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012级3班的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践是学生大学学习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我们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周的实践,我们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践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论文选题是“跨学科融通视野下社会工作者专业认知与归属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1.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应注重实务研究而非理论,需更换实务课题。
2.整个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3.论文选题太模糊,跨学科融通并不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
4.探讨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多为哲学层面,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师之建议,我之不足,自应遵从并逐令改之。然而因个人兴趣浓厚,且条件多有限制,所研究问题又确实存在,又得导师支持,实属无奈,不愿弃之。开题述说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彻,以致如此。
科学具有主观性。
扎根实务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多写理论研究的论文,偏理论研究的老师则更希望学生能将理论融入实务。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排斥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做纯理论研究。我们无法排除个人价值观或相同文化群体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原因,如是否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希望学生保守写论文。
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分属不同学科利益的集合,同时还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科学研究领域,个人观点无足轻重,科学证据是最终的裁判。然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观吗?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事遵循的个人信念,会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当中?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哲学家休谟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学描述与道德评价之间的鸿沟,直到今天也没有缩小。
当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和价值准则,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之中,他们的研究假设一般不会受到挑战,我们便倾向于认为那些被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当重要且无需加以验证的。然而,有些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些假设,如妇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义更倾向于接受对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解释。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 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实务操作的研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也存在重大问题,多为重视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而轻视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面临实务与理论脱节的困境,若不能形成专业的本土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取经验。一线社工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不免会发现无法处理的孤例,仅仅依靠社会工作的介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术界与一线社工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是导致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但是处于许多两难境地,并非无从着手,这时,跨学科如神经生物学(抗逆力)、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同社会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我承认是自己将“客观认同”和“主观判断”混淆了,很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闹剧。本论文思路的着重点是社会工作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并非是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及归属感。我的观点是“社会工作面临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脱节的专业化困境,必须寻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的帮助,以社会工作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为起点,重新理解‘抛却价值评判之后的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就会使公众乃至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对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或新理论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但客观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观事实,虽然有大量的事实不符合客观认同,但作为有效讨论的基础,客观认同是并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的。比如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我们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多半只停留在价值道德层面,往往显得廉价而苍白。科学研究是可证伪的,而价值因素是不可证伪的,因此道德是无法用科学研究证明的。
自从卡尔 · 波普尔提出科学必须可以证伪以来,科学界已经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之一。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可证伪性”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念。换句话说,不可证伪性其实是虔信者的催化剂,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越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越是要诉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虽然很难理解,但请一定要理解,科学往往只是其中一类动机,人们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动机做出选择,比如传统、意义、价值感、目标感等等。价值因素是归属感的动机,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间只是相关关系,无法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
隐含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隐含这种价值判断,对婚外情的评价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给予“道德谴责”,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人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作“洗脑”,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作“性变态”,价值观隐含在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种种建议与标签之中。
既然如此,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建立在价值评判上,即社会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只不过是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构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误解。而对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释是抛却先验价值观之后此种事物的存在逻辑,而不应该建立在这种简单的价值评判之上,将社会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学科体系构建当中,也就是各个学科当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还是坚持,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心理学、生物学为什么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组织层次的学科,从社会生态跨越到人类的大脑和心灵。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的发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让神经生物学重新进入现有的抗逆力理论和实践框架中。
所谓的专业化,实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不知变通,而是在跨学科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要把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到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并从社会实践当中总结本土性理论。一句话,从自身专业限制中跳出来,各学科中对社会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才是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现实道路。
以上针对此次开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建议,重新整理论文思路,以及总结我的论文当下的处境,实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坚持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跨学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梳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困境有很大帮助——在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规范、制度只能导致专业的限制。而此时,认知显得比实务更加紧迫。
后续在老师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加强对选题设定及论文逻辑框架的改进。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农民收入和居住现状良好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但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结论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的应用有待推进。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家庭养老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
论文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拙和核心问题二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新载体几本文提出社区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工作者专业人员,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发展指标体系,从而加强社区养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卜,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 4。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间题,在养老的方式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议:
一、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当代城市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其脆弱性已开始显现,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老年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城市的出生率降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社会发展推动住宅购买人群的变化,家庭两代分居现象逐渐增多。按照人口学家最近做出的家庭人口预测,我国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将逐渐降低,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65岁以上老人占老人总数比例将由1990年10%迅速上升到2050年的27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如快,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人
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城市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年轻人陷人了角色困境,他们要同时扮演好成功人士的角色、合格父母的角色和孝顺子女的角色是勉为其难的。例如,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还要教育儿女,使一些子女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又如目前社会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增高,青年人需要再学习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或者去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远离年迈的父母,使得家庭人口外流。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家庭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了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新的变革:
由此可见,养老间题在家庭养老所不及之下,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了
二、社区养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加强社区服务的质量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委员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可以在社区发展这种大趋势之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和改善老年人的处境:
(二)建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社区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所以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可以及时地给老年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体上得到锻炼,在互相交流中情感得到倾诉,这也就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是改善养老条件的有效途径。
1.发挥社区功能,扩展养老服务的项目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老人即使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也没有很充足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就会倾向于对社区的依赖。 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可分为居家服务和家外服务。居家服务是对居住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家外服务包括托老所和敬老院。托老所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于“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敬老院,被大众接受为直接的养老设施,应提高其分布密度,分散在社区内.这样老年人可以不必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便于子女、亲戚探视,加强亲情的交流。
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状况方面,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者结合的方式。
直接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聊天站”“畅谈角”,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间接方式可以加大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还可以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移心中的不快。
