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holocene期刊

发布时间:

holocene期刊

有,中科院古脊椎所标本馆保存的兴永龙川剑齿虎牙齿化石(大)及另一种猫亚科的化石。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云南元谋古猿化石点最新研究发现约800万年前的多种类型剑齿虎化石,其中包括命名为“兴永龙川剑齿虎”的一种全新的剑齿虎族动物。他们认为,这些剑齿虎掠食者很有可能会选择元谋古猿作为主要食物之一。这项古动物研究由北京大学博士后江左其杲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等共同完成,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林耐动物学报》(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在线发表。

有,中科院古脊椎所标本馆保存的兴永龙川剑齿虎牙齿化石(大)及另一种猫亚科的化石。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云南元谋古猿化石点最新研究发现约800万年前的多种类型剑齿虎化石,其中包括命名为“兴永龙川剑齿虎”的一种全新的剑齿虎族动物。他们认为,这些剑齿虎掠食者很有可能会选择元谋古猿作为主要食物之一。这项古动物研究由北京大学博士后江左其杲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等共同完成,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林耐动物学报》(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在线发表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933年创建的勷勤大学博地系,1946年成立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地理系,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地理系、湖南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相继并入,组建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2年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4年12月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昭璇、吴壮达、钟功甫、刘南威、吴正、吴郁文、韩渊丰、卓正大、黄少敏、陈敬堂等老一辈地理学家,在丹霞地貌、珠江三角洲发育、历史地理学、华南沿海风沙地貌、古天文航海、农业区划、区域经济开发、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国区域地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成果。地理科学学院的发展倾注了以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学者的心血,他们在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发育的历史过程、华南沿海风沙地貌的发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广东农业区划、中国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辉煌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地理科学学院教师在环境及其演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海岸地貌的发育与管理、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植被生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教学和科研论文与著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国50多年以来,地理科学学院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培养了大量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积毕业各种层次学生5000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目前都在各自战线上成为业务骨干。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职教工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5人,省“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人。1995年以来,学院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6项;1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省、部级先进教师称号,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研究专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3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其中《自然地理学》、《中国区域地理》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论文800余篇,多篇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Palaeo-geography,Climatology,Ecology》、《The Holocen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EI等世界检索系统收录。在某些领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华南热带、亚热带风尘堆积环境意义、季风亚洲第四纪古冰川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一直贯彻、实行多层次形式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地理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点和自然地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以及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科专业,同时在继续教育如教育硕士、函授本科、夜大专科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学院有两门省级重点课程,“自然地理学”长期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2003年“自然地理学”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得“土地规划机构甲级资质”。2008年,《自然地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规划、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与软件公司进行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工程、技术开发和决策与土地管理的综合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资源、环境、国土、经济、旅游、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规划管理、决策咨询、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房地产经营与土地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册学生近千名;拥有激光粒度仪、原子吸收元素分析仪、阴离子分析仪及全站仪、彩喷绘图仪、扫描仪、数字经纬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各类中英文藏书12万册,期刊220种。地理科学学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组织,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现设有三个系: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另设有热带地貌研究室、旅游研究所、区域和城镇规划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热带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图遥感函授教学法、地质地貌等5个教研室和导游培训中心。本院主编、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热带地貌》面向全国发行。地理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全部达到了合格课程标准。其中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与环境变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GIS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生态与生态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学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增建新的多媒体教室,全系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应用地理方面,地理科学学院教师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为社会服务,先后在旅游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区域城市经济开发等方面都有了开创性的研究,已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已在茁壮成长。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焕发着青春,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地理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迈进。在未来岁月中,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会更加努力地将地理学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地理学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地理科学学院优势,突出地理科学学院特色,把地理科学学院办成国家在华南地区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地理教育与科研单位。

holocene期刊最新论文

编译 冯维维

Science , 21 May 2021, Volume 372 Issue 6544

《科学》 2021年5月21日,第372卷,6544期

物理学 Physics

Electron ptychography achieves atomic-resolution limits set by lattice vibrations

电子叠层成像实现晶格振动规定的原子分辨率极限

作者:Zhen Chen, Yi Jiang, Yu-Tsun Shao, David A. Muller, etc.

