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开学见闻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快乐愉越的暑期过去了,我又回到小别一段时间的校园了,走进校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同学是那么的活泼可爱。
新学期的校园到处可以听到师生之间的问候声,校园还是像往日一样,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女生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男生围在一起嬉戏打闹,还有几个好学的同学还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呢。
眼间,我们又上课了,朗朗的读书声又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这一年,我们都六年级了,不再是那些坐在地上丢手绢的小孩子了,最后一个学期了,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听管教了,大家都认认真真的看着黑板,仔细听老师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的校园,老师和同学,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让我倍感亲切,我热切的与我四周的同学打着招呼,我站在操场中央,四周的花花草草都在与我打着招呼,风也轻轻的拂过我的脸,仿佛也在与我打着见面礼呢。我把暑假生活一一与同学们说起,同学们也都乐此不疲的听着,校园是那么的亲切,新学期,新面貌,加油。
今天是九月一日,也是开学的重要日子,我早早起床,一阵慌乱的准备过后立即提上书包直奔学校,因为今天要举行开学典礼,可千万不能迟到。
我走进校门,学校里已经是人声鼎佛,欢声笑语此起披伏。我走进教室里,早读已经开始了,我迅速融入了书声琅琅的氛围中。
过了一会,班主任老师进来了,他点了一下名,然后说道:“大家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穿好校服和戴好红领巾?”随后让我们集合向操场上走去,参加今天的开始开学典礼。
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时,这里早已人头攒动。主持人来到了升旗台上,讲了一下这次开学典礼的主题,接着一年级新入学的同学和老师们陆续走上司令台上领入学大礼包和奖状。
下午第一节课就是体育课,我和一个同学打羽毛球,没想到羽毛球被同学一不小心打到了树上了,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都没用,这时,有个同学跑过来主动献艺说:“我有个办法。”他随即拿着手中的羽毛球,把树上的那个羽毛球给打落下来。
“嘻嘻,我聪明吧。”谁知话音没落,他自己的羽毛球反而又被卡在树上了。
大家一看此情景,顿时,围观的同学们都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惊喜的发现学校门口有一个抽红包的环节,这是我第一在学校抽红包。
走近一看,红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框子里,像一个个穿红衣服的战士一样,等着我们抽取。
我希望我可以抽到一本课外书,关于动物的书。因为在野外碰到动物就可以知道它的习性,如果有危险,我们就可以很快逃跑。
我从旁边开始抽,我抽了一张我认为会中奖的红包,上面有一个红领巾图案,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然后,我就飞快地跑向教学楼去了。
到了班级,有的人中奖了,高兴的站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没有中奖的同学就在唉声叹气。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我的红包一看,唉,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同样,我也没有中奖,我只中了一句祝福语“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有点失望,之前在小区参加抽奖活动,我还抽中了特等奖呢,但是这次参加学校的活动,没能成为幸运儿。
我们班有三四个人中奖,他们的奖品是娃娃和课外书。我前后左右的人都没中奖,只有刘蓓希中了奖,早知道抽中间的红包好了。
不过,红包的新年寄语也挺好的。加油跑步吧,少年!
X月X日,我们就要上学学习新一课的知识了,我们都怀着不同的心情来到了学校。有开心的心情、悲伤的心情,我是怀着一个又开心又悲伤的心情来了,开心是因为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了。伤心是我们还要跟爸爸妈妈离开一段时间,所以我的心情比较伤心。
我们把自己的作业收拾好之后,我就无言无语的来到了我们原来一样的学校,我们的学校一点都没有变,还是原来那个样子。还像原来的一个家。
我们来到学校,我进了班,班里的一切都非常的好,没有一丝变化。这时候我就非常想念自己在学校里面我认识的同学,以及我的班里同学。班里面只有两个同学,而且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完成没有学完的作业。我做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开始听老师的话,开始读书了。此时我的心情就有一些糟糕了,因为我的妈妈要走了,我只好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真是让人悲伤难忘。
我们这一天还以为不上特色班了,谁知道竟然要上特色班,我的心情就非常的高兴、兴奋,我可以见到我以前在一起练功的同学,这可真是一个好机会。我们来到了特色班,特色班的同学有的都变了,但是我还是能认出来,我们在一个特色班里面度过了一个特色班。
真是让人永久的难忘!
今年的暑假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在开心享受的同时也盼望着新学年的开始。挥手告别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准备好了新书包和新文具。一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我就开心不已。带着美好的憧憬,我进入了梦乡……
开学第一天,我早早地背上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了。新学校坐落于原古峰一小校区内。一进校门,一座五层高的教学楼矗立在眼前。它穿着灰色的新外套,稳重中透着浓浓的学院气息。操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优美。
走进教室,两位漂亮的女老师用微笑迎接着我们。她们都戴着一副眼镜,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语文老师吴老师的眼睛像是会说话,她总是笑眯眯的,显得特别和蔼可亲。数学老师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说起话来总是柔声细语的,为我们讲解起难题来特别耐心。打从第一眼看到她们起,我就喜欢上了我的新老师。
新的学年,新的起点。我相信在优秀的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一定能在新校区这方沃土上开出璀璨的花朵!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是在草地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也不再是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沙市二中。
我们学校门口旁摆着一排花,为学校增添了一丝美丽;一进校门就是花坛;中间有两座教学楼,它的后面有四个字“晴川书院”,这是每一个学子的骄傲!旁边还有一尊雕像——那是一个女孩,正在静静的看书;还有后面的医务室、认真负责的校长和主任,都做好了一切设备,为同学们的完全做好了设施有防御。还有后面的停车场,这样,每个骑自行车的同学都有了十分安全的处所。更好的是,学校的教学楼左边有一个较大的食堂,为我们准备了香喷喷的早餐和饭菜!
