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死美国丫的!
15 求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左右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在接受军事理论的教育之前,我总感觉,自己并没有参军,自然军事就离自己很遥远,看到身边的身着戎装的军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一个血性男儿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由此,我体会到了军事的那种震撼的力量,那种男子汉气概的彰显。对军人,生成了一股浓烈的敬意,还有热切的向往。到目前为止,军理老师主要介绍了两种战争思想,一个是孙子兵法,另外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我看来,孙子兵法简约概括,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阐发作战制敌的思想。虽然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但是由于他采用了保留作战经典思想,和高度抽象的方法,使得该兵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在军界,商界,甚至文化界,都被广泛的应用,真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的思想,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军事家毛泽东,综合吸收了前人军事理论的精华,并加以创造和发展,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实践,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该理论,除了包含丰富的作战方法,还充满了哲学的色彩,其正确性,先进性,指导性,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体会,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发展完善。这两种思想,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军事理论的智慧。同时,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培养一种军人的气魄,军人的情操,军人的雄心,而这些与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现在,世界上仍然在发生很多针对华人的不公平事件。像华人在外受歧视,甚至被辱,国家领空遭受侵犯,国家自主权利受到干涉,面对这些行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拍案而起,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强大,才有说话的权利,才有受尊重的资本。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战争,最后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实际上,是胜利的一方,才能成为正义的一方。而军事力量又是一个国家的强大的最有力的表示。所以,要想捍卫祖国的利益,保卫祖国的领土,使祖国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国土之争,历史争议,分裂活动,归根结底,军事是最有力,最彻底的解决手段。虽然,人们有时会采取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在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军事力量的威慑。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与战争所围绕的永恒主题,也是历史的真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青年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知道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恋爱,玩乐,似乎就没有其他任何事情。于是,爱国情怀,军事理念,民族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对国防,对军事,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必将极大的削弱我们的军事力量,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下一代领导者。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这些奶油化的青年,怎样端起武器,奋勇杀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年问题的严峻性,并且在现在,就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大学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认真对待,给予高度的重视。总地说来,以上是我经过这八周的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想肯定有很浓重的个人色彩,毕竟这次我说的都是我所想,没有加什么修饰。关于军事理论的学习,我还有个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课件,来展现丰富多彩的军事天地,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最好多介绍一些经典战例,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你再整理一下,减少些字。
冷战后美国做出的调整如下:重点移向亚州;立足于同时打几个局部战争;大力开发空天战武器;继续遏制中、俄的发展,打击“危险国家”;保持强大军力并加强对某些国家的侦察,为下一步的空天战奠定基础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只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只不过在小布什期间投入不够多,这两年希拉里一直强调美国要重返亚太,而今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东移。美国为何垂涎于亚太地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分别访问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近期美国一直高调宣扬“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重返亚太,其背后的真实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希拉里出访前称,随着亚太地区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战略与经济重心,“这里也将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美国外交在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亚太地区增大投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美国遭遇了令人头疼的一连串挑战:全球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恐怖主义威胁、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遭遇的直接挑战、以及仍在演变之中的中东及北非局势。美国目前面临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对抗情绪升温,而欧盟自己都帮不了自己,美国只有在依旧繁荣的亚太地区寻求克服危机的道路。然而美国又宣称做太平洋领导者,其矛头实际所指是中国,而且美国也不隐晦这样的战略意图或安排。随着中国崛起以及与东盟国家关系越来越好,美国感觉中国越来越可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因此,美国战略东移的目标实际上牵制、遏制中国,平衡中国的发展。又如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钱说,奥巴马在2012年的连任机会取决于他的经济业绩,“当你寻找光线,也就是增长的来源时,主要答案之一是对亚洲的出口。这是本届总统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特别是在选举期间。”