链接:

摘要

限制电子显微镜图像分辨率和解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透镜像差和多次散射。

作者利用叠层成像——一种使用相干散射和多个重叠照明点从远场衍射模式重建图像的技术,克服了这些问题。这种方法的分辨率不是受光学的限制,而是受样品散射强度的限制,所以它可以更好地用于较厚的样品。

作者获得了比PrScO3样品中原子的热振动更好的最终横向分辨率,表明在理论上可以识别单个掺杂原子。

Abstract

Two major problems that limit the res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are lens aberrations and multiple scattering. Chen et al. overcame these issues with ptychography, a technique that uses coherent scattering and multiple overlapping illumination spots to reconstruct an image from far-field diffraction patterns. This method works at a resolution that is limited, not by optics, but rather by the scattering strength of the sample, so it can work better with thicker samples. The authors achieved ultimate lateral resolution better than the thermal vibration of atoms in a PrScO3 sample and showed that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identify single dopant atoms.

Observation of superfluidity in a strongly correlated two-dimensional Fermi gas

二维费米气体中的超流体现象

作者:Lennart Sobirey, Niclas Luick, Markus Bohlen, Hauke Biss, Henning Moritz, VThomas Lompe

链接:

摘要

理解紧密相关的二维系统如何在高温下产生非常规超导性是凝聚态物理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超冷的二维费米气体作为干净和可控的模型系统出现,用于研究强相关性和降维的相互作用,但这些系统中超流体的直接证据一直缺失。

作者通过在系统中移动一个周期势,并观察到在临界速度VC以下没有耗散,来证明在超冷二维费米气体中的超流体性。

他们将VC 作为相互作用强度的函数进行了测量,并在玻色子超流和费米超流的交叉域中找到一个极大值。作者表示,该测量使系统地研究降维对费米超流的影响成为可能。

Abstract

Understanding how strongly correlated two-dimensional (2D) systems can give rise to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with high critical temperatures is one of the major unsolved problem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Ultracold 2D Fermi gases have emerged as clean and controllable model systems to study the interplay of strong correlations and reduced dimensionality, but direct evidence of superfluidity in these systems has been missing. We demonstrate superfluidity in an ultracold 2D Fermi gas by moving a periodic potential through the system and observing no dissipation below a critical velocity vc. We measure vc as a function of interaction strength and find a maximum in the crossover regime between bosonic and fermionic superfluidity. Our measurements enable systematic studies of the influence of reduced dimensionality on fermionic superfluidity.

化学 Chemistry

Reversible ketone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for aqueous organic redox flow batteries

有机水相氧化还原流电池酮可逆氢化和脱氢

作者:Ruozhu Feng, Xin Zhang, Vijayakumar Murugesan, Aaron Hollas, Ying Chen, Yuyan Shao, Eric Walter, Nadeesha P. N. Wellala, Litao Yan, Kevin M. Rosso, Wei Wang

链接:

摘要

在液流电池中,阴极液和阳极液被存储在单独的槽中,泵被用于将液体循环到由薄膜隔开的电极堆中。这种电池是大规模电网存储应用的理想选择;然而,合适的氧化还原分子目前仍然有限。

作者利用“分子工程”对廉价的前体(9-芴酮)进行修饰,作为有机氧化还原流电池的基础。他们在一个氧化还原流电池中测试了一系列不同的分子,其中的反应涉及可逆的酮在水电解质中氢化和脱氢。这些反应具有双电子氧化还原和在空气、高温(50 )下操作等优点,更适合于实际应用。

Abstract

In a flow battery, catholyte and anolyte are stored in separate tanks, and pumps are used to circulate the fluids into a stack with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thin membrane. Such batteries are ideal for large-scale grid storage applications; however, suitable redox molecules are currently limited. Feng et al. used “molecular engineering” to modify an inexpensive precursor (9-fluorenone) as the basis for an organic-based redox flow battery. The authors tested a series of variant molecules in a redox flow battery in which the reactions involve reversible ketone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These reactions have advantageous features, including two-electron redox and operation in air an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50 C), that are more suitable for real-world applications.