2.在政府宏观管理下提高社区的自身经济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并且总结、加大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引导社区服务福利机构发展的大环境。
养老金社会化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就近领取,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但是政府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政府和企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的时候,社区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大量吸收和安置退休人员,使退休人员在为社区创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实现双赢。老年人工作退休之后,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我价值丧失,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不利于老年生活。而这些老年人中很多人依然有工作能力,有的文化水平很高,由此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他们的“再就业”,这种“再就业”可以“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使大家产生互动,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既是对他们自身的补贴,又能实现社会价值
3.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老人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识,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为此要抓好在职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工作,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灌输专业的理念,用专业社工的标准来衡量。
社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兴起也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照料技能,更多的是要有心理咨询的技能,并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的积累,结合理论与实践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之上,社会工作者有了一片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的特长,实现其专业的价值,也有利于实现社区的稳定。当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需要社区合适的机制和模式来启动,只有在相关政策支持之下,社会工作的有效性才可以发挥出来,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执行者,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是紧密相连的,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完善社区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4.发挥社会集体意识,争取广泛的支持
社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社区的力量,社区的发展是顺应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发挥集体的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携手共进,才能走上良性化的发展道路二从政府方面来说,民政部门要发挥规划、检查、监督的作用,社会保险局也应该参与规划、检查、监督和酌情划拨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关注养老保险受保人。从社区协调委员会方面来说,要发挥所在社区的企业、有关单位的作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关心和支持。
伴随着我国内地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社会工作行政既是一种社会工作 方法 ,也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
摘要:控制行政成本,是目前中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工作机构,因其独有的助人宗旨和服务活动而加倍需要对于行政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以便更大的发挥其社会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问题进行分析,为社会工作机构有效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成本 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日益提升,关于我国行政成本的讨论也正成升温趋势,越来越多的讨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居不下的行政成本正在严重影响着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收益,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弱势群体生态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其实现社会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重要概念解释
1.社会工作机构
根据2009民政部发《关于促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的界定,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也日益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社会工作机构有民办和公办之分,本研究中不特别加以区分,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是所有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行政成本
本文选取行政管理学中对于行政成本的解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自身内部政治、经济、 文化 、 教育 、卫生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与消耗的总和。具体可分为费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无论规模大或小,都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体独立的行使其行政职能和行政计划,因此,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严格制定标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支出。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支出现状
根据中国民政部下属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中心在2010年10月的一份 报告 中显示,在对中国目前已注册的99家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后,结果显示75%左右的社会工作机构“完全不披露或仅仅少量披露财政信息”。另据统计,目前有68.7%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专门的网站和财政情况透露 渠道 ,拥有网站的机构中,有28.3%的机构不再更新数据,由此不完全估计,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工作机构中,约有65%左右没有明确的财政统计数据。
财政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直接造成了对于行政成本的难以估计,在进过多番查找后,始终没有找到关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统计数据。在对于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进行的探访和整理中发现,目前民政部对于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年检制度”中,要求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显示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并规定如行政支出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支出的20%,则该机构不能通过年检。由此,我们现在可见的大多数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中,大多数机构的行政成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上下,然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随着财政数据的“不透明性”,而被大大的打上了一个问号。
《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中称,89.7%的民众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不放心”,这必将极大的导致社会资源的异向流转,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长期发展,将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审核机制,革除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行政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受科层化体制影响
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现在仍存在于我国各级行政体机构设置中。科层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人浮于事,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庞大的工作人员工薪、福利、 保险 等支出,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行政成本控制意识淡漠
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行模式,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这也侧面牵涉到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的问题,即产出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由此造成的对于投入的控制意识的淡漠,是对于行政成本控制不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
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中,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位描述和工作分析,这是职权不明、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组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流失都代表着“人在政在,人走政息”,每一个新雇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这不但造成了之前资本投入的荒废,更加重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营成本。
(四)受形式主义影响,行政成本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不惜以重金打造规模宏大的“面子工程”,在宣传方面大量投入成本,横幅、彩喷、宣传图册、纪念礼品等等一次性宣传媒体,极大的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成本投入,从而压榨了原本应直接投入于服务对象的资金,这种浪费,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财政负担。
三、对于控制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广泛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大力推进效率观念落实
行政成本意识的淡漠,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机构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机构内部通过集体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树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尽机构最大的努力,以在机构内部树立效率为先的意识,将一切成本投入与产出相关联,特别是将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深入培植,作为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将“讲实效、重质量”的思想内容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定期进行行政支出自查
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培训、学习、观念灌输这样的“软手段”对行政成本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详细的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以规章的形式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务必定期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业务过程中的行政支出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以实现对于行政成本的自我监督与机构控管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三)规范行政开支审批过程,严格遵守机构财务预算
在控制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节流”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务必详细制定预算,从预算中严格控制行政支出的数额和范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财务报销制度务必做到规范化,做到专人、专章、专管,通过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过程,严格规范行政费用支出,从而杜绝过度使用行政费用的现象发生。
(四)精简机构部门职能设置,切实规范工作人员职权
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小而精简的社会工作机构可能更加适合于对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改善。机构庞大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是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诱因,这又从一个侧面增大了行政开支的幅度。因此,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此外,为杜绝因工作人员流动而造成的行政费用增加,社会工作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撰写详细的招聘计划、部门职能设置、职位描述、工作分析,以规避新雇员进入机构后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和由此引发的行政开支。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政策,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检查
除了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必须进行的自我监管之外,各机构还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开和透明化,英国的每一个社会慈善机构任何时间都准备接受每一个国民对其财务的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差距的存在。因此通过网站、开放日等形式向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民政部门开展财务公开,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信任和认可度,更能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遏制行政支出高居不下的情况。
(六)杜绝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引入多种手段节约成本
无论是做公益服务,还是社会救助,每一个在社会工作机构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应抱有节省、勤俭注重实效的工作思维,当我们看到为了一个捐款活动而举行的盛大典礼,那些为捐款专门制作的红地毯、展板甚至热气球,我们不禁怀疑这种捐款的目的性,公益者,应以润物细无声之精神,筚路蓝缕而弦歌不绝,在我们的专业工作中,不应存在的浮夸作风和形式主义要远远的退出视线之外,更多的资源绝不应该被这样无效的浪费在行政支出中,而是更多的洒向那些真正需要的受助者。
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而言,多种工作方式与手段的引入,也不失为节省行政支出的重要方法。将无纸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模式引入工作中,不仅仅规避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将环保和谐的氛围引入社会工作机构的环境中,对于社会工作机构主题的契合和职能的发挥,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涛,张敏,李景平.我国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初探.北方经济.2007(1).
[2]张秉福.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6(8).
[3]张康之.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中降低行政成本.行政论坛.2007(1).
[4]朱慧涛,王辉.行政成本概念鉴辨与重构.中国行政管理.2008(1).
