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科学与哲学结合的论文

发布时间:

科学与哲学结合的论文

资料我发给你吧,这类有

科学与哲学之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始终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也就是物质世界。科学是探索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哲学则是解释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人与人之关系的学问。科学与哲学都是引领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学问;科学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也影响着科学的探索,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的发展要通过物质手段来实现,而哲学是通过人的精神来引导科学的探索与进步;同时,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细化产生各门各类的学科,它们同样在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的这个统一体中,并互相影响,因而,也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类活动,达至一个平衡的系统,不断地变化、发展,这个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人类的不断地探索、研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注:文稿写于2009年11月2日 回复本贴 转发本帖 返回本版 修改帖子 转发微博 赠送礼物 光之暗影 等级:0级 积分 :1062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2楼 2010-09-02 00:29:30 哲学是方法论,而科学是成果技术。譬如,先有数学的数据原理,才有计算机。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好象是树和果子的关系。哲学是树干,这是既不能够吃,又不能够用的东西。而科学成果是果实。 哲学是方法论,价值论,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结果,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告诉人民的行动的方法,而价值论直接指导人的行为。 哲学和思想的进步,那么技术就会自动跟进。而只有技术进步,因为保密和战争,现有的技术都可能流失。何况创新。回复此发言禅山行者 等级:0级 积分 :169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3楼 2010-09-05 17:48:52 引用2楼 光之暗影的发言: 哲学是方法论,而科学是成果技术。譬如,先有数学的数据原理,才有计算机。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好象是树和果子的关系。哲学是树干,这是既不能够吃,又不能够用的东西。而科学成果是果实。 哲学是方法论,价值论,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结果,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告诉人民的行动的方法,而价值论直接指导人的行为。 哲学和思想的进步,那么技术就会自动跟进。而只有技术进步,因为保密和战争,现有的技术都可能流失。何况创新。 你说的都是学问。回复此发言南天北狼 等级:7级 积分 :9783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4楼 2010-09-05 20:44:43 引用3楼 禅山行者的发言: [face]0[/face]你说的都是学问。 你的意思是科学与哲学都不是学问?回复此发言禅山行者 等级:0级 积分 :170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5楼 2010-09-06 08:01:47 引用4楼 南天北狼的发言: 你的意思是科学与哲学都不是学问? “科学是探索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哲学则是解释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人与人之关系的学问。科学与哲学都是引领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学问;”回复此发言石年良剑 等级:0级 积分 :326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6楼 2010-09-06 10:07:19 不二。 回复此发言自`由 等级:0级 积分 :1068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7楼 2010-09-06 10:23:05 引用6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不二。 引用61楼石年良剑的发言: 您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科学,尤其您说的自然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不是全部。 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比如,早在现代科学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之前的2000年以前,老子就已经在《道德经》里面阐述了这个观念。在古代,科学、哲学、文学等等几乎所有后来细分的学科都是一体的。就是现当代,如果您没有丰富的哲学素养,也是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只不过哲学并不总是出现于科学文献之中,而是出现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是隐含的。 说起来话长,您如果补充相关的概念,只会更有利于科学研究而不是阻碍,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其实,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互助的没有对立的。 所有的智慧,都可以归结为禅定和逻辑,如果您偏要分门别类的话,即使是这两者其实也是一回事儿,也就是“不二”的。 ============================ 你没有理解火月所谈的哲学。因为你脑袋里有两个哲学概念。 火月谈的是西方的哲学,也就是:实证哲学:以逻辑学为思维工具,并能真实表达事物的实质。所以“真理必须有定义域”,而“世界是运动的”只能是猜想,因为西方哲学认为:就人类目前的知识无法枚举世界的一切,有可能存在静止的。 你所谓哲学是东方的哲学,所以你举出老子来为你的“唯一真理”作证。你说“我理解的真理应该是永恒的,不仅在时间上,在空间上、在事件上也是永恒的。如果只是某个“定义域”之内,那就谈不上是什么真理了,那就只可能是某类相对正确的“命题”。见过所有哲学书籍上、各类宗教的“真理”定义,也都是“永恒性”,没人说真理只是局限于某个“定义域”呵”。 如果人们都如你这样理解真理,社会与科学都无法进步。 比如,你上面说:“你理解真理”,那我要问:你理解的真理内容是什么? 如果你说不出你理解的真理的内容,你那真理有何价值? (你的哲学)不是和小孩子吹牛一样么? A孩子说:我有很多智慧,我比你强。 B孩子不服气的说:我比你更强,如果你的智慧是一,我的智慧就是二。 A孩子接着说:那我的智慧就是三。 他们就如此吹下去。。。。哈哈 可这一二三,屁都不是。毫无内容。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道德经的。请顺便把你的“禅”,给大家介绍一下行么? ================ 引用64楼石年良剑的发言: 佩服您好学的精神。 您想知道的太多,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作答了。 《道德经》等在网络上都有,可以很方便找到。 真理的内容嘛,有如下“真理”的同义语,可以理解为真理的内容,这些同义语也可以网络搜寻其定义和解释。 真理的同义语、近义语: 真理,道,宇宙本体,绝对精神,客观真理,大我,本心,主宰,“空”,一切的大前提,永真的命题,永恒,零维度,规律的总和,佛法,天人合一,圆融无碍,无为无不为。。。 (你说:) 真理的内容嘛,有如下“真理”的同义语,可以理解为真理的内容,这些同义语也可以网络搜寻其定义和解释。 真理的同义语、近义语: 真理,道,宇宙本体,绝对精神,客观真理,大我,本心,主宰,“空”,一切的大前提,永真的命题,永恒,零维度,规律的总和,佛法,天人合一,圆融无碍,无为无不为。。。 ================== 问你真理的内容,你拿同义语、近义语充数,哈哈,空心儿了吧? 所谓的同义语,近义语,你又说:真理 那么,你的完整意思就是:“真理的内容就是真理”,这是什么逻辑错误自己鉴定一下。 你继续装啊,让网友看看你这“大老细”是堆什么料 回复此发言石年良剑 等级:0级 积分 :341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8楼 2010-09-06 11:25:44 引用7楼 自`由的发言: 引用61楼石年良剑的发言: 您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科学,尤其您说的自然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不是全部。 