Biphenylene network: A nonbenzenoid carbon allotrope

联苯网络:一种非苯类碳同素异形体

作者:Qitang Fan, Linghao Yan, Matthias W. Tripp, Ondrej Krejcí, Stavrina Dimosthenous, Stefan R. Kachel, Mengyi Chen, Adam S. Foster, Ulrich Koert, Peter Liljeroth, J. Michael Gottfried

链接:

摘要

虽然石墨烯形成了二维的碳片,但其他排列的碳环也可以组装成平面的薄片。

作者在金表面上合成了一种由 sp2 杂化碳原子组成的四元、六元和八元环的联苯碳片。吸附的卤代三苯分子经过两步互聚脱氢氟化聚合,通过碳-碳键形成四元环和八元环。

扫描隧道光谱显示,该碳同素异形体是金属的,而不是电介质。作者期望这种互聚体HF-zip方法能够补充其他非苯类碳同素异形体的合成工具箱。

Abstract

Although graphene forms two-dimensional carbon sheets, other arrangements of carbon rings could also assemble as flat sheers. Fan et al. synthesized an ultraflat biphenylene carbon sheet consisting of sp2 -hybridized carbon atoms forming four-, six-, and eight-membered rings on a gold surface. An adsorbed halogenated terphenyl molecule undergoes a two-step interpolymer dehydrofluorination polymerization that creates the four- and eight-membered rings through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this carbon allotrope is metallic. They expect the interpolymer HF-zipping method to complement the toolbox for the synthesis of other nonbenzenoid carbon allotropes.

气候与生态 Climate &Ecology

Global acceleration in rates of vegetation change over the past 18,000 years

过去18000年,全球植被变化加速

作者:Ondrej Mottl, Suzette G. A. Flantua, Kuber P. Bhatta1, John W. Williams, etc.

链接:

摘要

在过去的18000年里,全球植被首先因伴随最后一次冰川消失的气候变化而发生变化,此后因为人类压力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然而,对全球植被变化率的幅度和模式了解甚少。

通过对1181个花粉化石序列的汇编和新开发的统计方法,作者发现,从4.6万年前到2.9万年前,全球范围内的植被组成变化速度在加速,这在过去1.8万年里的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

全新世晚期的变化速率等于或超过了所有大陆的除冰速率,这表明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规模甚至超过了气候驱动的最后一次除冰。作者表示,从上个世纪的生态数据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加速始于数千年前。

Abstract

Global vegetation over the past 18,000 years has been transformed first by the climate changes that accompanied the last deglaciation and again by increasing human pressures; however, the magnitude and patterns of rates of vegetation change are poorly understood globally. Using a compilation of 1181 fossil pollen sequences and newly developed statistical methods, we detect a worldwide acceleration in the rates of vegetation compositional change beginning between 4.6 and 2.9 thousand years ago that is globally unprecedented over the past 18,000 years in both magnitude and extent. Late Holocene rates of change equal or exceed the deglacial rates for all continent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cale of human effects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exceeds even the climate-driven transformations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biopersity change demonstrated in ecological datasets from the past century began millennia ago.

Balancing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for nature and for people in Europe

欧洲保护自然的优先事项

作者:Louise M. J. O’Connor, Laura J. Pollock, Julien Renaud, Willem Verhagen, Peter H. Verburg, Sandra Lavorel, Luigi Maiorano, Wilfried Thuiller

链接:

摘要

保护科学家一致认为,应该扩大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但往往很难确定保护区的优先级。

考虑到推动整个欧洲保护的因素,作者的分析囊括了,以(>800)脊椎动物物种的分布为代表的物种的价值;以自然 旅游 等活动为代表的景观的文化价值;以及碳汇和防洪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Abstract

There is consensus among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that protected areas should be expanded to safeguard biop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but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prioritize areas for protection. Considering factors that motivate conservation across Europe, an analysis by O'Connor et al. includes the value of species, represented by distribution of >800 vertebrate species; the cultural value of landscapes, represented by activities such as nature tourism;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lood protection. Although these three main features often do not coincide in the landscap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a focus on biopersity in spati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capturing a range of nature's values.

