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工作推进建议》正文:“三农”事业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事业之一,虽然我国已经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农业也正在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尤其是农业的机械化程度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说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有责任去探寻解决办法,以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笔者先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然后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思维 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范文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 企业管理 经验 ,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不稳定
因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在相关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监控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等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需要。我国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管理强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二、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想要改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府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扶持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等政策,使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通过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来鼓励生产机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得到实际的应用。相关农业机械企业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技术的投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内的农业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2]。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可靠性。想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当前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农民的购买农机产品能力、采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业产品质量改善、农民保养农机产品的方便性[3]。
3.如何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不够稳定,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能够展示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近年来,国际上的精准农业发展着重点在节约用水与节肥等相关农业技术方面,节约用水与节约用肥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有效实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我国相关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集中科学研发知识,实现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从而推进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随着国际智能化发展与加强,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化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机械方 面相 对于发达国家已有了很大距离。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自主研发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
三、 总结
目前,我国农业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与其他农业大国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扩散程度和农机设备使用率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要加快我国科技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按照市场走向来运作,把握好机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跳跃式进步,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做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设计技术只是简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并进行后期的维护。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来说,它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设计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农业机械的设计一般都没有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所以长期以来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农业机械设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使设计出来的农业机械更加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种类相对固定,功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没有过多的创新。比如,在播种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播种对象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可以分为条形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按照播种机工作原理的差异设计机械式和气力式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这些种类进行区别设计。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会使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加丰富,使同一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完善目前农业机械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运用。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的前景
由于现今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数字化设计技术必然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增强创新意识,下面将对这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详述。
2.1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产品的三维图像设计,通过虚拟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形状,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对机械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即可以模拟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这样就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虚拟技术还能够加快产品设计的速度,完善产品的质量。
2.2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制造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设计时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设计方案得到较快地更改,避免不够完善的计划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2.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设计
现今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样式差异不大,没有较大的改良,所生产的农业机械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作用较单一,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将会使农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较快捷、可靠地帮助研发人员设计出不同的农业机械,这将是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运用将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的发展起著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论文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从人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中耕、灌溉、施肥、植保、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2.1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积累少,我国与其他已实现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成为代替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节约成本、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大型农机不仅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 *** 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发展农机市场,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农具利用率,让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机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2.2要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
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要采取技术攻关、实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要加大保护性耕地、秸秆综合利用、高效植保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等节能、环保、增效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2.3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序
农业机械是一种劳动工具,其效益更多地反映于社会效益、长效效益和人类生存环境效益方面,属于“潜绩”工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片面的政绩观,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热衷于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而对直接反映在我国GDP经济考核指标的农业机械化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者停留在口头和档案上。