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比如,早在现代科学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之前的2000年以前,老子就已经在《道德经》里面阐述了这个观念。在古代,科学、哲学、文学等等几乎所有后来细分的学科都是一体的。就是现当代,如果您没有丰富的哲学素养,也是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你一路追来,也够辛苦了。 那我就点化你一下吧,自己回去好好想想、感悟,相通了再来。就不要胡搅蛮缠了。好吗? 第一句:真理是说不清的,也是说不完的; 第二句:真理是一切的大前提,所以也是无法证明的; 第三句:真理其实也很简单,遇到任何一个事物,你把它层层剥离下去,最后什么也没有那个剩下的就是真理了。 不要再来纠缠,再来我也不会回你的帖子了。 回复此发言公平主义社会 等级:0级 积分 :632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9楼 2010-09-06 17:47:21 引用8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你一路追来,也够辛苦了。 那我就点化你一下吧,自己回去好好想想、感悟,相通了再来。就不要胡搅蛮缠了。好吗? 第一句:真理是说不清的,也是说不完的; 第二句:真理是一切的大前提,所以也是无法证明的; 第三句:真理其实也很简单,遇到任何一个事物,你把它层层剥离下去,最后什么也没有那个剩下的就是真理了。 不要再来纠缠,再来我也不会回你的帖子了。 [face]3[/face] 别这样,真理是要通过辨论才能分辨真假的。 他讲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当然,你讲的也有道理。回复此发言石年良剑 等级:0级 积分 :346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0楼 2010-09-06 18:05:04 引用9楼 公平主义社会的发言: 别这样,真理是要通过辨论才能分辨真假的。 他讲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当然,你讲的也有道理。 您说这话,说明您还不明白真理的本质呵。还是停留于那个什么辩证唯物主义的层级上吧?。。。。。 回复此发言公平主义社会 等级:0级 积分 :633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1楼 2010-09-06 18:19:00 引用10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您说这话,说明您还不明白真理的本质呵。还是停留于那个什么辩证唯物主义的层级上吧?。。。。。 [face]5[/face] 害怕辨论的真理是“见不得人的真理”,真理是越辨越明的。 比如物理学吧,经过物理学家们的探索和辨论,已经从亚里志多得——伽俐略——牛顿——爱因斯坦一步步地提高了。回复此发言自`由 等级:0级 积分 :1096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2楼 2010-09-06 18:28:32 引用8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你一路追来,也够辛苦了。 那我就点化你一下吧,自己回去好好想想、感悟,相通了再来。就不要胡搅蛮缠了。好吗? 第一句:真理是说不清的,也是说不完的; 第二句:真理是一切的大前提,所以也是无法证明的; 第三句:真理其实也很简单,遇到任何一个事物,你把它层层剥离下去,最后什么也没有那个剩下的就是真理了。 不要再来纠缠,再来我也不会回你的帖子了。 [face]3[/face] 放罗圈屁! 你所谓的真理是宗教猜想,不是真理,你明白么? 只有科学才可寻到真理,明给予真实阐释 就你这辩证脑壳,放罗圈批的嘴,还冒充老师? 以后不要装13了,懒得理你这种狗屎。回复此发言石年良剑 等级:0级 积分 :347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3楼 2010-09-06 20:06:43 引用11楼 公平主义社会的发言: 害怕辨论的真理是“见不得人的真理”,真理是越辨越明的。 比如物理学吧,经过物理学家们的探索和辨论,已经从亚里志多得——伽俐略——牛顿——爱因斯坦一步步地提高了。 真理如果象您说的那样越辩越明,那么文革早就是会完美收场了不是吗? 要辩也要是和一个逻辑清晰的人辩,而不是逻辑不通的、概念不明的去辩。思维能力是有等级的,智慧是有层次的,并非是生来平等的,明白吗? 您的这句“真理越辩越明”倒是可以改成“真理越悟越明”,靠辩是辩不来的。如果您不明白,就好好地听着,虚心一点儿,或许会有点儿帮助。靠牛脾气,嘴硬,耍赖,骂人,那都是不顶事儿。到头来,该吃的苦您还得去吃,该受的罪您也还得去受,革命了也改不了命,吃亏了还是自己,自个儿的心里最清楚,是不是呀?。。。 回复此发言公平主义社会 等级:0级 积分 :635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4楼 2010-09-06 21:13:28 引用13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真理如果象您说的那样越辩越明,那么文革早就是会完美收场了不是吗? 要辩也要是和一个逻辑清晰的人辩,而不是逻辑不通的、概念不明的去辩。思维能力是有等级的,智慧是有层次的,并非是生来平等的,明白吗? 您的这句“真理越辩越明”倒是可以改成“真理越悟越明”,靠辩是辩不来的。如果您不明白,就好好地听着,虚心一点儿,或许会有点儿帮助。靠牛脾气,嘴硬,耍赖,骂人,那都是不顶事儿。到头来,该吃的苦您还得去吃,该受的罪您也还得去受,革命了也改不了命,吃亏了还是自己,自个儿的心里最清楚,是不是呀?。。。 [face]5[/face] 文革是在搞辨论吗?文革是一帮人对另一帮人的凌辱和镇压,说得更直观点,文革是一场“文字狱”。 对辨论这个词你都不理解,多看些书很有用啊。回复此发言石年良剑 等级:0级 积分 :349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5楼 2010-09-06 23:47:16 引用14楼 公平主义社会的发言: 文革是在搞辨论吗?文革是一帮人对另一帮人的凌辱和镇压,说得更直观点,文革是一场“文字狱”。 对辨论这个词你都不理解,多看些书很有用啊。 说的是,文革的辩论也不少。结果如何呢,辩出结果了吗,没有吧。 辩论只是一个形式,并非必须。 观飞花落叶亦可得法,不是靠辩出来的吧。历代圣贤,也没有一个说是靠辩出来的,相反,禁语倒是有用。如果辩论真的那么有用,课堂就可以改为“辩堂”,社会的磨砺和苦难就都不需要了。嘴皮子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才会对自己有用,要有适合的对象、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回复此发言禅山行者 等级:0级 积分 :176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修改 删除 加黑 IP 报名 返回顶部 16楼 2010-09-07 08:44:06 引用6楼 石年良剑的发言: 不二。 妙!回复此发言返回人文思想版 1 第页 GO 共15个回帖 您最近去的版:人文思想 帐号: 密码: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回复 关闭 您输入的内容每3分钟一次自动保存于剪贴板,可通过Ctrl+V键进行粘贴。关闭 发贴可以插入微博名片了 字体字号粘贴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手动保存 | 恢复内容 | 清除内容 如何用手机快速回复? 回复本贴 同步到微博 关闭 论坛发帖可直接同步到微博啦,登录立刻体验! 勾选后,如果您还没有开通微博,系统将自动为您激活! 网络110报警服务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1 头条推荐 实拍上海地铁众生相(图) [新闻贴图] 实拍全球最大成人玩具厂 [社会万象] 惊!广东五华阿哥上刀山 [情流感] 我因为个子矮被男友抛弃 [我爱我家] 80后新婚夫妇的童话洞房 [业主吹水] 海关没收的稀奇古怪物品 [买房故事] 我的爱情险些死在房子上 [合租空间] 求助:合租被偷怀疑内鬼 [情流感] 女友竟然逼我给她洗内衣 [易拍天下] 镜头下真实的朝鲜女军人 [新闻贴图] 北京街头小贩摆地摊卖性药 论坛贴图 另类悬浮照 乌克兰僵尸聚会 曝光老外搞怪行为 全球最失败的国家 娱乐圈里真假闺蜜 飞行事故惨不忍睹 论坛活动 寻找最美的双胞胎,有奖活动 【数码外拍】上海8号桥创意园外拍 2011网易微博应用开发大赛开始啦 晒车生活 每周写原创赢油卡 【我来晒】各地中秋月饼的市价 参加车辆违章信息征集 好礼相送 热点话题 “地震 重生 希望”交流会 来与清华学子聊聊赴四川灾后重建调研的感受吧[详细] 算算你命中的桃花运与桃花劫 交流会: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易学交流会:风水可以改变生活 女人都爱男闺蜜,能调情不上床 记者十年暗访揭秘鲜为人知的 24小时热帖榜 1一位优秀检察官的身后之谜 2国外男子赤手捕毒蛇采毒液全纪录 3看了海星国的攻击总动员令,感到十分欣慰 4“这个霸能使我这七旬老人上公交车再不让人给‘让坐’了” 5看风景的路上,总有三个人在看你——十一聚聚吧 6乱拍上海地铁 7(图)姐遭遇的极品客户,骚扰?抠门?无聊??? 8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相撞事故 9第四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扬州完美落幕 10没圆床不结婚,这样的媳妇要不要得?