试谈社会工作机构运作中的行政化现象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随之发展起来。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出现的行政化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服务的提供。本文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对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行政化问题的途径,维持和提升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政府购买服务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产生的背景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失范、社会越轨行为屡屡发生,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形势迫在眉睫。在政府回应这些问题和需要显得捉襟见肘时,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运而生。
社工机构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自主性、专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服务提供的质量。而在社工机构发展的初期,社工机构所需的资源和机会主要由政府供给,无论是在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人员配置还是在资金提供方面都受到政府制约,这就导致社会工作的发展往往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倾向和偏好,产生行政化现象。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在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进一步推动社工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及其成因
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是指在社工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过程中,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影响到专业政策制定,服务实施和反馈带有行政化色彩的现象。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政府管理越位的表现,而且在无形中影响到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能型、管理型政府的延续
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背景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工机构成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助力。同时,转型期政府执政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由“全能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然而,由于角色转变的滞后性,在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政府依然扮演着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社工机构的成立、人员资格认定、服务考核评估的政策和程序等都由政府制定。社工机构的发展需要经由政府同意和支持,并非社工机构按照自身和社会需求独立发展。
(二)机构自身资源的缺乏
从组织层面讲,资源可以界定为:组织拥有的,或可以直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既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又是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起到增值作用,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的资源。[1]这里我们将社工机构的组织资源主要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物质资源的社工机构存在的基础,社工机构在发展初期,实力弱,资源少,其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大部分受制于政府。人力资源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社工专业人员流动性大和安排政府工作人员进入社工机构工作,后者加剧了社工机构的行政化。同时,社工机构缺乏良好的关系资源限制了社工获得专业化学习机会,机构发展也会因此错失良好契机。
(三)非公民社会对社工机构的弱支持
现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主要由“需要的体系”构成的经济交往领域、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直接从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不能与政治国家相混淆、不能为政治国家所淹没的非政治的社会自主领域。据此,鉴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笔者将其称之为“非公民社会”。正是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公共领域并不成熟,公民对社会的参与度、关注度有待提升,社会组织仍然不能脱离政治因素独立发展,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的投入和贡献有待增加,社会组织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育初期的社工机构即只能获得来自“非公民社会”的弱支持。
(四)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社工机构在我国出现较晚,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尽管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轻法治,重权威的传统“人治”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2]这种狭隘的传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社工机构中表现为对政府政策的全盘认可和接受,对机构本身的发展缺乏自主性、创新性认识,在政府的管理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行政化色彩。
三、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环境有关。针对以上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几点成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
政府是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主体,也是机构的监督者和资源提供者。政府应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改变与社会组织的角色关系,尊重社工机构运作的独立性,给社工机构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一些项目指标的灵活性,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对社工机构的嵌入和干扰,给其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3]
(二)创新社工机构发展模式
社工机构之所以出现行政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与政府间的社会权利、责任划分界限模糊。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认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有四种基本模式,政府支配模式、第三部门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和合作模式。后三种模式中,社工机构的自主权、灵活性和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有利于根据机构自身和社会需要自主发展。而我国目前处于政府支配模式,因此,社工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工机构应找准自身定位,拓宽资源来源渠道,逐步探索向其他发展模式转变。
(三)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公民社会理论准确把握住了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公民社会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内部能力使得国家对其内部事务的干预显得不必要。[4]公民社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和受到的干扰,同时公民社会所提倡的自由独立的价值信仰和行为模式也为社工机构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四)树立现代文化观念
现代先进文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是支持当代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传统政治文化下,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权威、规则、制度表现为顺从型认同,而现代先进政治文化是破除了传统的宗法观念、官本位思想,人们正视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所提出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促使人们思想开放和自由,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
四、结语
社工机构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分担政府社会责任、救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社工机构的发展初期,由于资源依赖、自主性较弱等原因社工机构出现了行政化现象,通过社工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政府购买方式的转变、公民社会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树立现代先进文化观念等途径,社工机构的未来发展会创新发展模式,改变行政化倾向。
[参考文献]
[1]张耀臻.资源依赖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3.
[2]刘玉凤.转型期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简析[J].黑龙江史志,2014(07).
[3]邹欣雨.社会发展视角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01).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
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下面是社会工作实践总结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2017年12月3日,我们社会工作2012级3班的同学来到了来到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苇湖庄雨虹自闭症服务中心,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康复实践。时间不长,我们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话: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践是学生大学学习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我们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周的实践,我们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践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论文选题是“跨学科融通视野下社会工作者专业认知与归属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1.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应注重实务研究而非理论,需更换实务课题。
2.整个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3.论文选题太模糊,跨学科融通并不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
4.探讨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多为哲学层面,没有实际研究意义。
师之建议,我之不足,自应遵从并逐令改之。然而因个人兴趣浓厚,且条件多有限制,所研究问题又确实存在,又得导师支持,实属无奈,不愿弃之。开题述说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彻,以致如此。
科学具有主观性。
扎根实务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多写理论研究的论文,偏理论研究的老师则更希望学生能将理论融入实务。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排斥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做纯理论研究。我们无法排除个人价值观或相同文化群体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原因,如是否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希望学生保守写论文。
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社会工作不仅仅是分属不同学科利益的集合,同时还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在科学研究领域,个人观点无足轻重,科学证据是最终的裁判。然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观吗?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事遵循的个人信念,会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研究当中?
当价值观以客观事实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常常很难认出它们。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哲学家休谟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学描述与道德评价之间的鸿沟,直到今天也没有缩小。
当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价值观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观点和价值准则,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之中,他们的研究假设一般不会受到挑战,我们便倾向于认为那些被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当重要且无需加以验证的。然而,有些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些假设,如妇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义更倾向于接受对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的生物学解释。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 价值理念、知识体系、实务操作的研究还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发表的论文缺乏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衔接也存在重大问题,多为重视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而轻视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面临实务与理论脱节的困境,若不能形成专业的本土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取经验。一线社工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不免会发现无法处理的孤例,仅仅依靠社会工作的介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学术界与一线社工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是导致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但是处于许多两难境地,并非无从着手,这时,跨学科如神经生物学(抗逆力)、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理论同社会工作方法的综合运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我承认是自己将“客观认同”和“主观判断”混淆了,很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闹剧。本论文思路的着重点是社会工作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并非是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及归属感。我的观点是“社会工作面临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脱节的专业化困境,必须寻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的帮助,以社会工作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为起点,重新理解‘抛却价值评判之后的社会工作的存在意义’,就会使公众乃至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对社会工作的实务开展或新理论的构建都有借鉴意义。”
