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贵阳市城市燃气毕业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贵阳市城市燃气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教师: 上午好! 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范文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刘文华教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刘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提议。在那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下头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资料、存在的不足向各位教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汽车出口贸易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汽车业的关注。中国的自主品牌已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的时代,中国现已成为具备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的生产大国,汽车产品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提高,呈现出自主品牌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新特点。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缺乏规模经济、产品科技含量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景下,制定中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国目前汽车出口的现状,根据汽车出口贸易的总额和特点,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有利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向一个良性的趋势发展,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塑造我国对外的一个更好的形象。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过海关总署汽车出口贸易总额的数据,分析近几年来汽车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出口优势。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表此刻:汽车产品及整车出口加速;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出口主力;出口市场多元化态势;出口规模加大、向发达GJ延伸;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优势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分别是:后发优势、低成本优势、企业产品出口意识不不断的增强。 第二部分找出了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综合各种贸易总额数据和各种文献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中国汽车出口贸易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缺乏规模经济;缺乏自主品牌;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三部分是基于问题提出的对策分析,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 政府方面的对策主要有:加快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整顿出口秩序,规范出口行为;引导强化企业自主研发本事;加强物流业发展。企业方面需要主要是:提升自主的研发本事;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 我的论文结论是:我国汽车出口贸易存在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好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我学识浅薄,认识本事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我的粗心,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期望各位教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多谢! 论文答辩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教师: 大家上午好! 我叫×××,本次论文指导教师是×××教师,我选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提升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下头我先汇报一下自我选择这篇论文的动机以及论文选题背景、基本写作思路、理论与实践意义。 先来陈述一下我的写作动机。我来自台州,在没写这篇论文之前我仅明白台州各地存在生产相同产品的特色乡镇,比较熟悉的有临海的太平洋彩灯城、台州的的服装机械、玉环的阀门等等,根据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其中阀门水泵占全国出口的60%以上,缝纫机和电动裁剪机在国际上占有70%的市场份额等等。而浙江,众所周知是一个贸易大省,我想出口与产业集群应当有醒目的联系,所以,我就选择了《提升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一方面是期望经过这篇论文能让自我更加清楚的了解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及国际竞争力,二则因为自我属于国贸专业,也期望以后能从我省的优势产业集群中挖掘更多的商机,为自我的未来作些理论的铺垫。 其次,我要陈述的是本篇论文的主要论点及结构。虽然这篇论文的选题有点长,但我觉得中心还是应当扣在最终的几个字上,即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分析。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在必须区域内很多集聚,构成了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在论坛中指出,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是发展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力避产业集群的同质性的重复建设。所以,我的论文从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着手,力求寻找到我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具有优势的软硬件基础。我总结出来的几点是规模喜人、产业结构合理、产品分工细致、出口竞争优势显著等。 在论证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竞争优势的时候,我主要分析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几个关系,比如企业集聚与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的关系,集群竞争力与竞争压力、创新本事的关系,区位品牌与集群竞争力的联系等。而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也常规的从GJ层面、集群层面、企业层面先大角度再小口径地分析。 这篇大学生毕业论文对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分析也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这也是我对策研究的理论根据。其中包括集群占浙江省近几年六成左右的主要经济指标----浙江省03~06年的进出口额,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中主要企业在各地区的分布情景,例举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对海外市场进入方式偏好,而竞争力指标也主要围绕贸易竞争力指标(TC指数),出口分散度等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提出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制约因素。这些都是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提出的基础。 论文的重心也是经过以上的分析来给出提升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我借鉴了大学经济类科目的主要归纳方法,分别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个角度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也能够说是宏观与微观对策的双重分析来应答如何提升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 在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自我感觉条理上还不是很严谨,出现了一些观点的重复,对一些具体数据的收集还有许多不足,使得这篇论文在对浙江省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的思考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但也因为经过写这篇论文使我对浙江的出口优势产业集群的分布、产业集群状况及出口总体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学本专业所学的部分知识也重新被认识与肯定,所以也能够说一篇论文使我受益匪浅。 最终,恳请各位教师进行批评指正,多谢大家!

你设计这个门站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其一。你觉得这个门站能实现哪些关键方面的功能,其二你设计的这个门站主要用到哪些方面的技术你做这个门站时候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做完这个门站如果可能用到实际生产中,你觉得哪些方面不足,你做的这个门站哪些是你自己独立做出来的,参考依据?你觉得这个门站有哪些方面可以更好的改进,

论文答辩流程

论文答辩流程,答辩是我们大学毕业一定会做的事情,哪些正在准备答辩的同学,我们都知道论文答辩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答辩会有一定的流程,同学们在答辩的时候会根据流程进行,那么论文答辩流程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开场白

开场白主要是告诉答辩老师我们的个人情况,包括我们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论文题目、指导老师。让答辩老师知道这些内容,方便老师记录答辩过程,存档保存。

2、阐述ppt内容

论文答辩ppt阐述占整个答辩的2/3,我们需要将论文内容简化成为ppt,将ppt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让答辩老师对我们的论文有简单的了解,能够通过我们的讲述知道论文质量如何,以及存在哪些问题,ppt也是答辩老师提问的关键,老师会根据我们的ppt内容进行提问,所以我们在答辩前要熟悉论文内容,精简制作ppt。