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有所不同的。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类从其诞生时开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需要同周围的现实世界打交道。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也要逐渐地积累对自己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就是凭借这些认识向自然界索取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开始,人们只是对个别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久而久之,这种认识逐渐丰富并联贯起来,就形成了对诸如人类同周围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就是世界观。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哲学则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和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的所不同。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各自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的世界观,即使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也会呈现出差别性。所以,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之间,其内容和形态也有许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只能在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从而一部分人得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因此,哲学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剥削阶级所垄断并且为他们服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意味着劳动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的哲学。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同时,科学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历史的每一阶段上,哲学、科学和文化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同具体科学浑然一体而后分化出来的过程。当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里,基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和需要,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人们在不断积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论概括,于是就形成了早期的哲学。当时,哲学和许多具体知识掺杂在一起,更多的是被人们当作知识的总汇。直到近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地理上的新发现,自然科学才开始了独立探索的进程,从而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日益增多的独立的学科。这一事实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进步,既有利于自然科学和其他具体知识的发展,也有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然而,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分化的趋势,往往把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他们认为,各门具体科学只能提供不完全的、相对的真理,只有哲学才能提供完全的、绝对的真理。实际上,他们妄想借助于纯粹思辨来获得对自然界的终极认识,赋予自己以高居于科学之上并把科学纳入自己体系的特权,结果不仅造成自己的僵化,而且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既反对以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科学之科学”,也反对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积极作用,使具体科学脱离哲学的指导的错误倾向。一般说来,与具体科学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就哲学的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知识都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和关系加以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离开实践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但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又具有不同的层次。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经过加工整理归入不同层次的各门具体科学;而所有这些知识又成为哲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加工整理的材料,哲学理论就是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最一般的结论。就具体科学和哲学这两个大的知识层次同实践的关系来看,二者同是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人类知识的大厦中,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贯通的。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植根于具体科学的土壤中,不断从具体科学所提供的新的材料、经验和知识中总结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否则,哲学作为一门最抽象、最概括的学问,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也就会枯竭,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哲学特有的功能之一。科学史证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失去工作的方向并出现思想混乱。许多有重大科学成就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哲学的理论思维,自觉思考认识论、世界观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过:“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爱因斯坦也说过:“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哲学和具体科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交织汇合成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

