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多有于取材古希腊神话(及其发展--古罗马神话)的,而在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希腊艺术家确立规范和原则,对后世西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和新古典主义的雕塑艺术就以其为标杆。古希腊的艺术家确定了最美的人体的原则。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古艺术家波利克里托斯是第一个“规范”了“美”的艺术家,他从纯数学理论角度,计算出一个做为人类身材范本的男士应该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黄金分割律”的鼻祖。并且,评判他人、修炼自己的身材仪容也成为古希腊人的习惯。“苏格拉底一贯认为:凡是身材不佳、仪容不整的人都是没有公共精神、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人。在苏格拉底的眼里,公民身材肥硕问题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而肥胖也是政治问题。”尼采就曾说过,要在“身体上做一个古希腊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印度,将雕塑艺术带到恒河流域,恐怕流传到东方各国的佛教也就不会有后来繁荣不已的造像艺术(云冈,龙门,莫高窟,巴米扬大佛...),甚至在佛教、道教(借鉴了佛教的传教形式)的寺庙里也不会供奉着偶像。因为,古印度的宗教传统里是不崇尚偶像崇拜的。坦胸露乳的佛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古希腊的文明吧!【吻】 "Le Baiser"奥古斯特.罗丹(法国,1840~1917)罗丹是法国的著名雕塑家,创作风格深受米开朗基罗影响,擅长人物、情感及动态的深入刻画。「吻」是罗丹众多的知名作品中,少数能与「沉思者」相提并论的名作;藉由罗丹这件神来之作,但丁「神曲」里保罗与法兰契斯卡的悲剧爱情,得以感性地呈现出刹那间的永恒【遗弃】 "L'abandon"卡蜜儿.克劳戴(法国,1861~1943)1886年与卡蜜儿热恋中的罗丹完成名作「吻」,两年后卡蜜儿完成了「遗弃」的陶塑原模。此作取材自印度爱情神话,原名「沙昆达娜」,又名「委身」,后才更名为「遗弃」;作品的易名道尽了卡蜜儿与罗丹的恋情始末,此作也彷佛影射罗丹跪在被遗弃的卡蜜儿面前请求宽恕。奇美收藏的是,出卡蜜儿在1910年法国艺术家沙龙展中的参展原作,系为1905年铸铜而成。【人型的橱柜】 "Cabinet Anthropomorphoque"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1904~1989)达利的创作特色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任意地扭曲变形,他在「米罗的维纳斯」一作中认为身体是有好几部分的,并可分开抽出来,而此作「人形的橱柜」他亦是秉持着这个观念,将人体的身体化为许多抽屉,可说是达利作品中相当典型的创作.【洗脚的女郎】 "Femme se lavant jambe gauche"艾德嘉.窦加(法国,1834~1917)艾德嘉.窦加受印象派的影响,整个作品在每个不同的角度中,均呈现出一种多变的不安定感。窦加把女与椅子表现得相当独特,尤其是披挂在椅子上的衣物相当抽象,反观女郎面前的水桶,却相当写实,如此极端的两种风格,在窦加独具用心的诠释下,展露出无与伦比的完美组合。【铁修斯战胜半人半马的怪兽】"Thésée combatant centaure Biénor"安端-路易.巴里 (法国,1795~1875)巴里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最重要的动物雕塑家。此作的石膏原型曾在1850 年的法国艺术家沙龙展中展出。半人半马的怪兽(Centaure)和Lapithes 族人的争战是古典艺术中常常取材的主题,它也文明战胜野蛮的象征。此作品系由 Barbedienne所翻制,有 Barye 1860之签名,是最原始的大尺寸(当时仅铸作两件),也是巴里生前所有创作售价纪录最昂贵之作。现今典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罗浮宫的同尺寸作品皆为巴里死后才翻铸而成。【人体】 "Torso"亚历山大.阿基边克(俄裔美籍,1887~1964)二十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五年间,欧洲艺坛出现了两个代表现代造型理念的艺术理念,分别是野兽派及立体派。阿基边克是立体派重要雕塑家。立体派有感于非洲艺术单纯造型的美感,正如此像以极简练的几何造型呈现女性胴体,作品透露理性、纯粹的美感。此作完成于1914年,正值阿基边克的创作盛期.【弓箭手】 "Tireur à l’are"皮耶.勒.法居叶兹(法国,1892年出生)装饰艺术(Art Deco)于1920年代、1930年代出现于欧美各地,它注重感官趣味,崇尚唯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飨宴。皮耶.勒.法居叶兹是法国极为成功的装饰艺术风格代表之一,他以象牙、青铜、银、石头等多媒材成功地刻划出一位古罗马造型的战士,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战士拉弓时,力道强劲的优美站姿,充分展现装饰艺术力与美的极致。【加拉蒂与海豚】 "Galatea Riding a Dolphin"安西里欧尼(意大利,1832~1894)在此作中加拉蒂丰腴的胴体扭曲斜倚着海豚,卷曲的秀发随风飘扬,造型动感十足;加拉蒂身上有许多雕刀刻出的细微纹样,或线条、或点状,在腹部、肘部、脚关节各处,类似真人肌肤上的肌理质感,使整个雕像栩栩如生。为了凸显女海神的主题,底座的石材特意挑选一满布细纹的大理石,彷佛海中起伏的波浪,遨游其上的海豚也呼应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活力与生气。【奥塞罗】 "Othello"皮耶多.卡尔威(意大利,1833~1884)意大利雕塑家卡尔威以创作莎翁剧中人物而闻名,奥赛罗是莎翁四大悲剧中的主题人物,乃为十五世纪来自非洲的摩尔人,高居将军之位而遭嫉,遂在误杀妻子后也自杀身亡。作者以首位演出此角色的男性演员为模特色,而于1869年完成此尊结合青铜与大理石的杰作。【苏珊】 "SUZON"奥古斯特.罗丹(法国,1840~1917)罗丹(1840~1917)近代雕塑之父。他用黏土,青铜和大理石,以前所未有的坦率,直接刻画平凡尘世的激情、痛苦情思欲念,他的艺术所展现出的时代性与浪漫气质是雕塑史上的一个高峰。漫长的艺术人生里他深受米开朗基罗,印象派及当代文豪雨果‧波特莱尔的影响。1870年进入卡里埃.贝流兹(Carrier-Belleuse)工作室,当时作品皆需刻上卡里埃签名,罗丹为了多攒些钱,所以利用晚上雕塑一些女性胸像,然后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苏珊即为此时之作品,强烈敏锐的洞察力,勾勒出苏珊温柔婉约的表情,精致的脸孔,极其腻人,轻柔的卷发系上柔软的丝带,高贵的气质从作品中一吋吋浓郁的散发出来,堪称罗丹创作生涯中精彩细腻的早期代表作。【坚忍的母与子】 "Mother and Child"亚堤里欧.皮奇瑞利(义裔美籍,1860~1945)此作曾于1915年在旧金山参展中获金牌奖。现今置于纽约中央公园的Columbus Circle入口作品乃为放大版本之作。作者大部份作品是以大理石或木材,但也有少数以石膏和青铜铸造的。此件作品描写受尽委屈的孩童,紧紧依偎在母亲的关爱的胳膊里,孩子好似找到安全的慰藉,哭泣倾诉与母亲温情的垂问,形成一个对应无间、自然写实的母子连心之实体。【运动员】 "The Athlete"唐纳多.巴卡里亚(意大利,1849~1930)来自米兰学院的巴卡里亚,在他十七岁首次参展时,创作才能即被肯定,他的创作风格深深受到卡诺瓦 Canova 影响。此作「运动员」完成于1898年,当年曾在米兰展出,并于1902年在圣彼得堡参展时嬴得首奖。其造型是来自于希腊英雄赫丘力斯(Hercules)的构思,不但融合了高度的写实技巧,更是兼具理想美的作品,是作者巴卡里亚生平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爱神与赛姬】 "Cupid and Psyche"裘里欧.贝冈左里(意大利,1822~1868)相传赛姬拥有絻世的美色,使得维纳斯大为嫉妒,遂令儿子丘彼特用他那无可抗拒的箭,使赛姬爱上最丑恶的怪物,没想到连丘彼特也被赛姬的美迷惑而跌入爱情的漩涡之中。此件雕塑呈现丘彼特轻盈地浮在空中,温柔的吻着赛姬,丘彼特、赛姬双人形成X形的姿势,上扬的动态,传达出传说中缠绵爱情的浪漫,是意大利雕塑家贝冈左里的代表作之一。【女孩系列】胡恩.克拉拉(西班牙,1875~1957)胡恩.克拉拉以自然且生动传神的技法,雕出孩童纯真可爱的本质,更不忘以诙谐的手法呈现出孩童顽皮淘气的一面。这四件相继完成于二十世纪初,在动作上彷佛有其联贯性,件件趣味横生,不失童真。四件作品描绘一位好吃的小女孩坐在高椅上,她被眼前高处的饼干吸引住了,急着想站起来,没料到却滑落下来,心想干脆换张椅子再试着爬上去,可是她又担心会被妈妈发现,不禁频频回头,总算平安无事的站在高椅上了。这下子她又伤脑筋,因为眼前好吃的东西太多,真不知要挑哪一样?结果才想好好地享用手中这块得来不易的饼干,居然狗儿也来势汹汹,紧紧咬住她的裙摆。细细品味这四件淘气女孩作品里的小动作,相当可体会童心的可爱之处。
