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研究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2010.2.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2006.4.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2009.10.

Title: fair value in China's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bstract: Wit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fair value of China's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we must first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and how to confirm the nature of fair value. Fair value of the confirmation of China's current market value is the main law, and cash flow method. Fair value of the general approach, usually including the market price of similar items and valuation of technology law. However, the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fair value in China's accounting practices are still in use in many deficiencies, to be well developed. Key words: fair valu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practices in the use of 中文 » 英语 翻译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研究论文

Ministry of Finance in February 2006 announced the new syste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revised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 Basic Guidelines" in a clear accounting to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s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this indicates that China's accounting has been mad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substantive step.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fair valu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atus of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n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use of fair value of the status quo and made a further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a more a clear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Secondly, the meaning of fair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On this basi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 and China Life case the use of fair value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disadvantages of fair value and benefits. Fair value of the main drawbacks are: to identify a strong subjectivity, poor operability, information costs are relatively high, easily lead to manipulation, such as profit. The main benefits are: the ratio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principle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air value of a business-friendly, such as capital preservation. Finally, to explore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for perfect solutions.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2010.2.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2006.4.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2009.10.

才给10分,问这么高难度的问题

文献可到OA图书馆查询。

1、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2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与其他的计量属性进行全面的比较。然后对准则中部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款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以及...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0 KB 日期:2008-10-27 2、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1 摘 要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关注的一个热点,我国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作为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我国又一次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多次使用公允价值,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8 KB 日期:2008-10-27 3、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应用分析 摘 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遇到了像利润操...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43 KB 日期:2007-08-29 :3cj./soft/search.asp?act=Topic&classid=20&keyword=%B9%AB%D4%CA%BC%DB%D6%B5&btn=+%CB%D1%CB%F7+

没,因为这样的得是这个相关专业的才可能既有外文文献又有中文翻译,你可以去Wiley-Blackwell 之类的外文期刊网上去找些外文文献,再做翻译。

sjibabuaibfiabvgyajabfvduhsfvusvgfusdvgeduadsusoaagfdiuagtsvfffffhduiagvfbduiavfuidgbfuovbaobfvobvogfyuvbufdvafuabvugvfbuavf56dnh6a4h1g56h1456a4h156a4h165h4a65h465ad4ha6d5h4a64ha+64ha6+h4a+4a6+g4d64fd4h65t4e6h4te4hg5d6hg4e6as4htefg1hgf4shjgisdhshgughruihuegayfuagbfhugfrufryuguigauiafaofaogfryuaguregygfuagfaifgreoeguaogrwagrkagrufbgdkjgfuiagfyud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adyifogvbfuoavfgoyayfagifasdgfioadghioufadgfapghfuipghafuipghasfiogfyoasgbfsdhlgfjhg564j56sw4j56f1jh56sf14sf54js4j56s4j651456j1s65j1h56f465hf16hf5s16h1fs61j65fsh1s56f1fssfsjhfsggshgyh1y65wey1w6y165w

希望对你有帮助。仅供参考!

最近在玩轩辕传奇手游,记得从15级开始每日完成2大环炼宝任务,它是你获取银票和经验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每日必做的任务;任务在轩辕城炼宝区域找到NPC冷少泉处领取任务,根据任务提示去到相应的地宫滑鼠右键放至背包内的宝鼎,在宝鼎周围(切记必须在宝鼎周围,超出宝鼎范围的话击杀怪物是不计数的

童鞋你好! 这个估计需要自己搜寻了! 网上基本很难找到免费给你服务的! 我在这里给你点搜寻国际上常用的外文资料库: ---------------------------------------------------------- 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Elsevier SDOL资料库 IEEE/IEE(IEL) 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Nature周刊 NetLibrary电子图书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 国道外文专题资料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资料库 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译得自己做了,实在不成就谷歌翻译。 弄完之后,自己阅读几遍弄顺了就成啦! 学校以及老师都不会看这个东西的! 外文翻译不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很容易过去的! 祝你好运!