3、老师提问

老师提问是论文答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老师提问时要记录好老师的问题,一般老师会直接抛出2-3个问题,我们先拿纸笔记下关键词,然后在根据老师的问题依次回答,这样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思考的时间,也不会出现问题遗漏,在老师提问时同学们不要太紧张,只要我们熟悉自己的论文,一般都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4、老师点评

我们在回答结束后,老师会对我们整个过程进行点评,老师会指出我们论文存在的不足,我们要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总结我们的问题,在答辩结束后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

同学们在答辩前要知道论文答辩的流程,并且做好答辩准备,争取一次通过。关于论文答辩流程是什么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第二、在答辩会上,先让毕业生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第三、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 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毕业生当场立即做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毕业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做出回答。根据毕业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第四、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第五、召回毕业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毕业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毕业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大多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毕业生,提出修改意见,允许毕业生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城市燃气期刊

《城市燃气》杂志是燃气行业的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期48页,出版时间为每月15日。

液化天然气类的文章符合煤气与热力杂志。

《煤气与热力》杂志社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441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2-1101/TU,每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城市燃气(管输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和热力(热源、热网、热用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性论文、工程实例、生产总结、设计研究、专题综述、经营管理经验、技术简讯等。读者对象:全国各地燃气公司、热力公司、设计单位、咨询公司、施工监理公司、设备厂家、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程公司、总承包公司的设备采购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本刊论文类栏目有:热源与冷源,热网•供冷管网•热力站,建筑供暖•空调•通风•热环境,供热设备与材料,供热工程建设与发展,供热信息化,供热标准规范,余热利用,供热企业管理,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燃气燃烧•燃具•壁挂炉,燃气输配与储运,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燃气汽车•船舶•加气站,燃气气源与加工利用,建筑燃气供应,燃气设备与材料,燃气工程建设与发展,燃气信息化,燃气标准规范,燃气企业管理,境外燃气,行业发展研究等。信息类栏目有:学会动态,行业新闻发布,会讯,工程信息,信息,标准规范简讯,专业书架等

2009-2013年末,学校共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军工“973”、军工“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23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SCI、EI收录论文1951篇;发明专利191项;科研R&D经费总额达9.2亿,年均增长14.75%。 学校主要科研成果一览表(截止2011年) 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第一完成人颁奖单位奖种、奖级1高效低转矩波动无齿轮永磁电机传动系统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自适应励磁控制系统赵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邻羟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与生产工艺开发卢俊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4功能性有机着色材料及中间体的工艺研究与产业化李绍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5电机电磁场逆问题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6压电晶体/金刚石多层膜高频SAW滤波器研究杨保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7低水头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电机组及其数字化励磁控制系统赵辉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8高档有机着色材料的工艺研究与产业化李绍武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9氯代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卢俊瑞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0PWM可逆大功率电池测试系统魏克新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1电机非线形励磁控制系统周雪松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2基于LCC与RBS的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系统尹贻林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3胺取代蒽醌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制备卢俊瑞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4面向电子标签应用系统的普适计算平台于青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5天津市消防防灾减灾与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16半实物仿真技术在海洋石油FPSO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魏克新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7自寻优模糊式电力系统稳定器研究赵辉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8现场总线型智能化仪表及主控系统成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19功能性色素材料工艺研发与产业化李绍武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多任务混联式移动机械手动力学建模及其非线性解耦控制技术及应用赵新华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1公共投资项目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尹贻林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2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自适应励磁控制系统赵辉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3催裂化分馏塔网络在线智能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杨淑莹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4电站(厂)设备技术数据管理TDM系统王怀彬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5板坯连铸关键设备故障诊断与漏钢预报系统赵辉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6PLC程序控制三单元组合联动可偏置载荷宽大台面液压机的研制付丽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7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波长交错器马秀荣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8基于工程量清单(BQ)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计价集成系统研制严玲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9基于多维空间的智能化多极物流体系的研究宁红云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0现代电能质量控制系统马幼捷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1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研究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2公共安全体系预案分析技术的研究陈伟珂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3工业锅炉烟气净化一体化装置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4基于目标控制的二冷水数学模型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王红君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5城市燃气系统安全性及灾害防治尹贻林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6高速激光雕刻切割机张宝峰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7基于激光测距的天车定位追踪系统的研发冷建伟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8GT8/14数控钢筋调直切断机魏臻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9海上孤岛电站发电机组优先脱扣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0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性质研究天津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41有机光电薄膜的制备及相关器件性能研究华玉林天津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42非晶与纳米软磁材料的研究王治天津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三等奖43二氧化钛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性能袁志好天津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三等奖44影像板用新型光激励发光材料熊光楠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二等奖45SIO2/ZnO/IDT/金刚石膜SAW滤波器的研究杨保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二等奖46蛋白质折叠 分子识别和酶催化研究黄积涛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三等奖47生物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孙有光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三等奖48大型工程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刘庆锁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三等奖49国家特大型企业电网紧急控制系统周雪松天津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三等奖 截止2013年末,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5个、天津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个、天津市行业技术中心4个。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计算机视觉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光电器件与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个):微软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5个):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光化学转换天津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投资与工程造价研究中心,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档有机颜料技术工程中心、工程机械传动工程中心天津市行业技术中心(4个):模具设计加工行业技术中心、模具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智能控制技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末,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藏书170.74万册,无线网络覆盖全馆。纸质现刊现报700种;购权数据库70个(其中:中文数据库43个,外文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250万种,电子期刊5万种),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天津市18所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天津理工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学术期刊。刊发有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各学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省部级各类基金科研项目、理论研究、应用科技成果、实验研究的高水平科技论文;是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光电子·激光》由中国光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天津理工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1990年创刊,月刊;是在国内光电子领域较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收录期刊。2008年12月入选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图册校园生活资料来源 )