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形象
摘要: 通过欣赏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剖析,在整个戏剧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浅析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戏剧台词或是故事内容中人物所说的话和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
关键词: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形象鉴赏
一、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笔者认为《麦克白》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作品,主人公麦克白在整个内容中的表现以及心理的成长和变化是比较有看点的。笔者最初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也都是翻译过来的,没有接触到原文,原文中的台词设计以及内容更为贴近作者的真实想法更能精准地表达主要内容和人物思想变化。
《哈姆雷特》主要是围绕哈姆雷特这个主角展开故事。父亲被父亲的弟弟篡位并且这位新的国王却娶了父亲的妻子,这对于小哈姆雷特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他决定要报仇,在一定的精神折磨下,哈姆雷特需要通过装疯卖傻来掩饰自己,并且在这种状况下,要灭掉仇人,虽然哈姆雷特一心计划要杀死这个新国王,但是并没有想到国王诡计多端,最后也是死在了他的奸计之下,和他同归于尽。《奥赛罗》也是描写一位勇敢的将士奥赛罗好不容易和心爱的女人成婚后却被奸人所害误认为自己的妻子对自己不忠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后弄清事实后就后悔莫及也自杀了。《李尔王》则是描写国王李尔王想要将自己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是却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诡计多端,花言巧语共同夺走了土地,但是只有小女儿对父亲是真正地尊敬和爱戴,大女儿和二女儿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刻薄,小女儿在战场中死去后,李尔王非常悲痛。《麦克白》是描写麦克白将军受到女巫的诱导和妻子的引导夺得了王位,从这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狂暴,最后也没落得好的下场。
二、悲剧人物分析
在《哈姆雷特》中,“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哈姆雷特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很好,他心里是充满愤怒的,但是他并不知道是不是要怀恨着去生活,是去复仇还是要忍受精神痛苦,“the pangs of despis’d love,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law’s delay , the patient merit of th’unworthy takes ”心中的愤怒并不能让他安定地生活,为喜欢的女人写情书,却最后也还是失去了爱人,对新国王和母亲的愤恨怎能让他冷静下来,虽然爱情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他这里,可能爱情也就占很小的位置,可能都不存在位置,但是对于母亲和父亲的弟弟结婚这件事情,哈姆雷特的心里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从母亲身上又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对女人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认识,在心里有了一道防线,这也使他自己的爱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中展现哈姆雷特的心理变化,由这些心理变化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和语言。“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这是莎士比亚在文中说的,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也是经过了巨大的思想变革才产生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以及后来思想的挣扎与痛苦。“There‘s a special providence in the fall of sparrow”。
《奥赛罗》这篇在刻画奥赛罗的形象上也是比较矛盾的,在一些地方可能体现得很大度,而有的时候又显得很“小气”容易对别人产生怀疑,就像他不相信自己的妻子最后掐死了她,这一点就让他体现得很凶残,性格的极端性也体现得很明显,也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Brahantio What profane wretch art thou?”“Othello not I I must be found : My parts ,my title and my perfect soul Shall manifest me rightly Is it they?”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奥赛罗这个人,他的`两面性,人格的爆发,一边有智谋,一边却显得很胆怯懦弱,时而善良,时而凶残。
《李尔王》这个故事可能是笔者较为喜欢的故事吧,就像看过的童话书,只是结局是悲剧,情节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对李尔王的描写人物的变化不是最极致的,笔者觉得,它更多地是要反应当时的一种社会局势,李尔王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在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周围人物的不同中体现出人物形象价值的,开始时是在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怂恿下变得很专制,后来由于大女儿和二女儿把他舍弃后,他又走向了不同的世界,这时候环境带给他的感触也就多了,也使得他的变化发生,激昂的台词也反映出李尔王内心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了穷苦百姓的辛酸也明白了自己被利用被欺最后幡然醒悟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小女儿死去,只能抱着她的尸体痛哭。
《麦克白》这个作品中让悲剧人物升华的东西就是“欲望”,这个悲剧也是对麦克白这个人物刻画得最为细致精彩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所铺垫,不是一味强调最后的悲剧结尾,麦克白这个人物本身就有一定的欲望,加上一些外在的诱惑,就造成麦克白的行为,也就是说最后的悲剧结果可以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并没有是取决于不公平的命运枷锁之类的,开始出现的女巫就将麦克白心中的欲望之火点燃,接下来妻子也怂恿他夺权,然后又因为害怕就会要做过多的掩饰,这样就会让欲望变得更强大。
三、小结
这四部悲剧作品都是以悲剧主人公作为名字,也是围绕主人公写的悲剧故事,当然,在其中不乏有一些其他的悲剧角色,也是值得品读和分析的,就像哈姆雷特的叔叔,他其实也算是一个悲剧人物,通过自己的奸诈毒辣得到一切,却也是死在哈姆雷特的手中,并不是说死去了给他带来一定的悲剧色彩,而是整个戏剧中他都算作一个可悲的人物可恨的人物,其他几个也是,同样都有些悲剧人物的描写,也就是这些人物的作用才更凸显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意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J].铜陵学院学报,2001(04).
