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向,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科学,规范办学行为,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策略探究》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其真正含义是:品质、习惯、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准备,而非阶段性的知识准备。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向,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科学,规范办学行为,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习惯 能力 情感 态度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6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社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要求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发展面临重重挑战。一些违背教育规律、不敬畏教育科学、错误的教育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正严重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使幼儿教育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急功近利、过度焦虑的思想作祟;二是部分幼儿园以“生存压力”为由,用各种所谓的幼儿超前教育与经济捆绑起来;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幼小衔接标准不统一。从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镜头一:家长期盼幼儿园老师教授小学低年级数学、大量识字、拼音等内容。
镜头二:幼儿报名入学时学校进行知识测试,并以此评价作为幼儿发展优劣的标尺。
镜头三:部分社会辅导机构大肆渲染学前知识学习的“优势”误导家长。
镜头四:部分幼儿园教育一味迎合家长“需要”,开设所谓的“小学知识教育”课程,而忽略了对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我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1 营造氛围,家园同步,统一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因此,我园对全园教师进行专题集中学习培训,认真解读《指南》精神内涵、基本框架、教育理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排解教育困惑,牢记各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建议,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幼儿园教育理论水平,保证幼教队伍的专业化。以内涵建设促进幼儿素质教育。坚持“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注重幼儿体验式、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和过程评价,而非脱离幼儿生活经验、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氛围中,不跟风,不盲从,不迎合,而是尊重教育规律和教育的科学性,即着重关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家庭有意或者无意的影响,孩子在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已经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园会以特有的方式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再加工”。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不仅会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老师正常教学。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有效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援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援、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充分借助网路、幼教宣传月、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园联络手册、幼儿成长记录、家教宣传栏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南》、《纲要》,帮助家长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强调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牢固确立幼儿教育的独立地位和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发展观。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的真正含义,即:品质、习惯、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准备,而非阶段性的知识准备,使其克服浮躁情绪,缓解思想焦虑。正如大班幼儿王某某的妈妈所谈:过去看到别人家即将升小学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就要忙着做100以内加减法、书写汉语拼音,甚至家长借来小学一年级课本辅导孩子学习,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对幼儿园的教育产生怀疑,错误地认为幼儿园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通过《指南》学习,帮助家长进一步明确3-6岁幼儿学习发展目标,树立科学儿童观、教育观。
在做好家长宣传的同时,我们还主动与小学沟通,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室共同研究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互通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规范小学招生办法,定期举办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形成了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小学老师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从而解放了幼儿,排除了“小学化”对幼儿园教育的干扰。
2 强化教科研,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让幼儿快乐地成长,并不是片面让幼儿无目标没有挑战的嬉戏,幼儿时期正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幼儿适度、适宜、建构式的学习不仅是好奇心满足的过程,也是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我们通过大胆创新园本课程;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园本教研;“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教师适宜行为研究;幼儿园活动区课程研究等教科研活动,让教育回归生活,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使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家长存在的种种焦虑,我们向家长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一是鼓励家长激发幼儿上学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做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二是调整幼儿学习生活规律,学会守时、自律、自理;三是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幼儿安心学习的氛围;四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远离危险,确保自身安全;五是学会规范行为,学会自律、自理,懂得安全自我保护,不要给同伴造成危险;六是做好幼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加强幼儿社会 *** 往能力的培养,使其身心愉悦地渡过幼小衔接的适应期。
作者简介:林元1970-,女,大专,小学高阶教师,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云龙幼儿园,山东烟台 264000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刍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烈,致使人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虽然竞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强烈的竞争也有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教育中,出现的弊端越来越多。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教育以及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及特殊阶段,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教育制度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影响,使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小学化”问题。基于此,首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应对策略
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成长的启蒙阶段,家长是相当重视的,而且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将来的学习任务而言,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其重要性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有效地改善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学习,是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表现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根本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掌握。幼儿教师受到这种教育方法的深入影响,不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生动,但是只是将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画等展示给儿童,并未真正地让儿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使儿童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练习。儿童不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会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过于小学化
虽然幼儿园教育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的内容相当的接近,不但课容量大,而且每天的课时也比较多,没有将足够的想象空间提供给儿童,对儿童思维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通过对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有语、数、外、音乐及美术等课程,幼儿教师过多地强调智力培养,忽视幼儿的能力培养,看似幼儿有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不同的儿童素质也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而可能会使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原因
1.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今整个社会竞争机制的日渐加强,使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功利性”的问题,让许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智力的开发,因此,幼儿园教育的实施已经严重地受到这种竞争压力的影响。比如,有的小学在招生时,要对前来就读的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简单考核,因此,幼儿园就为了达到儿童家长的要求,提早对儿童读写方面的训练进行加强,提前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剥夺。
2.教育观与儿童观的落后
