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物流需求预测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物流需求预测论文答辩

现在有很多企业物流方面的成功事例,建议参考。近几年,理论界纷纷提倡生产制造企业应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通过外包第三方物流的形式来实现其主业优势,于是物流外包一时成为企业物流发展的主旋律。然而,企业物流外包市场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0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服务(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市场规模不足10%。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供需求状况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仅占22%,并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国内地,物流业务80%是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第三方物流的仅占2%。时下,我国国内已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规模企业,如美的、海尔、TCL等,不惜巨资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以此打造企业的物流平台。企业物流自营已成为外包趋势下的新动态,在更多的企业使用3PL服务的同时,又不断强化自身物流服务功能的趋势背景下,可强调企业物流自营价值。一、企业物流自营价值分析1、构筑企业核心能力外包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自营也同样为企业所青睐。核心能力理论对企业物流外包与自营价值评判提供了合理解释框架。1990年,Prahalad & Hamel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标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诞生。Prahalad & Hamel指出,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业务发展的源泉,它们应成为公司的战略焦点,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其理论要点为:公司的竞争力来源于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建立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多因素的复合体,它是技术、治理结构和集体学习的结合,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可延展的能力;多元化的企业应是核心能力的组合,公司所拥有的核心能力组合与价值创造体系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决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需要通过战略来构造,以保持企业内部资源的一致性。依据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在经济组织中,如果通过物流自营能够比竞争对手利用大众化的第三方物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能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物流资源是企业所稀缺的、有价值的、一般竞争企业难以模仿的就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自营物流系统能变成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并成为衍生新业务发展的源泉,同样可持续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自营物流通过战略构造,能保持企业内部资源的一致性,就能与品牌、技术、治理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如果自营物流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或有潜力转变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资源在公司范围应该保持,不应该外包,而应该自己运作。所以,自营物流并非企业必须放弃的物流模式,外包也非企业物流的必然选择。根据Langley 2003年的调查,美国企业之所以没有外包使用3PL服务的主要理由按重要性排序如下:物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5%),物流太重要了而不能外包(40%),成本未必会降下来(34%),企业会失去对物流的控制(34%)以及企业自己比3PL更有经验(21%)。2、加强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功能现代企业自营物流已不是传统企业的物流作业功能的自我服务,它是基于供应链物流管理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新概念。根据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物流(Logistics)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与存储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具体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物料搬运等内容。由物流的职能可以看出,企业物流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实体移动作业层面,不只是运输仓储等基本功能的整合,而且已上升到管理学与供应链层次,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对企业物流的系统化管理,除一般的作业功能以外,现代企业物流还包括需求预测、定单处理、生产计划、采购、存货控制、客户服务、工厂和仓库选址、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等增值作业功能与系统管理职能,而这些活动环节与管理职能往往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企业是难以外部化的,它是企业所独有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往往可延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我国知名家电制造企业海尔就是以其良好的服务构筑企业核心能力的,海信同样以采购与库存控制获得了企业低成本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因此,目前企业物流外包的只是部分物流作业功能环节而已,大部分的物流系统管理职能仍由企业自身经营。实际上,近年来有关美国物流市场调查结果对此提出了佐证。无论是Lieb还是Langfey的调查均显示,在企业经常外包给3PL的物流活动中,报关代理、仓库管理、运费支付、货代、配载、直接运输等名列前茅。