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语言类的论文主要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

语言类的论文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内容: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 其中言语社区又包括双语社区、语码转换等。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管是现代的语言还是古代的语言,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尽管不同话语表达的意义是带有主观性的和千差万别的,但是传递出来的语言信息却是能被别人共同理解的,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扩展资料: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

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学

研究语言对人文主义的重要性论文

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不仅引发了人文精神讨论,而且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已遍喻社会。“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诸词终于在20世纪末进入汉语。但这些名称概念(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到“人文科学”)学理内涵该怎样理解呢?它们在根本上归属人文科学原理。这也就是本书的内容。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归属教育学教学科目分类,人文素质概念即定位于人文学科教育原理;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则是从哲学高度对包括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内的人文活动原理的系统研究理论。� 上述三类研究不能彼此取代,例如,人文科学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的功能。相反,三者总是相互关联的:人文科学总要依托人文学科教育形态,并且必不可免地具有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 2. 就总体而言,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论域的形成与突出,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性(Modernity)的现象。尽管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东西方都有其古典形态,但是,脱离现代化背景、非历史地将古代人文传统形而上学化,只会模糊与遮蔽人文思想的现代性特质(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 人文思想是对现代化的回应。人文主义对现代科技商业主流的抗衡,在学术与教育思想中反映为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自觉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区分的方向。这一区分至今仍在继续中。作为学科学术分类,“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词语迄至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地进入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为核心的汉语文化圈,落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现代学科分类进入中国近一个世纪。 反思省察现代化及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科技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进而从更加远大完整的人文视野协调与规范现代化,需要拥有区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系统理论根据。无论中外,使全社会了解人文科学观念,尚有待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国际学术界迄今也未有统一、成熟的人文科学理论。进入人文科学理论学习伊始,即有必要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前沿性与探索性。这一特性同时表现了人文科学方兴未艾的生命力。在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加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原理性知识核心结构的举一反三“迁移”(Transfer)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更为根本的不是既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知识的人文主体性智慧、意志、情感素质。人文素质又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应用在内的全部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根基。从而,人文科学势必在21世纪占据空前重要的地位。� 3. 但人文科学的现代性不能仅仅归结为与现代化科技主义的抗衡。与将人文性同科技生产活动对峙而囿限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浪漫人文主义有别,马克思将人文性视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对象化活动,因而现代科学技术恰是人文科学最重要的对象。人文科学批判唯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与社会发展的片面化乃至从人伦到自然生态的危机,同时揭示科技活动所深层依赖的人文价值动机系统与科学精神的人文性质,以及人文素质又如何凭藉科学技术活动辩证与历史地发展生成。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在现代化历史条件下分蘖出来的对立统一矛盾体,二者在当代科技与人文形势下已经趋于相互渗透与依赖。马克思因而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ZW(〗《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28页。