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现有问题2009年12月07日 09:51:12 来源:瞭望【字号 大 中 小】【留言】【打印】【关闭】 【Email推荐: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1990~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0.48。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主要公共服务为例,国际平均升幅达到1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保持相对稳定,而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大幅增加了4个和10.7个百分点。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将逐步趋稳。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2007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比重分别低4.7和8.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分别低9.9和18.3个百分点。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印度的水平。我国政府教育支出总量尽管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以2007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比重为6.4%,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到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1.l%和1.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4.2%。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为7%,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5%。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归结起来,我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体制性弊端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使广大居民相对没有钱可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有钱也不敢花。居民“没钱花”和“有钱不敢花”正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引发的内需相对不足的症结所在。另外,由于对内开放不足,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等基础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出版等服务业,社会资本和民营经济依然难以进入,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同样突出。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不足和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不足同时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并存,成为制约我国内需驱动增长和长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新型的拍卖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一件商品要求你在1~9999元内出价(最小位数为角),并将价格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电台,电台将从诸多竞拍价格中选择没有重复的最低价格出售,且没有保留价格。众所周知,电台并不指望靠卖掉这件商品以赚取其中的利润,而是以商品为诱饵,利用人们希望低价拍到商品的侥幸心理,赚取短信费用。这种拍卖方式与现存的并广泛应用的英式、荷式、第一、第二密封拍卖方式激励人们说真话不同,它有点类似让听到广播的人不偷懒地“发短信”。现在将这种新型拍卖的实质抽象出来分析一下。一件商品允许你在较大的价格浮动范围内任意出价,但要求竞拍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串通地将价格发送给拍卖方。事实上,即便是串通也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拍卖者是选择没有重复的价格,而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价格,因此不必担心竞拍者之间的共谋、勾结的情况,除非竞拍者“能量”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已报价格的分布,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出未被报出的最低价,或者是能够限制其他所有竞拍者,不许他们的报价与他的重复并出现低于他的报价且不重复价格。显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广播听众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也会衡量一下为了一件商品这么做值不值得,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街买回来省事(如果真的需要的话)。因此,分析模型中,竞拍者均是独立的行为个体,并且这种激励机制下不用考虑竞拍者之间的勾结,但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无法排除,可能存在,尤其是在商品价值不菲的情况下(这里难免要差一句了,说到价值不菲时很容易出现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西安摸彩的宝马事件,理性人过于理性了,就难免走极端,不顾一切代价地维护并聚敛自身利益,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更不在话下了)。下面从价格角度上来看,首先较大的浮动范围就给人以很大的诱惑,理性人总是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设想,较大的浮动范围意味着下限很低,也就暗示了他们有可能以低于商品实际标价很低的价格得到该商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应该说标价不同结果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绝不会产生质的区别。如果该商品标价100元,那么从一圆零角到一百圆零角总共有991种价格,当竞拍者都抱着占便宜的心理,那么听众人数少于991时必然会出现不重复的最低价(现实中哪个电台的节目听众如此少得可怜,它也该停播了),竞拍者人数超过991时,由于991数目太小,重复几率太大,这就看谁的运气好能碰上了,或者干脆低于一百圆的价格全部重复,这时候哪个倒霉鬼出价高于标价又是非重复最低价时,只能恭喜他“中奖”了,可怜他当初抱着捣蛋的心态报出高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时想:“反正选的是最低价,我出价都高于标价了,怎么都不会是我啦!”“抱歉,等的就是你这种人!想到别人都会出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为什么就不再动动脑子想想那么多人,想报出不重复的价格机率几乎为零啊!不该你倒霉该谁倒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吧!”卖方原来也没想到实际价格都报出去了还能赚到差价,现在一定在开香槟一边庆祝一边想到你而捧腹。千万不要气得发抖噢!其次,为什么是“不重复的最低价”而不是“最高价”呢?从卖方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是最高价更有利。但是,之前也说了,卖方并不是指望有多大的差价,他们所注重的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掉入这个美丽的陷阱,心甘情愿地发短信,而“最低价”的说法更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说法貌似站在竞拍者的立场,因为在竞拍者的潜意识里他们中的幸运儿最终是以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拍到商品的,那么最低价是让这个价格低于并最大限度的远离实际标价,是完全最大化竞拍者利益的;但“不幸的”是,商品往往是让出价高于实际标价的人拍到,此时,所谓的最低价只是让售价高于并接近实际标价,这笔买卖肯定是要吃亏,亏大亏小已无本质区别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了,那一定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二、草坪上的警示语“严禁践踏草地”,似乎在公共场所起不到什么震慑作用,想踩的还是踩,而当改成“凡抓到践踏草地者,奖赏200美金”,草地就没有再被践踏过。其区别就在于,原来是把公众当作被监督和潜在惩罚的对象,人或多或少都有破坏欲,越是被束缚、约束,越会去违规,这种警示语将管理者和人们的利益(在能否践踏草坪上)在潜意识里对立了起来,使之是冲突的,矛盾的;警示语修改过后,200美金的奖赏激励那些不会践踏草坪的人主动监督,并约束了原本就有践踏倾向的人不去践踏。这是一个有关解决公共地悲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现在国内公共场所中出现了这么一批非常人性化的警示语,如“小草惹人怜,不要欺负她”、“芳草青青,悠悠君心”、“花儿为谁开?劝君莫采摘”之类。以往我们所说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是要求所建立的机制能够使激励方和受约束方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一致,利用的是利益对于人行为的驱使作用,而这些人性化的警示语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发人们的道德心、同情心、怜悯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这不失为一种充满人性的激励机制,其利益不妨看成是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激励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嘛!三、中国股市记得掀起炒股热那会,从父亲的言谈和媒体的评论中就隐隐感到炒股就是一个投机,碰运气的事。今天你赔,明天他赚,就是看谁运气好,手气好,和严谨的市场观望、细致的公司业绩分析与小心的选择没有多大关系。在股市的浮浮沉沉中,有一夜暴富的,也有血本无归的,总结起来一句话,要想通过炒股赚钱,就得见好就收,积少成多,外加几分好运气。现在才知道股票市场原本应是公司信息最集中、也是最完全的地方,股民通过对信息的甄选确定优势公司,投资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公司运行良好以后,股民能够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照这么分析,谨慎投资应该是稳赚不赔的(因为谁都不会傻到把钱砸到一个岌岌可危的公司头上),但是现实中,不仅仅是亏本的大有人在,而且股市也成了投机的代名词,这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信息不对称造成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背离,使证券市场失去了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机制,导致整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的降低,并成为市场过度投机的主要根源。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隐瞒不报之外,还有财务公司做假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安然大厦的轰然倒塌,不知压碎了多少家庭的投资梦想!中国也有银广夏,良辰美景原虚设之说。无奈与失望之余,只能祈祷股市的泡沫与暮霭早日消散啊!四、重庆火锅的困境04年初,重庆火祸底料掺杂石蜡问题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对产自重庆的火锅底料实行全面封杀,勒令冠名“重庆火锅”的店铺关门整顿,对重庆火锅业造成巨大的损害。众所周知,石蜡是一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化学物质。重庆某些小厂贪图眼前利益,用石蜡代替牛油,他们在谋取暴利的同时,毁掉的是重庆火锅的百年基业!重庆火锅闻名遐迩,但究竟具体哪一家或哪几家有名其实非常模糊,我们这些外地人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重庆火锅”这四个字上。讲质量、讲口碑的厂家、店主用“重庆火锅”这块牌子,打响了名声以后,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就也用这块金字招牌,长此以往,造成鱼龙混杂的状况。这大概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公共地的悲剧”。招牌为大家公有,工厂、店铺则分属不同的所有者;招牌公有,谁也无须为之负责,而工厂产量、店铺的销售额为个人私有,越多自然收入越高,不做白不做。下面用博弈论的形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假定有两个火锅底料店,他们可以选择多生产和少生产。若双方均选择少生产,招牌得以保护,那么大家收益最大。若一方选择多生产,另一方选择少生产,多生产的人的经济收益明显上升。但如果大家都多生产的话,招牌被破坏,大家的收益都减少了。而厂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多生产。这造成的结果是整体利益无法最优化。可以设想两种方法改变结果:一是局外人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博弈收益。比如政府规定产量定额。当然这种方法可能造成效率的损失,政府的监督成本也相当大,还可能带来权力寻租等弊端。二是利用产权界定的原则,明确权利及义务,促进对公共资源(“重庆火锅”)的有效使用。有了明确的产权,各厂商会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增强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完全是坏事,它有助于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病,有助于厂商、店主寻求解决之道,这应该才是关键所在。
微观经济学论文2000字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企业管理的经验和促成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改进,文章根据马克思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基本原理,对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企业
沙盘模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介绍产品市场的局部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由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三个理论构成。在局部均衡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所描述的情况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生产者行为理论描述的是厂商的行为,学生几乎接触不到,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需要着重于学生对于厂商行为的感性认识。而企业沙盘模拟课程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企业沙盘模拟介绍
用友ERP沙盘将实训学生分为4~6组,每组运营一个企业,这些企业在起始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配置,并且面对同样的选择。包括:广告费投入的选择,生产线的选择,原材料采购的选择等。各个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对本企业的影响,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理论加实验的方式合理安排微观经济学课程