而外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和执行、分销控制、供应链管理、采购、车队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和IT系统设计比重却相对比较小。显然,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物流服务看作核心竞争力或作为非常重要的经营环节来看待的话,企业物流外包的速度和深度就必然会放慢,物流自营的价值会增加。二、我国企业物流系统自营的现实意义基于核心能力理论,将非核心的部分作业功能外包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社会物流产业环境不成熟,基本上还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3PL物流企业。再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主要是3PL)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在社会物流还没有能力整合企业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和行使管理职能之前,企业自己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或在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基础上构建自营物流体系,并辅以系统化的管理,以推动企业物流系统化,不失为一条企业物流发展的有效模式。企业物流系统自营,其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1、掌握业务控制权,争取市场主动企业物流系统自营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进一步延伸到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中,即通过内部信息系统与Internet,使企业内部产供销物流协同及其与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协同,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从而保证客户的满意和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此外,企业物流系统自营,还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顾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有效协调供应链各个环节,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业务控制权,争取市场主动。2、盘活企业资源,开辟第三利润源泉在我国,目前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73%的企业拥有仓库,平均仓储面积3120平方米,物流装卸机具自有率60%以上,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并有大批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物流管理与作业人员。如果不加整合利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形成较高的资产退出障碍。特别在我国3PL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系统自营物流的模式,通过企业改制与业务流程再造盘活原有物流资源,带动资金流转,为企业在“第三利润”领域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3、降低转置成本,减少外购交易风险物流作业外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为维持外包物流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相应的监察、协调、集成等转置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最大的风险是企业无法完全掌握物流服务商完整、真实的资料,由于外包商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的机会主义,可能会引发物流商违规博弈的风险,导致执行外包合约的交易费用上升。而物流系统自营,物流作业处在企业整个业务监控体系之下,协调、监控成本相对大大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容易得到控制。4、避免机密泄露,保护企业经营安全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都有自身的核心商业机密,这也是企业有别于其他竞争企业的核心能力,如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价格、品项构成、生产制造工艺、技术、产品销售通路、服务手段等,企业不得不采取保密手段。当企业将运营中的物流要素外包,特别是引入第三方来经营其供应、生产环节中的内部物流时,其基本的运营情况和技术就不可避免地向第三方公开。而一般第三方为发挥其规模物流的效率,必将拥有该行业的诸多客户,而这些客户正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物流外包就可能会通过第三方将企业经营中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动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物流系统自营,对企业避免机密泄露、保护企业经营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企业不愿物流外包的根本原因之一。5、降低系统运作成本,实施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方法对企业物流活动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和效率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系统总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经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经营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管理职能外部化,由于第三方并不完全清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显然是难以实现企业这一目标的。为降低系统总成本,提高系统作业效率,企业必须有自身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为生产营销提供支持。6、提升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品牌价值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报告,在我国目前开展的有限的TPL物流服务中,就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产业的素质、能力尚处于低水平营运状态,难以代替制造企业实现其顾客满意的价值,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忠诚度,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企业自建物流系统可自主控制营销活动。