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编译原理论文百度学术

发布时间:

编译原理论文百度学术

2017考研奋进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加试科目报考条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负责学院专业名称及代码加试业务课一加试业务课二同等学力附加报考条件马克思主义学院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英语过4级。经济管理学院020200 应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基础无经济管理学院025400 国际商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无人文学院030100 法学商法经济法在省级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法律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发表1篇本学科的学术论文人文学院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快速阅读写作与翻译TEM四级证书达到良(含)以上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050300 新闻传播学网络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学①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具有刊号)②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线③过初试后加试两门主要课程人文学院055100 翻译快速阅读写作与翻译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且工作2年以上理学院070100 数学泛函分析近世代数(1)进修所报考专业本科段课程的成绩单,或过自学修完所报考专业本科段课程的自我介绍;(2)两名副教授以上专家的推荐信。理学院070200 物理学光学量子力学(1)进修所报考专业本科段课程的成绩单,或过自学修完所报考专业本科段课程的自我介绍;(2)两名副教授以上专家的推荐信。教育技术研究所078401 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网络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公开发表一篇本专业研究范围内学术论文(具有刊号)或科研项目获奖证书自动化学院080200 机械工程理论力学或电子电路(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控制工程基础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电子工程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通信原理”、“电子电路”、“物理学”三科中初试未考的一门科目“通信原理”、“电子电路”、“物理学”三科中初试未考的一门科目电子技术或通信信息相关行业工作3年以上 ,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电子工程学院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原理”、”电子电路”、”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四科中初试未考的任意一门科目“通信原理”、”电子电路”、”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四科中初试未考的任意一门科目电子技术或通信信息相关行业工作3年以上 ,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电路通信网基础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0810Z1 ★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电路通信网基础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自动化学院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电路或控制工程基础或信息与系统(三选二,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电子电路或控制工程基础或信息与系统(三选二,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计算机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与技术无网络空间安全学院0812Z1 ★信息安全通信原理电子电路无计算机学院0812Z2 ★智能科学与技术通信原理人工智能发表和本学科相关的论文1篇电子工程学院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 ”微机原理与应用”四科中初试未考的任意一门科目“电子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 ”微机原理与应用”四科中初试未考的任意一门科目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 且工作3年以上软件学院083500 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①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具有刊号)②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③在软件行业工作三年以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083900 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与技术无自动化学院085201 机械工程理论力学或电子电路(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控制工程基础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电路通信网基础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计算机学院085211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与技术无软件学院085212 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①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具有刊号)②英语六级过当年60%分数线③在软件行业工作三年以上自动化学院085240 物流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供应链管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经济管理学院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无自动化学院0871Z2 ★物流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供应链管理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经济管理学院120200 工商管理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无公共管理学院120400 公共管理政治学经济学①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具有刊号)②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线③过初试后加试两门主要课程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1305L1 设计艺术学人机工程产品设计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线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135100 艺术人机工程产品设计英语四级过当年60%分数线以上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加试科目报考条件,希望对考生有帮助!为了考生们更好的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秋季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推荐阅读》》》2017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公告汇总全国各省市2017考研现场确认时间汇总全国各省市2017考研报考点汇总

我国人工智能底层研究能力缺失的现象严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方面人才教育培养的缺失。2018年中,作者陈云霁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了一门“智能计算系统”课程。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很多选不上课的学生跟着旁听了整个学期。

关键词:智能计算系统 人工智能 专业课程

编者按 :5年前,本文作者陈云霁受邀在CCCF专栏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系结构研究者的人工智能之梦》 1 的文章,第一次公开介绍他从通用处理器转向深度学习处理器方向的心路历程(那篇文章后来也被收录进了《CCCF优秀文章精选》)。经过5年的努力,陈云霁在深度学习处理器方向作出了国际公认的贡献:他的学术论文被顶级会议ISCA’18超过四分之一的论文引用,他的技术成果被应用到华为、曙光、阿里等近亿台智能手机和服务器中。他因此被Science杂志评价为智能芯片的“先驱”和“领导者”。现在,当深度学习处理器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时,陈云霁再次转身,迈向人工智能系统课程教学的新舞台。这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他走向这个新舞台的心路历程。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的开设