Nature: 指标季节性的分离揭示全球变暖已持续上万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CO 2 度升高导致全球快速升温,显著影响着地球环境和人类 社会 。由于器测记录时限的有限性,通过地质记录定量重建过去温度,延长气候变化的 历史 ,对全面认识现代全球变暖在地球系统自然变率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尽管古气候定量化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距我们最近的全新世(距今 11 700年以来),地质记录重建和古气候模拟的全球年均温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地质记录重建显示,温度在距今~10 000?6 000年处于峰值(“全新世大暖期”),其后逐渐下降,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变暖逆转了这一趋势(Marcott et al., 2013;Kaufman et al., 2020);然而,古气候模拟则显示,全新世年均温呈现整体上升趋势(Liu et al., 2014)(图1)。上述温度变化的巨大差异,被称为“全新世温度谜题(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Liu et al., 2014),一直困扰着古气候学者。解开该谜团的关键在于厘清:气候代用指标是否存在季节性偏差?古气候模式的气候敏感性和反馈过程是否存在偏差?

图1 重建和模拟的全新世全球年均温度变化,蓝线为多指标重建结果,黑线为模拟的年均温,红线为模拟的夏季温度(改自Liu et al., 2014)

最近,美国罗格斯大学的Bova博士和合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有效分离季节性信号新方法(seasonal to mean annual transformation, SAT),更好地重建了季节和年均温度变化(图2)。

图2 SAT方法在IODP U1485钻孔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时段温度重建中的应用(Bova et al., 2021)。(a、e)钻孔所在纬度(3 S)最相关季节(8月)和年均太阳辐射变化;(b、f)重建和模拟的季节性温度变化;(c、g)计算出的季节性偏差值(ΔSST);(d、h)校正后的年均海表温度变化

该方法的原理是:假设海表温度线性响应太阳辐射变化,重建温度变化(SST SN )与最相关的季节性太阳辐射的相关性,如高于其与年均太阳辐射的相关性,则认为重建温度存在季节性偏差;季节性偏差因子(ɑ s )由SST SN 与季节和年均太阳辐射的偏差值(ΔI)的线性回归获得(SST SN = ɑ s ΔI + ε s ),由此,得出重建温度的季节性偏差值(ΔSST = ɑ s ΔI ),进而获得校正后的年均温(MASST = SST SN - ΔSST)。季节性偏差因子的计算,基于末次间冰期(距今128 000-115 000年前)的海温重建数据,选择末次间冰期,原因在于该时期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比全新世的大,而冰盖、温室气体等其他因素对温度的影响更弱,因此更易识别出温度的季节性信号。

首先,作者把这一方法应用到了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北部的海洋钻孔(IODP Site U1485)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的温度重建(图2)。结果显示,重建温度与八月的太阳辐射变化最为相关,具有很好的季节性信号;校正后的年均海表温度变化在两个时段均呈现上升趋势,与同一地区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图2)。利用同样的方法,作者把模拟的季节性温度进行了校正,得到的年均温度变化趋势与模拟输出结果相一致,因此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图2)。

其次,作者进一步把SAT方法应用到40 S-40 N之间的海表温度重建(图3b)。结果显示,多数重建结果存在季节性偏差,且主要偏向于夏秋季,导致重建结果存在早中全新世大暖期(图3a、图3b);然而,校正后的年均温则显示,全新世呈持续升温趋势(图3b),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图3c);进而证实“全新世温度谜题”,可能主要源于气候代用指标的季节性偏差。

图3 全新世40 S-40 N海表温度重建、校正结果,以及温度变化机制(Bova et al., 2021)。(a)前人重建的全球年均温度变化(Marcott et al., 2013;Kaufman et al., 2020);(b)40 S-40 N海表温度重建结果(红线)和校正后的年均温度变化(蓝线);(c)模拟的年均温度变化及温室气体的贡献;(d)全球冰量变化和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变化

在上述基础上,作者揭示出全新世年均海表温度长期增加的机理,全新世早中期(距今12 000-6 500年前)主要受冰盖、太阳辐射等驱动;而温室气体主导了包括工业革命以来,最近6 500年的全球变暖(图3c、图3d)。

主要参考文献

Bova S, Rosenthal Y. Liu Z. et al. Seasonal origin of the thermalmaxima at the Holocene and the last interglacial [J]. Nature, 2021, 589(7843):548–553.