2.4制定政策法规,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其产业的弱势特征和需要扶持保护的本质特征日显突出与重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市场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各级 *** 的重视和支援,更需要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扶持,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相关规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5因地制宜,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状况、农机化技术成熟程度和经济效益状况差异较大。在这种条件下,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就应该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从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逐步发展。在发展步骤上,采取先小麦后水稻、玉米及经济作物。先经济发达地区后经济一般地区,先主攻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后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构建以农机科研推广为基础、人才为保障、产业化为发展目标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农机科研在突破单项作业技术的同时,着力解决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优化结构。同时,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资源环境方面,应加大推广保护型、节约型,转换型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起著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也必将大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农机发展获得更多的良机。新形势充满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围绕重点专案和中心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范文二:新农村农业教育机制建立
一、农业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素质,为农村建立自我造血机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加速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重新认识和审视我国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机制、保障机制的改革,逐步推进公共教育产品、准公共教育产品、半公共教育产品的相关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确保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和最大程度的资源配置优化,激发 *** 、社会、市场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促进和保障农村教育健康、有序、持久地发展,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发展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推进农业教育普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持续发展动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这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关键。高等农业院校在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的过程中,成为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为高等农业院校继续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集伟目标,赋予了农业教育体系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教育思想方面,要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要求,并结合各地区“三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体现适应性和发展性;
2、教育物件方面,要顾及包括农村居民、城镇农业人口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体现全员性和广泛性;
3、教育内容方面,与区域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涵盖包含农业思想、理论、技术等以农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领域,体现多重性和全面性;
4、教育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生或学员的学习特点,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面授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辅导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体现实效性和可行性;
5、教育资源方面,既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也要动员社会各界重视农业教育,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体现合法性和政策。[2]我国农业教育体系应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全员性、终身化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能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为主体,中小学义务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具有学科知识框架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准确、社会服务水平实力强劲、管理协调机制统一和谐等特征的综合体系。
三、农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谐的组织机制,实现“四统一、四合理”
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逐级管理的工作机构,形成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机构框架,做到“四统一,四合理”。
1、教学资源统一规划,配置合理。要以省市、区县、乡镇、村街为单位,建立四个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教学基地面积、仪器装置、师资专家、图书馆藏等多个分库,实现计算机网路管理,资源共享。特别是同级别,同类别的资源要实现统一规划,共建共管、协调利用;不同级别的资源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交叉利用。[3]
2、教学经费统一划拨,使用合理。由省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农业等有关主管部门,组成专门的农业教育经费管理办公室,制订出既符合整体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不同级别和型别的经费使用规划。严格遵循经费规划规定,统一划拨,预算逐级上报办公室,统一划块使用。
3、招生计划统一制订,布局合理。要针对区域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使培养的人才“用得上,留得住”。
4、教学督导统一安排,评估合理。要建立各级各类教学评估机构,评估指导体系要科学合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型别的教育不同侧重,同时也要考虑学科、课程等多角度分解评估。
二建设“1+1+1>3”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农业教育网路圈
通过农业教育网路的建立,形成“三教”相互促进机制、教育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态势。高级别的教育机构为低级别的教育机构培养师资和专家,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低级别的教育机构可以为高级别的教育机构在基层培训和实践上提供基础性教学资源。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间要开启壁垒、互通有无、上下一致、左右贯通,形成教育网路。争取社会各界在农业教育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援,提供有力的保障,努力利用好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为社会创造最大效益。[4]
三构筑相互衔接的学科专业平台
在学科专业设定上,以农科为主,相关学科为补充。其中,高等教育层次要注重“大而宽”,在重点建设传统农科专业的前提下,形成宽泛的学科领域,教学内容上以高新农业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为主;中等层次教育要注重“小而全”,学科不要过多,加强特色学科的多个专业建设,并使专业建设上水平,教学内容以农业技术实践为主;基础教育要注重“小而精”,更多精力放在农业基础常识传授和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的简单技术训练上。在人才培养上,依照培养层次的阶梯性上升,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推进,使培养出的一般农民必须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工作管理者具有领导、管理、推广、创新等能力,学生可以从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农业知识等培训以获得单项技能证书或综合学历证书。
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增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在抓好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生产实践,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教育机构通过与生产单位,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培养的关系,也就是实行定向培养,减少人才浪费,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向教育机构提供师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同时,生产单位与科研机构间可以互通有无,加强合作,逐渐形成“人才培养为科研、生产提供智力支援,科研、生产为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科研推动生产,生产拉动科研”的良好态势。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行业的营销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机械行业是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和大显身手的地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农业机械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作业的组织模式与农业生产燃油消耗密切相关,作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机具田间转移,降低机具空转运行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农机作业过程中的油耗。
一、作业规模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农机作业规模较小也会导致农机油耗的增加。据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农机作业规模与农机作业油耗密切相关。
1.机耕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耕燃油消耗,除了跟机耕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耕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研究发现,地形条件对燃油消耗不显著,可能由于机耕燃油消耗在平地和丘陵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或者目前的机耕作业主要在平地上进行。水稻、玉米的 种植 比例对机耕燃油消耗影响也不显著,可能由于无论种玉米还是水稻,机耕环节所耗燃油差异不大。
2.机播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播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播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和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仍然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播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同时,由于水稻插秧机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远低于旱作物机械播种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因此,水稻种植比例与机播燃油消耗也呈负相关,表示相对旱作物,水稻机械种植环节的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要低于旱作物。