我们教室里有饮水机,班主任还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挂钟,让我们有时间概念,而这些在小学是没有的。在班上,同学们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大家积极劳动,为同学们制造了一个干净、文明的班集体。除外,每天早上都由班主任刘老师带领我们晨练,这样会让我们得到发育能力快速提高!
在这个星期里,我认识了班主任——刘老师、语文吴老师、数学李老师……在进校门的第一天,我就爱上了这个学校!虽然现在课程比小学多了,作业也多了,每天的时间抓得很紧,所以,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正确运用它,就会使我们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和老师们共同努力,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开学后的新鲜事还真多,大家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要说的是碰上了脾气古怪的电脑老师,之后又学习了笑料十足的体操——“舞动青春”。现在,生物老师又要带我们到实验室去,进行对照实验。
老师将我们分为四人一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试验装置和10只大麦虫。让我们调查光线的明或暗是否影响大麦虫分布。
我接过装着大麦虫的量杯,只见10只大麦虫在里面“扭动身姿”,急忙将量杯交给邻座同学。男孩子的胆子就是大,他接过量杯,二话不说就将大麦虫倒进了铁盒子里,之后在盒子两侧分别盖上了玻璃和纸板,大麦虫急忙向阴暗处爬去。
男孩子总是好动的。邻座的同学见10只大麦虫全部都向盖了纸板的地方迁移,便将玻璃和纸板的位置调换了,正巧碰上一只大麦虫正在蜕皮。那只大麦虫东蹭蹭、西蹭蹭,之后又在原地抽搐几下,一块半圆形的“黑甲”便从他的身上掉下。它蜕皮后,小憩一会,又急匆匆地随着伙伴向阴暗处爬去。有一只极“胖”的大麦虫,见到伙伴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它这才极不情愿地拱起身子,慢腾腾地爬起来,或许是它太胖的缘故,它爬了好半天还没离开原地。
实验结束,那只大麦虫依旧在光亮处趴着,直到我们将他倒回量杯,它才活跃起来。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大麦虫喜欢在阴暗处生活。但至于那只喜欢趴在光亮处的大麦虫是否基因变异,我就不清楚了。
开学后的新鲜事真是一箩筐,我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欢庆的锣鼓声声向人们叙述着年年的喜庆,新的一年,新的学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到处喜气洋洋,好不热闹!一马当先,这不,从我们学校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教室门前,同学们忙碌着,老师们指点着,一张张马的剪纸映入我们眼帘。原来是在美化窗台啊。要说纸上马儿的动作,那可就太多啦:威风凛凛地展现着英姿的、憨态可掬地微笑着的、“坐如钟”般似神像立着的……好一个“万马奔腾”“千军万马”啊!
别急,俗话说:“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往细小的地方一看,原来上面还有同学们小小的梦想啊!看看这位同学“呕心沥血”之大作:一匹奔驰的骏马,处处体现着他想要马到成功的心愿。上面刚劲有力的笔迹写着:努力学习!争取拿到“三好学生”!加油!虽说这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但蕴藏着同学们在新的一年的坚定、丝毫不动摇的目标!他们会以行动来证明:我是最棒的!
让我们马上行动,马上努力,马上实现心中的梦想,马上让自己的成绩“飞得更高”,马上,让梦想飞起来!
一个快乐愉越的暑期过去了,我又回到小别一段时间的校园了,走进校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同学是那么的活泼可爱。
新学期的校园到处可以听到师生之间的问候声,校园还是像往日一样,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女生围在一起谈笑风生,男生围在一起嬉戏打闹,还有几个好学的同学还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呢。
眼间,我们又上课了,朗朗的读书声又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这一年,我们都六年级了,不再是那些坐在地上丢手绢的小孩子了,最后一个学期了,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听管教了,大家都认认真真的看着黑板,仔细听老师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的校园,老师和同学,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让我倍感亲切,我热切的与我四周的同学打着招呼,我站在操场中央,四周的花花草草都在与我打着招呼,风也轻轻的拂过我的脸,仿佛也在与我打着见面礼呢。我把暑假生活一一与同学们说起,同学们也都乐此不疲的听着,校园是那么的亲切,新学期,新面貌,加油!
