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论文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总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方资产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 的执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资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 *** 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援。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稽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执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资料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曹燕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3]王顶柱《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弊端途径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 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将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任意调整。

2、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3、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机动科或后勤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

4、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5、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具体管理

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覆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集团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集团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后下拨。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人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装置效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许可权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人、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式办理报废手续。并不是所有报废资产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一部分报废资产在本企业属于因装置的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产品,在其他一些单位或许尚

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关键凭证具体如下: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覆。

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稽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专案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覆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 *** ,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固定资产标准间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装置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X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红,徐虹,张超.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邢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关于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问题[摘要]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却产生了会计业务之间的缺乏有效监督, 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差, 会计软件程序容易发生问题等内部控制问题。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内部控制是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采取加强职责分工控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管理制度等措施。[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措施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基本上从单纯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它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进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数据存储方式改变面临的控制风险问题。在手工方式下,会计数据以证、账、表等形式记录在可视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是,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被直接存储在磁盘上,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二)因数据输入不当导致的控制问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所有的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因而数据输入不当的控制问题成为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普遍重功能、轻安全;计算机硬件设备配备不全,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会计软件的正常运用;磁性介质本身易受环境影响,会计数据存在意外丢失或损坏;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特点使大量会计信息在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时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有可能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这些问题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四)组织管理控制不严带来的问题。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层层复核、道道把关,具有严格的审核和复查机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使得某些人员既可以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以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此外,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对整个系统及控制措施比较了解,系统内部人员彼此也相互熟悉,往往不能严格执行一些安全保密措施,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三、加强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违法和舞弊行为,保护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安全完整,防止财产流失,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电算化内部控制,尤为重要。1.加强制度宣传,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认识,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法律做引导, 督促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当前应加强《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各业尤其是管理当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和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 定期考评,将评估结果存入技术档案,作为晋升专业职务条件之一,以使会计人员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2.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特点, 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系统内各类会计资料的存储。要保管好存储会计数据的介质。所有会计资料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字才能存档; 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不依附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最高层直接领导,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通过内部审计,更清楚了解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够保证为单位提供真实可行的财务信息。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企业应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的各项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可制定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设置操作权限,根据工作的需要应对每个会计人员的操作进行权限控制;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制定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办法。4.加强内部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存在漏洞。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任何工作都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会计事物工作。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不容忽视。要不断深入研究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调整、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完整的信息,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模式,同样需要与时俱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参考文献[1] 王向青. 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思路[J]. 中州大学学报,2006(4).[2]付丽:《网络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商业会计,2008,7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项目的赢利性、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可利用资本的成本和规模 。 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1、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率企业产销业务量的稳定程度对资本结构有重要影响:如果产销业务稳定,企业可较多地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如果产销业务量和盈余有周期性,则要负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将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经营发展能力表现为未来产销业务量的增长率,如果产销业务量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增长,企业可以采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以提升权益资本的报酬。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债权人愿意向企业提供信用,企业容易获得债务资金。相反,如果企业财务状况欠佳,信用等级不高,债权人投资风险大,这样会降低企业获得信用的能力,加大债务资金筹资的资本成本。3、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结构是企业筹集资本后进行资源配置和使用后的资金占用结构,包括长短期资产构成和比例,以及长短期资产内部的构成和比例。资产结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融通资金;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更多地依赖流动负债融通资金,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企业负债较多,以技术研发为主的企业则负债较少。4、企业投资人和管理当局的态度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如果企业股权分散,企业可能更多地采用权益资本筹资以分散企业风险。如果企业为少数股东控制,股东通常重视企业控股权问题,为防止控股权稀释,企业一般尽量避免普通股筹资,而是采用优先股或债务资金筹资。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看,高负债资本结构的财务风险高,一旦经营失败或出现财务危机,管理当局将面临市场接管的威胁或者被董事会解聘。因此,稳健的管理当局偏好于选择低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研究论文

