老虎(A.segetum Schiffermüller)
幼虫咬断幼苗根茎部。防治方法参见人参地下害虫防治。
5.华北蝼蛄(Gryllof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
成虫和若虫咬断幼苗并在土中作隧道,被害处常呈麻丝状。防治方法参见人参地下害虫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通常秋播者第三年收获,春播者第二年收获。采挖时间应在秋季霜冻前,不能过早或过迟。过早,根未长足;过迟,叉萌发新叶,消耗养分,干后根部萎缩枯瘦,品质不佳。如土地多,劳动力少,又无病害,可以多留一年再挖,则根更肥壮,品质更好,产量亦更高。采挖时,割去茎秆及叶片,将全根挖起,除去泥土,从根头上摘下根子,运回加工。所余根头,如种苗缺少,可用以分株,就近选地栽培。
(二)留种
续断播种当年不结籽,须在当年秋季采挖时,留一块待来年结籽或于采收时选健壮的根,栽前切去下部,供药用,根上部带根头作栽子用,待伤口晾干后再栽。4月下旬在畦上按行距33cm、株距16cm开穴深15cm,放入种栽,芽向上覆土7cm。生长第二年9月中下旬,种子陆续成熟,侧枝上后熟,种子成熟就收获晒干脱粒,要及时采收,防止脱落。结籽后若栽子老化(木质化)不能药用,其上所生的支根,晒干可供药用。
(三)加工
1.直接干燥法
将鲜根用火烘炕或日晒,到半干时,集中堆置,用麻袋或破棉絮盖上,使它发汗变软,再烘烤或晒至全干,然后撞去泥土及须根。如果不经发汗,则根枯硬,内呈黄白色,不合规格。
2.烫(或蒸)后干燥法
将鲜根置沸水或蒸笼中,蒸或烫至根稍软时取出,堆置屋角,用稻草覆盖,任其发酵,至稻草上发生水珠时,再摊开晒干,或烤至全干,撞净须根泥土即成。
上述两种加工方法,从根断面须呈黑绿色的习惯要求来看,以采用烫或蒸后干燥法较为可靠。川续断干根产量,一年生者每亩约产50kg,二年生者每亩约产100—150kg。折干率15—20%。
晋隋唐时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征:一是系统全面整理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出现了若干大型专著;二是与国际之医药交流,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突出发展;三是朝廷的关心支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主要成就: 1、《新修本草》也称《唐本草》,可以说是集唐以前本草之大成,完成后除颁行全国作为医学用药的准绳外,并列为国家太医署的教科书。本书不但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迅即受到国外重视,日本、朝鲜的医药学教育也都以此为课本。这部著作不仅广征博引,而且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成就,如:记载用白锡、银箔、水银制成齿科汞合金填充剂等,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2、《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3、《外台秘要》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方》。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医学文献强调详注引文出处之始。因此,他被誉为我国古代整理医学文献的大师。由于王氏治学严谨,并且《外台秘要》所引用的医学著作多已散佚不存,所以《外台秘要》成为现代医学家研究唐代以前医学和据以辑佚、校勘古医籍的重要参考书。 4、《理伤续断方》唐代蔺道人所著的骨伤科专著。这是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内容比较丰富,并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反映出我国在九世纪前骨伤科理论和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总论”中所叙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步骤,强调运用麻醉、拔伸之牵引,收入骨、捺正之复位,夹缚之小夹板固定,外敷内服药物及早期之全身和局部活动等,已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实验研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沉甸甸的分量。名医扁鹊/001赵过创代田法与耦犁/003 中国最早的传统农书《汜胜之书》成/004 汜胜之推行区田法/007 杜诗发明水排兴利南阳/008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009 蔡伦造纸/010 张衡发明制造漏水转浑天仪/013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测地震方位/015 《周易参同契》集炼丹术精华/017 《乾象历》造成/018 张仲景著《伤寒论》/018 华佗创五禽戏/020 马钧作指南车/023 反切发明/024 刘徽注《九章算术》/025 赵爽证勾股定理/028 《脉经》最早总结脉学/028 魏华存撰《黄庭内景经》/029 葛洪著《肘后方》/030 北凉造《玄始历》/032 郦道元撰成《水经注》/032 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034 祖冲之造《大明历》/036 大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037 陶弘景注《本草经》/039 何稠新创制玻璃法/040 刘焯定《皇极历》/041 裴矩撰《西域图记》/042 《缉古算经》成书/043 孙思邈总结传统医学成就/044 窦权蒙研究潮汐/047 陆羽著《茶经》/048 李吉甫编成《元和郡县志》/050 《理伤续断方》奠基骨伤学/051 《四时纂要》总结唐代农业技术/053 张君房编道籍/054 刘益创正负开方术/054 张君房算潮汐/055 王惟一造针灸铜人/056 孙夷撰《律音义》/058 毕升发明泥活字/058 张紫阳精研内丹/060 贾宪创形三角法/061 沈括上三仪等/062 邵雍创立先天象数学论/063 张载建立完整宇宙论/065 沈括著《梦溪笔谈》/067 苏颂制造天文仪器/068 沈括去世/069 杨介作《存真图》/070 钱乙奠基中医儿科/071 赵明诚编《金石录》/072 陈旁著《农书》/073 