高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基本为48学时,且全为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教学。所以,根据企业沙盘模拟运营等环节,理想的教学时间是16学时,故需要将微观经济学48课时划分为: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二)调整企业沙盘模拟规则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当中,厂商的行为原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教师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企业沙盘模拟时,必须要对企业沙盘模拟的规则进行调整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中,假设有很多厂商,单个厂商的产量只占总供给的一小部分,对于价格没有影响。而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对产量进行控制。生产者理论的前提假设是要求厂商的产量要小于需求量,而在企业模拟实训当中,有四种生产线:手工线、半自动线、全自动线和柔性线。而每个生产线的全年产品数各不相同,为保证总供给小于需求,需要对企业进行限产,调整生产线。在教学中运用企业沙盘模拟微观经济时,为使企业沙盘模拟符合微观经济的实际现状,应适当调整模拟规则,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
(三)提炼企业沙盘模拟中包涵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1.经济人假说。用友ERP沙盘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运行一个企业,运行六年后,以利润多少作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这体现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说的表现。2.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用友ERP沙盘中将企业中的成本具体化,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广告费,设备维护费。教师可以将这些具体的成本进行归类,形成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实验当中,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属于可变成本。在第一年内,由于只能使用手工线生产P1产品,所以,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都等于1Mq,其中q代表产量。可变成本的公式是:TVC=2q。而设备维护费,设备折旧等,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属于不变成本。3.显成本和隐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4.停止营业点。如下表所示,第一年在广告费用为零的条件下,除数量为7的订单外,其余都是亏损的,是不是应该继续生产?这涉及停止营业点的概念。判断是否停业的标准是收益和可变成本,收益大于可变成本,就应该继续生产。如表所示,每个订单的总收益都大于可变成本,所以,应该继续生产。总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企业沙盘模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了解企业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富荣,吴红英.提高高校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国市场,2015(33):132-133.
[2]张玲玲.基于公选课的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140.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代发展。
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指导决策,而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理论贡献,正是建立在逐步放松的理性假设上,让更加复杂的人性假定来替代“经济人”假设。此外,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分析出,对于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逐步抛弃,转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与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问题,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空间更大,并使其作为经济学分支有更强的现实世界解决力。信息经济学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设与外部环境的决策约束因素,数量化不确定性,在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的模型构建上给予方法论基础。不确定信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前提进行改变,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理论空间。在放弃交易成本为零假定后,交易成本理论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更准确审视上拥有了更有力工具。从该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道路为对非现实主义旧的假设不断放弃,让假说向真实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长过程。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与领域综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
综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趋势,微观经济学里获奖理论在研究上更趋向于数理化,且分析方法显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学结合经济理论,开创数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结合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研究范围上,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倾向表现使得经济科学能逐步独立并树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多元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前沿性特征更加明显。
结束语: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前人成熟的理论体系知识,更大程度地理解与掌握单个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多样化假定条件、非经济化研究领域等发展趋势更加透彻、了解,使学科知识能更好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创造驱动价值力。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 财经 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 方法 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 教育 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 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 出国 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 经验 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二)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比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动性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做事和参与的有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保持率达到50%;如果仅是被动听讲,知识保持率仅为20%。改变传统的听讲课堂,教师设计以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性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有效运用web3.0分享与参与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以项目汇报演讲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日益重视,还可借助实验室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人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清晰,学科设置在不同学习阶段差别化特征较为明显。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的设置层次鲜明,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讨班。相比之下,国内地方财经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的层次不够明显,多数将其统一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层次、基础、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渐次提高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丰富,一年级多为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共课,在随后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将系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定位细化,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项目标定位: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相比之下,我国各学科间的划分界限仍比较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少,对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度也不够高。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与授课方法改进
(一)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即基于经济人假设,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应始终贯穿着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运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直觉为主”指的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就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了解基本原理,更是 思维方式 的训练。对于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经济学直觉上,对其经济学素质的构建将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指在强化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理分析,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与经济思维相比,数理工具处于“辅助”的地位。“突出实践”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把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飞跃。
(二)综合利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
1.以复苏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采用“复苏与再生”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果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和结合演化三部分构成,设计“模拟表演”“模拟设计”,把交易过程再现,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尽可能使案例研究结论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与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上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众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当下新闻 热点 为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土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激发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如以 春节 期间购买回家火车票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及需求、供给弹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化的案例,体现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以情境复苏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经济情境,理论与所设的经济情境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增强对经济情境的思考和体验,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真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敏感性,又锻炼了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2.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诸多著名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反馈,改变被动式听讲的单向信息流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堂上,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竞价销售等环节实景模拟参与某个产品的生产、买卖过程,对市场竞争中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及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实验启发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思考,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清晰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结合,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接轨,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式学习改变大学学风,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实证中的思辨———论经济类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2]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4]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J],2012(2).