〖ZW)〗在与科学技术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人文科学,是进入这一领域学习与研究的中心线索。� 4. 作为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的原理,人文科学概论从历史(现代化—现代性)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自身的历史起源及形态演变、对象与方法、范畴与逻辑、功能与现代意义等。� 人文教育是从幼教、初等、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人文教育的主干或基础是实践性感知情意性的教化活动,它集中于未成年阶段。作为人文教育观念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人文科学,则随着成人理性地位的提高而增强影响。在人文科学意义空前重大的21世纪,已有必要不仅从深化与融会贯通师范院校、文科院系专业角度,而且有必要立足于未来社会均衡健全发展高度在全部高等教育中普遍开展人文科学教学,即对未来社会的中坚骨干阶层施行原理观念水平的人文思想教育。对于文理各科研究生来说,人文科学原理则是知识发生学深度的文理学科边缘融会贯通训练,它具有创造学的意义。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说,本书所提供的人文科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应当是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5. 人文科学赋予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纷繁的历史经验形态以原理统一性,使之在更为深刻与普遍的系统关联中获得准确定位。例如,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种发生广泛影响的观点是,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马克思人文主义主要归结于反封建的启蒙主义,从而断言人文主义思潮缺少反省现代化的能力。论者未能区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与19世纪人文主义不同的现代性,也未能省察到中国当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欧洲不同阶段的两种人文主义同时并存的复杂性,从而未能认识人文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人文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地位。� 又例如,目前仅有的几种人文科学概论著作几乎均有以人文学科特定科目取代人文科学原理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与统一的人文科学原理,这类著作或者甚至未能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而以所谓“大文科”理解人文学科,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与传统文史哲类的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混糅为不伦不类(似乎近于百科全书)的编纂读物,却统称“人文科学”;或者虽然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区分开来,却仍然立足于传统文科观念而将人文学科固定化。这种编撰角度不了解人文学科的学科种类范围的变迁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古典人文学科甚至包括现代理科的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而人文学科传统科目的文法或语言学,在当代日渐定量化为电子计算机的分析对象后,也与物理学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反之,如果为发展自己思维能力而修习高等数学,在这种特定态 度下,高等数学就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在这种判断背后实质拥有坚实的人文科学原理标准。离开人文科学原理而仅凭文科外在类聚的编纂,不仅无法构成一部统一的原理性的著作,而且由于这些学科早已在中小学阶段被一一讲授过,它们根本没有理由如此简陋地以提要方式重新教学。� 6.强调人文科学对于人文学科的原理统一性,并不意味着人文科学原理可以取代人文学科诸多学科教学。人文学科承担着从各个学科角度培育人文素质的教化实践功能,这种实践教化性质所以不能被观念理论形态的人文科学原理取代,一是由于人文学科教化的实践性(包含知意情的感性)必须体现于各门人文学科践履过程性中;二是与此种践履过程性紧密关联的人文学科的具体性与个案性对概念思维的限定。从而,人文教育必须渗透于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干的普通教育全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文科学原理教学只构成为人文教育这一总体工程的观念理论部分。� 更为深刻的限定在于,人文学科的践履性与具体性、个别性在根本上无法被某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体系所概括。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批判抽象概念僭妄概括个别事物的本质主义迷误,对于人文科学原理的功能范围与限度具有警戒意义。这意味着人文科学概念原理即使尽量避免或弱化自然—社会科学式概念逻辑的僵硬框架,也仍然与生命运动体的人文素质“事实本身”(胡塞尔现象学运动的口号:“回到事实本身”!)无法最终吻合而保持着不可消弭的区别。从而,人文科学原理如果不愿僵化为抽象概念符号体系,就必须在创造人文科学自身特有的范畴、逻辑、方法的同时,与人文学科保持不即不离的张力关系:如果人文科学不保持对人文学科的原理区别,它就将消解自身的理论形态而不复存在;如果人文科学不保持与人文学科的亲合,它就将丧失人文科学逻辑概念体系内在的生命灵动而与自然—社会科学无法区分。〖ZW(〗参阅尤西林:《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第四章第七节“回到事实本身”,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ZW)〗这后一点意味着对即将进入人文科学领域者的一个建议性要求:不仅要准备大脑抽象升华的思辨,而且要敞开一颗内省敏感且蕴含着向往美好人性理想激情的心。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举例说明: 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 人文主义 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因为语言就是文化的缩影,我们通过语言就能够研究我们整个社会文化,所以说人文主义者对语言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