3.机收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收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收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收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机作业规模对农机作业油耗的影响,是因为农户田块较小,同时,土地不规则、机耕道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业机械作业中田间转弯、转移等无用耗工过多,农业机械作业中无效行使时间较多。据研究,一个0.5hm2的地块大约长200m、宽20m,用中型 拖拉机 作业时30%的时间用在地头转弯、地块转移上,机器效率只能发挥70%。而1000m长的地块,转弯、转移时间只占10%左右,机器效率可以发挥90%。同时,作业规模过小,使得机器不能满负荷作业,油料利用率低。如:某农户分到一块长300m、宽6m的地块,需要播10行玉米,用4行玉米播种机播一个来回后剩下2行,下一次播种机只能播2行,还要空行一趟跑回来。播种机跑4趟只有2.5趟工作,1.5趟是空跑。另外,作业规模较小,其分散作业和土地划分细碎使机器进行同样的作业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据调查,联合收割机在大地块收获小麦,顷均油耗24kg,而在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30kg,高出20%;大地块旋耕作业顷均耗油15kg,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19.5~22.5kg,高出30%~50%。此外,我国农机作业条件也较差,其耕地不规则、机耕道路配套差。在规则(长方田)、平整的大地块作业,与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作业,其生产率及油耗相差可以高达50%。如把l00m长左右的地块,整合到400m长,中型机器作业有效利用率提高15%,油耗降低6%左右。此外,我国机耕道路短缺,田间转移常常要绕路行驶,路面条件差,行驶速度慢,也导致油耗增多。
二、组织模式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根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农机作业组织模式的调研数据,对“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这一单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燃油单价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组织模式的样本顷均燃油费存在明显差异,参加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要比不参加的农机户平均低4.05元。这表明,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可获得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服务,维修保养知识培训和更多的交流机会,因此,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即农机作业组织模式影响了农机户作业单位面积燃油费。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机化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重点分析了现代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措施 ,保障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农机化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技术人员
0引言
农机化是解除现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有序流动的重要保障,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政策和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农机化的发展[1-2]。根据农技推广法的要求,设立国家、省、市、县、乡镇,甚至村级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一种适用技术需要在一个地区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须提高推广工作的力度,现实情况是现代基层的农机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与示范推广工作内容不匹配
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主要由相关农机化技术的引入,试验示范,宣传培养等诸多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新机具技术的引入,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先进、适用、安全机具的调研,甚至需要农机推广部门自己先购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试验地的问题,对周边农户进行示范带动需要推广部门有自己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示范,另外每年需要组织相关的现场演示会,机具操作培训会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普遍感觉工作经费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1.2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财政供养很多地区还存在问题,人员编制都不能有效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另外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社会认可度不高,同时现在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偏向高学历、多成果,对于基层倾斜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他们职称评定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问题大大打击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存在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现象[3]。这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使得高层次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机推广队伍,现有的人员存在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老化等情况,对于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劲头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他们的专业素养存在严重问题,学历结构明显偏低。
1.3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有效开展推广工作需要一块田、一辆车、一个教室、一组设备,这是最为基本的配置,也是农技推广法要求的。然而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连自己固定办公的地点都不确定。更谈不上田、车、教室、设备的配置了。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财政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认可,认为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很强,可以向后边排一排,主要原因还是农机推广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在效果产生方面不明显,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经济效益,对其重视程度就明显下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2对策措施
2.1创新工作思想,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农技推广法赋予农机推广部门神圣的使命,是对引入的新机具、新技术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实践检验,更是用事实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试验示范的时候,由于一些地方的经费相对紧张,可以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利用农机大户、合作社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的工作创新,农机大户有使用新机具的热情,同时他们也有现成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4-5]。因此,依托国家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实现试验示范的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目前部门工作经费紧张的有效举措。
2.2拓展工作 方法 ,组织技术培训
试验示范是进行推广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组织技术培训更是一种最为直接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一些地区的办公条件相对紧张,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机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保证培训有场地,有老师,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农机校,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室和教学设备,另外还有一些培训 经验 丰富的教师队伍,技术培训可以依托农机校的一些现有设备进行。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的问题,实现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资源重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目前国家关于农民、基础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项目相对较多,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需要积极向农业部门靠拢,积极争取相关的培训项目支持,这样一来,相应的培训经费将得到有效解决,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2.3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针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需要不断拓展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国家、省级、市级需要加大对县级、乡镇、村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实现循环化、制度化的培训过程,利用几年时间,将基层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向基层倾斜,保证基层人员有上升的空间,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新机具方面更有动力。
3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认可度不高,因此作为农机推广部门需要从自己原因抓起,扭转社会对该行业的错误认识,具体来说还是需要从农机推广的重点环节抓起,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拓展工作领域组织技术培训,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推广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申佩怀.宏观调控政策扶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浅析解除我国农机流通“大服务”现状的对策[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 报告 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95-99.
[2]王克俊.构建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促进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色服务”战略谈我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报告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145-146.
[3]张 立春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机行业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58.
[4]高浩.新常态下农机化推广工作浅析[J].江苏农机化,2015(5):28-30.
[5]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2.