美国重返亚太打造“太平洋世纪”——借助APEC、TPP、完善地区多边机制打造“太平洋世纪”2011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召开之际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将“坚守在这里”,他承诺说在将来数年内巩固美国在亚洲的地位美国高度重视APEC峰会,并全力参与2011东亚峰会,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框架协定,试图在亚太树立一个高质量、具有约束力的地区经济合作样本。所以,奥巴马亚太行的重头戏就是在于出席东亚峰会,此访标志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从经济、军事、民主与人权的视角看,奥巴马亚太行有三大看点: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以TPP领导地区经济合作,并为美国商品出口及投资寻找机会。二是加强军事存在。美澳达成驻军协定,美军从2012年起在澳大利亚北部部署250名海军陆战队员,未来驻澳美军总兵力将达到2500人。据称,与驻日、驻韩美军基地相比,驻澳基地距离南海更近,有利于美国作出反应。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美越、美日澳、美韩、美菲、美澳等联合军演陆续上演,美国试图通过联合军演达到显示其军事存在的目的。三是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宣布12月初访问缅甸,意在推动缅甸改革进程。缅甸大选以来,美国与缅甸接触增多,设立了对缅事务特使。最近,缅甸政府释放了部分政治犯,进一步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美国政府认为缅甸“改革之风已经吹起”。11月17日,奥巴马与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通话后,宣布了希拉里出访的消息。——美国雁形安全模式从 2010 年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 构造了“雁型安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美国是雁首。第二梯队是 美日、美韩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被置于首要位置,是美国接触亚太 地区的“基石”,美日韩三边存在形成军事同盟的趋势。第三梯队是 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等盟国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印 尼、越南和印度的关系,这一梯队的显著特点是以地区为平台,呈现 出网络化发展趋势,这也是美国塑造亚太地区秩序最广阔的依托。美国“重返”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周边产生的影响中国在周边海域不仅有岛礁主权争端、 海洋油主权争端、海 洋油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以及海域划界争议,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 突激化的危险。在南海问题上遭到挑衅,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TPP协议在经济、贸易、军事、政治上表现了美国对华全面包围,使美国成为亚太经贸机制的中心,改写亚太经贸版图,并且在美国加入东亚峰会之后,削弱了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从而扩大了美国的控制力。从地缘角度看,美国正在加速从东亚到中亚的战略链条连接力度,从韩国、日本、关岛、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乌兹贝克斯坦的海外驻军基地,一旦完成,环形包围圈将构建完毕。——雁形安全模式对我国周边安全造成如下 影响: 首先,进一步强化与盟国的安全合作。在美泰、美菲、美澳 双边层次上,美国也进一步深化了同盟关系。其次,“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队间加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 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随着南海争端的白热化,美国不仅增强在 太平洋的军事实力,还主导和支持“雁型安全模式”不同梯队成员间 的安全合作。在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中,既包括南海争端的 主要相关方菲律宾和越南,又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它们分 别处于梯队的不同层次, 除了直接与美国保持紧密程度不等的大安全 合作外,彼此之间还存在密切而频繁的互动,它们的共同目的则是制 衡中国。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运“时”帷幄美国大选年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阿基诺三世上台后,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着实给中国减压;缅甸新政府上台后一系列新举措使中缅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马英九连任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台湾多数选民认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乐享两岸“和平红利”;朝鲜领导人更替以及韩国大选,可能给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带来新变化;——海洋战略面对当前的海洋安全形势,中国正致力于加强海上防御力量,打造一 支满足中国海防需要的海军。 这包括建造新型潜艇、购买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研发类似用于攻击舰艇等等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武器,加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 稳步推荐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丰富东盟与日韩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的内容和完善的合作体系。——外交战略 以政经合一的方式管控周边局势。增强中美战略互信与合作,带动亚洲经济互惠互利,塑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建立均衡的地区秩序,既扩展中国的利益,又容纳美国的利益,同时又使周边国家收益;采取合作性参与战略,来维持地区稳定;建立以多个次区域为依托点的周边外交战略;从而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等级秩序。——应对美国“太平洋世纪”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对于中国来讲,目标就是要紧紧盯住对方 这头狼,对方的破绽,就是我们取胜的机会。虽然对方现在向我们亮出了金融危机的"破绽",但这不是决定性的。 北美的市场确实十分萧条,但这并不等于已经伤到对方的筋骨--躺在地方流血的恶狼咱又不 是第一次见到,中国早就有农夫与蛇的典故。打下钓鱼岛,只是一个战术问题,解决日本的未来,是战役问题,重定中美势力范围,才是战略问题。 而且只有战役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好战略问题。对与少见于媒体之上的琉球地位问题也渐趋多了起来,至少中国官方已不禁止讨论这样的问题, 琉球地位未定对日本的打击远高于钓鱼岛的讨论。 同时,琉球问题的解决,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如果说中国与日本的 冲突如何收场,那为日本量身定做一份合适的未来,则是上上之选择。 琉球地位未定的强化,必然会避免中国在钓鱼岛战后"守"的困境。而这一战略的实施, 中国则必然重温大明水师对琉球海域的主导权。 同时, 琉球问题的解决,也必使头狼门户洞开,其关岛基地直接面临中国兵锋之下。
重点移向亚州;立足于同时打几个局部战争;大力开发空天战武器;继续遏制中、俄的发展,打击“危险国家”;保持强大军力并加强对某些国家的侦察,为下一步的空天战奠定基础。