浅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整体性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不是把文学看成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说“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所谓的“意识形态”是对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抽象,并不存在一种称为“意识形态”的实体。苏联著名“审美学派”的主将阿布罗夫曾说过: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愈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意识形态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意识形态只存在于它的具体的形态中,没有一种超越于这些具体形态的所谓一般的意识形态。第二,所有这些具体形态的意识形态都各自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系统。意识形态对象的差异,导致它们在形式上的差异。这样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完整的思想领域。例如,西方的浪慢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总的说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表示不满,对于在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人性的丧失、人的异化、人的悲修的生存状况以及非人的生活环境等,进行“诗意的裁判”。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意识形态自身就成为一个独特的思想系统,它的整体性也就充分显现出来。 二、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复合结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作为独特的思想系统,并非“纯审美主义”或“审美中心主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总的说是一种复合结构,这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第一, 从性质上看,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确表现出集团的、群体的倾向性,这是毋须讳言的。这里所说的集团、群体,包括了阶级但又不止阶级。例如,工人、农民、商人、官吏、知识分子等,都是社会的不同集团与群体。不同集团、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把他们的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从而表现出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但是,无论属于哪个集团和群体的作家,其思想感情也不会总是被束缚在集团或群体的倾向上面口作家也是人,必然也会有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人性,必然会有人人都有的生命意识,必然会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间题。如果体现在文学的审美描写中,那就必然会表现出人类普遍的共通的情感和愿望,从而超越一定的集团或群体的倾向性。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一部作品的审美描写中,往往既含有某个集团和群体的意识,同时又渗透了人类共通的惫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集团倾向性和人类共通性的统一,是文学审哭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性质。 第二, 第二,从功能上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索。即使是那些自称是’‘反理性”的作品,也包含了对现实的认识,只是其认识可能是虚幻的、谬误的而已。有的作品,其认识表现为对现实的批判解析,例如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有的作品则表现为对现实发展的预测和期待,许多浪漫主义的作品都是如此;有的作品看似十分客观、冷静、精确,似乎作者完全不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其实这些作品不过是“冷眼深情”,或者用鲁迅的话说“热到发冷的热情,。但是,文学的反映包含的认识,又不同于哲学认识论上或科学上的认识。文学的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文学的认识与作家情感态度完全交融在一起。或者说,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情感评价渗透在具体的艺术描写中,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理解。在这里,认识与情感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样的认识与情感结合的形态,究竟是什么呢?黑格尔把它称为Pathos,朱光潜先生译为“情致。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对于作品和对于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来源。情致所打动的是在每个人心里都回响着的弦子,每一个人都知道一种真正的悄致所蕴含的价值和理‘性,而且容易把它认识出来。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的力量。〔’王黑格尔的意思是,悄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可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视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人们可以逐渐领会它,但无法用抽象的言辞来限定它。 有人问歌德,他的《浮士德》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歌德不予回答,他认为人们不能将《浮士德》所写的复杂、丰富、灿烂的生活缩小起来,用一根细小的思想导线来加以说明。这些都说明文学的审美意识是认识与情感的交融,就像盐溶于水那样,无痕有味,很难用抽象的词语来说明。 第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既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如果一个作家正在描写一处美景,却在想人非非地动心思要“占有”这处美景,那么他的创作就会因这种‘’走神”而不能艺术地描写,使创作归于失败。 一个正在剧场欣赏嗜奥赛罗》的男子,若因剧情的刺激而想起自己的妻子有外遇的苦恼,那么他就会因这一考虑而愤然离开剧场。在创作和欣赏的时刻,必须排除功利得失的考虑,才能进人文学的世界。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狄德罗(1]iderur,1713一1784)说:你是否在你的朋友或情人刚死的时候就作哀悼诗呢?不会的。谁在这个当儿去发挥诗才,谁就会倒霉只有当剧烈的痛苦巳经过去,感受盯极端灵敏程度有所下降,灾祸已经远离,只有到这个时候当事人才能够回想起他失去的幸福,才能够估量他蒙受的损失,记忆才和想象结合起来,去回味和放大过去的甜蜜的时光。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控制自己,才能做出好文章。他说他伤心痛哭,其实当他用心安排他的诗句的声韵的时候,他顾不上流泪。如果眼睛还在流泪,笔就会从手里落下,当事人就会受感情的驭遣,写不下去。 狄德罗的意思是,当朋友或情人刚死的时候,满心是得失利害的考虑,同时还要处理实际的丧事等,这个时候功利性最强,是不可能进行写作的。只有在与朋友或情入的死拉开了一段距离之后,功利得失的考虑大大减弱.这时候才能唤起记忆,才能发挥想象力,创作才有可能。这个说法是完全符合创作实际的。中国古代文论讲究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虚静”说,也是审美无功利的理论。我们说文学审美惫识在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并不是说就绝对无功利了。实际上,无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读者的欣赏在无功利的背后都潜伏着功利性。在间接性上看,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的“无功利”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更不必说,文学创作往往有很强的现实性的一面,或批判社会,或揭示人生的意义,或表达人民的愿望,或展望人类的理想等等,其功利性是很明显的。就是那些社会性比较淡的作品,也能脚冶人的性悄,“陶冶性情”也是一种功利。所以鲁迅说:文学“给人的愉快与休息,是劳作和战斗前的准备‘,。