论文的研究对象主题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获得关于特定主题的认识成。础理论性论文要具有相关学科的雄厚理论基础,乃常不道用于刚刚涉足论文写作的初学者。

2.  应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关注实践,常是在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的础上,对实践中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或建议。如果将理论研究型论文比作科学家进行的研究,那么应用研究型论文就更像是大师的作品,它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理论白实践转化。

3.  学术争论性论文。这类论文通常针对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基于充分论据的商榷,看重揭示他人研究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术争论性论文可以明确争论的对象,如某某专家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泛指某类观点,争论的主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实践问题,当然,学术争论不是各说各话的争吵,对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的要求更高。最后,学术争论性论文必须“对事不对人”,不能借论文对作者进行恶意攻击。

4. 调查报告型论文。这类论文以调查为础,常从现实中的某一问题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呈现。调查报告型论文必须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特点。

5.  文献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以他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所谓“综”就是归纳,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介绍和综合分析,使同领城的研究成果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所谓“述”就是评述,要对所写主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或评论,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10分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问题二:论文的研究对象怎么确立?占有的资料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要典型。即占有面要广,更重要的要典型。问题三:求助,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比如你的论文主题是教师自我评价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教师,你的论文题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那研究对象就是学生问题四:如何界定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参加了两篇博士论文的预答辩,一个是关于行政问责制度的研究,一个是关于乡镇领导人责任的研究。两篇都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或者长期的田野调查,让人惊喜,也有很多启发。但是,他们的论文是否还有点问题。于是,答辩以后接到另一位同学的来信:今天下午旁听了博士论文的答辩,也听到了您的点评,你在点评中提到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区别,但是我不明白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的区别到底在哪?什么是研究问题?怎样找到研究问题?在第一个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您说行政问责制只是研究的对象,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设计、制度实践成果才是研究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就是行政学当中某一个理论就是研究问题,在这个研究问题的指导下(某个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个理论的解释框架),选择一个研究对象就行了。我的回答是:基本上你的理解是对的。在很大程度上,研究问题可以将论证的层次提升。第一个同学,只有研究的对象(问责制度),但没有可以在学科发展中找到对话的问题。他的选择有两种:一是简单点,最后将问题提升到委托代理关系层面。因为其论文最重要发现是:在中国的问责制度框架下,委托者与代理者实际上处于同一科层体系内,因此,代理权实际上被内化而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二是直接将这一研究问题贯穿全文始终,而问责制度只是他需要论证的问题的承载工具而已。后者更难把握。第二个同学:实际上是有研究问题的,只是他没有厘清到底论证权责结构、还是责任机构、还是权力结构,还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不清楚,因此论文看起来讨论非常集中,但实际上比较分散,而且前后表述也很难统一。研究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问题意识,其提出有赖于理论的积累。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问题可能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问题五: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对象怎么写如题谢谢了写1些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渊源、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查看更多答案>>问题六: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怎么写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研究对象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人口学变量。二、研究工具调查采用的问卷、实验使用仪器工具等。三、研究程序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何调查、如何实验等。四、研究假设你所研究的题目所要得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就是你所要的假设。问题七: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是什么?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跨越时空)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一)类型1、实证性研究报告2、文献性研究报告3、理论性研究报告(二)结构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论据的来源应该是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度、效度高的事实材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材料。三为论证,即以论据证明论题的论述过程。论证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材料组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文章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与深刻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论文与实证性研究报告有区别,它一般将科研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结果加以提炼,用较简明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达,论文不包括过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而更强调内容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任何研究课题的成果都可以用论文来表达。三、写作内容和要求(一)题目1、题目的内容类型、定位、作用2、写作要求标题要准确标题要新颖题式可多样标题要简洁(二)署名1、署名的方式集体署名个人署名2、署名的规则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惯例(三)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四)前言(三)内容提要关键词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四)前言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五)正文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结果......余下全文>>问题八:科研论文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内容包括可以去搜下国淘论文写作,希望能帮到你!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问题九:论文研究对象所属领域,范围,性质是什么意思就是您写的论文是什么专业的,再围绕您本专业所属类型来进行论文的写作