Kaufman D, McKay N, Routson C, et al. A global database of Holocenepaleotemperature records [J]. Scientific Data, 2020, 7(1): 115.

Liu Z, Zhu J, Rosenthal Y, et al. The Holocene temperature conundrum[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111(34): E3501–E3505.

Marcott S A, Shakun J D, Clark P U, et al. A reconstruction ofregional and global temperature for the past 11,300 years [J]. Science, 2013,339(6124): 1198–1201.

(撰稿:张文超, 吴海斌 /新生代室)

校对:覃华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在国际期刊《The Holocene》发表了题为《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体“源-汇”及沉积演化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来自远端泥质体的新证据》的论文。 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体“源-汇”体系及沉积演化过程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泥质体南部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受沿岸中小河流及台湾物质的影响很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流域沉积物对泥质体南部的物源贡献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全新世以来,泥质体南部物源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而在距今5000至2500年前,受印度夏季风减弱的影响,长江上游的沉积物风化剥蚀减弱,泥沙供应显著减少,造成泥质区北部低沉积速率,此时泥质体南部物源也更为偏向于长江中下游,而在此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加强,导致冬季沿岸流增强反而携带了更多沉积物南下,直接体现在泥质体南部出现较高沉积速率。研究认为,在距今5000至2500年前,沉积速率分布呈现出的一边高一边低的类似于“跷跷板”的模式与长江上游沉积物供给减少和东亚冬季风增强导致浙闽沿岸流强度增加有关。 该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科研人员对气候变化控制泥质体沉积模式的认识,对于理解泥质体的形成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世界边缘海泥质体“源-汇”体系及沉积模式研究提供借鉴。 (丛静艺)

期刊刊期查询

期刊类别可以进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期刊查询即可查询。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

1、省级医学:主管单位是省一级机构主管的期刊;

2、国家级医学:主管单位是国家机构、或一级协会和学会主管的期刊;

3、科技核心: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录的期刊;

4、中文核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录的期刊。

期刊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型:

1、按期刊的载体分: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等。

2、按内容、用途分:学术性期刊(有学报、公报、通报、会志、汇刊等);科普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文摘、题录、索引等);工具资料性期刊(统计资料、要人传记、时事纪要等,);行业性期刊。

3、按出版机构分:学术团体;大专院校;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商业机构;科研部门等。

4、按文种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

5、按刊期分:定期(周刊、旬于U、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不定期。

6、按期刊文献级别分:一次文献期刊(又称一级文献),如:公报、会报、会志、学报和江刊等;二次文献期刊(又称二级文献),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三次文献期刊(又称三级文献),如述评、综论、评论和进展报告等。

1、打开浏览器,搜索“中国知网”,进入官网界面,有的网址默认的是旧版的知网界面。

2、在文献选项这一栏目,点击“期刊”,因为核心期刊归属于期刊类别,硕博论文等是不包含在内的。

3、在搜索栏输入要查找相关论文的主题,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例,输入后点击“搜索”。

4、可以在界面下方看到搜索到的论文有3万多篇,期刊种类繁杂,核心期刊和CSSCI相比较其他期刊而言更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么精选期刊,要么缩小主题查找范围。

5、在界面右侧,第一个是“来源期刊”,下面有两项,“核心期刊”和“CSSCI”,对应的括号里是论文的数量。

6、点击“核心期刊”,界面中检索到的论文就都是核心期刊,可查看几期。

你在知网上下载该论文;论文上面会有标志;或者在万方上打开论文链接;往下看,会看到具体的期刊时间。

你是需要某篇论文,还是查询知网期刊论文的办法?

如果是前者,需要你付费下载,你可以发来期刊,刊期,篇名,帮你下载;

如果是后者,可以

1,登录“,知网”,;

2,点“期刊大全”栏目,

3,在方框中输入相应期刊名称,就可以查到。

sci期刊ei期刊

ei和sci哪个好:一个科学引文索引,一个工程索引,侧重不一样吧

1、国内外认可度

ei和sci收录的都是国际上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的高校、科研单位都有着很高的认可度,这个是国内期刊和国际英文期刊无法比拟的。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高手过招也会分伯仲。ei和sci比拼,虽然在有的单位不相上下,但在有的单位sci更受认可。