[5]逄锦聚.妥善处理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程改革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课程改革,能够生动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2. 微观经济学论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5. 西方经济学论文
6. 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新型的拍卖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一件商品要求你在1~9999元内出价(最小位数为角),并将价格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电台,电台将从诸多竞拍价格中选择没有重复的最低价格出售,且没有保留价格。众所周知,电台并不指望靠卖掉这件商品以赚取其中的利润,而是以商品为诱饵,利用人们希望低价拍到商品的侥幸心理,赚取短信费用。这种拍卖方式与现存的并广泛应用的英式、荷式、第一、第二密封拍卖方式激励人们说真话不同,它有点类似让听到广播的人不偷懒地“发短信”。现在将这种新型拍卖的实质抽象出来分析一下。一件商品允许你在较大的价格浮动范围内任意出价,但要求竞拍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串通地将价格发送给拍卖方。事实上,即便是串通也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拍卖者是选择没有重复的价格,而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价格,因此不必担心竞拍者之间的共谋、勾结的情况,除非竞拍者“能量”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已报价格的分布,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出未被报出的最低价,或者是能够限制其他所有竞拍者,不许他们的报价与他的重复并出现低于他的报价且不重复价格。显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广播听众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也会衡量一下为了一件商品这么做值不值得,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街买回来省事(如果真的需要的话)。因此,分析模型中,竞拍者均是独立的行为个体,并且这种激励机制下不用考虑竞拍者之间的勾结,但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无法排除,可能存在,尤其是在商品价值不菲的情况下(这里难免要差一句了,说到价值不菲时很容易出现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西安摸彩的宝马事件,理性人过于理性了,就难免走极端,不顾一切代价地维护并聚敛自身利益,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更不在话下了)。下面从价格角度上来看,首先较大的浮动范围就给人以很大的诱惑,理性人总是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设想,较大的浮动范围意味着下限很低,也就暗示了他们有可能以低于商品实际标价很低的价格得到该商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应该说标价不同结果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绝不会产生质的区别。如果该商品标价100元,那么从一圆零角到一百圆零角总共有991种价格,当竞拍者都抱着占便宜的心理,那么听众人数少于991时必然会出现不重复的最低价(现实中哪个电台的节目听众如此少得可怜,它也该停播了),竞拍者人数超过991时,由于991数目太小,重复几率太大,这就看谁的运气好能碰上了,或者干脆低于一百圆的价格全部重复,这时候哪个倒霉鬼出价高于标价又是非重复最低价时,只能恭喜他“中奖”了,可怜他当初抱着捣蛋的心态报出高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时想:“反正选的是最低价,我出价都高于标价了,怎么都不会是我啦!”“抱歉,等的就是你这种人!想到别人都会出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为什么就不再动动脑子想想那么多人,想报出不重复的价格机率几乎为零啊!不该你倒霉该谁倒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吧!”卖方原来也没想到实际价格都报出去了还能赚到差价,现在一定在开香槟一边庆祝一边想到你而捧腹。千万不要气得发抖噢!其次,为什么是“不重复的最低价”而不是“最高价”呢?从卖方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是最高价更有利。但是,之前也说了,卖方并不是指望有多大的差价,他们所注重的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掉入这个美丽的陷阱,心甘情愿地发短信,而“最低价”的说法更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说法貌似站在竞拍者的立场,因为在竞拍者的潜意识里他们中的幸运儿最终是以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拍到商品的,那么最低价是让这个价格低于并最大限度的远离实际标价,是完全最大化竞拍者利益的;但“不幸的”是,商品往往是让出价高于实际标价的人拍到,此时,所谓的最低价只是让售价高于并接近实际标价,这笔买卖肯定是要吃亏,亏大亏小已无本质区别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了,那一定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二、草坪上的警示语“严禁践踏草地”,似乎在公共场所起不到什么震慑作用,想踩的还是踩,而当改成“凡抓到践踏草地者,奖赏200美金”,草地就没有再被践踏过。其区别就在于,原来是把公众当作被监督和潜在惩罚的对象,人或多或少都有破坏欲,越是被束缚、约束,越会去违规,这种警示语将管理者和人们的利益(在能否践踏草坪上)在潜意识里对立了起来,使之是冲突的,矛盾的;警示语修改过后,200美金的奖赏激励那些不会践踏草坪的人主动监督,并约束了原本就有践踏倾向的人不去践踏。这是一个有关解决公共地悲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现在国内公共场所中出现了这么一批非常人性化的警示语,如“小草惹人怜,不要欺负她”、“芳草青青,悠悠君心”、“花儿为谁开?劝君莫采摘”之类。以往我们所说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是要求所建立的机制能够使激励方和受约束方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一致,利用的是利益对于人行为的驱使作用,而这些人性化的警示语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发人们的道德心、同情心、怜悯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这不失为一种充满人性的激励机制,其利益不妨看成是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激励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嘛!三、中国股市记得掀起炒股热那会,从父亲的言谈和媒体的评论中就隐隐感到炒股就是一个投机,碰运气的事。今天你赔,明天他赚,就是看谁运气好,手气好,和严谨的市场观望、细致的公司业绩分析与小心的选择没有多大关系。在股市的浮浮沉沉中,有一夜暴富的,也有血本无归的,总结起来一句话,要想通过炒股赚钱,就得见好就收,积少成多,外加几分好运气。现在才知道股票市场原本应是公司信息最集中、也是最完全的地方,股民通过对信息的甄选确定优势公司,投资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公司运行良好以后,股民能够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照这么分析,谨慎投资应该是稳赚不赔的(因为谁都不会傻到把钱砸到一个岌岌可危的公司头上),但是现实中,不仅仅是亏本的大有人在,而且股市也成了投机的代名词,这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信息不对称造成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背离,使证券市场失去了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机制,导致整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的降低,并成为市场过度投机的主要根源。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隐瞒不报之外,还有财务公司做假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安然大厦的轰然倒塌,不知压碎了多少家庭的投资梦想!中国也有银广夏,良辰美景原虚设之说。无奈与失望之余,只能祈祷股市的泡沫与暮霭早日消散啊!四、重庆火锅的困境04年初,重庆火祸底料掺杂石蜡问题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对产自重庆的火锅底料实行全面封杀,勒令冠名“重庆火锅”的店铺关门整顿,对重庆火锅业造成巨大的损害。众所周知,石蜡是一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化学物质。重庆某些小厂贪图眼前利益,用石蜡代替牛油,他们在谋取暴利的同时,毁掉的是重庆火锅的百年基业!重庆火锅闻名遐迩,但究竟具体哪一家或哪几家有名其实非常模糊,我们这些外地人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重庆火锅”这四个字上。讲质量、讲口碑的厂家、店主用“重庆火锅”这块牌子,打响了名声以后,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就也用这块金字招牌,长此以往,造成鱼龙混杂的状况。这大概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公共地的悲剧”。招牌为大家公有,工厂、店铺则分属不同的所有者;招牌公有,谁也无须为之负责,而工厂产量、店铺的销售额为个人私有,越多自然收入越高,不做白不做。下面用博弈论的形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假定有两个火锅底料店,他们可以选择多生产和少生产。若双方均选择少生产,招牌得以保护,那么大家收益最大。若一方选择多生产,另一方选择少生产,多生产的人的经济收益明显上升。但如果大家都多生产的话,招牌被破坏,大家的收益都减少了。而厂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多生产。这造成的结果是整体利益无法最优化。可以设想两种方法改变结果:一是局外人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博弈收益。比如政府规定产量定额。当然这种方法可能造成效率的损失,政府的监督成本也相当大,还可能带来权力寻租等弊端。二是利用产权界定的原则,明确权利及义务,促进对公共资源(“重庆火锅”)的有效使用。有了明确的产权,各厂商会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增强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完全是坏事,它有助于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病,有助于厂商、店主寻求解决之道,这应该才是关键所在。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 财经 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 方法 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 教育 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 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 出国 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 经验 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二)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比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动性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做事和参与的有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保持率达到50%;如果仅是被动听讲,知识保持率仅为20%。改变传统的听讲课堂,教师设计以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性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有效运用web3.0分享与参与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以项目汇报演讲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日益重视,还可借助实验室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人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清晰,学科设置在不同学习阶段差别化特征较为明显。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的设置层次鲜明,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讨班。相比之下,国内地方财经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的层次不够明显,多数将其统一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层次、基础、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渐次提高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丰富,一年级多为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共课,在随后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将系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定位细化,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项目标定位: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相比之下,我国各学科间的划分界限仍比较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少,对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度也不够高。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与授课方法改进
(一)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即基于经济人假设,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应始终贯穿着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运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直觉为主”指的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就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了解基本原理,更是 思维方式 的训练。对于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经济学直觉上,对其经济学素质的构建将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指在强化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理分析,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与经济思维相比,数理工具处于“辅助”的地位。“突出实践”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把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飞跃。
(二)综合利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
1.以复苏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采用“复苏与再生”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果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和结合演化三部分构成,设计“模拟表演”“模拟设计”,把交易过程再现,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尽可能使案例研究结论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与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上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众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当下新闻 热点 为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土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激发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如以 春节 期间购买回家火车票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及需求、供给弹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化的案例,体现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以情境复苏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经济情境,理论与所设的经济情境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增强对经济情境的思考和体验,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真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敏感性,又锻炼了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2.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诸多著名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反馈,改变被动式听讲的单向信息流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堂上,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竞价销售等环节实景模拟参与某个产品的生产、买卖过程,对市场竞争中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及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实验启发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思考,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清晰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结合,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接轨,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式学习改变大学学风,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实证中的思辨———论经济类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2]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4]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J],2012(2).