俄语论文的研究对象

可以从你本人的兴趣着手。如果你是学语言的,语言类的内容当然是首选啊,比如《试谈俄语修辞》、《俄语俚语的变迁》等,也可以将范围缩小。如果你觉得这类比较枯燥,那就看自己的爱好,比如音乐、绘画等,实在不行纯翻译一篇文献也应该可以。 不必过于给自己添堵,其实写论文没有那么可怕,现在查资料太方便了。

一般要偏向语言一点的,比如对一些新语言现象的分析;或者是俄罗斯文化的,对谚语、民间故事,电影的研究;关于文学类的题材就很多,比如对某诗人作品的研究,或者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另外就是对翻译技巧的探索也不错。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要用俄语写,如果是的话,最好还是先找找资料再决定吧,不然没有俄语资料自己写会错误连篇哦。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最好写中俄对比之类的,好的题目就是成功了一半。最开始我也没计划不知道写啥,还是上届同学给的莫文网,有人帮助轻松好多试论俄语成语中的先例现象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俄语在中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Ⅰ)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山东省高校俄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情况调查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从онлайн的使用看俄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当代俄语中的英俄复合词构词模式及俄化方式浅析俄语语言对比研究新景观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再论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俄罗斯学的建设俄语教学与互联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课堂焦虑状况研究俄语成语语义分类及语义中心研究

对于专业俄语的,1文化的比较好入手.比如中俄酒文化的对比什么的2或者选择从俄罗斯的某个著名作家的某个写作特点来分析(要爱好文学的)3中俄年轻人的心理对比对比的相比较好写些

网络语言现象的研究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网络语言与中学作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网络语言中学作文教学语言运用引导

【论文摘要】

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传统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一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既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全盘接受,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

信息和数字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民”这个群体呈逐渐壮大发展的趋势。新的交际环境呼唤新的交际方式,网民群体的年轻人挑战传统、崇尚创新,通过改造旧词、创造新词、运用数字表意、运用符号表情等方式对汉语和英语的词句进行改造,形成了一种应用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幽默诙谐等特点,受到众多青少年的追捧,进而大量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之中。网络语言正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试图突破常规,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网络语言,有人认为应该明令禁止,有人认为应该加强规范,还有人认为应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任其发展。我们拟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网络语言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管窥。

一、从网上走到网下的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如主机、硬件、病毒、注销、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范围以专业人员为主;另一类是网络交际中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如东东、菜鸟、美眉、大虾、246、TMD、我走先之类,主要用于网络聊天及网络交际。这两类网络用语不仅在使用范围上,而且在构成方式、风格特点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其中后者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是近年来语言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争论的焦点。我们讨论的重点是第二类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方言。从发展历史来看,它历时甚短,当然也远远谈不上成熟,但是却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态势。在互联网的OICQ、MSN、BBS、博客、聊天室等虚拟世界里,网络语言俯拾皆是。网络交际的虚拟性和便捷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语言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它主要由网络语汇、网络字符和网络数字语组成,这三部分都对现实交际有一定的渗透。“美眉”、“大虾”一类的字眼不仅挂在青少年学生的嘴边,就连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也时常见到;网络字符常夹杂在手机短信中,让局外人不知所云。

网络语言既称“网络语言”,其使用范围本应该局限于网络。由于网络语言具有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维和情绪变成语言符号等特点,加之年轻人追求猎奇、讲求快捷、刻意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它深受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网友的喜爱,以至于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也频繁地使用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习惯采用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在网络语言冲击波中首当其冲,给语言学界和教育界提出新的课题。