农业机械方面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3. 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4. 机械类论文范文
5. 机械专业论文范文
关于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几点思考 毕业论文 - 内容摘要:笔者从四方面对影响当前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刻分析,并针对如何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 键 词:工程机械;管理;维护 前言 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力。各种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然而,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做好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故障的预防、机械设备完好状态的保持以及设备功效的充分发挥。因此,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影响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主要因素目前,施工中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工作,严重制约着施工企业工程效益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影响正常施工秩序。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面广,机械设备、人员调动频繁。管理部门盲目地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或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脱节,致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1.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机械设备完好率降低。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修费用、运转费用,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降低。1.3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对施工技术、设备使用知识所知甚少,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技术素质低,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等状况,从而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此外,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不能按规定进行认真的保养、维护和大修,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机械设备常常出现故障。既花费了较大精力与高额费用进行整修,又严重贻误了正常施工工期。1.4忽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竞争力下降。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及老化现象重视程度不够,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部分管理人员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贪图方便,不考虑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 “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甚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致使机械的故障率大大增加。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威胁,而且造成整体的施工效率低下,整体施工成本增加,结果是工程收益降低,企业竞争力下降,最终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2、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加剧,施工企业注重经营效益,迫切要求降低设备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2.1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定岗到人,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其次,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建立详细的设备技术档案,并定期组织检查,技术档案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另外,实行绩效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者,在实际工作中,实行 “三定一包”制度,即定机、定人、定岗位、包维护。 “三定一包”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施工安全和工程机械的完好程度。2.2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2.3加大机械设备技术培训力度,强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和技术人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地使用机械设备。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参加机械设备操作竞赛,形成学技术、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演、技术知识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落实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企业的施工效率和竞争力。因此,作为企业要以长远利益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在这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机械更新换代的原则,通过科学检测,将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另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程机械,一律做报废处理,不得以各种原因继续使用,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只有确保了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结束语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相互协调,以科学为指导,积极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维护方法,逐步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参考文献:1、《机械设备管理大全》,刘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2-67。2、《机械原理》,安子军,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60-70。3、《工程机械使用手册》,中国水利水电总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年,5-11。4、《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著、发行,2002年,5-17-5。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行业的营销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机械行业是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和大显身手的地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农业机械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作业的组织模式与农业生产燃油消耗密切相关,作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机具田间转移,降低机具空转运行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农机作业过程中的油耗。
一、作业规模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农机作业规模较小也会导致农机油耗的增加。据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农机作业规模与农机作业油耗密切相关。
1.机耕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耕燃油消耗,除了跟机耕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耕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研究发现,地形条件对燃油消耗不显著,可能由于机耕燃油消耗在平地和丘陵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或者目前的机耕作业主要在平地上进行。水稻、玉米的 种植 比例对机耕燃油消耗影响也不显著,可能由于无论种玉米还是水稻,机耕环节所耗燃油差异不大。
2.机播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播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播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和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仍然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播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同时,由于水稻插秧机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远低于旱作物机械播种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因此,水稻种植比例与机播燃油消耗也呈负相关,表示相对旱作物,水稻机械种植环节的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要低于旱作物。
3.机收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收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收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收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机作业规模对农机作业油耗的影响,是因为农户田块较小,同时,土地不规则、机耕道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业机械作业中田间转弯、转移等无用耗工过多,农业机械作业中无效行使时间较多。据研究,一个0.5hm2的地块大约长200m、宽20m,用中型 拖拉机 作业时30%的时间用在地头转弯、地块转移上,机器效率只能发挥70%。而1000m长的地块,转弯、转移时间只占10%左右,机器效率可以发挥90%。同时,作业规模过小,使得机器不能满负荷作业,油料利用率低。如:某农户分到一块长300m、宽6m的地块,需要播10行玉米,用4行玉米播种机播一个来回后剩下2行,下一次播种机只能播2行,还要空行一趟跑回来。播种机跑4趟只有2.5趟工作,1.5趟是空跑。另外,作业规模较小,其分散作业和土地划分细碎使机器进行同样的作业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据调查,联合收割机在大地块收获小麦,顷均油耗24kg,而在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30kg,高出20%;大地块旋耕作业顷均耗油15kg,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19.5~22.5kg,高出30%~50%。此外,我国农机作业条件也较差,其耕地不规则、机耕道路配套差。在规则(长方田)、平整的大地块作业,与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作业,其生产率及油耗相差可以高达50%。如把l00m长左右的地块,整合到400m长,中型机器作业有效利用率提高15%,油耗降低6%左右。此外,我国机耕道路短缺,田间转移常常要绕路行驶,路面条件差,行驶速度慢,也导致油耗增多。