我是一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人工智能交叉方向的基础研究。看到本文的标题和作者单位,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一点奇怪:作者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有什么关系?因为传统意义上,上课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中国科学院的员工除非是自愿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岗位教授,否则并没有上课的义务。

驱使我主动思考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越是人工智能上层(算法层、应用层,见图1)的研究,我国研究者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越多;越是底层(系统层、芯片层),我国研究者的贡献越少。在各种ImageNet比赛中,我国很多机构的算法模型已经呈现“霸榜”的趋势,可以说代表了世界前沿水平。但这些算法模型绝大部分都是在CUDA 2 编程语言、Tensorflow编程框架以及GPU之上开发的。在这些底层“硬 科技 ”中,我国研究者对世界的贡献就相对少了很多。底层研究能力的缺失不仅会给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拖后腿,更重要的是,将使得我国智能产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走上信息产业受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制约的老路。

图1 人工智能研究大致层次

我国人工智能底层研究能力缺失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培养的缺失。没有肥沃的土壤,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具备系统思维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我国就难以出现杰夫·迪恩(Jeff Dean)这样的智能计算系统大师,也不会产生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系统产品。因此,在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我们应当主动作为去改变局面。

2018年我国有35个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是重新思考和梳理人工智能培养体系的一次重大机遇。就我目前的了解,大部分高校在考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时,采用的是纯算法、纯应用的教学思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是偏向上层应用开发,对智能计算系统缺乏融会贯通的理解。

事实上,各个高校不乏有识之士,在课程设计上绕开系统课程往往受制于三大客观困难:一是国内还没有太多人工智能系统类的课程可供参考,二是国内缺乏人工智能系统类课程的师资,三是国际上缺乏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教材。

基于自己的研究背景,我对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系统都有一些粗浅的涉猎。我是否能为解决人工智能系统课程、师资、教材上的困难作一点微薄的贡献?是否可以身体力行地培养一些具备系统思维和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呢?

因此,2018年中,我向中国科学院大学申请开设一门人工智能专业的系统课程,名为“智能计算系统”(曾名“智能计算机”),希望能培养学生对智能计算完整软硬件技术栈(包括基础智能算法、智能计算编程框架、智能计算编程语言、智能芯片体系结构等)融会贯通的理解。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很多选不上课的学生跟着旁听了整个学期。让我尤其感动的是,有其他研究所的学生慕名自发地从中关村跑到怀柔来听课,上一次课来回车程就要三个小时,回到中关村都是深夜。这也许能说明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吸引力,大家在听课中有真正的收获。

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培养和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服务于学生培养目标。那么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统一的答案。对比和人工智能专业非常接近的计算机专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显然不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是计算机整机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

我国计算机专业的前辈在六十多年前开始设立计算机专业时,就高瞻远瞩地设计了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来培养计算机整机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这套方案经过六十年的演进,依然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初衷。今天,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系统类的必修课程(见图2)。也就是说,虽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还是有基础的了解的。

图2 网易云课堂上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3

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人工智能系统或者子系统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制造者。只有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全面支撑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和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当包括软硬两条线(就像计算机专业)。如果人工智能专业只开设机器学习算法、视听觉应用等课程,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工智能应用专业”或者“人工智能算法专业”。毕竟算法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冰山底下90%还是硬件和系统。

就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AI算法研究团队的公司谷歌来说,谷歌董事长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谷歌AI的总负责人杰夫·迪恩(Jeff Dean)是计算机系统研究者;谷歌AI最令人瞩目的三个进展(Tensorflow, AlphaGo, TPU)都是系统,而不仅仅是某个特定算法,算法只是系统的一个环节。因此,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主流来看,系统的重要性是不亚于算法的。