[5]逄锦聚.妥善处理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程改革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课程改革,能够生动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2. 微观经济学论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5. 西方经济学论文
6. 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新型的拍卖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一件商品要求你在1~9999元内出价(最小位数为角),并将价格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电台,电台将从诸多竞拍价格中选择没有重复的最低价格出售,且没有保留价格。众所周知,电台并不指望靠卖掉这件商品以赚取其中的利润,而是以商品为诱饵,利用人们希望低价拍到商品的侥幸心理,赚取短信费用。这种拍卖方式与现存的并广泛应用的英式、荷式、第一、第二密封拍卖方式激励人们说真话不同,它有点类似让听到广播的人不偷懒地“发短信”。现在将这种新型拍卖的实质抽象出来分析一下。一件商品允许你在较大的价格浮动范围内任意出价,但要求竞拍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串通地将价格发送给拍卖方。事实上,即便是串通也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拍卖者是选择没有重复的价格,而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价格,因此不必担心竞拍者之间的共谋、勾结的情况,除非竞拍者“能量”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已报价格的分布,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出未被报出的最低价,或者是能够限制其他所有竞拍者,不许他们的报价与他的重复并出现低于他的报价且不重复价格。显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广播听众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也会衡量一下为了一件商品这么做值不值得,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街买回来省事(如果真的需要的话)。因此,分析模型中,竞拍者均是独立的行为个体,并且这种激励机制下不用考虑竞拍者之间的勾结,但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无法排除,可能存在,尤其是在商品价值不菲的情况下(这里难免要差一句了,说到价值不菲时很容易出现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西安摸彩的宝马事件,理性人过于理性了,就难免走极端,不顾一切代价地维护并聚敛自身利益,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更不在话下了)。下面从价格角度上来看,首先较大的浮动范围就给人以很大的诱惑,理性人总是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设想,较大的浮动范围意味着下限很低,也就暗示了他们有可能以低于商品实际标价很低的价格得到该商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应该说标价不同结果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绝不会产生质的区别。如果该商品标价100元,那么从一圆零角到一百圆零角总共有991种价格,当竞拍者都抱着占便宜的心理,那么听众人数少于991时必然会出现不重复的最低价(现实中哪个电台的节目听众如此少得可怜,它也该停播了),竞拍者人数超过991时,由于991数目太小,重复几率太大,这就看谁的运气好能碰上了,或者干脆低于一百圆的价格全部重复,这时候哪个倒霉鬼出价高于标价又是非重复最低价时,只能恭喜他“中奖”了,可怜他当初抱着捣蛋的心态报出高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时想:“反正选的是最低价,我出价都高于标价了,怎么都不会是我啦!”“抱歉,等的就是你这种人!想到别人都会出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为什么就不再动动脑子想想那么多人,想报出不重复的价格机率几乎为零啊!不该你倒霉该谁倒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吧!”卖方原来也没想到实际价格都报出去了还能赚到差价,现在一定在开香槟一边庆祝一边想到你而捧腹。千万不要气得发抖噢!其次,为什么是“不重复的最低价”而不是“最高价”呢?从卖方的角度看,似乎应该是最高价更有利。但是,之前也说了,卖方并不是指望有多大的差价,他们所注重的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掉入这个美丽的陷阱,心甘情愿地发短信,而“最低价”的说法更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说法貌似站在竞拍者的立场,因为在竞拍者的潜意识里他们中的幸运儿最终是以低于实际标价的价格拍到商品的,那么最低价是让这个价格低于并最大限度的远离实际标价,是完全最大化竞拍者利益的;但“不幸的”是,商品往往是让出价高于实际标价的人拍到,此时,所谓的最低价只是让售价高于并接近实际标价,这笔买卖肯定是要吃亏,亏大亏小已无本质区别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了,那一定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二、草坪上的警示语“严禁践踏草地”,似乎在公共场所起不到什么震慑作用,想踩的还是踩,而当改成“凡抓到践踏草地者,奖赏200美金”,草地就没有再被践踏过。其区别就在于,原来是把公众当作被监督和潜在惩罚的对象,人或多或少都有破坏欲,越是被束缚、约束,越会去违规,这种警示语将管理者和人们的利益(在能否践踏草坪上)在潜意识里对立了起来,使之是冲突的,矛盾的;警示语修改过后,200美金的奖赏激励那些不会践踏草坪的人主动监督,并约束了原本就有践踏倾向的人不去践踏。这是一个有关解决公共地悲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现在国内公共场所中出现了这么一批非常人性化的警示语,如“小草惹人怜,不要欺负她”、“芳草青青,悠悠君心”、“花儿为谁开?劝君莫采摘”之类。以往我们所说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是要求所建立的机制能够使激励方和受约束方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一致,利用的是利益对于人行为的驱使作用,而这些人性化的警示语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发人们的道德心、同情心、怜悯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这不失为一种充满人性的激励机制,其利益不妨看成是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激励机制也要与时俱进嘛!三、中国股市记得掀起炒股热那会,从父亲的言谈和媒体的评论中就隐隐感到炒股就是一个投机,碰运气的事。今天你赔,明天他赚,就是看谁运气好,手气好,和严谨的市场观望、细致的公司业绩分析与小心的选择没有多大关系。在股市的浮浮沉沉中,有一夜暴富的,也有血本无归的,总结起来一句话,要想通过炒股赚钱,就得见好就收,积少成多,外加几分好运气。现在才知道股票市场原本应是公司信息最集中、也是最完全的地方,股民通过对信息的甄选确定优势公司,投资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公司运行良好以后,股民能够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照这么分析,谨慎投资应该是稳赚不赔的(因为谁都不会傻到把钱砸到一个岌岌可危的公司头上),但是现实中,不仅仅是亏本的大有人在,而且股市也成了投机的代名词,这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信息不对称造成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背离,使证券市场失去了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约束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机制,导致整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的降低,并成为市场过度投机的主要根源。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隐瞒不报之外,还有财务公司做假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安然大厦的轰然倒塌,不知压碎了多少家庭的投资梦想!中国也有银广夏,良辰美景原虚设之说。无奈与失望之余,只能祈祷股市的泡沫与暮霭早日消散啊!四、重庆火锅的困境04年初,重庆火祸底料掺杂石蜡问题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对产自重庆的火锅底料实行全面封杀,勒令冠名“重庆火锅”的店铺关门整顿,对重庆火锅业造成巨大的损害。众所周知,石蜡是一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化学物质。重庆某些小厂贪图眼前利益,用石蜡代替牛油,他们在谋取暴利的同时,毁掉的是重庆火锅的百年基业!重庆火锅闻名遐迩,但究竟具体哪一家或哪几家有名其实非常模糊,我们这些外地人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重庆火锅”这四个字上。讲质量、讲口碑的厂家、店主用“重庆火锅”这块牌子,打响了名声以后,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就也用这块金字招牌,长此以往,造成鱼龙混杂的状况。这大概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公共地的悲剧”。招牌为大家公有,工厂、店铺则分属不同的所有者;招牌公有,谁也无须为之负责,而工厂产量、店铺的销售额为个人私有,越多自然收入越高,不做白不做。下面用博弈论的形式来表示这个问题:假定有两个火锅底料店,他们可以选择多生产和少生产。若双方均选择少生产,招牌得以保护,那么大家收益最大。若一方选择多生产,另一方选择少生产,多生产的人的经济收益明显上升。但如果大家都多生产的话,招牌被破坏,大家的收益都减少了。而厂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多生产。这造成的结果是整体利益无法最优化。可以设想两种方法改变结果:一是局外人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博弈收益。比如政府规定产量定额。当然这种方法可能造成效率的损失,政府的监督成本也相当大,还可能带来权力寻租等弊端。二是利用产权界定的原则,明确权利及义务,促进对公共资源(“重庆火锅”)的有效使用。有了明确的产权,各厂商会从长远考虑,有利于增强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完全是坏事,它有助于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病,有助于厂商、店主寻求解决之道,这应该才是关键所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经济学(Economics)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相对于人们的欲望,经济资源总是短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的科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噗~ 楼主是工大的吧~~~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产生划分的四个阶段,只有确定了此项内容才能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本文简述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环节,并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形成;区别;联系;
引言:
西方经济学自凯恩斯起就被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致力于通过对单个单位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其所产生的经济行为的基础上阐述价格机制的本质,思考怎样解决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其不同之处则在于,宏观经济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社会经济的研究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从国家角度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的理论,并需要采取合适的经济政策用以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帮助解决存在已久的由于不同利益矛盾而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问题。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学致力于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学又是对资源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保证配置的合理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就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这也是现代经济学想要找寻的研究答案。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在15世纪产生,于17世纪结束。重商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是探讨现代生产方式与发展理论的最早探究行为的成果。但受时代、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的诸多研究者均将研究范围局限于流通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也大多数为政策主张,并没有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过程中获得具有完整性与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系。因此,重商主义也只能将其看作是最早的经济学阶段。