[幻鲁迅还说过,文学是“无用之用”。这意思就是说,文学意识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实现间接的有功利性。 第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从方式上看,既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文学有不同的对现实的把握方式,有的作品运用了神话、传奇、荒诞、幻想等(如《西游记》)来反映生活;有的作品则“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如<红楼梦》)来再现生活。但不论把握方式有何不同,文学按其本性是假定性的。所谓假定性就是指文学的虚拟的性质。文学的真实性是在假定性中透露出来的,可以说是“假中求真”。一方面,它不是生活本身,纯粹是子虚乌有:可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它会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的还真。文学作品就是这种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体。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过: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但是真实永远不会在画布上实现,因为它所实现的是作品和现实之间发生的联系而已。毕加索是从艺术本性的角度来谈艺术的假定性的,实际上把生活转移到文本中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假定。文学的假定性不但表现在那些描神画鬼、神奇幻想的作品上面.就是那些以反映生活本来面貌的完全写实的作品里似定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艺术的假定性,也就没有文学。但是假定性如果不同真实性结合,那就成为虚假的谎言,那就没有价值了。艺术真实性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艺术真实性是指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粉合生活发展的逻辑,有了这种合理的逻辑,也就可以被读者理解,大家也就会觉得它真实。换句话说,一件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由于作家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中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性,也完全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不在所写的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的人、事、景、物是否展现了整体的必然的联系。“合理,,是艺术真实性的客观方面,艺术真实性还有主观方面,因此除了“合理”之外,还有‘’合情”。因为文学审美惫识不是直接用道理说出,而是主要以情感作为中介,所以“合理”必须与“合情”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艺术真实。所谓“合情”就是指作品必须表现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意向。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悄和真诚的意向可以将合理的虚构升华为艺术的真实。 参考文献:1、黑格尔 《美学》 商务印书馆 1979 2、鲁迅 《鲁迅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3、大卫-麦克里南 《意识形态》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4、里克-伊克尔顿 《审美意识形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 张慧姝 在《道德经》的课堂上,杨鹏老师曾让我们讨论恶的来源。若承认世界起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代表着公义与仁爱,一切都按他美好的预旨,那恶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大问题。本文仅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着手,谈一些对于恶的本质的看法。 【剧情简介】威尼斯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私奔摩尔人奥赛罗,时任威尼斯政府的一名骁勇的主帅。奥赛罗手下的旗官伊阿古,不满足于自己的卑微地位,嫉妒卡西奥升任副将,也嫉妒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之间的爱情,决心实施一系列阴谋诡计,破坏他得不到的美好。最终,奥赛罗亲手杀死了苔丝狄蒙娜并自杀,而伊阿古也难逃威尼斯法庭的审判…… 伊阿古并没有什么雄心大略,他的阴谋诡计,也并非奔着什么远大前程而去。他的心太小,容不下那些美好,那些凭借他的地位和实力永远也无法获得的美好。他的心中埋藏着恶魔的鬼胎,燃烧着熊熊的妒火,他要把这妒火放出来,在他的体外燃烧;他要促成这鬼胎长成,去摧毁他得不到的一切。他说:“ 地狱和黑夜酝酿成这空前的罪恶,它必须向世界显露它的面目。 ”(第一幕第三场)他所凭借的,是他的计谋和魔鬼般的奸诈;他小心发酵着的,是他心中的怨毒和罪恶,他所要达成的,是破坏和毁灭。 伊阿古的诡计不可谓不高明,他的所作所为,在未明全局的人看来,是那么友善正直。 伊阿古的朋友罗德利哥,因得不到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而想投河自尽,伊阿古这样给他鼓气:“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不论我们插荨麻,种莴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植一种草木,或者把全园种得万卉纷披,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垦也好,那权力都在我们的意志…… ” (第一幕第三场)然而,这样的“开诚布公”,绝非出于什么好心,伊阿古是要把罗德利哥变成他的一枚棋子,一枚挑起事端的棋子。 伊阿古引诱卡西奥喝酒,安排他的“棋子”罗德利哥去激怒卡西奥,在卡西奥的副将职务被撤之后,又“推心置腹”地为卡西奥出谋划策:“ 正像有人为吓退一头凶恶的狮子而故意鞭打他的驯良的狗一样。你只要向他恳求恳求,他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第二幕第三场) 伊阿古又伪装成一个忠心耿直的仆人,“诚心诚意”地提醒奥赛罗:“ 啊,主帅,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他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 ”(第三幕第三场) 善与恶难以分辨。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恶的行为往往需要伪装才能达到其目的 。伊阿古自己也如是说:“ 恶魔往往用神圣的外表,引诱世人干最恶的罪行,正像我现在所用的手段一样。 ” (第二幕第三场) 一分真实(那块被苔丝狄蒙娜无意丢失的手帕)和四分虚构,伊阿古成功挑起了奥赛罗心底的那缕愤怒的火苗,依靠着对奥赛罗内心的洞察和欲擒故纵的言辞,有效放大那缕火苗为熊熊怒火。怒火烧毁了奥赛罗的智慧与理性,让悲剧不可阻挡地发生了。伊阿古把他的诡计比喻成“危险的思想”和“毒药”,他说:“ 危险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毒药,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尝不到什么苦涩的味道,可是渐渐地在血液里活动起来,就会像硫矿一样轰然爆发。 ”(第三幕第三场) 如此歹毒的用心,剧中人都察觉到了吗?他们非但没有察觉,还过于轻信,就如伊阿古的主人奥赛罗那样,认为他的仆人非常可信且机敏过人。他们是有限的,他们看不见全局,他们只停留在属于他们的场景中,而伊阿古却奔走于各个场景,在其间完美周旋着,一切按他预想的进行。他们的有限,也配合着恶的迅速滋长。 伊阿古懂得用耐心去捕获最佳时机,懂得用他的聪慧给恶之鬼胎提供养分,比起那些被蒙在其中的当事人来说,他简直就是“全知全能”了。他要捣毁卡西奥的荣誉,让其身败名裂;他要破坏奥赛罗新婚的甜蜜,让其弦断柱裂。他的所作所为,由嫉妒到嫉妒、由荒诞到荒诞、由缺陷到无序、由恶的念想出发指向恶的结果。恶,究竟源自何处?在讨论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爱。 若伊阿古不嫉妒,能够忍耐,具有恩慈,就不会有怨毒潜入他心中;若卡西奥不轻易发怒,就不会酒后滋事被人抓了把柄;若奥赛罗能够“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就不会轻信伊阿古的谎言,着了“嫉妒”这个绿眼妖魔的道。 换句话说, 恶,就是爱的缺失。 那又是什么造成了爱的缺失? 伊阿古是一名卑微的旗官,整日被人呼来喝去,他知道终其一生,都很难改变身份上的这种缺陷。他把目光投向他所缺失的地方,使他产生了荒诞的心理渴求,并开始安排一系列行动,指向混乱与无序的荒诞目标,这是他人生意义的缺失和荒诞所造成的。卡西奥多情但易怒,奥赛罗骁勇但轻信且嫉妒,他们都是有缺陷的人。 杰曼·格里尔教授说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伦理上把恶理解为一种缺陷,荒诞和矛盾 。剧中人物无论是人生意义的缺失,是命运还是性格上的缺陷,导致恶在内心生根,在体外成长,最终这股恶的力量吞噬了多条生命。 这是一股熵的力量,与天之道的创生本性背道而驰,是站在爱的对立面,根植于缺陷、荒诞和无意义,指向破坏、杀生和无序。 藉由莎士比亚的这出悲剧,读者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到恶的起源与生长,也看见了恶的成因,人的有限和残缺,而 这种有限和残缺,正是恶魔要诱惑的,人生,就是一场需要经受住的考验。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卡西奥和奥赛罗未能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识破伊阿古的诡计。那伊阿古看到全局了吗?他也没有,最终伊阿古未能逃脱威尼斯法庭的审判。也许,伊阿古也只是上帝派出的魔鬼,上帝是要借伊阿古的手,考验一下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她抛下她的身份与责任,抛下她的父亲,为了她的爱情。她的爱情导致父亲的直接死亡,她为之献身的爱情,究竟能否经受住魔鬼的考验? 未能经受住考验的爱情,只有毁灭;未能经受住考验的人生,没有加冕。