郑樵总结文字学/075 郑樵建立校雠学理论/076 陈自明系统性整理妇科医术/077 秦九韶著《数书九章》/078 宋慈开创法N—'—荨/080 赵友钦做光学实验/082 扎马鲁丁作《万年历》/083 成无己注《伤寒论》/083 刘完素开创河间派/084 杨辉、丁易东作幻方幻圆/086 李冶退隐研究数学/086 《授时历》完成/088 郭守敬主持大都天文台/089 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091 王祯发明木活字/093 朱世杰著《四元玉鉴》/094 王祯《农书》著成/095 赵友钦算圆周率/098 朱思本绘《舆地图》/099 赡思修定治河书籍/100 齐德之著《外科精义》/101 滑寿作《十四经发挥》/102 万虎尝试火箭飞行/103 兰茂著《滇南本草》/104 吴敬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05 罗洪先《广舆图》成/106 方有执开创“错简重订派”/107 朱载培开创舞学/107 李时珍《本草纲目》集本草学大成/109 黄成著《髹饰录》/112 程大位总结推广珠算/114 徐光启译成《几何原本》/115 徐霞客游天下/116 计成著《园冶》/118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119 徐光启《农政全书》刊行/121 孙云球制造光学仪器/124 汤若望进呈《新法历书》/124 南怀仁修正历法/126 南怀仁建新仪器/127 南怀仁铸神勇大炮/128 梅文鼎融汇中西天文学/129 陈潢治河/130 颜元主持漳南书院/131 孙从添著《藏书纪要》/132 梅文鼎融通中西数学/133天算学家明安图去世/134 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135 段玉裁注《说文》并发展古音学/136 张明山开创“泥人张”/137 徐继畲著《瀛环志略》/138 何秋涛研究朔方史/139 姜别利制定汉字印刷版式/140 徐寿制成中国第一艘木质蒸汽机船/141 华蘅芳译书/141 徐寿传人现代化学/142 詹天佑修筑铁路/143 华蘅芳制成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45 冯如制成飞机/145 罗振玉开拓甲骨金文研究/146 厚葬南怀仁/147 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148 竺可桢开创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定 中国气象事业/149 吴有训验证康普顿效应/150 侯德榜创“侯氏碱法”/151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般指理伤续断方。
《理伤续断方》,伤科著作,又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代蔺道人撰于会昌年间(841~845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全书由“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及“治损伤方论”两部分组成。
首载伤处冲洗、诊断、手法复位、局部敷药、夹缚固定等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对开放性损伤,主张先“清创”后缝合,这个观点符合现代理伤基本原则。
所创用的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重视小夹板固定及“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后世理伤手法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后一部分收有理伤医方40余首。全书扼要而科学地总结了唐以前理伤经验之大成。
作者简介:
蔺道人,长安人,约生活于唐代中期。史书无传,原为道士,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故后人称“蔺道者”或“蔺道人”。
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唐朝政府推行废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员还俗从事生产的政策,已是晚年的蔺道人,隐居于江西宜春钟村(今江西省宜春县),村民彭叟与之为友,后彭叟之子“折颈挫肱”找他治疗,人们“始知道人能医,求者益众”。
蔺道人后来“取方授彭”,自己隐居不出,彭叟得其方书后,亦恪守其“毋传非人”的誓言。因此,当江西观察使得知,派人向彭叟索书时,彭亦避之。后人仅得蔺道人编撰的书之最后一卷,即《理伤续断方》。
属性:如伤重者,第一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或四物汤,通大小便去瘀血也。惟妇人,别有时服。第三服白末药。热酒调,其法同黄末服。妇人产后诸血疾,并皆治之。第四服乌丸子丹,当归散,乳香散,二散方。见前方内。并用酒调,不拘时。与黄末白末服法同。惟乳香散参之。山泉方则又加六味。白杨皮一斤,生芥子十个,泽兰一斤,檀香六两,沉香二两,川芎一斤,余方条具于后。大承气、小承气、四物汤并见前方内。 属性:治跌扑伤损,皮肉破绽,筋肉寸断,败血壅滞,结痈烂坏,疼痛至甚。或劳役所损,肩背四服活血止肿生力。川乌(炮) 草乌(醋煮) 枫香(别研,各三斤) 当归(去芦头,酒浸一宿,阴干) 赤芍药((面裹煨) 黄姜(湿纸裹煨) 五加皮(净洗去骨) 桔梗(去芦) 骨碎补(去毛炒) 苍术(醋煮七次) 何首乌(用黑豆酒煮七次,以上各二斤) 知母(半斤) 没药(半斤) 牛膝(二斤,酒浸七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盐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遍身损临卧服。孕妇莫服。 属性:治打扑伤损,皮肉破碎,筋骨寸断,瘀血壅滞,结肿不散。或作痈疽,疼痛至甚。或因损后。此药大宜续筋接骨。刻日取效。妇人产后诸血疾,并皆治之。白杨皮(十二两,米汁浸一宿) 桔梗(十两,去苗) 赤芍药(九两,酒浸一宿) 川芎(半斤,汤泡七次) 白芷(十两) 山桂(半斤,去粗皮) 细辛(半斤,去苗) 甘草(十两,炙) 花椒(五两,去子合口者) 川乌(六两,炮) 续断(六两,米汁浸) 牛膝(六两,去苗,酒浸一宿) 泽兰叶(九两,去叉枝) 当归(六两) 香附子(六两,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服法同前。