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量上的急速增长,并没有促进质上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并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资金、评价机制的功能,构建市场化发展平台,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政府

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到本世纪初,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已跻身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设施的齐备,为我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的推进,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旨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生产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教育在量上“粗放型”的增长并没有带动职业教育在质上“集约型”的提高,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给“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重大的影响。表现为职业教育内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职业教育内部存在高职院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需求职业人才认识不足,对自身发展不能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特点与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的矛盾;师资力量素质与职业教育需求不相称;高职院校规范化程度较低,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等问题;职业教育外部环境问题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上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肯定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趋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定位偏失于实效性和应用性,致使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而简单将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归靠普通教育,寻求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普通教育的严格定位应该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和实践,这导致职业教育错位并陷入尴尬境遇: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优势而望尘莫及,相对于职业教育又缺乏自身特色。这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此引发的相关性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何定位?基础性、理论性的教育应该占据教学内容的多大比例?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制定和运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什么标准?以及毕业生就业定位等相关问题。

2.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前瞻性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最终指向于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前瞻性,这往往也是职业教育所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设置的专业没有把握市场的需求和教育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点,根本无力应对人才市场变化需要。为应对无法适应的市场变化,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普遍性的“大众化”教育方式替代专业化的“(职业)精英化”教育,将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定位在“适应”而不是“对口”上,但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培养失力,面临被普通教育排挤的困境成为必然。从根本而言,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缺乏市场导向而滞后,这是导致职业教育被动落后的重要原因。

3.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职业教育评估能力的不足。首先,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所享受到的国家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远不如普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和投资经营者,由此导致教学设施不齐备、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众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教育水平和实践培养能力,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再次,在培养和评价培养能力标准和检测手段上,高职院校并没有较为合理和完整的评价检验机制,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都不明确,对学生培养的.准确定位出现游离的状态,这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都是游离于教育系统的非主流教育形式,也因此不被政府所重视,在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一种措施而进行推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这才使得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教育系统而日臻成熟,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首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上,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其次是政府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远不及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因素而最终阻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而言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的衍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着“职业教育是末流的教育,是高收费的教育、是双差生的教育”的误区,虽然在客观评价上有所偏失,但客观现实也不容我们忽视。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维度为例:首先,职业教育的生源大都是经过普通教育筛选后“剩余”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划分并确立接受职业教育群体的知识水平能力构成;其次,经过两三年职业教育后的毕业生,并不能在人才市场上顺利就业,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并不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充分的肯定,这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加之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从长远看来,职业教育这种“马太效应”式的弱势地位将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 "

三、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角色,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长时间形成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在市场中获得独具特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要以其独特价值性、创新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为特征,在学校运行、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上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运行管理、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坚持办学地方性、社会性的特点,培养实效性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应摆脱向普通教育定位趋同,不应该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摆脱普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只是讲授为主、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取向,而应以岗位需求为旨趣,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最终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

此外,建立对职业教育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加大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因素的参与。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应充分介入劳动力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都应积极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因素,将其定位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并以此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水平能力的最终标准。

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也是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师队伍存在高学历和低实践能力的状况很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偏离最终旨趣,而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停滞不前,从而减弱学生对技术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高职院校普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力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他们都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力标准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注重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面向劳动力市场,摒除理论性强、实用性较弱的专业设置,主动将其让位于普通教育,以从事专门的职业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应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充分考虑专业发展态势和劳动就业需要,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特长,设置一些具有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尤其应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随。专业课程设置上,职业教育应避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相互争夺的矛盾,准确区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向协调,寻找两者间的均衡点。

(二)发挥政府积极功能,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1.提升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规划者,而不是实施者,其主要功能是合理引导和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职业教育具体的运作模式,只有让职业教育具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

2.调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调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调整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做到统筹兼顾;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应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适当倾斜,调整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这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调整职业教育内部资金投入比例,坚持“抓大放小”。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急剧膨胀的趋势,整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良莠不齐,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发展是非良性的。以2008年我国1184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例,真正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形成自身品牌的职业院校寥寥无几,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众现象在高职院校内部盛行,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在针对这些各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上,应坚持“抓大放小”,政府只有综合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两方面的调整,职业教育才能逐步健全发展,做大做强。

