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可以、、、、帮你、、、
SDN的主要技术特点
SDN的应用场景与SDN技术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相关性,下面是我带来的SDN的主要技术特点。供大家参考。
SDN的主要技术特点体现在3方面:
● 转发与控制分离。SDN具有转发与控制分离的特点,采用SDN控制器实现网络拓扑的收集、路由的计算、流表的生成及下发、网络的管理与控制等功能;而网络层设备仅负责流量的转发及策略的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网络系统的转发面和控制面独立发展,转发面向通用化、简单化发展,成本可逐步降低;控制面可向集中化、统一化发展,具有更强的性能和容量。
● 控制逻辑集中。转发与控制分离之后,使得控制面向集中化发展。控制面的集中化,使得SDN控制器拥有网络的全局静态拓扑,全网的动态转发表信息,全网络的资源利用率,故障状态等。因此,SDN控制器可实现基于网络级别的统一管理、控制和优化,更可依托全局的拓扑的动态转发信息帮助实现快速的故障定位和排除,提高运营效率。
● 网络能力开放化。SDN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支持网络能力开放化。通过集中的SDN控制器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整合以及虚拟化后,采用规范化的北向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按需分配的网络资源及服务,进而实现网络能力开放。这样的方式打破了现有网络对业务封闭的问题,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SDN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特点,使得设备的硬件通用化、简单化,设备的硬件成本可大幅降低,可促进SDN的应用;但由于设备硬件的变化,转发流表的变化也存在SDN设备与现有网络设备的兼容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限制SDN在大规模网络中的应用。
SDN控制逻辑集中的特点,使得SDN控制器拥有网络全局拓扑和状态,可实施全局优化,提供网络端到端的部署、保障、检测等手段;同时,SDN控制器可集中控制不同层次的网络,实现网络的多层多域协同与优化,如:分组网络与光网络的联合调度。
SDN网络能力开放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可编程,易快捷提供的应用服务,网络不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一种服务,SDN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关于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SDN与NFV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
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之中,关键在于突破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相关技术难题。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如果在5G网络架构中运用SDN和NFV技术,将产生很大程度上的便利;再者,对国际上SDN与NFV技术最前沿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对以SDN/NFV的网络架构为基础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究;最后,综合各种因素对在SDN/NFV技术之上的5G网络架构展开了试探性的探讨,并且对其中技术上的重难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行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5G网络架构
一些市场研究机构经过调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五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为5G)网络大概会在2017年左右把相关协议确立下来,实现商业化的时间暂定为2020年。然而,近年来互联网流量消耗量不断升高,市场方面需求紧迫,再加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未来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市场上早已开始了对5G网络技术的研究,5G网络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国内市场,部分企业和组织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接连开启了对5G网络的技术攻关。国际上更是如此,各国电信运营商争相提出自己的5G设想,并且都在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技术论证。显然,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开始了对5G技术研究的漫漫长路。各组织之间的较量对达成行业内的技术共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业巨头来说,这是获取专利抢占技术高地,决胜未来的关键时期。现在的5G技术,还没有在关键领域达成技术共识。也正因如此,移动通信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变革,这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将SDN和NFV引入5G网络架构所带来的好处
SDN严格来说是一种网络创新架构,它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控制部分与转发部分是隔离开的;
2)控制集中化;
3)用到的软件接口都是被广泛定义的。
核心要点在于,把控制面与数据面隔开,转发的功能仅由硬件设备的下层实现,其上层则分离,用于集中实现控制,从而实现网络应用与功能的可编程性。在集中化的控制系统中,可以掌握所有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而在全局上对网络流量进行宏观调控,合理配制网络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在未来的网络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利用SDN的这些优势,使其可以在网络通信行业大展拳脚。正是由于SDN技术的合理运用,才使得移动网络的基本功能得到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也使其纵向融合变成现实,简化网络的同时可以适应逐渐增长的接入速率。追根溯源,SDN首创于斯坦福大学,而NFV的概念则来源于运营商联盟,他们的目的在于处理硬件设施笨重、传统与难以拓展等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使用现有的网络,使得投资利益最大化。
在不久前发布的NFV白皮书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SDN与NFV的关系是这样定义的:首先,这两者有着一种互补关系,他们是可以实现融合的,不过两者并没有依赖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NFV可以实现独立的布置,而不用考虑SDN的影响。但是两者是存在互补性的,其主要表现在SDN能使NFV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反过来,NFV的虚拟化等技术则可以提升SDN的灵活性。
二、目标网络架构初探
就目前市场现状来看,阿朗及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信息通讯公司、各大主要研究机构与论坛等争相提出自己设想的5G白皮书,这些白皮书分别承载了各大公司对5G网络时代的展望,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理解。当今世界的5G网络架构并不成熟,几乎所有构想都处于刚刚提出,正在进行技术认证的阶段。
在SDN与NFV等基础思想的指导下,设计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主要有以下三种设计思路:
(1)对网元功能采用划分处理
当前的网络有着封闭且无序的特点,甚至部分功能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重新定义网络功能,进行更加清晰地梳理和划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控制端与转发端进行分离,以及实现软件与硬件的解耦。通过分离可以实现将控制功能全部置于SDN控制器之上的目的,在转发面使用合适的转发设备,一般都是标准件,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他们在同一接口实现连接。在控制面和转发面上均可以实现扩容或升级功能,这就使得设备愈发便捷高效。
(2)网络功能抽象
在对各部分网元功能进行分开处理之后,还需要做共性提取的工作,经过一定规律的封装,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分离出来,对各模块之间使用的连接口均采用标准件。对比于未划分之前的网络功能,经过分解的网络功能模块将变得越来越多,这就将使得接口和协议变得极为复杂。
经过抽象处理实现网络功能的模块化,在各功能模块之间使用API接口,使得他们更加具有开放性,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组,让重组后的网元功能具有全网视图,同时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客户带来最佳的业务数据流传送与整合方法,进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强化互联网的服务能力。