二、组织模式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根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农机作业组织模式的调研数据,对“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这一单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燃油单价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组织模式的样本顷均燃油费存在明显差异,参加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要比不参加的农机户平均低4.05元。这表明,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可获得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服务,维修保养知识培训和更多的交流机会,因此,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即农机作业组织模式影响了农机户作业单位面积燃油费。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机化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重点分析了现代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措施 ,保障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农机化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技术人员
0引言
农机化是解除现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有序流动的重要保障,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政策和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农机化的发展[1-2]。根据农技推广法的要求,设立国家、省、市、县、乡镇,甚至村级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一种适用技术需要在一个地区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须提高推广工作的力度,现实情况是现代基层的农机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与示范推广工作内容不匹配
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主要由相关农机化技术的引入,试验示范,宣传培养等诸多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新机具技术的引入,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先进、适用、安全机具的调研,甚至需要农机推广部门自己先购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试验地的问题,对周边农户进行示范带动需要推广部门有自己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示范,另外每年需要组织相关的现场演示会,机具操作培训会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普遍感觉工作经费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1.2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财政供养很多地区还存在问题,人员编制都不能有效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另外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社会认可度不高,同时现在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偏向高学历、多成果,对于基层倾斜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他们职称评定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问题大大打击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存在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现象[3]。这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使得高层次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机推广队伍,现有的人员存在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老化等情况,对于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劲头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他们的专业素养存在严重问题,学历结构明显偏低。
1.3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有效开展推广工作需要一块田、一辆车、一个教室、一组设备,这是最为基本的配置,也是农技推广法要求的。然而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连自己固定办公的地点都不确定。更谈不上田、车、教室、设备的配置了。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财政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认可,认为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很强,可以向后边排一排,主要原因还是农机推广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在效果产生方面不明显,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经济效益,对其重视程度就明显下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2对策措施
2.1创新工作思想,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农技推广法赋予农机推广部门神圣的使命,是对引入的新机具、新技术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实践检验,更是用事实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试验示范的时候,由于一些地方的经费相对紧张,可以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利用农机大户、合作社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的工作创新,农机大户有使用新机具的热情,同时他们也有现成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4-5]。因此,依托国家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实现试验示范的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目前部门工作经费紧张的有效举措。
2.2拓展工作 方法 ,组织技术培训
试验示范是进行推广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组织技术培训更是一种最为直接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一些地区的办公条件相对紧张,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机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保证培训有场地,有老师,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农机校,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室和教学设备,另外还有一些培训 经验 丰富的教师队伍,技术培训可以依托农机校的一些现有设备进行。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的问题,实现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资源重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目前国家关于农民、基础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项目相对较多,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需要积极向农业部门靠拢,积极争取相关的培训项目支持,这样一来,相应的培训经费将得到有效解决,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2.3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针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需要不断拓展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国家、省级、市级需要加大对县级、乡镇、村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实现循环化、制度化的培训过程,利用几年时间,将基层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向基层倾斜,保证基层人员有上升的空间,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新机具方面更有动力。
3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认可度不高,因此作为农机推广部门需要从自己原因抓起,扭转社会对该行业的错误认识,具体来说还是需要从农机推广的重点环节抓起,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拓展工作领域组织技术培训,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推广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申佩怀.宏观调控政策扶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浅析解除我国农机流通“大服务”现状的对策[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 报告 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95-99.
[2]王克俊.构建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促进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色服务”战略谈我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报告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145-146.
[3]张 立春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机行业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58.
[4]高浩.新常态下农机化推广工作浅析[J].江苏农机化,2015(5):28-30.
[5]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2.
农业机械方面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3. 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4. 机械类论文范文
5. 机械专业论文范文
在机械专业教学中,以不借助电脑、投影仪和幕布等多媒体设备而进行教学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已经日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工程导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范文 一:农机安全风险评析
1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价过程
