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新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溶血性贫血

发布时间:

新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中医治疗优势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属中医的“黄 球形红细胞疸”、“急黄“、“虚劳”、“积聚”等范畴。红细胞破坏过多是由于遗传﹑免疫代谢﹑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等造成。临床以贫血、黄疸、脾大等为主要表现。主要分为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和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方法治疗,大多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引起的。 本病位在肝胆脾胃,病因主要责之于湿热,与先天胎禀有关。治疗的基本法则为清热化湿、解毒退黄。同时须注意寒湿阻滞论多兼脾阳不足,应该强调温中化湿。.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贫血是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症状,可是溶血性贫血症,这是一种造血功能不足发生的贫血的疾病,这种病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造成的原因也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1、首先,要积极找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诱因,然后对症治疗。

(1)保暖

如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立即保暖,特别是使四肢温暖。

(2)蚕豆病

由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避免食用蚕豆和氧化性药物。

(3)药物性溶血

某药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止用该药。

(4)输血型溶血

输血引起溶血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5)控制感染

感染引起溶血性贫血应积极控制感染等。

2、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这也属于贫血的治疗措施。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较多,常见的发病多由遗传因素所导致。

1、血管内溶血

由遗传引起的红细胞还原酶异常,红细胞未能及时清除损害,造成细胞破坏增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溶血的.发生;

2、血管外溶血

临床上分为温抗体型溶血和冷抗体型溶血,多由病毒感染及外界因素产生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溶血的发生。

1、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2、溶血性贫血的种类

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3、溶血性贫血的调理

(1)生活调理

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的增真的了解减衣服,避免外感。

(2)饮食调理

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及多为气血两亏,肾则脾肾俱虚,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补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脾胃。

(3)精神调理

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情致,勿激动,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耗血,加重气血虚。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人体质总体为虚,虚在脾胃与气血,应以健脾和胃、双补气血为主进行治疗,像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这些中药材有利于血液化生,针对缺铁性贫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其实对于缺铁性贫血,预防是关键,平时要多吃些补铁的食物,比如紫米、龙眼、黑木耳,蛋类等。其中,紫米具有很好的补血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可以作为主食经常食用。

缺铁性贫血可以服用阿胶,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熟地,丹参,枸杞等补血药材。也可以服用硫酸亚铁片,补血口服液以及补血颗粒等。平时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阿胶红枣,黑豆,红豆,动物的肝脏,菠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如需咨询再障病情或药物指导,可以戳下方【官方网站】获取帮助。