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实践多如牛毛,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使用公共硬件平台,让客户使用开放的API接口,简化民众创新环节,减少创新要求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故而,将API公布给开发者,使其随意使用,互联网的设计与开发突破传统的只针对运营商,转变为面向更为广大的用户群体,让运营商有着更加灵便的网络能力,进而解决已有的.因硬件问题而引发的升级困难、扩展性差等缺点。
(3)网络功能重构
将已经开放接口的各功能子模块分选出来,按照一定的需求进行组合使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拥有基础的现有网络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各组件相互独立,甚至实现动态性的伸缩,与此同时,可以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快速研发、调试和合理布置,体现全新的功能。因此,在这个基础之上网络资源就能够实现共享,而且还能在实际业务的要求下进行按需编排和故障隔离等。这其实也就是进行重新划分并抽象的目的所在。
众所周知,IT技术具有灵活快速的优点,这一点也被电信网络所学习,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其网络架构将不可能是以往的固定、封闭的架构,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依托于虚拟化技术的构架。对现有的模块进行划分及重组之后,不但可以实现最为基本的现有的网络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减持冗余。举例说明,比如一些模块的功能或业务已然超过了使用寿命,而且也达到了退出市场的条件。但实际真的如此吗?根据测算其现有电路交换机的两千余个功能使用率甚至不超过百分之一,在模块化的基础之上,运营商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最大限度利用投资资源的同时做到省去无用花费的目标。
三、结束语
文章在SDN和NFV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现有网络的解耦、抽象和重构,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使用设想,比如控制面与转发面实现分离、控制集中化、可编程的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并对未来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采取了试探性的摸索。经过总结分析可以知道,基于SDN和NFV的新型网络架构,不但能解决传统架构固有的一些缺点,还能够满足未来不断增多的新业务对网络可编程和快速响应的要求。
5g还没有正式规范化。也就是世界上还没有这种技术。现在大家都在对相关技术做研究。实际上当前的描述都是不算数的。
5G技术可以用于支持互联或自动化设备,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先进机器人等等,所以如果家里装了博顿智能家居系统,在有了5G之后会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运作起来也会更流畅了。
核物理是研究射线束的产生、探测和分析技术;以及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物理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核物理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激光核物理
摘 要 在最近十年,激光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激光的强度超过了1022W/cm2, 激光的电场达到~4×1012V/cm.当这种高强度的激光照射在靶上时,可以产生许多由激光产生的核反应现象.在这篇 文章 中,作者回顾了这一领域的 研究 进展,并对在不远的未来激光产生 电子 ?质子?中子?X射线和正电子 发展 的潜力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 啁啾脉冲放大,粒子云,正电子发射层析术,库仑爆炸
1 什么是
最近十年中,激光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激光强度已超过1022W/cm2,激光的电场强度达到3.8×1012V/cm,比氢原子中电子玻尔轨道上的库仑场大759倍,相当于在原子大小上相应加上约40kV的电压,在原子核大小上相应加上约0.38V的电压,在这种很强的电场作用下,所有的原子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电离,产生从几个MeV到几百MeV的质子,几十MeV到GeV的电子和其他粒子,以及韧致辐射和中子,这些粒子可以产生核反应,打开了核物理以及非线性相对论光学研究的新领域[1—3].
在今后的十年中,激光强度可能会提高到1026—1028W/cm2,这样高强度的激光可以将粒子加速到1012—1015eV,并将成为研究粒子物理?引力物理?非线性场论?超高压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中的一个有力工具[1].
超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态条件,如高电场?强磁场?高能量密度?高光压和高的电子抖动能量?高的电子加速度,这种极端的物理条件, 目前 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星洞边缘才能存在,在它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高度的非线性和相对论效应,产生了崭新的物 理学 领域,也为多个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带来了 历史 性的机遇和拓展的空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际上已经在一些实验室中建立了几十TW到几个PW的激光系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激光的强度长期停留在1014W/cm2左右,这是由于非线性吸收效应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强,在8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采用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CPA),激光强度提高了6—7个数量级,在CPA技术中,一个飞秒或皮秒的脉冲通过色散的光栅对在时间尺度将它展宽了3—4个数量级,这样就避免了放大器的饱和以及在很高强度时由于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光学放大器件的损伤,在经过放大以后,再由另一光栅对将脉冲宽度压缩回到飞秒或皮秒宽度,以获得1019W/cm2到1022W/cm2的靶上功率密度.CPA超短脉冲TW的激光装置在法国光学 应用 研究所?瑞典Lund大学?德国Mark-Plank研究所?德国Jena大学?日本JAERI和 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 科学 研究院等都建有.日本原子能研究所采用变形镜和CPA相结合的技术,运用低f值的抛物面镜,将激光聚焦于1μm的斑点,可以进一步提高焦斑上的功率密度,但是由于放大介质的单位面积上的饱和能量通量和光学元件的损伤阈值的限制,单位面积上最大的光强度?I??th?=hν3σΔν?ac2?,这个数值约为10?23?W/cm2.美国LLNL正在计划建造10?18?W(exawatt)和10?21?W(zettawatt)的激光装置,以期获得1026W/cm2 —1028W/cm2的靶上功率密度.
高强度的激光可以引起许多核反应,当激光强度I>10?18?W/cm2时,在激光电场做抖动的电子能量达到0.511MeV,产生了相对论等离子体.运用强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尾场去加速电子,如用一台紧凑型的重复频率的激光器可以产生200MeV的电子.这种激光等离子体型的加速器具有比通常电子加速器高出1000倍的加速梯度,即达到GV/m.运用高强度?单次脉冲的激光也获得了100MeV的电子,并测量到它的韧致辐射.超短超强激光还可以产生质子束,并开始运用这些质子束产生正电子发射层析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所需要的短寿命的正电子放射源,一种用激光来产生的小型化的和 经济 的质子产生器有望在未来用于质子治癌.运用超短超强激光直接产生正电子已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开展,他们用重复频率的TW级的激光,打在高Z元素的靶上得到每脉冲2×107个正电子,它对于基础研究和材料科学很有用途.通过超短超强激光和氘团簇的相互作用,产生聚变反应的中子,其中子产额可以达到105中子/焦耳,激光产生中子的能量效率已达到世界上大型的激光装置的水平,它可以成为台面的中子源,由于其中子脉冲通量高,但总的中子剂量很小,适合于生物活体的中子照相和材料科学的研究.运用超短超强激光和氘化聚乙烯作用产生中子,Hilsher等人用钛宝石激光(300mJ, 50fs, 10Hz, 10?18?W/cm2) 轰击氘化聚乙烯靶,产生104中子/脉冲.运用超短超强的激光在相对论性的电子上的散射,产生几百飞秒?几十埃的硬X射线,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一些 问题 ,这种超快的硬X射线源对于研究一些高Z物质和时间分辨的超快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超短超强激光所产生的高能电子,在物质中产生高能X射线,可以在裂变物质铀中引起裂变,并在裂变靶中探测到许多裂变产物.在激光的强度达到1028W/cm2时,电场强度只比Schwinger场(真空击穿场强)低一个数量级,在这样的场中,由于真空的涨落被激发,激光就有可能从真空中产生正负电子对,美国Lawrence Berkerly实验室在SLAC高能加速器上,用10?18?W/cm2的激光束和聚焦性能很好的46.6GeV的电子束相碰撞,产生了200多个正负电子对,这是由于在反向相碰的电子和激光中,从电子的坐标系来看,激光的场强增强了Lorentz因子倍,以至于可以远远地超过Schwinger场值,直接从真空中产生一些电子对.