2、ei一般会议争议较大

ei分为ca检索和ja检索,分别对应会议和期刊。ei期刊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但ei会议却分歧较大。如果是顶级ei会议,含金量不弱于ei期刊,但一般ei会议,含金量参差不齐,在国内部分单位不被认可。考虑到ei和sci对比时,有一般ei会议的影响在,会突出sci更具有优势。

3、sci覆盖的学科范围更广

ei属于工程检索索引,虽然与sci一样,收录的都是理科方向的期刊或会议,但范围局限于工程类。而sci收录的期刊,除了工程类的之外,还有其他理科方向的期刊。即sci覆盖学科范围更广,读者群体更大,在被引率上和关注度上也会更好,导致sci的学术影响范围比ei大。

总而言之,相对ei来说,sci会更厉害一些。但实际上,在很多单位ei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尤其是预算或时间上有限制的作者,ei往往更合适一些。不过,需要建议在相关单位认可的基础之上。

EI期刊和SCI期刊的区别在于E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即《工程索引》。

1、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其检索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

2、ei其不收录基础理论研究文章。系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一个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检索工具。

3、相对来说,SCI要比EI的含金量高一些。不过国内对于SCI期刊论文和EI期刊论文都是有很高的认可的,只是SCI的领域范围要比EI更为广泛些,但EI则更精于一个专业领域,所以具体就看作者如何选择了,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更为合适的那一个即可。

EI的涉及领域和SCI的涉及领域

1、EI期刊收录文献涉及的领域: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矿业、材料工程、冶金、有色金属、金属材料、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2、SCI期刊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法国、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ei和sci的区别:

1、内容不同:

(1)EI期刊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检索工具,偏向于工程应用,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包括期刊以及会议文献,另外也收录一些科技报告、专著等。

(2)SCI期刊是美国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

2、涉及领域不同:

(1)EI期刊收录文献涉及的领域: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矿业、材料工程、冶金、有色金属、金属材料、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2)SCI期刊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法国、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3、审稿时间不同:EI期刊审稿时间周期短,SCI期刊审稿周期长。

4、难度要求不同:SCI期刊比EI期刊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

5、评价标准不同:

(1)EI期刊数据来自5100种工程类期刊、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原始文献来自40余个国家,涉及的语言多达39种,其中3600种有文摘。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

(2)SCI期刊是ISI在SCI基础上引出期刊引用报告,提供了一套统计数据,展示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在JCR中可以计算出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期刊的影响力。

论文期刊期刊网

1.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2.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网上包库)3.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本地镜像)4. 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外文文献)5. 读秀学术搜索6. 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讲座、读秀学术搜索)7.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8. 煤炭数字图书馆暨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9. 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统计数据、商业报告、证券消息等)10. 搜数网(统计数据)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商业报告、统计数据等)12. (国泰安)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股票交易数据)13. 高校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等)14. 方略学科导航(我校主要学科网络学术资源,包括煤炭经济、半岛经济)15. 爱迪科森就业库(考研、应用英语、职业认证培训、出国考试等视频课程)16.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17. 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司法、财经类职业资格等考试题库)18. E线图情19. 山东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资源联合中心(免费资源)20.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免费资源,教学课件、教案、视频课程等)21.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资源,视频课程)22. 网易公开课(免费资源,中外视频课程)23. 厦门大学学术库(免费资源)24. 汉斯出版社中文学术期刊(免费资源)25. e读学术搜索

论文网站有哪些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17年前是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期刊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权威、诚信的论文写作指导与论文发表服务网站。最初由复旦大学5名博士创办,经过八年不懈努力。现有中国各大院校100多位博士、老师加盟,执笔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等各类学科论文写作,是国内目前最权威的论文写作网站之一。长期致力于论文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并以推动中国学术论文事业为发展宗旨。八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不断增长,期刊论文网在各方面均赢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现加盟的期刊杂志有800余种,涵盖各学科1000多种杂志,迄今已发展成国内最专业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

期刊网有哪些普通期刊的查重率在25%~30%以内;省级期刊论文查重率标准在15%~25%以内;国家级期刊论文查重率标准在10%~15%以内;核心期刊的查重率总体要控制在5%~10%以内。办★★★全国最大最靠谱的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毕业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期刊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