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pnas投稿状态

发布时间:

pnas投稿状态

有可能是延迟回复或者投稿没有通过。一般pnas投稿20天左右就会有反馈信息给到你,而投稿30天状态没更新要不就是网络状态不好,对方接收延迟,或者投稿失败,对方未收到,如果都不是,就可能是单纯的没有通过投稿。

pnas投稿经验

word. PDF 不便于编辑。因为编辑需要进行排版(假设发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9.674 综合性期刊分类下的 2 区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 PNAS,ISSN:0027-8424)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它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特征因子(Eigenfactor) 为1.668(2010)[1-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在全球范围, PNAS目前并不是最顶级的科学研究刊物,其发表的文章的研究水平与Nature、Science、 Cell等杂志还有较大的差距。

science投稿状态

你好,大部分期刊的投稿状态如下,供参考,时间就要看各个期刊了,不同的期刊千差万别。1. Submitted 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3.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3.1.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也可能编辑会拒绝邀请,这就需要重新指定编辑3.3.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不符合期刊投稿要求4.编辑接手处理后也会有2种状态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 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 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4.2. 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5. Under 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7. uating 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10. Accepted 恭喜了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15 in production出版中

首先投稿之后1天内会确认收到你的稿件。science, nature,cell这些每周收大概200+份投稿。首先编辑们会大规模筛一些乍一看就不靠谱的稿,然后剩下的会上editorial board给头头们看看继续筛,这个过程加起来大概筛大概80%。这里的不靠谱指的是没达到顶级期刊的的水平,可能本身质量不错甚至很好但专业性太强不太适合science和nature这种综合性期刊。如果在这个阶段被拒的话一般几天内就会收到拒信,长的话2个礼拜内也肯定会通知。筛完80%之后编辑们会把稿子发给各行专家review,也就是所谓的peer-review阶段,每篇稿子大概会有两个reviewer。他们会在两周内提交意见给editorial board。然后board会大概在20%里面再筛三分之二。期间可能他们会简单编辑一下然后还给你继续改。另外筛稿的标准一般不是文章的绝对质量,而是看跟同时跟你一起投的200多个人比的相对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看人品...

没有投过IEEE和EI,只说说投稿SCI期刊的经验。不同的期刊投稿方式、过程、状态大致相同,但审稿时间差距非常大,几天到一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对于大部分期刊,从投稿到接收(或拒稿)大概在1到6个月可以完成。现在大部分SCI期刊都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型。投稿给编辑部后,编辑转发给相关领域的几个审稿人(通常是2-4个),审稿人审稿后给出意见发回给编辑,编辑综合各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作出决定。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论文类型,大致包括full article、communication、review,以及牛人受邀写的文章等,通常communication较full article容易发些,而且审稿周期也短些。投稿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不同期刊、不同出版商略有不同):按照要求把论文正文、cover letter和相关信息都放到期刊网站的一个投稿系统上。完成后,投稿状态显示“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类似字样。投稿后,期刊编辑部会给通讯作者发email,通知签署版权协议,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 Awaiting Completion"或"Su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也可能不改,取决于不同期刊。完成后,状态改回“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改为"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天就会完成。然后技术编辑会审阅论文格式,如果格式不对,打回修改。这个过程也不会很长,一周之内肯定能完成。通过技术编辑后,管学术的编辑先大概看一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者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稿,但拒稿信措辞通常很婉转,类似于“不是你不好,只是我们不合适”、“你是个好人,肯定可以找到别人的”之类的。拒稿后状态会改成"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或者"Manuscripts No Longer Under Consideration"。这个过程大概一周之内也能完成,所以你的文章如果投稿一周多后还没有消息,应该就是通过编辑这一关,送审了。我最快的一次,签署版权协议后不到24小时就被编辑拒稿,悲催啊。如果编辑觉得还可以,就会选择几个这个领域的同行(可能是你在投稿信息里推荐的,也可能不是,一般都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给他们审稿。审稿人完成审稿后会把意见发回给编辑。这个时候状态会维持"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不变。这个过程短则几天,长则一年多,都有可能。不同期刊快慢不同。我之前的组里投稿,有的稿子两周就能完成初审这一步,有一篇这一步耗时13个月。网友在小木虫和上对每个期刊的审稿时间都有介绍,有时不是很准,但可以作为参考。编辑收到几个审稿人意见后,会综合考虑,决定文章是直接通过,还是大修(major revision),还是小修(minor revision),还是拒稿。如果需要修改,会在给通讯作者的email里写清楚deadline,如果不需要重新做大量试验的话,会给60天左右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投稿状态会变成"Incomplete 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修改完成提交到投稿系统,状态变成"Rev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或者"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编辑收到修改稿,可以决定去留或者继续修改。如果编辑觉得不好决定,就会再次发给审稿人,这次的审稿人可能和之前的相同,也可能不同。这一步的时间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投稿系统会重复显示之前的投稿状态。如果万事大吉,通讯作者会收到接收信,投稿系统状态会改成"Accepted Manuscripts"或者"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后面可能要签署一些协议,状态改成"Proof Ready for Review","Proof Comments Received"。一两天就搞定。签完协议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校对和排版,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根据投稿时的选择,文章可能在未校对、排版前就可被订阅者看到(这时读者下载的论文pdf排版很难看),或者只在之后才能看到。校对排版后,出版社网站上可看到正式格式的全文。尽管这时读者下载的pdf文件排版已经正式了,但还没有正式刊号和页码。几周后,正式出版。这时网页上和读者下载的pdf文件中,已经带有正式刊号和页码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期刊需要以email或者信件往来的方式投稿,不过我投过几个期刊,是几个主要出版商(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cienceDirect, Wile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pringer)旗下的期刊,都是如上所述,在一个系统上完成投稿/修改过程。