一方面,企业亲自服务到家,可拉近顾客的距离,使顾客了解企业、熟悉产品,提高企业在顾客群体中的亲和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掌握最新的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从而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发展动向调整战略方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我国企业物流自营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规模经济原理,物流规模越大,物流集约化程度越高,物流营运越经济,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即企业自身物流拥有一定的规模时,自营才能发挥其系统管理的功效。否则,其降低物流系统总成本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自然成为自营物流的瓶颈。特别在消费者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今天,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制造企业的大量生产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差异化营销与柔性生产已成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其结果是企业必须采取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的物流策略,如果企业欲贯彻其以服务改善为目的的物流管理宗旨,则其物流作业的分散度将会进一步扩大,分散的物流作业就会冲减系统管理的效益。因此,结合物流作业外包的规模优势与物流系统自营的管理价值,笔者认为,将部分非核心的物流作业功能外包而整个物流系统企业自我营运的“作业功能外包+系统管理自营”的混合物流模式,应该是企业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营模式。

全程由博士和硕士著作,信誉和质量都是很好的。优越的质量定能让你畅通无阻。赶快行动吧,在网页中输入wylunwen吧,不要忘记3w

物流量预测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物流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14、XXX物流配送方案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题目是根据文章起的,我们都不知道你的文章怎么了解题目呢

物联网+形势下的物流 物流生态链

毕业论文预答辩要求及流程

一般流程如下一、答辩资格审查毕业生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计划完成,经教导老师指导、评阅,并确定其是否具备答辩资格。指导老师在其答辩申请表上签字同意后,方可参加答辩。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学生答辩后,须将其答辩申请表交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并予以分组。二、成立答辩小组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建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名答辩评委组成,答辩评委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答辩小组数量可视情而定。实行指导老师回避制度。答辩小组设组长一人,答辩秘书一人。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实施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前,参加答辩的每位学生须向答辩小组发放答辩提纲。答辩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报告,了解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答辩作好准备。(一)答辩程序。1.答辩时,学生先自述论文,简要汇报论文的主要观点、材料和结论,时间为5-10分钟。然后认真听取评委提出的问题(评委可就论文的基本内容提3—5个问题)并做好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以后,依次认真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不得回避。确实回答不了的问题应予以声明,直至评委认为答辩可以结束为止。2.第一位答辩学生自述论文和接受评委提问结束后,到准备席准备;下一位答辩学生到答辩席自述论文和接受提问;依次类推。3.答辩设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记录以及评分统计工作。(二)答辩要求。1.参加答辩者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答辩。2.参加答辩者必须讲究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回答问题有理有据,不得强词夺理。否则,答辩主持人可视情节轻重,向答辩者提出警告、降分、中止答辩直至取消答辩资格。3.参加答辩及旁听者必须严格遵守会场纪律。答辩会场必须保持安静。旁听者不得向正在答辩的同学提示。四、论文成绩评定答辩小组就毕业论文答辩情况,写出评语,给出答辩成绩。成绩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答辩小组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在参考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结果的基础上,评定每个学生的总成绩。五、答辩材料1.每位学生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表、评阅人评分表、指导教师评分表、答辩申请表、答辩情况表、综合成绩评分表、优秀论文专家推荐表等。2.答辩秘书在答辩小组组长的指导下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并督促学生及指导老师、评阅人及时送交或补充相关材料。3.答辩材料齐全后交各专业主任审核,如有缺失,答辩组长和秘书负责督促学生及指导老师、评阅人补齐。4.每位指导老师须妥善保存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资料的电子版。最后由各专业主任汇总并妥善保存。