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太好的时期,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就不说了,他们和中国的外交与美国重返亚太,没有太大的联系,因为美国在他们的国家有军事力量存在,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和中国存在南海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狐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不断的在南海制造事端,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外交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遏制本身并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本报记者张燕采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太平洋不会有大风浪庞中英近些年来,美国一直不断宣称要“重返”亚太地区,实际上并无重大动作。但今天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太一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撰文宣称“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动作是明显的,可以说美国是在回归亚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不过,庞中英表示,美国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不应仅仅理解为是针对中国的,其实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调整,是想通过亚太地区克服美国国内的危机。“很明显,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权力的转移,这种转移的背景则是:欧元区问题成堆、美国从中东的撤离、美国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以及政党之间的僵局等等。”庞中英说,“如果我们不带意识形态的色彩来看,美国今天的动作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为本国遭遇的危机寻求解决办法。美国目前面临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对抗情绪升温,而欧盟自己都帮不了自己,美国只有在依旧繁荣的亚太地区寻求克服危机的道路。”至于美国力推的TPP,庞中英认为,TPP并非现在才有的,从自由贸易区的角度来说,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不前,美国现在亟须开拓他国市场,而不是为他国提供市场,推动TPP同样是为了改变美国当前巨大的贸易逆差现状。
第一,中国是亚洲国家,只要中国在发展,其影响力必然要增加。不管 美国或者一些亚洲国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他们必须调整政策来适应这个新环境。中国 政府如果政策得当,影响力扩大会快一些。第二,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仍然会继续,但随着 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少。美国政府如果政策得当,影响力衰落会慢一些。第 三,中国并无意愿把美国赶出亚太地区。尽管中国的影响力在提高,但并没有能力独家来履 行国际甚至是区域责任。 美国的存在合乎中国的利益, 因此需要中美合作的空间还是巨大的。 从最糟糕的结局来说,假定美国能够在亚洲把中国“遏制”住,使得中国不会挑战其在 本区域的利益, 但这并不能在任何意义上保障美国可以维持其世界霸权的地位。 如果美国把 中国视为是“敌人”,这个“敌人”过于庞大,必然消耗其大部分资源与精力。这必然导致 美国所构建起来的支撑起世界霸权的大厦的解体。 今天的美国霸权地位,是美国自一战之后 尤其是二战以来精心构建起来的。 “重回亚洲” 必然要求美国减少其在其它地方 (包括欧洲、 非洲、中东等地)的存在,其在这些地方的影响力也必然衰退。实际情况也如此。美国在其它地区的霸权地位,动摇速度之快也超出人们的预料。即使在亚洲,美国也今不如昔,说得多,做得少。美国“重回亚洲”的战略要求亚洲有关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和美国冷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和营建“北约”的战略,营造一个欧洲秩序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人们可以再次回到修昔底德所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 “如果没有充裕的财库,要想支撑一个长期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这也可应用到中美两国的关系上。如果美国要单纯从战 略上围堵中国,其很难有可持续性。 对美国的“重返亚洲”,中国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但显然没有必要恐惧到陷入“修昔 底德陷阱”。在亚洲,两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而在美国力量急剧衰落的中东、非洲,甚 至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欧洲, 中国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太平洋两岸能够容得下中美 两国,这个地球更是容得下中美两国。既然中国没有意图挑战美国,实在没有必要恐惧,所 需要的仅仅是理性。
美国霸权主义解析摘要: 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是无发置身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之外的,是无法回避美国霸权主义的。美国霸权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在于浓厚的基督教文化;美国独立后,通过各种手段大规模扩张走上了霸权之路;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通过建立制度霸权,利用“新干涉主义”理论,全球化来推行起霸权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是为了争夺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和利用霸权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美国霸权主义 思想文化根源 美国霸权主义实质 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是无发置身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之外的,是无法回避美国霸权主义的。因此,研究美国的霸权主义,特别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就构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 一、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 “我们本应是座山巅之城,让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望着我们。”这句话代表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源头。它的意思是说,最早来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就是为了逃避当时欧洲社会黑暗的封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让他人敬仰,仿效的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尽管没有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明定基督教为国教,但基督文化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其文化“主流的主流”。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美所倡导的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是鼓励提倡人们信仰基督教,而不是信仰基督教之外的各种另类宗教。说它是一个宗教观念最深的国家一点都不算过分。 在周末,一多半美国人都会去教堂。相比之下,欧洲国家、加拿大只有10%——20%的人去教堂。并且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都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背诵“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也就是说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就是在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美国在这点上实际上与穆斯林社会更加相近。