直接下载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A tool for the design, *** ysis and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J Barcelo, E Codina, J Casas, JL Ferrer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 2005 :aimsun./AIS_2002_revised.pdf Analysis of possibilities and proposal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TS) implementation in Lithuania A Jarašūniene - Transport, 2006 :mlat.vgtu.lt/upload/tif_zur/2006-4-jarasuniene.pdf

已发请查收。

公允价值论文题目

1、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2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与其他的计量属性进行全面的比较。然后对准则中部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款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以及...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0 KB 日期:2008-10-27 2、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1 摘 要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关注的一个热点,我国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作为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我国又一次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多次使用公允价值,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8 KB 日期:2008-10-27 3、 [会计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应用分析 摘 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遇到了像利润操...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43 KB 日期:2007-08-29

一、税务方面 1. 税务筹划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2. 我国增值税纳税筹划若干问题的分析 3. 企业合理避税的分析 4. 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 5. 企业纳税筹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6. 商业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探讨 7. 关于企业集团税收筹划 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9.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 10. 对我国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的探讨 11. 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12. 我国税制改革与企业所得税筹划 二、审计方面 1.基于审计质量视角的审计判断问题的探讨 1.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问题的探讨 2. 提高审计质量对策的探讨 3.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度 4.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5. 谈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中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7.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8.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 9. 试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10. 政府绩效审计的探讨 1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探讨 12. 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三、公允价值方面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问题的探讨 2. 公允价值及其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3.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探讨 4. 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5. 投资性房地产行业中的公允价值应用问题 6. 公允价值计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7.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8.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的探讨 9. 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的探讨 10. 各种计量方法的比较问题 11. 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 四、成本方面 1. 对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3.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问题的探讨 4. 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5. 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强化对策 6. 管理会计的变革与作业成本法 7. 作业成本法应用问题的探讨 8. 企业成本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9. 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10. 成本核算分步法应用问题的探讨 11. 对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12. 作业成本法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研究论文

摘要:自2007年度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已开始采用新会计准则编制年度会计报告。由于新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年报会计信息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在介绍了公允价值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对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投资者在阅读年报会计信息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相关问题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已经具备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客观条件;同时伴随着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日益活跃,一些复杂的交易事项在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下不能得到准确计量,计量结果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一些会计事项或资本交易事项的市场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与可靠的反映,不能为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较大地限制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分析能力的发挥。因此,对一些特殊事项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决策有用观成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理论基础。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2007年度报告及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基本情况”称: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总共86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除九发股份外,其余8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732亿元,比2006增长45.86%,已披露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4439元和16.3%,而2006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511元和11.03%。共有72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8.35%,而2006年度的亏损比例为11.8%。另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消息,截至2008年4月30日,除*ST威达外,深市主板公司487家按时披露了2007年年报。已披露年报的深市主板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48.74亿元,同比增长116.46%;平均每家实现净利润2.1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72.36亿元,同比增长106.72%;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96.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9%,同比增加5.15个百分点。2007年度,深市主板公司中369家实现净利润增长,116家净利润有所下降。亏损公司为47家,亏损面为9.65%,与2006年报相比下降5.86个百分点;亏损金额76.92亿元,同比减少53.87%。 在沪深两市发布的2007年度报告总结资料中,两市均总结出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每股收益大幅上升,亏损公司比例下降”这样的结论。据笔者初步分析,2008年第一季度季报披露情况也基本体现了这一特征。上市公司年报、季报取得骄人业绩,除了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较好、上市公司本身努力经营取得积极效果等原因以外,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更是为利润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并在编制年度报告中采用,引起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剧烈波动。特别是那些债务沉重且无力清偿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则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盈余。 实施新会计准则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深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包括以下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例如,上市公司为充分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上市公司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另外,上市公司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目的,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 上述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变动起伏不定,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2007年度报告中可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拥有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会随着其公允价值的变化而涨跌。因此,如果这些上市公司能够较好地把握证券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上市公司的判断有误,其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而下降。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所指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出租的建筑物。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市公司如果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比照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上市公司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方面,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将使各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和现金流量等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会直接影响到当期损益。 从2007年年度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很多公司都选用成本计量模式。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实际价值与成本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的,若公司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将会极大地增加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影响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及以后各期的净利润。 3.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新会计准则还规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作为销售处理,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以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非现金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以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如果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 由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可以计入损益。这样,那些绩差公司或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大玩“乌鸦变凤凰”之游戏。当然,由于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所以,这种游戏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经常玩。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该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与债务重组方式下基本相同。 对于上市公司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或“处置”与“购入”,“售出”或“处置”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 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若为吸收合并,购买方对于确认的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于确认的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若为控股合并,母公司对于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誉,母公司对于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由上述可以看出,如果上市公司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么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要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除上述五大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外,还存在其他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会计事项和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阅读年报会计信息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年报会计信息的质量比较。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一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为了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以克服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低估企业资产价值的缺陷,以便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总体上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较之以往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但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应该看到,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降低,又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所影响。而且对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事项而言,基本为一次性事项或偶发性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 2.投资者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逐步实施和推广,资本证券市场中新会计事项的出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公允价值必然会在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得到更广泛的体现,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也需要逐渐地适应、了解和熟悉公允价值的内涵以及该计量模式的采用对上市公司价值估值的影响。尤其是投资对象为涉及到债务重组、参股银行、参股券商及相互持股的上市公司时,投资者更应该知晓一些公允价值方面的知识,否则可能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3.正确看待和理性分析年报中有关损益指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一些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现在可以计入,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公司“粉饰”报表带来了便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体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醒投资者,在阅读年报和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业绩增加了多少,而是应该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及其成长性,要着力关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以及投资型房地产等引入公允价值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除了要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外,还要注意现金流量、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后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以识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有目的地调控业绩的情况,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1.刘金惠.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分析[J].会计师,2008(4). 2.盖地.公允价值: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7(4).