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形象
摘要: 通过欣赏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剖析,在整个戏剧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浅析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戏剧台词或是故事内容中人物所说的话和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
关键词: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形象鉴赏
一、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笔者认为《麦克白》是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作品,主人公麦克白在整个内容中的表现以及心理的成长和变化是比较有看点的。笔者最初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也都是翻译过来的,没有接触到原文,原文中的台词设计以及内容更为贴近作者的真实想法更能精准地表达主要内容和人物思想变化。
《哈姆雷特》主要是围绕哈姆雷特这个主角展开故事。父亲被父亲的弟弟篡位并且这位新的国王却娶了父亲的妻子,这对于小哈姆雷特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他决定要报仇,在一定的精神折磨下,哈姆雷特需要通过装疯卖傻来掩饰自己,并且在这种状况下,要灭掉仇人,虽然哈姆雷特一心计划要杀死这个新国王,但是并没有想到国王诡计多端,最后也是死在了他的奸计之下,和他同归于尽。《奥赛罗》也是描写一位勇敢的将士奥赛罗好不容易和心爱的女人成婚后却被奸人所害误认为自己的妻子对自己不忠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后弄清事实后就后悔莫及也自杀了。《李尔王》则是描写国王李尔王想要将自己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是却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诡计多端,花言巧语共同夺走了土地,但是只有小女儿对父亲是真正地尊敬和爱戴,大女儿和二女儿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刻薄,小女儿在战场中死去后,李尔王非常悲痛。《麦克白》是描写麦克白将军受到女巫的诱导和妻子的引导夺得了王位,从这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狂暴,最后也没落得好的下场。
二、悲剧人物分析
在《哈姆雷特》中,“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哈姆雷特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很好,他心里是充满愤怒的,但是他并不知道是不是要怀恨着去生活,是去复仇还是要忍受精神痛苦,“the pangs of despis’d love,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law’s delay , the patient merit of th’unworthy takes ”心中的愤怒并不能让他安定地生活,为喜欢的女人写情书,却最后也还是失去了爱人,对新国王和母亲的愤恨怎能让他冷静下来,虽然爱情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他这里,可能爱情也就占很小的位置,可能都不存在位置,但是对于母亲和父亲的弟弟结婚这件事情,哈姆雷特的心里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从母亲身上又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对女人的看法有了不同的认识,在心里有了一道防线,这也使他自己的爱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交织中展现哈姆雷特的心理变化,由这些心理变化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和语言。“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这是莎士比亚在文中说的,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也是经过了巨大的思想变革才产生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以及后来思想的挣扎与痛苦。“There‘s a special providence in the fall of sparrow”。
《奥赛罗》这篇在刻画奥赛罗的形象上也是比较矛盾的,在一些地方可能体现得很大度,而有的时候又显得很“小气”容易对别人产生怀疑,就像他不相信自己的妻子最后掐死了她,这一点就让他体现得很凶残,性格的极端性也体现得很明显,也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Brahantio What profane wretch art thou?”“Othello not I I must be found : My parts ,my title and my perfect soul Shall manifest me rightly Is it they?”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奥赛罗这个人,他的`两面性,人格的爆发,一边有智谋,一边却显得很胆怯懦弱,时而善良,时而凶残。
《李尔王》这个故事可能是笔者较为喜欢的故事吧,就像看过的童话书,只是结局是悲剧,情节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对李尔王的描写人物的变化不是最极致的,笔者觉得,它更多地是要反应当时的一种社会局势,李尔王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在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周围人物的不同中体现出人物形象价值的,开始时是在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怂恿下变得很专制,后来由于大女儿和二女儿把他舍弃后,他又走向了不同的世界,这时候环境带给他的感触也就多了,也使得他的变化发生,激昂的台词也反映出李尔王内心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了穷苦百姓的辛酸也明白了自己被利用被欺最后幡然醒悟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小女儿死去,只能抱着她的尸体痛哭。
《麦克白》这个作品中让悲剧人物升华的东西就是“欲望”,这个悲剧也是对麦克白这个人物刻画得最为细致精彩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所铺垫,不是一味强调最后的悲剧结尾,麦克白这个人物本身就有一定的欲望,加上一些外在的诱惑,就造成麦克白的行为,也就是说最后的悲剧结果可以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并没有是取决于不公平的命运枷锁之类的,开始出现的女巫就将麦克白心中的欲望之火点燃,接下来妻子也怂恿他夺权,然后又因为害怕就会要做过多的掩饰,这样就会让欲望变得更强大。
三、小结
这四部悲剧作品都是以悲剧主人公作为名字,也是围绕主人公写的悲剧故事,当然,在其中不乏有一些其他的悲剧角色,也是值得品读和分析的,就像哈姆雷特的叔叔,他其实也算是一个悲剧人物,通过自己的奸诈毒辣得到一切,却也是死在哈姆雷特的手中,并不是说死去了给他带来一定的悲剧色彩,而是整个戏剧中他都算作一个可悲的人物可恨的人物,其他几个也是,同样都有些悲剧人物的描写,也就是这些人物的作用才更凸显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物意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艺术[J].铜陵学院学报,2001(04).