妇人诸血风气,亦皆治之。 属性:治打扑伤损,骨碎筋断,瘀血不散,及一切风疾。筋痿力乏,左瘫右痪,手足缓弱,诸般风损。妇人血疾,产后败血不散,灌入四肢,面目浮肿,并宜服之。惟孕妇勿服。赤小豆(炒) 白蔹 赤芍药 何首乌(醋煮) 细辛(去苗) 草乌(醋煮七次) 白芨(煨) 山桂(去粗皮) 南星(面裹煨) 当归(酒浸一宿) 川芎 百草霜 骨碎补(去毛炒) 天台乌药(乌豆酒煮后焙干,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用煮豆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煨葱酒,或煨葱茶任下。 属性:治打扑伤损,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疼倦,应诸伤损牛膝(酒浸一宿) 川乌(炮) 南星(醋煮三次) 细辛(去苗净洗) 何首乌(用水煮熟)桔梗去毛) 没药(别研) 羌活(去芦) 赤小豆(不见火)上除研药外,余并打和,炒干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每服五十丸,随病上下服之。 属性:治 折伤损,皮破骨出,手足碎断,肌肉坏烂,疼痛至甚,日夜叫呼,百治不止。手足久损乏,动作无力。常服壮筋骨,活经络,生气血。及治妇人血气。惟孕妇勿服。川当归(去苗净洗) 桔梗(名布萝卜) 牛膝(各半两,不用酒浸) 骨碎补(二两,去毛)(去油壳) 赤芍药(各半斤) 乌豆(一斗,浸酒煮焙干) 金毛狗脊(去尾)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妇人艾醋汤下。 属性:治跌扑伤损,折骨断筋,疼痛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闷不安。痈疽发背,肌肉坏烂微煎三五沸,温服。不拘时候,不以多少。此药常将纱葛袋收挂净处,经久不坏。可备急用。唯孕妇勿服。荆芥(二两半) 枫香(一两,别研) 檀香(一两,不见火) 降真节(一两) 草乌(二两,酒煮) 山桂(芦) 白芨(面裹煨,晒干) 乌豆(以糯米炒黄为度) 地龙(去土,各半两) 滴青(一钱半,别研) 麝香(半两,别研) 川芎(半两,热汤洗三次) 五灵脂(一两半,用灯心别研)乳香(一两,别研) 没药(一两,别研) 川乌(二两,炮) 骨碎补(去毛,炒) 川牛膝(酒浸一时) 细辛(去苗) 花桑木(烧灰存性) 白芷(不蛀者) 赤芍药(酒浸) 川牵牛(锻石炒)南星(以锻石炒黄色为度) 自然铜( 酒淬别研) 大栗间(各半两) 木鳖(二十个,去油壳)上分作三分,一分阴干,一分晒干半时久,一分焙半时久。却三分打和一处,令阴阳相合,俟药上尘气为度,然后刷去尘,用黑漆光为衣。 属性:(后有仙正散方)如伤重,先用洗,后却用乌龙角贴。其洗药同前方内。又参山泉方洗药用。木朔翟 石楠叶 白芷 白杨皮 生葱 何首乌 土当归 荆芥 本 芍药上不拘 属性:(贴药)治跌扑伤损,筋骨碎断,差爻出臼。其用法详见前方黑龙散同。先洗擦整理后调贴夹缚。亦可用此干糁疮口。白僵蚕(六两,去丝嘴,炒) 赤小豆(六两) 川牛膝(六两,去芦) 山桂(去皮) 桔梗 白芨斤) 白芷 赤芍药 南星(煨) 何首乌(各十两) 白蔹(十两) 知母 草乌(各三两,用姜汁煮)上为洗一换贴。骨碎须夹。 属性:治积年不效,朽烂疮口,金疮箭射,打碎皮破,血出不止。可将此药干 ,次日别用药水洗净再 ,大能散血结口。石膏(一斤,黄泥封固 过) 白矾(二两,飞过) 血竭(一两,别研) 黄丹(细研,火飞过、上研为极细末,罐子收用。 属性:整骨续筋生肌止痛,内伤肝肺,呕血不止,或在心腹胀痛,四肢无力,左右半身风痪,紫金藤皮(二两) 降真(二两) 续断(五两,要细者) 骨碎补(二两) 无名异(三两,烧红醋淬七次)珀(二两) 牛膝(三两,去苗酒浸一宿) 当归(二两,去尾) 桃仁(二两,去皮) 蒲黄(一两) 大黄(一两,煨) 朴硝(半两,热汤泡化,用花叶纸滤过七次)上件为末,用苏木煎酒调,日进三服即 属性:治冷水风脚湿气下注,脚膝生疮。左瘫右痪,筋脉拘急。脚下隐痛,不得伸屈,不能踏晚蚕砂(一升,炒) 蛇床子(一升,炒) 肉桂(二两,去皮) 荆芥穗(五两) 干荷叶(二两) 本(五两,去土) 川乌(二两,炮) 薏苡仁(三两)上件 咀,约二两重。用水五升,加花椒、连须葱,同煎至七分。去渣。于痛处热斟淋冼。 属性:治腰痛不可忍。不问男子妇人室女老幼,并皆治之。威灵仙(半两,去土) 金铃子(一两,炒去核) 川乌(二两,炮) 八角茴香(一两)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酒随上下服之。 属性:治积年久损,入经络,服药无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风劳发动,日渐羸瘦,每到秋来损病复作,不问男子妇人,并皆治之。青皮(去白,炒) 陈皮(去白) 三棱(湿纸裹煨) 北梗(去芦) 肉桂(去粗皮) 藿香(去(去芦) 降真香(各一两)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随病上下服之。 属性:(洗药)治男子妇人骨断,用此煎水洗后整骨。却用乌龙角贴之。如破留口当夹缚。即根据前方为之。肉桂(二钱,去皮) 当归(三钱,去尾) 胡索(五钱) 白芷(五钱) 苍术(一两) 赤芍药(五钱) 防风(一上 咀。每服五钱,水五升,干荷叶两皮,煎至七分,去滓。于损处断处,及冷水风脚,筋脉拘急不得屈伸,行步艰苦,用此药热蒸,用被盖覆,候温淋洗。 属性:但遇伤损,皮肉血出。或破脑伤风,血出不止,急用此药 之。血竭(二钱半,别研) 降真香(四钱) 灯心(一把) 龙骨(五花者,二钱,别研) 鸡(一只,连毛屎同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 疮口上。如血流涌出不止,多 之。候血药将干,又用清油调涂于疮上。(可制一料以备急用) 属性:治飞禽骨断,从高坠下,驴马跌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此乃接骨续筋,止痛活血。硼砂(一钱半) 水粉 当归(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煎苏木汤服讫。时时但饮苏木汤立效。 属性:欲伤后疮愈无痕,用此。蔓荆子 随风子 续随子 黄荆子上件各等分为细末,饭上蒸九遍,用童便浸一宿后,炒干为度,以花叶纸包在绢巾内揩之。可以除痕。 属性:专治妇人伤损,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急将此药通下。却根据前,次第服药。鹿角胶 产妇油发(各一钱,烧) 没药(三钱)上用酒一大盏煎服。 属性:专治妇人寻常经脉不通,宜先服此,后服鳖甲散。干地黄(三钱) 阿胶(一钱) 川芎 艾叶(各一钱)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大盏,酒半盏,煎至八分,不拘时温服。 