3 新的科学研究的 内容 ,新的交叉点
3.1 激光产生高能电子[4—7]
产生高能电子的机制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激光场作用下,电子做抖动运动,在激光强度I=10?20?W/cm2时,电子抖动运动能量能达到10MeV;第二种是由非线性效应所产生的能量比较高的部分.用300J,0.5ps的激光照射在厚的金靶上,测量到的电子能谱分布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有质动力产生的,它的能量在20—30MeV以下,还有一部分就是由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几十MeV以至100MeV以上的高能量的电子,并和粒子云(particle in cell,PIC) 的 计算 结果符合,目前加速电子最高能量已达1GeV.能散度可达3% .
当激光的强度增加时,光波的压力变得很大,光压推着电子往前走,光波就像一个光子耙将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推到脉冲的前面积累,形成电子的“雪耙”(snow plow) ,在这种“雪耙”加速中,电子的动能得到增益.在综合了光压作用和激光场的作用后,计算得到在激光强度为I=1026W/cm2时,加速梯度可达200TeV/cm,如果加速长度达到1m,电子能量为2×10?16?eV,在I=1028W/cm2时,加速梯度可达2peV/cm,加速长度为1m时,电子能量为2×10?17?eV,可以用来研究高能物理中的许多问题.
3.2 激光产生质子束[8,9]
在激光等离子体中,在I=10?20?W/cm2的情况下,加速质子的能量可以高达58MeV.加速梯度约为1MV/μm.质子被加速的距离只有60μm左右,如何增长加速距离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加速质子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也提出了一些加速模型的设想.实验上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它存在很好的应用前景.这表现在:
(1) 激光能量转换成质子束能量的效率是高的,而且和激光的能量有关,在激光脉冲能量为10J?宽度为100fs时,转换效率为1%,当500J?500fs时,转换效率为10%,人们已经获得了10?13?质子/脉冲,质子脉冲宽度约1ps,相当于10?25?质子/秒,即?1.6×?106A的脉冲质子流.
从 理论 到实验应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当激光能量进一步提高时,转换效率是否还继续上升.
(2) 质子束的发散角比较小,观察到的横向发散角为0.5mm·mrad,比通常加速器上加速的质子束的发散角小.
(3) 高能质子束的获得可能会在今后的十年中实现,按照Bulanov等人的计算结果,在I=10?23?W/cm2时,质子可以被加速到1GeV以上,在I=1026W/cm2和1028W/cm2时,质子能量可以达到100GeV和 10TeV.
(4) 目前已获得几十MeV的质子束,并已用于为PET产生?18?F等短寿命的正电子源,在英国Rutherford实验室的Vulcan装置上,在20分钟内制备了109Bq的?18?F源,已经可以用在PET上.
(5) 产生200MeV的质子,并用于质子治癌,由于它在能量沉积上的优越性能,以及整个装置可以做得小,成本低,所以在治癌应用上很有发展前景,并可应用于中子照相.目前由激光加速产生的质子的能量分散度为17%.治癌应用要求能散度≤3%左右,因此减少能散度的工作在一些实验室正在进行中.
3.3 激光产生中子[10,11]
超短超强激光加热氘团簇产生核聚变,已经产生了104中子/脉冲或105中子/焦耳,从激光的能量转换成中子的效率看,和美国LLNL上的大型激光器NOVA上的每焦耳激光的中子产额相当,比日本大阪大学的大型激光装置Gekko 12上的数值大一个数量级,因此是一种很有 发展 前景的桌面台式的中子发生器,因为这种中子源的时间宽度只有1ps,是一个高中子通量的中子源,可用于材料 科学 和中子照相.
氘的团簇在吸收激光能量后要发生库仑爆炸,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对于库仑爆炸的机理理解尚不非常清楚,尤其是团簇爆炸后产生的氘分子和氘的小团簇如何产生氘-氘的聚变反应也缺乏细致的了解,在进一步的改进方面,还有发展的余地,例如,如何采用多束的超短超强激光同时照射团簇,或用大于50T的脉冲磁场去推迟热等离子体的解体时间,以增加中子产额.
利用超短超强激光和氘化聚乙烯作用来产生中子,Hilsher等人用钛宝石激光(300mJ,50fs,10Hz,10?18?W/cm2)轰击氘化聚乙烯靶也产生了104中子/脉冲,大约每焦耳的激光产生3.3×104中子.Disdier等人用20J,400fs,5×1014W的激光辐照CD?2靶,获得107中子,每焦耳激光产生了3.5×105中子,这是很高的中子产额,他们还要用500J,500fs,1pW的激光照射CD?2,以获得更多的中子.
在激光辐照CD?2平面靶时,除了要 研究 激光能量在CD?2靶上的能量沉积的分布外,如何充分地利用沉积的能量是一个很重要的 问题 .沉积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要转变成等离子体的动能,在平面靶的情况下,如何设计靶面形状,以最大限度地使等离子体的动能对D-D反应做贡献.