哲学与学术的融合论文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资料我发给你吧,这类有

科学与哲学的论文

一篇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论文1.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来看,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2.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可以说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号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然会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还不平衡,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还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4.加快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打的事实。无论是解放初期的经济封锁、政治扼杀,还是近期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对和平统一台湾问题的无理阻扰,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等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纪的国际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使发展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才能使我们在跑步向前的进程中不被别人打倒,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呢?国家经济不发展或发展的太慢,就不可能维护自身稳定,也就无安全可言。今天的世界经济是一种总在变动中的经济,我们已进入一个不发展就不安全的时代。新世纪的经济安全必然与发展战略相联系。“发展才是硬道理”,它体现了新的国家安全观点,这是与过去经济安全根本不同之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经济发展才有国家安全。5.加快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我们已基本实现了前两个目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希望,部分人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希望国家保持经济的发展,以便为他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开放及深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下岗人数增多,乡镇企业景气指数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慢,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国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为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仅物质利益矛盾和问题直接根源于经济的相对贫穷,其他问题和矛盾也同社会物质财富不充裕息息相关。发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从长远来看我们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才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6.综上所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作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彻底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才是硬道理。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论文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什么?论文,哲学是人生哲理,科学是科学,技术是研发类的,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指导科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理想,比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都曾把哲学视为某种“第一学科”。哲学高高在上,为各学科奠基,各学科却不能反过来对哲学指手画脚。然而到了二十世纪,科学已经迅猛发展,哲学却刚从德国唯心论的泥潭中脱身。这时,哲学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骄傲,反而亟需给自己找点事儿干,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问题不再是哲学如何指导科学,而是哲学与科学如何分工。有人认为,哲学研究最普遍抽象的东西,而科学研究较为具体的东西;有人认为,哲学进行先验反思,而科学进行经验研究;有人认为,哲学研究价值和规范性,而科学研究事实。曾经更流行的观点是,哲学是关于概念或语言的研究——搞清楚命题什么条件下有意义、什么条件下为真,或者搞清楚一些概念的正确意思,从而不仅消除哲学困惑,也让科学家少犯点糊涂。这时也出现了一个新学科叫“科学哲学”,专门对科学进行反思。它研究科学和伪科学有啥区别,科学研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各门科学里有哪些预设,这些预设合不合理,等等。早些时候,这些工作也不只是哲学家在搞,很多大科学家也都愿意说两句。这些问题有很多都与科学实践密切相关,说它们指导着实践也不为过。也有另一撮哲学家,愿意思考一些宏大叙事的问题,什么科学技术会使人异化啦,什么搞科学其实是为了追求权力啦,这些话科学家不太往心里去。二十世纪中叶左右,科学又进步了一大截,哲学家的压力更大了。原本物理学就已经抢占了物质领域的话语权,现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又威胁到了哲学家的自留地——心灵。原本被认为只能通过“内省”曲径通幽的内心世界,现在被发现与大脑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连。于是哲学家们逐渐接受了“物理主义”,即所有事物(当然,包括心理事物)都是物理的,或者随附于物理事物。什么是“物理的”?大概来说就是物理学承认其存在的。哲学家一开始想告诉物理学家应该研究什么,什么是物质,万万妹想到啊,现在轮到物理学家告诉哲学家什么东西存在了。尽管如此,后来的哲学家还是试图保住心灵领域的一个地盘,即现象性意识。大卫·查尔莫斯认为,经验科学虽然能搞清楚意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因果关联,却无法解释意识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毕竟现象性意识是主观的,无法被还原为客观的东西,所以就算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经验研究,但是——你怎么可能知道当个蝙蝠是啥感觉捏?你咋知道不存在身体和我们相同却莫得意识的僵尸捏?这个自留地保留得是否成功,是个争论中的问题。在物理主义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更广阔的立场,即“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认为,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至于自然科学不研究的怪力乱神,我们就不应该假定它们存在。有些自然主义者比较极端,觉得有些哲学领域干脆交给科学家来搞算了,比如蒯因就觉得认识论就应该是心理学的一章。其他自然主义者觉得我们应该一起搞,科学家负责搞经验研究,哲学家负责搞概念分析,你待你的实验室,我坐我的扶手椅,大家各司其职,合作愉快。随着自然主义思潮的席卷,我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一些人开始质疑,为什么概念分析就不能一起搞?很多概念来自于大众,而大众如何理解这些概念(至少部分地)是一个经验问题,那干嘛不把大众抓来做实验看看?乍一看很悖谬,他们的名字叫“实验哲学家”。在之前的故事中,哲学的领地一直被科学入侵,但其实科学也有需要哲学的时候。科学家总是用个别的经验证据支持普遍的结论,然而什么证据能够支持什么结论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如当话题涉及到认知的时候,科学家一不小心就会在其中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上犯错,因此需要哲学家的帮助。二十世纪下半叶,“认知科学”的概念被提出,哲学是其6个子学科之一。现在世界各地也纷纷建立认知科学中心,哲学与科学的交流更加密切了。至此,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已经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了。从人类思想史早期开始,我们就一直重视学科划分,以期达成更加合理的分工,维护学术研究的秩序。另一方面,随着学术实践的深化,我们也越来越懂得合作。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观点比T. 威廉姆森的更合时宜了。威廉姆森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没有实质性的界限、也不应该有界限。科学家也进行先验推理,也思考概念,而哲学家也提出经验命题,也能从经验研究中受益。我们处理问题时,不是要先分出个你我,而是啥方法有用就用啥方法——甭管它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这样一来,和前人相比,我们就有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态度。二十一世纪才刚开个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期待威廉姆森的观点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也期望这种开放的态度能催生更美妙的智力成果。

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

人生哲学专业应该如何书写毕业论文呢?选题应该怎么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论文

摘 要: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分彼此的,科技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改善劳动条件。本文探讨科学技术和哲学之间的联系互相和影响,提出了核心和关键论点。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 观念 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哲学的理由,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进步不平衡,后者远远滞后,前者毫无约束地被加以发展和滥用,从而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探讨现代科技发展对思想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发达的大脑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科学文化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初的萌芽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哲学的作用在于开始避开盲目运用难懂经验和思辨策略去研究科学,只有这样科学策略才能从哲学束缚下解脱出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哲学的辩证理推动了自动化的策略和手段,相继出现了系统制约和智能制约,对于科学的策略是我们必须仔细事物是不是普遍联系,科学技术是否是众所周知的,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不要局限于因果的联系。通常人类理解科学技术的策略就是综合运用理论,把理论当做无限经验世界的网,运用科学自有的语言构建完成描述,实现对真理的无限逼近。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2.1 道德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关于道德的哲学深思。但是最初的道德哲学调节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反思日益加深,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所以,我们把现代科技文明下,以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把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理论扩展到自然界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哲学对于道德的维护,是科学对哲学层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应。哲学家波普尔发现哲学是规范的精华。哲学无法变成准确的学问。哲学作为最接近科学的学科,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时也要谨防幻觉,不能被某些蒙着真理面纱的假象所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们正在寻求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一些新的与高科技相关的应用伦理学还会不断产生。现代伦理学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理由而提出的新的伦理观点。科学哲学关键的任务确立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普尔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从属于科学领域,他的学说的目的在于阐述,回答的不是策略论的而是认识论的理由,区分的不是科学与伪科学而是区分人类传递和记录信息公共和私人属性。一些科学家的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并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被证实和证伪,其真实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可错性的特定基础之上的。这些都说明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了人类几乎能摆布自然的本领。