一个欢乐愉越的暑期过去了,我又回到小别一段时间的学校了,走进学校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教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同学是那么的活泼可爱。
新学期的学校到处能够听到师生之间的问候声,学校还是像往日一样,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女生围在一齐谈笑风生,男生围在一齐嬉戏打闹,还有几个好学的同学还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呢。
眼间,我们又上课了,朗朗的读书声又回荡在学校的上空。这一年,我们都六年级了,不再是那些坐在地上丢手绢的小孩子了,最终一个学期了,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听管教了,大家都认认真真的看着黑板,仔细听教师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的学校,教师和同学,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让我倍感亲切,我热切的与我四周的同学打着招呼,我站在操场中央,四周的花花草草都在与我打着招呼,风也轻轻的拂过我的脸,仿佛也在与我打着见面礼呢。我把暑假生活一一与同学们说起,同学们也都乐此不疲的听着,学校是那么的亲切,新学期,新面貌,加油。
开学啦!我快步走进一个月没进的教室。
脚步刚跨过教室门,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班主任刘老师。她穿着那件经典的黄色休闲服,像只小“小蜜蜂”,又可爱又漂亮,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女同学呢?虽然经过了一个寒假,她们还是喜欢扎堆叽叽喳喳聊天。看!好几个女同学正围着张潇月的桌子,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她们憋了一个寒假,想说的话还真多呀!
我呢?也有很多的话要说。我给杨家祺和刘嘉洋出了一个话题。“杨家祺,寒假你去哪玩了?”我问。他很干脆地回答:“三亚!”看来,寒假里,他做了一只候鸟,飞到南方去了!我问刘嘉洋寒假去哪儿玩了?“秦皇岛。”刘嘉洋说。哦,他是往北飞。我们聊了很久,才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我的屁股刚在椅子上就位,前排的潘晋萱和我大聊《植物大战僵尸》。哈!这可是我最喜欢玩的电脑游戏,只要作业完成的好,爸爸和妈妈就会奖励我玩这款游戏。没想到,她也喜欢玩!这下可有说的了。我们聊的很入迷,尤其是我,说的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哇!有一点唾沫星子竟然飞溅到她脸上。她赶忙用湿巾擦掉!我依然大言不惭地问她通了多少关。潘晋萱的回答是:“20关。”我惊呆了!我才通了7关,好不容易把僵王博士打得举白旗。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佩服!
看吧,我们班的人就这么有趣又有意思!
开学了,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新的老师和新的教室,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
走在校园熟悉的林荫道上,看到同学们那一张张亲切的脸孔,我觉得我们是新世纪幸福无比的小主人……听,树上的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地为我们歌唱着;看,校道两旁的小树正在为我们欢舞着。它们好像在说:“欢迎你们重归离别已久的校园,这里是你们的开始,这里是你们的希望,请放开步伐,大胆前进吧!”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进了三零三班的教室了。新的教室宽敞、明亮,摆放整齐的课桌椅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迎宾队伍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坐在新的座位上,我的心情既高兴又激动,我用期待的眼光望着讲台,盼着新老师赶快到来……
“同学们好!我姓陈,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忽然,一声清脆洪亮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是老师,我终于见到我们的新老师了。新老师和蔼可亲,美丽大方,让人一见就喜欢。
这么美的教室,这么好的老师,让我感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家,我要在这个“家”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家中慈爱妈妈”的话,做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
两个月都闷在家里,今儿个终于开学了!
走进校园,同学们都朝气蓬勃,精神抖擞,我的心中便掠过一丝想法,新学期,大家一定会加把劲儿努力学习吧?
走进教室,一切都焕然一新:黑板改成可以左右移动的了;门也有两道,可以方便学生们走路;音响也换新的了,我们终于可以听清楚广播里的声音了。这样美好的教室,加上同学们一个个好奇又认真的小脸,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万象更新的景象。
最让人开心的,今天几节课下来,老师都更加亲切了。
金老师如沐春风般带着美丽的笑走入班级,他讲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安全。是啊安全,就像一盏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行。全中国每天就有一个班的学生死于意外事故中,我们可以想想,没有了安全这盏灯将多么可怕!
李老师说,你们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不像三四年级那么懵懂无知了,五年级,一定要铆足了劲儿,不然,六年级时,你就会比别人差许多。我听了,暗暗下了决心: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去学习!
新学期,新气象,大家都向自己的梦想努力吧!
开学了,我很不开心,离开了家,在家里根本没有待够,还想在家里,其实昨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十六日,我们坐着高铁回家。
到了学校,我一直在想北京的爸爸在干什么,现在吃饭了,我想在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随便吃,还想,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那天晚上,我们家买了5、6、想的烟花在天上燃放,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的事再想。
我很想再家里玩,也想再学校跟好朋友一块的玩耍,我的心里很是矛盾,我又想来上学,又想在家里跟一年才回来一次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再家里,他们没过年一次才回来。
到了宿舍,妈妈帮助我铺好了我的床皮,还时刻的提醒我,冷了穿这件衣服,热了穿那件衣服,还总是告诉我要多喝水,不然会生病,嘴唇就会烂掉,要抹唇膏。
我们收拾完了宿舍的东西,就来教室了,再教室里,妈妈也帮我收拾好厨子,放了电脑,就告诉我要好好的学习,考试考个好成绩,这样家长高兴,自己高兴,全家都高兴。妈妈要走了,我忍住眼泪,不能再妈妈面前流出眼泪,妈妈给我叫了车费,存了卡里的钱,就和婶婶一起走了,就这样,妈妈走了。
每当老师说,寒假就要结束,每当主任说寒假就要结束,我就会想到寒假在家里玩的时光,爸爸时刻提醒我,玩也玩够了,吃也吃饱了,该上学了,不要想家,妈妈说,你到学校要好好的学习。考试考个好成绩,考第一名。当妈妈看到这个成绩是,他会很开心的,考试要靠自己。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了,我成为一名初二的大姐姐,心里很自豪。同时一批弟弟妹妹来到学校,开始他们新学期的生活。
这一周是初一新生的军训周。经过开学典礼,他们有了自己的班旗,自己的教官,来是他们初中生活的第一步——军训。
作为学长的我,任务也来了——教授团体操。周一下午,我们来到操场,他们一排排整齐的队伍,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找到班级,告诉教官,开始训练,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第二天,我们又来排练,经过一下午的排练,我们彼此之间也有了一定了解,交流起来也方便多了,他们学的也快了。我们时常说说笑笑,不知疲倦,没有人叫苦叫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对于经常记不住的,可能我做的不大好,有些不耐烦,但还是争取控制自己,耐心的叫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才继续或者休息。
当我们再一次来到操场,看见他们训练了两天的他们,是走的那么的整齐,那么壮观,便想起自己当时军训的时候,想起给家长展示的时候,是多么想给家长看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天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所有人都收获了一份美丽的成长,这是他们自己的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灿烂阳光面对你们,你们的明天更加美好,弟弟妹妹们加油!