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流程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流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4、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5、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6、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7、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8、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12届本科物流管理2班的黄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论文是在刘堂宏老师和于艳红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向3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对本论文的设计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做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第三利润泉",而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作为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也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发展。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向成熟,超越单一的物流服务,转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物流增值服务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新思路。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的定义及其必要性,从市场对物流服务的新需求出发,引申出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在物流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物流的增值服务的现状,主要讲述中国企业对物流需求的层次还很低,对采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还不能马上接受。

第三部分是论述物流的增值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四部分是讲述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种类,例如仓储型增值服务、金融担保增值服务和代收货款增值服务。

第五部分是总结我国物流增值服务发展的方向,包含3个小点: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我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但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仍使得这篇文章存在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研究,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电信用户流失预测论文答辩

2 008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10, No15Oct1 2008收稿日期: 2008 - 07 - 23作者简介: 杨学成(1977 - ) , 山东平度人,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管理科学·客户的关系属性及其对沟通行为的影响———以移动通信的集团客户为例杨学成, 张晓航, 石文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6)摘 要: 预测客户行为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心命题。采用客户的人口特征信息、消费数据等指标来预测客户行为, 忽视了客户之间的互动, 尤其是客户的关系属性。文章研究关系属性对移动集团客户沟通行为的影响。为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将集团客户看作是相互连接的社会网络, 客户在这个社会网络中通过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等方式进行互动和沟通。研究结果显示, 关系属性是客户沟通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 但在不同的沟通水平上存在着一些差异。结论对移动运营商的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关系属性; 社会网络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 集团客户一、引 言由于政府管制的放开, 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新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流失率”成为电信运营商非常关心的问题, 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客户关系管理。然而, 客户关系管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是客户关系管理普遍将客户视为相互独立的, 认为他们的购买决策独立于其他任何人。实际上, 客户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1 ] , 也就是说客户是处在自身的社会网络之中的。造成这一局限的一大原因是分析人员通常缺乏有关客户互动的信息, 因而就无法理解客户的社会网络属性及其结构。幸运的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大量的通话记录保留了下来, 因此通过移动运营商的信息系统平台很容易获得客户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数据, 这为基于社会网络的营销机会分析和活动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阐述客户的关系属性对其沟通行为的影响力。以中国移动某省分公司的一个集团客户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描述集团客户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特征; 进而计算各个成员的关系属性; 最后研究这些关系属性对其沟通行为(语音通话) 的影响程度。二、作为社会网络的移动通信网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类似于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这样的沟通模式和沟通设备已经把人们带到了一个“随时随地交往”的时代。[ 2 - 3 ]移动通信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语音通话、短信等形式, 客户可以很方便地咨询产品信息和消费建议, 诉说自己的消费经历和提供购买参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客户实际上是连接在一起的, 他们的购买决策通常受到家人、朋友、熟人、业务伙伴等的强烈影响。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观点, 一个社会网系统是由大量的行动者(或称节点) 和将他们连接在一起·43·的关系模式构成。[ 4 ]社会网络分析就是一套基于网络系统中的关系来研究社会结构的方法。