二、网络语言影响下的中学生作文现状

作文教学遭遇网络语言是不可避免的。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和语体的变化,这的确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据《长春日报》报道,该市某中学一个12岁的学生写了一篇让老师感到匪夷所思的日记。日记的开头是:“昨晚,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吃饭。在饭桌上,他们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跟他们886,到QQ上给我的MM打帖子去了。”这样的现象在中小学中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还有如“看到他75我MM,我很:(,就过去K了他一下……”,“那时,偶只是一只菜鸟,一晃三年,偶已经是高三的大虾了”。这样的中学生作文如今并不罕见,多数中学每个班级都存在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时运用“晕、囧、东东、酱紫、八卦”等字眼。更让众多老师颇感无奈的是,在高考、中考作文中也出现了掺杂网络语言、以网络小说方式叙述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全都出现在作文中。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的摩擦日益明显。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风趣的网络语言更能体现他们的独特个性,更让他们显得另类一些。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网络大军”的重要力量,而错位使用网络文字的主要也是他们。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把网络语言当成常用语,引发了许多误会和笑话。

为了了解学生和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有人对华东地区某县级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和10位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次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

可见,尽管教师、家长对网络语言很不喜欢,特别是对于在考试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深恶痛绝,但是学生对它的追捧,使得作文中还是给网络语言留下了一席之地。

三、当前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语文课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言的本领。而作文更是对语言进行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语言受到网络的冲击,作文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语言现象,语文教育界存在两种立场分明的态度,即否定性态度和肯定性态度,其中前者影响较大。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当然也未尝不可。如有学者认为:“文体和字体的'演进都是与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相联系,网络出现后形成了网络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与时俱进的。”可见,这类学者对网络语言及其运用是基本肯定的,他们认为,对待网络语言应该宽容、顺其发展,不要损害了语言的多样性。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约定俗成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进行封杀,其实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语言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对于那些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约定俗成的语言要保留。对发展很快的网络语言不必紧张,没有生命力的自然会被淘汰,有生命力的则会流传下去,许多古代语言现象的消亡和现代语言现象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应该鼓励,至少不应该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在一向被认为是正统的作文中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犹如给作文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使其显得生动、鲜活。总之,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不仅无可厚非,一定情况下应该引导和鼓励。