就主管原因而言,观念的影响,如,教育观及儿童观的落后,是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以成人为主,传统文化对儿童并未有所重视,儿童就必须听从长辈的安排。因而,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知识及技能是学得越多、越深就越好。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时,幼儿教师就将家长的权威角色代替过来,儿童在学校就要、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而且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也会有,如小孩子是“需要被管教的”“不规矩的”以及“淘气的”等这样落后的儿童观,这样落后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势必也会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产生严重的影响。
3.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较低
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也是影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技能的缺乏,就很容易使“小学化”的问题出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一些私立的幼儿园,聘请的幼儿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幼儿教育专业学历,从而使教育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有效策略
1.将现有的幼儿教育观念进行改善
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段的特殊性,教育方式相对来说也应该采取特殊一点的。不管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的家长,都应该将在幼儿园学习越多的课本知识就越好的传统观念完全地摒弃。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是处于一个刚刚认知的阶段,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我们就要对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将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各种生活习惯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多数的幼儿园在证明其教学质量的时候,就拿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科目的多少来说事,而且很多的家长也看儿童在幼儿园学了多少汉字、多少知识、多少科目来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进行衡量,而且,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及家长都喜欢将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不好的同学相比,显然这种教育价值观是不可行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激励儿童学习,还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儿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原本存在的兴趣也会被掩藏。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向国外学习,不逼迫儿童做自己不喜欢或者是不感兴趣的事情,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初衷
对孩子进行保育教育才应该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初衷,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入园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首先保证孩子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以及体能教育等。因此,应该要严格以幼儿园教育初衷为依据,让儿童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多举行一些集体课堂游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分享合作意识通过游戏进行培养,通过游戏还能够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智力无限地被开发。
4.合理化改善幼儿家庭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之外,家庭教育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才刚刚有接触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及背诵唐诗等。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厌学情绪从小的养成,对于儿童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非常的不利。因而,要对家长定期进行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幼儿教育的讲座及培训等,使家长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有效地改变。通过家长以及幼儿园一起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观念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儿童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为以后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有效地避免“小学化”问题,合理地安排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保证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婷婷.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2]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04):64-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浅析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教育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起来。本文总结小班化教育试行几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当前推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因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经验,使得小班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从目前一些试点学校来看,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但据美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研究表明,一些采用“大班”教学的国家,管理学校得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差。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并非自然带来学业上的提高或者对学业只是略有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小班化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造成了教室的短缺;且小班化教学所需的教育成本肯定远远超过大班教学。正因为有种种疑问,所以国内外教育界到现在为止,对小班化教育的是非成败仍争论不休。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五六年时间,影响很大,但目前在实施中仍需解决许多问题。
一、班级规模问题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一定的班级规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1.心理学研究
有心理学家就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态度、学生态度越积极,课堂处理越容易,并且当班级规模高于25人时,教师态度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2.行为学研究
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为25-28个学生。又有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一节课上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有2/3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
从以上两项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最适宜的.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如果班级学生额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由此产生的教学空间(教室)的拥挤,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学生额太少,虽然能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却难以激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的竞争意识和榜样促进作用,与小班教育如出一辙。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班级规模参差不齐,究竟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小班最适宜,尚无定论。
二、教育环境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得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为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将课桌椅设计为各种几何图形,根据学科和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教室内、外布置往往整齐划一,走廊上是五颜六色的放书包的壁橱,教室四周是开放或封闭的壁橱,室内的四角设计为教师办公角、学生图书角、电子教学设备角和体育器材角。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和动手合作能力,而且缩短了师生、生生交往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让教育更容易地接触学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比喻:“让学校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但实践证明,走廊上的书包橱,既影响学生活动,又给学生放取书本带来不便;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给工作和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令某些敏感的学生学习分心,使某些内向的学生提心吊胆,惧怕提出问题,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间活动。另外,在设计课桌椅时,既要考虑到实用、轻巧、便于搬动,又要考虑到大小适宜、便于书写。
三、师资培训和建设问题
现在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学校,有的是因为上级领导部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求实验效果好,不用担心经费问题;有的是因为生员减少、拆并学校造成师资富裕才进行实验的,没有重新对小班化教育教职工调整编制的需要。根据管理学原理,只要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要求所有试点学校重新加强教职工的编制工作。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滞后于教学设施,也是小班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适应小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缺少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来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有关专业人员缺乏。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近百年不变的历史,亟待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宜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四、符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教材问题
小班化教育已在我国试行六年了,现阶段正面临着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在原本小班化教育教材就不健全的基础上,如何制定一套自上而下、适合“小班化”各阶段的教材,也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育投入与效益问题
小班化教育像一个“个儿大、胃口好的婴儿”,如今面临嗷嗷待哺的状况,如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养育,会造成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