分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医院固定资产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设备科和总务科,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总务科管理房屋、家具,财务科管理总账和金额,各部门管理没有建立明细账或者明细账不完整,使用部门没有设立台账、无专人管理资产,管理科室没有建立设备收、发、维修记录,设备在科室之间转移没有手续,报废毁损不及时通知财务,固定资产多年不盘点,管理科室不与财务对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部分科室紧追潮流添置新设备,不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设备盲目购入后,由于病人少,无法开展工作,导致设备闲置;有的设备即使使用了,由于没有加强维修保养,坏了就买新的,即使可以局部维修再使用,也不维修,根本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大了医院医疗成本开支,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三)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规范,资产流失严重。各科室负责人调动、离职时,没有执行严格的移交手续(又加上由于原使用科室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移交没有确实的依据),对于科室公共财物的转移使用缺乏专人监督和管理制度,往往“物随人走”,资产流失;医院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增设临时应急科室,待疫情缓解后,调配的科主任、护士长都回到原科室,资产管理科室在接收应急科室资产时没有与原应急科室管理人员办理资产移交,可能导致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医院为了发展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改变了设备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设备采购中,医院管理层重视资产的采购,轻视管理,只要是临床提出的,在不充分考虑利用的基础上购买,没有对整体医院资产进行全盘管理,申请购买设备是否属重复购买,能否各科室之间调剂使用,没有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资产占用大量资金,设备利用率低下,同时资产损耗不能从收入中补偿,形成恶性循环……。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报表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医院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初始建造或购置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固定资产的磨损在加大,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减少,由于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的损耗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旧会计制度下,医院是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于结余少,往往无法按照规定比例提足),提取修购基金计入净资产反映,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直到资产完全报废前,会计报表中资产价值一直保持不变,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和主管局无法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

(一)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购入的控制。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资产领导管理小组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一级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二级明细账,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固定资产购进的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掌管全院的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购置及入账均需先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制度,特别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进,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医疗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报请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资产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对报告进行评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盲目购置;进行公开招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公开集中招标制度,任何部门不能私自购买,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一起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开支的公开透明。

(二)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年财政拨款只占人员经费开支的4%,医院大部分开支属自挣自吃,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医技开展诊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过去“重采购、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的`错误观点,管好用好实物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资金、减少设备购置支出,同样会给医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和临床诊疗服务看得同等重要。

1、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即同一部门和岗位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购进、验收与付款;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维修报告制度,设立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产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大修和技术升级,要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程序申报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后,报请资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审核鉴定后,提出处置申请报告,报告医院管理层审批,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局批准后才能办理处置手续,对于大型设备要进行招标处置;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大型设备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收支效益评价,并把评价报告汇报给医院管理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以提高设备的营运收益。

3、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过去医院虽有制度,由于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没有认真确实的执行盘点制度),医院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清查工作(资产盘点以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为主,审计和财务部门参与监盘),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报请医院管理层或主管单位批准及时做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报表反映的真实性、完整性。

4、建立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列入对资产使用部门的考核范围,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资产使用部门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资产管理科定期对各科室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上报财务科,财务科将资产占用、毁损、维修开支情况量化成数据,列入科室绩效体系考核,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着、经济效益突出的人员,并将结果定期公布,提高全院职工资产管理意识、增收节支意识。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医院正常医疗条件的物质基础,医院固定资产金额大,更新换代快,转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开支,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地发展。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固定资产管理论文范文一:固定资产管理浅析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其它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三)组织责任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报告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离职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固定资产管理论文范文二:浅谈固定资产管理【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与对策。【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一、引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四、结语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的论文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学校固定资产数量也得到了快速增加,为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但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为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数量不断增加,这也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是中小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而很多中小学校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学校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在购置固定资产后,疏于后续管理,使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之间存在着脱钩关系。主要表现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重视资金投入,但是在购置后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有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同时,中小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制订有效的责任制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采购过程不够民主

中小学校在固定资产采购中的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民主决策,主要表现在:学校采购固定资产过程中一些采购项目没有经过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采购前也未对设备的功能进行认真调研,导致决策存在失误的现象。比如,某小学为了实现现代化教学,增加了幻影灯和投影项目的资金投入,但是在投影设备采购之前没有经过学校行政集体的民主商议,使此次采购在过程上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原则。

(三)财务制度不统一

在现阶段,中小学校财会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1997年1月1日执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还有是1998年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制度。这两种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不同。根据前者的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图书),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后者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二是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而我国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通则》明确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三者的不统一,给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职业判断,影响了中小学校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畴。

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管理

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小学校应该真正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爱护固定资产的宣传,同时还要在管理制度中明确管理责任和盘点清查制度的具体落实,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学校还应该执行落实管理制度,责任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避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在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对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之所以会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树立起足够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领全校师生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此外,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应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其能够明白各自的职责所在。

(三)改进财务制度

中小学校现阶段执行的财会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划分。在改进财会制度时,应该重视原财会制度中评判标准不明确的地方,对其做出进一步统一。为了解决财会制度给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不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不同的参考数值。比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状况不相同,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城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实际的固定资产数额标准,这样可以使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实现量化管理。此外,在新的财会制度中,还要对专用的设备和一般的设备进行区别,避免因为其随意划分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便。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其教学的物资保障,它的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参考文献:

[1]王谦.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5(2):157-157

[2]王红燕.浅谈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3(17):169-170

[3]何曙东.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7-8

[4]黄海芸.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144-145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条例,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会计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出了固定资产问题的表现,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这些对策能够帮助问题企业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固定资产的基本原则,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不少企业因为缺乏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造成执行人员的管理方法模糊,固定资产闲置情况严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安福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就有其优势,长安福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办事,一方面盘点旧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新增固定资产部署好投入生产经营的准备工作,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时时关注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明确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任务,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执行实物负责条例,管理工作更流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实物管理按哪个部门使用,就有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保管员及时报告物资存储情况,入库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类别,按固定位置摆放。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出入库单记账联及时交给财务部,便于财务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簿。工作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按本身的分类口径和具体内容以及分布特点,依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划分,随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变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归口管理。

3.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任何固定资产都有使用年限的规定,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能使用到最后,固定资产会存在减值、损毁、报废等情况。如果企业更新了生产技术,但现有设备落后或陈旧,就要更新固定资产,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又或者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降低,也要更新固定资产。总而言之,在固定资产的黄金时期要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二)固定资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会逐步上升。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中,它的价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而后众多的投资、合并都与固定资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固定资产的本身价值是另一方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因素,到底适不适合投资或兼并我方企业?一旦成功,固定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增加了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重视与了解。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但仍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使之前制定的条例失去了相应的效果。管理层制定决策会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报告单作为直接材料,而并不关注与之相辅的其他材料。因为销售业绩能够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观上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客观分析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间接的,就造成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实物已经支出,会计处理仍然保持原样,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这就是有实无账。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就是有账无物的表现。一些企业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是账实不对应的表现。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如下归纳分析。

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性程度不高

最大的源头在于职能部门之间不衔接的工作,不仅存在着管理上的断裂带,还存在着多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同一实物的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尤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问题突出,这就容易造成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性,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更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结果使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2.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混乱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是基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有的企业中计划,采购,验收是同属于采购部门,没有专门设立验收部门,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从购置环节的流失与闲置。然而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又都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不设立资产使用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账务情况。最终固定资产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及时

原本企业设立清查制度是为了发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定期清查,出现了“到时再查,不到不查”的现象,一旦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经济损失,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导致账目与实物有所出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的定期清查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就算检查过后也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导致信息不同步更新,当然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考评不真实,虚增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转售固定资产,使企业财务审计不合格,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固定资产“带病”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实现应有的价值,固定资产人为流失事件频发。于是分析得出是以下原因造成固定资产不正常流失。

1.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九个环节。然而有的环节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在掌控范围内。再加上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自身经费的问题,没有设立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门部门,管理制度也因此缺失这一方面的制定,于是就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流失问题严重。

2.不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责任划分不具体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使用,也是管理人员工作最难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这个环节第一要求是企业合理配置人员。但有些企业的后勤部门定期维护与检修固定资产人员少,不可能记住每一台设备检修时间,使用部门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财务核算,不深入对机器进行了解,已经计提过折旧了,还是按照原有的公允价值计价,导致企业成本升高。管理部门不止要管理固定资产,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会因为事务繁杂做不到定期盘点与清查,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引入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根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人员。以明确规范的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退出制定统一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行动上,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组织专门小组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认为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给予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或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教育,直至改正。

2.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文化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管理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有效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社会文化,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控固定资产

1.部门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形成高度整合化的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它主要对固定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做到一物一卡,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与实物信息进行电算化比对,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全方位监控。

2.划分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复杂烦琐,需要清楚的划分管理范围,下设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那么建立体系的三字经:“进,出,用”。“进”指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全方位控制年度预算,每年的预算要慎重考虑,细致审批。“出”指固定资产的处置,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报废还是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处理与文档资料。“用”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

3.监督部门要及时监督清查工作,并进行评分考核

清查工作要及时完整,需要清查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共同协作,对于报废,损坏,查明不清的固定资产做出详细的记录,两部门之间需要比对记录材料,以防数量不符,造成以后账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给清查人员在清查工作中的表现打分,分为认真程度,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实物数量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程度是否符合实际四个部分。

(三)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员配置方面改善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得以完整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善固定的资产盘点制度,划分盘点人员、盘点方式、盘点地点、盘点时间及盘点记录人员。将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划分给各个岗位,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企业固定资产应严格核算,合理选取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渗透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

2.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划分岗位职责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应的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具体写出岗位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哪一时间段做哪一个工作,这样严格按照规范会减少固定资产的人为流失。将固定资产的日常检修与保养部门人数加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也就降低了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频率,也优化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56-59.