这本书就是多主题的作品,里面包括了爱情与嫉妒主题,轻信与背信主题,异族通婚主题,这一篇小说就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全面的展现语言的生动,非常的丰富,个性化展现的人物性格复杂性,还有多面性,加上情节生动丰富,很值得人细细品味。
主要内容: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奥赛罗(Othello)》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
创作背景:《奥赛罗》主要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辛斯奥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嫉妒心很强的摩尔人,因为轻信部下的谗言,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原故事非常简单,除了苔丝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姓名。
《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种族歧视是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之一。
他本性的迷失和种族歧视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和伊阿古的奸计,因此奥赛罗对于自己——个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信心。
他由坚信苔斯狄梦娜的忠贞到怀疑苔斯狄梦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认苔斯狄梦绷的爱情,并认为苔斯狄梦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她,造成了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赛罗
这本书读起来是非常深奥,但只要你读懂了,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文学价值高达100%。
①(伊阿古)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就是这园圃里的园丁。 ②(伊阿古)名誉是一件无聊的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③(伊阿古)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一部令人泫然欲泣的爱情悲剧。 莎翁的戏剧很多是以王公贵族为主人公,像《李尔王》、《哈姆雷特》等等,但是这部悲剧并非如此,相比较,剧中的主人公地位算是比较低下的了,甚至可以说是“平民阶层”。 主人公奥赛罗是一个外邦人,而且是一个黑人,他是因为在军事方面的超凡能力而受到威尼斯政府的重用。相比于那些纯正血统的王侯将相们,他的身份不算特别高贵。 奥赛罗 是摩尔族贵裔,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猛将,他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了贵族元老的女儿 苔丝狄蒙娜 的芳心。他们情投意合,私下里喜结连理。 奥赛罗手下的旗官 伊阿古 阴险狡诈,笑里藏刀,他一心想攀登高位,对奥赛罗不满。于是他向苔丝狄蒙娜的父亲告密,没想到却弄巧成拙,成全了两人的婚事。 后来,因为战事的需要,奥赛罗和妻子奉命来到塞浦路斯岛。 两面三刀的伊阿古继续设计挑拨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感情。 他先是教唆绅士 罗德利哥 和醉酒的副将 卡西奥 发生矛盾,使得卡西奥闹事而丢掉官位,然后献计叫卡西奥请求苔丝狄蒙娜向奥赛罗求情。 紧接着,伊阿古有意无意向奥赛罗暗示苔丝狄蒙娜和卡西奥有奸情,并就奥赛罗给妻子的定情信物——手帕大做文章。 奥赛罗最终上当,信以为真,愤怒之中掐死了妻子。后来伊阿古的妻子 埃米利亚 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奥赛罗懊悔万分,自刎而死,倒在了妻子的身旁。而恶毒的伊阿古最终受到惩罚。 奥赛罗送给苔丝狄蒙娜的 一方手帕 在剧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增强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最具有戏剧性和趣味性的地方主要在于 第四幕第一场 。伊阿古在卡西奥面前故意谈起卡西奥的情人(让奥赛罗误以为谈论的是苔丝狄蒙娜),并让奥赛罗躲在不远处暗中观察,导致奥赛罗更加疑心和愤怒于“卡西奥和苔丝狄蒙娜的奸情”。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以男女主角之死落幕。 这部剧中最悲剧的便是苔丝狄蒙娜。 她高贵、善良、漂亮,多少侯门贵族对她大献殷勤而都被拒之度外,却深深地迷恋上自身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奥赛罗。 她的爱是那样地纯洁,那样地真挚,那样地坚定。不论是父亲的阻挠,还是后来奥赛罗对她的怀疑和冷漠,她始终深爱着他,无怨无悔。即便是快要被自己的丈夫掐死,仍如是说道:“ 谁也没有干;是我自己。替我向我的仁慈的夫君致意。 ”这,难道是所谓的“爱到深处无怨尤”? 奥赛罗同样深爱着苔丝狄蒙娜,恨不能整日陪在她身边。 他们的爱,打破了传统的“门当户对”,甚至打破了所谓的“血统”的束缚——要知道,奥赛罗本就是异邦人,且是一个受人歧视的黑人。他之所以有一席之地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军事才能有利用价值。然而苔丝狄蒙娜并没有对他抱有成见,而是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奈何情路多坎坷,到头来有情人不能永成眷属,令人感慨唏嘘! 嫉妒,主要体现在伊阿古和奥赛罗身上。 伊阿古野心勃勃,不甘心不服气于只做一个小小的旗官,于是他处心积虑设计陷害卡西奥和奥赛罗,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要是卡西奥活在世上,他那样风度翩翩,叫我每天都要在他的旁边相形见绌。 ” 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他设计让卡西奥差点死于非命,让奥赛罗夫妇感情破灭先后死去,最终自己也被嫉妒心反噬,受到制裁。 伊阿古的嫉妒源于对权力的渴望,不甘心落后他人,哪怕德不配位也要竭力追求,不论以何种手段。至于主人公奥赛罗,原本他既升了官又抱得美人归,可谓是人生巅峰,却最后一场空。这个跟他的嫉妒心和猜疑心有莫大的关系。毋庸置疑,他是爱苔丝狄蒙娜的,然而只是伊阿古的一些捕风捉影的话就让他对自己的妻子起了疑心,可见奥赛罗对她并不是百分百的信任。一方面,毫无理性的思考体现出奥赛罗的鲁莽和愚蠢,听风就是雨;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他的卑微。 奥赛罗是一个异族人,不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子弟,肤色还是讨人嫌弃的黑色。而他的妻子呢,美貌绝伦又是贵族身份,引无数人折腰。因此,他是有卑微和不安全的隐藏于心的情感。 如果不是伊阿古的从中作梗,他们二人也许相濡以沫到白头。但恰恰就是平静的湖面上被掷来了一块石头,就免不得要起涟漪。奥赛罗的幸福人生就此开始渐渐地土崩瓦解。 可怜可叹奥赛罗,被愚弄,“ 在他那充满着无知的嫉妒的心头,一定可以引起严重的误会 ”;可悲苔丝狄蒙娜,纯洁的心灵受到莫名其妙的戕害。 若是二人天堂相逢,奥赛罗,你就慢慢地忏悔吧……
不固定,他直播是没有固定时间的。
罗翔,男,湖南耒阳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1999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博士学位。
罗翔教授主要学术著作四部,包括《刑法学总则》《刑法中的同意制度》《冲出困境的罪刑法定原则》《中华刑罚发达史》;在各大期刊发表的主要论文二十二篇。
社会活动
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3月9日,他受邀把自己的刑法课“搬”上bilibili,两天之后涨粉百万。截至2020年10月25日,罗翔bilibili粉丝数已达1000万。截至2021年7月3日,罗翔哔哩哔哩粉丝数已达1500万。
罗翔老师的著作《圆圈正义》入选了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于2019年世界读书日前公布的年度书单。
2021年1月,《刑法学讲义》入选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单“年度通识写作”。
2021年3月,加盟腾讯视频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第五季》半决赛;8月,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三季》。
2020年12月25日参演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反跨年》播出。同日参演的真人秀节目《十三邀第五季》播出。
2021年6月8日,参加的脱口秀节目《我的青铜时代》开播。9月19日,参加的人物访谈节目《追梦人之无界人生》在中国大陆开播。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摘要 :2009年4月,我国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开始了跨界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人民币走上了国际舞台,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层出不穷,为境外人民币结算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基于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度,将风险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对策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上是指经国家批准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其自愿基础上通过跨境,贸易来实施结算。目前,商业银行均可在人民银行规定内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另外,我国出口企业在与海外企业交易中,也可以利用人民币结算,结算方式有汇款、进出口信用证、托收等。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金融大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影响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货币国际化。我国人民币以往都是区域化先行,当前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发展,当前还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但是未来国际货币中有人民币的身影已经成为必然。人民币国际化改变了我国金融体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有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