只学过算法的学生或许对于调模型参数很在行,但是对一个算法的耗时、耗电毫无感觉。这样的学生不具备把一个算法在工业系统上应用起来的基本功(因为一个算法真正要用起来必须满足延迟和能耗的限制)。

只有加入了系统线的课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人工智能是怎样工作的,包括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到底如何调用编程框架,编程框架又是怎么和操作系统打交道,编程框架里的算子又是怎样一步步在芯片上运行起来。这样的学生能亲手构建出复杂的系统或者子系统,在科研上会有更大的潜力,在产业里也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正如业界所云:“会用Tensorflow每年赚30万人民币,会设计Tensorflow每年赚30万美元。”

有很多老师和我说:“人工智能专业确实应当有一些系统类的课程。但国内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课,也没有合适的教材,我们学院也缺乏相应的老师来教这样的课程。”这是很实际的三个客观困难,但不应当影响我们对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计。

从学生角度讲,人工智能专业开设什么课程,应该是看国家和企业需要学生会什么,而不完全是看老师现在会什么。六十年前,我国没有几个人见过计算机,更别说开课了。但为了两弹一星等科学和工程计算任务,我国依然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并在计算所办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此处恕不能一一列全)开设计算机专业,这才有了今天我国巨大的计算机产业。

从教师角度讲,人工智能的系统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讲授这类课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能帮助教师走到国际学术前沿。今年美国计算机方向Top4高校(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多个国际单位的研究者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Machine Learning System(机器学习系统)”的白皮书。在这样的新兴热门方向布局培育一批青年教师,无疑对提升所在高校乃至我国在人工智能学术界的影响力有巨大帮助。

因此,不论是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还是教师来说,把系统类课程开起来,都是有必要,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什么是智能计算系统

简单来说,智能计算系统就是人工智能的物质载体。现阶段的智能计算系统通常是集成通用CPU和智能芯片(英伟达GPU或寒武纪MLU等)的异构系统,并向开发者提供智能计算编程框架和编程语言等。之所以要在通用CPU之外加上智能芯片,主要是因为通用CPU难以满足人工智能计算不断增长的速度和能耗需求。例如,2012年谷歌大脑用了1.6万个CPU核运行了数天来训练怎么识别猫脸,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显然,要想真正把人工智能技术用起来,必须使用异构的智能计算系统。而为了降低异构智能计算系统的编程难度,就需要有面向智能计算的编程框架和编程语言。

事实上,智能计算系统已经以种种形态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IBM的超级计算机Summit用机器学习方法做天气预报,BAT的数据中心上运行着大量的广告推荐任务,华为的手机上集成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来处理图像分析和语音识别,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都可以看成是智能计算系统。在智能时代,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大批的智能计算系统的开发者、设计者、应用者。

智能计算系统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面向符号主义智能处理的专用计算机(Prolog机和LISP机)可以被看成是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但是当时人工智能缺乏实际应用,算法也不成熟,而且当时摩尔定律还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专用计算机相对每18个月性能就能翻番的通用CPU并没有太大优势。因此,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逐渐退出了 历史 舞台。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重点关注的是第二代智能计算系统,主要是面向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任务的计算机。相对于30年前的第一代智能计算系统,当今的第二代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可谓是碰到了天时地利人和。当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 游戏 、广告推荐等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深度学习算法发展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尤其重要的是,通用CPU性能发展已经趋停,要支撑不断发展的深度学习算法,必须要靠智能计算系统。因此,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会在很长一个阶段里都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学习智能计算系统。

第二代智能计算系统主要支持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任务。未来如果人类真的要在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再往前走一步,那未来的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需要支持的算法将远远超出机器学习的范畴,必须包括联想、推理、涌现等高级认知智能算法。我个人猜测,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可能会是孵化通用人工智能的虚拟世界环境。“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或许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投身于未来的第三代智能计算系统的研究中。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概况