3.健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首先,明确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应从根本上摆脱学科中心模式,走实用性、职业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并在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吸收社会各个行业的执行评价标准,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评估。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合法性。在英国,职业教育主要围绕职业标准来进行,通过培训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并将证书分为五个等级,由专家在现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确定;在澳大利亚,政府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包”来确定职业教育能力标准,并成立专门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或者有企业直接根据需要来制定,已有的“培训包”以覆盖了澳大利亚超过90%的行业,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搭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构建供需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合理、合法性打下群众基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承认和宣传,将会有力地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尤其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思维惯性,从而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09年,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开设部分职位供高中毕业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统一考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和宣传,也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关措施值得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量上的急速增长,并没有促进质上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并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资金、评价机制的功能,构建市场化发展平台,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政府

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到本世纪初,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已跻身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设施的齐备,为我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的推进,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旨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生产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教育在量上“粗放型”的增长并没有带动职业教育在质上“集约型”的提高,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给“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重大的影响。表现为职业教育内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职业教育内部存在高职院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需求职业人才认识不足,对自身发展不能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特点与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的矛盾;师资力量素质与职业教育需求不相称;高职院校规范化程度较低,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等问题;职业教育外部环境问题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上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肯定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趋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定位偏失于实效性和应用性,致使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而简单将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归靠普通教育,寻求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普通教育的严格定位应该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和实践,这导致职业教育错位并陷入尴尬境遇: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优势而望尘莫及,相对于职业教育又缺乏自身特色。这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此引发的相关性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何定位?基础性、理论性的教育应该占据教学内容的多大比例?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制定和运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什么标准?以及毕业生就业定位等相关问题。

2.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前瞻性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最终指向于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前瞻性,这往往也是职业教育所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设置的专业没有把握市场的需求和教育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点,根本无力应对人才市场变化需要。为应对无法适应的市场变化,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普遍性的“大众化”教育方式替代专业化的“(职业)精英化”教育,将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定位在“适应”而不是“对口”上,但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培养失力,面临被普通教育排挤的困境成为必然。从根本而言,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缺乏市场导向而滞后,这是导致职业教育被动落后的重要原因。

3.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职业教育评估能力的不足。首先,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所享受到的国家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远不如普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和投资经营者,由此导致教学设施不齐备、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众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教育水平和实践培养能力,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再次,在培养和评价培养能力标准和检测手段上,高职院校并没有较为合理和完整的评价检验机制,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都不明确,对学生培养的.准确定位出现游离的状态,这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都是游离于教育系统的非主流教育形式,也因此不被政府所重视,在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一种措施而进行推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这才使得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教育系统而日臻成熟,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首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上,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其次是政府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远不及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因素而最终阻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而言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的衍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着“职业教育是末流的教育,是高收费的教育、是双差生的教育”的误区,虽然在客观评价上有所偏失,但客观现实也不容我们忽视。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维度为例:首先,职业教育的生源大都是经过普通教育筛选后“剩余”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划分并确立接受职业教育群体的知识水平能力构成;其次,经过两三年职业教育后的毕业生,并不能在人才市场上顺利就业,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并不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充分的肯定,这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加之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从长远看来,职业教育这种“马太效应”式的弱势地位将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 "

三、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角色,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长时间形成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在市场中获得独具特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要以其独特价值性、创新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为特征,在学校运行、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上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运行管理、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坚持办学地方性、社会性的特点,培养实效性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应摆脱向普通教育定位趋同,不应该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摆脱普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只是讲授为主、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取向,而应以岗位需求为旨趣,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最终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

此外,建立对职业教育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加大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因素的参与。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应充分介入劳动力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都应积极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因素,将其定位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并以此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水平能力的最终标准。

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也是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师队伍存在高学历和低实践能力的状况很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偏离最终旨趣,而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停滞不前,从而减弱学生对技术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高职院校普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力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他们都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力标准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注重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面向劳动力市场,摒除理论性强、实用性较弱的专业设置,主动将其让位于普通教育,以从事专门的职业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应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充分考虑专业发展态势和劳动就业需要,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特长,设置一些具有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尤其应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随。专业课程设置上,职业教育应避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相互争夺的矛盾,准确区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向协调,寻找两者间的均衡点。

