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新华文摘总编辑

发布时间:

新华文摘总编辑

1954年7月—1958年中央文化部幻灯编辑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幻灯编辑室编辑、编辑副科长。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降职降薪,开除党籍,下放广西南宁。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右派”平反,恢复党籍。1980年1月—1990年历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副社长、党组书记,中共广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出版总社社长、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广西书画院院长,开拓发展广西出版工作从一个人民出版社发展为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广西接力(少儿)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将漓江出版社从副牌转为正牌,从南宁迁桂林办社,建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受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常务理事。1982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5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二届书法展。1985年参加第一届北京现代书法展。1986年刘海粟大师题字评论谢云书法:“谢云弟此作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观”,并赠诗一首。1987年参加中国出版代表团访问北欧芬兰、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出版协会。1987年在北京远望楼、1988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刘海粟大师,大师作长篇学术谈话。谈话稿摘要刊《人民日报》(1989年2月1日)。1988年7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荣誉称号。1988年漓江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谢云第一部书法著作《谢云书法作品集》,洪禹平先生作序。1989年9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谢云书法展”。1989年作行书《清如瘦竹》,收入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1989年8月以广西书画院、广西新闻出版局名义,率广西代表团出席日本《朝日新闻》社于东京举办“名家画桂林”画展。1989年8月在日本京都美术馆与京都书画院理事长田能村直外先生联合举办书画展。1989年8月日本赞交社出版《谢云书法集》。1990年于桂林策划主办“桂林新书法大展”。1990年卸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1991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当代名家画谱(全14集)》1991年11月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并选为秘书长。1991—2000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兼秘书长、法人代表。)1992年《新华文摘》(第10期)刊载谢云长诗《笔潮》第一章。1993年9月任中国书协代表团团长出席日本武生市中日书法交流展。1993年在日本大阪与日本著名书法家近藤摄南先生联合举办书法展并讲学,讲学题为《中国书法的现代追求》,载《中国书法》(1994年第1期)、《人民日报》(1994年6月16日)。1993年著《线装书的现代需求》一文,刊《人民日报》9月21日。1994年6月创建线装书局,任总经理、总编辑。1994年11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团副团长赴日本冲绳县书法协会、东京全日本书道联盟交流书艺。1995年尝试用墨、油彩在油布、油纸上创作书法作品,作品有《风》、《战》、《羔》、《骑》、《幽》等,载入199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谢云书法》集,后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96年3月赴香港艺术馆讲学。1996年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主任。1996年6月任中国刻字代表团团长赴新加坡出席国际刻字展。1996年12月出席中国文联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96年作《马拉多纳星》篆书作品,由北京市足协秘书长张衡先生赠于马拉多纳先生收藏。1996年答《瞭望》记者问,题名《若即若离》,刊广西美术出版社《中国“现代派”书法十年》书集。1996年编印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全850卷,任责任编辑,并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线装书局出版。1996年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谢云书法》,林散之先生作封面题签,洪禹平先生作序。1996年作《古文字的梦》,刊《光明日报》(1997年2月22日)。