1.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期,是19世纪70年代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人物,亚当·斯密在古典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其代表作为著名的《国富论》,该着作的出现也意味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对于古典经济来说,其最为主张的政策就是自由地放任一切产生的经济行为,让价格能够自主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即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由于人们不断追逐私利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但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使得资源的分配逐渐趋向于平衡,继而帮助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古典经济学家在对经济学进行研究时,不再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生产领域,这也是经济学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研究体系的主要原因。
1.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从19世纪70年代发生边际革命起,新古典经济学开始产生,直至20世纪30年代结束。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这一阶段被诸多经济学家提出,并最终由庞巴维克将其完善并使其最终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特征的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1890年,经济学家马歇尔所编着的《经济学原理》中,将生产费用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研究并逐渐建立起以均衡价值论作为体系研究核心的经济学体系。该体系的产生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建立,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重要且坚实的理论基础。
1.4、宏观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标志,并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形成与资本世界爆发的环境下,危机的产生促使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彻底明确了就业水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紧密联系使得其能够从总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国民收入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并能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对现阶段失业所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制定出了一系列具有干预国家经济与对具体需求进行完善管理的具体办法。凯恩斯在此种环境条件下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由于其确定以国民收入作为理论体系的核心,并在国家干预的基础上,辅助以政策和理论主张,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为其理论的不断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
2.1、基本假设差异
针对微观经济学进行的研究均是在确定的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展开的相关内容,而其所关注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是具有完全化的理性特征;第二是市场出清;第三是信息具备完全性。而有关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有两点:第一是其所处市场环境或所沿用的市场机制具有不完善的特征;第二是作为政府具有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基本能力。
2.2、基本内容的不同
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时间、产权经济学等基础内容;而宏观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则与微观经济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既包含理论(例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等),也包含与宏观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福利等,涉及的内容极多,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市场环境与基础的经济增长条件。
2.3、研究对象的差异性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其研究对象为具有单个经济单位特征的一系列经济行为。所谓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对单个经济主体(如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采取合适的方式用以实现各类商品消费均能够一一对应有限收入的基本目标。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探讨的则为怎样在受到有限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实现各类商品的生产,以帮助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有经济学专家强调:厂商与居民,这一具有单一特点的经济单位是否能够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是决定微观经济学理论探究效果与理论基础夯实的重要基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着诸多不同,宏观经济学是对由个体单位而共同构成的整体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方式,在对所存在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是将重点放在总体角度上。萨缪尔森说:“产量、价格水平、失业以及收入是对整个经济行为进行完整分析的重要基础”。夏皮罗也强调,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考察时,应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将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为与内容看作一个整体。
2.4、解决问题不同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其所针对解决的问题主要为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资源配置简单来说就是生产何种产品、针对的服务对象是谁以及选择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而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则是对具有单一特征的经济单位在一定范围内所能够突显出最大效果的一系列行为的研究,用以达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最优目的。总体来看,宏观经济所能够解决的就是资源利用问题,其将研究精力重点放在了资源在某一阶段为何没有能够获得及时补充的重要机会,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获得最大化应用效果以及在已经确定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应该如何增长。
2.5、核心理论的不同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居民与厂商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起引导作用的主要因素为价格。而具体应该生产何种产品、确定了怎样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所针对的对象等,这些内容均是以价格为中心。此时的价格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用以对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科学调节。而作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围绕该理论所产生的其他内容均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这也是在该种环境条件下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之为“价格理论”的主要原因;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则为国民收入,在将其作为研究核心问题后能够对资源的具体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运行进行完整研究提供基础条件。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理论”也是其他在宏观经济学范围内所产生的基础。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3.1、目的相同
无论是何种经济学,其最终的目的均是能够为一切的经济行为提供正确的引导条件,继而帮助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内容方面互相补充
在已经对假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前提条件下,微观经济学重点分析的问题为如何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对应的则是在已经确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资源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其通常是以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获得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答案。两者从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角度来看,具有互相联系与互相补充的作用。在互相补充的背景下,只有保证其结合的紧密性,才能为构成具有完整特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研究分析法均为实证分析法
两种经济学类型,其所研究的假定前提均为社会经济制度已经确定,并不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社会经济由于何种原因变化与最终将产生的后果上,其仅仅是在经济制度保持不变的环境背景下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与合理利用的问题。该类型的研究同样不适用于对其价值与制度有效性进行判断上,一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环节上,以实证描述方法分析经济运行过程的方式就是实证分析法。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均应将其归入实证经济学的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先后形成是微观与宏观两种经济学的形成时间上的特点,但两者所包含的本质以及研究目的等均是相同的。两者同样存在着多类型的研究区别,但研究者应明确两者之间统一辨证的根本关系。
参考文献
[1]吴遵杰,陈勇.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01):72-97.
