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科学研究论文集韦伯

发布时间:

科学研究论文集韦伯

宗教社会学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清教徒的对照,他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呢?”韦伯专注于早期的中国历史,尤其是诸子百家和战国,在这个时期主要的中国思想学派(儒教与道教)开始突显而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检验了印度社会的架构,对照了正统的印度教教义与非正统的佛教教义,以及其它民间信仰的影响,最后并研究这些宗教思想对于印度社会在现世上的道德观的影响。政治社会学在政治和政府的社会学上,韦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一篇名为《政治作为一种职业》(Politik als Beruf)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韦伯提出了对国家的定义:亦即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在这篇论文里韦伯主张,政治应该被视为是任何会影响到控制暴力的权力分配的活动。政治也因此是纯粹来自于权力。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曾于海德堡大学求学,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作品如下: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20) 《政治论文集》(1921) 《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 《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 《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1924) 《经济与社会》(1922)《中国宗教:儒教和道教》《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代犹太教》《音乐之理性的和社会基础》《科学论文集》《一般经济史》《国家社会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等。马克斯·韦伯,经济学家,出生于德国图林根,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出版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等。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男,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双慧眼,这样就可以识人辨物,看透人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真假难辨,心隔肚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呢?有一句话说得好,想要看清一个人,不是看他的顺境,而是看他的逆境。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生也有顺境和逆境。有的人从小顺风顺水惯了,逆境一来立刻就趴下了;而有的人则能凭借优秀的品质,在逆境中乘风破浪,最后绝处逢生。所以,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楚一个人。如何真正看清一个人01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在顺风的时候,即使能力不足,但由于身边的朋友很多,所以很多问题都无法显现出来。一旦到了逆境中,身边的朋友无几,手中的资源也有限,才会真正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能力不足的人,往往会被困难打倒,从此一蹶不振。有真本事的人,则会在逆境中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最终化险为夷,东山再起。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了美国汽车行业的一个传奇。02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格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顺境看素质,逆境看品格。一个人在条件优越的时候,就算品行再好,也最多只能说明他的素质不错。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格,需要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有些人在富有时可能表现得很好,但是在突然失去一切之后,就会开始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而有的人则能不管生活贫贵与否,都能始终如一的关爱和照顾身边的人。也只有这样始终如一的人,才真正值得深交。03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真心黄渤曾说过:当你成功了,身边就都是好人,都对你客客气气。虽然这句话很直白,但是反应的问题的确很深刻:当你成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来祝贺你;但是当你在底层挣扎的时候,身边的人大都对你冷漠以待。巴尔扎克说: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认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在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会整天围在你身边,让你觉得他就是你的挚友;可是等你稍微不如以前,他就立刻会弃你而去。如果在逆境中,有个人依旧对你不离不弃,那么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04在逆境中一个人才能真正读懂人生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经历逆境的磨难,只是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如果一个人少年就很得志,在没有经历过逆境就飞的很高,那结果,一定是摔得很惨。所以有时候觉得,大器晚成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似乎才是正确合理的顺序。逆境之于我们,即是苦难,也是财富。正因为有了逆境的考验,我们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韦伯去魅观论文的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包含了下列几方面的内容: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提纲可以理解为写作思路,就是论文的目录,一般只要写到2级标题即可如:1.绪论1.1问题的提出1.2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的摘要摘要就是论文的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那开题报告包含什么部分?

一般本科开题报告包含: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

一般硕士开题报告包含:

(1)选题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文献综述

(4)研究思路与方法

(5)论文框架

(6)参考文献。

一般博士开题报告包含:

(1)问题的提出

(2)主要概念和理论评述

(3)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4)可能遇到的困难

(5)预期贡献

(6)论文结构。

以上举例了一些开题报告需要包含的内容要求,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略有调整。例如硕士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有的大学是不需要,或者有单独列出,作为开题报告以及文献综述2部分提交。

开题报告怎么写?