我们知道,基督教文明,它有一个让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无法接受的观点就是,他们自认为是上帝派来的“教导所有民族的宗教”,给自己赋予了使所有人都改变其信仰的使命。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美国人认为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世界上可怜的人们送去上帝的福音。认为美的行为带有“人类救世主“般的宗教使命感,要在全世界传播其所界定的民主自由。所以美国人常常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有向世界宣传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和推广这种制度的责任,即“领导世界”的责任。 二、美国霸权之路: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6年美利坚民族开始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独立战争,经过几年浴血奋战,于1783年取得独立。美国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后,为满足资产阶级扩大市场和奴隶主扩大种植园的要求,在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不久,美国政府就违背自己信誓旦旦制订的“天赋人权”宣言,迫不及待地、迅速地走上了大规模扩张领土的道路。美国扩张领土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在威逼之下的“购买”,有在颠覆之后的吞并,也有公开的战争掠夺。凡是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的边界是随着领土的扩张而不断变化的。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美国领土扩张之迅速是首屈一指的。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以每英亩不足2分钱的代价取得 了比它原来十三州全部领土还要大一倍多的路易斯安那领地;1810年到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佛罗里达及其邻近的一大片领土;1834年到1845年,美国采取先支持得克萨斯脱离墨西哥而独立,然后加以吞并的手段从墨西哥手中拿走了得克萨斯;1846年到1848年,美国通过美墨战争将属于墨西哥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的大片领土攫为已有;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夺取了位于今天亚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一大块领土。这样,美国先后鲸吞了原属于墨西哥的2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墨西哥的领土只剩下197万平方公里;1867年,美国用720万美元从沙俄手中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合计15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98年,美国通过对西班牙的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关岛、夏威夷;并迫使古巴成为其保护国。美国独立时领土包括13个洲,面积95万平方公里,为当今93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1/10。 美国在完成了北美领土扩张之后,继之打起“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门户开放”等旗号,把触角伸到拉丁美洲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在亚洲主要参与欧洲霸权主义者对中国的分割,如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从庚子赔款中攫取3290万两白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据有关资料,美国在一个多世纪里,在西半球国家进行赤裸裸的干涉,推翻原有政府,建立亲美政权,把奴役性条件强加给西半球国家人民。美国曾用武力进攻墨西哥14次,古巴13次,巴拿马11次,尼加拉瓜10次,多米尼加9次,哥伦比亚和洪都拉斯各7次,海地5次,波多黎各3次,危地马拉2次,格林拉达3次。 二战以后,美国假借“维和”、“人权”等名义,不断地超越国界发动战争。1950年7月7日,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纠集15个国家组成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大举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向鸭绿江边。美国高级将领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先后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朝鲜战争中,所谓的“联合国军”共投入兵力110万,其中美军占54万。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之后,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撤离了朝鲜半岛,唯独美国军队至今仍驻扎的韩国。1961年,美国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历时14余年。在面积约为15 9万平方公里的越南北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扔下炸弹16 2吨,造成上千万人的伤亡。其中,发生在1968年3月16日的美莱村大屠杀,更是令世人震惊。一个名为威廉·凯利的小排长,竟然命令自己的部下,将美莱村567名平民,驱赶到一条沟旁,用机枪扫射进行屠杀,居民中多是妇女、儿童、老人,有的幼儿只有2岁。1975年5月12日,载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国船只“马亚克斯”号侵入柬埔寨威岛东4公里处的领海,被柬埔寨炮舰截获。正当外交调停进行时,5月14日,福特总统全然不顾柬埔寨的国家主权,下令派遣美国军舰、飞机进攻通岛,3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通岛强行登陆,同时,美国飞机还轰炸了柬埔寨的空军基地和油库,击沉了三艘柬埔寨炮艇。1983年10月19日,格林纳达原亲美政权在政变中被推翻,反对派接管了政权,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美国视新政权为心腹之患。10月25日,美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悍然出动10余艘军舰和海军陆战队2000人,一举占领了该国,武力推翻了执政格林纳达的军事委员会,并于1984年秋重新扶植亲美领导人上台。为此,美洲国家组织、不结盟国家协调局等国际舆论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行动。1983年11月2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撤军,12月12日,美军才撤出该国。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以捉拿国际毒贩诺列加、维护巴拿马民主进程为借口,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第18空降师为主力的3万联合作战军队,分兵5路强行入侵巴拿马。美军占领了首都巴拿马城和科隆等一些重要地区,捣毁了巴拿马国防军总部。将巴拿马总统兼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抓回美国受审,监禁至今。1990年以来,美国又先后向外出兵40多次,仅强力军事干涉就达10次之多。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行二战以来最野蛮的狂轰滥炸,使美国以武力称霸世界的“炮舰政策”再次暴露无遗。为了使自己的罪行得到开脱,美国打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的旗号妖言惑众。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一国由地理疆界所构成的主权是不完整的主权,如果在此疆界内,人权受到侵犯,美国就有权力以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方式加以干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 三、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驱使美国无所顾忌地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它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并具有新的特点。 