你这小家伙,想偷懒!真是,脑袋瓜子够聪明的,怎么不好好用在学习上哦,把看电视的时间利用起来不就能写出一篇了吗?1)去外面晒一整天太阳你就能写出来了(平时生活认真点,多想想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含义以及为什么会发生)!2)〔如果实在是没办法,去百度,谷歌,雅虎,新浪把你的“暑假见闻”打进入,searching就OK 了。〕点2 非跳墙不能用!
当代中国新闻学从1978年结束时处于“非科学的边缘”,到1997年被确立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完成了跳跃式的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可谓神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以智慧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为标志的移动网际网路,实现了人和人之间跨时空的即时交流。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亲人、朋友的依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已经发生了的人的异化。海量的资讯裹挟着我们,承载多样化资讯的媒体“掌控”着我们。
1、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目前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正在加深,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购物等所有的生活都在手机上完成。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出现学生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等扰乱课堂的行为,静悄悄的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师生互动的场景在这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里绝少出现。学生们沉溺在移动网际网路络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已经是现代大学课堂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貌合神离的状态,令老师们头痛,学生管理方面也显得束手无策。
2、充满危险的人际交往
随着手机上网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中也盛行虚拟交往,交往物件也是多元的,既包括现实世界中与自己具有血缘、亲缘、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的特定人群,也包括各种陌生人。他们会因为网路世界中的某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结识社会上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这就给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媒体时代,虚拟人际交往中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分享”心理浓厚,他们热衷于依靠即时地理位置资讯交友的移动应用,个人地理位置能轻易被定位,让虚拟社交的人有了更真实的体验,但这种真实性也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潜在风险。
3、真假难辨的就业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释出资讯,这种自由度很大、门槛很低的资讯传播环境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自我表现欲,表达欲,同时也带来了网上资讯真假不分的问题。面对网际网路上海量的招聘资讯,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显得既欣喜又无奈。网上关于就业招聘资讯数量庞大,但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真假。
二、改善的新举措
新媒体时代,手机上网受到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热捧,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都与移动网际网路络紧密联络在一起,在这个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界限日渐模糊的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融入学生的虚拟交往圈,为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网路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手机上网的盛行,媒介对生活的介入和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在这个人人上网,处处分享的年代,教师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等进入学生们的虚拟人际交往圈,倾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关注他们的生活,以此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现实依据。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新媒体为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借助移动网际网路络中的社交平台,教师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要为考证、考级发愁,为毕业就业发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重点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个别突发事件,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疏导学生中的不良情绪。此外,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把不良心理和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3、帮助学生筛选甄别网上就业资讯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求职基本上以网路应聘为主,网上招聘资讯的真伪辨别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新闻专业学生的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毕业生筛选、甄别真实可靠的招聘资讯。首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网上招聘资讯中的重复资讯进行剔除,然后借助搜寻引擎,筛选真实的招聘资讯可以搜寻招聘单位的真伪,然后按照学校本身的发展水平即所开设的专业筛选出与本校毕业生相关的用人单位,这样经过了就业指导中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招聘资讯再经由高校新闻学专业相关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及时地释出到学生的移动社交网路平台QQ群、微信圈等,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及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招聘资讯,避免学生自行浏览网路的盲目性,也消除了虚假招聘资讯、传销组织欺到学生的隐患。
4、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偏爱虚拟人际交往,通过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老师和学生既可以克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感,又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是一种最经济的人际沟通。但是线上沟通毕竟是一种虚拟化的人际交流,少了面对面时的丰富表情、动作等,交流的真诚度大大降低,交流内容的真实性也值得商榷。学校要加强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管控,老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必不可少,只有在师生双方面对面坐下来的时候,老师才能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学生。当然了,线上虚拟化的交流,尤其是移动社交平台的“关注”、“分享”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最新变动,为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打好基础。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重要事宜都与移动网际网路息息相关。他们通过移动网际网路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移动网际网路购物、休闲,通过移动网际网路上的招聘资讯求职就业,他们的生存高度虚拟化了。这种虚拟化的生存状态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无限制”沟通,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管控;另一方面,虚拟交往中资讯真伪的不确定,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回避它的存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者必须着力加强师生间的移动互联,密切师生关系,以期为干预和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提供依据和工具,最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堂所学习的采访技能以及写作方法等并没有很好进行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或者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采访技能及写作方法实际的工作中不能运用自如,新闻采写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体现。我们知道,新闻学也是一门实践应用极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强 *** 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新闻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就业市场接轨,而事实上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不多。学不能致用,教育则无意义。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思路: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体验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学组织和设计都过于被动,具体的教学没有达到实效性教学这一目的,因此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一般都是老师来进行事先安排,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新闻学的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的结果就是学生除了记住了笔记,没能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要转变以往这种被动式的教学,进而变为积极主动的教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的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来说,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抄笔记的怪圈中走出来,转动他们的大脑,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的设计和组织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就体验新闻实践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以笔者在新闻采访课中的知识点新闻线索的教学为例。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或者是课堂的前十分钟,我们也就可以讲解基本理论新闻线索的基本含义及如何寻找新闻线索。在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要求之后,我们也就要让学生知晓新闻线索是记者经过大量的反复的调查和思考所获得的,从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事实。对于课程时间的把握,一定要巧妙的进行设计,其中课堂剩余的三十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规定他们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回到教室,每个同学都需要写出1-3条在三十分钟内发现的新闻线索。不断的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都很愿意尝试。在三十分钟过后,我们也就可以让他们陆续回到教室,各自分享自己找到线索。其中有的根据观察找到线索,比如关注学校的展板,了解到最近学校会开展哪些活动,可以跟进报道。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出去寻找线索,进行采访,这样也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去团委了解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情况,可以做人物专访。还有的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找到线索,有学生通过网路了解到蔬菜涨价的资讯,从而找到探寻食堂饭菜价为何稳定的新闻线索。之后老师需要对同学们的找到的线索进行点评,分析利弊。还提示大家,其实同学们今天的这堂新闻课本身也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学生实践讨论加老师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体验中的经验获得必定大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内容重要。