简单来说:

1、题目确定(由指导老师给出的方向去定题,清楚选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得到怎样的答案,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2、文献资料检索(得有足够的文献支持选题),

3、 列出大概框架

4、 着手开始写作(本科开题报告一般字数1000-3000字 硕士开题报告2000-10000字 博士开题报告5000-15000字)。

具体来说:

根据题目先查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在研究哪些内容,本科硕士不需要太多创新,但是博士需要创新,得看别人的工作量体现在哪,尤其是设计类的要总结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工作量,如果不做设计的话,则重点放在理论上。其次是总结相关资料,形成综述类的文字,开题报告应该有字数的要求。最后是搞清楚自己要做的方向从哪些角度入手,涉及的关键技术有什么,做设计时的技术路线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总之开题报告就是指导课题研究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其中最难的部分:

本科是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将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硕士是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内容的写作思路以及研究什么方法),

博士是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预期贡献(框架如何确定,写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开题报告写作中,字数的确定也是重要部分,需要每部分字数分配合理性 不要头重脚轻。

一般硕士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数量需要达到30-100个,一般博士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数量需要达到80-200个,所以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得有足够数量的文献支持,当然这些文献还需要包含国外文献,不单纯需要国内文献。那参考文献需要到哪儿找呢,一般可以从大学图书馆以及知网论文库,维普论文库,万方论文库进行检索,可以参阅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核心论文。国外资料可以从谷歌上浏览,有能力的话可以从国外大学的.图书馆进行资料检索。

关于开题报告的三个疑问:

开题报告需要多久完成?

一般本科开题报告2-5天完成,一般硕士开题报告7-15天完成,一般博士开题报告15-60天完成。

开题报告需要原创?

本科以及硕士开题报告不一定要原创的,博士需要原创的。

开题报告答辩需要注意什么内容?

1、 课题来源讲述

2、开题报告内容的研究价值阐述

3、参阅了哪些资料

4、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开题报告答辩时间是什么时候?本科开题报告答辩时间在每年3,4月,硕士开题报告答辩时间12月-来年1月,博士开题报告答辩时间一年。因地域、大学的不同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略有调整。

毕业论文怎么写提纲

实际上,它相当于由序码和词语所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制作毕业论文提纲十分必要,这是因为:

1.它能促使自己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由于编制提纲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接着按论证主题的需要,对必用材料的使用按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和调整;对不必要的材料忍痛割爱,等,因此,这就促使自己对全篇作合理的布局。

2.它能使毕业论文的框架视觉化。好的毕业论文提纲能使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下属论点及论据安排得先后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因而能使自己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3.能帮助自己在写作时,按已定的毕业论文框架沿着先后顺序行文和避免重复。由于写作毕业学术毕业论文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有了一份详细的和纲目分明的毕业论文提纲,能使自己按图索骥,流畅成文。

如果没有毕业论文提纲,虽有腹稿,写作起来,由于写作时间较长,在毕业论文写到中间或后半部时可能忘记前半部分已写的内容而又重复写上;或因时间长将应该写上的内容因遗忘而漏写,这样,就必定出现重复或漏写的情况,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编制毕业论文提纲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1.确定基本论点,就是确定全文的表达中心。在此之后,再确定下位论点,即阐发基本论点的若干个小的论点。下位论点最好写出论点句子,使其固定下来。确定下位论点时,应根据论证基本论点(上位论点)的需要选用与上位论点逻辑关系最密切、说服力最强的论据。

2.选定材料。选定材料,就是选定将要写入毕业论文中的材料。此项工作应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选出最能证明观点(上位论点、下位论点)的材料,并将它们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些材料,应当少而精。选择和整理材料应当分清主次。在选定材料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把选好的材料按问题分开;将证明每个问题的材料划分为一组;每一组的材料按使用的先后次序排列好。经过对材料作上述整理,又使其与论点连在一起,就便于下一步编制提纲。