“智能计算系统”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智能计算完整软硬件技术栈(包括基础智能算法、智能计算编程框架、智能计算编程语言、智能芯片体系结构等)融会贯通的理解,成为智能计算系统(子系统)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课程的前序课程包括C/C++编程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算法导论(或机器学习)。课程的课时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是大学期上一个学期(40学时,课程提纲见表1),可以是小学期集中上一周(20学时),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机器学习课程中作为一个补充。对于20学时的短期学习,课程希望学生能对智能计算系统“知其然”,主要是面向实际操作;对于40学时的长期学习,课程希望学生能对智能计算系统“知其所以然”,因此要把机理讲透。

表1 智能计算系统课程提纲(40学时)

在课程讲授上,应该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应用驱动。一门好的工程学科的课程应当是学以致用的,尤其是“智能计算系统”这样的课程,如果上完之后只学会了一些定理和公式,那基本没效果。另外一个原则是全栈贯通。过去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有个问题,就是条块分割明显,比如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割裂的,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什么要求,计算机体系结构对操作系统有哪些支持,没有一门课把这些串起来。“智能计算系统”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有义务帮助学生把过去所有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知识都串起来,形成整体理解。

对于“智能计算系统”课程,驱动范例是一个抓手。在国科大上课时,我们选择了视频风格迁移作为驱动范例。简单来说,风格迁移可以保留一个视频中每帧图片的基本内容,但是把图片的绘画风格改掉(比如从普通照片迁移成毕加索风格或者中国水墨画风格等,见图3)。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很有意思又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一个驱动范例。

图3 从普通照片到毕加索风格迁移的驱动范例

我们围绕如何实现视频实时风格迁移,一步步带着学生写出算法,移植到编程框架上,为编程框架编写算子,再为算子设计芯片,构建多芯片系统,并测评这个系统的速度、能效和精度上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进行系统的闭环迭代优化。最后再给大家一个智能计算系统的实验环境,包括摄像头和智能芯片开发板,学生就可以实现一个对摄像头拍摄的视频进行画风实时转换的“半产品”应用了。

结语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对我帮助非常大的几位前辈恩师陈国良、胡伟武和徐志伟,也都是常年浸淫在教学第一线,有着极大教学热情的名师。从小到大,这些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深刻地改变学生、改变行业、改变 社会 、改变国家、改变人类。今天我们教给学生的那些人工智能知识,可能会影响明天我国在智能时代的竞争力。因此,虽然手头有不少基础研究任务,但我还是情愿把培养人工智能的系统人才当成自己未来最重要的使命,把自己绝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智能计算系统”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讲授和推广上。

非常欣慰的是,“智能计算系统”这样新生的一门课程,虽然还有很多缺陷,但还是得到了很多师生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已在或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等多个高校联合开设这门课程。今年我们还会开放这门课程的所有PPT、讲义、教材、录像、代码、云平台和开发板,供老师们批评指正。非常欢迎大家给我发邮件,提出宝贵意见。

未来,我们希望和更多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高校合作,广泛参与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交流研讨,共同提高人工智能系统课程的教学水平。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解决人工智能系统课程开设中的实际困难,使得我国未来培养出来的人工智能人才没有技术上的短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教学能力和经验上与很多教育领域的前辈有着巨大的差距,还需要更多地学习。这门“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对于我国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力培养来说,也顶多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给青年的一段话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脚注:

1 此文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 2014年第5期,。

2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3 参见。

作者介绍:

陈云霁

CCF杰出会员、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CCCF编委。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中科院青年人才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CCF。

百度学术论文翻译

英文学术文献翻译的软件有很多,罗列后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根据泛读→精读→学习英语

第一类是需要泛读英文文献材料,就需要一个软件能够大段大段的翻译,这个时候不要求翻译的一个精准度,只要求能够大概的意思能够翻译到位,不要把专业词汇翻译成口语化的词汇就行。这一类一般常用的知云文献翻译,一篇文献它可以给你广泛性的进行翻译,可以初步的对摘要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来判断这篇文献是不是符合要求。