3.4 激光产生硬的超短(~100fs)X射线[12]
用超短超强激光(50mJ,0.5TW,100fs)和50MeV的 电子 束散射可以产生4nm,300fs的硬X射线,虽然转换效率不高,但产生的X射线强度可以在Si表面产生衍射峰,可以用来研究Si表 面相 变过程(从固相→熔化过程)的时间分辨的研究,也可以研究蛋白质折叠动力学,蛋白质的折叠时间为1ns,用300fs的硬X射线可用来了解它的折叠过程中的状态.
3.5 激光产生正电子[13,14]
将具有几个MeV的电子,经过很好地准直后,射到一个高Z的靶上,通过Trident过程(Z+e-→Z′+2e-+e+)和Bethe-HEitler过程(Z+r→Z′+e-+e++r′)产生正电子,采用重复频率的超短超强激光和高Z靶的相互作用,每脉冲可以产生2×107个正电子,经过慢化后,储存在磁场中,它对于基础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是很有用的.
4 主要存在的问题和 分析
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国际上也只有十多年的 历史 ,但发展十分迅速,搞激光技术和原子核物理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在一起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参加一些实验,由于它是一个新的生长点,发展比较快,也比较容易发现一些新现象,所以合作的积极性也在日益增长.随着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在粒子加速?核物理?甚至粒子物理方面可以做出一些很好的工作来.我国发展的情况有些滞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还不够,因此只在交叉学科的边缘上做了一些工作,按照我国在激光技术和核物理方面的力量来说,都应该有可能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 目前 具有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的研究单位并不少,但将它们运行好,做出好的物理工作的成果并不多.
国内的情况也和国际上相似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搞强激光技术的专家和搞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专家之间的交流?讨论不够,这就会 影响 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
从强场物理到超短超强激光技术,到 应用 于各个领域,在世界上是基础科学和技术进步相互推动,相互作用的一个范例,基础研究的需求,以及光学科学的基础,非线性科学的基础,促进了超短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而高强度激光的发展又为物 理学 的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世界.
参考 文献
[1] Tajima T, Mourou G. Physical Review Special Topics\|Accelerators and Beams, 2002, 5:037301
[2] Mourou G, Tajima T, Bulanov S V.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06, 78: 309
[3] Lee mans W P et al. Nature Physics, 2006, 2: 696
[4] Thomas Katsouleas. Nature, 2004, 431: 515
[5] Mangles S P D et al. Nature, 2004, 431 :535
[6] Geddes C G R et al. Nature, 2004, 431: 538
[7] Farue J et al. Nature, 2004, 431:541
[8] Wilks S C et al. Physics of Plasma, 2001, 8:542
[9] Schwoerer H et al. Nature , 2006, 439: 445
[10] Perkins L J et al. Nuclear Fusion,2000, 40:1
[11] Zweiback J et al. Phys. Rev. Lett.,2000, 85:3640
[12] Kmetec J D et al. Phys. Rev. Lett.,1992, 68: 1527
[13] Gahn C et al. Appl. Phys. Lett., 2000,77 : 2662
[14] Gahn C et al. Phys. Rev. Lett., 1999, 83 :477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核物理学术论文
高工指的是高级工程师,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工职称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高工职称论文 范文 篇一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 毕业 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 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 方法 ”、“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 措施 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环境工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效果分析》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广泛的调研,证明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基地 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其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我们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①从2007年筹建至今,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开创了在校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新途径,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也为学校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收效显著。 1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革实践 1.1 遵循CDIO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实践。通过CDIO模式的引入,我们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改变了原有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加少量综合实验的传统实验室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地充分承担起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并使之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科关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完备的设施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来,实践基地不断增加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小型化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监测仪器。到目前为止,学生在校各门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的大型分析仪器,环境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培养选育和显微镜检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各种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装置,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的监测治理等,均能在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了大量开放性、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污水、废气作为实验对象,由学生自己监测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确定治理方案。从污染防治、监测评估到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都有学生自主完成。多科性、多工段、多岗位的联合协作模式完全模拟环保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践基地在教学的同时,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联动的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产过程。②实践基地为学校周边地区小型企业及居民社区提供有偿污染物处理服务,学生实验样品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既为周边地区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成本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完全契合实际,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开展科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 2 实践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从我们对200余名环境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2010-2011两届100多名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在校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认同 我们将06、07、08、09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入实践基地中进行,每届学生50人左右。基地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或综合实训项目,均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受益颇多。为了检验基地运行的效果,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07、08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发放问卷98份,收回95份,回收率96.94%,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从实践基地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实训项目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尤其是岗位协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部分学生而言,新实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时间基本合适(可以接受),实践基地的实验工作条件基本满足要求。从总体上看,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在校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2.2 毕业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反馈 对已经毕业的2010-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咨询了实践基地的教学对学生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76.00%,回收问卷中73份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基地实践,使他们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工作实习期的表现远优于其他同期实习者,在岗位协作和研究创新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反馈得知,经过基地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企业满意率很高。毕业生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解决问题,各部门协调配合,处理突发情况以及参与科研创新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释 ① 吴昊,张犁黎.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探索[J].学理论,2010.32:255-256. ② 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 渠道 [J].教育研究,2006.9:90-92.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1汛前的准备工作 1.1预测水利工程的防洪状态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使水位不断升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会给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汛期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比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大坝是否有能力承受,会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河道会不会被洪水侵蚀,是否会发生渗水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洪水,避免在洪水来临时措手不及。 1.2清除障碍 河道的行洪能力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将河道进行清理工作,特别是会对水流产生阻碍的树林、桥梁等,这些会使河道的面积缩小,很有可能出现断面的情况,而且在河道两边的堤岸会有泥沙积存,出现的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及时将这些阻碍因素清除,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2防洪措施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蓄滞分洪区、河道提防、排水工程等。根据实际的地形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洪抗灾工作。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能够防洪以外,还有农田水利、发电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水资源合理利用。 2.1利用水库蓄水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防洪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水库。水库的作用主要有发电、灌溉、养鱼和防洪等,在防洪中主要是调节水流,降低洪水的流速,以及拦洪蓄水等。