属性:治男子妇人骨断,用此煎水洗后整骨了却用乌龙角贴。杜仲(五两) 五加皮(七两) 葱根(一把)上三味,水五升,煎至七分,去滓淋洗。每服二两半重。伤破留口用药掺。骨断当夹缚,详见前论。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论金银花的生物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金银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木犀草甘(luteoloside),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被人们誉为”中药抗生素”。据有关部门统计,临床常用中药方剂中近1/3含有金银花,特别是在”非典”“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发生与流行期间,金银花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需求量很大。本文对金银花的生物特性、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特性;繁育;病虫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07-01 1、生物学特性 1.1生长环境。金银花适应性强,喜通风透光,怕枝条密挤;喜温暖干燥,怕阴冷潮湿。金银花为温带及亚热带喜阳植物,春季孕蕾前,若晴天干燥,抽枝展叶特别茂盛。金银花喜阳,对水分、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5.5~7.8的微酸偏碱地均能正常生长,尤以砂壤土、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组合生境,特别是在肥沃、疏松的土质中生长极其旺盛,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 1.2生长发育习性。金银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地上生长旺盛,藤茎分生能力强,茎叶覆盖度大,故能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防风固沙作用。金银花的主干有较强的直立性,藤茎有一定的缠绕性与”自剪性”。 2、繁殖技术 金银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分为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2种。直接扦插就是在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截成长20~30cm的插条,每根至少具有3~5个牙位,剪去下部叶片,将下端切成斜口,用促根生长剂浸10秒后趁鲜扦插。株行距1.5m×1.5m,挖穴,每穴扦插3~5根,地上留1/3的茎,至少有1个芽露在土面,踩紧压实后浇透水,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扦插育苗就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然后再移栽大田。 3、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向阳的山坡地、山坳地、山坞田均可种植;但若要达到优质高产,应尽量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坡度偏大的可整理成阶梯状条栽。栽前土壤适当深耕,平整耙细,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5~2m,株行距为(1.3~1.5)×2m。 3.2精细移栽春季、晚秋或初冬均可移栽。晚秋或初冬移栽,于栽前挖定植穴,穴底可适当深施基肥,一般每穴施肥1kg或45%三元复合肥0.1kg,再覆土待移栽,以免烧根;春季移植的,可等移栽成活后再采用环状沟施。移栽苗一般选择直径1cm以上、高20cm以上的扦插苗,移栽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有条件的可选择阴雨天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3.3田间管理 3.3.1施肥第一年,晚秋或初冬移栽的,建议先施基肥;而春季一般在空白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培土。之后每年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春、冬2季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根据树冠大小确定施肥沟位置。此外,每次采花轻剪后,均需追肥一次,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部分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施肥量视金银花长势、树冠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灵活确定,一般头茬花施肥量多于后几茬。施肥尽量在阴雨天前后进行,既可节约劳力,又可提高肥效。同时,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3.3.2中耕除草金银花移栽前几年,每年最少需除草3~4次。每年开春,长出新叶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7~8月份第一季花后二季花前,进行第2次;秋冬霜降前后,结合施越冬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3~4月后,视金银花长势、杂草滋生情况,酌情减少除草次数。为确保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一般不使用除草剂,以人工或机器除草为宜。 3.4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金银花种植成功与否和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移植后1-3个月后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小灌木。 