第二类是精读的时候往往需要去对其中某一段的意思,做一个详细的翻译。这个时候推荐百度翻译、谷歌翻译和欧路词典结合,百度翻译能翻译出一些学术性的词汇,但是对一些你特别想要了解的词汇,还是需要借助词典来进行补充,也非常适合你平时想在iPad上面进行学习和翻译。

第三类是精读的同时还希望能够把不认识的单词都给记录下来,一般用的是一个插件Burning Vocabulary,这个插件可以在网页上把不认识的单词通过双击给你展示出来,然后你可以复制在自己的word里头,甚至可以导入到不背单词里头进行学习。

很多人都深受文献翻译时的苦恼,这个时候好的翻译软件就会事半功倍。接下来我要推荐四款很好用的翻译软件。

第一个:百度翻译软件

现在人们使用最多的可能就是百度的服务器,百度这些年也在努力发展别的刚需,比如百度翻译的准确率就很高,只要可以把文献的资料进行翻译,最后就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中文文献,但是很不方便的是可能你需要自己去不断的粘贴复制,在这个期间,可能会遇到格式混乱,以至于你无法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句话。

第二个:有道词典

很多人对于有道词典都不陌生,他也是很值得依赖的翻译软件,他的准确率高,相对于百度来说他的页面会更加好看,而且他的所有句子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例句,但是唯一的缺陷就是他不可以完全的翻译所有的软件,而且对于专业术语他的翻译准确率不高。

第三个:wps

很多人都知道wps是可以进行文档等创作和编辑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翻译软件也是很好用的,只要你在这个软件上打开文档,你就可以利用他的翻译直接翻译全文,相对于其他的软件,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不破坏他原有的格式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全文。这样对于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于全文的把握更为全面的人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第四个:秒翻

这个是个比较小众的软件,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他的功能非常有用,你可以直接将图片导入其中,他就可以进行翻译,而且不会影响到原有文档的排版,你也可以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筛选出一些较为难的词汇,有助于后期的学习。所以在所有推荐的app中,这个虽然很小众,但是他的功能十分强大。

商务口译译文现在百度上面找茬。,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登陆进中国知网后,点击“外文文献”,并在输入框里输入你想要查找的文献,按下“搜索”按钮.

学术论文百度百科

除了散文,日记等非专业的文章,以研究为目的的论文

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写作目的来看,学术论文是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是探求新理论、新论点、新解释、新规律的;而研究报告则以报道研究结果和进展为目的。从题目上来看学术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写成研究报告,但不一定都能写成学术论文,因为研究结果的素材不一定都能满足形成新见解的要求,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第二、内容要求上,学术论文是记叙研究课题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是选用最精彩最具说服力的、与论证内容有关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以形成论点,因此在写作上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

明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科学的论证,而不应包括一般过程的论述,不应包括与论点无关的具体观察所得;而研究报告则是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记录,包括整个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观察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讨论等细节。

第三、在资料引用上,鉴于学术论文有以上两个特点,为了建立自己的新论点和新见解,它不仅需要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引用前人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数据。

而研究报告则只能如实的报告本课题的观测所得,都是第一手资料,它除了前沿和讨论部分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外,一般不能也无必要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数据,因为它不要求做观点上的论述,也不一定承担课题的最后结果,这样来看,研究报告具有更强的资料价值。

第四、在撰写格式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为: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前提、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后附英文摘要,但由于其论述的内容不同,它具有比其他科技问题更复杂、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没有股东的撰写格式;而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大体相容。因此可以说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高级表达形式,而研究报告则为科研成果的一般表达形式。

第五、在保密性上,学术论文因着重于解释事实和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一般不涉及保密问题;而研究报告侧重于报告事实,内容比较具体,因而保密性较强。故对于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要对技术关键部分和需要保密的数据做适当的处理,有的甚至暂不发表。