[ 5 ]网络分析的目的是检验行动者委身于什么样的关系系统, 并进而分析关系结构的属性如何影响行为。因而研究的焦点是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 以及他们在社会网的位置如何影响他们的机会、约束和行为。[ 6 ]基于此, 社会网视行动者是镶嵌在关系系统之中的, 他们的特征由其所处的结构环境决定。社会网分析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既可以考察宏观效应(如网络结构、网络演化等) , 也允许考察微观效应(如个体的目标) , 还允许研究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混合效应(如网络结构对个体推荐动机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显现出了客—客互动( customer - to - customer interaction) 对客户行为愈益重要的影响力。例如, 有的学者研究了客—客互动对顾客推荐行为的研究[ 7 ] ; 有的研究了交易关系在社会网络中的镶嵌性[ 8 ] ; 还有学者研究了客户互动对销售终端系统( POS, point of sale) 使用行为的影响[ 9 ] 。此外, 大量有关社会网络分析的文献也探讨了顾客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中的行为问题, 从而推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然而, 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没有跟上理论的发展,鲜见考虑客户之间的相互连接性所带来的行为结果的研究出现。文献[ 10 ] 认为,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用于研究通信网络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最近, 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移动通信网络。对这些研究人员来说, 移动通信网络并非单纯的产业背景, 而是一种新出现的社会网络渠道。手机用户就是社会行动者, 而他们的沟通行为代表了一种关系结构或社会连带。从这种意义上讲, 移动通信网是由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社会连带构成的, 由此大量的信息得以传递。在这个过程中, 手机用户作为网络的节点传递信息, 根据对通话对象的挑选决定他们的通信联系。目前, 已经有一些学者研究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手机用户。例如, 文献[ 11 ]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如何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利用社会网络效应, 发现客户的短信使用行为依赖于他所处的社会网络的短信使用行为; 文献[ 12 ] 研究了手机使用时网络效应的重要性, 以及社会网络结构对用户采用决策的影响。但这些文献大多探讨移动通信网的网络效应问题, 很少考虑客户的互动特性。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1. 研究程序首先, 笔者对拟采集数据的移动公司高层管理者和集团客户的客服经理分别进行了两次深度座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哪些关系属性可能对集团客户的通话行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访谈结果的详细梳理形成了本研究关系属性的构成维度, 并为各个维度的具体测量方法选择奠定了基础。然后, 深入检查了该公司集团客户的名单目录, 初步分析了各个集团客户的关系网络特征和关系属性, 以便选择一个恰当的数据集。最后, 通过运行UC INET610和SPSS1210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2. 数据收集① 中心度是指某集团客户成员在该集团中所拥有的关系数量的总和。② 捷径距离是指捷径距离矩阵中列的捷径距离之和。③ 中介性衡量的是一个人作为媒介者的能力,也就是占据在其他两人快捷方式上重要位置的人。占据这样位置越多,就越代表他具有很高的中介性。 第一步, 从某地市移动公司的2 000个集团客户中选择一个集团客户作为分析对象, 这个集团客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集团规模适中, 即集团用户数在100~150之间, 这样的用户规模最具代表性;②集团内成员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 即平均度在所有集团平均度的均值以上。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集团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出一个集团客户作为分析对象, 所抽取的集团客户拥有139名成员, 即社会网络中有139个节点。第二步, 基于集团内成员的通话记录详单, 构造集团成员间的关系矩阵A139 ×139 , A 中的项a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联系强度。对联系强度的处理, 采用简单二元对称关系矩阵, 即aij ∈aji , aij = aji。如果节点i和j之间产生过通话, 那么aij = 1; 否则aij = 0。第三步, 基于成员间的关系矩阵A139 ×139 , 计算各成员的中心度( degree) ①、捷径距离( farness) ②、中介性( betweenness) ③等指标。统计集团内各个成员网络内通话量, 记为通话总时长( dur) 。·44·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最后, 以成员的通话总时长为因变量, 中心度、捷径距离、中介性等指标为自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并估计回归模型的各个参数, 进而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 没有任何有关识别个体用户的信息, 如姓名、地址、性别、年龄等。为了防止逆向工程, 用户的呼入呼出号码、用户号码等信息由运营商编码后分两步传送过来。此外, 运营商的员工在个体层面上无法接触到本文的研究结果, 且所有通话内容都不在分析范围之内。3. 数据分析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关系属性如何影响集团客户的沟通行为。为此, 选择了三个网络指标测量手机集团客户的关系属性。与此同时, 选择某一特定时间段的通话时长作为因变量(通话行为) 。然后, 通过回归分析检验这些关系属性对沟通行为的影响程度。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Y =α +β1 X1 +β2 X2 +β3 X3 +ε式中, Y表示对沟通行为的测量, 定义为在选定的1个月时间里(2008年7月1日至7月31日) 某用户呼入呼出电话的通话分钟数的总和; X1、X2、X3 分别表示客户的社会网络指标中心度、捷径距离、中介性; α、β1 、β2 、β3 是待估计的参数; ε表示系统误差。四、研究结果在整理完毕的网络数据集中, 共有139个节点(个体客户) , 这些节点共形成了1 306条网内联系。实际联系数量与理论上最大联系数量的比例(网络密度) 为01066 2, 网络的中心度为17119% , 网络的平均距离为21786。