[2]崔冬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3]王凯.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20):15.
[4]黄邦根.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之结构框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106-108.
[5]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J].经济研究,2017(09):209.
[6]牟进洲.紧密跟踪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N].劳动保障研究,2018(01):3.
[7]金碚.试论经济学的域观范式——兼议经济学中国学派研究[J].管理世界,2019(02):7-23.
[8]王花球.西方经济学概论[M].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生移动通讯选择倾向分析——中国移动校园成功的经济学分析[关键词]需求/机会成本/无差异曲线群/效用/攀比效应/价格歧视[本文摘要]本文试图为中国移动在大学校园的成功推广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提供一种解释,由此推出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采取市场战略时所需考虑的各种自身和竞争者因素,并由此对移动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及作为市场挑战者的联通在大学校园市场的推广提出自己的建议。一 问题的提出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手机已经相当的普及。因此,大学生市场也已成为各大公司所争夺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有着三个大的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由于小灵通在技术上存在差距,所以在这个市场上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而在三巨头垄断竞争的大学生市场我们发现,移动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市场份额,且其在大学生中的品牌知名度达85%,品牌忠诚度更高达到80%,即使联通公司的资费要低于移动10%左右。移动公司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利润。那么移动的市场推广是如何能作到如此成功的呢?接下来,本文将从移动公司自身和竞争者即联通公司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为了以后分析所需,我们先来看看移动的校园品牌。2002年3月,中国移动强档推出了号称与“全球通”、“神州行”并列的第三大品牌---“动感地带”:“我的底盘我做主”。 所谓动感地带,事实上是对传统移动电信服务的重新定义和包装,其主要卖点有两条:一是服务,二是价格。作为服务,动感地带用户不仅可以使用除出国漫游外的所有语音服务,还可以使用移动QQ、无线游戏、手机宠物、娱乐新闻、天气预报等一系列数据增值业务;作为价格,“动感地带”不仅免去了用户基本月租费,而且提供了20元360条短信的“超值优惠装”,从而成功俘获了一大批追求时尚的大学生用户。由于利润=(P-AC)*Q,所以现在我们应从P和Q两方面来考虑它的成功。二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它受到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收入水平、偏好、公众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需求是指整个移动通讯市场的需求,而移动公司面对的需求则需要从其自身和竞争者两方面来分析。1自身因素(1)首先,商品自身价格一般来说是于需求呈负相关的。移动公司在进入市场初期就推出了短信优惠的推广手段,这就保证了移动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学生的需求选择。而且即使现在看来,移动的资费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在不断的降低,给予消费者的优惠越来越多,这也就成为移动的用户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其次,消费者收入水平与一般商品的需求呈正相关,而无庸置疑,大学生们的可以支配的个人收入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对于通讯业务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有更多的学生加入移动消费者的行列;另外,相关商品的价格尤其是互补品价格的降低也会促进需求的增加。这里指的当然是除CDMA手机之外的各种品牌的手机的价格一降再降,这就促使了移动通讯市场的整体扩大,移动公司分得的市场自然也是增加的。(2)搭售与广告搭售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并不少见,更是移动公司增加销售量的又一重要手段。现在,它与许多主要的手机卖场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买手机时会给你提供移动业务的办理,而且因此可以享受购机优惠,又怎会有人拒绝呢?这样更是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增加了销售量。同时,移动不惜巨大成本来进行广告宣传,不仅与邀请符合年轻人形象选择的周杰伦做代言,更有“校园形象大使”、“街舞大赛”等时尚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选择。2 竞争者状况由于我们不考虑电信的小灵通,所以剩下的竞争者只有联通公司,尤其是它的“up新势力”。中国联通打造了“up新势力”:“就是要你红”。其业务涵盖了GSM、CDMA两网的业务,以话音及点对点短信作为切入点,推出GSM网络如炫铃、铃声下载、如意邮箱、联通丽音、聊天交友、生活资讯等,而CDMA网络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互动视界、神奇宝典、彩e等CDMA 1X各项增值业务可以选择,突出CDMA的差异化优势。产品分为基本包和功能包两部分,体现“随心定制,自由组合”的理念,符合青年大学生的通信消费特点及使用习惯,成为大学生通讯市场的又一有力争夺者。(1) 效用、无差异曲线群及预算约束线在这里,我们首先假设消费者偏好的存在,具有完备性,即消费者可以完整的考虑各个品牌的所有业务所能带来的综合满意感。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而对欲望的满足就是效用,或者更确切的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取决于两个方面:1)客观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2)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消费者的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在一定的收入或支出的水平下,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所以无论中国移动还是联通,要想获得市场,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能获得自身能获得的最大效用。1)首先从客观因素来比较双方的业务给同学们带来的实际使用效用。“动感地带”在打入校园市场时就抓住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在通讯花费上较为节省的特点,在免月租的同时,享受短信包月的优惠。同时推出彩信、飞信、移动QQ等适合年轻学生使用的增值业务,从而更为学生们带来了“物有所值”的效用。“Up新势力”的品牌推广中,短信优惠也作为最大的卖点进行推广,但与“动感地带”相比,尽管价格上有些许微弱优势,却因网络差、短信滞后、时尚性差的缺点而丧失,而且由于“up新势力”所提供的彩e、神奇宝典等增值业务只能由CDMA网提供,所以无形中使GSM网的用户因购机成本的存在而丧失这些效用。所以就双方的客观实际效用来讲,“动感地带”更胜一筹。2)其次从同学们的主观效用来分析。动感地带一出场就想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并引领他们的生活。从品牌设计开始,动感地带就力图接近年轻人的品味,让其感受到使用“动感地带”的满意,也就是效用。同时邀请周杰伦代言让“动感地带”人气飙升,各种时尚的增值业务和会员特权等使同学们加盟“动感地带”,不再是简单的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玩玩游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年轻人的通信自治区”,体味的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良好感觉,从而使 “动感地带”“新奇、大胆、年轻、时尚、前卫”的诉求点,恰恰符合了大学生内在价值取向,成为其个性的最佳外化表现,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主观上的享受,心理效用大增,从而M-Zone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倾向性选择。相比之下,由于“up新势力”上述的各种增值业务或因是CDMA网而无法普及或因没有正确定位和宣传而没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它又提出“就要你最红”这样一个偏指个体的口号, 可是至今都没有较清晰的业务与之匹配,不能体现“UP新势力”的独特性,更与品牌内涵中的团队精神似有违背,使同学们无法体会到其所宣传 “自信、创新、分享、团队”。所以,即使从主观效用方面来讲,联通也远无法与移动相匹敌。所以,联通唯一能以价格来与移动抗衡的短信优惠所带来的效用已无法弥补增值业务的效用流失,再加上移动的服务越来越好,更为移动用户增添了无形中的满足感。表现在无差异曲线群(不同的收入或支出水平,就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反映在坐标图上就形成了无差异曲线群。其中,离原点越远表示效用越大。)上,则u1代表移动业务的效用u2为联通,u1>u2。接下来,我们只需考虑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所能购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而我们无论选择移动还是联通,都必须在预算约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算约束线是由收入和商品价格两方面决定,收入增加价格不变或是价格降低收入不变都会使同学们的消费水平提高,表现在预算约束线上就是使MN外移到EF。由于现在大学生能支配的资金增加,同时移动通讯的价格一直在降,两方面因素都导致了预算约束线的外移,与u2相切于B时得到消费者选择的均衡点,取得最大效用。(2)机会成本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机会成本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经济学小故事,它讲的是:乔丹能用2小时修剪完自家草坪,而他的邻居女孩珍妮用4小时修剪完他家的草坪,所以乔丹在这件事上有绝对优势。那么,乔丹应该为自己家修剪草坪吗?若他自己修剪,那么他就会失去这两小时参加广告代言或是球赛所带来的收益。这说明:从事任何活动,要得到任何东西,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原理呢?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与一种用途就要放弃其他用途。