编制提纲。要编制一份好的一万字左右的毕业学术毕业论文提纲,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有合理的项目

一般在毕业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

例如,写明:

第一,题目(中心论点);

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

第三,一至四个论据。

第二和第三项的写法,既可用标题写法,即用简要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又可用句子的写法,即用一个比较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者各有所长,各人可视自己的需要择一。

2.采用有效地编制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

(1)拟定标题,即自己给毕业论文起名字。它要求标题能传内容之神,名副其实,使读者看了一眼便知:毕业论文所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

(2)考虑构篇大小和顺序安排,既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或按什么顺序展开、阐述基本论点(全文的逻辑结构框架);又逐个安排每个下位论点,再依次考虑每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并排列好,以备行文时使用。

(3)全面、反复地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减或调整。

3.编写内容详简适当的毕业论文提纲

提纲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内容只包括毕业论文题目、下位论点,详细提纲除此之外还包括论证下位论点的各种证据。一般说来,宜编制详细提纲。因为编制这种提纲,一则能帮助自己全面地进行谋篇布局,二则能帮助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怎么写

关于大学生实习鉴定评语一

该生于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之间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厂实习。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关于大学生实习鉴定评语二

该生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工作能力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己以认真敬业,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习单位的认可。

关于大学生实习鉴定评语三

该生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关于大学生实习鉴定评语四

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一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课题的目的

1、现实的景色不同于绘画表现,绘画是对表现的再创造,它承载了作者对景色认识与对作者内心感受的表现意图。将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以及杂乱的空间层次进行梳理,将绘画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明确并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

2、将客观现实转化为绘画作品过程中,明确画面表现意图,探求现实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的关系,更直接的明确体现画面视觉语言的本质。

课题的意义

1、将绘画者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使绘画者面对现实世界进行表现时能够变得从容、清晰,意图更加明确。

2、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明确平面化油画语言在画面形式意味中的组织技巧和审美彰显,为更好的提高绘画水平和作品质量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指导。将有助于绘画实践中更自由的进行表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文献综述 (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平面化”在如今的绘画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谓的平面化,指的就是在绘画的作品中不追求三维真实空间为目的,更好地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形式因素,使绘画更臻于作为平面艺术的本质。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对艺术史的发展有过经典的概括:“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是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式的历史”。康定斯基认为,画家作为创造者应该追求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不应把模仿自然现象当做自己的目的,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创造出能够展现意图的画面;美国视觉艺术批评家苏珊·格朗在《艺术的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种在某些方面与符号相类似的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符号。”这些论述讲明了绘画形式与现实的关系,现实只是画面创作的依托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更有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清晰地表述出绘画的表现不同于现实的写照,而是创造一种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体。” 与土地和乡村的亲近,仿佛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是在再现现实世界风景画还是个性平面化语言的画面再造的形成都一开始便于土地和乡村息息相关。在土地和乡村同呼吸共命运的绘画取向中,无不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油画进入二十世纪已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世界,逐步进入到对人的本性和个性语言的画面再创造的研究和探索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平面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说起平面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绘在岩洞深处墙壁上的“洞穴壁画”就初露端倪。平面化的形式语言在印象派时期已经有明确的倾向,在塞尚、高更、和梵高的部分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作者在逐步的减弱所现物体的明暗、体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的形式布局和结构当中,塞尚以画面的独立表现为目标,从而实现了平面化。他对空间进行再构成,使二维画面可咀自由处理,而不再一味的拘泥于再现。应该说是从塞尚的画法之后,绘画史上开始出现了平面化的画面自立。梵高的作品,在东方绘画的影响下只保留了一些微弱的颜色变化。毕加索在其作品《梦》中突出运用了平面化的形式手法,将画面用舒缓的线条分割,填充色块,形成了具有立体主义语言特点和装饰性效果的油画。马蒂斯是法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表现性画家之一,他笔下的物体完全是他在作品当中把人物和物体做出了极大地简化处理,有些作品中甚至只保留了物象的大致轮廓;其作品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画面形的分割,将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组织、表现,达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抽象主义的绘画当中,多数作者更加彻底的放弃了现实世界,更为自由的在画面上进行着形与色的自由组合,用更为直接的个性语言传达着对世界的认识,代表性的画家有米罗、克里、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里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绘画,画面热情,色彩跳动,充满运动感;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之下则显得安静、理性,简单的色块对比和线条分割,展现着画家对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构成的理性思考。由国内绘画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由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构成,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认识的不同,其视觉构成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由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不少油画家,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进行表现创作且能够融汇中西美学思想的为数不多。主要的代表性画家有:四五十年代的林风眠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特别是马蒂斯等画家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平面化表现形式的油画,成就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画家吴冠中也形成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结合中国文化和审美特点的绘画形式。另外,现代还有画家如:王克举、谭平等在不断地探索能够融汇中西审美的平面化表现形式,并取得一定得成就。 在探索的过程中,作为中国的画家面临着西方审美思想和东方审美思想的碰撞,西方的绘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审美根基的不协调等问题。虽然西方油画当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绘画形式,但毕竟审美的根基不同,不能完全适合画面意图的表现。 绘画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看,观看中将审美意识、意图与现实世界融汇,形成最终的画面。平面化表现语言应注重展示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最初的观看中将本民族的审美融汇到画面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当中。绘画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对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研究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符合绘画中主体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亦将促进绘画个性化语言展现。