四、中学作文教学中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策略

我们认为,网络语言之于中学作文的利弊要全面看待。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注定了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又必须规范,但这种规范并非个别人或某几位专家制定的规则,而是约定俗成的规范。语文教育的动力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想让他们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不可能不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因此,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语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义明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生成另类文化?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若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通常都非常形象,通俗易懂。“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例如米国,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网民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数字语言更不可小觑。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白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 网络语言还包括很多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 白云路小学教师张金芳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说我的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我不会去责怪他们,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毕竟,对待新类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面对教师们的忧虑,很多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却不以为然。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对记者说,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署了解到,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些专家就专门从事收集新词汇的工作。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摘要] 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目前主要有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网民赋予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特点, 折射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关键词] 网络语言;类型;特点;心理折射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时占网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因此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这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鼠标、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第四媒体、基准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中国概念股、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一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本文所要描述的正是这一类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些语言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透过这些语言现象,能够看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 网络语言的类型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或推陈出新,或旧词换新意。新造网语主要呈现四种形式:(1)“旧词义变”,即根据具体交流的需要给旧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如“帖子”是对网络论坛中所发表文章的称呼,是从“写着字的小纸片”的含义而来;“楼上”和“楼下”在网络论坛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因为在网上文章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而呈由上而下的排列;“青蛙” 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而不是在说青蛙王子或吹牛大王;甚至有人用“偶像”指称呕吐的对象,用“天才”指称天生的蠢材。(2)“旧词音形变”,是指对旧有词语的读音、字形加以变化,进而产生新词的现象。例如,“妹妹”变成“美眉”, “青筋”变成请进, “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竹”,“气疯”变成“弃轰”等等。(3) “音译借词”。这里的“借词”概念借自传统的语言学:“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1]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Windows称作瘟都死 、homepage(个人主页)称作烘培机。(4)“新新词汇” 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比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戏称;“东东”就是指东西,仿佛出自幼儿之口,女孩子对此词情有独钟;“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数字网语大体有三种表达方式:(1)数字与汉语谐音。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770表示“亲亲你”;5555是“呜呜呜呜”,象声词,意即哭泣;1314520是温情脉脉地向对方表白“一生一世我爱你”等等。(2)数字与外语谐音。如88表示bye-bye; 74表示kiss;3166表示“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等等。(3)“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寓意,有人在网上称你是286,他是在说你“脑子转得慢,像台286电脑一样”。又如“007”是指“我有秘密”; “123”是指“木头人”; “10”或“100”是指完美; “1775”是“我要造反了”,因为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个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10”是指“孤独”;“0001000”又指“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有便捷,目的就是把一样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缩略网语主要有两种形式:(1)规则的字首缩略语。又有英语和汉语拼音字首缩略语之分。比如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的英文缩略; “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BB”是Bye-Bye(再见)的英文缩略;“VG”是Verygood(非常好)的英文缩略;“PM”是Pardon me(原谅我)的英文缩略。又如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如果你在网上被人呼为GG、DD、JJ、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这给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世界平添了一份亲切的感觉。当然,还有一些拼音缩略是平常不易出口的骂人话,如TMD就是“他妈的”的缩略,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的缩略,不一而足。(2)不规则的缩略语。如3KU和B4分别是thank you和before的汉英合璧的缩略; “HRU”是Howare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 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姿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由键盘中现有的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比如,∶-)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常用在句尾或文章结束之处;∶-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那么^.^自然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了;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P”(吐舌头的鬼脸); “:”表示接吻;“:%)%”表示满脸的青春痘,……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看网民的心理 第十三次CNNIC(2004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 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从用户职业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9.2%。[2]尤其活跃在聊天室和BBS的人群,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更有知识,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创新能力,他们也最具个性和反叛精神一、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从上述网络语言类型分析中可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生动形象。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造网语的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的眉目传情。网络语言中的所有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用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可为什么网民们还要费劲心思创造出这些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呢?我认为这要从网民的年轻化来看,现在网民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 他们思维活跃、新潮,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温和打击。