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是采用科学的 方法 和程序识别、分析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 措施 以消除或减少农业机械在安装、使用、维修等环节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安全。其过程包括风险分析(产品限制的确定、危险识别、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定和风险减少。安全风险评价为迭代过程。通过安全风险评定,对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应采取消除或减少风险的措施,并重新进行风险(包括再生风险)分析和评定,直至安全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2农业机械危险识别
在对危险识别前,首先应确定机械的限制。即描述产品作业功能、预定使用范围、可预期的误用、使用和维修环境,以确定危险识别范围。一般可根据产品功能及使用操作来描述。如 拖拉机 加油、加水、上车、启动、前进、转向、倒退、制动、停车、驻车、下车、悬挂、牵引、提升、维修等。危险是指潜在的伤害源。农业机械产品存在的主要危险包括:机械危险(如挤压、剪切、冲击、缠绕、吸入或卷入、切割、高压流体喷射等)、电气危险(如与带电部件接触)、热危险(如与高温物体接触、热辐射等)、噪声危险、振动危险(如座椅、手把振动)、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如人体与农药接触)及滑落、绊倒及跌落危险。不同农业机械产品,可能产生危险的形式及多少各异。危险识别目的是在机械限制范围内确定并形成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的清单。危险识别应在农业机械的寿命期间内系统地识别所有阶段(如运输、安装、使用、停用、维修等)的全部相关任务中可预见的危险。危险识别一般采用至上而下及至下而上两种方法。至上而下法是以潜在的后果(如挤压、烧伤)清单为起点,确定造成伤害的危险。至下而上法是以检查所有的危险为起点,考虑确定的危险状态下所有可能出错的途径(如制动功能失效、人为差错)及其导致伤害的方式。相比而言,至下而上法更为全面彻底,但过程较复杂。
3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为伤害发生的概率及伤害造成严重程度的综合。农业机械安全风险评估是依据农业机械产品的危险识别结果,确定各种伤害发生概率及伤害造成严重程度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每个危险状态或事故的最高安全风险。通常用等级、指数、或分数表示安全风险的大小。评估伤害发生概率应在考虑暴露危险区人员、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产品特征、产品成熟度、生产企业规模、生产方式)、避免或限制伤害等因素后确定。伤害造成严重程度可在考虑伤害或影响健康的程度(如轻微、严重、死亡)及伤害的范围(如人数)后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为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两类。常见方法有风险矩阵法、风险图法、数值评分法、定量风险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其中风险矩阵法和风险图法较简单,也较常用。
3.1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针对每一识别的危险,将决定危险事件风险的两个因素即伤害严重程度和引起伤害的概率划分为相应等级,形成风险矩阵,用交叉单元来定性地衡量风险大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风险矩阵选择、伤害严重程度评价、伤害发生的概率评价和得出风险等级四个步骤。
3.2风险图法
风险图以决策树为基础发展而来,其特点是使所评价的危险形象化,便于分析比较。风险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风险参数(严重程度、暴露度、危险事件发生概率、避免可能性),每个节点的分支分别代表相应风险参数的等级(如轻微的、严重的)。风险评估时,从起点开始,在每个节点处沿着所确定等级的分支向前,末端指向就是风险等级。
4农业机械安全风险的减少
安全风险评价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由安全风险因素构成,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就要减少或消除影响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危险源、发生的概率或伤害程度)。而减少或消除影响风险等级的风险因素可通过在产品设计阶段及在使用阶段采用相应措施来实现。
4.1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采取消除或减少安全风险的措施
1)本质安全设计制造。即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消除或减少危险。如去除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覆盖件上存在的锐角,加大拖拉机操作手柄与相邻部件的间隙可以消除其带来的划伤或挤压危险。不是所有的危险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制造完全消除,当存在设计不能消除的危险时,应通过设计制造减少风险。如降低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的行驶速度和质心高度来提高稳定性;采用减震机构减少拖拉机座椅振动等。本质安全设计制造是减少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应优先采用。2)安全防护措施。当不能通过产品设计制造消除或充分地减少安全风险时,应采用限制暴露于危险、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概率或消除或降低伤害可能性的安全措施。如对收割机、拖拉机外露旋转件加装防护罩,对动力喷药机安装安全阀限制压力。3)使用信息。使用信息是对采取本质安全设计和防护措施后的遗留安全风险提出使用警告,以降低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如在农业机械危险部位粘贴安全警告标志、标签;安装喇叭、后视镜等信号装置;在产品使用 说明书 中说明安全使用规则;限制使用范围等。
4.2在产品使用阶段采取减少风险的措施
多数农机产品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采取安全风险减少措施后,因产品具有的固有特性、生产与设计的差异等原因,仍然会遗留安全风险。对此,应在使用阶段对遗留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实施行政许可管理,即通过实施许可制度减少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我国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员驾驶证制度;拖拉机、收割机安全年检制度;植保机械实施CCC认证制度等。二是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三是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四是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如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安全帽等。5结束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减少农机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农业机械产品使用安全性。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估的结果是科学制定农业机械产品安全标准、安全监管措施的基础。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技术变化及维护
1.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
农业机械在投入使用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会逐渐与初始标准值产生偏离。当技术性能指标尚未超出允许的极限值时,机械满足基本要求而正常工作,可以认为这时的技术状态是正常的。当超出允许的极限值以后,机械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例如工作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急剧下降、机械故障急剧增加等,这种现象称为技术状态恶化。这时应当停止使用,进行修复或报废。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具体变化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曲轴与轴承、活塞与缸套等运动配合件的基本恶化形态是配合间隙增大,其规律是:配合间隙的增加速率在工作初期较大,当工件相互磨合之后,间隙增加,速率下降,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当配合件间隙增大到极限值后,在配合件之间将出现撞击作用和润滑条件恶化,如果继续工作,会造成机器的损坏。
又如过滤式机油滤清器,其基本恶化形态是滤网脏堵,它的变化规律是:在工作初期由于过流量大,滤网表面隔滤机油中杂质的作用较强,杂质积累速度较快。随着工作时间加长,滤网表面脏堵程度加大,机油通过量减少,隔滤杂质的作用减弱,杂质积累速度减慢。一旦滤网表面完全堵塞,就会完全丧失其隔滤杂质的作用。机械的 其它 零部件,也都有自身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由于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和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在工作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形态和规律也有差别,他们都对整机的技术状态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其中,主要零件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各主要零部件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整机技术状态的变化趋势,以便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比较复杂和贵重的农业机械,并不是一次性使用后立即报废,而是经过反复 修理 继续使用的。在机械的主要性能指标临近极限时,适时进行修理,使主要性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标准值,机械就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在技术指标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技术状态。
2.农业机械的维护制度
农业机械的技术维护制度,是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正常技术状态而执行的一种技术维护体制,它包括应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内容、进行方式以及必须达到的标准。尽管目前农业机械大部分由农机户自主经营,但是,科学的维护制度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才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主要有三种维护制度:
一是故障维护制度。机械一直使用到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才被迫停车进行维护。当前农机户普遍采用这种被迫的维修制度,虽然可以节省日常的维护费用,并且有可能使某些零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机器技术状态早期恶化,非但不能使全部机器零件的技术寿命得到充分利用,还常常引起严重的损坏,使机械无法修理而早期报废。
二是定期维护制度。按固定的周期对机械进行强制性技术维护。它的周期是根据机械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的,可以按计划对机械采取技术维护措施,预防机械发生故障而损坏,保持机械工作的可靠性。这是一种科学的维护制度,但未引起农机户的普遍重视。
三是按需维护制度。定期对机械进行不拆卸检测,按照技术状态的需要对机械进行维护。这也是一种计划预防维护制度,它既可以保持机械有高度的使用可靠性,又可以使机械零部件的技术寿命得到充分利用,它比定期维护制度还先进。建议农民朋友广泛采用。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行业的营销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机械行业是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和大显身手的地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农业机械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作业的组织模式与农业生产燃油消耗密切相关,作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机具田间转移,降低机具空转运行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农机作业过程中的油耗。