(二)发挥政府积极功能,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1.提升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规划者,而不是实施者,其主要功能是合理引导和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职业教育具体的运作模式,只有让职业教育具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

2.调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调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调整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做到统筹兼顾;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应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适当倾斜,调整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这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调整职业教育内部资金投入比例,坚持“抓大放小”。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急剧膨胀的趋势,整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良莠不齐,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发展是非良性的。以2008年我国1184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例,真正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形成自身品牌的职业院校寥寥无几,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众现象在高职院校内部盛行,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在针对这些各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上,应坚持“抓大放小”,政府只有综合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两方面的调整,职业教育才能逐步健全发展,做大做强。

3.健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首先,明确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应从根本上摆脱学科中心模式,走实用性、职业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并在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吸收社会各个行业的执行评价标准,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评估。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合法性。在英国,职业教育主要围绕职业标准来进行,通过培训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并将证书分为五个等级,由专家在现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确定;在澳大利亚,政府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包”来确定职业教育能力标准,并成立专门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或者有企业直接根据需要来制定,已有的“培训包”以覆盖了澳大利亚超过90%的行业,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搭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构建供需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合理、合法性打下群众基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承认和宣传,将会有力地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尤其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思维惯性,从而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09年,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开设部分职位供高中毕业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统一考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和宣传,也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关措施值得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职业类型调查属于教育研究吗论文

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某地区幼儿教师职业思想调查是行政调查或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因为教师职业思想的调查,属于教学能力的一个范畴。

因为在教学能力里面,职业思想是很重要的,除了应有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技术以外,职业思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所以幼儿教师职业思想的调查是可以属于教学能力的调查的。像这种调查在行业里面是很常见的。每年大大小小的问卷调查都会进行。

在教师或者是其他行业里面在做调查的时候,应以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去对待,所以某地区幼儿教师职业思想调查是属于教学能力的一个调查,属于教学能力调查。

依据研究方法和获取资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论文的体例可分为如下三类。 1.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而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成论文。 这类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在写作上除了与其它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两个要求应特别强调: ⑴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必须写得完备清楚,以便别人根据同样的条件进行验证,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⑵格式要求较为规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都是比较规范的教育科研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比较规范。所以,应该努力写成规范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测量报告。 2.研究间接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史论文、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等。一般说来,这类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时间长(古今上下几千年)、空间广(国内、国外)的特点,研究者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而只能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获取间接的第二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中去作调查研究,而只能通过阅读孔子的著述以及记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史籍来进行研究,从而对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类论文由于主要是通过第二手的文献资料进行间接研究、撰写的,因此,掌握资料的全面、确切与否,往往对论文质量产生前提性影响,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 3.综合运用第一、第二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这类论文常见的主要有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专题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由于这种论文往往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只是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种观点、看法,从结果逆向考察原因,总结有效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类论文中既有实践中获得并积累下来的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文献理论中借鉴而来的间接的第二手资料。 这类论文尽管事先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但一旦决定撰写后,同样需要制订计划。如撰写经验总结报告,就必须先制订总结计划,确定总结的题目、内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提炼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然后撰写成一篇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期刊

那你直接去汉斯的(教育进展)这本刊物上找这类文献就可以了

G7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 2、民族教育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 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9、继续教育研究

不懂这个意思,更不懂你要表达的,清楚点可以吗?

聚焦职教了解到,“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发布,我们从中整理出等级在A+—B+水平的职业教育类期刊。名单如下: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职教部分) (A+——B+ )排名 期刊名称 2020年评价结果 省份 主办单位25 职教论坛 A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A 北京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33 教育与职业 A 北京 中华职业教育社56 职业技术教育 A 吉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4 职业教育研究 B+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3 职教通讯 B+ 江苏 江苏理工学院132 机械职业教育 B+ 江苏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5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B+ 广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7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B+ 广东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70 河北职业教育 B+ 河北 廊坊师范学院小贴士:分级标准:分学科、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2020年评价结果等级为A的职教期刊有《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这四本期刊。

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