改革课程设定,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也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新闻教育课程体系从课程类别上分为三大类别,其中主要包括应试性教育、新闻学科以外的基础知识教育、新闻的专业教育。一般来说,应试性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储备等,其中新闻学专业的教学重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新闻从业能力的核心教育体系。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广电新闻专业而言,新闻专业教育是最重要的。新闻学者Glennmott认为,新闻作为一种技艺永远不会被替代。对于不被替代,其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掌握新闻传播的主要技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课程设定上加大新闻专业课程的数量,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很好的应用,这样也就可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新闻传播技能。应试性教育是必须的,但在课程设定中应该把握好度。比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中国的新闻传播制度,适应中国的新闻实践。从思想上对我国的新闻传播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这类课程普遍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具体课程的设定上要更加科学化,其中对于相同类的课程设定以及门数是不宜过多的,要有选择的进行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尽量的使其多样化,比如电影观摩,课堂讨论等。新闻学科以外的基础知识教育对于今天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而言,是尤其应该受到关注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广电新闻专业的课程设定都有一些基础知识教育体系的体现,但是还仅仅的限于文学、广告学、秘书学等新闻传播学相关性较强的学科。从当下新闻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财经类、法律类、科技类等型别的记者需求缺口更大。因为很多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缺乏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无法进行准确深入的专业新闻报道。由此可见,课程设定中可以适当设定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减少自己实践中的知识缺角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教学考核机制的创新和改革,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
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当中,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的管理和考核上也要重视起来,积极做好相关的教学考核与管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其中,积极做好考试型别分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知道闭卷考试是最为传统的考试型别,而随着当前教学的改革,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进行考核机制的改革,加强考核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就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我们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其中改革的必要性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具有更加开放的考核机制,这就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进行考核机制的改革也是对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推动,因为考核的改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着我们的教学管理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考核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需要记忆的考核内容必不可少,但是更多的比重应该倾向于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笔者提出如下的课程考核标准:出勤和课堂参与占10%,两次平时课外实践作业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30%,期末实践作业占40%。与此同时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的。所以,在实现教学与考核的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对实物操作,是掌握原理和技能的纽带。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操,在掌握基本理论以及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归纳,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实操验证的原理和掌握的技能,必须通过归纳才能系统化和牢固化,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期末理论考试的题型需要设定为开放式或者讨论式的,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期末的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完成,从策划到作业成品,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并将作品在最后一堂课上进行展示。学生将整学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运用到最后的新闻作品中,锻炼他们创作的能力。
结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创新。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强调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顺应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规律,抓住该职业领域的实践性特征进行教学和课程设定。所在最后总结起来即是:首先必须根据业界的需求,明确新闻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理论基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操作的人才,具体来说,我们要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当然,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相关需要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将死板的讲授变为充满乐趣的体验尝试,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成新闻作品作为他们考核的主要方式,改变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现状。只有实践能力的充分展现,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应用型大学中广电新闻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学不能致用的问题。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
我把我的卖给你吧,我的论文是新闻史的,题目是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流变QQ153259121
如果你要,我可以给你我们现在写的论文标准格式(最起码是我们学校的标准)汗啊!我也是在写新闻学的毕业论文。
新闻学虽然已是一级学科,但它语言文学的性质没有变。目前,我国学科分类仍将它归入文学门类,被视为人文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体育新闻传播手机媒体影响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简讯、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讯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资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路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资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讯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网际网路络资讯中心释出的《第27次中国网际网路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行动电话使用者达12.8亿,普及率为94.5%,手机使用者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资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讯、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开启手机,登入新浪、风云直播等网路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专案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使用者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传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部落格、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援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使用者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资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参考档案:
[1]谭秀湖.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编辑学刊,201401:83-86.