表1归纳了研究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均值(mean) 、标准差( s1e1) 和变量( varia2ble) 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由表1可以看出, 所有相关系数均显著小于1, 而且膨胀系数均小于15, 因此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表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矩阵variable mean s. e. range 1 2 3dur 112179 99176 605degree 9134 8134 32 01713 3farness 389174 75153 464 - 01573 3 - 01793 3betweenness 253116 405117 2 528 01673 3 01783 3 - 01563 3 注: 3 3 p < 0101。然后分析自变量( degree、farness和betweenness) 与因变量通话时长的关系。通过运行SPSS1310的回归( regression) 模块, 得出如表2所示的结果。T值检验的结果显示有两条路径( degree到dur和betweenness到dur) 是显著的( p < 0101) 。表2 回归分析结果variable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 Value Sig.degree 014443 3 3 31444 01001farness - 01054 - 01554 01581betweenness 012903 3 31075 01003R - Square = 01540; F = 521911 (P < 01001) 注: 3 3 p < 0101; 3 3 3 p < 01001。如表2所示, 在对用户通话总时长的影响方面, 中心度比中介性更具解释能力。中心度指标代表了一个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社会联系。如果一个用户具有更高的中心度, 那么他可能拥有更多与其他人沟通的机会, 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 具有较高中心度的用户是需要运营商重点·45·杨学成等: 客户的关系属性及其对沟通行为的影响关注的, 因为他们往往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收入。中介性指标是能够解释通话总时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具有较高中介性的人是指那些在社会网络中占据有利位置或处在其他人联络的捷径距离中间的人。也就是说, 这些人担当了其他用户之间的中间人( broker) 角色, 并居间平衡, 成为其他人相互联络的媒介者。因此, 这样的用户也会频繁通话。捷径距离指的是一名用户联系到网络中另一名用户所要经过的最短路径。然而, 结果显示, 捷径距离对通话时长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t检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捷径距离只能解释成员在组织中的社会影响力, 而这种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渠道得以传达, 不一定表现为通话时长。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指标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影响, 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实际上,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 通话总时长数据的分布范围非常大( range为605) , 而且通过计算发现偏度指标也超过了1100的临界值( skewness为11856) 。这说明通话总时长数据并不服从标准的正态分布, 而是向低水平的通话总时长偏离(mean为112179, s1e1为99176) 。因此, 中位数(88) 是对中心趋势的一个更好的判断指标。为了更深入的研究, 按照通话总时长的中位数进一步将样本区分为两个样本数接近但更有意义的小样本。在区分出来的两个小样本中, 分别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分样本回归结果variable 低分组( dur≤88) 高分组( dur > 88) 整体模型(overallmodel)dependent durdegree 0146633 01012 11015333farness - 01065 01001 01019333betweenness 01161 01633333 0102333R - Square 01376 01412 01797F - Value 131484333 141964333 177183333 注: 33 p < 0101; 333 p < 01001。从表3可以看出, 两个回归模型均通过了统计检验, 说明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对于不同水平的因变量, 回归模型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同。在低分组( dur≤88) 中, 中心度指标是最具解释能力的预测变量; 而在高水平组( dur > 88) 中, 中介性指标的解释能力最大。下面讨论这些分析结果对于运营商营销和管理的实践意义。五、实践建议过去运营商仅通过个体用户的属性理解用户的行为, 忽视用户的网络属性, 而网络属性对于理解用户的行为至关重要。运营商有必要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待客户。由于中心度、中介性等网络属性能在一个组织的范围内很好地解释用户的行为, 因此为运营商提供了了解客户的另一窗口。在营销实践过程中, 运营商除了关注客户人口特征、消费特征指标外, 还应该重视客户的关系属性。首先, 运营商在向集团客户推广新产品和开展促销活动时, 应该将集团客户看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社会网络, 而非一群相互独立的客户; 其次,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等手段, 分析集团客户的社会网络结构, 从中找出集团客户中那些占据有利网络位置的个体客户; 最后, 重点向这些占据有利网络位置的个体客户开展营销活动, 以使营销信息能借助客户自身的社会网络传播, 从而达到节约营销费用的目的。预测客户的行为是顾客关系管理中的核心命题。传统的预测模型仅仅包含了个体的信息, 而没有顾及客户的互动特征, 也就是关系属性, 这大大限制了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在论述关系属性的重要性的同时, 建立了运用关系属性预测顾客行为的模型, 并运用实证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客户的关系属性能对用户的沟通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对于运营商提高营销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6·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参考文献:[ 1 ] Algesheimer R, Florian V M. A network based app roach to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 J ]. 