城市燃气类毕业论文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

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土建学院情况,针对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燃气输配;教学改革;虚拟仿真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下设“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燃气工程”方向是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以及燃气输配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研究和探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不足

目前燃气输配教材存在一定问题,如内容落后,新技术、新理论偏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某些章节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某些设计规范中的重要条文未做介绍;计算例题不够多;某些章节计算方法不详细,计算公式偏少等。管网优化、模拟理论及技术是现在管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教材基本未做介绍。用气量预测、储气量模拟计算、管网流量分配计算、管网水力计算、水力工况分析计算等内容侧重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计算例题与工程实际脱节,难以达到工程训练的要求。行业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介绍甚少,部分章节未引用最新版本的相关规范。教材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工具,系统性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内容不全,知识陈旧,不能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的教材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燃气输配一般采用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往往讲得热火朝天,学生侧耳听,通常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抱怨学生听课不认真,学生反映教师讲课不生动。教与学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落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通常情况教师仅使用其中的幻灯片功能,把教材搬到屏幕上,最多加一些动画来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补充一些图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图片播放器。落后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培养管理能力为目的,确定燃气输配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为:了解燃气管网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管材及附属设备;能够进行用气量、储气量、管道流量等计算;理解水力计算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枝状管网、环状管网的计算;理解“事故工况”的概念,了解管网运行的水力工况变化规律;掌握调压、计量、储存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设计,包括管网及站场。

(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习目的与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舍弃与学习要求联系疏松的章节,按照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授课内容重新编排和整理,打破章节限制,将内容分类讲授。去掉了长距离输送系统、管网的技术经济计算、CNG供应、LNG供应、LPG供应等章节。燃气用户与燃气需用量、管段小时计算流量、储气量、枝状管网流量分配、环状管网、室内管网流量计算等关于流量的内容集中讲解,以便于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将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一起讲解,将这两种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比理解这两种管网的水力特征,并掌握其水力计算过程与步骤。将高压储罐、高压管道、长输管道末端等高压储气设施的储气原理及储气容积计算方法集中讲解,并引申出来教材未提及的高压钢瓶、高压储气井,指明其工作原理一样,计算思路相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避免重复讲解,节约了课时。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内容变得调理清楚,简洁明了,既易于掌握,又易于复习。

(三)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补充了燃气输配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用气量预测计算方法,周调峰储气容积计算,环网流量分配计算方法,变工况管网水力工况分析实例,场站设计实例、管网规划实例、管网完整性管理概况等内容,并按照行业现行法律法规、设计规范补充修改了教材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应用对比式教学

燃气输配课程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如室外和室内管道小时计算流量方法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特征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变工况分析对比、高压储罐与低压储罐工作原理对比等。对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对比内容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

了解管网运行规律,变工况下能够判断水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简洁直观地全面展示城市管网的运行规律和工况变化过程及相关设备、站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借助虚拟仿真手段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燃气管道仿真是对管道系统的特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它可自动地将系统的压力、流量与管线各截面的流动特性联系起来,在设计阶段用做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进行燃气管道稳定流动的模拟时一般在几秒或几十分钟内就可知道整个管网及各分气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非常适合在设计中用来确定方案、进行水力计算、分析变工况参数等。目前常采用的管网仿真模拟软件有英国ESI公司的PIPELINESTUDIOTGNET、美国STONER公司的SPS、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与北京赛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燃气管网分析软件G-NET等。TGNET和SPS动态模拟功能强,G-NET静态模拟功能强,课堂教学中选择G-NET做主要模拟软件。利用机房安装的G-NET网络版,教师完成管网的流量分配、水力计算、工况变化等计算过程,学生可直观看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可完成的变工况包括气源点数量位置改变、气源点供气压力改变、一个或多个点管径变化、一个或多个调压站故障等。教师备课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项目,预先完成水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如管网方案、用气量预测、储气量计算、确定储配站位置、确定环流量等,并提前绘制计算草图。上机时输入环流量、管径等参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水力计算参数。为了保证上机时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该工程项目不能太大,管网也不能太特殊。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引入虚拟仿真手段后,学生对管网流量、管径、压力等各水力参数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管网的基本运行规律。通过上机及工程实例分析,将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完成的定性分析变为了定量分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基于任务驱动法基本理论,布置了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将全班学生每7~8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多个课外学习专题任务。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全体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成果有大作业、调研报告、方案比选报告、上机计算等多种方式,其中方案比选、水力计算分析等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任务还需要经过汇报才能获得成绩。成绩按小组评定,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一样,课外学习专题任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燃气输配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后,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及管理能力,更加符合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本专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新文,黄辉,等《.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2).