例如网语“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女,因“菌”“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所以具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灌水”“造砖”在网络上都是指写文章,但“灌水”只是指随便写写,“造砖”则指潜心创作,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菜鸟”和“大虾”是网络新生和超级网虫的网上称呼,“菜鸟”是方言“笨”和“差劲”的意思,形容网络新手显得活泼、诙谐,而超级网虫经常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日久天长,弓腰如虾,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交流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 [3]的确如此,中文表达本身存在一定的缺憾,在网络这个个性飞扬膨胀的特殊情境里不足以使年轻网民的思想得以尽情宣泄,于是符号网语在这个寸秒寸金的世界出现了。这种符号是现代标点的重新运用。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既是牵强附会的,又是妙不可言的。如:“Zhizhi同志昏倒在电脑前,以至于第二天上班都迟到了。:-(” [4]其中的“:-(”表示“苦笑”这种表情。如果我们把这个符号竖起来看的话,就会有形象生动的新感觉。网民通过这些符号传递他们特有的机智和创意。 敬一丹在做客新浪网时也谈到:“至于说年轻人当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我觉得,他多半不是特别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求一个修辞的效果。” [5]可见网民之间的交流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是他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 二、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常常用异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 770(亲亲你), 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又如把“东西”称为“东东”的“童语现象”,很难想象会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出现。这表现了在现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平日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所以在网上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就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理解,网络成了情感宣泄窗口。”“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在网上聊天的人就更容易将平时鲜有机会表露的‘本我’显示出来,所以虽然目前网民中85%以上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在聊天室里的表现往往比较‘初级’。” [6] 标新立异表现在另一方面常常视传统语法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例如网上有一篇题为《小女子评说四方男人》的文章中写到:“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还有这样一个句子:“还满腹生活常识地给太太充当购物顾问……” 。[7]网上还常常将“给你打电话”说成“电话你”,甚至连“气死我了”也说成“气死我乐”这种经常出现反常搭配的情况,都是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网络语言显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讲究冲破束缚。年轻人标新立异和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相疏离且乐此不疲,希望成为具有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的积极努力,愿意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评的率真性情。 “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8]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年轻人在网络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 走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误区网虫”们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汇正在迅速蔓延。对此,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深感到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新华社12月19日)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人们向来有着不同的认识,李如龙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制造出来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语言,一些人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是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关键。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义明指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生成另类文化?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若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通常都非常形象,通俗易懂。“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例如米国,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网民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数字语言更不可小觑。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白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 网络语言还包括很多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就应当坚决制止。 白云路小学教师张金芳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随意的成分太大。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说我的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我不会去责怪他们,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毕竟,对待新类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面对教师们的忧虑,很多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却不以为然。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对记者说,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署了解到,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些专家就专门从事收集新词汇的工作。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摘要] 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目前主要有四类:“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以及“符号网语”。网民赋予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标新立异的特点, 折射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关键词] 网络语言;类型;特点;心理折射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但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网上交流仍采用字符的形式,同时占网民比例最大的人群是代表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因此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这造就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鼠标、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第四媒体、基准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中国概念股、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一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本文所要描述的正是这一类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些语言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透过这些语言现象,能够看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况。 网络语言的类型 目前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1、新造网语。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或推陈出新,或旧词换新意。新造网语主要呈现四种形式:(1)“旧词义变”,即根据具体交流的需要给旧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如“帖子”是对网络论坛中所发表文章的称呼,是从“写着字的小纸片”的含义而来;“楼上”和“楼下”在网络论坛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因为在网上文章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而呈由上而下的排列;“青蛙” 是指不受欢迎的丑陋男孩,而不是在说青蛙王子或吹牛大王;甚至有人用“偶像”指称呕吐的对象,用“天才”指称天生的蠢材。(2)“旧词音形变”,是指对旧有词语的读音、字形加以变化,进而产生新词的现象。例如,“妹妹”变成“美眉”, “青筋”变成请进, “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竹”,“气疯”变成“弃轰”等等。(3) “音译借词”。这里的“借词”概念借自传统的语言学:“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1]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Windows称作瘟都死 、homepage(个人主页)称作烘培机。(4)“新新词汇” 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比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戏称;“东东”就是指东西,仿佛出自幼儿之口,女孩子对此词情有独钟;“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2、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数字网语大体有三种表达方式:(1)数字与汉语谐音。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770表示“亲亲你”;5555是“呜呜呜呜”,象声词,意即哭泣;1314520是温情脉脉地向对方表白“一生一世我爱你”等等。(2)数字与外语谐音。如88表示bye-bye; 74表示kiss;3166表示“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等等。