所谓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动感地带”早“up新势力”几年进入大学生市场,已凭借初期的优惠短信业务占据九成的学生用户,而且为与小灵通、联通竞争,移动更是不惜做出大量优惠,因此,若有同学考虑转网,一是要冒者金钱的损失,即使是转向较为便宜的联通,也还要冒着同学、朋友间联系的减少的风险。在“Up新势力”在校园进行推广时就经常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一个同学在促销人员的苦苦劝说下终于同意转网,但是他周围的同学都会以不再发短信给他相威胁,因为网间的短信价格要高的多。这样,联系的减少,无形中就转变成联通用户的潜在的机会成本之一。同时,由于联通在时尚业务和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不及移动,所以对于追赶时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无法享受的活动和业务就成为另一部分机会成本。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早期就使用“up新势力”还是现在选择转网,对同学们来说,其机会成本都是巨大的,导致我们使用联通的总成本加大,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3) 攀比效应攀比效应是一种连带外部正效应,在这种效应之下,消费者往往希望可以拥有一件几乎人人都有的产品,对自己有多大用处不一定,但是一定不能够落后,它是和流行和潮流联系在一起的。攀比效应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小到孩子的小玩具,如芭比娃娃,大到如今仍十分红火的汽车业。而由于整个市场的需求是多个个体消费者需求之和,所以攀比效应在影响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同时,也对整个市场需求的分配产生了影响。本文所谈到的大学生选择“动感地带”的原因,我想应该也包括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攀比效应吧。因为“动感地带”早期在大学校园市场的成功,使九成的学生成为其用户,加上移动邀请周杰伦作为其代言人,赞助“音乐盛典”、举办“街舞大赛”等,成功的让使用移动的“动感地带”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谈论各种时尚的数据业务更是一个流行话题。正因如此,使后期同学们在选择移动通讯业务时,由于不愿被人认为是落后一族而更倾向于使用人数大大占优的“动感地带”而放弃了联通的“up新势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很有利于移动的循环,使得在后期消费者的争夺中,移动凭借这样一种效应占据了用户的心理偏好,从而抢占了大学生市场的绝大部分需求。与之相比,联通一方面因为进入较晚而失了先机,另一方面更由于宣传与推广上的不力导致同学们心理上有了一种使用联通是一种不够时尚的表现,从而更陷入一种不利循环之中,进而丧失竞争的优势。三 价格歧视作为移动通讯的三巨头之一,移动公司无疑具有影响市场的能力,所以具有在MC之上定价的市场势力,再加上在网络建好后,每增加一个用户,其边际成本MC几乎为零,使得移动公司的定价有了更充足的空间。1)首先,提出消费达到不同的数量就给予不同的优惠,如预存100送360元等活动。这样就实现了二级价格差别,即对于相同的商品和服务,根据消费量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等级。2)各种业务都有不同的制定组合,同时即使对学生来说,也有“动感地带”、“神州行游子卡”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业务,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了三级价格歧视。移动公司成功运用了二级和三级价格差别,从而占据了大量的消费者剩余。而且也使不同需求的同学更好的得到满足。四 建议1首先,对于移动公司来说,继续采取这些成功的措施来保持市场占有率上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与联通竞争低端用户,可以考虑把价格再降一下,因为对其来说网络一旦建好,每增加一个用户其MC=0。2 我们主要还是从中学习其成功经验,从而增强像联通这样的较为乏力的市场挑战者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打破某一家强大的垄断。所以,以上部分,本文尝试从效用曲线、机会成本、攀比效应等几方面来对“动感地带”压制“up新势力”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据此对联通的企业、品牌的市场推广作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同学们所考虑的无论是机会成本还是攀比心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联通公司给消费者的效用不够,无法作到效用的最大化。所以,改善这种劣势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效用。第一 就是突破技术障碍,提高两网尤其是GSM网的质量,推出更多能与移动相抗衡的业务,同时努力降低CDMA手机的成本,促进普及,使用户可以追求到更多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客观效用的提高。第二 考虑增加主观满意度。这首先建立在客观效用提高的基础上,除此之外,更多的时尚校园文化活动和更贴心的服务也是很重要的。其次,通过加强宣传运用广告和搭售手段,一方面使更多的同学接受其 “创新、自信、分享、团队”理念,同时通过捆绑来增加销售量,当然售机价格上必须比移动公司有更大的优惠才行。最后,我们也不可以忽视价格对于需求的重要影响。所以,应当继续保持资费便宜10%的现状,应用需求的交叉弹性,凭借其对移动部分业务的替代性来抢占低端用户,这样,至少可以在近期内吸引一部分学生,减少转网情况的发生。[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论文2000字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企业管理的经验和促成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改进,文章根据马克思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基本原理,对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企业
沙盘模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介绍产品市场的局部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由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三个理论构成。在局部均衡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所描述的情况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生产者行为理论描述的是厂商的行为,学生几乎接触不到,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需要着重于学生对于厂商行为的感性认识。而企业沙盘模拟课程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企业沙盘模拟介绍
用友ERP沙盘将实训学生分为4~6组,每组运营一个企业,这些企业在起始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配置,并且面对同样的选择。包括:广告费投入的选择,生产线的选择,原材料采购的选择等。各个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对本企业的影响,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理论加实验的方式合理安排微观经济学课程
高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基本为48学时,且全为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教学。所以,根据企业沙盘模拟运营等环节,理想的教学时间是16学时,故需要将微观经济学48课时划分为: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二)调整企业沙盘模拟规则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当中,厂商的行为原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教师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企业沙盘模拟时,必须要对企业沙盘模拟的规则进行调整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中,假设有很多厂商,单个厂商的产量只占总供给的一小部分,对于价格没有影响。而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对产量进行控制。生产者理论的前提假设是要求厂商的产量要小于需求量,而在企业模拟实训当中,有四种生产线:手工线、半自动线、全自动线和柔性线。而每个生产线的全年产品数各不相同,为保证总供给小于需求,需要对企业进行限产,调整生产线。在教学中运用企业沙盘模拟微观经济时,为使企业沙盘模拟符合微观经济的实际现状,应适当调整模拟规则,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
(三)提炼企业沙盘模拟中包涵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1.经济人假说。用友ERP沙盘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运行一个企业,运行六年后,以利润多少作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这体现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说的表现。2.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用友ERP沙盘中将企业中的成本具体化,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广告费,设备维护费。教师可以将这些具体的成本进行归类,形成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实验当中,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属于可变成本。在第一年内,由于只能使用手工线生产P1产品,所以,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都等于1Mq,其中q代表产量。可变成本的公式是:TVC=2q。而设备维护费,设备折旧等,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属于不变成本。3.显成本和隐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4.停止营业点。如下表所示,第一年在广告费用为零的条件下,除数量为7的订单外,其余都是亏损的,是不是应该继续生产?这涉及停止营业点的概念。判断是否停业的标准是收益和可变成本,收益大于可变成本,就应该继续生产。如表所示,每个订单的总收益都大于可变成本,所以,应该继续生产。总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企业沙盘模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了解企业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富荣,吴红英.提高高校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国市场,2015(33):132-133.
