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了解每种杂志的风格,根据这个来决定投稿方向
详细信息:《书屋》是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书屋》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位,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物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刊物,办刊十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有较大影响。刊目:学界新论、其人其事、名著重谈、前言后语、灯下随笔、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科文经纬、错读儒林、思史佚篇、名人书话、本刊特稿、人文讲坛、艺林撷英、书的故事、史海钩沉、出版广角、奇谈怪论等。基本信息:主办单位: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南出版集团编辑:书屋杂志社出版:书屋杂志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0222国内统一刊号:CN43-1243/G2邮发代号:42-150创刊日期:1995.5
问题一:麻将的起源源自哪里 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包括字牌、花牌、序数牌、百搭牌。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张。国标麻将中,庄家掷骰,三颗骰子的总和所得的点数就是开牌的基数。以庄家为第一位,按逆时针方向顺序点数,数到点数的位置为开牌的牌墙。从右向左依次数到与点数相同的那一墩。 地址:zhidao.bmh.la 问题二:麻将起源于哪个国家? 麻将历史和起源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还有的说,麻将基本张数为108张,代表着水浒里的108位好汉,东南西北则代表这些好汉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中发白是说这些人有的是中产阶级,有的是高官贵族,有的则是白丁出身。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糊”,“糊”“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 问题三:麻将起源于什么时候? 麻将的起源与发展 麻将的由来: 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是正宗的国粹。打麻将是我国国粹中最普及的一种文娱活动,它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 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麻将的转变: 汉魏以后,博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戏中的棋子脱离琼而独立行棋,向象棋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游戏。而博戏的琼变为五木,即五个木制的骰子,也独立成为一种博戏用具,称为樗蒲。以掷点分胜负。相传这又为曹植所造的骰子当时用玉制成,后改用骨制。变五木为两骰,立方体,其六面刻点,点数从一到六。所以当时又叫“双六”。 问题四:麻将起源于哪个国家?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问题五:麻将起源于什么时代,什么地方?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 问题六:麻将是起源于什么时候 麻将原称“麻雀”也有称做“马吊”其实“马吊”二字在江浙一带的口语发音和麻雀”几乎是一样的,中华民国初年,麻将由大陆传入台湾,慢慢的从广东的十三张,演变成台湾的十六张玩法。目前现在世界上流行麻将的地区,包括日本,香港,欧美等地,几乎都是以十三张麻将为主流,或许是因为十六张麻将在打牌的过程,胡牌的限制上比十三张麻将简单,所以目前在台湾地区还是以十六张麻将为主流。 一般而言,十三张麻将在做舍牌的动作时,必须将牌依照顺序放置在自己的前方牌(海底)前,而在进行碰牌时,还必须将碰牌横置于特定的方向,表示这张牌是碰的。这些规则原始的用意是让打牌的每一位FANS,都可以清楚局中的关系,另外和牌的番数讲究就是胡牌的牌型不能小于若干番的限制,所以在牌局中做牌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十三张的高手在牌桌上的胜率在八成上并不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各地根据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麻将的规则也很不统一,进而又产生出各地不同的玩法,如北京麻将,上海麻将,四川麻将,东北麻将以及十六张玩法的台湾麻将等,都以推倒和为主,加以七对子,清一色,一条龙等加番牌型。就推倒和玩法来说,可谓“技一运九”而失去了原有麻将的做牌古风. 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正宗的国粹。打麻将是我国国粹中最普及的一种文娱活动。