[2]王许涛.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3]吴晓南,王怡佳,等.虚拟仿真在城市燃气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3(5).

[4]谭洪艳,王婷婷,等《.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真给石油工程的人抹黑

实习报告格式和基本要求(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详实,条理清楚,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二)内容提纲前言一、 实习目的二、 实习时间三、 实习地点四、 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情况、管理情况及对员工的要求五、 实习内容:实习的项目、程序、方法、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六、 实习总结: 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实习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三)格式标题(三号黑体)应准确、简洁,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不要超过15个字,不用标点符号,文内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一、(一)1.(1)”编序。(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楷体,以下层次的所有标题用小四宋体)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大小—小四;1.5倍行间距。左右页边距:自动(四)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五)插图(含照片)应采用计算机制作,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照片要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城市燃气论文题目

参考文献[1]Moan T. Current trends in the safety of off shore structures,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s, USA, 1998.[2]梅亚东 谈广鸣.大坝防洪安全评价的风险标准[J].水电能源科学,:.[3]Faber M H. Risk and Safety in Civil Engineering,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itzerland, 2001.[4]时振刚 张作义等.核能风险可接受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2,22(3):.[5]李典庆 唐文勇 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进展[J].海洋工程,2003,21(2):96-102.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

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土建学院情况,针对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燃气输配;教学改革;虚拟仿真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下设“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燃气工程”方向是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以及燃气输配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研究和探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不足

目前燃气输配教材存在一定问题,如内容落后,新技术、新理论偏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某些章节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某些设计规范中的重要条文未做介绍;计算例题不够多;某些章节计算方法不详细,计算公式偏少等。管网优化、模拟理论及技术是现在管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教材基本未做介绍。用气量预测、储气量模拟计算、管网流量分配计算、管网水力计算、水力工况分析计算等内容侧重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计算例题与工程实际脱节,难以达到工程训练的要求。行业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介绍甚少,部分章节未引用最新版本的相关规范。教材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工具,系统性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内容不全,知识陈旧,不能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的教材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燃气输配一般采用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往往讲得热火朝天,学生侧耳听,通常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抱怨学生听课不认真,学生反映教师讲课不生动。教与学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落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通常情况教师仅使用其中的幻灯片功能,把教材搬到屏幕上,最多加一些动画来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补充一些图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图片播放器。落后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培养管理能力为目的,确定燃气输配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为:了解燃气管网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管材及附属设备;能够进行用气量、储气量、管道流量等计算;理解水力计算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枝状管网、环状管网的计算;理解“事故工况”的概念,了解管网运行的水力工况变化规律;掌握调压、计量、储存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设计,包括管网及站场。

(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习目的与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舍弃与学习要求联系疏松的章节,按照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授课内容重新编排和整理,打破章节限制,将内容分类讲授。去掉了长距离输送系统、管网的技术经济计算、CNG供应、LNG供应、LPG供应等章节。燃气用户与燃气需用量、管段小时计算流量、储气量、枝状管网流量分配、环状管网、室内管网流量计算等关于流量的内容集中讲解,以便于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将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一起讲解,将这两种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比理解这两种管网的水力特征,并掌握其水力计算过程与步骤。将高压储罐、高压管道、长输管道末端等高压储气设施的储气原理及储气容积计算方法集中讲解,并引申出来教材未提及的高压钢瓶、高压储气井,指明其工作原理一样,计算思路相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避免重复讲解,节约了课时。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内容变得调理清楚,简洁明了,既易于掌握,又易于复习。

(三)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补充了燃气输配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用气量预测计算方法,周调峰储气容积计算,环网流量分配计算方法,变工况管网水力工况分析实例,场站设计实例、管网规划实例、管网完整性管理概况等内容,并按照行业现行法律法规、设计规范补充修改了教材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应用对比式教学

燃气输配课程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如室外和室内管道小时计算流量方法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特征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变工况分析对比、高压储罐与低压储罐工作原理对比等。对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对比内容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