但客观认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观事实,虽然有大量的事实不符合客观认同,但作为有效讨论的基础,客观认同是并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的。比如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我们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多半只停留在价值道德层面,往往显得廉价而苍白。科学研究是可证伪的,而价值因素是不可证伪的,因此道德是无法用科学研究证明的。
自从卡尔 · 波普尔提出科学必须可以证伪以来,科学界已经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基本标准之一。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可证伪性”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念。换句话说,不可证伪性其实是虔信者的催化剂,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越是无法用事实来验证,越是要诉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虽然很难理解,但请一定要理解,科学往往只是其中一类动机,人们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动机做出选择,比如传统、意义、价值感、目标感等等。价值因素是归属感的动机,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间只是相关关系,无法构成单一的因果关系。
隐含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隐含这种价值判断,对婚外情的评价是追求"婚姻解放"还是给予“道德谴责”,这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价值观;人们把自己反对的社会影响称作“洗脑”,把自己从不尝试的性行为称作“性变态”,价值观隐含在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种种建议与标签之中。
既然如此,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仅仅是建立在价值评判上,即社会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只不过是运用专业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会工作的学科体系建构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误解。而对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释是抛却先验价值观之后此种事物的存在逻辑,而不应该建立在这种简单的价值评判之上,将社会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学科体系构建当中,也就是各个学科当中的重要理论、学说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还是坚持,一个新的严谨的理论的出世,一定伴随着跨越不同的组织层次。心理学、生物学为什么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组织层次的学科,从社会生态跨越到人类的大脑和心灵。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统计技术等的发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让神经生物学重新进入现有的抗逆力理论和实践框架中。
所谓的专业化,实不能固守一亩三分地不知变通,而是在跨学科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领域有所突破。要把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到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并从社会实践当中总结本土性理论。一句话,从自身专业限制中跳出来,各学科中对社会工作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岗位的结合才是发展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现实道路。
以上针对此次开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建议,重新整理论文思路,以及总结我的论文当下的处境,实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坚持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跨学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对于梳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困境有很大帮助——在社会工作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规范、制度只能导致专业的限制。而此时,认知显得比实务更加紧迫。
后续在老师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加强对选题设定及论文逻辑框架的改进。
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光匆匆,一月时间转瞬即逝,经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对培力社工的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作为一名社工,是非常辛苦的,在入户探访活动中,不管日晒雨淋,都要坚持探访老人,给老人们温暖。在通讯不便的条件下,我们需要走过每一条小巷寻找老人的住址,不轻言放弃,默默地坚持,认真负责。
入户探访
作为一名社工,要有耐心和细心,在和老人交流的时候要擅长倾听,努力理解老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并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疑问进行回答和提出建议。老人们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思维可能不够活跃,有时可能不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就锻炼了社工提炼信息的能力,社工需要在交流中提炼出长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社工具有耐心的品质,不能因为长者们的词不达意就放弃交流。
耐心倾听
除了入户探访活动外,我还需要负责微信推文的撰写,这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掌握了文字的排版技能和微信的推文制作方法,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文字排版工作。
培力每周都会组织老人的各种学习小组进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学会了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网络对丝网花的制作进行创新。
丝网花制作
在参与了以上的活动后,我也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丝网花制作方面,因为是要进行义卖活动,在制作丝网花的时候要考虑成本问题,不能光求创新而忽视制作成本,同时,因为丝网花制作活动是要给长者学习小组一定的成就感和社会需求感,太复杂的制作方法会打击长者的积极性,也给长者的制作提高了难度,所以在丝网花制作的创新方面,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其次,在文字排版方面,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一篇成功的文章可以提高机构的形象。在这方面,我还要继续学习进步。
最后,在工作过程中,我还需要加强和同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和同事协助合作。
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2
自20__年5月3日社工进驻龙昌开展服务以来,已经大半年了。秉承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龙昌社工从多方面出发,提高员工面对逆境的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内部凝聚力,增强员工归属感,协助员工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现将龙昌社工20__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需求评估
为了解龙昌员工的工作现状,评估员工需求,以便更好的制定服务方案,切实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在进驻初期,龙昌社工采用实地访谈与座谈两种方式在龙昌生活区内开展了访谈调研工作。
通过评估总结,龙昌社工了解到龙昌员工的主要需求为:心理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二、社工服务内容
回应员工的实际需求,龙昌社工主要运用个案、小组和活动三大专业方法为员工提供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1)新员工入职适应;
(2)员工情绪管理;
(3)企业社团建设;
(4)法律咨询;
(5)婚姻家庭恋爱关系辅导;
(6)志愿者服务;
(7)员工人际关系辅导、工作减压;
(8)突发事件危机介入;
(9)员工康乐活动。
截止到20__年12月30日,龙昌企业社工共完成个案3例,进行即时辅导25次,开展小组22节,举行活动20余场,累计服务1800人次以上。
三、具体服务开展
(一)5月至6月工作开展情况
1、努力融入第二工作环境。社工作为第三方派驻企业,本身所秉持的公益理念,与企业的文化理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刚进入企业的这一阶段,通过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阅读内部报纸刊物、参加内部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等多种途径,尽快熟悉龙昌的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和组织架构,顺利融入龙昌。
2、精心设计,宣传社工。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一种职业,许多员工不甚了解,也不知道社工能提供什么服务。针对这种情况,社工站结合社工理念和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了社工服务站名片、宣传三折页、宣传单张等一批宣传品。
3、积极主动,调查员工需求。为了解员工的真实情况,制定出切合员工实际需求的服务方案,在5月至6月这一阶段,通过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组织开展座谈会、走访生活区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员工工作、生活、家庭、人际交往、业余休闲等各方面的情况。
4、利用新入职员工培训工作以及招聘工作的契机,了解新入职员工的需求。
(二)7月至8月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通过5~6月份在生活区进行的访谈调研工作,龙昌社工在7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了评估,并结合服务指标,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并且开始以该服务计划为依据,切实为龙昌员工提供各项服务。
2、开展个案和即时辅导。通过龙昌的转介及社工自身的努力寻求,龙昌社工服务站切实为员工开展个案和即时辅导服务,给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3、开展社区活动。7月份,龙昌社工共组织员工参与了“欢乐畅谈会”、“爱乒才会赢”和“魅力7月,精彩生日”等三次活动。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为众多员工带去了欢笑,帮他们消除了工作的疲劳,让他们感受到了龙昌对他们的关爱。
4、回应企业及家长的需求,开展“暑假乐园”儿童服务。这是龙昌社工7月至8月份的主要工作。暑假之际,龙昌生活区里来了许多留守儿童。秉持专业的社工精神,配合多元发展的主题,龙昌社工站特别制定了“暑假乐园”儿童服务计划,开展了“轻松学习坊”、“‘棋’乐无穷”、“运动课堂”、“开心手工坊”、“我是小画家”、“‘影’领暑假”、“大手拉小手,龙昌快乐游”、“我们都是好孩子”儿童成长小组、“快乐学英语”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
5、筹划组建龙昌志愿者队伍。为丰富龙昌员工的业余生活,扩大员工的人际关系网络,同时为员工建立一个回报社会的平台,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龙昌社工拟组建龙昌志愿者队伍。从7月份开始,龙昌社工撰写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与常平团委协商志愿者队伍注册、培训事宜,并开始招募志愿者。目前共有近50名职员及员工有志于从事志愿服务。
(三)9月至12月工作开展情况
1、进行社工宣传。龙昌社工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宣传栏,进行了社工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健康养生知识宣传。同时制作了一批“开怀一笑”宣传单张。通过宣传活动,让员工在认识社工、了解社工的同时学到一些知识及放松心情。
2、举行员工康乐活动。9月19日,龙昌社工协助企业开展了中秋晚会,参与人数达1000人以上。10月伊始,龙昌社工开展了象棋兴趣班,活动在每个工作日下午举行,累计100人次参与。10月26日,龙昌社工组织员工开展“员工同乐会”,活动邀请了人力资源部文宣组职员及厂医担任志愿者,大约近500人次参与了此次游园会。11月26日,在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社工开展了“趣味运动,快乐前行”――龙昌趣味运动会活动。此类康乐活动均受到员工的欢迎。12月24日,龙昌社工开展了“温馨圣诞,祝福你我”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
3、开展小组活动。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龙昌社工以丝网花为依托,在11月份开展了“花样人生”员工减压小组。通过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员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4、进行员工访谈。自11月14日起,龙昌3位企业社工均入驻到企业内部。为了更多的接触员工,社工调整了工作时间。利用晚上上班的时间,社工深入员工宿舍,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心声,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5、开放“龙昌之声”广播站。借助广播站这一媒介,龙昌社工以轻松、优美的音乐帮助员工在下班之余舒缓心情。
6、做好活动室值班工作。调整工作时间之后,龙昌社工也充分利用晚班时间,做好活动室的值班工作,让员工在下班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的休闲之所。
四、特色服务及成效
20__年7月至8月,龙昌生活区里来了许多留守儿童。为了能让小朋友体验一个充满乐趣而又有意义的暑假,经企业要求,龙昌社工站特别制定了“暑假乐园”儿童服务计划,并抽离出将近2个月的时间,全面投入到儿童服务之中。
秉持专业的社工精神,配合多元发展的主题,龙昌在为小朋友提供功课辅导的同时,还组织他们参与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服务期间,龙昌社工开展了“轻松学习坊”、“‘棋’乐无穷”、“运动课堂”、“开心手工乐园”、“我是小画家”、“‘影’领暑假”、“大手拉小手,龙昌快乐游”等一系列活动,并开展了“我们都是好孩子”儿童成长小组和趣味英语小组。本次系列活动赢得了龙昌员工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五、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1、与员工的接触时间少。
企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员工在企业最主要的是工作,每天上班下班,个人娱乐时间极少。为更多的接触员工,更好的为员工服务,龙昌社工几度调整工作时间以配合员工的需要,但由于员工经常加班,依然难见成效。社工需要更多、更主动的走出办公室,走进员工之间。
2、宣传力度不够
在工作中,了解到社工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员工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会想到利用社工的资源,这从一方面反映了员工对于社工的一种不认知,所以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要加强对社工及社工服务的宣传。
六、工作展望
作为东莞市首批企业社工,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但同时也感到了身上的压力。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机构和企业的支持,感谢林督导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要感谢龙昌许许多多可爱的员工们,因为有他们的理解和参与,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工作成果。
回顾过去,我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展望未来,我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行。在接下来的工作里,龙昌企业社工将继续秉持助人自助、为人服务的理念,增强社工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努力增加与员工们接触的机会,给龙昌企业的员工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好的回应员工们的需求。社工,需要时刻饱含激情,在未来的工作时间里,龙昌社工将继续努力!