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冷战后,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美国谋求领导世界,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量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表现之一是对外军事干预有所加强。在“参与和扩展”战略下,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对外干预出兵达50余次,年对外用兵频率较冷战时期高出一倍以上。美国将所有国家分为四类,对所谓的“无赖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政治颠覆与施加压力、军事打击的政策。1998年末美英未经联合国授权出动空军对伊拉克进行70小时空袭,并公开支持伊国内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99年3月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施78天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表现之二是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世界领导自居,实行单边主义,在国际事务中一家说了算。克林顿政府公布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企图以国内立法约束别国行为;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宣布将摒弃《京都议定书》,并表示要单方面放弃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为了确保中东的战略利益,千方百计阻止法国、欧盟以及俄罗斯介入中东和平进程。表现之三是对联合国采取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抛在一旁的做法,无视这一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作用。 其次,“新干涉主义”为其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冷战时期打着“反苏”、“反共”的招牌不同,冷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打出“新干涉主义”旗号。“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以推行霸权主义为目的的思潮和行为模式。它强调时代发展变化了,传统国家主权的属性也变化了,因而互不干涉内政的理论已过时了,进而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内战非内政”这些蛊惑人心的口号,摆出一种悲天悯人、替天行道的姿态来对主权�国家的内政大加干涉。新干涉主义最大的特点是为其干涉行径寻找理由,企图为干涉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使它更有迷惑性。美国近几年来一直在极力推行新干涉主义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为了人道主义原则可以对他国进行军事干涉”,这是打着人道主义幌子的霸权主义的军事干涉政策,企图使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合理化”和“合法化”。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的表现,一类是为“利益”,目的就是要获得某种现实的好处,例如获得军事优势、石油资源或顺从美国摆布、服从美国的领导等;一类是为了“价值”,目的是要实现某种道德原则,例如推行人权标准和民主制度等。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不可能只讲“利益”不讲“价值”,或者只讲“价值”不讲“利益”,因为师出有名必须要有道义上的理由。所以美国每一次干涉行为,尽管人们知道它有明确的利益考虑,但美国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每次都反复宣传是为“价值”而战,是捍卫人道主义原则。实际上,美国在采取干涉主义行动时,没有一次不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它从来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实行人道主义的幌子,以制止南联盟塞族对科索沃阿族进行种族清洗为由,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行空中打击,成为“新干涉主义”最露骨的一次表演。在“反对种族清洗”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是美国欲消除北约继续东扩的障碍,将西方势力扩展到整个巴尔干半岛,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的真实目的。科索沃战争深刻暴露了“新干涉主义”背后隐藏着的一种最危险的霸权主义:即完全无视国际法基本准则,无视联合国的存在,无视别国主权和别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西方的价值判定为标准,以人权推 行霸权的霸权主义。与赤裸裸的侵略行为相比,这种霸权主义罩着一层“人权”、“人道主义”、“民主”、“自由”的光环,更具有欺性。事实上,美国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进行干涉,“新干涉主义”在实施人权干预和其他干涉时往往执行双重标准,干涉与否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利益。1995年卢旺达、布隆迪部族间冲突,几十万人死亡,美国未采取任何行动;1998年非洲大湖地区出现的动荡也未引起美国兴趣,皆因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无直接关系。由于“新干涉主义”在执行所谓人道主义干预时往往按照自己的价值判定,任意选定干涉目标,滥用军事手段,抛开或绕过联合国单独进行干涉,这种霸权主义更值得警惕。 第三,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冷战后,从国际制度着手建立制度霸权成为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内容。制度霸权是指构建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刘杰:《论国际秩序重构进程中的制度霸权》,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3)。)制度霸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利用国际规范、国际制度和机制来制约他国,维护自己的霸权利益;二是在这一霸权背后,往往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利益,而且是整个国际资本的利益,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制度霸权形态的存在与发展,根源于国际资本的扩张、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逐渐趋同,同时也是美国维持霸权后时代在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的一种现实的选择。冷战后,“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力量对比态势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制度霸权的取向成为资本主义共同的选择。美国充分利用了这一机遇,加强美国与西方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力图通过建立多数国家接受的国际规范,将美国的价值观念与西方民主法治原则扩展到国际事务中,使国际制度更多地体现美国特色,使美国的霸权政策合法化。在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美国)应支持国际机构和组织,从中得到他国对美国的支持,帮助美国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撰文指出,“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订立协议,建立制度并提供一个有助于使全世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实行民主、开放市场、确保法治和致力于和平这些基本原则周围的典范”。