3.4.1整形修剪的方法第1年移栽成活后,当主干高度长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当年冬季霜降后,略加修剪,剪去过长枝、病枝、密枝。第2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生的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到冬季,再从各主枝上长出的分枝中分别有选择地保留5~6个,剪去顶部作为主枝的一级分枝。此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中每枝保留4~6个,剪去顶部作为二级分枝;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均匀的伞形灌木。以后每年春季,金银花尚未萌发时,再将枯老、细弱、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剪除;一般开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主干基部新抽出的蔓生枝和枝干上的内膛枝一定要剪去,以免消耗营养。 3.4.2整形修剪的时间每年于冬、夏2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剪去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病枯枝、细弱枝等,保留健壮枝条;要求枝枝都剪,即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轻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夏季修剪,以“打顶”为主,促进多发新枝;适当对少数旺枝进行中度修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利于形成均匀的伞形枝;剪除郁闭枝,细弱枝,枝粗、节长、叶大的无花徒长枝,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季花后都要进行轻剪,剪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以免未采摘干净的花稍转变成生殖生长,即开花结籽,影响下一季开花。而且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和徒长枝条都要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金银花抗病性较好,只要保持植株通风透光、田间排水良好,则很少发生病害。若雨水过多,则应注意叶部和嫩茎的褐斑病、白粉病的发生。防治对策:(1)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4.2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天牛,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天牛主要危害茎干。蚜虫一般每年防治2次,即在每年的4月份花期前10~15天和9月上中旬采花前10~15天,用菊酯类农药或40%氧化乐果防治。天牛一般采用注射法防治,当发现植株被天牛幼虫危害且已蛀入枝干时,用医用注射器及针头吸取40%氧化乐果原药直接插入虫孔,将药液注入,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从另一个孔洞冒出为止,随即拔出注射器后用湿粘土将2个出口封住,防效可达98%以上。最后一次用药须至少在采花前10~15天进行,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金银花的质量。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与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金银花的特性和利用价值,并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银花;特性;开发价值;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07-02 金银花又名二花、金花、银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缠绕灌木。金银花在我国分布较广,辽宁以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河南、山东栽培较多。金银花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药用经济树种,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金银花开发利用速度的加快,金银花市场缺口越来越大,2012年市场缺口将高达1.2万t。为此,笔者结合栽培经验和有关文献资料,对金银花的利用价值和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金银花的特性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缠绕性灌木。茎中空,多分枝,密生短柔毛。叶片凌冬不凋,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3~8 cm,先端短渐尖至钝,全缘,叶缘浅紫色,叶柄短。花生于叶腋,一梗两花,花下2苞片叶状,花冠筒状唇形,长3~4 cm,初开白色,2~3 d后为金黄色。浆果球形,熟后褐色,有光泽,内含种子4~10粒。花期5—9月,果熟期7—11月。金银花喜光、喜湿润、喜通风、耐热、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金银花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 m左右,根幅比树冠大2~3倍,浮根多集中在深30 cm的土层内。豫南地区3月上旬金银花芽体膨大,4月中旬第3、4对叶开始现蕾,5月中旬可摘第1茬花,土、肥、水管理好的条件下,一年可收3茬花。丰产期可产干花2 250 kg/hm2左右,丰产期一般可维持30年以上[1-2]。 2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 2.1 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在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饮料等多个产业领域都有应用。