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3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来到社区已经大半年了。7月3日,我来到我所在的九洲新世界社区报到,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我踏上岗位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努力踏实工作。社区就是一级政府,我们的任务就是及时的把党和上级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给老百姓,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党的温暖,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居民排忧解难。我在社区分管食品药品安全、爱卫健教、城管和社区信息平台工作,现将我近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食药安全:
从7月到现在以来,通过领导的帮助和自己努力,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综合能力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能力和为民办事的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近一年来,能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判别是非、分析因果,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化解矛盾。我也热心社区工作,关心社区发展和建设,乐于为社区居民服务。辖区单位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幸福,为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工作人员逐个上门检查。有的商户不配合,嫌我们麻烦,但是我们还是耐心地做着他们的工作,讲道理,摆事实。一天下来腿脚都很痛,但是通过这样的锻炼,我逐步了解了我们辖区的概况,我的收获很大。
二、爱卫健教:
为了更好地向社区居民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技能和健康水平,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合适的健康自助交流平台,邀请四药厂工作人员、一院医生、社区医院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指导广大社区群众经常性参与健康问题的大讨论,增强了居民间的健康信息双向交流,促进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广泛发动各社区运用黑板报、宣传窗、多种宣传阵地和文化、体育、游艺、讲座等宣传形式,针对社区中的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知识逐渐融入居民群众的潜在意识和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
三、网格管理:
为了能合理的分配网格,大家分责任片区,进行合理的选网格长和楼院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做到户户清楚,然后挨家挨户填写网格化信息卡。网格化的管理在我社区已初步形成,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各项工作都走在其他社区的前例。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社区网格化工作走在了街道前列,街道领导肯定了我社区的工作,,大家倍受鼓舞,提前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四、帮助群众:
社区的每位居民都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牵挂的亲人,哪位老党员老同志生病了,我们会去看望他们。我们所有的工作不觉得累,能够真正的为居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社区工作真的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五、存在问题:
在思想上,虽然加强了学习,但是在理论方面深度不够。在作风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勇气还要加强,与群众深入交流思想的行动还不够多,不够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强化素质、能力的锻炼,只要是居民群众的事就必躬必敬的做,把爱民作为我工作的归宿,把服务作为我工作的宗旨。
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4
时光匆匆,一月时间转瞬即逝,经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对培力社工的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作为一名社工,是非常辛苦的,在入户探访活动中,不管日晒雨淋,都要坚持探访老人,给老人们温暖。在通讯不便的条件下,我们需要走过每一条小巷寻找老人的住址,不轻言放弃,默默地坚持,认真负责。
入户探访
作为一名社工,要有耐心和细心,在和老人交流的时候要擅长倾听,努力理解老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并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疑问进行回答和提出建议。老人们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思维可能不够活跃,有时可能不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就锻炼了社工提炼信息的能力,社工需要在交流中提炼出长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社工具有耐心的品质,不能因为长者们的词不达意就放弃交流。
耐心倾听
除了入户探访活动外,我还需要负责微信推文的撰写,这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我掌握了文字的排版技能和微信的推文制作方法,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文字排版工作。
培力每周都会组织老人的各种学习小组进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学会了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网络对丝网花的制作进行创新。
丝网花制作
在参与了以上的活动后,我也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丝网花制作方面,因为是要进行义卖活动,在制作丝网花的时候要考虑成本问题,不能光求创新而忽视制作成本,同时,因为丝网花制作活动是要给长者学习小组一定的成就感和社会需求感,太复杂的制作方法会打击长者的积极性,也给长者的制作提高了难度,所以在丝网花制作的创新方面,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其次,在文字排版方面,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一篇成功的文章可以提高机构的形象。在这方面,我还要继续学习进步。
最后,在工作过程中,我还需要加强和同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和同事协助合作。
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2022社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5
时间匆匆流逝,又一个学年即将结束了。本学期在院篮球队以及学生会还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成立了篮球社。即使成立过程相当不容易,但是在各干事的努力下,我们选出了正副社长。此外,我们还特邀我院篮球队男女队队长担任篮球社的荣誉社长,并协助篮球社的集训。并进行了艰难的招新工作。
成立以来,篮球社干事及成员始终本着“立足校园、服务同学、提高能力、拓展素质”的原则,严格各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工作方法,积极拓展新的工作领域的态度,以“社团潮”为主线,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坚持常年不断线,月月有活动的社团活动格局。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努力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但是篮球社毕竟是刚成立,在很多方面尚未成熟,在这半年的工作里,我们总结并发现了篮球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时间非常紧迫,开学已一个月过后,社团才正式成立,而且招新招干等工作,已经花去不少时间了,使我们很多的计划来不及实行。
第二,篮球社资金十分有限,社团刚成立,宣传力度不够,会员少,这给我们开展活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第三,考虑不到位,社团活动时间经常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冲突,以及大多数会员的活动积极性不是很高,抱着想去参加活动就去,不想就不来的心态,甚至通知了,还不能及时参加活动。致使很多会员不能及时参加篮球社活动。
第四,由于社团新成立,招的会员不多,篮球社很多干事都是从大二选出来的,面临换届的困惑。
尽管如此,不过我们还是每个星期都会有集训时间,邀请院篮球队的队员来指导会员打球,而且会员参与积极性很高。虽然篮球社刚成立,很多东西都尚未成熟,不过我们很有信心把篮球社发展成为商学院第一大社团。
本学期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我院院团委的亲切关怀和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委员会的帮助,在此我代表广大篮球爱好者向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及学长表示感谢。请老师们放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创佳绩。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农民收入和居住现状良好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但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结论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的应用有待推进。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家庭养老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
论文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拙和核心问题二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新载体几本文提出社区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工作者专业人员,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发展指标体系,从而加强社区养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卜,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 4。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间题,在养老的方式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议:
一、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当代城市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其脆弱性已开始显现,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老年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城市的出生率降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社会发展推动住宅购买人群的变化,家庭两代分居现象逐渐增多。按照人口学家最近做出的家庭人口预测,我国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将逐渐降低,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65岁以上老人占老人总数比例将由1990年10%迅速上升到2050年的27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如快,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人