(3)“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寓意,有人在网上称你是286,他是在说你“脑子转得慢,像台286电脑一样”。又如“007”是指“我有秘密”; “123”是指“木头人”; “10”或“100”是指完美; “1775”是“我要造反了”,因为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表示“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个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10”是指“孤独”;“0001000”又指“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3、缩略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有便捷,目的就是把一样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缩略网语主要有两种形式:(1)规则的字首缩略语。又有英语和汉语拼音字首缩略语之分。比如BTW是by the way(顺便说)的英文缩略; “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BB”是Bye-Bye(再见)的英文缩略;“VG”是Verygood(非常好)的英文缩略;“PM”是Pardon me(原谅我)的英文缩略。又如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如果你在网上被人呼为GG、DD、JJ、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这给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世界平添了一份亲切的感觉。当然,还有一些拼音缩略是平常不易出口的骂人话,如TMD就是“他妈的”的缩略,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的缩略,不一而足。(2)不规则的缩略语。如3KU和B4分别是thank you和before的汉英合璧的缩略; “HRU”是Howareyou(你好吗?)的英文缩略;“CU”是Seeyou(再见)的英文缩略等等。 4、符号网语。由于在网上网民大都采用字符的形式进行交流, 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体姿语,这便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形象性,网民们由此特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由键盘中现有的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比如,∶-)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常用在句尾或文章结束之处;∶-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那么^.^自然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了;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P”(吐舌头的鬼脸); “:”表示接吻;“:%)%”表示满脸的青春痘,……丰富的表情符号能给人一种眉目传情的感觉,区区数画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往往会超过文字。 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看网民的心理 第十三次CNNIC(2004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1%, 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2%,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29.3%,其次是大专(27.4%)和本科(27.1%)。从用户职业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9.2%。[2]尤其活跃在聊天室和BBS的人群,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他们更有知识,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创新能力,他们也最具个性和反叛精神一、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从上述网络语言类型分析中可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生动形象。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造网语的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的眉目传情。网络语言中的所有表达方式其实都是可以用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可为什么网民们还要费劲心思创造出这些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呢?我认为这要从网民的年轻化来看,现在网民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 他们思维活跃、新潮,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温和打击。例如网语“菌男”“霉女”是指相貌很丑的男女,因“菌”“霉”的使用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所以具有很强的反讽意味;“灌水”“造砖”在网络上都是指写文章,但“灌水”只是指随便写写,“造砖”则指潜心创作,带有很强的比喻色彩;“菜鸟”和“大虾”是网络新生和超级网虫的网上称呼,“菜鸟”是方言“笨”和“差劲”的意思,形容网络新手显得活泼、诙谐,而超级网虫经常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日久天长,弓腰如虾,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所有这些都让枯燥的计算机生动起来,成为交流情感的一方乐土,让人流连忘返。 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作出反应。” [3]的确如此,中文表达本身存在一定的缺憾,在网络这个个性飞扬膨胀的特殊情境里不足以使年轻网民的思想得以尽情宣泄,于是符号网语在这个寸秒寸金的世界出现了。这种符号是现代标点的重新运用。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既是牵强附会的,又是妙不可言的。如:“Zhizhi同志昏倒在电脑前,以至于第二天上班都迟到了。:-(” [4]其中的“:-(”表示“苦笑”这种表情。如果我们把这个符号竖起来看的话,就会有形象生动的新感觉。网民通过这些符号传递他们特有的机智和创意。 敬一丹在做客新浪网时也谈到:“至于说年轻人当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我觉得,他多半不是特别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求一个修辞的效果。” [5]可见网民之间的交流用形象有趣的语言,是他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般态度。。 二、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对网民心理的折射 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常常用异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 770(亲亲你), 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又如把“东西”称为“东东”的“童语现象”,很难想象会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出现。这表现了在现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平日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所以在网上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就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理解,网络成了情感宣泄窗口。”“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在网上聊天的人就更容易将平时鲜有机会表露的‘本我’显示出来,所以虽然目前网民中85%以上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在聊天室里的表现往往比较‘初级’。” [6] 标新立异表现在另一方面常常视传统语法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例如网上有一篇题为《小女子评说四方男人》的文章中写到:“只有爱上之后,才发现有点鸡肋。”还有这样一个句子:“还满腹生活常识地给太太充当购物顾问……” 。[7]网上还常常将“给你打电话”说成“电话你”,甚至连“气死我了”也说成“气死我乐”这种经常出现反常搭配的情况,都是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网络语言显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讲究冲破束缚。年轻人标新立异和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相疏离且乐此不疲,希望成为具有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的积极努力,愿意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评的率真性情。 “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8]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年轻人在网络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 走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误区网虫”们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汇正在迅速蔓延。对此,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深感到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新华社12月19日)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人们向来有着不同的认识,李如龙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制造出来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语言,一些人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是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关键。 已赞同1| 评论 2009-1-6 18:24 潍坊康沃特 | 八级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摘要: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与社会语境的深层关系。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语境,社会因素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在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民为了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出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交际以互联网为交际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语言方式和文体特征。这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语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对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