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建立可以蓄水的水库,洪水到来时,可以利用水库将洪水储蓄,减少流进下游河道的水量。利用水库调节洪水的方式有蓄洪和滞洪两种。 首先是蓄洪。在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前,将水库中的水位降到限制水位。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如果在溢洪道设置闸门,可以使水库蓄水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开启闸门的大小调节流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水库有闸门的控制,既可以做到蓄洪也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在设有闸门的情况下,一旦水库中的蓄水位达到溢洪道堰顶高程的高度时,水库就能将洪水暂时滞留在水库中。 2.2水库的调蓄作用 总体而言,利用水库进行防洪一定要注意兼顾上下游。为了不影响到上游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水库中的水进行控制。而水库的泄洪量大小需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水库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在农田水利中,在洪水到来时,利用水库将水储蓄起来,在非汛期时就可以利用水库中的水灌溉农田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利用水闸防洪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将水闸建立在水库、河道或者湖泊等地方。将水闸关闭以后,可以起到挡水的作用;打开水闸可以泄洪,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下游水的流量。水闸主要有节制闸、分洪闸、挡潮闸和排水闸几种,这几种水闸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泄洪和挡水。一般情况下,在上游地区采用节制闸,一旦洪水来临,可以将水闸打开,控制水位,同时也可以控制排水量,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分洪闸的作用是可以将洪水分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湖泊、洼地等,保证下游人们的正常生活。挡潮闸的使用是通过涨潮时和退潮时水位发生变化进行水闸的开合,有利于防止海水倒灌。排水闸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如果洪水的水位相对于堤内的水位较低时,就需要打开水闸放水,一旦水位比堤内的水位高时,应该将水闸关闭,防止洪水倒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修筑堤防 堤防是用来档洪水的建筑物。修筑堤防能够有效的避免洪水泛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河堤可以将洪水有效的控制在行洪道里,使行洪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泄洪排沙。 堤防在防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它又能抵挡海潮以及风浪等灾害,而且能够防止风暴潮侵入陆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泄洪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河道,因此将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对于防洪措施的实施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修筑堤防需要与河道的治理结合起来,比如,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时,需要将堤防进行加固,而在堤防加固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防护工程对提防进行保护。 2.5利用蓄滞洪区降低河道的行洪压力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防洪工作的安全以及减轻灾害等。蓄滞洪区可以分为四种,即分洪区、行洪区、滞洪区以及蓄洪区。分洪区的修筑主要是在一些有湖泊或是洼地的地方,有利于将洪水分流,降低洪水水流速度。行洪区是在堤岸之间或者天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用来宣泄洪水。滞洪区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洪水高峰期可以削减洪水流速。蓄洪区可以将河道泄出的多余洪水临时储蓄起来,洪水灾害减轻时再将洪水排放出去。 蓄滞洪区是用于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蓄滞洪区,有利于洪水的防治工作。蓄滞区在启用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蓄滞洪区的使用一定要明确调度程序,随时做好进洪闸口以及分洪闸口的开启准备。 因为分洪区和蓄滞洪区平时不会使用,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洪水的措施。 3结束语 在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洪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洪措施,提前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应该使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防洪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即使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也能有能力抵抗。 猜你喜欢: 1. 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3.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例文 4.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赏析 5.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南华学核的不错 至于南华好不好类 就看你要看哪方面了 伙食? 住宿? 位置? 环境? 学风?帅哥美女?大师?教学楼? 整个学校来讲还行 跟十大名牌肯定不能比 但跟其他同档次学校来讲还是有自身优势的地方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吧 可以百度一下南华的BBS 南华人 雁过
南华大学,我比较熟悉。第一,我是湖南人,第二,我比较关注大,第三,我很多同学、亲戚、朋友在该校就读。南华,是大合并出来的产物,所以,不要因其校名而高看它,它只是二本。南华,好的专业,核工业相关,毕竟是前一个核工业部下属院校合并出来的。医学专业也挺好,原衡阳医学院名声远扬。其余的专业,都不怎样。总结,该校,全国知名的专业核学和医学。衡阳医学院的名气更大过南华。就像西师的名气大过西南大学一样。
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优势及应用论文
摘要: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腾飞崛起,而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其中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建设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势及具体应用做出以下介绍,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优势;应用探析
前言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BIM技术在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为工程建设构建了一个三维模型空间,为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使建筑工程变得更加可控化,为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因此今后有必要对BIM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做出更进一步的探究。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势
BIM作为现代数字技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优势,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首先是三维渲染,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效果,BIM技术作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建设方式,三维渲染是建模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按照具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环境,进行三维化的模拟,这就使整个工程的形象更加的.直观化,为后期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为施工管理协调和施工管理资源集约做出极大的保障,这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优势体现[1]。其次量算速度快,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处理精准度,BIM技术为建筑施工工程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并成为工程信息建设的基础,通过BIM关联数据库,则可以进行各项施工预算,了解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和某个特定工序的完成率,同时还可以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避免了经验主义的浪费,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无疑为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和成本节约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同时也是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有优势体现。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2.1施工图纸设计中应用
施工图纸设计中BIM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能够使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情况更加符合,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施工图,这就是所谓的图纸深化设计,而显然在图纸深化设计环节之中,涉及到的工序程序是比较繁琐的,不仅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还需要对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在大型工程之中,由于到处都分布着设备管线,因此图纸深化设计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2]。但BIM技术在施工图纸设计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BIM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二维图纸的审图不足,在信息化模型之中精准的找到管线的连接点,同时在BIM技术之中,还将各个专业,如水电、空调、功能、土建、装修等有效的结合在一个模型之中,这都使得深化图纸设计更加精准,可以有效的防止建筑施工冲突问题发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加大的保障。
2.2建筑工程造价中应用
在建筑工程之中,造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建设环节,并且对工程成本费用支出和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能够做好工程造价管理至关重要。而显然在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BIM技术可以为工程造价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持,为造价的可靠性提供了极大的保障[3]。此外在BIM技术之中,还可以对造价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如以往在进行造价信息管理时,往往会使用线条式的构件,但是在BIM技术下,却可以通过三维技术,立体仿真、实时交互的将不同空间部件真实的反应出来,因此也可以在某一个特定的施工节点,将与之相对应的造价信息真实准确的做出呈现,这无疑极大的保障了造价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针对性的做出造价管控,这都为建筑工程的成本效益节约做出了充分的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造价中,需要进步一对BIM技术应用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
2.3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现场施工进度管理。首先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时,保障施工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基本准绳,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却难免因受到材料、人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而BIM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的有效录入,对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进行查询,并根据施工模型对相关质量缺陷做出更正,这无疑施工质量做出了极大的保障[4]。其次现场施工进度管理,以往总是采用制作施工图表的方式,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但是图表是不能将施工进度直观展现出来的,而BIM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5D软件,按照工程区划分流水段,并通过编制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建模,然后在模型之中添加相应的时间维度,这样就可以虚拟展开施工工作,并与现实施工做出对照,这将有效的避免施工延迟问题发生,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果做出保障。
3总结
BIM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结合的延伸产物,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为提供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今后有必要加大BIM技术投入研究,从而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实效。
参考文献
[1]石林.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势及应用探析[J].居业,2017(12):116~117.