近年来,美国加强与西方国家协调,凸现西方七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巩固与西欧、日本的军事政治盟友关系;利用对现有国际机制与规范进行重新调整与建构的机会,加大了从经济上政治上干预影响国际组织的力度,继续主导IMF、世界银行和WTO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使其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掌握和控制国际经济秩序新规则的制定,以便建立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度安排;试图主导联合国改革,提出对联合国职能重新定位,对其机构重新塑造,将联合国一些经济发展与技术合作机构的职能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三大经济机构中,使联合国的职能只限定在和平、人道主义援助、人权和环保等领域。(王杰:《美国的跨世纪全球战略与联合国》,载《国际观察》,2000(1)。) 第四、利用全球化推行霸权战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世界统一大市场形成的过程。美国利用这个过程促进西方民主政治在全球的推广,而全球化又为美国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方便条件。美国可以通过经济活动向世界各地进行渗透,传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扩大其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全球化又使美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扩大它已取得的优势地位,并且利用经济的实力,加速科技发展,以保持其领先地位。 四、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 争夺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 美国的霸权主义努力实现霸权的转型,即由旧的战略型霸权转向新的体系型霸权,是通过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来实现的。它们一方面利用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利用原来的军事、政治优势,加速实现战略资源的转型。所以,美国的霸权主义不总是表现为蛮横不讲道理的态度,或者简单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而是在国际关系中的野蛮行为逐渐趋于减少,赤裸裸的“炮舰政策”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数量可能下降。霸权主义更多地表现在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制定及解释上的垄断。国际规则不公正,自然造成迫使弱小国家最终不得不接受强国制定的规则或提出的 条件,或者以“利他式”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负担小国、弱国无法承受的债务或防务。因此,他们努力把持每一次新的国际秩序的规划和重构,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发言权,国际秩序的维持也取决于少数几个国家,这就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事实。所以,今天美国的霸权,表现为一种精致的控制权,一种对国际事务的垄断权、排它权,充满美国霸气的霸权。 利用霸权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向外发展。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它是决定国家行为的最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在国家利益方面是否搞霸权主义,就主要看它奉行的是什么利益原则,是主权利益还是强权利益原则。主权利益是指建立在主权基础上,以主权为依据的主权范围之内的国家利益;强权利益是指通过权力或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不断地蚕食和侵略他国利益,达到维护和扩大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凡是奉行强权利益原则的,就是国家利益中的霸权主义。而美国长期以来在其国家利益方面所奉行的正是这种强权利益原则,使其国家利益有着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完全建立在否定其他国家利益基础上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强权利益。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告诉我们,国家利益从来就是一个国家对内外政策的根本依据,是一个国家对内外行动的指南。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国家利益,就决定你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对内外政策,就有着什么样的国家对内外行动。可见,美国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与打造一个单极化世界和推行的霸权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我们常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沦落街头的难民,大多数上的难民是因为战争让他们无家可归。我们都知道三年前美国为的自己的利益,而对伊拉克进行弹袭,美国的这次行动扰乱的世界秩序,近来美国又对朝鲜进行内政干涉,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政策的不让世界的人担忧,为了世界和平,发展,因此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课题的现状: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焦论,美国霸权主义在当今是很疯狂的,世界的大都人都对美国霸权主义臭骂,为了控制美国霸权主义的蔓延,世界的一些人也渐渐的建立了世界多极化,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课题的方案:确定研究活动标题,(2006年10月6日)收集资料,大略了解标题的资料(2006年10月8日)观察记录(2006年10月10日)进行小组人员一起讨论标题方案(2006年10月19日)预期成果: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活动,能真正的来认识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关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这次的活动来培养我们的集体精神。课题确立过程及自我评价:我们想象中的美国霸权主义和指导老师所讲的比较起来,我们所认识的美国霸权太简单了,我们多少有些失望,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渐渐地恢复。课题定后,我们才知道研究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设计课题就花费了老师的大量时间和我们的时间。经过反复的写稿,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体会到了方法的重要性及指导老师的用心良苦导师评价:美国霸权主义是现阶段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是世界人民不能容忍的。它的由来与表现给国家极其世界造成严重威胁,粉碎它是人们的共同愿望。符方宁与同学所选的话题很有针对性,恰到好处,同时也符合现世界的国际形势,写的很充分很有时事效果。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1)活动时间:2006年10月8日活动地点:文城创新书店参加活动人员:杨帆,何启航,洪满,活动内容:活动主题:美国 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活动方式:调查资料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我们三人到文昌的创新书店,我们分头去察找资料。我们三人进行整理书店,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又过了一会儿杨帆在现代史书堆里翻出了一本〈〈美国新霸权主义〉〉的书籍。我们翻读了在本书,内容主要说的是 美国霸权主义的由来,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美国霸权主义的由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我评价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的活动,通过了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知道了实践也是多么重要的一方面,让我们懂得不能忽略实践,实践才是真正给我们认识的目的。