2.2 现代科技发展赋予哲学新的思想

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制度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强科技立法科学技术发展,以强制手段约束人的`行动,以人类特有的激励方式,达到自我约束。法律是否能执行,取决于道德心的驱动,法律具有根本性作用的今天,法律再多再严,也起不到威慑作用而形同虚设。加强科技立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用法制的手段来保证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危害人类。科技主体之所以负有伦理责任,因为他们经常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决策。

2.3 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正面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史,接连的几次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时代带给人们另一种景象。科学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对人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策略总结经验。反映出科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的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可能就是随着科技化程度加深失业率持续上升,出现的劳动力的贬值,工人失业工资低等的现象,对社会的安定和保障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也许有一天,很多机器占据了地球。

参考文献

[1]道·霍夫施塔特,蓍.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乐秀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卡尔·波普尔,蓍.无尽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建华.科学哲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拓展:论语哲学论文

[摘 要]

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

“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这些贵族,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政治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更大的贪欲,开始在政治上有大的举动。于是卿大夫凌驾于诸侯之上,“陪臣执国命”的事层出不穷。整个局面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而政治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思想。

(三)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

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首先,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大体上只有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现在又出现了农奴和农奴主,农民和地主。其次,既出现了大量的破落贵族,又出现了大量的新贵。再次,职业的构成呈现多样化。原来只有农牧业和一些手工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多样化,职业种类多了。除农夫之外,还出现了职业工商者、职业官僚、职业军人、职业政客、职业谋士、职业教师、职业艺术工作者。

(四)文化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并汇聚到中原相互交流

当时的区域特色有:齐鲁文化、燕齐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郑卫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宋文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以上经济、政治、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必然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儒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其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历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却又一直占据中华民族思想不倒的道路。

二、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及哲学思想

说起“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当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六艺教人,“仁”“礼”并举,从而吸引众多学生,通常我们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随着孔子思想的流传,孔子逐渐被看做是“儒”的象征,而他与那些追随他的理想,致力于整理、解释和教授古代经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保存和研习古代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孔子之后,儒家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的基本信条为他的弟子们所继承。并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能够将其思想发扬光大的后学。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应是首创者。后世许多思想都是从孔子那里开始。其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第一,“礼”的理论思想。第一点是“正名”的理论,所谓“正名”,也就是根据周礼确定人的身份和地位。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第二点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论。《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节貌者,礼乐之事也。”第三点是关于“中庸”的理论。中庸之道贯穿孔子思想始终。他提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二,重视“仁”。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讨论中引发出来的。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行仁义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热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孔子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意思不是说人从出生就是圣人。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控制,就不会通向恶。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第二,修养说。孟子非常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存心”。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精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小心便会丧失。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良心的走失,做到“存心”。

第三,仁政说。孟子倡导仁政。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哲学思想吸收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知识。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其学说归纳为:

第一,性恶说。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第二,礼乐说。“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免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使国家得以繁荣和强盛。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须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所谓“王制”,本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

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又如关于性和命这类性质的问题,孔子很少谈到,孟子和荀子虽然争论性善性恶,但仍不是把它抽象化,看做纯理论的问题,而是把它看做解决现实政治或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庸主义。孔子特别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第三,民本主义。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周初,发展于春秋时期,至孔子时遂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学说。古代的统治阶级,认识到为了巩固、维护它的统治,必须顾及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不能违反民意而一意孤行,否则民人会起来造反,推翻它的政权,因而在施政上有保民的思想和措施。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就是这个意思。

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做了形象的说明:“佛学像百货店,……人们可去可不去;道家则像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店”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性,过去的人和当今的人都需要“粮食”。实际上,儒学很多思想还留在人们心中,例如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博爱之谓仁。仁,相当于西方的博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心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人类生存的保证,是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都不会过时的。义者也是如此,是适宜的意思,合理的意思。这是动态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义也是永恒的。礼,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实际上,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与规范,只要有人类得地方,都是需要的。智,原先是指知道仁义礼,如今则把它解释为智慧、智力。信,则是指讲信用,也可以称之为诚信、信誉等。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讲信用都是最起码的道德。可见,儒家“五常”经过现代阐释,都是可以继承的,其基本精神都是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