在香料工业方面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液、金银花浴液等,在食品与饮料方面已开发出金银花面包、点心、花茶、啤酒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开发的深入,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2.2 药用价值 金银花药用价值高,花、叶、根、藤都可以入药,其含有3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并且有抗菌消炎和对某些病毒的抑制作用,其制剂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阑尾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外伤感染、子宫颈腐烂等症。 2.3 环境价值 金银花是地被灌木,分枝力强,根系繁密,固土性能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固堤、防止水土流失的灌木树种。 2.4 观赏价值 金银花色香具备,可攀援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材料,或附植于山石上、沟边、山坡作地被材料。十年生的金银花可以进行整枝造型,做成盆景以供观赏。 3 金银花丰产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微碱及中性土壤都能较好生长,最好选通风向阳、水利条件好的土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对选好的地块施农家肥6 t/hm2左右,深翻细耙,做成1.5 m×10.0 m的平畦,以备育苗。大田栽植可穴状整地,穴株行距90 cm×150 cm,穴大小为40 cm×40 cm×40 cm,每穴施农家肥10 kg与土拌和,以备栽植[3]。 3.2 培育壮苗 育苗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2种方式。种子育苗生长慢,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而扦插育苗简单易行,省功省力,收益快,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通。扦插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但以9—10月为好,此时地温高于气温3~5 ℃,伤口愈合快、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方法:选择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剪成30~40 cm长(须保持3对叶以上)作为插穗。在苗床上按行距30 cm、深25 cm开沟,株距10~15 cm垂直摆入沟内,插穗埋土2/3,覆土踏实,及时浇水,保持湿润,10 d即可生根发芽,来年秋季即可移栽大田。 3.3 大田移栽 成苗后进行大田移栽,春、秋2季均可,春移在3月上旬,秋移在9月中下旬。将根系好的壮苗栽入整好的大田里,株行距90 cm×150 cm,每穴1株,覆土压紧,及时浇水,以保成活[4]。 3.4 田间管理 3.4.1 中耕除草。大田移栽成活后,在前2年要注意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以后结合除草普遍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在夏季前后进行。 3.4.2 浇水追肥。金银花喜湿润,要求土壤湿度在70%以上,促使植株生长旺盛、稳产、高产。每年入冬前浇1次防冻水,萌芽前浇1次促芽水,每次夏剪后根据天气结合追肥,适时各浇1次催长水。 3.4.3 整形修剪。金银花萌芽率高,成枝率高,不适时修剪很容易密不透风,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质量和田间作业。修剪要求做到“株形直立蘑菇状,群枝离地斜向上;内膛清除无效枝,外围留枝要适当;瘦小弱枝全剪掉,株形美观透风光”。修剪全年进行3次,其中冬剪1次,夏剪2次。冬剪在10月下旬至封冻前进行,过早会发芽,过晚则消耗养分。冬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横串密集枝、下垂着地枝、油条徒长枝及交叉枝,留强壮、旺盛、顺生枝,剪后达到主干、侧枝明显,层次分明,摆布均匀,多而不乱,树高控制在1.5 m以内。夏剪在摘完每茬花后3~5 d内完成。夏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密生枝及交叉枝,留强壮花枝第1对花蕾的以下部分,上半部分全部剪掉,一般留15 cm左右。金银花具有当年新枝发育成花枝的特点,通过合理修剪即可达到枝多花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3.5 病虫害防治 3.5.1 蚜虫。在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15~25 ℃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可用40%氧化乐果、5%灭蚜松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毒杀,采花前15 d应停止用药。采花期发生时可用洗衣粉1 kg对水100 kg,或用酒精1 kg对水100 kg,或用生物农药鱼藤酮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 3.5.2 咖啡虎天牛。多发生天5月中下旬,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0~1 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数次。 3.5.3 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用螨虫净或螨必治1 000~2 000倍液喷雾。采花期可喷洒10%浏阳霉素1 000~1 500倍液。 