1.客户营销。当前国内很多大企业都设立的境外分公司,因此境外市场成为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商业银行是我国人民币运行以及流通的主体,当前国际市场上人民币有了更大的交易以及流通规模,有助于商业银行争取境外客户,拓宽境外市场。2.战略布局。人民币推行跨境结算业务,使得我国步入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境外业务较晚,速度较慢,但是我国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将突破口放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上面,对自身拥有的足够的人民币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国际化经营。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拓展服务范围,深入到国际市场,也可以在境外各个地区设立机构。3.未能实现自由兑换。就目前来看,境外人民币的供给严重短缺,这一问题制约了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发展。香港地区作为境外人民币流通最活跃的地方,具有较好的人民币业务基础,但即便如此,人民币供给不足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香港地区与广东的贸易额大约为17007亿人民币,若全部交易额中,10%利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对人民币的需求量约为1700亿元人民币左右。4.资金流动风险加剧。境外人民币在结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结算风险。对于市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世界范围内人民币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因为国内外市场存在资金价格上的差异,很容易发生资金非法流动的问题,如果防范工作没有做到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信用风险,当前逐渐开始开发人民币境外款的项目,但是这明显提升了银行的跨境授信风险,我国境外的商业银行还没有足够的网点,无法对所有境外企业都做到详细了解,在授信业务办理时潜在违约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操作风险,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会有一些漏洞,同时监管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相关规定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银行的操作风险明显增大。
三.对策分析
综上,为了保证在国际环境能够良好发展,必须与人民币国际化形势相适应,将突破口放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海外客户以及市场,对海外机构的布局进行不断的优化,不断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优秀人才。笔者将分别从:增加人民不能供应量、规划发展战略路线、对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加以创新、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等方面来阐述,以期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1.增加人民币供应量。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对人民币结算带来许多风险。为改善这一现状,首先,我国应对人民币供应量充分提高,有效缓解人民币流通不畅的问题。目前,境外人民币供应方式主要为货币互换,但该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现状,据此,我国必须对人民币互换协议充分定义并有效扩充。如允许境外银行为我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允许境外合格机构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逐步放松人民币与港元的兑换限制,等等。2.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也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到真正完善的那一天,可能过程需要几十年。对于商业银行,大部分境外金融工作都是初次着手,缺乏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验。所以为了保证发展的顺利性,必须不断学习其他国际化货币的发展模式,吸取发展中失败的教训,总结发展中有用的经验,密切观察其他国家在其货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国家商业银行应该怎样有效起到配合作用,怎样真正参与到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科学发展战略。3.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产品。首先需要不断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及其衍生产品,具体来说,包括针对企业客户的存款、贸易融资、结算等多项业务,还包括针对金融机构客户的投资、清算、账户管理等产品。其次必须不断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金融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保证资本项下的'各种新业务得到及时的发展,包括境外其他银行提供人民币同业拆借,提供给境外企业跨境人民币购售以及人民币账户融资等服务。还有针对国内与股票指数以及股票有直接关系的理财产品的发行,通过在案发行吸引境外资本购买我国发行的金融产品。最后是要提供给企业客户综合、全面的服务方案,包括国内企业在并购境外企业时,商业银行应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银行应该参与收购前期的企业谈判,告知企业当地资金管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整个过程中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帮助企业规避各种风险。4.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想实现海外人民币业务大规模发展,必须重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一重要基础,将境外各项人民币业务比如人民币存款、结算、清算等的发展带动起来,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把握这一机遇,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上,对清算渠道进行建设并促进其不断完善,不断增加产品的种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获取更多的境外客户,接力更多的境外人民币,确保人民币海外业务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首先要确定重点境外分支机构,其次要扩展国际业务客户,再次要在具有较高人民币流通率的区域培养境外客户。总而言之,我国必须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结算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为我国开辟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为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国必须加强学习,掌握世界发展形势,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加强监管调控与统计监测,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1]于海波,周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04:51-53.
[2]肖鹞飞,肖婧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视角[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05:100-114.
[3]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遇与挑战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01:16-17.
[4]罗翔,李艳萍,赵美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从外汇管理及企业认知的角度[J].湖北社会科学,2010,04:82-84.