了解管网运行规律,变工况下能够判断水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简洁直观地全面展示城市管网的运行规律和工况变化过程及相关设备、站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借助虚拟仿真手段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燃气管道仿真是对管道系统的特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它可自动地将系统的压力、流量与管线各截面的流动特性联系起来,在设计阶段用做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进行燃气管道稳定流动的模拟时一般在几秒或几十分钟内就可知道整个管网及各分气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非常适合在设计中用来确定方案、进行水力计算、分析变工况参数等。目前常采用的管网仿真模拟软件有英国ESI公司的PIPELINESTUDIOTGNET、美国STONER公司的SPS、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与北京赛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燃气管网分析软件G-NET等。TGNET和SPS动态模拟功能强,G-NET静态模拟功能强,课堂教学中选择G-NET做主要模拟软件。利用机房安装的G-NET网络版,教师完成管网的流量分配、水力计算、工况变化等计算过程,学生可直观看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可完成的变工况包括气源点数量位置改变、气源点供气压力改变、一个或多个点管径变化、一个或多个调压站故障等。教师备课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项目,预先完成水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如管网方案、用气量预测、储气量计算、确定储配站位置、确定环流量等,并提前绘制计算草图。上机时输入环流量、管径等参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水力计算参数。为了保证上机时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该工程项目不能太大,管网也不能太特殊。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引入虚拟仿真手段后,学生对管网流量、管径、压力等各水力参数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管网的基本运行规律。通过上机及工程实例分析,将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完成的定性分析变为了定量分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基于任务驱动法基本理论,布置了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将全班学生每7~8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多个课外学习专题任务。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全体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成果有大作业、调研报告、方案比选报告、上机计算等多种方式,其中方案比选、水力计算分析等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任务还需要经过汇报才能获得成绩。成绩按小组评定,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一样,课外学习专题任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燃气输配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后,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及管理能力,更加符合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本专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新文,黄辉,等《.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2).

[2]王许涛.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3]吴晓南,王怡佳,等.虚拟仿真在城市燃气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3(5).

[4]谭洪艳,王婷婷,等《.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这看你自己擅长什么呀。从自己擅长的方向着手很定要容易的多,你要是实在不知道写啥,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看{化学工程与技术}这样的论文书就行了~~

实习报告格式和基本要求(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详实,条理清楚,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二)内容提纲前言一、 实习目的二、 实习时间三、 实习地点四、 实习单位和部门,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情况、管理情况及对员工的要求五、 实习内容:实习的项目、程序、方法、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六、 实习总结: 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实习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三)格式标题(三号黑体)应准确、简洁,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不要超过15个字,不用标点符号,文内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一、(一)1.(1)”编序。(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楷体,以下层次的所有标题用小四宋体)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大小—小四;1.5倍行间距。左右页边距:自动(四)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五)插图(含照片)应采用计算机制作,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照片要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贵阳城市规划论文

我再用我老婆的号回答一个:“爽爽的贵阳”——一块极具个性的金字招牌凉爽和美景是贵阳区别于其他城市最突出的“个性”,倾力打造“爽爽的贵阳”这块金字招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贵阳人的精明之举。在贵阳期间,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与人交谈,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爽爽的贵阳”。贵阳人为打造这块金字招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贵阳近年来已经形成了“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的城市特色和旅游品牌。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贵阳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宣传推介。我们翻开7月5日到9日的《贵阳日报》和《贵州晚报》,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推介“爽爽的贵阳”的文章。我们走进贵阳的宾馆和景区的饭店,都能够听到由我国著名歌手孙楠演唱的歌曲《爽爽的贵阳》……宣传推介贵阳已经成为贵阳人的自觉行动。7月6日,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向与会的全国党报老总致辞时说:“贵阳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贵阳是个经看、耐看的地方,只要牵手一回,就会记在心上;只要看上一眼,就会终生难忘……”贵阳人在对外大力宣传贵阳天气凉爽、自然风光秀美的城市形象的同时,对内上下一心,全方位地保护生态环境,修炼内功。贵阳成立省、市共同参与的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从源头上禁止高污染项目落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贵阳公开招标,吸引了7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建成第一和第二环城林带,总面积145万余亩,成为贵阳的“绿肺”;严令全市企业限期改造,全部实现了烟尘达标排放,取缔2万多个燃煤炉灶,改用清洁燃料。2006年,贵阳在“中国避暑之都排行榜”评选中,入选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并连续两届名列第一,赢得“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生态文明城市——贵阳的城市定位“生态优势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多少亿GDP都换不来的。”李军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贵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是贵阳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贵阳是一个凉爽之城。盛夏七月,我国许多省会城市气温都处于40℃高温,而在贵阳,夏季平均气温却在20℃~24.1℃,整个暑季,这里清凉为伴。贵阳是一个美景之城。山、水、洞交融的喀斯特风光,景色奇特的花溪、息烽温泉,宏福寺、翠微园、甲秀楼、青岩古城等众多的明、清古迹,习俗各异的兄弟民族,现代都市的风貌,构成了贵阳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贵阳四周,还分布着贵州省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风景名胜区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遵义会议会址等19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和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实至名归的美景集散地。贵阳是一个多彩之城。绿色是这个城市的主调,两条环城林带紧紧环绕着这个城市,林地总面积50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78%。喀斯特地貌占贵阳全市面积的85%,域内绿水绕青山、奇峰藏异洞,激流飞瀑星罗棋布。贵阳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3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5%,镇山、杜寨等一批民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建筑、服饰、风俗、节庆活动等,民风古朴浓郁。生态优势是贵阳最大的优势、本钱和特色,贵阳人要借助自然优势,把生态文明渗透到城市建设中。2007年,贵阳市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了把贵阳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展、生产观念浓厚、文化特色鲜明、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针对避暑旅游,贵阳又提出“避暑旅游经济”、“避暑人居产业”、“避暑经济圈”等理念,目标是把贵阳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留驻力的国际避暑旅游名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贵阳”的独特魅力贵阳与自然找到了共同语言,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城市发展之路上独辟蹊径,在与山水的共鸣中奏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城市和美安居的华彩乐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了生产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贵阳接待国内外游客2337万人次,是贵阳人口的7倍,总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1.9%,创历史新高。“避暑经济”更是增幅强劲,据贵阳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贵阳去年前8个月的旅游总收入为85亿元,其中6月至8月夏季避暑旅游总收入高达4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生态贵阳”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座群山环抱的城市面积不大,但是十分紧凑,从市中心步行到城市的边缘地带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似乎有点拥挤,但处处透着繁华热闹,给人的感觉是无处不商。遵义路、瑞金路、中华路、延安路以及中山路等市区主要干道,整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其中尤以中华路的商业最盛。因为城区面积限制的缘故,贵阳人对城市空间作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新建的高层建筑大都在20层以上,街道上不仅两边的店铺密密麻麻,就连所有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都考虑了商业的用途,每个地下通道里都是一座座商场。在大十字,一座以有机玻璃筑成墙体的环形过街天桥,外表非常美观,里面既可行人,又有一爿爿小店。据统计,目前贵阳市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就高达15万人。去年,三产增加值增长16.7%,增幅首次超过一、二产业。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绿色为主调的贵阳,“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高原森林高尔夫球场,多功能的贵阳大剧院,七大风景秀丽的城市公园,花溪、红枫湖、百花湖、天河潭等多彩的水光山色,甲秀楼、翠微园等人文胜迹,每个人都能够在贵阳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中,选择了一条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充满无限潜力和魅力的希望之路。