[2]刘立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优势及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98~99.
[3]高成,赵学鑫,高世昌,郭泰源,李鹏宇.BIM技术在中国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钢结构,2016,31(06):88~91.
[4]王春涛,陈留兵.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9(02):81~85.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摘要 ]建筑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严格管控,而应用BIM技术可以对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
[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
1应用BIM技术的重要意义
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对项目工程的造价管控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实现对该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对影响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确保可以对这些要求因素进行有效掌控。BIM技术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利用工程建模技术可以对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期间,影响造价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而为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来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为了不断促进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BIM技术,充分实现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用。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项目决策
针对项目工程的决策时期而言,造价管控工作在这一阶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环节应用BIM技术,可以对项目工程在决策时期影响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控,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建模处理,然后根据建模的实际情况,将对应项目有效的落实,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后对造价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从而促进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工程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需要通过BIM技术对相关管理要求实施建模处理,对建模中出现的差异性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有效的排出这部分不良影响因素,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达到具体标准和要求。
2.2项目设计
在项目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同样要严格落实造价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确保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各项影响造价管理工作相关因素的控制,以便于充分落实造价管理工作。应用BIM技术,可以在项目工程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时,结合具体项目的相关标准来确定影响造价管理的相关因素,从而不断增强造价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效率,降低项目工程在此环节的资金投入,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3项目招标
为了促进项目工程在施工期间造价管理能力的提高,必须要针对招标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控。只有确保将各项招标管理因素进行严格的掌控,才可以进一步促进项目工程整个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对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在此期间,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需要科学运用BIM技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工程要求的造价管控体系,同时保证对相关控制因素进行严格掌控。比如,按照项目工程的规定要求,将工程在施工作业期间的控制工作严格落实,使得招标管理工作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掌控。基于此,需要将BIM技术和项目工程在进行招标环节时应用的相关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招标环节的具体要求实施科学的造价管控,从而达到项目工程关于造价管理工作的标准并满足各项实际需求。
2.4项目施工阶段
除了上述内容外,项目施工时期同样需要加强对造价管理工作的认真落实。利用BIM技术,可以将项目工程在进行施工建设期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形成相应的数据模型,根据模型可以实现对造价管理相关因素的科学管控,然后再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以便于对不同控制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比如,在项目工程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进行建模,可以有效的将项目工程在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排除,然后按照造价管控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对各个施工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一旦发现相关影响因素可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理,切实达到造价控制的要求。
2.5项目维护
针对建筑工程进行项目维护,也就是对竣工结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阶段,项目管理人需要结合BIM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将后续工作中已经不需要的施工材料运走,然后对这部分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利用,充分的发挥出剩余材料的价值,这同样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控。比如,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项目维护工作和当前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确保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施工和维护期间,可以根据施工作业的各项具体要求,对相关项目进行及时可靠的维护,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还可以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平,便于有效落实造价管控工作。另外,根据应用BIM技术在进行项目维护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将具体的维护工作不断细化,这样可以确保对项目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从而促进造价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在其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对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对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BIM在建筑工程中对于造价工作的管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包括:项目决策、招标、设计等,通过对这几个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管控,可以确保整个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梅.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8,(12):230.
[2]闫晓东.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1):120-122.
[3]唐际宇,林忠和,陈勇辉,唐阁威,梁月利.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民营科技,2018,(12):145-147.
摘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建设行业在国民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助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控制,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增加最终的收益,为建设单位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本文对BIM技术的定义、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1BIM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1.1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的数量、性质、几何因素、地理信息、空间概念等都包含在其中,在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和影响。作为一种方法和技术架构,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相互联系,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详细收集和整合各个数据信息,依据相关的数据模型,应用数字化信息,从多角度出发,增强三维矢量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方法,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全面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管理的风险,增加最终的.经济收益。
1.2BIM技术的特点
BIM技术主要有可视化的特点,能够对模型进行协调优化。首先可视化是指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施工图纸中的信息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出来,为施工人员的顺利施工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有效避免了传统二维建筑图纸重叠的问题。另外,BIM技术能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能够在相互了解过程中,增加彼此间的协作与团结能力。在传统的协调模型往往比较单一和片面,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造成人力与财力的增加,而且影响了最终的管理能力。BIM技术能够形成数据坐标,对工程造价管理因素进行细化,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控制和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与项目的优化。
2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落后
在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往往遵循落后的管理理念,按照封闭狭隘的管理体制进行造价工作的管理,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产生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实际的管理中,不能与行业的发展现状相互适应,在资源配置和行业的整体把控中出现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限制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阻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2对市场把握不足
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对市场的监督机制进行详细把握,摸清市场发展规律,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然而,在当前项目成本管理中,每五年修改一次定额信息数据,信息存在着滞后性和片面性的缺陷,在时间延长不断延长的过程中,会由于费用总数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的成本差异,增加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
2.3造价方法缺乏动态性
目前,我国项目成本管理呈现出静态特征,往往在结合定额关系系数的基础上,对造价成本进行详细计算。在这种情况下,配额价格会滞后于市场发展,最终的价值与实际成本之间形成一定的差额。在定价缺乏动态的影响下,许多相关的数据信息会形成一定的差异,不能对实际的管理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4工程造价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依据不同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掌握。依据传统的经验往往采用定额管理的方法,这种工程造价管理相对落后,出现相应性的问题。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有效用
3.1项目设计阶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充分重视工程设计管理工作,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相关数据显示,BIM技术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据着3%的份量,但对总的项目成本影响力大于70%,在造价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整合数据库信息、图纸、设计成本等,在选择性输出的基础上,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运用BIM技术,需要审查建筑信息模型的图纸,分析信息输出参数,进行模拟试验,解决建筑设计质量问题等。在各种手段相互配合之下,增强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2项目招标阶段
项目招标阶段造价管理对整体管理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在项目招标管理中,为了使建设管理的运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断优化工程造价管理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对应的招标管理元素。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使用BIM技术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各个对应控制元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各要素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工程造价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及时建立对应的项目造价管理控制体系。
3.3项目施工阶段
建设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并且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成本管理。在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将材料、设备、人员等数据和相关的信息技术等进行详细录入,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与计算,最后进行总结和汇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发挥出BIM技术的系统性作用。
3.4项目竣工阶段
BIM技术的应用在项目竣工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工程设计等问题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会出现信息不完整、图纸不到位、结算环节失误等现象,使工程造价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然而,应用BIM技术,通过数据建模,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一项信息、每一信息的各个部分进行掌握,快捷存储和管理,强化数据分析与信息检索的能力,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4结论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投资收益和最终的经济效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借助BIM技术方法,需要在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项目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日群.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8,15(6):117.