3.5.4 白粉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后,田间郁蔽、通风不良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而不旺长;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3~4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唐密林.金银花经济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1(3):36. [2] 叶传财.金银花栽培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85-87. [3] 严振旺,柳宗林,林敏莉,等.药用植物金银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31-132. [4] 郭艳萍,丁文静,张李娜,等.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21-122.看了"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金银花盆景的栽培技术 2. 对园林绿化种植类型及养护研究 3.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4.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论文3篇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0.005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0.5-10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1.5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无土栽培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广泛用于生产,特别是设施条件,供液系统工程本身,还未形成专门生产行业。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还不能协调同步,致使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不如发达国家那样迅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已向人们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菊科植物菊科是比较年青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青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许多植物分类专家和系统演化专家都一致认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1.5%。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头状花序是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漏芦属的头状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又组成较大的复头状花序。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萼片: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花瓣: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雄蕊: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菊科植物大多数花序较大而鲜艳,适于虫媒传粉,但另外有些属、种的花并不鲜艳,例如蒿属(Artemisia)、苍耳属(Xanthium)及豚草属(Ambrosia)等,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很不鲜艳。这些植物是由虫媒特化成风媒的一个类型。苍耳属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较小,还保留扁平的头状花序,花期很短,花谢后即脱落,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谓的“苍子”)的花序轴(托)木质化,外有许多钩刺,其中包有两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个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向日葵在我国各地广为种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较大,便于观察,下面将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简述,供教学参考。向日葵是原产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43.9~52%。高2~4米,大型的心脏形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一般直径30厘米,大的可达60厘米。头状花序的花序轴(托)扁平,其中充满白色海绵状的填充物(薄壁细胞)。花序边缘围有3~4层绿色的总苞。最外圈的花为鲜黄色的“舌状花”(边花),中央为黄褐色的管状花(盘花)。舌状花(边花)(见图c)是不育性的无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虫来访,帮助传粉。花瓣基部连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连合而成,另外两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称它为“假舌状花”。子房三角柱状,内无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复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质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别着生在子房三个角的顶端。子房基部无明显的苞片。管状花(盘花)(见图B)的五枚花瓣基部连合成管状,上部五个齿,辐射对称。