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⑵活动时间:2006年10月11日活动地点:校图书馆参加活动人员:符方宁,杨帆,符永锐活动内容:活动主题: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活动方式:搜索资料活动过程与结果:我们三人怀着端正的态度到校图书馆找资料。我们到历史的书堆里,真是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历史资料,我们三人分组去找,在我们反复周旋之下,我们终于找到,〈〈美国霸权主义与中国安全〉〉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一些主要表现。自我评价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坚持到底是成功的重要一关,让我们学会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端正的态度对待。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⑶活动时间:2006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校图书馆参加活动人员:王和海,周伦旭,符永锐活动内容:活动主题: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活动方式:观察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我们三人进行分组观看电视,来做有关美国霸权主义的政策表现的记录。这几天,有时间我就观看新闻来做记录,这次调查真让我们惊讶,做记录很辛苦。今天我们都各记录的资料整理了一下。通过了这次调查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是美国霸权主义在今天表现还是很突出。自我评价:通过了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世界存在的危机,人民的挣扎,世界一片黑暗,也让我们懂地了想赶走霸权主义就要懂得团结是多么伟大的一种力量。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⑷活动时间:2006年10月19日活动地点:教室参加活动人员:符方宁,杨帆,符永锐,何启航,洪满,林琉,周伦旭,王和海,活动内容:活动主题: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活动方式:讨论会活动过程与结果:经过了上几次的搜索资料和调查资料,我们在班里开小组的讨论会,在这个讨论会上,本组人员各抒己见。经过了办个钟头的论战,终于得出了这次研究的论文方案。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一小分的工作,进行分工实施这个方案。自我评价:通过了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想要把这事做得漂漂亮亮必须听取大家的意见,大家的意见才是最明确的答案,也让我们懂得了看事情一定要站到大家的一边。课题完成者:符方宁完成时间:2006年10月19日指导老师:林师跃课题报告摘要:霸权主义是一国为征服他国,称霸权世界所奉行的一种政策,研究霸权主义,认识霸权主义,特别是研究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含义,产生的根源,本质的特征与表现。探究方式:资料研究法,观察记录发,讨论主要参考资料:周柏林著《美国新霸权》第6页和第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阎学通著《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自我评价:在这次研究活动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实践是我们增长知识的重要一部分,我们不光只是读课文上的书,还要学会把我们读到的书怎样在社会上运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个人鉴定:符方宁 实践能让人开阔眼界。杨 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王和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启航 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中来。洪 满 实践能让人学到团结精神的伟大。林 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永锐 实践出真知本次研究让我更近一步了解美霸权主义的危害周伦旭 实践是精神的最好证明。小组鉴定:本组人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勤奋努力,克服许多难于想象的困难,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政策由来与表现”进行搜索资料调查,从对资料中发现美国霸权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焦点的话题,用的方法的体,能从调查中体验和感受,研究态度认真,记录真实。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初探幸福和谐的生活是世代人所追求的梦想,从古到今的世界始终没有闪出一道和平的光线来,这都是因为霸权主义所压抑世界,因此大部分人都对霸权主义怀恨在心,是它给了我们的未来造成威胁。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霸权一直伴随着文明的脚步。古代罗马人以英勇善战征服了欧洲大陆,使在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哈布茨堡王朝通过联姻和武力称霸欧陆,英国帝国借着资本主义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东风将日不落帝国的旗帜插遍整个世界。似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种部霸权史。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强权政治去升级,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们看得很清楚。也许,当时我们对这种升级会达到何种程度,还不可能有明确了解,但今天,面对触目惊心的事实,我们终于看清什么是霸权主义,以及他在当代的表现和实质。由于霸权就是对主权的干涉,因此搞霸权主义的国家必然要搞干涉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霸权主义与干涉主义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在国际关系中,干涉是一国对别国内部事务或另两个国家的专横干预。这种干涉狭义的讲专指暴力性军事干涉,广义地讲是指干涉别国主权的各种行为,包括发表言论,进行煸动性广播,就别国另通过决议,实施经济制裁,支持反对派打内战,以及进行军事入侵等国两种解释相比较,还是广义的界定可取,因为实行干涉的霸权主义国家通常并不是一开始就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从较低程度的干涉行为不断升级。在当今美国霸权主义是最突出的,也是主要给世界带来的威胁。由于美国以前是一些列强国的殖民地,霸权主义在美国蔓延,受到统治者的压迫,美国人民发奋奋来推翻外来政府。在17世纪时,美国受到了英国制度影响,美国进行统一后,施行资本主义,给美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美国保持中立,欧洲列强国在这次大战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元气大伤,以是美国在经济上乘机而入,美国以成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到1914年,美国的国民收入已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还在其后英法日意德五国总和。二战后,随着传统强国的衰弱,美国稳步地进入了那些强国留下的真空。这时的美国不但在经济上是第一强国,在军事上也是第一强国,而且成为了国际体系中最活跃的国家。它的影响和力量的扩张,在也不限于本土上了。美国渐渐的用经济来对一些国家镇压,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做为了美国的政权。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霸权一直伴随着文明的脚步。古代罗马人以英勇善战征服了欧洲大陆,使在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哈布茨堡王朝通过联姻和武力称霸欧陆,英国帝国借着资本主义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东风将日不落帝国的旗帜插遍整个世界。