儒家讲仁政,以民为本,将仁爱精神贯彻在行政中,主要体现在公正上。公正原则也体现在义上,坚持大义,坚持合理性,是儒家构建并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儒家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从春秋时期儒家哲学思想的产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今天掀起的儒家新热,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其现实价值和意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现实价值的体现,均源自与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主义、中庸主义、民本主义特点的和谐统一。先哲儒家思想基于具有的这类特点,使它超越一家思想、一个时代而凝固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文化核心。也就是说,先哲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它不仅在过去、现在发挥着重要做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有所不同的。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类从其诞生时开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需要同周围的现实世界打交道。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也要逐渐地积累对自己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就是凭借这些认识向自然界索取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开始,人们只是对个别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久而久之,这种认识逐渐丰富并联贯起来,就形成了对诸如人类同周围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就是世界观。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哲学则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和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的所不同。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各自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的世界观,即使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也会呈现出差别性。所以,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之间,其内容和形态也有许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只能在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从而一部分人得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因此,哲学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剥削阶级所垄断并且为他们服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意味着劳动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的哲学。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同时,科学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历史的每一阶段上,哲学、科学和文化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同具体科学浑然一体而后分化出来的过程。当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里,基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和需要,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人们在不断积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论概括,于是就形成了早期的哲学。当时,哲学和许多具体知识掺杂在一起,更多的是被人们当作知识的总汇。直到近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地理上的新发现,自然科学才开始了独立探索的进程,从而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日益增多的独立的学科。这一事实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进步,既有利于自然科学和其他具体知识的发展,也有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然而,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分化的趋势,往往把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他们认为,各门具体科学只能提供不完全的、相对的真理,只有哲学才能提供完全的、绝对的真理。实际上,他们妄想借助于纯粹思辨来获得对自然界的终极认识,赋予自己以高居于科学之上并把科学纳入自己体系的特权,结果不仅造成自己的僵化,而且阻碍了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既反对以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科学之科学”,也反对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积极作用,使具体科学脱离哲学的指导的错误倾向。一般说来,与具体科学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就哲学的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知识都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和关系加以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离开实践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但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又具有不同的层次。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经过加工整理归入不同层次的各门具体科学;而所有这些知识又成为哲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加工整理的材料,哲学理论就是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最一般的结论。就具体科学和哲学这两个大的知识层次同实践的关系来看,二者同是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人类知识的大厦中,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贯通的。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植根于具体科学的土壤中,不断从具体科学所提供的新的材料、经验和知识中总结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否则,哲学作为一门最抽象、最概括的学问,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也就会枯竭,失去自己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哲学特有的功能之一。科学史证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失去工作的方向并出现思想混乱。许多有重大科学成就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哲学的理论思维,自觉思考认识论、世界观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过:“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爱因斯坦也说过:“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哲学和具体科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交织汇合成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

哲学与人生结课论文

人生观问题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待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回答都是与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首先,人生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正是在这个基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时突破了历来着眼于人的生物性和人寿长短的局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原因在于人是能进行自觉劳动的创造性动物。人的创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动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创造了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样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创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尽干坏事,又会被世人感到太长。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它的创造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生命光辉而充实。人的生命的创造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生时。不少人生时寂寞、穷困、潦倒,甚至为人误解,频遭摧残,可死后被重新发现,再现辉煌。许多学术著作亦复如此。生时无法出版,死后成为不朽之作。这说明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人不仅是创造性的动物,而且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6页)这就是说,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无法说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如果仅仅把人看成孤立的个体,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暂时点燃的蜡烛,很快化为灰烬。从人的社会本性出发,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考察,就会看到,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却是久远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人类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应该把它烧得更旺。这同时也就是把个体的生命由暂时变为永恒、有限变为无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不可能的。其次,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观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作了回答。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自然存在物,它与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现象一样,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人的自然寿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长生久视、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幻想。辩证法的规律是理解生与死的钥匙。毛泽东把死称为辩证法的胜利。对生与死的理解不能仅仅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必须求之于社会规律。同样是生,有的生得伟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样是死,有的死得伟大,有的死得窝囊。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这个死的意义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英雄与懦夫、留名千古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往往决定于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古训临难毋苟免,讲的就是气节,也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是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死在刑场和战场上。我们不仅要以哲学家的通达服从自然规律来对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对待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后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的通达至极,是勇者与智者的结合,是以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价值认识为依据的人生态度。