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2ting, 2006, 5 (1) : 39~57.[ 2 ] Katz J E, AakhusM A. Perpetual contact: mobile communication, p rivate talk, public performance [M ]. Cambridge: Cam2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 Wellman B. Computer networks as social networks[ J ]. Science, 2001, 293 (14) : 2031~2034.[ 4 ] IacobucciD.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the megaNet: networks of networks[ J ]. Journal of InteractiveMarketing, 1998, 12: 5~16.[ 5 ] Rogers EM, Kincaid D 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oward a new paradigm for research[M ]. New York: Free Press, 1981.[ 6 ] Wasserman S, Galaskiewicz J.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M ]. London: Sage, 1994.[ 7 ] Wangenheim F, Bayon T. The impact ofword ofmouth on service switching: measurement and moderating variables[ J ]. Eu2ropean Journal ofMarketing, 2004, 38 (9 /10) : 1173~1185.[ 8 ] Grove S J, Fisk R P. The impact of other customers on service experiences: a critical incident examination of“GettingAlong”[ J ]. Journal of Retailing, 1997, 73 (1) : 63~85.[ 9 ] Wathne K H, Biong H, Heide J B. Choice of supp lier in embedded markets: relationship and marketing p rogram effects[ J ].Journal ofMarketing, 2001, 65: 54~66.[ 10 ] Algesheimer R, Wangenheim F. A network based app roach to customer equitymanagement[ J ]. Journal of RelationshipMar2keting, 2005, 5 (1) : 39~57.[ 11 ] Kiss C, BichlerM. Leveraging network effects for p redictive modeling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 ] / / Proceed2ings of the 15 th AnnualWorkshop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System (W ITS). LasVegas: [ s. n. ] , 2005.[ 12 ] Birke D, Swann GM P. Network effects and the choice of mobile phone operator[ J ].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6, 16 (1~2) : 65~84.The impact of rela tiona l a ttr ibutes on mob ile phone user’commun ica tion behav iorYANG Xue - cheng, ZHANG Xiao - hang, SH IWen - 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BUPT, Beijing 100876, China)Abstract: Predicting customers’behavior is a major analytical task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While the CRM analysts takes a large number of customer attributes such as demography information,consump tion characteristics into account, the customers’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in particular relationalattributes have been ignored, although it iswell known that customers ar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connectedto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attributes on mobile phone users’communication be2havior. Instead of viewing a market as a set of independent entities, we view it as a social network in which thecustomer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via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 lications such as voice calling, SMS, MMS, blue- tooth,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lational attributes are powerful p redictors of customers’ voice calling, butthere exists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ively higher calling level and lower calling level.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discussing marketing imp lications for th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Key words: relational attribut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nterp rise cus2tomer·47·杨学成等: 客户的关系属性及其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可视化分析报告见: 报告全文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如何减少用户流失率都是企业在客户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谁的用户数量多,谁就能获得发展的先机。