[2]朱志锋.移动终端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5:203-204.
[3]吴红梅.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分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022:33-34.
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地变更、创新,让人民感受到了新闻的传播力量和亲民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才会有效并优质地传播新闻,使新闻内容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援。笔者对当前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如今,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路成了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还会通过新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与传播,将重要事件或是舆论讯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的纸质传播,广播等更为便捷。但是若想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及普遍化,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了解,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
一、关于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
当前背景下的新媒体顺应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不用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完整的阅读资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零碎,但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它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娱乐。通过手机获取新闻资讯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如今网路资讯的划分越来越详细,人们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新”字作为代表,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资讯量较大,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实效性、储存性以及选择性都是最强的,它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以及趣味性。其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较多,我们使用的QQ、微信、微博上每天都会更新讯息,人们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新闻了。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每条播出的新闻,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新闻后的网友留言版块分享给更多的人。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的实效性增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及优势之一就是新闻的实效性增强。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新闻,但报纸的出版或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与人们收到资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新闻都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新闻已经是经过处理的或是新闻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相对较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装置连线到网际网路获取新闻资讯,从而可以获得实时释出的资讯,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不具有互动性,人们只作为新闻的接收者,没有办法对接收到的新闻进行评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进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很多新闻下,都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们进行留言点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让读者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让读者与撰稿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新闻的互动性推动了正确观点的传播和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传统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片和声音,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逐渐走向了全媒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化为视讯和影像呈现出来,这种新闻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促进了新闻的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介,它们与传统的媒介方法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
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频次,人们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到新闻内容,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全时性,任何地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都会传播到网际网路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这也弥补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释出较慢,时间较长等缺陷。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自媒体是指民众自己对于娱乐的追求,将自发拍摄的作品传到网路上,争取到较多的点选率和播放效果的微视讯,这也是当代背景下时代潮流的一种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板块,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也可以将这类新闻释出在其他相关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同质化特点,为了使读者的反应更大,新闻的影响更大,部分新闻编辑开始使用某些手段将新闻内容夸张化,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反其道而行,坚持报道的深入性以及真实性,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真实新闻和正能量。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经过,挖掘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去思考的内容。
三新闻释出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
如今,社会朝着快节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新闻的释出量也逐渐增多,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寻找新闻变得困难,新闻的数量增多导致人们不能够了解所有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的释出要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契合,在释出新闻时,首先要对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次释出的新闻内容应简洁明了,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新闻的最底端要附上与上述新闻相关的新闻连结,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总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不断地深入到新闻内容本身,不断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才能找到更具有创新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57+144.
[2]高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主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20.
[3]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4-25.
1、封面按学校要求 2、摘要 摘要应简捷明了,一般字数为400字左右。内容包含本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结论、关键词等。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具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不自做评价。 3、目录 目录一般列至二级标题,文字表述与正文要一致,并标明页码。 4、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总字数本科不少于一万字,专科不少于八千字。正文一般由标题、主体部分、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内容可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1)前言(或取名引言、序等)。说明本设计(论文)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2)方案(方法)论证。说明设计原理(方法思路)并进行方案(方法)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方法)(包括各种方案(方法)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方法)的特点。(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或推论。(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毕业设计(论文)的正文章节序号用以下形式:一、二、三、······ ;(一)、(二)、(三)、······ ;1、2、3、······ ;(1)、(2)、(3)······①、②、③......。5、参考文献 正文中按引用顺序在参考文献出处的文字右角上用[ ]标明,[ ]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如下:[1]陈近,杨清.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9) .P116-119书籍--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杨清.系统工程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P216-220 三、毕业设计(论文)打印的标准格式 1、边距为:左边距2 .5 cm 、右边距及上下边距为2 cm ,行距1.25倍。2、封面论文题目用黑体一号字,居中;其他各栏用宋体四号字,居中。3、"摘要"字样用黑体三号字,居中。4、摘要正文用宋体小四号。5、"关键词:"字样用黑体小四号,空二字左排。6、关键词用宋体小四号,与"关键词:"同一行排,各词之间用空一格隔开。7、论文目录"目录"字样用黑体三号字,居中;目录内容用宋体小四号。 8、论文正文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二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四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五级标题及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一、二级标题单独一行,居中,上下空一行;三级以下标题单独一行,缩进两个字左排。9、参考文献参照规范中的第6点要求打印。 10、正文页码一律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标明。