前 言 有人认为一部哲学史便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与成长历程的纪录,当人类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环境中觉醒,发现到人与自然的区别之后,便开始尝试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发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类幡然醒悟到认识人自身、解开生命之谜、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奋斗、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认识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终极关怀的首务。从刚开始素朴的理解到现在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一言以蔽之,无不是在探究与解释人类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而已。 然而由於近代以来,学术的分工,专门化、部门化的发展,固然深化了各个层面的理解,相对的,也造成各个学科都只偏重研究人类的某一个面向;再则由於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各学科对人的研究也都倾向於把人当作一个客观事实来研究,并尝试经由经验归纳去表述和证明「人」这一客观事实。长期以来,造成人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存在物来观察,并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较於这种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学则采取较为宏观、整体的观点去思索人的问题,哲学不是将人割裂地、当作一个客观对象而已,哲学所要研究的是做为一个整全的人是什麼;主要探究的不只是当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终是什麼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人开始时是什麼?什麼力量赋与人去改变所遭遇到的环境?在主体性的意义上,属於人自身的东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些什麼,能运思些什麼?人应当在什麼范围内怀疑自身所要求的对象的确定性?人能对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参与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指望什麼?在艰难的人生过程中,人继续生活的勇气从何而来?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纳的对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终止於何处?此种种便是哲学所探究人类生命问题的主要课题(赫尔曼。施密茨,1997,页IX)。换句话说,从哲学立场整体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当作对象物、割裂的研究倾向;而且透过哲学性的探索,不仅只是知道现实上的「人是什麼」、「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理想的人,「应当做什麼」,「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学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为人类谋划未来,应当如何行事的参考,更是有关人的生命教育课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学科。有关探索生命的课题相当多,无法一一陈述,在此仅尝试就哲学的立场择要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问题。对其他生命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则可进一步阅读有关生命哲学的相关著作。 什麼是「生命的意义」 在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前,首先必须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在问「生命」的意义是什麼」,也不是在问「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是有关「生命」的本质是什麼的询问;而「生命」的意义是什麼是在追问「生命」本身有什麼意义。本文所要探讨则是「生命的意义」本身是什麼。人的「生命」从人类受胎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现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觉之后才开始自己构画赋与的。诚如诺齐克(Nozick)所说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根据某种总体计画来构画他的生命,就是赋与生命意义的方式;只有有能力这样构画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义的生命。」(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2001,页596)「生命的意义」是人类自我所赋与的,是在人们根据某个总体计画,或者说是依照某个总体的生命蓝图来构画自己的生命方向时才赋加上去的,也就是说随著每个人所选择总鲁生命蓝图的不同,所构画出的「生命的意义」也有所差异。在这层理解之下,当我们面对生命,或许不必先急著问:「生命的意义是什麼」,而要先问:「人应该如何赋与生命意义」,或者说:「人应该如何去构画出生命的意义」,只有人们开创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而后才能去追问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麼,去对人所建构出来的生命意义进行肯认。因此不必惋叹生命没有意义,毕竟「生命的意义」是在每一个人如何去构画自己「生命」的活动中赋与的,责任在每一个赋与生命意义的人,只有人们去构画自己的生命,并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义。 如何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一个人想要活出生命意义的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自我立定志向、目标去找寻一个总体计画或是总体生命蓝图,依照这个总体生命蓝图去构画自己的生命,同时能够贯彻实行自己的构画,才能活出自我生命的意义。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会根据宗教的计画来构画自己的生命,并活出具宗教意义的生命;一个注重传统的人,可能选择根据传统的计画来构画自己的生命,并活出承袭传统的生命意义;一个凡事要求合理化的人,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构画自己的生命,过著他所认为的合理的生活;……。无论我们从事什麼样的选择、找到了什麼样的总体生命蓝图;然而依照该计画来构画生命,进一步活出有意义的生命,并不是件简单的工作。因为总体生命蓝图不是现成的罗列在眼前,任由我们随意去评比拣选,就可以对我们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力的;总体的生命蓝图必须要内化为自己坚固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人观才能影响生命的方向。 一、总体生命蓝图的内化与建构--一种永恒的追求 总体生命蓝图在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或人观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辛的磨鍊:人必须经过一段不断选择、结构、解构、重构的接受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从人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从我们开始会对所遭遇到的人事物去询问「为什麼」并努力找寻解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从事一种建构的谋划,至於说要到人生的那个阶段才构画冗成满则不得而知,或许可以说人终其一生都在构画一个总体而完整的生命蓝图,这是人终极的追求。这并不是说要构画完成一个最完整的总体生命蓝图,人的生命才有意义;事实上,随著个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随著个人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之增广,个人所构画出的总体生命蓝图有其广度及深度上的差异,每个阶段的完成,对个人而言都有其阶段性的意义;只不过对一个追求成为完备的人而言,永远不会停滞於现阶段的完成,因为他明白只有不断地开拓总体生命蓝图的广度与深度,个人的生命意义,才能不断地开展。总之,内化到个人心中的总体生命蓝图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是开放的,一个可以不断扩展与加深的内在世界,所以人与其说是在找寻一个总体的生命蓝图,不如说是人在心中不断地调整与构画著一个较完整的总体生命蓝图,而正是因为这个永恒的追求,使人生命的意义具有了无限开展的可能性。 二、建构内在总体生命蓝图的重要性 人究竟该如何在心中建构总体的生命蓝图呢?简单地说,就是「即事而问」,在日常生活的遭遇中,不断地去扣问所遭遇到的人事物及问自己「为什麼如是存在」、「为什麼展现如是的生命现象」并积材地去找寻解答。在人生过程中对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问「是什麼」,与问「为什麼」是两个不同的发问。「是什麼」的发问,主要意味著我们想要进一步了解所遭遇到的事物本身的结构如何?这个事物本身有那些特性?这个人事物本身之所以为人事物自身的本质又是什麼的问题;而问「为什麼」的问题则并不只是想要去认识人事物本身是什麼而已,「为什麼」的发问是人们企图对所遭遇到的人事物进行解释与理解,企图将所遭遇到的人事物纳入到他个人内在意义世界时的一种提问。接触过小孩子的读者,大概都领教过他们每事必问的工夫吧?!一连串的「为什麼」时常会问到大人们无力招架,或感到困窘,甚或有时会因为不耐烦而恼怒。小孩子真的是每事必问,这为什麼这样,那为什麼那样,何止十万个为什麼!孩子这一连串「为什麼」,意谓著在孩子的小脑袋瓜子里正在寻求一个解释、一种答案,以便去编织一个对自我而言充满意义的世界,他必须对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一一在他脑袋中加以编码连结,使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都能纳入到他意识中原本已经自我建构的意义网络中而得到安顿与理解,才会使孩子暂时的停止发问。若是面临到无法理解的人事物,也就是无法将现实中所遭遇到的人事物纳入原先已经构成的内在意义网络,孩子们就会又开始进行这个「为什麼」的提问过程。在询板与找寻解答的过程中,孩子不只是将获得的答案纳入一己原先构画的网络中,同时也开始去对原先建构起来的意义网络进行解-相应新的人事物,调整自己原本建构起来的意义网络,直到重构出一个可以将所遭遇到的、新的人直物一一纳进来的意义网络为止。这个相应於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不断地追问「为什麼」并找寻解答的过程,并因此而建构起来的内在意义世界,就是一个已经内化为个人世界观、人生观或人观的总体生命蓝图。 人的真实生命是在与情境的互动中展开的,相对於人的内在世界,外在世界虽然是被给与的,但是外在世界也必须被人的内在理智所掌握,并稚有经过人的诠释才能被人理解。人虽然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但是人必须经过不断的与世界交往互动,并经过人不断地去向世界追问「为什麼」,从而为自己的提问找寻答案,再三琢磨确认,才能消除内心对世界的陌生感,有了这种确切的认知,人在生存世界之中,才能逐渐获得一种安居其中的熟悉感及确定自己该如何行事的方向感。如果仔细观察,或许会发现当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事物时,「为什麼」、「是什麼」的发问特别多,多到令大人们觉得有些聒噪了,换个角度想想,似乎这也意味著这个孩子急著重构自己内在的意义世界,因为他原本建构起来的内在意义世界,无法安置所面临的哀的人事物;孩子的聒噪,显示了孩子无法将新的人事物纳人内心意义世界时,内心引发的焦虑不安,及不知所措、失去行动方向感的困窘。所以说对所遭遇到人事物去追问「为什麼」的问题,并找寻解答的努力,绝不只是哲学家们无聊的思想游戏而已,基本上这种活动,是参与生存世界中的人,企图在心中构成总的生命蓝图,活出生命意义的严正活动。有意义的生命,意味著我们可以将所遭遇到的人事物都转化成为可理解的,并且能运用在实际生存情境中,去获得一种熟悉戊及决定行动的方向感,让人安居在生存世界中而不致焦虑不安、不知所措。 三、建构内在总体生命蓝图的可能方式 如前所述,人是在日常生活的遭遇中,不断地去扣问「为什麼」并努力找寻解答的过程中建构起生命蓝图的。根本而言,找寻解答的方式非常的多,比如我们问说:「为什麼我会感到痛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提出生理学角度的解释,亦即把痛苦当作一种生理现象,并去描述痛苦的生过程;另方面我们也可以提出宗教上的解释,将痛苦解释成源自人本身的无名;或者也可以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将痛苦理解成是某种心理状态;……总之,找寻解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同一件生命事件,放在不同的脉络中则展现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生命的意义是如何的,决定在我们将生命现象放在什麼样的脉络背景中去理解。 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乃至哲学,所有的知识都足以提供人们作为理解生命现象的背景。