提出问题:

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不计其数。但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和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还需要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如何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

研究切入点:

在国内外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在《乡村》创作中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更直接的体现画面视觉语言本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英.克莱夫·贝尔.薛华译.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房建平另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浅析油画的平面化特征,2011(5)

[3]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 莫里斯·梅洛-庞蒂. 眼与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 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 张元、赵扬.艺术材料的遐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王凡.浅谈当代油画创作中平面化倾向[D].四川美术学院

[9] 易苗苗.中西方现当代油画平面性风格比较[j].美术大观,2009(4)

[10] 靳凤华绘画的抽象性--从中西方绘画比较谈抽象[期刊论文] (2004(4)

[11] 何政广.世界名家画集——克里姆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12] 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1、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将现实世界转换成画面意图的需要,成为油画创作的重点。在转换过程中,如何体现绘画的意图和如何有意图的观看成为平面化形式语言形成的关键。

2、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形式语言:创造能够彰显个性特征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并能在油画创作中熟练地运用,能够很好的展现创作意图,使创作意图与平面化形式语言完美结合是创作的最终目的。

3、利用平面化油画语言创作油画作品《乡村》。把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杂乱的空间进行梳理,在画面中充分体现出来,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语言形式中去。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读画法:搜集各种相关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作品进行研读,包括不同画种、不同材料和不同国度的绘画。对比、比较大师平面化表现语言的差异,领会画面中表现技法与表现意图和内容的关系。

2、临 摹 法: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名画进行临 摹 ,研究名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材料运用、表现方法、意图与画面的结合等,提升对平面化表现形式语言技法的把握能力。

3、实验法:对材料和表现技法结合个性化的表现意图进行反复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不断寻求更好更适合的表现方法。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油画创作中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和应用,初步形成适合画面意图和自我个性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且能够应用平面性油画语言创造出一幅完整的有意味形式的油画作品《乡村》。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1、各种纸、笔等;2、油画颜料;3、油画内框、油画布;4、媒介剂、乳胶等。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 2012年10月22日-2013年1月12日查阅收集论文资料,完成 读书笔记 确定论文选题 2 2013年1月13日-2013年3月14日分析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报告开题3 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20日论文开题答辩,确定设计(创作)草图完成论文框架和创作草图4 2013年4月21日-2013年5月10日撰写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初稿 完成论文初稿和创作初稿5 2013年5月11日-2013年5月20日修改完善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二稿修改创作正稿6 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10日修改完善论文二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三稿和创作正稿7 2013年6月11日-2013年6月15日修改论文三稿和设计(创作)正稿,参加评审答辩资格审查8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5日 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汇报展览 成绩评定推优