第六、在发表时差上。由于学术论文要形成新的观点,就需要充分的占有材料,要进行严密的逻辑认证,有时甚至还要做些补充实验。因此,撰写难度较大,费时多,发表较慢;而研究报告由于是对研究结果如实的描述,并且不一定要形成论点或得出结论,因此,写作速度较快,发表也较快。

扩展资料

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则

1、先要以事实为依据

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

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

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

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报告

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学术论文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百度学术期刊

百度学术中百度期刊栏目中提供中文期刊查询。

问题一:什么是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搜索是百度旗下的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学术资源搜索平台,2014年6月初上线。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百度学术搜索可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并通过时间筛选、标题、关键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献类型、被引用次数等细化指标提高检索的精准性。百度学术搜索频道还是一个无广告的频道,页面简洁大方保持了百度搜索一贯的简单风格。 问题二:百度学术是干嘛的? 10分 百度学术搜索,是一个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学术资源搜索平台,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学位、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 问题三:百度学术史干什么用的 《糖史》虽不是一部纯粹的科技史,但是它仍然是一部在最严格意义上讲的科学著作。这是因为季羡林在写作中采用了最严格的考证方法,“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季羡林为了求真,在浩如烟海的中外书籍中,爬罗剔抉,像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证据。仅在《国内篇》中,他选来使用的资料,其出处就包括:正史、杂史、辞书、类书、科技书、农书、炼糖专著、本草和医书,还包括僧传及音义在内的佛典、敦煌卷子、方志、笔记、中外游记、地理著作、私人日记、各种杂著,还包括梵文、巴利文及英德等西文著作。阅读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季羡林写道:“我拼搏了将近两年,我没做过详细统计,不知道自己究竟翻了多少书,但估计恐怕要有几十万页。”“几十万页”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以今天出版的汉文书来说,一本四十万字的书,大约五百页左右,即使以读了二十万页计算,季羡林为了写《糖史》,在将近两年中,也读了四十万字一本的著作在四百本以上。实际的阅读量当然只会超过这个数字,而不会更少。在世界上,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糖史》只有两部,一部是德文的,vonLippmann写的《糖史》,一部是英文的,Deerr写的《糖史》。但真正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上来写的《糖史》,季羡林是“始作俑者”,是前无古人的。 问题四:请问分别要怎样在百度文库和百度学术中获取财富值呢?不是很熟悉上述两个应用,希望详细解答。可追加。 百度文库的财富值主要靠上传公开文档及文档被下载来获得。现在获得文库财富值的方法: 1 新用户登录,加10分;2 上传文档,加3分;(每日上传文档获得财富值上限为15财富值,按照文档完成转化时间计算)3 文档被下载,加1分;(下载自己上传的文档不加财富值,每篇文档收获财富值上限100)4 标价文档被下载,加标价财富值;(为自己上传的文档标价,标价文档前100次下载每次赚取标价财富值值)5 参与文库任务,加任务奖励财富值。(完成文库任务,可以获得任务奖励的财富值)。 百度学术的财富值获得方法: 1 用户每新升一个等级,将获赠一定量的财富值。 2 在文献互助大厅,求助文献的用户悬赏一定的财富值,应助文献成功的用户将获得对方悬赏的财富值。3 用户每完成一项成就任务,将获得相应的奖励财富值。 问题五:百度学术与和学术全文递送系统有什么区别 百度学术搜索,是一个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学术资源搜索平台,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 中国知网提供中英文文献资源的检索和服务,中文均有全文,英文部分有全文 万方数据库和知网类似,但英文是和NSTL进行馆藏互借 读秀中文学术搜索是通过大学整合了主要数据库的索引进行跨库检索后,通过提供邮件等获取全文,知网和万方的全文是其最主要的来源通道,电子书则主要通过其超星电子书进行获取。 问题六:百度学术是什么时候有的 早都有了! 问题七:学术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一个学校的学术声誉、学术成果等。百度对学术 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将学术的概念界定为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学术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随着社会发展,学术内容逐渐细化,各类专门的学术领域逐渐出现,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有针对性。 问题八:学术是什么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一、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阀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1、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2、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 3、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①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 问题九:我想在百度学术里面注册百度学术,可是基本上的邮箱都注册不了,谁知道什么邮箱可以注册啊?谢谢! 15分 ..我注册了qq的另一个地址:[email protected] 也是不可以!我醉了,我觉得它直接给一个能注册的邮箱不就可以了!非要写个不可用邮箱,,,简直是让人抓狂,要是它是实体东西,我一定把它砸碎了!雅虎的我倒是注册了一个,全都是英文根本看不懂,累了,不玩了! 问题十:有知道百度学术是做什么的吗? 百度学术搜索可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并通过时间筛选、标题、关键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献类型、被引用次数等细化指标提高检索的精准性。百度学术搜索频道还是一个无广告的频道,页面简洁大方保持了百度搜索一贯的简单风格。