麻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一行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公元722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纸牌”规格为:宽3.5cm,长15cm,上印万、索、筒的图样。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 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筒即是铜钿(外形圆中间一个四方孔的铜质材料所制),一百铜钿相串而成一索、一万即一万个铜钿,即一百个索之和。由于纸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难以理顺;在娱乐过程中对看来讲更是个障碍,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当务之急。 实际经验给予人们以启发,应以硬质的东西来代替纸牌。于是,纸牌的图案被刻于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质牌出现了,从此“纸牌”这一称谓便销声匿迹了。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制牌材料逐渐由原来的竹片、骨料,直到发展成为今天的硬塑料与有机玻璃。 麻将是我国历来在娱乐场中的一个传统节目,娱乐者在其过程中必须“眼观四方耳顾八面”,采用守已顾彼,灵活机动的战术。打麻将的益处很多,对老年孤独症,对某些慢性疾病,对调节神经紧张等都有缓解作用。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论语・阳货》)。这就是说“博弈”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惶惶不可终日要好的多。特别对于老年人,体力和脑力都逐渐衰退,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叹,孤独忧郁之感,虽可养花钓鱼,聊以 *** ,总会觉得缺少什么。忧郁之情常有这对身心健康无疑是很有害的。如果几十个人聚在一起适当打打麻将,换言笑语,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悠闲自得地玩玩麻将,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故盛传至今不衰,且广泛流传欧洲、东南亚地区,日本更为盛行。 关于麻将的起源,多数含含糊糊,未见有令人信服的史实。麻将从何而来? 各种麻将起源说 曾在一本《麻将秘诀》的序言中读到这样一种说法:麻将是从马吊牌发展而来的,只是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就语焉不详,使人对此说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至于麻将出现的年代,有说清代,有说明代,也有说可以追溯到宋代,甚至唐代。但多数认为应该在明代,还有人考证出明太祖发行的“大明通......>> 问题七:麻将起源哪个朝代? 好像是梁山好汉里的人发明的~~ 问题八:麻将起源于中国哪里 东莞 徐珂[18][19]及瞿兑之[1]均认为麻将源自「马吊」。从牌张而言,马吊确是麻将的远亲。马吊本是纸牌戏,其源流最早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虽然徐珂指宋代已有马吊,但无论牌制抑或玩法,只有明、清两代的马吊才留下牌经。明代马吊分十字、万字、索子及文钱(一索即一百文钱)四门。到了清代,从马吊衍生出来的「默和牌」及「碰和牌」,只剩下万、索及文钱三门,与「麻雀」的万、索、筒相若。一些马吊的术语,亦与现代麻将的术语直接对应(详见下面「麻将术语」一节)。「筒子」据徐珂所说,乃指铜钱中间的洞,而「索」则指穿起铜钱的索[20],尽管这可能只是穿凿附会(「筒」其实也可解释成「铜」(铜钱)的口误),但麻将的三门牌,显然与马吊息息相关。 然而,论玩法,明代马吊是类似现代「天九」牌般以大击小的游戏,并非像麻将般斗快凑成组合,所以若说麻将的玩法源自马吊,应属谬误,人称「麻雀博士」的已故名作家简而清於《开台》[21]一书也不是这N写。由於一般人讨论麻将的起源时,很少指明所讲的是麻将的牌张还是玩法,因此惹来很大误会。例如在香港,受到 TVB 的古装剧集影响,「麻将古称马吊」一说十分流行,以至人们误以为明代马吊的玩法与现代麻将大同小异。 麻将玩法的远祖其实是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此碰和不同天九牌之碰和)。这两种牌戏虽然使用马吊作牌具,但玩法(《中国赌博史》[22]一书对此有详细描述)却与明代马吊大相迳庭,具有现代麻将的特色。例如它们均以凑合牌组为目标,而「碰」这个术语又源自碰和牌。另外,默和牌也奠下了四名玩家的制度。马吊虽以四人为限,但牌例本身并不以四人为标准;默和牌则刚刚相反,它必须有四位玩家,并另有一人负责发牌的角色。 关於「默和牌」及「碰和牌」的描述,首见於清乾隆年间金学诗所撰的《牧猪闲话》,所以勉强要说的话,古代麻将应始自明末清初。然而,尽管它们都有现代麻将的特色,但无论是牌张、牌面花色抑或玩法,仍与现代麻将有不少差异。现代麻将牌制如何出现,或各种花牌及字牌从何而来,这些都出乎意料地,并无多少文献可查。暂时只知道,根据前述务谨顺爵士[3]及 Culin[4] 的文章,在默和牌及碰和牌与现代麻将之间,还夹杂了曾被称为「麻雀」的「棍牌」。有报章专栏作者[23]认为棍牌即是现代的「东莞游湖牌」,是麻将的真正前身。根据务谨顺的描述[24],将麻将的三门牌称为「万、饼、条」,也是清末棍牌已有的做法,可见棍牌这种「麻雀」与现代麻将之关系密切。至於现代麻将,按清末曾於上海的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任教的许指严於《十叶野闻》 (1917) 的形容,它在北京於光绪末叶,甲午战争结束后才逐渐流行[14]。