当归黄芪治贫血【功能主治】益气养血。主治缺铁性贫血。【处方组成】炙黄芪30克,当归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潞党参15克,白云苓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6 克,制香附10克,砂仁6克(后下),陈皮10克,怀山药30克,紫河车30克,焙内金6克,生麦芽10克,鸡血藤30克,济阿胶10克(烊冲),锻绿矾 0.3克(烊冲),针砂30克(先煎)。【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病例验证】唐某,女,29岁,农民。6年前,因流产出血过多,后每次月经量多,素感头昏心悸、少寐、乏力、食欲欠佳,屡按缺铁性贫血治疗,选服中药及XX糖浆等药,不见效果,迄今未孕。查:面色苍白,皮肤乏泽,化验:血红蛋白75.Og/L,红细胞3.1×1012/L,血清铁7.84μmol/L 血清总铁结合力91.5μmol/L,骨髓未穿刺,肝功能正常,妇科会诊检查,轻度宫颈糜烂,余无特殊。诊为缺铁性贫血(中度)伴继发性不孕。按此方连服 2个疗程。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均正常。1年后,得知患者病愈,身已得孕。党参黄芪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营养性贫血。【偏方组成】党参、仙灵脾、黄芪、丹参各30~35克,南沙参、仙鹤草、焦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营养性贫血患者39例,其中治愈35例,显效4例。治愈的35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治愈者10例;3个疗程治愈者4例。黄芪太子参治贫血【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处方组成】黄芪15~45克,太子参15~30克,白术10克,山药20~30克,当归10~12克,杞果10~15 克,熟地15~30克,菟丝子20~30克,丹参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土茯苓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公英30 克,板蓝根15~30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酌减。【加减】如肝肾阴虚明显或低热者,酌加知母、黄柏、鳖甲、地骨皮、青蒿、天冬、玄参;脾肾阳虚者,酌加故纸、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肉桂;热毒炽盛者,酌加银花、连翘、黄连、桅子、水牛角;出血明显者,酌加旱莲草、三七、黑地榆、乌贼骨;湿热明显者,酌加茵陈、败酱草、龙胆草、桅子、滑石、大黄。【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9例,随访1年,治愈4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人参阿胶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偏方组成】人参、甘草各10克,阿胶、鹿角胶(均烊化)、五味子、鸡血藤、连翘、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三七粉5克(分冲),仙鹤草、黄芪、黄精各30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加减】贫血甚者,人参易西洋参,加紫河车;白细胞低者,加炙穿山甲、补骨脂;血小板过少者,加柿霜;皮下出血甚者,加槐米、生地炭;发热者,加大青叶、金银花;牙眼出血甚者,加花蕊石;尿血者,加白茅根;心悸者,加枣仁;纳差者,加鸡内金。【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80例,基本治愈49例,缓解、明显进步各10例,稳定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黄鼠狼肉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偏方组成】黄鼠狼肉适量。【用法用量】将黄鼠狼剥去皮、内脏及生殖器(肛门及肚门周围的腥胞也去掉),留肝肺,煮熟,取适量随意吃,咸甜均可,或作肉丝酸汤吃,每天3次。【病例验证】牛某,男,25 岁,农民。拔牙后出血不止,血液从鼻、口腔不时流出,凝成紫色血块,牙龈时时出血;面色(?) 白如纸,呈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眼神呆滞,头昏神倦,乏力懒言,饮食尚佳,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瘀斑,口腔粘膜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3个月,经多次输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病情急剧恶化,已无良策。最后以黄鼠狼肉治疗,每天服3次,同时加强营养给予支持治疗。连续吃黄鼠狼肉2个月后(约10只),精神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面色渐渐润泽,半年后能参加一般轻体力劳动,1年后身体逐渐恢复正常。随访4年,一切良好。三黑大枣饼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缺铁性贫血。【偏方组成】黑矾、炒黑豆、炒黑芝麻、大枣肉、馒头各120克。【用法用量】将馒头上方开口去心,包人黑矾,火烤使其熔化为度,另将炒黑豆、黑芝麻研粉放人,用大枣肉拌匀诸药,压成饼状,晒干研末,均分80包,日服2次,每次1包。【宜忌】服药期间忌饮茶水。【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81例,效果显著者70例,好转者11例,一般服1料(80包)即可痊愈。当归首乌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缺铁性贫血。【偏方组成】全当归、制首乌、黄芪各20~30克,党参、五味子、乌梅、陈皮、茯苓、丹参各15~20克,熟地、枸杞子各10~15克,甘草10克。【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8例,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50例,显效4例,有效4例。痊愈者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党参黄芪治贫血【功能主治】主治营养性贫血。【偏方组成】党参、仙灵脾、黄芪、丹参各30~35克,南沙参、仙鹤草、焦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营养性贫血患者39例,其中治愈35例,显效4例。治愈的35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治愈者10例;3个疗程治愈者4例。黄芪太子参治贫血【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处方组成】黄芪15~45克,太子参15~30克,白术10克,山药20~30克,当归10~12克,杞果10~15 克,熟地15~30克,菟丝子20~30克,丹参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土茯苓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公英30 克,板蓝根15~30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儿童酌减。【加减】如肝肾阴虚明显或低热者,酌加知母、黄柏、鳖甲、地骨皮、青蒿、天冬、玄参;脾肾阳虚者,酌加故纸、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肉桂;热毒炽盛者,酌加银花、连翘、黄连、桅子、水牛角;出血明显者,酌加旱莲草、三七、黑地榆、乌贼骨;湿热明显者,酌加茵陈、败酱草、龙胆草、桅子、滑石、大黄。