似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种部霸权史。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强权政治去升级,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们看得很清楚。也许,当时我们对这种升级会达到何种程度,还不可能有明确了解,但今天,面对触目惊心的事实,我们终于看清什么是霸权主义,以及他在当代的表现和实质。由于霸权就是对主权的干涉,因此搞霸权主义的国家必然要搞干涉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霸权主义与干涉主义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在国际关系中,干涉是一国对别国内部事务或另两个国家的专横干预。这种干涉狭义的讲专指暴力性军事干涉,广义地讲是指干涉别国主权的各种行为,包括发表言论,进行煽动性广播,就别国另通过决议,实施经济制裁,支持反对派打内战,以及进行军事入侵等国两种解释相比较,还是广义的界定可取,因为实行干涉的霸权主义国家通常并不是一开始就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从较低程度的干涉行为不断升级。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法制等方面在世界上最先进发达,加上他们称王称霸的劣根性。 影响:美国自己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维护和平,其实适得其反,美国是造成世界不和平的根源。 美国自独立后至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美国自认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良性霸权,不会象历史上那些邪恶霸权那样滥用自己的力量,且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彼此受益的公共秩序。因而美国积极在全球有利益回报的地区充当和平维护者和世界警察,并认为维护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动用军事力量。其样板如:轰炸南联盟、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今后美国将继续以“人权高于主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技术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为由,强化对外军事干预。 为胜利冲晕了头脑的美国,如今想打击谁就打击谁。世界力量对比因而显得严重失衡,缺乏对美国超强力量的有效制约。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你再整理一下,减少些字。
到目前为止,现代战争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一、海湾战争过程: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特点: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二、科索沃战争过程: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共计78天。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影响: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东欧原有势力圈。三、伊拉克战争过程: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影响: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美国“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从布什总统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到现 在,伊拉克的局势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越发混乱不堪。越来越复杂的战争形势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政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使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至今,伊拉克局势仍旧动荡,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正日益显现。鉴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令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此次的伊拉克战争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相比,其严重后果必将对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消极影响。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旅游业和航空业遭受重创,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美国经济复苏将步履艰难等几个方面。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达6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尔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农民战争,都曾把游击战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 唐末黄巢领导的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起义,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农民军处于弱小时期,大都采用出没无常,避实击虚,声东击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击战法,常使官军顾此失彼、腹背受击,疲于奔命。这种农民战争中的游击战,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游击战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有较长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1337~1453年百年战争中,法国人民组织农民和城市贫民游击队,进行了长期的抗英游击战,最终配合正规军驱敌出国,收复失地。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战争中,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这些国家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战胜侵略者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对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伟大的战略作用。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长期的游击战抗击侵略者,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农村游击战与城市游击战相配合,袭击战与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相配合的新经验。下面略举几例:1、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一分钟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誉,它指的是反抗英军、追求自治的武装村民,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在整个战争期间四处袭扰英军,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2、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时所采用的游击战,让苏联军方吃不消,间接造成苏联的瓦解。
干死美国丫的!
你就站在冠军的位置上,我去帮你买几个橘子
15 求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左右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