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城市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年轻人陷人了角色困境,他们要同时扮演好成功人士的角色、合格父母的角色和孝顺子女的角色是勉为其难的。例如,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还要教育儿女,使一些子女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又如目前社会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增高,青年人需要再学习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或者去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远离年迈的父母,使得家庭人口外流。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家庭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了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新的变革:
由此可见,养老间题在家庭养老所不及之下,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了
二、社区养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加强社区服务的质量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委员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可以在社区发展这种大趋势之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和改善老年人的处境:
(二)建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社区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所以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可以及时地给老年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体上得到锻炼,在互相交流中情感得到倾诉,这也就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是改善养老条件的有效途径。
1.发挥社区功能,扩展养老服务的项目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老人即使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也没有很充足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就会倾向于对社区的依赖。 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可分为居家服务和家外服务。居家服务是对居住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家外服务包括托老所和敬老院。托老所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于“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敬老院,被大众接受为直接的养老设施,应提高其分布密度,分散在社区内.这样老年人可以不必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便于子女、亲戚探视,加强亲情的交流。
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状况方面,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者结合的方式。
直接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聊天站”“畅谈角”,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间接方式可以加大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还可以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移心中的不快。
2.在政府宏观管理下提高社区的自身经济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并且总结、加大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引导社区服务福利机构发展的大环境。
养老金社会化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就近领取,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但是政府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政府和企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的时候,社区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大量吸收和安置退休人员,使退休人员在为社区创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实现双赢。老年人工作退休之后,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我价值丧失,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不利于老年生活。而这些老年人中很多人依然有工作能力,有的文化水平很高,由此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他们的“再就业”,这种“再就业”可以“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使大家产生互动,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既是对他们自身的补贴,又能实现社会价值
3.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老人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识,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为此要抓好在职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工作,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灌输专业的理念,用专业社工的标准来衡量。
社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兴起也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照料技能,更多的是要有心理咨询的技能,并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的积累,结合理论与实践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之上,社会工作者有了一片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的特长,实现其专业的价值,也有利于实现社区的稳定。当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需要社区合适的机制和模式来启动,只有在相关政策支持之下,社会工作的有效性才可以发挥出来,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执行者,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是紧密相连的,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完善社区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4.发挥社会集体意识,争取广泛的支持
社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社区的力量,社区的发展是顺应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发挥集体的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携手共进,才能走上良性化的发展道路二从政府方面来说,民政部门要发挥规划、检查、监督的作用,社会保险局也应该参与规划、检查、监督和酌情划拨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关注养老保险受保人。从社区协调委员会方面来说,要发挥所在社区的企业、有关单位的作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关心和支持。
做好禁毒宣传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让毒品真正远离我们。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禁毒 活动 总结 精选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1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县妇联根据州妇联及县禁毒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禁毒宣传,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宣传。
1、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州妇联和县禁毒办有关文件。
2、召开会议,对妇联系统禁毒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妇联系统干部自觉收看电视台有关宣传毒品危害性的电视节目:要求创“无毒社区”领导小组的成员,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结合单位情况,开展好宣传和实施工作,并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向办公室汇报。
二、结合实际开展特色突出的主题宣传活动。作为成员单位积极参加县禁毒委举办的6.26禁毒日活动。
1、开展以“青少年与合成毒品”为主题的禁毒知识宣传活动,以禁毒妈妈联盟、苗族妇女代表、秧歌、民间舞狮等队伍载歌载舞进行流动宣传,以防范合成毒品危害为重点在县边城广场举办禁毒宣传专栏。
2、设立宣传咨询台,为过往群众答疑解惑,告诉群众如何识别毒品、如何拒绝毒品。
3、设立禁毒意见反馈箱1个,发放禁毒反馈意见书近万份,沿街50余家大型商店场所全天滚动播放禁毒宣传片。有效提高了群众拒毒、防毒意识,受 教育 群众达近万人。
三、继续深入开展《禁毒法》宣传普及。
1、在县城各繁华路段悬挂横幅、张贴 标语 广泛深入宣传《禁毒法》。
2、在各中小学举办禁毒法制宣传教育课让青少年明白毒品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
3、建立一级禁毒教育基地,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专门修建管理特殊吸毒集中收治中心。
4、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让广大家庭自觉防毒、拒毒。
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
1、组织禁毒志愿者队伍开展禁毒志愿者行动,加强预防教育。
2、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
3、积极协助有关方面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管控行动,鼓励帮助吸毒妇女戒毒和回归社会。
五、积极参与州禁毒委举办的禁毒宣传活动。6.26禁毒日当天,县妇联主席曾春梅在州禁毒委举办的禁毒宣传活动上作为全州禁毒妈妈代表发言。号召全州母亲们提高防毒意识,垒筑防毒屏障,打一场防毒禁毒的攻坚战,保障社会平安和谐,家庭幸福安宁,孩子健康成长!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2
为落实市、区关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集聚资源,整合优势,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时代特点,力求教育实效,不懈探索,努力实践,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全面开展毒品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 学校 工作计划 ,列为德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一项,将禁毒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我们把禁毒教育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使我校的禁毒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学校禁毒各项工作
我校成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雷衍兵同志任组长;由副校长周迎霞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马灿、蒙福俊、李显义、等行政及全体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校长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全校禁毒工作,保障毒品预防教育资金的落实;对学校禁毒氛围的布置,学校如何开展毒品预防都作具体要求;德育处全面具体落实各项禁毒工作,并督促检查评价班主任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防毒、禁毒 措施 和计划,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我保护教育,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拒毒意识