1997年7月出席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书法展。1997年策划主编木牍本老子《道德经》书卷,欧阳中石先生书写,线装书局出版。1997年编辑线装本《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诗词手迹》,线装书局出版。1998年编辑线装本《毛泽东选集》全四卷,线装书局出版。1998年11月率中国刻字代表团出席在浙江温州市举办的中、日、新、韩国际刻字展。1998年12月参加中国书法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出席“巴黎中国现代书法大展”,作《巴黎书路行》刊《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4月24日)。1999年3月出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四次全委员,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作《中国书法事业发展与繁荣》的专题发言。1999年5月答《中国书法学报》记者问,题为《先文而后墨》,刊《中国艺术报》(1999年6月4日)。1999年7月参加中国文联“三讲”学习,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第一责任人。2000年11月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换届,卸任秘书长一职,此前卸任党组副书记。换届后,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001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2001年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谢云文集《灯前余墨》,刘海粟先生作序。2002年9月线装书局出版线装本《谢云篆书》。2003年为桂林中华金石园碑林作序。2004年4月参加绍兴兰亭书会,作《兰亭吟》诗12首。2005年1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换届,续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006年6月《十方》杂志专文刊载魏立刚、闻正的访谈《我的书法道路及遐想》,并书画作品23幅。2006年6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谢云70岁后书法选集《墨花礼赞》,聂震宁先生作序。2006年10月谢云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影印本编辑出版纪实》。2007年1月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谢云书法作品68幅。2007年捐赠母校平阳中学书法作品108幅,华夏翰林出版社出版书法集,平阳中学设“谢云书法艺术室”,并印制谢云影像纪念邮票一枚。2007年谢云中国画五幅参加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于国家画院举办之画展,是为谢云第一次展示画作。2008年为《苍南历史人物》一书作《我的父亲谢承权》一文。2008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大典》出版《谢云卷》,内收谢云书法作品23幅,《中国书法》(2009年1月)刊载著名作家、原中国文联秘书长孟伟哉先生《“地角山阿独奏弦”——记诗人、书法家谢云》一文。2009年5月为苍南籍美术书法家作品北京展作序《苍南书画,一方胜境》。2009年6月《诗刊》载刘德吾、木马访谈谢云《墨韵天然恰如诗》一文,并刊刘德吾赠谢云诗五首。2009年9月线装书局出版《谢云八十书画》,柯文辉先生作序。书集第一次发表谢云中国画作品35幅。2009年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先生书法作品作序,题《炳延的书路人生》,2010年12期《中国书法》转载。2010年2月线装书局出版苍南诗人刘德吾先生赠谢云诗专集《返回之梦》。2010年3月中国文联晚霞文库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谢云旧体诗集线装本《笔潮吟》。2010年7月《中国书法》载黄君《诗性的笔墨——谢云八十书画谈》一文。2010年8月获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组委会中国国粹文化卓越成就奖。2010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德吾编《谢云新诗》。2010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换届,被续聘为顾问。2010年10月,《中国书画》载谢云书画作品多幅,并发表长篇评论。2011年1月,《中国书法》刊载谢云为著名书法家王友谊线装本篆书《四书全集》所作总序。2011年1月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出版《谢云书法集》,崔自默先生作序。2011年1月北京《21·名家》刊载谢云书画作品20幅并《笔潮》长诗。2011年3月为著名作家莫言题签“莫言书迹”。2011年5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谢云捐赠国家博物馆书法作品集》,并收录《谢云书法断想》、《谢云<笔潮吟>》、《谢云新诗》(摘录),线装本印刷。2011年5月15日、16日邀油画大家闻立鹏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史教授王乃壮先生、作家柯文辉先生莅舍鉴评谢云于油画布上创作的中国画《长城稽首》22幅。2011年6月谢云草篆《酒》字一幅参加德国威斯巴登国际当代书法展,为欧洲收藏家购买。2011年7月为河北省霸州市诗人顾国强设置诗书艺术馆提供谢云《笔潮吟》及《兰亭吟》诗书作品刻石留存。2011年7月《书画世界》(总第146期)载秦金根《香生少年八十书——谢云老的人生和书法艺术摭谈》一文,并刊载多幅书画作品。