在中国政法大学和厚大授课。
罗翔,男,湖南耒阳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1999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博士学位。
罗翔教授主要学术著作四部,包括《刑法学总则》《刑法中的同意制度》《冲出困境的罪刑法定原则》《中华刑罚发达史》;在各大期刊发表的主要论文二十二篇。
获奖情况:
2008年来入选法大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2018年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12月,获评“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2020年12月,荣获“CCTV年度法治人物”。
刑法罗翔老师现在主要是在厚大法考授课,听罗翔老师不止一次说过他去厚大教育授课是因为他跟厚大老总理念一致,想要向更多人传递法治理念,帮助更多的人,做法治之光!罗翔老师和厚大老总太有情怀了,免费课堂真的帮助了很多人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 文化 、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 彩绘 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 故事 , 《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 国画 大师,开 人物画 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1.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2.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 素描 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3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浅谈大学美术鉴赏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 经验 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 谚语 ,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色彩的运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语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 教育 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致谢: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浅谈新课改下美术鉴赏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离不开情感的运用。利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够让学生更热爱美术学习,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本文是我在实际教学中 总结 的一些运用情感开展美术教学的经验,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爱 用心 赞赏 学生 真心
“想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同样,想要别人爱你,尊敬你,你也要同样先去爱别人,尊敬别人。”以前,总是听到这句话,但真正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我这两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真正体会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你真心地去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用爱鼓励学生。”这是开展情感教育,运用情感教育促进美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了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你的真心去和学生沟通,建立信任感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 名言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成功不仅和教师有很大关系,也同样和学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但凡是自己喜爱的教师给予的教育,他们很快便能接受、掌握。即便是批评,也能愉快的接受,这便是学生所说的喜欢的教师的课就爱上,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往往有抵触情绪,从而不爱上这一门课程。所以,我们要用爱建立情感的磁场,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高一美术鉴赏课上,我正在讲课,一位学生踢门而入,并且用挑衅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走到座位上趴着,好像在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位“刺头”学生,我没有发火,继续讲课。讲完课后,我走到他的座位旁边对他说:“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学生坐直了说了句:“没事。”我继续说:“既然身体上没有原因,那么就是不喜欢我的课喽?那么你 说说 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课?”这位学生这时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没有,老师,是我错了。”从此以后,我每次上他们班的课,他总是很认真听讲,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我认为,这就是情感的收获,也是爱的收获。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的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真正的情感,达到了信任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鼓励,用爱让学生建立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自信心是一种精神能源,是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一个人有信心,心里活动就积极、稳定,就会以持久的毅力去实现自己已定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教师予以肯定。这就是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 方法 ,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增长的关键性 措施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具体的点评分析,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既保护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争取获得成功。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也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是一个教师爱的具体体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鼓励和关爱呢?其实做法很简单: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三、经常赞美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爱的魅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赞赏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一次,一个美术班的学生找到了我,他说:“老师,我有事情请教您,但是您得答应我,不许和别人说。”我说:“好。”他说:“我喜欢我们班里一个女生,我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表白,我很苦恼。”我一听,这是早恋啊,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要劝他放下早恋,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是又不能直接说。于是,我说:“是哪个女生能不能告诉我?”他说了女生的名字,我一听,原来是最漂亮的那个女生。于是我就说:“我得表扬你!你看,你喜欢的女生是班里最漂亮的,这说明你的审美能力很高嘛!你说说,你除了喜欢她漂亮还喜欢她什么?”他说了这个女生的几个优点。
我表示同意,我接着说:“你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是一个人,她就会有优点也有缺点。你再去观察观察她的缺点,我再告诉你你该不该表白。”过了一个月,他又来找我,这回他说:“老师,我不想表白了!”我说:“为什么?”“我按照您说的去观察她的缺点,我发现了不止有十条,而且有些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说:“你看,现在你的烦恼自己就解决了,根本就不用我帮忙了!不过,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恋人之间也要能包容所有的缺点才能称之为恋人。你包容不了,这说明她不适合你。那么,这一篇就掀过去,你以后要把她还当朋友一样对待。”“谢谢您,老师!我开始跟您说的时候,您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我很感谢您!”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赞赏学生时,心灵的感受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在吵架的时候要很大声,因为他们的心离得远了,他们越大声心离得越远,而爱人之间在甜言蜜语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的,因为他们的心离得非常近。所以,我只要用我一颗炽热的心去接近学生,用心灵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热爱美术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美术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情感教育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情感的沟通也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仅是对人的尊重更是对我们美术教学的促进和补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钻研美术基础知识完成好美术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运用情感教育丰富、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教授在1986年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推荐的“中外文学阅读书目”共有268 种,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07 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35 种,文学理论部分 25 种,西方文学部分54 种,东方文学部分 20 种,俄苏文学部分 27 种。 《中外文学书目答目》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内容丰富,建议你去图书馆借阅比较好。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 白居易诗选 顾学颉、周汝昌 2 长生殿 洪升3 楚辞选 马茂元注4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5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蔡元放 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7 杜牧诗选 缪钺 8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著 张友鹤校注 9 范大成诗选 周汝昌 10 古神话选释 袁珂选11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12 关汉卿戏曲选 (元) 关汉卿著 13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14 国语选 傅庚生 15 韩愈文选 童第德16 韩子浅解 梁启雄 17 汉书选 顾廷龙、王煦华 18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19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中凡20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编 21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22 红楼梦 曹雪芹 23 话本选 吴晓玲 24 黄庭坚诗选 潘伯鹰 25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 26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 27 近代诗选 28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29 镜花缘 李汝珍 30 康有为诗文选 康有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31 老残游记 刘鹗著 陈翔鹤校 戴鸿森注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 33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34 李贺诗选 叶葱奇 35 李清照诗词选注 刘忆萱 36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37 历代诗歌选 季镇淮、冯钟芸等 38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39 辽金元诗选 章荑荪 40 聊斋志异选 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41 柳亚子诗选 柳亚子著 徐文烈 42 柳宗元诗文选 贝远辰 43 龙川词校笺 夏承焘 44 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 45 论语译注 杨伯峻 46 孟子译注 杨伯峻 47 明代散文选注 刘世德 48 明清传奇选 赵景深 胡忌 49 明清文言小说选 薛洪绩 50 明人杂剧选 周贻白 51 牡丹亭 汤显祖 52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53 孽海花 曾朴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5 欧阳修文选 杜维沫、陈新56 琵琶记 高明著 钱南57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58 人境庐诗草笺注 黄遵宪著 钱59 儒林外史 吴敬梓 60 三曹诗选 余冠英 6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62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63 史记选 司马迁 64 水浒传 施耐庵 65 水浒后传 陈忱 66 说岳全传 钱彩 金丰 67 宋词选 胡运翼 68 宋诗选注 钱钟书 69 宋文选 70 苏轼词选 陈迩冬 71 苏轼诗选 陈迩冬 72 隋唐演义 褚人获 73 唐代散文选注 张撝之 74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 75 唐诗选 马茂元 76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7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 79 桃花扇 (清)孔尚任 80 陶渊明集 逯钦立 81 晚清小说史 阿英 82 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 83 王维诗选 陈贻焮 84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85 文天祥诗选 黄兰坡 86 西厢记 王实甫 87 西游记 吴承恩 88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 89 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 萧平编 吴小如注 90 严复诗文选 严复著 周振甫选注 91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 92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注 胡士莹校注 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 94 元好问诗选 郝树候 95 元明清诗文选 米治国 96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 97 元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 98 战国策选讲 刘亿萱 99 中国古代寓言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100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01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102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103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104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郭汉城 105 中国小说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6 庄子浅注 曹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