禁毒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青少年之所以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毒品的认识,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而走上不归路。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3
为认真贯彻市、区关于禁毒日工作的指示精神,大力开展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坚持面向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吸毒高危人群,深入推进禁毒预防战役,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禁毒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天桥街道在国际禁毒日开展了一系列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无毒社区”的建设,使毒品的社会危害程度不断降低。
一、与社区中心合作开举办以“享受阅读、遨游书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知识讲座。
6月24日上午9:30,天桥街道举办以“享受阅读、遨游书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知识讲座活动,吸引了100多名读书 爱好 者前来聆听。讲座特邀天桥派出所所长利用数据、短片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到场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以及吸食毒品的危害。通过讲座,让居民对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防毒、拒毒意识,警钟长鸣,讲座活动同时发放禁毒宣传资料100余份。
二、举禁毒工作宣传站,并邀请巾帼志愿者参加禁毒宣传活动。
我街道于6月26日上午,以“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设立宣传站,举行禁毒知识讲座,号召广大妇女参与等方式,多举措组织开展6·26禁毒宣传日活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一是设立626禁毒工作站。天桥街道工委副书记王志成、综治办、妇联、天桥派出所等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悬挂宣传横幅1条,摆放展板8块,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发放禁毒宣传品千余份,同时分别在8个社区设立分站开展宣传活动,为居民解答毒品的危害、吸毒违法以及远离毒品等相关问题,受教育群众达4000余人。二是充分利用社区信息港电子显示屏宣传禁毒工作。三是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了此次禁毒宣传活动,号召女同胞积极参与禁毒工作。
三、在各个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为广泛宣传毒品危害,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氛围,天桥街道在八个社区设立禁毒宣传工作站,全面动员地区居民广泛参与和积极监督禁毒工作,通过宣传使人们了解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营造“弘扬禁毒精神,共建平安西城”的良好氛围,让禁毒工作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深入家庭,共同构筑全社会群防群控的禁毒工作格局。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得居民们既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也知道了应如何保护自己及教育子女和周围的人们远离毒品,“我们必须远离毒品”成为了大家的肺腑之言。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4
全国禁毒日活动期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掌握拒绝毒品的办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有:
1.学校利用“6.3”虎门销烟纪念日和“6.26”国际禁毒日,在6月26日下午,组织全校师生召开了一次禁毒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孔校长利用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了毒品的危害,增强了学生预防毒品的意识和坚决抵制毒品的决心。
2.全校各班召开了一节禁毒教育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 种植 、制成、来源及危害,学会了预防毒品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自觉远离毒品。
3.组织学生观看了禁毒教育专题影片。让学生体验吸毒的危害,让吸毒人员的痛苦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亲耳聆听了吸毒人员的述说,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们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场面,学生对毒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吸毒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
4.利用学校橱窗进行禁毒知识的专题宣传,各班办了一期禁毒教育专题 手抄报 ,通过展评并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观看。时刻提醒广大学生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千万不能去接触毒品。
5.学校少先大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组织有关资料进行了广播,让全体学生在广播中的真实事例中感受了毒品的危害,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并使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远离毒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一时的疏忽,而踏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6.在教师中开展了一次禁毒教育书画作品展。学校教师通过创作形式多样的禁毒书画作品,进一步表明了远离毒品、坚决抵制毒品的决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使学生又一次受到了生动的禁毒教育。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的力度,开展各种防毒、拒毒宣传以及严厉打击吸毒、贩毒活动,确保师生健康和安全。我们将紧紧依托全体师生,群策群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各项禁毒宣传措施,使我校的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和新突破!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5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状况,鼓楼区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状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社区切实加强对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社区书记亲自督促负责本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治安副主任负责牵头落实,同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集中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环境
1、社区在阳光城门口举办了一场禁毒宣传活动,出了一期禁毒宣传专栏,并在阳光城、福新路悬挂了宣传横幅及张贴标语,营造宣传氛围。
2、以《禁毒法》为主线,深入部分社区、学校,开展禁吸戒毒宣传和讲座。在十一中内展出禁毒宣传教育挂图,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社区举办了一场禁毒知识培训讲座。
透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进社区教育活动,在辖区范围内迅速掀起新一轮的禁毒宣传教育高 潮。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识毒、恨毒、拒毒、防毒的潜力,提高参与禁毒的用心性。很多辖区居民群众、离退休干部、学校学生都主动配合社区入户宣传,为构建平安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出了一份力。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6
经过学校全体师生近几个星期来的宣传教育,在全校掀起了“禁毒、防毒”的新高 潮,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禁毒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了抗毒、防毒的意识,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达到了这次行动的目的和要求。现将主要 工作总结 如下:
1、组织健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学校一向把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接到上级的文件后,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学习了文件的精神,并在星期一早上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对全校师生进行禁毒宣传。同时成立了禁毒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学校由校长汤正勇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担任副组长,形成了一个校内外结合的“禁毒”教育管理体系。各班班主任为组员,提出了创建“无毒校园”的 口号 ,要求各班班主任充分履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学校无涉毒现象作为综合评定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小组立即制定措施,一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上级行动要求,制订出全校禁毒宣传教育的行动方案;二是各教学班制订本班禁毒宣传教育的具体工作计划;三是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探索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新途径,拓宽禁毒宣传教育新领域,全方位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2、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掌握拒绝毒品的 方法 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有:
(1)每班进行了一节禁毒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学会了预防毒品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自觉远离毒品。
(2)利用 黑板报 和橱窗进行禁毒知识专门宣传,时刻提醒广大学生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千万不能去接触毒品。