若此言属实,则现代麻将应该於清末才成形,是相当近代的游戏。此外,从 Culin 文章[4]内所载图片显示,一副「多多少少相当接近麻将的牌具」 (a set more or less closely approximating majong) 於 1909 年已经出现,这套牌具比现代麻将缺了白版,但多了三张称为「文、武、ā沟呐啤R虼丝上嘈诺笔币延邢执形式的麻将游戏,只不过牌张方面略有不同。 可是除了以上这些,碰和牌跟东莞牌及现代麻将之间的实际变化过程如何,或者尚有无其他发展,文献上差不多一片空白,民间传说倒是不少: [编辑] 传说一 徐珂於《清稗类钞》[19]之中指「麻雀」乃吴语「马吊」的变音,而马吊演变成有「筒子」称谓及花牌的现代麻将雏形,则始自太平天国时期,而「东、南、西、北」 *** 牌所代表的是太平天国四王。这种麻将后来传入宁波(但他在书中另一处[20]又指「麻雀」源......>> 问题九:麻将发源于哪里? 麻将起源於护粮仓,麻将牌起源江苏太仓,这是苏州杂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结论。 太仓在古时是皇家粮仓,仓内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运」。粮仓既设,雀患便生。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有证券价值,於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这种游戏流传下来,演变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将。其玩法,术语等都与捕捉麻雀有关。 譬如筒、索、万。筒的图案是火枪的象形符号(截面图)。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细束捆串起来的鸟雀,所以一索图案的是鸟,二索上像竹节,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计数,兵丁将鸟雀 *** 成「束」。万,即赏钱。 另外,东、西、南、北为风向,土枪无力,发射时要考虑风?。中,即打中,故涂红色。白,即白板,打空枪之谓。发,即得赏发财。「碰」, 即「砰」,枪声。成牌之「胡」,实为「鹘」;属鹰的一种,有高强的捕鸟本领,有了鹘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胜皆曰「鹘」。除此,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几乎都要与捕捉麻雀联系起来。 那N,麻雀牌又怎N叫作「麻将牌」呢?原来太仓方言的「鸟雀」就叫作「麻将」,「打鸟」或者「打麻雀」统称「打麻将」,故麻雀牌也叫「麻将牌」。 由来三 我国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著的「麻将经」。其中的内容和现今的麻将差不多。麻将发展到了清朝,没有「一鸟」(一索),并且七个字是「公」、「侯」、「将」、「相」、「文」、「武」、「百」,清廷怀疑这七字和反清复明有关,於是下令禁之。到了道光年间,秀才陈实门坐他哥的船四处游历,船上的船员无聊聚赌,陈实门日日观之,於是起了改进赌具的念头,船行时风向时常改变,於是他把公侯将相改成东南西北风,当时船在各处交易的货币制度是,十筒相当於一索,十索相当於一万。其中「筒」即是中间有洞的铜币,索就是把一堆铜币串起。於是他将这些用在麻将上,但一索和二索极易混淆,某日他看到了船上养的鸟,灵机一动将一索改成「鸟」。麻将至此已大致成形,但文武百这三字要改成什N呢?陈实门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次船员在下棋时用炮将军对方,说道「吾炮百发百中也」。陈实门听了就将文武百取百发百中之中发百改为中发白替之,这就是我们今日的麻将了。 号称“国粹”的麻将虽风靡已久,可起源问题似乎仍困扰着不少人。《书屋》杂志二零零五年第一期中就有一篇《麻将学发微》,其作者在文中感慨时至今日,麻将仍是“妾身未明”。是否果真如此呢?且先来梳理一下至今仍比较流行的几种麻将起源说。 麻将的起源说可分为“湖说”、“郑和说”、“太仓鹘说”、“宁波说”等。“湖说”派以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和民国历史学家瞿兑之为代表,认为“麻将当为马将之讹,马将又源于马吊。”马吊中多天罡地煞的梁山好汉形象,宋江是万万贯的最大牌,成牌曰“湖”,这“湖”即指梁山泊。“郑和说”则根据麻将中的一些叫法如北风、索,以及东非沿岸有人会打麻将的事实,推断出是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发明。说水手常年在海上漂泊,闲暇之余渐渐玩出了这种风靡世界的游戏;而且成牌时曰“和”(音胡),恰好和三宝大人的名对上了号。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太仓鹘派”则断定麻将的发源地在江苏太仓,理由是该地曾是皇家粮仓,作储米之用,因患雀灾,遂有打麻雀之游戏,其中有索筒饼等,先在兵丁中流行,后慢慢传入民间,成牌时曰“鹘”(音胡)。鹘是老鹰的一种,想那麻雀见了老鹰当然就玩完,因此当某人叫出“鹘”字成牌后,其他几家就只能乖乖俯首就擒。立论新颖证据充分,一时和之者众。宁波派则起用了暗渡陈仓之术。向来善于商贾的宁波人信奉捷足先得,......>> 问题十:麻将是谁发明的?起源哪个朝代? 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太仓方言雀儿,合在一起就变成将。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发明的。万秉章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接下来,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