一、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核心,在更广阔的时空域中为城市发展准确定位 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贵阳市发展定位: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贵州是一个没有大城市体系支撑的省份。全省除贵阳是城市人口超100万人的特大城市,遵义是城市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外,其余城市不论人口、规模、经济总量都难以起到带动辐射作用。贵阳不仅是贵州的省会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云、桂、川、湘、渝经济区域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在区域经济中对邻近五省、区、市具有强力辐射作用,又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特殊、作用特殊。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的部署,突出贵阳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做表率、走前列”,努力辐射带动全省发展,主动在区域经济中找准发展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加快发展。东盟、泛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结点城市。贵阳长期以来一直是西南地区陆上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贵阳至广州两条快速通道的加快建设,兰州经成都至贵阳的快速铁路抓紧立项,正在筹划和建设的黔渝快速铁路、黔滇快速铁路和滇黔高速公路将贵阳与重庆、昆明联为一体,形成了贵阳向北联结成渝经济圈通大西北,向西经昆明并联通东盟,向南至广西、广东至香港横贯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六条快速通道。三个经济区(圈)虽互不联通,但联通三大经济区(圈)的通道呈“十”字形交汇于贵阳,使贵阳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贵阳将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和交通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以大交通带大物流,以大物流促大产业,使贵阳市迅速崛起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特色产业中心。中国避暑胜地及夏季旅游目的地。贵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气温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在14℃至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6%至83%左右。同时贵阳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持较好的中心城市之一,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青岩古镇、修文阳明洞、天河潭、息烽集中营、开阳南江大峡谷等景区(点)已在全国或者省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加上多彩贵州“公园省”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贵阳作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完全有条件依托城市气候及旅游资源、市场优势,倾力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旅游品牌,使贵阳成为中国避暑胜地和夏季旅游目的地。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动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 遵循以人为本,群众利益为重的原则。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规划为谁”和“怎么规划”的根本问题。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教育、科技、文化、民生、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加快“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明确建设时序,建设项目一旦批准,应督促建设单位先行开工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首先开工沿路的建筑物,尽快形成城市街道景观。把握分区开发、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推进老城区稀化、美化,提升形象,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金阳新区按照“行政办公、居住、文化和高新技术为主”的规划加快开发建设,与小河、花溪、乌当等区域错位发展。三桥马王庙片区作为联接金阳新区和老城区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优势,使该片区成为全市第三产业新的发展中心。龙洞堡片区要以建设“临空经济区”和贵阳南大门为目标,形成继金阳新区后第三个中心组团。清镇、修文、开阳、息烽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特色经济,成为贵阳特色经济的主要基地。突出地域特色,开拓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原则。要结合“拆除违法建筑”活动,加强高层建筑群、沿街建筑、城市广场、绿地、河道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等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明确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和城市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使贵阳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凸显鲜明的地域特色。三、以构筑现代化城市路网为龙头,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路网是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先导和龙头地位。在规划城市路网中除确定交通流量测算之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从构筑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高度,确立综合立体交通城市的框架。当前,贵阳市面临省委、省政府实施通道经济的重大机遇,将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路网,为贵阳东进西出、南拓北连,实现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要抓住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与安顺、黔南、毕节等地州市加强合作,加快清镇到织金、修文到金沙、息烽到金沙、开阳到瓮安高等级公路建设,在经济圈内形成快速基干城市通道,构建一个空间形态有序、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共享、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体系。立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强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贵阳老城区目前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空间狭窄、道路建设总量不够、路网结构不合理。从城市空间上看,贵阳虽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城,但城市建成区仅129公里。从道路总量上看,贵阳道路密度为2.86公里/平方公里,还没有达到国家规范值3-4公里/平方公里的下限;从人均道路面积看,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不到10平方米以上就很难畅通,而贵阳只有5.44平方米。在结构上,没有形成通畅的内外循环系统,很多过境车辆要穿过中心城区,加之有像北京路、延安路这样的断头路,要素流动更加不畅。因此,我们首先要着力拓展城区面积。一方面要加快金阳新区建设,尽快形成“双中心”城市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快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在三环以内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区,形成4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区域和400万人的聚集空间。其次要按照“畅通工程”规划,尽快实施“三环线十六射线”城市骨干路网系统规划,建设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油小线、贵金线、清金线、麦修线等道路,形成老城区、金阳新区与其他区、市、县联通的快速通道体系,构架支撑贵阳发展的完整的路网结构。着眼于提升城市形象,探索建立城市生态交通模式。在贵阳市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的类型、绿化方案和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协同度等都必须精心设计。当前,我们要做好机场路、一环路、花溪大道等城市主要出入通道和中华路、瑞金路、遵义路等重要城市干道沿线的街景整治、立面设计,对广告、绿化和交通进行整治,着力美化城市形象。四、以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用地为要求,为贵阳未来发展留足发展空间 贵阳目前城市人口160万人,但中心城区土地面积仅8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2万人/平方公里,这样的人口密度在世界城市中都是少有的,但我们在规划中的集约、节约用地意识仍待进一步加强。像金阳新区以前的许多城市道路就设计了500米的绿化轴,对建筑物设置了12米的限高线,我们及时对规划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绿化用地,增加了高层建筑用地。今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千方百计集约、节约用地,鼓励建设高层,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为子孙后代留出发展空间。五、以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特色为旗帜,在建设和保护中焕发城市灵气和魅力 贵阳作为欠发达城市,应发挥后发优势,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构筑独具特色的贵阳城市形象。突出贵阳山水林城的城市生态景观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贵阳已初步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景观体系,但由于城市面积过于狭窄,城市建筑挤占了我们的生态空间,使人有“身在林城不见林、身在山城不见山”的缺憾。以后我们要按照老城区稀化的原则,对老城区只拆不建、多拆少建,加大山体公园建设进度,努力抓好城市立体绿化、南明河长治久清等工作,使城市显山露水透绿,彰显生态文明城市的独特魅力。发掘和保护特色民俗、历史文化资源。一个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贵阳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市区内的甲秀楼、文昌阁、忠烈宫、阳明祠等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比较专业的保护。今后要在继续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的同时,收集、研究、整理和恢复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举办中国避暑季系列活动,向海内外展示贵阳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质。同时,做好城市文化的创新式修整复兴。要高度重视民俗特色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通过建设一个项目,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建筑,改造一片城区,体现出贵阳的城市民俗文化特色。