好艺考创始人是北京舞蹈学院优秀毕业生赵天济老师。好艺考是目前舞蹈行业首屈一指的舞蹈生小艺考品牌,校区地址坐落于有“舞蹈家摇篮”之称的北京舞蹈学院旁独立教学中心,师资团队强大,服务细致,管理用心,一站式助考服务,学生从入校到圆梦每个环节都有校方的参与和指导,让小艺考的家长不在忧虑,让小艺考的学子可以圆梦。

根据好艺考网站资料,该校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大精英与世界舞蹈总会副主席于2016年共同成立。

新华社总编辑

国社指的是新华社。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现任社长傅华、总编辑吕岩松。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新华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区市均设有分社,在台湾省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80个分支机构。

新华社是什么级别 新华通讯社(新华社)是国务院直 属机构,与国家广电总局平级,为正部级单位。 一般情况:社长,党组书记,总编辑是正部级! 副社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总编辑,秘书长,纪检组长是副部级!副总编辑和副秘书长是正厅级!! 新华社总编辑是什么级别报社的总编辑是什么级别 正部长级! 现任领导 社长、党组书记:田聪明 总编辑、党组副书记:南振中 副社长、党组副书记:何平(兼常务副总编辑)、 副社长:马胜荣(兼常务副总编辑)、鲁炜(兼秘书长)、崔济哲 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李洪峰 副秘书长:姚光、张锦 副总编辑:俱孟军、夏林、刘江、周树春、彭树杰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社长,党组书记,总编辑是正部级! 副社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总编辑,秘书长,纪检组长是副部级! 副总编辑和副秘书长是正厅级!! 新华社社长是什么级别 总社长是省部级,分社长司厅级 新华社社长是什么级别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机构,社长为正部级 新华社分社社长什么级别 新华社分社社长是司厅级. 总社社长是省部级。 “司厅级和司级或者厅级有什么不一样啊?那比如省财政厅厅长岂非不是和新华社一个分社社长一个级别?” 答:司级是在部里的称谓,厅级是在省里的称谓。司级和厅级的级别一样。省财政厅厅长和新华社一个分社社长一个级别。 新华社分社社长什么级别? 新华社分社社长是司厅级. 总社社长是省部级。 “司厅级和司级或者厅级有什么不一样啊?那比如省财政厅厅长岂非不是和新华社一个分社社长一个级别?” 答:司级是在部里的称谓,厅级是在省里的称谓。司级和厅级的级别一常。省财政厅厅长和新华社一个分社社长一个级别。 新华社社长是什么级别? 新华社分社社长是司厅级. 总社社长是省部级。 人民日报社长是什么级别 副省部级;跟中央电视台台长一样的。 不是经常有某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调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嘛。平调咯。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是副省部级; 人民日报社分社社长是什么级别? 正局级,或副局级 新华社的社长和总编辑是什么关系? 社长是行政领导,主持全面工作。 总编是业务领导,主持日常工作。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77年1月任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0月兼任新华社总编辑。

1978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穆青与陆拂为、廖由滨合写的长篇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1979年4月新华社播发穆青与陆拂为合写的长篇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介绍了植树模范潘从正的先进事迹。

1980年6月穆青兼任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社长。

1981年1月新华社播发穆青与郭超人、陆拂为合写的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

1982年4月任新华社社长。7月任新华社党组书记。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扩展资料:

新华社在记者专栏中推出了纪念穆青的专题,评价道:建国以来,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他和他的同事,记录并传播了那个风云年代的主流精神。他贡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同时也无可逃遁地为时代规约。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篇章。

新华出版社总编辑

《抹不掉的记忆》(张广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抹不掉的记忆

作者:张广友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页数:26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农民日报》原总编辑张广友年逾七旬时的精心之作。本书记述了作者亲历、参与并采访这些重大事件真实过程、真实状况、重要数据(许多事实和数据首次公开)。这些亲历的场景、生动的细节,会唤醒许多人已经逐渐淡去的对历史的记忆,有助后来人正确地认识和研究新中国的历史。

作者简介:

作者曾任新华社记者20多年,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1975年淮河大水灾、1976年唐山大地震、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改革等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知情者、记录者和一定程度的参与者。

社长是行政总管,官最大,掌管财务、人事,具有全面最大权限。总编是业务长官,对具体编辑事项具有全权支配,在被社长下课前。

拓展资料:

社长,名词,具有多种解释。元时乡里有村疃组织,每50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当社长,管理行政事务。