据科学测定:铁在人体内的含量是0.004%。含量虽少,但与健康息息相关。铁在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家庭主妇们往往因为诸多原因,如月经过多、痔疮长期出血、多次妊娠、哺乳期铁消耗、钩虫病、胃酸缺乏、胃溃疡出血、胃切除、慢性腹泻、铁吸收障碍、铁摄入不足等,很容易患缺铁性贫血病。轻度贫血不明显,中度贫血就会感到四肢无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和耳鸣等。劳动后容易引起心慌、气急、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有个别妇女出现闭经、月经过多现象。严重贫血可发生眩晕、昏厥和贫血性心脏病,如心脏增大、呼吸困难、浮肿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是由食物提供的。而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铁元素必须比实际吸收量多10倍以上才能维持人体所需,因为人体对食品中铁元素的吸收率为5--10%。因此,家庭主妇要想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保持平衡,就要常食用含铁食品。常见的含铁食品有:瘦猪肉、牛肉、兔肉、驴肉、动物肝脏、豆类、绿色蔬菜、海产制品、水果晒制品、瓜子类、芝麻、黑枣、红枣、葡萄、红糖、蛋黄、海带、紫菜、黑木耳、白木耳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多食品中所含的铁为三价铁,必须经胃酸分解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在食此类食物时,宜服用适量的维生素C或每日三餐后吃一个含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因为维生素C能阻止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贫血,其特征为低血红蛋白小红细胞性贫血,血浆、骨髓及其他组织的铁储存减少,临床常见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促、食欲减退。妇女月经过多,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以下给你介绍几则中医辨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食疗膳方:1)脾气虚弱型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猪血炒紫菜取紫菜300克(泡好),猪血印克。同放入铁锅炒熟吃。2)气血两虚型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归杞猪肝煎用猪肝60克,当归、枸杞各15克。煮汤调味服食。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疗高血压,可治疗高血压的中药主要有钩藤、杜仲、罗布麻、夏枯草、决明子、石决明、吴茱萸、桑寄生、葛根、川穹、野菊花、黄芩等中药,由中药制成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都可以治疗高血压。但是这些药的应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才能起效的,建议在患者出现了高血压症状时,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不要自己盲目买药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另外,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西药的毒副作用是相当大的,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对肝肾和脾胃的伤害是非常大,采取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也不具备耐药性,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和眩晕,以及腰酸、背疼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中药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管里的垃圾,增强血管弹性,可以防止血管破裂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高血压采取中药缓解症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查主页名答(电话)问诊等!~~~~~~~~~~

高血压 (一) 肝郁化火上炎。 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三草汤。 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刘渡舟方。 (二) 阴虚阳亢。 滋阴平肝。 玄参钩藤汤。 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傅云江方。 (三) 瘀热。 化瘀清热。 化瘀清散汤。 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润民方。 (四) 气虚痰浊阻滞。 益气化痰。 赭决九味汤。 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邓铁涛方。 (五) 肝火上扰清空。 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清肝汤。 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龚志贤方。 (六) 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莲椹汤。 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邓铁涛方。 (七) 肾阴阳两虚。 平肝滋肾潜阳。 脾肾双补汤。 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邓铁涛方。 (八) 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滋阴潜阳。 附子龟板汤。 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姜春华方。 (九) 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水气上逆。 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龙牡真武汤。 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术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生姜4.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蒲辅周方。 (十) 肝阳上亢。 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 红龙夏海汤。 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黎炯方。 (十一) 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清脑降压汤。 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张成思方。 (十二) 肝经热盛,痰浊中阻。 清肝熄风,活血散瘀。 八味降压汤。 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来春茂方。 (十三) 肝肾阴虚。 滋补肝肾,降压熄风。 七子汤。 决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文亮方。