雪百度学术很多男模都提供中文期刊咨询可以根据他的后台提供的网址去搜寻

下面分享几个常用的学术网站,可以登陆搜索国内外文献——

1. sci-hub

大名鼎鼎的 sci-hub 是一个由俄罗斯牛人开发的可以下载任意文献杂志的工具,只要输入你想要下载的文献题目、DOI 等信息就可以获取到该文献的真实地址并在线浏览,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下载。

2. BASE

BASE 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 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 160 个开放资源(超过 200 万个文档)的数据。

3. 谷歌学术

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 Google 网络应用。2004 年 11 月,Google 第一次发布了 Google 学术搜索的试用版。该项索引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

可以从一个位置搜索众多学科和资料来源:来自学术著作出版商、专业性社团、预印本、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经同行评论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

4. Library Genesis

Library Genesis 号称是帮助全人类知识无版权传播的计划。网站上论文很多,下载方便,还有很多外文书籍和中文书籍,几乎每天都在更新。这也是一个神奇网站,基本上所有的外文书籍和论文都可以搜到并下载,最近的学术论文也可以下载。

Library Genesis 和 Sci-Hub 可谓患难兄弟,之前都因为爱思唯尔惹上纠纷,而且从 Library Genesis 下载不了的还可以从网页直接链接到 Sci-Hub 下载。

5. 百度学术

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

百度学术搜素可以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并通过时间筛选,标题,关键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献类型被引用的次数等细化指标提高检索的精准性。

通过百度学术,都能搜到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网站的论文,台湾文献的论文也可以收集,其中的一项论文求救功能,相当实用。不过,百度学术只是一个学术信息搜索引擎,如果下载还得到知网等数据库。

6. Cnpiec LINK service

一个方便快捷的查阅国外各类期刊文献的综合网络平台,cnpLINKer 即中国链接服务,目前主要提供约 3600 种外国期刊的目次和文摘的查询检索,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分布查询功能。并时时与国外出版社保持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和最新性。

7. PMC(PubMed Cenral)

PubMed Central (PMC) 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一项服务,存档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科研文献,PMC 获得 NLM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的授权,收录存档生物 / 医学文献,免费是 PMC 的核心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文献的数字存储格式可能会淘汰,但 PMC 永久保存了这些内容。NLM 认为数字资料不是用来存储的,持续的应用才是物尽其用,因此免费是 PMC 的一个核心原则。

但是免费并不代表没有版权,资料虽然存储在 PMC,作者和出版商才是版权的拥有者,所有使用 PMC 的用户必须遵守版权声明。

8. 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 1998 年提出。CNKI 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 1999 年 6 月。提供 CNKI 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

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

9. DOAJ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 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 设立于 2003 年 5 月,DOAJ 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期刊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 SCI 收录的期刊。

DOAJ 收录的 OA 期刊数量非常多,属于目前最好的 OA 期刊目录网站。目前 DOAJ 除了查询 OA 期刊外,还可以查询部分期刊的文章内容。

10. Book 系列

Book 系列网站书籍种类丰富,基本专业书籍都可找到免费下载。包括 Bookie、Bookzz、Bookfi 等,(Bookzz、Bookfi 在 Library Genesis 的导航栏有,但是现在貌似打不开了)。均可免费下载文献和书籍,文献下载适合前几年的,书籍就不用说了,超级多!