现一般为社团、组织、国家建制各级供销社的最高负责人。如学社、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社团最高负责人和省地市供销社社长、中国农村基础组成单位社长等。

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不设置社长的新闻、出版单位,总编辑除管理编辑业务外,还要管理行政工作;设置社长的单位,总编辑专门管理编辑业务。

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较小型的媒体之中,总编辑常须自行参与编采业务;然而在较大的媒体事业,总编辑往往只是编采部的专业经理人,负责的工作在大致规划编采走向,而不直接参与编务。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1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简介:一部论述美国新闻事业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互动的力著,80年代译介到我国后曾发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故出版社又购入最新的版本予以翻译出版,可惜的是原作者父子两人如今仅剩儿子一人了 1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1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同样是部史话体的趣书,其中讲到西方新闻界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1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18.《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目前国内较好的一部外国新闻史教材 三、 业务 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2.《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现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3.《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法拉奇是位蜚声世界的名记者,以采访政要、提问犀利而著称"生子当如孙仲谋",新一代记者应有如此风范 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6.《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7.《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10.《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简介:新闻编辑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它可能是我国新闻学方面发行量最大一部书 11.《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13.《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14.《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 传播 1.《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2.《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简介:对初学者来说不失为一部引领入门的"敲门砖",读完本书再看其他高头讲章,就不至于找不着北了 4.《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犯晕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6.《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简介:探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本书即提供了一种样板 7.《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8.《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9.《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10.《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传播学教材,值得仔细研读 12.《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13.《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14.《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1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1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7.《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18.《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 广电 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在中国新闻学的最高奖--吴玉章新闻奖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广播电视方面的获奖图书把这本书读烂了,电视行当的那些名堂也就基本明白了 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 作品 1.《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4.《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5.《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10.《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 其他 1.《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简介:一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博士论文,代表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列为新闻工作者的必读材料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 3.《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7.《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8.《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 工具 1.《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6.《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 九、报刊 1. 新华文摘 2. 读书 3. 天涯:天涯既是地理上的边缘状态,也是思想上的超越姿态,惟其超越,方能有旁观者清的明白 4. 电视研究 5. 中国记者:中国记者不能不读《中国记者》 6. 新闻战线 7. 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学院刊物 8. 现代传播 9. 国际新闻界:有关外国新闻传播的权威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11.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内最高级 别的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 1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 领域的权威刊物,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13.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 14.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机关报 15.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署 的机关报 16.中华读书报:思想界、学术界 和文化界的大报,为读书人文化人所必读 读完并写笔记,天下无敌!努力兄弟。

这个应该都有范文之类的可以参考吧,你所在的企业应该都有资料啊,新闻撰写方面的书籍、教程网上一搜就有。

中华新闻网总编辑

总裁:总编辑:新闻总监: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编辑: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总编办主任:新闻部主任: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律师顾问团主任:综合办主任:调研部主任:编辑部主任:发展部主任:网技部主任:广告部主任:财务部总监:

一,中华网成立于1999年5月,是中国成立最早的门户网站之一,所以从这点来说肯定不是国家性质(不要被中华两个字误导),我觉得也不能用民间组织这个词来形容它,确切的说法是他是一家企业,就像新浪网,网易一样(国家性质指的是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民间组织指的是民间协会等)。二,中华网的背后控制人还是有点悲背景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是他的实际控制人,从这点可以看出他的色彩是偏向政府的(其实你从网站内容也可以看出来)。

一、中华网为国广控股旗下公司,现任董事长藏具林。

中华网董事长藏具林

二、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广控股”或“GMG”),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与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传媒及文化产业全部可经营性资源的唯一运营平台。

国广控股

三、2021 年 4 月,中华网任命吴海鹏为中华网 CEO 兼总编辑。

中华网 CEO 兼总编辑吴海鹏

四、2021年9月,资深媒体人、新华网创始人之一、新华网原常务副总裁魏紫川被任命为中华网总裁。

中华网总裁魏紫川

五、陆文龙被任命为中华网首席投资官,负责中华网的投融资工作。

中华网首席投资官陆文龙

六、中华网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中华网

参考资料:

新华日报历任总编辑

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刊出版发行《新华日报》,同时在广州设立分馆,同年10月分别在25日、21日从汉口和广州迁入重庆和桂林。 该报系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机关报,报社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经理徐迈进。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17日,报社营业部曾被国民党暴徒捣毁。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报社迁重庆继续出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新华日报》陆续在山西、重庆、广州、西安等地设立分馆,在黄陂、宜昌、郑州、洛阳、许昌、南昌、潼关等地设立代销处。在武汉期间,该报隶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董必武主管。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该报有步骤地纠正了某些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宣传。迁至重庆后,报社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来兼任董事长,南方局副书记董必武等直接领导,具体负责人先后为潘梓年、华岗、吴克坚、章汉夫和夏衍。1938年8月1日迁至汉口府东五路(现前进五路)150号办公(新华日报社旧址位于汉口民意一路大陆里4-9号)。当时报社领导机构为董事会,由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吴玉章、董必武、何凯丰、邓颖超6人组成,陈绍禹为董事长;潘梓年任社长,华岗任总编辑,熊瑾玎任总经理。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最后一期。同日,同一期号、不同内容的《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历任总编辑有华岗(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1938年12月19日,《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宣告成立,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21日,何云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任务有三:一是立足华北,坚持敌后抗战,鼓励、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及进步;二是创造、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三是团结华北文化战士,开展敌后文化运动与敌苦斗到底。”这是全国各大报在敌后发行地方版的创举,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非凡意义。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终于在战火中诞生了。当彻夜未眠守在印刷房中的何云看到第一张报纸印出来时,激动不已,十分欣慰。他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来哺育它,使它茁壮成长,成为华北地区强有力的新闻舆论阵地。 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刊,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1940年1月6日,因社论被国民党当局强令删去﹐《新华日报》被迫“开天窗” 。天窗中共重庆《新华日报》社论栏第一次打开“天窗”。此前,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修正新闻检查标准》、《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战时新闻违惩罚办法》等法令,规定所有报纸于出版付印前,其内容都必须经新闻检查机关审查、通过。是日,《新华日报》原拟刊登社论《论冬季出击的胜利》,但稿件在送审时被以“系军事论文”为借口扣留;《新华日报》决定改登另一篇社论《起来,扑灭汉奸!》。然而,这篇社论又未通过审查。为了抵制国民党当局的刁难,《新华日报》毅然采用开“天窗”的斗争手段以示抗议。今日的《新华日报》在原社论的位置仅刊印了八个大字:“抗日第一!胜利第一!”旁注两行小字,对“开天窗”缘由予以说明:“本日两次社论:一、论冬季出击的胜利(代论);二、起来,扑灭汉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读者原谅是幸!”周恩来题诗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登载周恩来的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诗上首赫然入目地写着另九个狂草大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在重庆就“皖南事变”发表谈话,宣称:此次事件,完全为整顿军纪,惩处叛变。周恩来得知上述消息后,恕斥何应钦:“你们的行动,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当晚,周指示新华日报社拒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和“发言人谈话”,坚持照常出报,并部署了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对策。当日清晨,载有周恩来题词的《新华日报》到达读者手中,并出现在重庆大街小巷的阅报墙上。报纸销量从平时的1000份猛增到5000份。1943年10月1日,改为太行版,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机关报。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其中,重庆分馆改为四川省委机关报。后因国民党当局阻挠,上海﹑南京两版的出版计划未能实现。重庆分版先后由傅钟、张友渔任社长,熊复任总编辑,于刚任经理。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版过《新华日报》华北版﹐为中共北方局机关报﹔后改为太行版﹐为中共太行分局机关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过《新华日报》华中版﹐为中共华中分局机关报。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在江苏淮阴创办,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机关报。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