一、作业规模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农机作业规模较小也会导致农机油耗的增加。据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农机作业规模与农机作业油耗密切相关。
1.机耕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耕燃油消耗,除了跟机耕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耕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研究发现,地形条件对燃油消耗不显著,可能由于机耕燃油消耗在平地和丘陵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或者目前的机耕作业主要在平地上进行。水稻、玉米的 种植 比例对机耕燃油消耗影响也不显著,可能由于无论种玉米还是水稻,机耕环节所耗燃油差异不大。
2.机播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播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播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和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仍然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播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同时,由于水稻插秧机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远低于旱作物机械播种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因此,水稻种植比例与机播燃油消耗也呈负相关,表示相对旱作物,水稻机械种植环节的单位作业面积燃油消耗要低于旱作物。
3.机收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机收燃油消耗,除了跟机收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跟劳均耕地面积显著负相关,即劳均耕地面积增加,燃油消耗就减少。这表明,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机收燃油消耗的一定幅度下降。从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也应该鼓励市场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机作业规模对农机作业油耗的影响,是因为农户田块较小,同时,土地不规则、机耕道短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业机械作业中田间转弯、转移等无用耗工过多,农业机械作业中无效行使时间较多。据研究,一个0.5hm2的地块大约长200m、宽20m,用中型 拖拉机 作业时30%的时间用在地头转弯、地块转移上,机器效率只能发挥70%。而1000m长的地块,转弯、转移时间只占10%左右,机器效率可以发挥90%。同时,作业规模过小,使得机器不能满负荷作业,油料利用率低。如:某农户分到一块长300m、宽6m的地块,需要播10行玉米,用4行玉米播种机播一个来回后剩下2行,下一次播种机只能播2行,还要空行一趟跑回来。播种机跑4趟只有2.5趟工作,1.5趟是空跑。另外,作业规模较小,其分散作业和土地划分细碎使机器进行同样的作业需要消耗更多的油料。据调查,联合收割机在大地块收获小麦,顷均油耗24kg,而在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30kg,高出20%;大地块旋耕作业顷均耗油15kg,一家一户小地块顷均油耗19.5~22.5kg,高出30%~50%。此外,我国农机作业条件也较差,其耕地不规则、机耕道路配套差。在规则(长方田)、平整的大地块作业,与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作业,其生产率及油耗相差可以高达50%。如把l00m长左右的地块,整合到400m长,中型机器作业有效利用率提高15%,油耗降低6%左右。此外,我国机耕道路短缺,田间转移常常要绕路行驶,路面条件差,行驶速度慢,也导致油耗增多。
二、组织模式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根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农机作业组织模式的调研数据,对“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这一单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燃油单价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组织模式的样本顷均燃油费存在明显差异,参加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要比不参加的农机户平均低4.05元。这表明,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农机户可获得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服务,维修保养知识培训和更多的交流机会,因此,是否加入地方农业机械行业协会或农业机械合作社,即农机作业组织模式影响了农机户作业单位面积燃油费。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机化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重点分析了现代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措施 ,保障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农机化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技术人员
0引言
农机化是解除现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有序流动的重要保障,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政策和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农机化的发展[1-2]。根据农技推广法的要求,设立国家、省、市、县、乡镇,甚至村级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一种适用技术需要在一个地区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须提高推广工作的力度,现实情况是现代基层的农机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与示范推广工作内容不匹配
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主要由相关农机化技术的引入,试验示范,宣传培养等诸多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新机具技术的引入,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先进、适用、安全机具的调研,甚至需要农机推广部门自己先购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试验地的问题,对周边农户进行示范带动需要推广部门有自己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示范,另外每年需要组织相关的现场演示会,机具操作培训会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普遍感觉工作经费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1.2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财政供养很多地区还存在问题,人员编制都不能有效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另外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社会认可度不高,同时现在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偏向高学历、多成果,对于基层倾斜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他们职称评定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问题大大打击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存在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现象[3]。这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使得高层次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机推广队伍,现有的人员存在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老化等情况,对于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劲头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他们的专业素养存在严重问题,学历结构明显偏低。
1.3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有效开展推广工作需要一块田、一辆车、一个教室、一组设备,这是最为基本的配置,也是农技推广法要求的。然而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连自己固定办公的地点都不确定。更谈不上田、车、教室、设备的配置了。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财政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认可,认为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很强,可以向后边排一排,主要原因还是农机推广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在效果产生方面不明显,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经济效益,对其重视程度就明显下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2对策措施
2.1创新工作思想,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农技推广法赋予农机推广部门神圣的使命,是对引入的新机具、新技术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实践检验,更是用事实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试验示范的时候,由于一些地方的经费相对紧张,可以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利用农机大户、合作社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的工作创新,农机大户有使用新机具的热情,同时他们也有现成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4-5]。因此,依托国家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实现试验示范的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目前部门工作经费紧张的有效举措。
2.2拓展工作 方法 ,组织技术培训
试验示范是进行推广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组织技术培训更是一种最为直接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一些地区的办公条件相对紧张,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机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保证培训有场地,有老师,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农机校,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室和教学设备,另外还有一些培训 经验 丰富的教师队伍,技术培训可以依托农机校的一些现有设备进行。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的问题,实现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资源重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目前国家关于农民、基础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项目相对较多,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需要积极向农业部门靠拢,积极争取相关的培训项目支持,这样一来,相应的培训经费将得到有效解决,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2.3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针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需要不断拓展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国家、省级、市级需要加大对县级、乡镇、村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实现循环化、制度化的培训过程,利用几年时间,将基层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向基层倾斜,保证基层人员有上升的空间,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新机具方面更有动力。