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纤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内贮花蜜供来访的昆虫采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紧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尘或长吻昆虫伤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质三角形的小薄片,着生在扁平子房的两个上角,已无明显的作用,果实成熟时脱落。雄蕊的花药黑褐色,连合成管,药隔三角形,黄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时白色,壁薄而软,待成熟后,果皮变硬而具黑色花纹。每个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质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顶端有三个裂齿,当果实成熟脱落时,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轴上。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菊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花卉如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盏菊、翠菊、蜡菊、大波斯菊(秋英)、瓜叶菊、雏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莴苣、茼蒿(北京称蒿子秆),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药用种类较多如除虫菊、红花、牛蒡、蛔蒿(花序中产驱蛔虫有效成分——山道年)、苍术、泽兰、大蓟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蒸馏后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即冰片,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较寒冷地区的草本橡胶资源植物,苏联曾大量栽培。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属某些种,专门生长在农田中,是庄稼的大敌。豚草属一些种的花粉对某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人是要靠自己的
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细胞的免疫
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离的肢体完全与人体分开、无任何组织相连,或断肢(指)上有少许组织相连,但在清创过程中必须将这部分组织切断再植。断离的远端肢(指)体虽有少量皮肤与软组织与近端相连,但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只有吻合血管才能使离断的肢体存后。
术后需绝对卧床7-10 天,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极易发生痉挛,患肢应垫软枕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局部应制动,保持功能位。断肢再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伤肢的功能,使患者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在接活断肢的基础上,一定要使伤肢恢复最大的功能。
指体由红润变成苍白,说明断指处于缺血状态,可由动脉痉挛或栓塞引起。寒冷与疼痛常可引起血管痉挛。手指完全性离断再植术后,远端指体因失神经支配,血管呈扩张状态,周围毛细血管充盈。如果再植指动脉供血障碍,不仅指体呈苍白色,而且指体瘪塌,发凉,则指腹张力明显降低;如果指体呈暗紫色,无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证明指体静脉回流已障碍(静脉危象),则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指腹张力全凭检测者的主观感觉,但这一主观感觉却反映着指体循环的变化,是一种直接又简单的检测指标。
创伤及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伤口的愈合,鼓励多吃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禁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需要注意手指的恢复情况,注意手指的伤口愈合程度,注意伤口不能着水,注意清洗的过程,注意对伤口的保护。要注意手指的恢复,注意伤口的恢复,注意身体的恢复程度,还要注意自己的运动能力。
要注意手指的保存方式,而且一定要抗血栓,也要抗炎,千万不可以被细菌感染,而且也要注意休息。手术训练一般在一周后,而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要适当的活动手指,而且也要慢慢的进行锻炼,千万不可以偷懒。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0.27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2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33.3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168.9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0.27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2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33.3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168.9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