摘要: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渐应用很多新型施工设备和技术,造成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增加。通过应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对此,本文首先对BIM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足以及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应用
1引言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BIM技术的日渐完善,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能够达到国家严格的标准,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灵活性以及精细化。因此,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2BIM技术的含义
BIM技术即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模型构建中,需充分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并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数据模型。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建筑工程的特性以及项目特点,进而实现建筑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形成完整的资源库,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BIM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关系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比较丰富,并且各个施工专业的交叉性比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难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而影响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在信息共享方面应用优势明显,而信息共享也是传统造价管理中很难实现的一点。对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可采用BIM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于对各类造价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促进BIM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4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4.1信息处理速度偏低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处理中,一般采用人工处理方式,而工程量清单编制难度较大,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比较多,如果仅仅采用人工处理方式,则会影响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容易出现偏差。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信息传达不明确或者其他意外事件均可能发生,这些都会造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增加,导致造价管理效率降低,甚至还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持续进行。
4.2数据分析不准确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计量和计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工程造价编制中,需采用估算、概算、预算以及决算这四个方式,在此过程中数据处理量庞大,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在上述造价数据处理中,建筑工程不同参与方的诉求有一定的区别,所计算得出的数据也有较大差异,如果造价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偏差比较大,则会造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增加。
4.3工程信息不具备协同性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同管理机构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如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则造价管理人员很难掌握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对工程造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协同性比较差,信息准备不充分,则很难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
5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5.1在投资及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中,投资成本估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投资成本估算中,需要以当前已有的投资估算数据作为基础,对投资成本进行编制,编制估算所需时间比较长,并且很难确定造价指标。对此,在建筑工程决策评估阶段,可采用BIM技术。在这一阶段应用BIM技术时,要求构建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并建立复杂、庞大的建筑工程造价数据库,进而形成完整的工程造价指标。在模型和数据库构建完成后,造价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从BIM数据库中提取所需信息,对建筑工程投资额进行准确估算和科学合理的编制,进而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在建筑工程决策过程中,投资方案的合理选择也至关重要。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投资成本的估算额进行考量分析,同时还需综合考量建筑工程造价成本与工程量指标。对此,也可应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然后应用BIM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制定出多种建筑工程投资方案,最终确定最优投资方案。
5.2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设计费用为建筑工程建设费用的3%~5%之间,而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能够达到50%~75%之间,因此,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中,可采用BIM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模型、建筑结构模型、设备模型等等,并应用多专业协同设计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分析,并将结果以三维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设计
人员对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和优化处理。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需要对各个专业进行碰撞检测,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冲突点,并进行协调优化处理,保证施工方案可行性。在模型定稿后,即可确定建筑工程施工量,为项目概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便于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5.3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招标方案制定中,也可应用BIM技术,构建BIM工程量模型。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通过应用BIM技术,可对工程信息数据进行快速检查和验证。另外,投标人也可应用BIM云连接企业BIM数据库,获得市场价格,完善施工方案。
5.4在施工和竣工阶段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十分关键,建筑工程施工效果与施工质量以及工程造价密切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不合理,则会影响造价管理的准确性。对此,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造价管理人员可对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交付情况进行检查。当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竣工验收,而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也至关重要。在竣工阶段造价管理中,可采用BIM技术进行参数化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赋予空间属性、成本信息属性、地理属性等等,通过应用各类属性,可对建筑工程各类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快速准确的完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另外,造价管理人员也可利用算量软件,对工程量进行核对,保证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有效降低竣工验收阶段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升造价数据信息的完整度。
6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6.1项目概况
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建筑工程的建设面积为5125m2,该建筑工程地上结构为3层,地下结构1层。其中,地下1层以及地上第1层的层高为4.1m,而其余楼层高度均2.8m。
6.2BIM技术的应用流程
在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流程如下:
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计量模式、建筑结构说明、标书封面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②根据该建筑工程结构形式,绘制建筑工程三维等量模型,在建筑工程建模过程中,采用分层构建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梁、墙面、门洞、楼板等等,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进行建模。在完成每一层建模后,即可对各个楼层设计方案的差异性进行比较,通过拷贝和编辑的方式完成其他楼层建模,并录入计算数据。
③应用BIM软件导出建筑工程量,并采用4D算量软件制定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以及计价表格。
④通过对建筑工程3D模型以及工程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比较,即可确定各个分项项目文件以及组价文件,进而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对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进行调整,适当减少钢筋材料用量。在本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中,钢筋项目造价减少了1200元。
⑤通过应用预算模型,形成建筑工程招标文件,另外,在对该建筑工程进行决算审核时,可对工程量进行核对和汇总。
7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对于BIM技术,可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造价管理中,比如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等,便于造价管理人员通过建筑工程模型,掌握造价信息,并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进行调整,提升作业方式的协调性,实现造价信息共享,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016,26(7):9-11.
[2]何丽琴.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3):83-84.
[3]洪瑞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26(3):53-55.