3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认可度不高,因此作为农机推广部门需要从自己原因抓起,扭转社会对该行业的错误认识,具体来说还是需要从农机推广的重点环节抓起,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拓展工作领域组织技术培训,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推广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申佩怀.宏观调控政策扶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浅析解除我国农机流通“大服务”现状的对策[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 报告 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95-99.
[2]王克俊.构建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促进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色服务”战略谈我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09年农机政策与市场报告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09:145-146.
[3]张 立春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机行业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58.
[4]高浩.新常态下农机化推广工作浅析[J].江苏农机化,2015(5):28-30.
[5]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2.
农业机械方面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3. 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4. 机械类论文范文
5. 机械专业论文范文
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7、主要参考文献;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思维 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范文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 企业管理 经验 ,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不稳定
因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在相关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监控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等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需要。我国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管理强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二、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想要改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府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扶持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等政策,使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通过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来鼓励生产机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得到实际的应用。相关农业机械企业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技术的投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内的农业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2]。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可靠性。想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当前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农民的购买农机产品能力、采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业产品质量改善、农民保养农机产品的方便性[3]。
3.如何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不够稳定,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能够展示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近年来,国际上的精准农业发展着重点在节约用水与节肥等相关农业技术方面,节约用水与节约用肥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有效实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我国相关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集中科学研发知识,实现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从而推进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随着国际智能化发展与加强,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化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机械方 面相 对于发达国家已有了很大距离。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自主研发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
三、 总结
目前,我国农业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与其他农业大国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扩散程度和农机设备使用率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要加快我国科技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按照市场走向来运作,把握好机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跳跃式进步,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做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设计技术只是简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并进行后期的维护。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来说,它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设计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农业机械的设计一般都没有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所以长期以来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农业机械设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使设计出来的农业机械更加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种类相对固定,功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没有过多的创新。比如,在播种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播种对象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可以分为条形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按照播种机工作原理的差异设计机械式和气力式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这些种类进行区别设计。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会使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加丰富,使同一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完善目前农业机械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运用。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的前景
由于现今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数字化设计技术必然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增强创新意识,下面将对这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详述。
2.1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产品的三维图像设计,通过虚拟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形状,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对机械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即可以模拟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这样就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虚拟技术还能够加快产品设计的速度,完善产品的质量。
2.2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制造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设计时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设计方案得到较快地更改,避免不够完善的计划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2.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设计
现今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样式差异不大,没有较大的改良,所生产的农业机械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作用较单一,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将会使农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较快捷、可靠地帮助研发人员设计出不同的农业机械,这将是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运用将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般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就是参考文献看的少了,你有时间还是多看看机械工程与技术里面的文献,看的多了就会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