溶血性贫血毕业论文

这个网上的论文感觉不是很多~你可以在(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期刊里面找下~网上应该可以找的到的~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别名: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英文别名:Acenterine、Acetard、Acetophen、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lbyl、Aluprin、Asadrine、Aspirinetas、Bayaspirina、 Bi-Prin、Codral Junior、Ecotri、Ecotrin、Elsprin、Empirin、Enteretas、Novosprin、Rhonal、 Salitison、Salicylic Acid Acetate等■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分子结构式为:C9H8O4■分子相对质量:180.16■阿司匹林简介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约在1949年前后,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他就去世了。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 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e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适用病症】本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儿科适用。【用法用量】注意: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⑤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6)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①在预防瓣脑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③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 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3—9%)。◆较少见或很少见的有(发生率<3%);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据报道每天服用 4—6g者有 70%每天出血 3—10ml,有溃疡形成者出血量可更多,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服用肠溶片剂很少有胃肠刺激反应;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③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 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具体分类◆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胃黏膜损伤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肝损害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笔者曾见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本品4h 后全身发痒,7h后鼻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肾损害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神经精神症状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禁用慎用】■综括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本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②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④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⑤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⑥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⑦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下列情况时应慎用:①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注意事项】■服药说明◆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外科手术病人,应在术前 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其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在小儿、老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但用量的调整不宜频繁,一般不超过每周一次,当然如出现了副作用还应迅速减量;水杨酸类药血药浓度达稳态一般需要7天◆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剂量。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而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引起出血的危险。◆与抗凝药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与尿碱化药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与尿酸化药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大量本品同用而加强、加速。◆与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浓度升高而毒性反应增加。◆与丙磺舒或磺吡酮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降低即明显,>100—150μg/ml时更甚。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它与其他非激素类消炎药或糖激素类合用,有加强对胃的刺激作用。激素有一些降低水杨酸浓度的作用,二者合用后如停用激素,则血中水杨酸浓度升高而中毒。它有加强甲氨蝶呤、磺胺及丙戊酸的作用。它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青光眼时,阿司匹林可促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乙醇可加强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它不能与抗凝药物合用。【药物药理】■药物效力动力学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⑤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 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 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给合率也低。半衰期为15~20小钟;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 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 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 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 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内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 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药物毒理】阿司匹林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500mg/kg;小鼠经口LD50为1100mg/kg。【相关事件】■美国宣称“阿司匹林”可致命退热净导致肝脏损伤,而阿司匹林和另一种叫做其他非甾体消炎药(NSAIDs)产品则有可能导致胃出血。虽然这些情况只会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身上,但一旦发生都是致命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再次发出郑重警告,在药物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标注相关提示,希望借此减少因此出现的不良药物反应。■购买止痛片应遵医嘱在美国,每年都有数千万人不通过医生而自己直接购买止痛片,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按照说明书服用止痛片不会产生危险。但让专家担忧的是,使用这些药品的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属于滥用药物,而且没有意识到药物与其他物品混合时所可能产生的危险。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例子是,此前研究证明,每年有16500例死亡与服用其他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有关。60岁以上的人服用NSAIDs导致胃出血的可能性很高。所以,FDA一直以来都要求在药物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相关提示,以此提醒患者注意。【同名电影】■基本信息出品/制片:梅婷领衔主演:梅婷主 演:潘石屹 宋宁 曹俊 李娟友情客串:秦海璐、陶虹编 剧:鄢泼、傅乙轩导 演:鄢泼摄 影:许斌录 音:董旭作 曲:刘思军出 品:北京盛世风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剧情简介:文静(梅婷饰)是个娱乐记者,在采访了一位歌手的后,内心的波澜把自己再次带回往事回忆当中。在文静看来,每一份爱情都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她的第一段爱情还没有开始,就莫名其妙的结束了,而这份爱情符号却是那张没有赴约的纸条。而第二个男友,符号是一种名叫 “高乐”的低档凉烟,她称他高乐。文静和他同甘共苦地抽了一年高乐烟后,高乐前女友写了封遗书后自杀未遂,在前女友和文静之间,高乐决定选择前女友。后来文静进了杂志社,加入娱乐记者的大军,除了热爱电影,她开始发现这个行业很适合自己。不久,文静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个男朋友小白(宋宁饰),小白十分干净清秀,总是穿着白衬衫,他还有个特殊习惯――喜欢用有着消毒药水味道的药皂,为此他身上总隐隐约约带着一股药皂味儿,这股特殊的味道成了小白留在文静记忆中最深刻的符号。在著名的诺查丹马斯预言中的世界末日的那天,文静和小白相约一起等待传说中的大毁灭。喝掉若干瓶啤酒后,有些醉意小白颓丧地告诉文静他觉得自己就像苍蝇一头撞在玻璃上――有光明,没前途。文静这才惊觉,小白内心的疼痛。世界没有灭亡,可爱情却不能永恒。文静决定让小白出国。小白走后,文静搬了家,换了电话和工作。文静始终没有告诉小白自己其实是多么爱他在一次聚会的餐馆里,文静遇到年届中年,在一家美国投资公司做基金总监的李文卿(潘石屹饰),离婚后,李文卿在爱情中迷茫,那天文静给了李文卿一片可以镇痛的阿司匹林。接下来,在李文卿的强烈攻势下,两个人开始有了关于爱的交集,相互关爱的依恋,让文静开始渐渐找到爱的安逸。直到那一刻,文静最终在成为美国中产的老婆和继续等待爱情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慢性泄泻