全方位地设计贵阳城市的信息标志及识别系统。贵阳市近年通过评选并宣传市树、市花等,强化了城市信息识别系统。今后在城市建筑中,可结合贵阳石材丰富的实际,用石材代替瓷砖、玻璃幕墙等,形成贵阳城市建筑的特有风格。同时,结合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信息标志及识别系统进行构筑,大到城市色彩,建筑风格,小到每一根电杆、每一个垃圾箱,都能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散发出城市特有的文化韵味。六、以发展轨道交通为突破口,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瓶颈”制约问题 贵阳受特殊地形的影响,城市道路的增加和拓宽比其他城市更为困难。而通过轨道交通进行主动引导,使城市交通适度超前发展,引导核心区的人口向新区聚集、向周边地区疏散,可加速边缘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核心区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已经完成了白云经金阳、老城区至龙洞堡、乌当经老城区至花溪的“X”型轻轨网线规划,下一步要设立专门机构,抓紧推进沿线土地控制规划编制、线网规划环评报告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设计安排等准备工作,抓紧按程序报审,尽快启动实验段工程,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七、以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为工作目标,增强城市亲和力和凝聚力 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贵阳作为世界喀斯特地区森林资源保护最为完好的城市,应借鉴香港的做法,在城市规划中将山、水、森林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创造富于魅力、个性独特的景观。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山水地形、森林景观与城市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城市规划,从而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人工艺术与自然景观“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的境界。营造贵阳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围。一是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重点按规划有序推进金阳新区文化山项目建设,配合抓好省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贵阳的硬件设施建设比较晚,但也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加科学地构筑现代文化设施。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我市正尝试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引进民营资本进行建设和经营。二是举办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城市规划服务于城市定位,最终目标是打造城市形象。上海为了打造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目前正举全力筹备2010年世博会。贵阳通过举办避暑季系列活动,城市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从规划角度讲,我们举办避暑季活动时要与“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城市品牌形象有意识、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要让市民普遍受益,与推进城市景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要让民俗特色文化得到弘扬。营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氛围。当前,我们要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民生计划体现在城市规划中,特别要加大“住有所居”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力度,满足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八、以建设最适宜创业城市为发展追求,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生态产业体系 随着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必须将产业发展放在城市规划的首位,高度重视城市产业用地规划工作。合理规划并预留城市产业用地。贵阳在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将第三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城市规划中要留出金融区用地、文化产业用地、CBD用地、物流园区用地,促进服务业高起点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贵阳有较好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将二、三产业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重点加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化工、生物医药等工业园区规划,做好磷化工、煤化工、铝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提前预留充足的工业发展用地,为工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促进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共进。从规划角度来说,工业区是由包括厂房、仓库、动力和市政设施、维修和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加工企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和卫生防护带等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建筑和设施组成的综合体,便于集约土地和集聚发展。苏州工业园不仅布局了工业上下游企业及辅助设施,还合理布局了房地产、金融、餐饮等服务业项目,使工业区不仅是单纯的工业聚集发展区,而且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城市功能区。贵阳在城市规划中要借鉴这些做法,在推进高新区拓展、小河至孟关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对服务业、居住区等进行集约布局,使产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九、以最严厉的环境保护为手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强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在科学规划并明确城市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综合平衡各区域的发展。要以贵阳森林覆盖率达50%为目标,严格执行城市绿线保护制度,对一、二环城林带进行严格保护,对违法占用林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安全战略研究和规划的编制,加强“两湖一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及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多管齐下加大治污减排力度。结合城市规划修编,对三马片区、花溪、龙洞堡等重点发展区域的污染企业进行用地调规,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要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规划和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对园区企业做到“不环保、不审批;不达标、不排放”,确保建设一批投资更省、效益更好、污染更少的优势项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和空间,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以强化规划“刚性”为保障,着力提升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源。为做好城市规划,当前重点要加强领导干部规划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借鉴中组部举办市长专题研究班等做法,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规划意识,提高决策水平,为增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打好干部基础。要确立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通过,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同时,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客观上要求城市规划要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城乡规划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城乡规划理论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理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make our country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djus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for the level 1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to solve the plight of subject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s a whol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如在德国鲁尔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特色的发掘、保持和创新为这一老工业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等各个层次的规划都需要关注可持续性,以保证发展战略落实到各个空间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构筑城市设计框架的目标将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状建筑、基础设施和道路的接受和再利用以及可循环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其次,可持续发展鼓励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景观的保护。任何新的建材应当从可持续的资源中获取,像木材就应当从管理良好的可持续森林中获得。 第三,在新建成地区,建设的模式要将分散的活动区之间消耗能量的出行减少到最少,同时还要减少建筑内部运行消耗的能量。 未来的发展必须满足国民对食品、矿物、住宅以及其他建筑的需要 不过,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应当遵从环境的目标,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所确立的准则。任何新的建筑应当通过灵活的规划设计以适应其使用年限中不同的使用要求。交通系统服务与新的城市结构,将不得不“在服务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维护未来生活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对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理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设计专业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同样,经济增长也面临相同的前景,它必须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使城市更富可持续性。