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我把我的卖给你吧,我的论文是新闻史的,题目是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流变QQ153259121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自学考试助学班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一、存档保管要求 1、存档保管材料范围⑴封面 ,⑵摘要(含关键词) ,(3)论文目录 ,(4)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 ,(6)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及评语。 2、装订要求将存档材料⑴-(5)按顺序装订成第一册,将余下材料单独成册。以上材料装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保存。二、存档材料的规范要求 1、封面样式及要求见附件1 2、摘要 摘要应简捷明了,字数为400字左右。内容包含本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结论、关键词等。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具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不自做评价。 3、目录 目录一般列至二级标题,文字表述与正文要一致,并标明页码。 4、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总字数本科不少于一万字,专科不少于八千字。正文一般由标题、主体部分、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内容可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1)前言(或取名引言、序等)。说明本设计(论文)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属设计的还应说明设计的指导思想。(2)方案(方法)论证。说明设计原理(方法思路)并进行方案(方法)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方法)(包括各种方案(方法)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方法)的特点。(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或推论。(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毕业设计(论文)的正文章节序号用以下形式:一、二、三、······ ;(一)、(二)、(三)、······ ;1、2、3、······ ;(1)、(2)、(3)······①、②、③......。5、参考文献 正文中按引用顺序在参考文献出处的文字右角上用[ ]标明,[ ]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陈近,杨清.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9) .P116-119书籍--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杨清.系统工程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P216-220 三、毕业设计(论文)打印的标准格式 1、一律采用计算机打印,并用16 K 规格复印纸输出,边距为:左边距2 .5 cm 、右边距及上下边距为2 cm ,行距1.25倍。2、封面论文题目用黑体一号字,居中;其他各栏用宋体四号字,居中。3、"摘要"字样用黑体三号字,居中。4、摘要正文用宋体小四号。5、"关键词:"字样用黑体小四号,空二字左排。6、关键词用宋体小四号,与"关键词:"同一行排,各词之间用空一格隔开。7、论文目录"目录"字样用黑体三号字,居中;目录内容用宋体小四号。 8、论文正文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二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四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五级标题及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一、二级标题单独一行,居中,上下空一行;三级以下标题单独一行,缩进两个字左排。9、参考文献参照规范中的第6点要求打印。 10、正文页码一律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标明。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当代中国新闻学从1978年结束时处于“非科学的边缘”,到1997年被确立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完成了跳跃式的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可谓神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以智慧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为标志的移动网际网路,实现了人和人之间跨时空的即时交流。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亲人、朋友的依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已经发生了的人的异化。海量的资讯裹挟着我们,承载多样化资讯的媒体“掌控”着我们。
1、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目前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正在加深,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购物等所有的生活都在手机上完成。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出现学生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等扰乱课堂的行为,静悄悄的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师生互动的场景在这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里绝少出现。学生们沉溺在移动网际网路络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已经是现代大学课堂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貌合神离的状态,令老师们头痛,学生管理方面也显得束手无策。
2、充满危险的人际交往
随着手机上网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中也盛行虚拟交往,交往物件也是多元的,既包括现实世界中与自己具有血缘、亲缘、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的特定人群,也包括各种陌生人。他们会因为网路世界中的某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结识社会上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这就给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媒体时代,虚拟人际交往中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分享”心理浓厚,他们热衷于依靠即时地理位置资讯交友的移动应用,个人地理位置能轻易被定位,让虚拟社交的人有了更真实的体验,但这种真实性也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潜在风险。
3、真假难辨的就业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释出资讯,这种自由度很大、门槛很低的资讯传播环境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自我表现欲,表达欲,同时也带来了网上资讯真假不分的问题。面对网际网路上海量的招聘资讯,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显得既欣喜又无奈。网上关于就业招聘资讯数量庞大,但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真假。
二、改善的新举措
新媒体时代,手机上网受到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热捧,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都与移动网际网路络紧密联络在一起,在这个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界限日渐模糊的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融入学生的虚拟交往圈,为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网路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手机上网的盛行,媒介对生活的介入和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在这个人人上网,处处分享的年代,教师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等进入学生们的虚拟人际交往圈,倾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关注他们的生活,以此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现实依据。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新媒体为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借助移动网际网路络中的社交平台,教师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要为考证、考级发愁,为毕业就业发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重点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个别突发事件,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疏导学生中的不良情绪。此外,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把不良心理和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3、帮助学生筛选甄别网上就业资讯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求职基本上以网路应聘为主,网上招聘资讯的真伪辨别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新闻专业学生的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毕业生筛选、甄别真实可靠的招聘资讯。首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网上招聘资讯中的重复资讯进行剔除,然后借助搜寻引擎,筛选真实的招聘资讯可以搜寻招聘单位的真伪,然后按照学校本身的发展水平即所开设的专业筛选出与本校毕业生相关的用人单位,这样经过了就业指导中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招聘资讯再经由高校新闻学专业相关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及时地释出到学生的移动社交网路平台QQ群、微信圈等,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及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招聘资讯,避免学生自行浏览网路的盲目性,也消除了虚假招聘资讯、传销组织欺到学生的隐患。