所以广读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狭隘的认知,而广泛的理解生命现象,从而在其中拣择、构成总体的生命蓝图。但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采取那一个学科领域对人的研究成果来理解生命现象,所构成的总体生命蓝图,仍只是一种思想的存在或是意识的存在。这种思想的或是意识的生命蓝图,所能解决的不过是我们理论理性的要求,满足我们知性上合理化的需求而已。不可讳言的,凡事要挝有一个合理化的解答,对人类的生存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去思索「为什麼」的问题,而各种知识性的理论模式,都是勇於尝试解答者,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解生命现象的途径。然而人类的认识能力终究是有限的,生命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个待解的谜,我们似乎永远无法知道生命「为什麼如此」,对一个明白自己认识限度的人而言,再完备的理论体系,都无法完全安顿他对生命的提问。如果他还坚持要问「为什麼」,那麼似乎要寻求其他的解答途径了。在这种状况下,诉诸传统、信仰都是可以尝试的途径,也是一般较熟悉的途径。 不过以下所要讨论的并不是传统的或是信仰的答解途径,而是较为人们所忽略的另一种途径,亦即人透过身体与周围的一切保持不断的互动关联时,身体所体会和感受到的、身体化的总体生命蓝图。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篇二 摘要: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哲学讲述马克思主义,使人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与解决问题,对人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 教育 期间,学校有义务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哲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基础性作用。 Abstract: Philoso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It is about Marxism, making peopl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right perspective, so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 school education, schools have a duty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future. Philosophy has basic influence on a person's life.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课程; 教学方法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life;course;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4)14-0238-02 0 引言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了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什么要探索研究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方法。 1 探索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1.1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无论是学习或者做任何工作,主观能动性对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人从事某项活动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个人的目标前进方向,他定会为之努力,才能从中挖掘自身潜能,而好的教学法就可以促使实现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发展为方向,意识学习的重要性,使自己自主地投身学习,树立学生自我理念,时学生主动与教师的指引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教学工作具有基础作用。 1.2 正确的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推崇的,实践是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实际实践,才能慢慢增长对事物的认识,人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探索研究正确的教学方式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原有的认识,再进行探索研究,达到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本质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在加强对学生教导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现实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启发,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学生思维。 1.3 研究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老师的观念,使老师向专业方向发展。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吸取新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研究新的事物,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知识的丰富与否要看他与外界的沟通程度,理解程度和吸取程度。世界具有多样性,不同事物的知识结构层次不尽相同,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需要一个适于学校的良好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老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逐渐消除老师教课累,学生又被动痛苦的现象。 2 探索研究进行正确教学的方法 2.1 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正确的 思维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掌握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必须深深掌握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彻,不仅要参照大纲的教学要求,同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可以在备课时翻阅各种文献和资料,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制定一套适于自己的教课方案和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特点,不盲目追从。比如:在培养学生哲学时,引导他们从浅入深的分析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摒弃错误的思想,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多沟通的好习惯,多与老师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早改正,树立正确思维模式。 2.2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哲学指引着人生的大方向,拥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也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老师在哲学课堂讲课时,引导学生用自身来感受哲学,将哲学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贴近自身的现实生活,将学所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哲学基础知识,分析哲学与人的紧密关系,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人生选择。分析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用哲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他们分清善恶,区分真假,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3 教师加强对专业方向的把握,结合课堂内外,改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媒体播放、故事典例、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积极向上 寓言故事 等方式进行探究,使课堂内容新颖并具有实践意义。以此来增加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第一,媒体播放式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之生动形象,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依靠老师讲解产生厌倦感,反之采用了这种将声音、影像或者动态图案的方式恰当的结合到一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的接受课程内容,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第二,故事典例式教学方法。筛选一些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人所周知的典例,有效的将典例引出的问题或人生的哲理进行融合,使学生对照自身情况,经常 总结 成长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去糟取精,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以及人生准确认识。第三,心理上的疏导式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测试,课间同学生聊聊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摒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心理,彻底走出心理误区。 2.4 形成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重心。步入了大学后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的不同,其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特性,老师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特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意识,教育他们自身的思想是主体,是指挥一切活动的中心。对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的,要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思想去面对,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我们要正确分析这种自信的来源,对自己进行 反思 ,通过不断地发现,从中感悟,逐步取得进步。 2.5 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许许多多的哲学老师不仅负责哲学的教学也分担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老师在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前提下,也应该自身拥有环境资源与周期的同时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学的经验,相互交换意见,督促对方哲学素养提高,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老师参加哲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交流和培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教育方法,促进哲学教育工作的改进。 3 结束语 哲学是对人的思想精神进行正确指导,是对心灵的净化,哲学培养人拥有正确的人格,培养人形成良好的素养,做好哲学教学工作对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哲学。老师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挖掘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1800字写完了,楼主的30分也只值这么点了,还加了300字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