我一哥们5月投的稿,结果在9月的期刊上看到他的作品,很常见,不用催稿的

lanmuir投稿状态

draft draft[英][drɑ:ft][美][dræft]n.汇票; 草稿; 选派; (尤指房间、烟囱、炉子等供暖系统中的)(小股)气流; vt.起草; 制定; 征募; vi.拟稿; 绘样; 作草图; adj.初步画出或(写出)的; (设计、草图、提纲或版本)正在起草中的,草拟的; 以草稿形式的; 草图的; 第三人称单数:drafts过去分词:drafted复数:drafts现在进行时:drafting过去式:drafted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例句:1.Greece presented an ambitious draft budget for 2011. 希腊提交了一份宏伟的2011年预算草案。

这种期刊是比较难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审核难,费用贵,出刊晚的。更不要说发综述性文章了,一般的水平是不可能安排了的,除非有自信文章能写的特别好的

为什么要写综述性的文章啊,这样的文章除了是知名人士外,普通学生写的都是很难发的

期刊投稿状态

1.未审退回:这个情况发生在编辑认为论文不符合期刊范畴或投稿要求,于是在未送交外审的情形下退回稿件。有另一种可能是论文里的语言错误太多,索性期刊编辑在退回的时候会说明原因,作者有机会在重投或改投前改善语言。 2.建议改投其他期刊:当期刊编辑认为论文不适合原投稿期刊时,有可能建议改投别家期刊,如果是同一个出版商旗下的期刊,待作者同意后,投稿移转会在期刊内部进行,作者不需要另外操作,但如果是建议不同出版社的期刊,那么就完全是看作者本身愿不愿意改投其他期刊。 3.送交同行评审:在初步审查中编辑会确认论文是否符合期刊范畴、遵守期刊投稿各项要求,一旦检查没有问题,编辑便会送交同行评审,一般都会邀请2到3位审稿人进行审稿。 论文在经过同行评审后,同行评审员会提出决策建议还有相关意见,编辑会根据这些意见做出最后决定,如同先前已经提过的,虽然同行评审意见很重要,但对期刊编辑来说仍然是参考作用,即使审稿人提出负面意见,如果编辑认为论文可信,还是可以接受论文,又或者,审稿人提出正面反馈,编辑也可能认为论文不值得发表而拒绝。 4.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5.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6.修改后重投:有时候编辑拒稿,但是愿意在作者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投稿,这时候重投算是新的投稿,如果作者接受的话,必须先根据评审和编辑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在再投稿的时候附上含有前次投稿稿件编号以及修改说明的信函,编辑在检查修改后的论文还有相关信息之后,决定是否要将论文送交同行评审。 7.拒稿:直接拒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论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期刊编辑也不会考虑发表论文

投稿结束之后,要是文章格式没有问题且编辑觉得文章符合期刊范围,接下来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急需文章的人不免会经常登录系统查看当前稿件状态,有些系统会把每一个状态更改都记录下来,非常详细,而有的期刊则长时间只显示一个“正在审稿”(under review)的状态。

· 下面放了一个期刊的审稿状态,并且翻译了一下。

采 月/日/年 时间排序

· 其他期刊的状态显示会有出入,但是大致都差不多。都分成投稿(submit)、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审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和审稿结果(accept or reject)。

· 一般来说,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出现得很快,而且一般最多维持2周。如果文章投稿之后2个星期内都没有出现with editor或者在这个状态超过4周,可以考虑发个邮件询问一下主编,看是不是被遗忘了或者系统没有更新状态。

· 审稿(under review)这个状态持续最久,从一个月到一年都很正常,跟期刊关系很大。一般期刊网站会提供大致的审稿周期。如果没有,也可以下载几篇最近的文章,摘要页上一般都会注明submit的日期跟accept的日期,这样就算的出来大致需要多长时间。

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① Editor assigned编辑分派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3. Reviewer(s) invited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4. Under review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科学堂有一篇文章出现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状态已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6.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另注: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9.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10. Rejected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