(3)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组织有关资料进行广播,还利用班会课时间播放有关禁毒系列宣传片。宣传片上吸毒者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悲惨的遭遇,让全体学生在教育片中的真实事例和活生生的、血淋淋的镜头中感受了毒品的危害,接受到了深刻地教育,并使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远离毒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一时的疏忽,而踏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使我区广大居民群众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进一步树立居民远离毒品、抵制毒品的意识,按照乐中禁发7号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宣传主题,结合我区实际,于6月1日至30日开展了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状况小结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局领导高度重视禁毒宣传的重要性,切实将该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了禁毒宣传活动方案,并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到人,并做到齐抓共管。在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中主要领导牵头,亲自负责我局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2、广泛宣传,营造禁毒氛围
我局于6月26日在海棠广场联合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禁毒集中宣传,进行禁毒图片展览,发放禁毒宣传材料,开展禁毒咨询等各类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个性是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为禁毒集中宣传月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集中宣传活动透过宣传横幅、刊出专刊、发放宣传单,让广大居民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毒品”这一社会公害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提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同时,动员每一个人自觉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所在社区做起,为携手共建祥和完美的家园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3、加强对易制毒经营活动的监管
我区有非药品类易制毒经营单位20家,严格易制毒经营活动的监管对加强我区禁毒工作有着重要好处。我局始终把对易制毒单位的监管作为我们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了易制毒经营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更新易制毒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加大对易制毒经营单位的现场监管,要求经营单位从易制毒的购买、库存、销售台账到买卖双方资质审察的各环节都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非药品类易制毒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同时加大了对违规单位的处罚力度,依法吊销了3家易制毒经营单位的非药品类易制毒经营资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一如既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禁毒活动总结精选范文7篇相关 文章 :
★ 开展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7篇
★ 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报告7篇
★ 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7篇
★ 6.26国际禁毒日的活动总结【7篇】
★ 2022年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范文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总结模板7篇
★ 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精选5篇
★ 禁毒个人工作总结大全5篇
★ 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总结精选五篇
★ 2022禁毒教育心得体会10篇
1、毒品是人人皆知的东西,它也是让家庭支离破碎的最快途径,一旦粘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只能说是常事了,最可怕的是,它会让人走上一条将自己推向无边黑暗的犯罪道路。所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禁毒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禁止毒品就是减少了一条我们跌入黑暗的道路,增加了我们美好生活时间,给了家人安全感。 3、毒品的危害很大,一个不小心粘上一点就很难戒掉了,而且它对身心的折磨非常大,一旦一定时间内没有食用便如蚂蚁不断啃食一般痛苦,这种痛苦是非人的折磨,不但折磨着自己,还有家人,大多数吸毒的人都是因为好奇,开始只想着试试,可谁知就是这试试,毁了他的家庭,吸毒使他不断的借钱,借不到了便卖掉自己家里值钱的东西,有些人甚至丧心病狂的去卖掉自己的器官去吸毒,最恶毒的是卖掉自己的亲人,去换一时的快乐,但他们的结果只有一个,法律的制裁。 4、有很多吸毒的人,都懊悔不已,自己为何吸毒,为何会这么丧心病狂,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使得全家活的不像人,只能靠乞讨为生,看到一个个吸毒的人懊悔不已的样子我便发誓一定不能让身边的人像这样堕落,我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会美丽的绽放,不会早早的枯竭。 5、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当中,所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不要让他腐朽让他永远美丽,拒绝毒品,幸福生活。 6、记得曾经大人们说过以前说个一个幸福的家庭,人人都羡慕他,可是自从那家人的长子接触到毒品的那一天,他全家人那充满绝望和无助的双眼让我历历在目,如同烙印一样映在了我的心里,我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从幸福到绝望的那种心情,那种心情是心灰意冷的,仿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前路一片茫然,仿佛一个孤独的人站在一片茫茫的沙漠,对前方很迷茫,一双如同死灰的眼神,又一次展现出了毒品的恐怖,和被残害的人们的无助。 7、毒品或许你还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它无处不在,不断的摧残着一个个人类,毁灭着人们的身心,摧残着无辜的家庭。 8、禁毒是拯救人类的未来,是为了让祖国更美好,是为了让家庭更幸福,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和家人远离毒品吧。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致谢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致谢,欢迎大家分享。
千古长沙,湖湘文化,大泽深山,湘水源远。三湘弟子通晓时务,千年学府钟灵秀,四水书生经世致用,百代弦歌贯古今。
楚湘福地,心之向往,得偿求学于斯地,幸也。然冬雪难留,时维三月,别期忽至伤离别。撰文之际,回顾三载学涯,上下求索略有所得,亦多欣喜。感恩贵人助我斩荆棘,敦促勤勉,携我向上。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首谢恩师XX教授,X教授德行高才,授业解惑,润物无声,不吝相授。时常教诲学生多读书以治学。毕业论文选题之初,卢教授躬身亲授,定题目,理思路,为我指明研究方向,引我上路。承蒙赐教,终身无忘。再谢XX大学诸位师长,开明智,倾囊相授。待学生如子,不论学习生活,无微不至。
五世修得同窗读,后谢同窗之友。初来乍到,异乡他客多不便,窘迫之际,热心帮扶,相亲相勉。点滴日常,共赴课堂。闲时课余,交流思辨之所得,相携秀水青山间。一别南浦,不知何日再得相见,万望得偿所愿,顺遂平安。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四谢我的知己——XXX、XXX,相识八载,亦如初见。颓败无力之时,振我精神;踯躅不前之刻,予我后盾;精神得意之中,与我同喜。孤帆难入沧海,独酌怎得和乐?飞鸟振翅于天,风雨皆是历练。云外天际尚远,起起落落常伴。
最后厚谢我的父母,舐犊情深,春晖寸草,从蹒跚学步,到燕南千里。昊天罔极,事事躬亲。怜我饮食不惯,千里邮寄补给,日日问询平安,殷殷期望早日学成归来。另外感谢我的男朋友,撰文之时,常敦促勤勉。知我怜我,知子之来之,愿共御以琴瑟。
纸短情长,有感而发。聚散终有时,还望诸位安好。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有幸得以在XX大学求学三载,受熏陶于千年学府文化底蕴,得教诲于授业恩师循循善诱,受鼓励于同窗好友陪伴左右,亦沉醉于岳麓山早樱红叶。犹记得初入学府,踌躇满志,一心修得经世之才,以法律之绳伸张人间正义。须臾间,千百昼夜,终学有所成,故谢于四方。
一谢父母,生我育我,护我拥我。感谢父母25年前赠与我生命,让我在温暖幸福中健康成长。感谢父母言传身教,教生性顽劣的孩儿懂礼明理,让我能一直心怀正气立于天地之间。感谢父母护我身侧,虽未常伴左右,却始终能感受父母的宠爱,让我能始终葆有最纯粹爱与善良。感谢父母对我永远的支持和理解,遭遇挫折时做有温暖港湾,向前奔跑时无后顾之忧,始终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二十五载,孩儿尚未尽孝,反累父母为我操心受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父母身体康健,福寿延年。
二谢恩师,授业解惑,受益终身。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屈茂辉教授,本篇毕业论文是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受困于资质愚钝,所学不及老师万分之一,文章有不足之处,深感羞愧。求学三载,感念恩师于我困顿迷茫之时,以调侃之语,劝我迷途知返,指明前行方向,提醒我多读书。感谢法学院所有老师,对我寄予厚望,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教我博学如海的专业知识,授我踏实严谨的务实精神,传我审问慎思的人生态度,赠我明辨笃行的处世箴言,使我受益终身。学生必谨记恩师教诲,继往余生。愿恩师万事顺心,幸福安康。
三谢好友,同窗相伴,永生铭记。同窗相伴,相交相知,互利互勉,结伴而行。感谢XX师兄、XX师兄对论文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XX师兄、X师兄、XX等各位同门师兄师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对我的包容与照顾,感受到屈门大家庭的温暖。感谢我的好姐妹XX、XXX在过去三年里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同门X、XX等同门在论文撰写期间对我的鼓励与帮助,让我能坚持写完这篇毕业论文。感谢陪伴我走过人生最精彩部分的人,是你让我知道前行之路,虽然艰苦但不孤独。三年同窗,无论何时,总伴左右,临近离别,万般不舍。然聚散终有时,何处不相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愿好友前程似锦,一往无前。
四谢自己,过往已矣,前路可期。我虽资质愚钝,好在坚持不懈,虽未成功,但有成绩。如今迈出校园,前路漫漫,切勿懈怠,艰苦奋斗。当谨记教诲,以已之所学,达已之理想,终不负所望。愿自己勤勉攀爬,初心不改。
胸中感激,难以尽付笔端。铭记于心,结草衔环。
人在光阴似箭流,校园时光即将结束,记忆仿佛仍停留在开学之际,转瞬便迎来毕业。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过的很充实,老师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为期半年的法律实践学习,我如一棵小树苗从中汲取养分。
毕业论文的完成,我首先想感谢XXXX和老师们,没有学院提供丰富的图书、数字资源,我的写作将如无根之木,风吹即倒;没有老师们的细心指导,我的精神世界将如贫瘠之地,缺乏知识的养分。在此,我感谢导师XX老师,他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资料准备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也让我理清了论文写作的思路。同时,我非常感谢XX老师对我的论文所提出的修改意见,陈老师严谨细致,查看初稿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有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还要要感谢我的室友和同学。同处一片屋檐下,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互相进行督促,给予鼓励。特别是XXX同学。在论文开题阶段,XXX同学与我讨论梳理了论文的争议焦点,寻找论文的创新点,让我对论文的写作方向更加明确。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家人。论文写作正值新冠肺炎期间,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够静心学习,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苍天予年岁,不应虚此生。在此祝愿母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