其中 BookSC 网站()文献资料多。BookSC 网站截止到今天,已有 278 多万书籍以及 5242 多万文献可以免费下载,大多数是 pdf,djvu,eupb 格式。

下载也很方便,直接搜论文或者文章题目即可,还可将选择地区并设置成中国。BookSC 网站体验很好,搜索后直接点下载就可以了,超级方便!

11. arXiv

arXiv 的亮点是网站上面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会投稿到学术期刊的文章,投稿作者对文章多半都是保持严谨态度的,只有少部分是一直保持预印本的形式。

目前 arXiv 文章类型主要分为七大类: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物学、定量金融学和统计。每个大类下面又分有若干子类,例如物理下面又具体分为: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文章类型内容分类非常专业和全面。

12. 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整合数亿条全球优质学术资源,集成期刊、学位、会议、科技报告、专利、视频等十余种资源类型,覆盖各研究层次,感知用户学术背景,智慧搜索。致力于帮助用户精准发现、获取与沉淀学术精华。

百度学术的批量引用进论文编号

根据注释或者文后的参考文献查找。如果不知道源文献的作者、题名等,建议通过全文检索查找。现在的很多检索系统都支持全文查找的,只需要在你摘抄的内容中找出一两句具有代表性的话,进行全文查找就可以了。试试看就知道了。

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难免会引用到别人的观点或者是文章的某一段落,如果这些引用部分不加引用标志就会在论文查重的时候标注为抄袭。这样一来查重率就大大提高了,那么论文文献引用怎么标注呢?首先找到引用的论文文献,然后在工具栏中点击“引用”——“插入尾注”,这时可在段落的后面看到引用标志、页面下方有注释标志。点击引用栏脚注的下方“脚注和尾注”,在格式中可选择编号样式,点击“插入”即可。论文文献的引用插入好后,要在下面的注释处说明引用的是谁的哪篇文章,在后文的参考文献中也要添加该引用文献。这样就完整的添加完论文文献的标注了。论文很多情况还需要插入通讯作者的标注,操作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但是在注释的地方需要插入通讯作者的信息即可。最后论文完成以后要记得初稿查重,查看一下查重率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以及引用部分添加的标注是否添加成功。

1、然后百度学术中搜索文献,然后点击批量引用。

2、点击批量引用后,在右侧有一个圆形标识的文件夹,里面就有刚刚批量引用的文献。

3、点击导出至选择EndNote(.enw)格式,左边的引用格式选择GB/T 7714,然后命名保存即可。

4、打开endnote软件,点击file,然后选择import,然后再选择file选项。

5、然后选择之前导出的参考文献,最后点击import导入即可。

目前图书引用参考文献主要可以从中国知网或者百度学术引用查询!

第一种  中国知网

登陆知网后,输入你的参考文献,并且在左侧框框里勾选,勾选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按钮”,即可参考生成的参考文献:继续录入你需要的参考文献,最后批量导出,导出格式有word、text、pdf:

第二种  百度学术遇到外国文献后,中国知网就难以生成参考文献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百度学术来帮忙进入相关文献百度学术页面,点击引用,最上面一栏即为引用内容。当然,百度学术也可以使用批量引用,记得注册登录!

参考文献的要求(随便截取一家高校的要求)

(1)数量要求: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的列入,应不低于8篇。外语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5篇。文献序号按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编排,推荐使用尾注形式自动编排。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2)文献种类: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是著作[M]、期刊[J]、专利文献[P]、学位论文[D]、报纸[N ]、论文集[C]等,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3)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参考文献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