指导 教师 意见 (详细填写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范文二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A.W.S)、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 曦 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 摹 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分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给你!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绘制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槐早搏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铅祥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睁戚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吴林伯学术论文集特点

有人认为传统体育是指该地区或种族中由先人所遗传下来的体育活动 ,因此在一定的范围上与民俗体育活动内容有所重复 , 甚至两者有从属关系

40.《从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看中西价值观的一致性》,张岂之等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走向》,香港东方红书社2001年出版。41.《儒学与中国文学》,《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42.《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43.《文学史与文学历史的复原---关于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44.《〈孔子诗论〉与孔子的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文艺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7月)。45.《论学术规范的开放性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规范化》,职大学报(内蒙古)2002年3期。 46.《诗志与诗经及古代文学的价值》,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48.《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1月20日。49.《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论还原文学历史对于文学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7月23日。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以屈原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楚辞学第一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51.《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谈学术的尊严与当前学者的责任》,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9月17日。52.《从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文献素养到维护学位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社会科学评论(西安)2003年1期。53.《劣质遗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2003年3月20日。54.《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青年报(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55.《楚国地域文化流变的全景透视》,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3年6月24日。 56.《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57.《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58.《重视文化发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59.《爱奇心态与战国政治及文化的关系》,职大学报(包头)2004年1期。60.《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61.《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义疏》,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人文阅读,2004年5月20日。62.《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兼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04年1期。63.《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64.《赋的内涵和外延》,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学遗产。65.《屈原的放流问题》,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学遗产。66.《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北方论丛(哈尔滨)2005年1期。67.《先秦文学的学科内涵》,江海学刊(南京)2005年1期。68.《现代性立场:从中西文学观念的发展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东方朔与屈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71.《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72.《楚辞文本研究对楚辞研究的重要性》,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5年1期。73.《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编《化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订本),见《林庚诗文集》第9卷,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76.《战国巨变与欧洲浪漫主义的现象关联》,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期。77.《游国恩先生的楚辞学研究》,《中国楚辞学》第七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出版。78.《赋者古诗之流:诗经传统与汉赋的讽谏问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79.《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日本的楚辞研究史——评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人民政协报(北京),2005年8月8日,文化周刊·学术家园 80.《屈原: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期。81.《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的发展轨迹》,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期。82.《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期。83.《立足于比较文学立场的日本楚辞学史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5期。84.《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见《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出版。85. 《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86.《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评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政协报2006年1月9日学术家园总第252期。87. 《〈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及与〈诗序〉的联系》,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期。88.《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5期。89.《我眼中的孟二冬》,光明日报2006年1月14日综合6版。该文收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90.《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评程水金〈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第二卷》,人民政协报2006年2月27日学术家园总第254期。 91. 《<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解》,光明日报2006年2月24日文学遗产。92.《儒学复兴与西汉官僚的政治操守》,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1期。93.《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文艺研究2006年7期。94.《学术研究与文化责任》,《屈乡文化》2006年夏、秋合刊。95.《怀念林庚先生》,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14日学术家园总第270期。该文又载《北京盟讯》2006年9月。96.《战国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中国文化报2006年12月28日风雅中国·守望传统。97.《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9日文学遗产。98.《2005年的屈原研究与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6期)99.《怀念恩师褚斌杰先生》,职大学报2007年1期。100.《褚斌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1期。 101.《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期。102.《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国际言语文学会刊《国际言语文学》(韩国)第十五号,2007年6期。103.《屈原与溆浦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104.《文心雕龙释名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又名《取精用宏〈文心〉津梁---评陈书良〈听涛馆文心雕龙释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1期。105《破解屈原溆浦之谜序》,东方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106.《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评刘刚教授〈宋玉辞赋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5期。107.《从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认识儒家的迂远而阔于事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08.《2006年的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6期。109.《〈楚辞·九歌〉组成及主旨问题申论》,香港《新亚论丛》2007年卷,总第九期。110.《孔子诗论第一章文意解》,《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1月。111.《学术研究与学术责任—读谭家炳先生〈屈学问题综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112.《吴林伯先生学行述闻》,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8年5月5日,总第305期。113.《2007年楚辞研究述评》,云梦学刊,2008年5期。114.《楚辞·九歌主旨发微》,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3期。115.《走在路的中间》,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3期。116.《出土文献与战国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117.《访日日记》, 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118.《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出版119.《楚辞研究中的夜光珠——吴福助〈楚辞注译〉评介》,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第四十九卷,2008年7月出版。120.《共同研究-近年的出土文献和战国文学(中文、日文)》,日本教育实践研究纪要,第30卷, 2008年5月出版。 121.《楚辞原物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22.《古典新韵传承华夏文明——大树集序》,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123.《读书赋》,《书摘》2008年12期。124.《灵性诗性---诗性的中华文化序》,成都文艺,2008年5期。125.《汉乐府研究史论序》,同心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126.《屈原天问解疑序》,学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127.《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128.《左传具有现代叙事文学的文体特征》,《春秋左传研究---2008年春秋左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129.《中国人为什么敬仰和推崇屈原》,北京日报,2009年6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1期转载。130.《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学理论前沿》,第六辑,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31.《左传的叙事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09年2期。