[2]顾淑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电业,2014(01):54-55.

[3]徐继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98.

[4]孟和图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43-46.

[5]高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22.

[6]姜楠.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10):102-107.

[7]李红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75.

[8]孙军.刍议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2-23.

[9]齐艳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16(11):77.

论文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比较研究

浅析固定资产折旧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第一部分,简述《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规定;第二部分,对现行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用原始价值计算的弊端分析;第三部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占整个企业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且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也较高。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的,计提的折旧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是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问题。下面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有关问题的学习,并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工作,对固定资产折旧谈点粗浅体会。一、《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这种磨损和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指由于物质磨损、时间侵蚀、外部事故、破坏因素等原因形成的。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下降,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属非付现成本。这部分费用计提进入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偿,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数额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3、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4、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相应调整折旧年限;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相应改变折旧方法。制度规定,企业应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恨,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股东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报送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需变更,仍应按有关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关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实际计提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除下列情形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另外,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计提的折旧额。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该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后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对以前计提的折旧不作调整。如果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当企业提取及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就需要在资产净值的基础上,考虑减值准备进行调整计算净额。应视为取得新的固定资产,重新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原值,重新估计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开始新一轮的折旧计算。二、固定资产折旧以原始价值计算的弊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原始价值作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们关注一个企业,更多的是看它的现实价值及预期获利能力,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固定资产折旧以原始价值计算有一些弊端。折旧是对简单再生产资金的补偿,现行制度以原始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数,这样,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所计提的折旧额,只能做到帐面价值上的补偿。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只考虑了资产价值发生减损的情形,在固定资产重置价值升高的情况下,所计提的折旧额并不能做到实物更新上的资金补偿,难以达到实物资本的保全,就不能维持实物规模上的简单再生产。如:一台设备帐面价值原值20万元,重置价值30万元,以帐面原值计提折旧收回的资金为20万元,更新设备时需30万元,用计提的折旧资产更新设备尚有10万元资金缺口。目前,很多企业均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没有按重置成本计提折旧,使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被消耗到其他方面,或者变成虚假利润而分解掉。这样就造成,一方面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又用虚假利润去上新项目、铺新摊子,项目还没上马,就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设备更新和上新项目的资金都没能落实,反而加重企业负担,使我们看似宠大的企业日益空壳化,形成企业虚盈实亏,无法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我认为,对重置价值发生变化较大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价值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数额。这样,将会给我们的财务人员增加繁重的工作量,同时也应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以及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按重置价值来逐项分析、计算,重新确定部分资产的折旧额。另外,改变折旧计提基数以后,对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问题也应随之而改变,按现行成本(重置成本)计价,就要对固定资产的原价进行调整,以便与计提折旧基数一致。这样,还可解决购买使用时间较长的固定资产其原始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的问题,使固定资产的实物资本得以保全,达到费用与收入真正配比,在物价上涨时期,不至于发生由于计提折旧额问题而导致的虚盈实亏现象。三、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以上弊端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不完全,或多计提折旧,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如果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核对,就造成该入帐资产不及时入帐,或该清理报废资产未及时核减,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从而导致折旧核算上的不真实、不准确,影响企业各项成本费用及利润核算的真实性。2、未按规定范筹计提折旧,任意扩大或缩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以增加或减少折旧费用,最终达到控制、操纵利润的目的。3、未按规定选用折旧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不属于国家允许选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的企业,却选用加速折旧方法;(2)有些企业将国家不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某类固定资产选用加速折旧方法;(3)某些属于技术进步型的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却选用了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显然不符合固定资产更新的特点。4、未按规定确定折旧年限,导致折旧额在整个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内的不合理,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5、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随意变更,却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变相地任意调整利润(或亏损),造成经营决策上的失误。6、固定资产净残值预计不合理,造成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折旧核算不正确,也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上问题的发生,有的是企业经营者的需要,为完成上级或主管部门下达的利润指标,不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任意少提或多提固定资产折旧,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财务人员不得以而为之。如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中,其舞弊手法之一就是随意改变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蓄意少计折旧费用,截止到1996年,该公司通过这些方法,累计少计提的车辆、船队、设备和容器器具折旧费用达5.09亿美元。但多数情况是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强,业务水平偏低,工作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计算折旧额的错误。因此,作为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的财务人员应以诚信为本,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抵制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另外,还要熟悉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特点,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折旧计提基数、计提范围,合理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科学、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源:中顾法律网

折旧计算的方法 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2.2 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 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2.2.1 直线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2.2.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2.2.3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开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