1 李聪甫.麻疹专论.新化:唤民书局,1940.2 李聪甫.中医生理学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 李聪甫.麻疹专论.修订2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7.4 李聪甫,刘炳凡.脾胃论注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5 李聪甫.李聪甫医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 李聪甫.李聪甫医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 李聪甫,刘炳凡.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 李聪甫,皮敦厚,吕维善等.传统老年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 李聪甫.中医治疗血吸虫病的杀虫问题.新中医药,1956,(10):4-6.10 李聪甫.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医杂志,1957,(5).11 李聪甫.中医对麻风病的认识和治疗.江西中医药,1959,(8):15-1712 李聪甫.关于中医方剂学的体会.中医杂志,1959,(6):51.13 李聪甫.中风卒中期治疗管见.中医杂志,1964,(10):19.14 李聪甫.李东垣脾胃学说的论述.湖南医药杂志,1974,(1):22-29,(2):21-30.15 李聪甫.阴阳学说的理论和应用.湖南医药杂志,1974,(5):37-48.16 李聪甫.哮喘.湖南医药杂志,1976,(1):47-48.17 李聪甫.痢疾.湖南医药杂志,1976,(3):53.18 李聪甫.血证.湖南医药杂志,1977,(3):49.19 李聪甫.中西医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之我见.湖南医药杂志,1978,(5):3.20 李聪甫.虚劳病的辨证论治.湖南医药杂志,1978,(2):34.21 李聪甫.祖国医学的形神学说.河南中医,1981,(2):1.22 李聪甫.湿温病的证治辨析.黑龙江中医药,1982,(1):5.23 李聪甫.摄生延年与老年学.浙江中医杂志,1982,(1):1.24 李聪甫.脾胃病病机略论.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5):125 李聪甫.疳疾的临证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8.26 李聪甫.试述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5).27 李聪甫.论濒湖《奇经八脉考》.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1).28 李聪甫.老年便秘证治.中医杂志,1985,(1).29 李聪甫.慢性泄泻证治.中医杂志,1985,(6-7)连载.30 李聪甫.评东垣论治伤寒.河南中医,1986,(5).31 李聪甫.金匮明理论.湖南中医杂志,1986(4)-1987(连载).

蝉蜕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功效:散风除热、利咽透疹、解痉、退翳。本文又介绍了其额外的功效:治泄泻及肾炎蛋白尿。蝉蜕治泄泻及肾炎蛋白尿应用蝉蜕为主药,治疗慢性泄泻及慢性肾炎尿蛋白获良效,现介绍如下:例1男,39岁,9月26日住院,小腹痛作胀,泻下溏薄,每日6-7次,挟有矢气,时轻时重已有10余年,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给予蝉蜕、麦麸、五味子等分,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经治疗2个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例2男31岁,4月21日住院,患慢性肾炎4年余,自觉神疲体倦、腰酸膝软,尿蛋白经常在 以上,面色惨白无华、舌质淡、苔白稍厚、脉象沉细,给予中药汤剂。处方:蝉蜕4克、芡实30克、枸杞子12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泽泻5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个月尿蛋白减至 ,原方去泽泻、党参,继续服用50天后尿蛋白转阴,以后给予蝉蜕、芡实等分炒黄研为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又继续治疗2个月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