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期权、期权业务、期权会计模式的种类及特征比较分析

(一)期权的种类及特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期权有不同的种类:按买方的权利,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买方行权的时限,期权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按交易场所的不同,期权可分为场内交易期权和场外交易期权;按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价的关系,期权可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按标的物不同,期权可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其中现货期权包括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期货期权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金融期货期权。

五种分类标准下的相应期权种类及同一标准内的期权类别特征。在期权会计信息监管、分析和使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期权种类特征把握期权重点信息,以下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会计处理差异以及作为期权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差异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变动方向相反,如当某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时,与该看涨期权标的物及到期日都相同的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而,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在会计处理上有实质上的差异。另外,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期权买方与卖方的权益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如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当标的物价格上涨时,看涨期权的公允价值上涨,买方因而获得期权公允价值上涨收益,而卖方却遭受同等金额的损失。因此,同一期权的买方与卖方的会计处理相反。

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买卖双方的损益机会和风险

相对于欧式期权,美式期权给买方更多的行权机会,买方可在有效时限内择机行权,盈利的可能性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更小,而其卖方则需承受更大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更大,盈利的可能性更小。

3、场外期权比场内期权更有可能发生卖方违约风险

场内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上实行标准化,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不存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而场外期权在合约规模、期限、价格等方面均能议定,不需交纳保证金和手续费,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高。

4、实值期权、平值期权、虚值期权投资策略选择的恰当性

实值、平值和虚值既可以是内在价值不同的三种期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内在价值高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也高),也可以是同一期权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在价值状态。

在执行价格已定的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现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在进行期权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现货价格变动方向及波动性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在波动性偏低或偏高时,应通过选择不同的实值、平值或虚值期权组合来获得期权价格变化的收益。

5、期货期权比现货期权隐含的风险等级更高

即商品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商品现货期权的风险,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高于金融现货期权的风险。企业投资期货期权就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实物资产价格或股票、股指、利率、外汇等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

6、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商品期权标的物的公平价格相对较难确定,从而影响商品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

(二)期权业务的种类及监管要点

熟悉期权业务的种类及各种期权业务的要点是对期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分析、使用的前提。主要的期权业务种类及监管要点如下:

1、按照期权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期权业务可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类型。其中,投机套利的目的.是投机于标的物的价格走势,没有实物交易的基础,完全是买卖合同,无论是买入、卖出均不用进行实物交割,是一种典型的“买空卖空”;后一类期权业务的目的是对标的物(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期权与被套期项目“息息相关”,预期期权的盈亏能有效抵销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2、按照期权买方处置期权的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持有至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不管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期权的买方都拥有这三种处置期权方式的选择权,如果执行期权有损期权买方的利益,则期权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