起点中文网 有专门的栏目
你看漫画吧!
有一个cctv5的书,介绍NBA的,还可以买“灌篮”有介绍湖人全队伍
垃圾杂志,内容还不错 ,就是内容太少,买NBA时空不错
每月1号与15号(各地由于分布不同,书传送到的时间有差异)每月2期
《书屋》杂志是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类杂志。它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味,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手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知名刊物。
详细信息:《书屋》是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书屋》以“荟萃思想精华,提高文化品位,开阔生活视野,激扬人生情怀”为宗旨,努力向社会介绍国内外出版物中的精品力作,展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律动和人文关怀的刊物,办刊十年,在思想文化领域有较大影响。刊目:学界新论、其人其事、名著重谈、前言后语、灯下随笔、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科文经纬、错读儒林、思史佚篇、名人书话、本刊特稿、人文讲坛、艺林撷英、书的故事、史海钩沉、出版广角、奇谈怪论等。基本信息:主办单位: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南出版集团编辑:书屋杂志社出版:书屋杂志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0222国内统一刊号:CN43-1243/G2邮发代号:42-150创刊日期:1995.5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编辑部)(发行部) 《莽原》 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 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 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作家文摘》 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 65518025(fax) 《芙蓉》 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 Email: 《杂文月刊》 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 8631194 《书屋》 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作家》 杂志简介:全国首家224页特大容量文学月刊。 投稿要求:以中、长篇幅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打,以“关注现实、贴近时代、雅俗共赏”为办刊宗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720,电话: 《当代》 杂志简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投稿要求: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顺应时代,力求题材、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电话: E-mail: 《啄木鸟》 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 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 67633344转121 《中篇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 《中华散文》 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 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 65287359 《海上文坛》 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投稿地址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 