4、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偏爱虚拟人际交往,通过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老师和学生既可以克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感,又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是一种最经济的人际沟通。但是线上沟通毕竟是一种虚拟化的人际交流,少了面对面时的丰富表情、动作等,交流的真诚度大大降低,交流内容的真实性也值得商榷。学校要加强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管控,老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必不可少,只有在师生双方面对面坐下来的时候,老师才能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学生。当然了,线上虚拟化的交流,尤其是移动社交平台的“关注”、“分享”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最新变动,为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打好基础。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重要事宜都与移动网际网路息息相关。他们通过移动网际网路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移动网际网路购物、休闲,通过移动网际网路上的招聘资讯求职就业,他们的生存高度虚拟化了。这种虚拟化的生存状态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无限制”沟通,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管控;另一方面,虚拟交往中资讯真伪的不确定,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回避它的存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者必须着力加强师生间的移动互联,密切师生关系,以期为干预和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提供依据和工具,最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堂所学习的采访技能以及写作方法等并没有很好进行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或者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采访技能及写作方法实际的工作中不能运用自如,新闻采写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体现。我们知道,新闻学也是一门实践应用极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强 *** 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新闻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就业市场接轨,而事实上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不多。学不能致用,教育则无意义。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思路: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体验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学组织和设计都过于被动,具体的教学没有达到实效性教学这一目的,因此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一般都是老师来进行事先安排,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新闻学的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的结果就是学生除了记住了笔记,没能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要转变以往这种被动式的教学,进而变为积极主动的教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的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来说,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抄笔记的怪圈中走出来,转动他们的大脑,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的设计和组织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就体验新闻实践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以笔者在新闻采访课中的知识点新闻线索的教学为例。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或者是课堂的前十分钟,我们也就可以讲解基本理论新闻线索的基本含义及如何寻找新闻线索。在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要求之后,我们也就要让学生知晓新闻线索是记者经过大量的反复的调查和思考所获得的,从中发现有传播价值的事实。对于课程时间的把握,一定要巧妙的进行设计,其中课堂剩余的三十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规定他们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回到教室,每个同学都需要写出1-3条在三十分钟内发现的新闻线索。不断的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都很愿意尝试。在三十分钟过后,我们也就可以让他们陆续回到教室,各自分享自己找到线索。其中有的根据观察找到线索,比如关注学校的展板,了解到最近学校会开展哪些活动,可以跟进报道。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出去寻找线索,进行采访,这样也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去团委了解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情况,可以做人物专访。还有的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找到线索,有学生通过网路了解到蔬菜涨价的资讯,从而找到探寻食堂饭菜价为何稳定的新闻线索。之后老师需要对同学们的找到的线索进行点评,分析利弊。还提示大家,其实同学们今天的这堂新闻课本身也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学生实践讨论加老师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体验中的经验获得必定大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内容重要。
改革课程设定,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也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新闻教育课程体系从课程类别上分为三大类别,其中主要包括应试性教育、新闻学科以外的基础知识教育、新闻的专业教育。一般来说,应试性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储备等,其中新闻学专业的教学重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新闻从业能力的核心教育体系。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广电新闻专业而言,新闻专业教育是最重要的。新闻学者Glennmott认为,新闻作为一种技艺永远不会被替代。对于不被替代,其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掌握新闻传播的主要技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课程设定上加大新闻专业课程的数量,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很好的应用,这样也就可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新闻传播技能。应试性教育是必须的,但在课程设定中应该把握好度。比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中国的新闻传播制度,适应中国的新闻实践。从思想上对我国的新闻传播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这类课程普遍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具体课程的设定上要更加科学化,其中对于相同类的课程设定以及门数是不宜过多的,要有选择的进行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尽量的使其多样化,比如电影观摩,课堂讨论等。新闻学科以外的基础知识教育对于今天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而言,是尤其应该受到关注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广电新闻专业的课程设定都有一些基础知识教育体系的体现,但是还仅仅的限于文学、广告学、秘书学等新闻传播学相关性较强的学科。从当下新闻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财经类、法律类、科技类等型别的记者需求缺口更大。因为很多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缺乏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无法进行准确深入的专业新闻报道。由此可见,课程设定中可以适当设定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减少自己实践中的知识缺角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教学考核机制的创新和改革,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
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当中,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的管理和考核上也要重视起来,积极做好相关的教学考核与管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其中,积极做好考试型别分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知道闭卷考试是最为传统的考试型别,而随着当前教学的改革,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进行考核机制的改革,加强考核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就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我们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其中改革的必要性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具有更加开放的考核机制,这就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进行考核机制的改革也是对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推动,因为考核的改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着我们的教学管理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考核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需要记忆的考核内容必不可少,但是更多的比重应该倾向于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笔者提出如下的课程考核标准:出勤和课堂参与占10%,两次平时课外实践作业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30%,期末实践作业占40%。与此同时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的。所以,在实现教学与考核的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对实物操作,是掌握原理和技能的纽带。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操,在掌握基本理论以及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归纳,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实操验证的原理和掌握的技能,必须通过归纳才能系统化和牢固化,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期末理论考试的题型需要设定为开放式或者讨论式的,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期末的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完成,从策划到作业成品,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并将作品在最后一堂课上进行展示。学生将整学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运用到最后的新闻作品中,锻炼他们创作的能力。
结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创新。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强调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顺应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规律,抓住该职业领域的实践性特征进行教学和课程设定。所在最后总结起来即是:首先必须根据业界的需求,明确新闻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理论基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进行操作的人才,具体来说,我们要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当然,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相关需要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将死板的讲授变为充满乐趣的体验尝试,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成新闻作品作为他们考核的主要方式,改变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现状。只有实践能力的充分展现,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应用型大学中广电新闻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学不能致用的问题。
我把我的卖给你吧,我的论文是新闻史的,题目是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流变QQ15325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