民族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 ,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体育 、少数民族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

韦东奕的研究论文

韦东奕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他还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韦东奕已在国际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他的博士论文《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与无粘阻尼问题》被评为北京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韦东奕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部分流动稳定性等公开重要问题。如果从力学的角度让空中的流动性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对于航天事业、新能源开发等,都会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发动机的稳定性、航天助推器的上升速度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韦东奕走红网络后,他的求学经历和私生活被曝光,韦东奕从小就展现出对数学的天赋,曾两届获得数学奥林匹克满分和金牌,通过数学竞赛被保送到北大数院。

韦东奕在北大期间拒绝了哈佛大学的破格录取,在北大读完博士进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后来被聘回北大任教,人生跟开了挂一样,但是他本人却过的极其朴素,不管在哪不变的是手里的一瓶水和两个馒头。

近日,韦神又上热搜了,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2021年的第四届青橙奖,很多人对青橙奖不是很了解,这一奖项是针对青年科学家的奖项,每年选出10名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

韦东奕,1991年出生,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

韦东奕于2007年升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0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

2014年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

2018年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韦东奕科研成就

1、科研综述

韦东奕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他还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2、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2月,韦东奕已在国际数学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他的博士论文《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与无粘阻尼问题》被评为北京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高中时期曾经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精讲,保送进入了北大数学系,在北大期间参加了丘成桐数学竞赛,拿下了分析,几何,概率,应用4项金奖,可以说无人能敌,并且在生活中对吃什么穿什么都比较随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了学习数学上。

2022年5月6日,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副教授韦东奕登上了微博热搜,此前他已经登上过很多次热搜。有记者采访韦东奕,询问他爆红后有什么样的感受,韦东奕表示,爆红对于自己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除了有人会送一些东西,但是东西最喜欢的还是那个撕了标签的矿泉水瓶,因为他认为收东西会影响师德师风,我的东西的这一系列操作也让不少网友直呼赞叹,那么韦东奕到底有过哪些事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韦东奕出生在浙江,他的父亲是山东大学的数学系教授,因为受父亲的影响,韦东奕从小便非常喜欢数学,有时拿一本数学书一看就是天,在他初二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超高的数学天分进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一群高中生一起学习奥数。虽然高中生比韦东奕要更加年长,但是丝毫并没有影响韦东奕的学习状态,在他初中的时候就拿下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的总冠军。而且是以满分获得金牌,在他高二的时候参加了第50届奥林匹克数学大赛,又以满分获得金牌,随后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