正是因为有这种选择权,使期权比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更有利于期权买方控制不利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享受有利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收益。

3、按照期权到期的结算方式

期权业务可分为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及到期时按标的物市价与期权执行价差额结算两种方式。目前,人们对从实物交割中所取得实物的入账价值的确定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应按成本入账,有的认为应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综上可知:为探讨有效地监管期权会计信息质量的途经,应关注投机套利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差异、行权与不行权的差异以及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净额结算的差异等方面对期权会计信息的影响。

(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两种期权会计模式的要求

期权业务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之分,相应地,期权会计被划分为投机套利会计和套期保值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四条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工具投机套利和套期业务会计科目使用的规定,投机套利会计与套期保值会计的突出区别在于对期权的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的归属和会计处理不同。

具体地说,用于投机套利的期权合同应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设置“衍生工具”科目并可按期权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期权资产或期权负债,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核算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满足套期条件的期权合同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设置“套期工具”及“被套期项目”科目并可按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单独开设“套期损益”或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核算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及套期关系结束时的损益——“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二、期权会计处理案例比较与分析监管、分析、使用期权会计信息须以理解期权会计核算为基础

为此,下文将依据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中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规定,通过案例对投机套利模式下股票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套期保值模式下商品看跌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与现金交割两种交割方式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有助于监管、分析和使用期权会计信息的结论、投机套利模式下看涨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比较由于期权的买方拥有到期行权、提前转让期权权利、到期放弃行权三种选择权,为了完整地对比分析同一期权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按买方行权、买方出售行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种情况,对买卖双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知,假定期权投资策略、期权交易数量、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签订日和到期日、标的物价格变动数据等交易信息透明或已知,并假定财务报告主体对期权合同资产、期权合同负债、期权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权实际交割损益等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则在进行期权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管和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是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差异;

二是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差异;

三是买入期权与卖出期权的差异;

四是买方行权、买方转让期权权利、买方放弃行权三者之间的差异;

五是进行实物交割与按差价结算的差异等,以较好地验证期权会计信息质量。

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之前,能否在财务报表中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到非流动资产(比如银行贷款),并且认为,在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至财务报表非流动...www.wsdxs.cn/html/jinrong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同国际形势相接轨,我国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引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先讨***允价值的涵义及其特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计准则 1 公允价值涵义及其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描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确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条件下(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对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而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尽管在形式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其本质上却有共同之处。从其涵义上看,以公允价值交易的双方必须是无关联交易的交易方,否则交易方很可能利用公允价值为其操纵企业利润;公允价值的交易必须是自愿的,在强迫交易或者***进行资产清算时,公允价值也就失往了其意义;公允价值必须是双方熟悉情况的,这要以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因而我国在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公允价值的三个应用层次,即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如证券交易市场),按市场报价作为公允价值;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参照最近的交易价格或同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的,采用专业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有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会计的计量属性要求能够正确反映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进步会计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原则的重中之重。历史本钱能够可靠地计量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但历史本钱是一种过往时态,适用在初始计量和各期进行摊销或折旧,但不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也就难以达到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了。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信息为基础,能够反映物价、利率、汇率变动及科技进步引起的贬值等因素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动态反映。公允价值有时又不是一种单一的计量模式,以其他模式为参照基础,例如采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可变现净值现值等折现方法往往又成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参照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确定的综合计量属性。 2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以及债务重组。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主要体现在商誉、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进(支出)、资产减值等方面得到体现。 (1)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时得到的应用最广,由于证券市场上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把握和风险的控制,能够很好地反映金融工具的市值对净利润或净资产的影响。但随着金融工具按不同种类的划分,具体的影响也就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进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与套期保值有关的除外)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进当期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进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相关的交易用度确定为当期损益,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单独确定为应收项目。在出售或处置该金融资产或负债时,出售或处置的公允价值与初始进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以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的论文答辩时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可不可以请问是什么毕业,本科?研究生?作为会计制度的研究来说,某一个或一类的事项就够写论文了,你列了这么多,那是在写书啊导师问一般是思路,方法,结论,意义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2、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3、公允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的优式及所点面临的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