电子信箱:[email][/email]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email][/email]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url]http://sh.netsh.com/bbs/16050/[/url]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url]http://sh.netsh.com/bbs/19481/[/url]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3.netsh.com/bbs/103264/[/url]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url]http://bj3.netsh.com/bbs/128724/[/url]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email][/email] [email][/email]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email][/email]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2.netsh.com/bbs/95633/[/url]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url]http://www.cn44.net/[/url] ☆《墓草工作室》不定期编辑网刊或民刊选集等 通信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7信箱 苏向辉(墓草)收
北京书店排行榜是PageOne 书店、模范书局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言几又书店、全民畅读书店、三联韬奋书店、钟书阁、正阳书局、老书虫、单向空间。
1、模范书局+诗空间
原本为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建造于190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中西合璧,融合哥特式风格和中国传统结构。2019年6月,模范书局+诗空间开始试营业。教堂书店,殿堂空间,可谓独树一帜,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迅速成为京城新晋网红打卡地。书店主要经营古典文史、诗歌、艺术书籍,辅以原创文创产品、雕版印刷体验等。
2、言几又书店
取意源于"设"。言,语言、沟通;几,差异、别致;又,多元递进。这是一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我和个性的创意生活体验一体店。它兼具产品空间、公共空间、活动空间,集合书店、创意市集、艺廊、咖啡、餐厅等业态。
与言几又中关村店、荟聚店、三里屯店相比,王府中环店更加关注创意和生活方式,堪称“艺术主题书店”。进入门店,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用设计与艺术锻造出让人心驰神往的精神奢侈品,成为城市文化的造梦者之一。
3、三联韬奋书店
大名鼎鼎,京城文化地标之一,是文化人“必去”的书店,京城读书圈雅聚之地。作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不打烊书店”,堪称很多北京文人的“精神避难所”。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是近年新开的门店,从俯视视角,书架被摆成正无穷符号“∞”形状,喻指在书店通过阅读遇见无穷大的世界。
时间长的情况下只好联系杂志社,一般情况像你这种情况,是可以买到的,去那些地点不是很好的书店,或期刊亭,都会买到
伊周杂志没有了,已经停刊。2016年12月6日,时尚杂志《伊周femina》(以下简称《伊周》)总第411期出刊,其封面标题如此写道。而这一期《伊周》也成为该杂志的最后一期。《伊周femina》为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潮流周刊,开拓了平面杂志、iPad电子杂志、网络社区、移动终端多元平台。
怎么看都像是地狱老师啊= =但是是日本漫画
《阿滋漫画大王》(あずまんが大王あずまんがだいおう)是日本漫画家东清彦的一部连载于日本最权威的电击游戏综合咨询评论杂志《COMIC电击大王》上的四格漫画,作者是曾制作过《天地无用》的あずまきよひこ,一度成为日本黄金时段的热播作品,收视率超过了先期同频段播出的《樱桃小丸子》。 港台有把它翻译作《笑园漫画大王》的,原因就是这实在是一部超搞笑的校园动漫作品。该作品讲述女主人公的校园日常。
都在这了!阿滋漫画大王》是日本漫画家东清彦的一部连载于日本最权威的电击游戏综合咨询评论杂志《COMIC电击大王》上的四格漫画,作者是曾制作过《天地无用》的あずまきよひこ,一度成为日本黄金时段的热播作品,收视率超过了先期同频段播出的《樱桃小丸子》。 港台有把它翻译作《笑园漫画大王》的,原因就是这实在是一部超搞笑的校园动漫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全是普通的高中女生,然而在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里,却原来藏着这么多温馨搞笑的细节。 爱猫的阿榊、一心减肥的水原历、爆走的泷野智,是同班同学。有一天班上转来了个小学生模样的可爱女孩,原来她是跳级生美滨千代。接着又从大阪转来一个超迟钝的女孩,叫春日步,结果大家都叫她大阪。就这么几个女孩,加上周遭的同学老师,每天在校园里进行着平凡却又让人想爆笑的校园漫画情节。 由于原著是简洁的四格漫画,所以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生硬搞笑或恶搞方式,《阿滋漫画大王》的特点是幽默和短小精悍。《阿滋漫画大王》被改编成TV版动画后,每一个小故事被有机结合在一起,剧情连贯,却又忠实于原著。 如果你喜欢动漫而不看《阿滋漫画大王》,绝对是一件憾事啊~~
都是些琐碎的小故事,讲的是好几个性格迥异的女生和她们的老师自己或者在一起是发生的趣事。风格轻松诙谐很有生活气息,观众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是指女生)是一部很女性向的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