在北京大学就读时,韦东奕也参与过一系列的大赛,在大赛中打败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众多学生,在北京大学本硕博连读后,韦东义,刘至北京大学任教,作为一名助理教授。韦东奕在大学就读期间还解答了一系列的方程式,在随机剧烈理论研究中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同时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他的论文甚至被评为北京大学的优秀论文。

总的来说,韦东奕是一位非常传奇的数学天才,正是因为他的数学天分,也曾让哈佛为其打破校规。

赛达伯格湖研究论文

赛达伯格湖研究的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能量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这也就是著名的林德曼定律。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Makiyo聆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19世纪30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卡尔文(M.Calvin,1911~):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必修二? :遗传方面的科学家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萨顿:美国人,细胞学家。1903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摩尔根:美国人,遗传学家,胚胎学家。他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育种: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进化:拉马克(J.B.Lamark,1744~1829):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贝尔纳(C.Bernard,1813~1878):法国人, 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W.B.Cannon,1871~1945):美国人,生理学家。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动物激素的调节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斯他林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此,他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詹森(B.Jensen):丹麦人,植物生理学家。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Paal):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F.W.Went,1903~):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 )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种群与生态系统高斯(G.W.Gause):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选修:张明觉(1908~1991):美籍华人,生于山西岚县,生理学家。他一生倾心于生殖生理学科研究,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试管婴儿和避孕药品研究的科学家之一,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l926一)和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ohler,l946一),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科学家及发明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 生态性指的是什么查看全部1个回答百度网友17d41d62011-05-27 TA获得超过427个赞关注就是具有生态性能、原则。"生态性"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生态性就是指生物同环境的统一。在宏观水平,生物的个体与群体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是绝对的;在微观(细胞)水平,各种功能性细胞都对其功能活动必然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回答于 2011-05-27赞同4查看全部1个回答方圆众合教育-14年法考培训经验-让法律学习更高效众合法考-众合技术流师资柏浪涛,左宁,孟献贵,马峰,李佳等授课指导,只讲重点,难点,锁定失分点,督导全程跟踪,助你稳妥过法考!方圆众合教育广告苏州教育-各类潮流单品,尽在淘宝热卖,快来选购!值得一看的苏州相关信息推荐苏州教育-上淘宝安心购好物!优选商品,热卖产品,在线下单,省心更放心!淘宝热卖广告考研培训公司,助你零基础突破目标分!值得一看的考研培训相关信息推荐考研培训公司,助你零基础突破目标分!考研培训_考研培训公司.18年教研沉淀,多位海归师资,量身制定课程,基础班强化班周末班,助你考考研目标分合肥新航道语言培训..广告大家还在搜生态环境治理性品什么是生态农业除眼袋的最好方法零基础学英语哪个软件好在线教育直播传奇3手游新风系统 松下柜式新风机淮南 论文教育-全网低价-服务一流!值得一看的论文相关信息推荐青岛盛明馨教育咨询广告教育 论文国内刊物发行发表网站-提供稿件-发表关注论文的人也在看青岛悦什加教育咨询广告2022【毕业论文】新教师教育论文-不过不收费-质优价廉日照通悦教育咨询有..广告什么是生态视频回答帐号已注销 回答于 2020-01-071188浏览什么是生态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那么你对生态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生态的定义 中文名称:生态系统 英文名称:ecosystem 定义1: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生物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3: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生态的介绍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的系统史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受丹麦植物学家叶夫根·尼温(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 “(原文)Ecosystem is the whole system,… including not only the organism-complex, but also the whole complex of physical factors forming what we call the environment…”(生态系统是一个的‘系统的’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 斯坦利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为生态系统下了精确的定义。 1940s,美国生态学家R.L.林德曼(R.L.Lindeman)在对赛达伯格湖(Cedar Bog Lake)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了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上的基本特点: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不可逆转; 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 这也就是著名的林德曼定律。 生态系统的简介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理壳便是由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生态系统是地理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它实质上等于地理壳。 任何一个能够维持其机能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环境提供输入(太阳辐射能和营养物质)和接受输出(热、排泄物等),其行为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但是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即在一定限度内,其本身都具有反馈机能,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它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到了更高一级水平。它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成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3.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一般不会超过4~5个。 4.生态系统是一个半开放的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具有不同特性。 (二)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成分的极其复杂的大系统。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有机体因获取能量的方式与所起作用不同而划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2O、CO2、O2、N2、矿物盐类以及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它们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并共同组成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成为生物活动的场所。 2.生产者 有机体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质中,为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提供得以生存的食物。它们是有机物质的最初制造者,是自养的。 3.消费者 有机体消费者有机体指动物。它们不能自己生产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所制造的现成有机物,取得营养物质和能量,维持其生存。所以是异养的消费者。根据其食性不同又分为: (1)植食动物 直接采食植物以获得能量的动物,如牛、马、羊、象、食草昆虫和啮齿类等,是第一性消费者。 (2)肉食动物 以捕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其中捕食植食动物者,是第一级肉食动物、第二性消费者。如蛙、蝙蝠、某些鸟类等。以第一级肉食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如狐、狼等,是第二级肉食动物、第三性消费者,这些动物一般体躯较大而强壮,数量较少。狮、虎、鹰等凶猛动物主要以第二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为生,是第三级肉食动物或第四性消费者,有时它们被称为顶部肉食动物,其数量更少。有些动物的食性并无严格限定,它们是既食动物又吃植物的杂食性动物,如某些鸟类、鲤鱼等。 4.分解者 有机体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依靠分解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机残体取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有机体再次利用,所以它们又称为还原者有机体。分解者有机体广泛分布于生态系统中,时刻不停地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发生循环。 在自然界,每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上述四种组分。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只要有非生物物质、吸收外界能量的自养生产者和能使自养生物死亡之后进行腐烂的分解者这些基本成分就够了,消费者有机体并不是必要成分。它们的存在只不过使生态系统更为丰富多彩而已。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我们把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单方向营养和能量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分为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后者是动植物死亡后被细菌和真菌所分解,能量直接自生产者或死亡的动物残体流向分解者。在热带雨林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该类食物链占有重要地位。在牧食食物链中,包括有各种消费者动物,它是通过活的有机体以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建立的,能量沿着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的途径流动。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牧食食物链传递时,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远比食物链更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像一个无形的食物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是食物网。 (四)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和,因此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指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层次上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绿色植物首先固定了太阳能和制造有机物质,供本身和其他消费者有机体利用,它们属第一营养级。第一性消费者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蚱蜢和牛都是植食动物,处于同一营养级。螳螂吃蚱蜢,猫头鹰吃田鼠,这两种捕食者动物都是第二性消费者,占据第三营养级。吃螳螂的鸟和吃猫头鹰的貂是第三性消费者,占第四营养级。还可以有第四性消费者和第五营养级。不同的生态系统往往具有不同数目的营养级,一般为3—5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组合就是营养结构 生态金字塔:指各个营养级之间某种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或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五)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和内部的比值关系。 (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进行的。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 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等等。前者在第三节种群部分已有叙述。生物组分之间的反馈现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七)生态平衡 象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生态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动态系统。大量事实证明,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和在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向着组成、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的方向演进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各种生物都占据有一定的生态位,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或中断,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得到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联系的。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天然槑17 回答于 2022-06-0459浏览—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正在加载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三个过程.(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未被利用的能量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和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3)能量的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100%.据图分析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464.6单位,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62.8单位,故传递效率约为62.8÷464.6=13.52%.(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是以化学能的学生流动的,最终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5)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的遗传、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 故答案是:(1)传递(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3)13.52%(4)化学能   呼吸作用(5)分解动植物的遗传、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强调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