三. 城乡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需求是一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的派生需求,不同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联系方式,通过影响居民个体的出行行为选择过程,进而作用于城市交通系统,并最终产生不同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后果。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对于低碳城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导致我国目前有些城市规划实践与低碳城市的目标甚至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本研究由理论整理入手,继而通过实证研究支持,提出一套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空间与交通的规划策略。研究分别从区域层面、总体规划层面及详细规划下的居住区和街区设计三个层面来研究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从区域层面而言,我国城市与区域的交通建立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的评价标准上,加之区域土地使用模式多为粗放式,两者合力产生了高能耗的基于小汽车的区域空间布局。对比现状缺乏交通考虑的无序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是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引导的走廓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规划理论中强调的一个就业居住平衡的城市和功能上的“自我平衡”被验证并不能降低对机动车的依赖,而应是在提高居民就地就业率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公交系统将各城镇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域平衡。从总体规划层面,研究从城市密度、开发强度、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其对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规划原则:①应当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②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③以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来确定开发强度;④坚决地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的策略。从详细规划层面,研究从居住区规范入手,分析其积极性及不足,并与美国《绿色低碳社区发展评估系统》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居住区的设计仍然偏重于物质环境层面,对人的行为少有涉及,也没有明确的低碳指标。研究从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开发强度等角度分析了“大盘”、“巨型居住社区”、低密度住区产生的原因及对低碳节能居住的影响。

最后,研究对轨道交通站点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新区由于客流有限、发车间隔较长,单纯的普通公交接驳不能满足城市边缘地区轨道交通接驳需求。规划必须确保城市新区市民出行的选择多样性,除了提高普通公交覆盖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多模式交通换乘的方式来提高城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的服务半径,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规划阶段需要对步行、自行车的接驳方式,自行车停车设施作出更多的重视。研究最后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城市规划必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终极方案,并且需要针对目标建立评价的准则;②城镇体系的规划应结合区域性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才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蔓延,降低交通能耗;③鼓励适度的用地混合,考虑建立在绿色交通体系上的居住与就业的动态平衡关系,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倡小尺度街区、土地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④未来中国可持续低碳城市的结构一定是建立在骨干公交联络的自行车友好的城市框架下的,放弃自行车就是放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促进“绿色交通”;⑤城市形态结构形态的构建采用网络嵌套的理论来对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局限进行修正,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⑥开发强度取决于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这也是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个基本依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城乡规划的论文范文

你想继续缴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