《工矿自动化》2021年第8期刊登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孙继平教授撰写的论文《煤矿智能化与矿用5G和网络硬切片技术》。
创新点
(1) 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无人5G地面远程控制方法。
(2) 提出了用于综采工作面无人地面远程控制的无线传输距离和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3) 提出了无线传输距离测试方法。
(4) 提出了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
孙继平(1958—),男,山西翼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原副校长;获国家 科技 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第1完成人3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省部级 科技 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8项;作为第1完成人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29项;作为第1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主持制定《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作为第1作者或独立完成著作12部;被SCI和EI检索的第1作者或独立完成论文90余篇;作为国务院煤矿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10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E-mail:。
引用格式
孙继平.煤矿智能化与矿用5G和网络硬切片技术[J].工矿自动化,2021,47(8):1-6.
SUN Jiping.Coal mine intelligence,mine 5G and network hard slicing technology[J].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2021,47(8):1-6.
谈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谈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冲击,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发展之下,会计职能和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会计工作已经在被逐步的取代,很多在校学生所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由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方案的不完全匹配,导致很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竞争力较弱,就业形势更为复杂。本文通过使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民办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探讨出现就业困难的原因,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为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就业问题;建议措施;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有了很多变化与发展,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时代下,传统的会计已面临很大的威胁和挑战,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较高要求,同时对会计人员的从业数量需求越来越少。因此对于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每年大规模的扩招,各大事业单位,中小企业的不断裁员直接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民办高校本身的性质和公办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上会存在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及目前学生就业现状对民办高校会计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认清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同时也有助于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万物互联”时代的冲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5G智能的应用,万物互联已成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也使世界经济和科技逐渐融合。在全球互融互通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科技资源不断共享,各个国家不断优化科技配置,很多先进的科技资源和科学技术开始大规模跨国转移发展,在此环境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行业的冲击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会计基层人员被替代,企业对于基层会计人员的需求近几年明显降低,在国内外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率先体验AI科技,引进智能机器人,将基础的核算业务变得尽可能的准确无误,大大提高了事务所的业务输出速度,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成本。智能科技的全球化,资源配置新一轮的分布也造成企业财务人员的配置改变,在不久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引进科技智能,而对于财务的基础核算需要的人员配置一定是越来越少的趋势,对于刚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面对本身需要经验积累的财务工作更是毫无优势。
(二)自我定位不准确
作为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年龄层次大多在刚成年但又未经世事的阶段,对未知的社会生活充满美好期待,对于自己进入职场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工资定位过高,工作环境要求完美,同时希望发展前景客观,这些要求已远远背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前就业市场大环境。个人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和所获取的收益是等价匹配的,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在公司快速甄选人才的情况下,学历是很大的缺陷和短板,所以自我定位不准确,过高而又不现实的期待就直接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在现实中择业的困难。在目前就业市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与重点本科毕业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自我的要求会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在财务专业知识上会拉开一定的差距,而在应聘面试过程中企业对于学历的挑选也会一定程度的限制民办高校学生的选择。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在学历上已经没有足够的优势,加上对自身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业就显得尤为困难。
(三)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竞争力
作为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更多偏向于理论,老师教授的内容也有很多的限制。对于实践与操作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大学营造多元开放学习氛围,要求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对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技能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与限制,也就造成会计专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职业技能的规划与实践。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在学术上没有过高要求,在职业技能上也没有填补空缺。大多数的民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会出现,技能不过关,专业知识也一言难尽的状况,所以在毕业季求职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专业能力尚无法脱颖而出,在办公实践能力上又无法竞争得过其他已经在财务专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资深会计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就随之产生。
(四)非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
目前,在会计资格考试的报名信息中经常会见到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众所周知,会计行业就业的门槛很低,初级会计的考试要求是高中及以上学历,包括注册会计师的报名要求也只是大专以上,对于非会计专业的社会人士及在校学生而言,在完成自己专业工作的同时还能额外报考会计的专业考试,这样的考试设置无疑再次加大了会计行业人员的涌进,无形之中增加了竞争力。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法律专业人员参加会计师会计考试的人员越来越多,包括考研群体中跨专业考会计专业的人数也每年也都不在少数,这些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无形中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不但造成会计行业会计人员的供大于求,同时极大地削减了会计人员的职场竞争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就业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会计学生的专业素养
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如果想成为更高级会计人员,仅仅依靠自己所掌握的基础会计理论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不仅要学习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素质,还要拓宽与其相关领域的知识,由点到面,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性和互通性。然而目前针对民办高校,对于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对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依然非常薄弱,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还不清楚,这对于就业走进职场是非常大的阻碍,尤其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还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弥补。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校期间,除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尽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市场行情和就业市场,发现自己不足,知己知彼,查漏补缺,同时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才能解决就业难题。
(二)定位清晰,全方位认识自我
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个人情况。必须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不能轻视任何基本的工作岗位,一个基本的工作岗位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务中稳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行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学生必须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清晰认清自己在本行业的中的不足、劣势和优势,以及要进步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三)提升自身综合就业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充分意识到专业知识对工作和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会计岗位是一个能够直接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工作的岗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保持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也是管理岗位,而且和外界很多部门都是有互相联系的,所以员工要具备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因此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只会埋头“算账”,可以参加区域活动、学生会等来提高相关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团队精神等,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人际之间的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等,在互助互动中,使自己融入集体,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品格。大学生就业困难存在很多的因素,但通过学校和学生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努力,深刻剖析学生就业难题,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用人单位适度降低用人门槛,政府加以扶持
招聘单位对应届会计毕业生的接纳度要不断提高,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直接快速学习的平台。工作经验与熟练度只是考核会计人员的一项指标,还应当综合考核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等。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工作执行性强,可以高效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能带有色眼镜来看待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民办高校的会计毕业生,给与他们更多地机会和宽容度。此外,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通过高校提出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专项培养,为更多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另外,面对目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面对就业压力的加大,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给学生提供更多创业的便利条件和平台,逐步完善健全信息服务平台,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进而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参考文献
[1]蒋翠,张永杰.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就业现状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8(9):8-10.
[2]董慧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会计人才就业新契机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3):15.
[3]王虹丽,陈晶.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7):166-167.
[4]张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以武汉交通职业院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4):279-280.
[5]卢莎,周启欢,郑铿城.高校研究生就业去向研究分析: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