[2]张玲玲.基于公选课的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140.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代发展。
二、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指导决策,而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理论贡献,正是建立在逐步放松的理性假设上,让更加复杂的人性假定来替代“经济人”假设。此外,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分析出,对于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逐步抛弃,转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与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问题,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空间更大,并使其作为经济学分支有更强的现实世界解决力。信息经济学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设与外部环境的决策约束因素,数量化不确定性,在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的模型构建上给予方法论基础。不确定信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前提进行改变,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理论空间。在放弃交易成本为零假定后,交易成本理论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更准确审视上拥有了更有力工具。从该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道路为对非现实主义旧的假设不断放弃,让假说向真实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长过程。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与领域综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
综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趋势,微观经济学里获奖理论在研究上更趋向于数理化,且分析方法显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学结合经济理论,开创数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结合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研究范围上,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倾向表现使得经济科学能逐步独立并树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多元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前沿性特征更加明显。
结束语: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前人成熟的理论体系知识,更大程度地理解与掌握单个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多样化假定条件、非经济化研究领域等发展趋势更加透彻、了解,使学科知识能更好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创造驱动价值力。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地方 财经 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其教学应该结合地方院校转型思路进行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授课 方法 单一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实验教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以新常态为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转型,在此背景下,经济学 教育 也处在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培养面向市场并为市场服务的人才是经济学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财经类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 能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其二次就业能力。但在短期内,却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给学校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和人才培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传统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重,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课程,经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内容广泛、前沿性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也应当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国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复苏情景的方法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及课堂互动有显著作用,能够弥补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进行经济学课堂实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经济学实验来解释和检验微观经济学理论,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国经济学教育协会的大力倡导。诸多经济学家也针对“完全竞争的新古典理论检验”“寡头市场的价格形成”“柠檬市场”“公共物品搭便车”等问题都设计了精巧的课堂实验。国外的研究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实验软件和实验平台建设也为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 出国 内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增加,促进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
二、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授课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来源于微观经济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市场机制、需求、供给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缺乏社会 经验 和社会观察力,普遍感觉经济学抽象难懂,导致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国内教材编写内容偏重于理论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习题也偏重于理论。碍于授课时间和实践条件等原因,学生经过讲授式学习,仍不能化理论为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不能应用所学理论。如何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经济学素养,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
(二)授课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比较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动性学习,模拟实际案例,主动做事和参与的有效率高达90%;讨论和演讲的知识保持率达到50%;如果仅是被动听讲,知识保持率仅为20%。改变传统的听讲课堂,教师设计以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自主性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可有效运用web3.0分享与参与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背景,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以项目汇报演讲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日益重视,还可借助实验室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和辅助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传播、人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层次模糊
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培养目标清晰,学科设置在不同学习阶段差别化特征较为明显。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及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的设置层次鲜明,分为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讨班。相比之下,国内地方财经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的层次不够明显,多数将其统一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面对层次、基础、目标各不相同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渐次提高的特点。其次,国外微观经济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科和理论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共同分析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鼓励思考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跃。国外经济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丰富,一年级多为通识教育,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共课,在随后二年级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将系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目标定位细化,如斯坦福大学强调三项目标定位:熟知现代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技能、具有评估公共政策的实际才能。相比之下,我国各学科间的划分界限仍比较严格,微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少,对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度也不够高。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与授课方法改进
(一)课程目标定位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作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即基于经济人假设,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应始终贯穿着对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各种现实,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运用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目标设定上,要以“直觉为主”“工具为辅”“突出实践”。“直觉为主”指的是在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经济直觉”就是一种用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了解基本原理,更是 思维方式 的训练。对于初学经济学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育经济学直觉上,对其经济学素质的构建将大有裨益。“工具为辅”指在强化经济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必要的数理分析,培养 逻辑思维 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与经济思维相比,数理工具处于“辅助”的地位。“突出实践”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把所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从“黑板经济学”到“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飞跃。
(二)综合利用各种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还原到现实经济生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案例、实验中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
1.以复苏情境法进行案例教学
采用“复苏与再生”情景法,选取经典和成果案例,结合环境、结合情景和结合演化三部分构成,设计“模拟表演”“模拟设计”,把交易过程再现,尝试生成和测试案例,尽可能使案例研究结论贴近现实,加强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与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上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众多经典案例,但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还有一些案例年代久远,会让学生觉得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当下新闻 热点 为案例,取材于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热点问题,本土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激发学习热情。案例在体现知识性和时代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趣味性和实践性。如以 春节 期间购买回家火车票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需求规律及需求、供给弹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变化的案例,体现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的理论分析。以情境复苏法进行案例分析,还原真实经济情境,理论与所设的经济情境相呼应,激发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增强对经济情境的思考和体验,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回归真实世界,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问题的敏感性,又锻炼了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2.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运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国内诸多著名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将经济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实验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反馈,改变被动式听讲的单向信息流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潜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经济学综合实验课堂上,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市场竞价销售等环节实景模拟参与某个产品的生产、买卖过程,对市场竞争中价格机制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及背后的深刻原因有了亲身体验。通过模拟实验启发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深入思考,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是未来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明确课程目标层次,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方法和条件,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法的思路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清晰多层次教学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力求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结合,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接轨,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主动式学习改变大学学风,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实证中的思辨———论经济类实验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2]吕晓英,蒲应龚.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3]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5).
[4]马先标.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探讨.中国大学教学[J],2012(2).
[5]逄锦聚.妥善处理经济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课程改革微观经济学论文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
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48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
(二)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课程改革,能够生动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有关微观经济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
2. 微观经济学论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
5. 西方经济学论文
6.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