当前电信市场竞争激烈,运营商平均每月的客户流失率在1%~3%之间,客户资源越多,企业后期的利润就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营销成本也越低,可以说,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客户资源之间的竞争。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将前期获取的客户进行转化与留存,是电信运营商目前的主要工作。因此,本文将利用Excel对某电信服务商的用户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造成客户流失的主演因素,以帮助运营商制定出有效的用户挽留计划,提高用户留存率。 数据集来自: Kaggle ,每一行代表一条用户数据,每一列代表一个用户属性。数据集共有7043条记录21个字段。 具体数据指标如下: customerID:用户ID gender:用户性别(Female&male) SeniorCitizen:是否是老年人(1表示是,0表示不是) Partner:是否有配偶 Dependents:是否有家属 tenure:用户存续期(月数) PhoneService:是否有电话服务 MultipleLines:是否有多条线路 InternetService:互联网服务提供商(DSL,光纤,无) OnlineSecurity:网络安全服务 OnlineBackup:在线备份 DeviceProtection:设备保护 TechSupport:技术支持 StreamingTV:流媒体电视 StreamingMovies:流媒体电影 Contract:合同期限(每月,一年,两年) PaperlessBilling:是否是电子账单 PaymentMethod:付款方式(电子支票,邮寄支票,银行转账,信用卡) MonthlyCharges:每月收取金额 TotalCharges:向客户收取的总金额 Churn:客户是否流失 通过以上对数据集的初步观察,可以发现用户属性主要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性别、年龄段等,用户订阅服务如电话服务、流媒体电视等,用户账户信息如合同期限、付款方式,用户存续期等三大类型的数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用户个人信息是否会影响用户流失 2.用户订阅的服务对用户流失的影响 3.用户账户信息对用户流失的具体影响如何 4.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用户留存率 1.观察头部数据,选择子集 由于当前数据都与要分析的问题有关,所以不做处理。 2.字段重命名 将原数据复制一份为分析数据表格,并对首行字段名进行重命名,方便理解分析。3.缺失值处理 用【定位条件】选择空值,未发现有缺失值。 4.一致化处理 在老年人一列中,原始数据用0表示不是老年人,1表示是老年人,所以为了便于分析理解,将0和1替换成不是与是。5.重复值处理 选择用户ID一列为依据定位,未发现重复值。 1.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是否为老年人、是否有伴侣、是否有家属四项信息: 结论:1.用户流失与用户性别关系不大。2.老年人的用户流失率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老年用户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慢,或是老年人死亡率较高。3.有伴侣和有家属的用户流失率都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成员的增多而带来的对通信服务要求的增加。同时,对于由于用户不懂得使用或使用遇到困难而导致的流失,家庭成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类比例。 2.对用户订阅服务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开通电话服务、互联网提供商、网络安全服务等等: 对于电话服务和多线路服务分析可知,这两项对流失率的影响不大 对于互联网供应商的分析得知,采用光纤的用户流失率是采用DSL用户的三倍左右,原因在于使用光纤网速较慢,用户体验较差。 对于用户订阅服务来说,网络安全、在线备份、技术保护和技术支持这四项服务,订阅后的用户流失率显著降低。 另外,流媒体电视和电影服务的订阅与否对客户流失率没有显著地区别。 3.对用户的账户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合同年限、电子账单、付款方式、用户存续期和所交费用: 对合同年限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每月签订的客户流失率最大,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客户的流失率显著下降,签订的时间越久,客户的黏性越大,流失的可能性就越低。存续月数也同样验证了这一想法,新用户流失的时间更快,更容易流失,而时间越久,用户越容易留存,体现了维系老用户的重要性。 对是否有电子账单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电子账单的提供反而使得流失率上升,可能原因在于用户对纸质账单的依赖性更强,体验感也更好。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客户更容易流失,或许是因为使用比较便捷,所以用户去留随意,而自动还款模式的银行转账或者信用卡模式下用户更容易留存下来。 比较得出对于月费用来说,费用越高用户越容易流失。而年费用越高用户留存的比例则越大。 1.用户性别对流失率的影响不大, 老年、单身、无家属 这三种类型的用户极易流失。企业可以针对这三类用户推出亲情套餐,套餐绑定内的用户可以为同学或同事,加强用户联系,获取更多的用户数量。另外,对于因为地点经常变动而造成的用户流失,可以推出全国通用的特色套餐,增强用户黏性,提升用户留存度。 2.影响流失率的因素有用户的 互联网供应商 ,使用DSL的用户较不容易流失。对此可以采取对于新用户就默认采用DSL提供网络的方法,避免新用户体验不好导致流失。而对于使用光纤的老用户,可以采取方法提升网速,改善用户体验。 3.对于 网络安全、在线备份、技术保护和技术支持 这四项服务来说,订阅了的用户都更容易留存下来。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在今后的新用户套餐中加入这四项服务,以提升用户留存率。而对于未开通的老用户,可以加强宣传,强调产品安全性,增加开通人数,减少流失。 4.对于电子账单,可以逐渐减少这种形式,而采取 纸质账单 代替,提高用户体验与安全性。 5.在新用户选择支付方式时,可以大力推荐 银行转账或信用卡的自动付款 方式,强调效率以及便捷性,对于老用户也可以加大这两种方式的宣传,以提升留存率。 6.由于 长存续期 的用户留存率更高,可以对新注册的用户赠送半年至一年的优惠券,对开通一年或以上期限的用户加送套餐或其他服务,以提高用户开通长期期限的积极性,减少新用户的流失。也可以采取年度打折促销活动,提高月合同用户至年合同用户的转化率。另外,对于 低月费和高年费 的用户来说,也更不容易流失,所以对于高月费,可以附送其他服务,以提高套餐的价值,提高用户满意度。 7.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 老用户带动新用户 等活动,通过优惠券或红包等形式提高用户转化率。

餐饮业市场需求预测文献论文

1、1000+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Simba第一次创建报告群,从全球报告中,精选上千份最有价值的报告到社群,并持续更新!收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天,全新【FBIF食品饮料报告群】来了,更好的环境,更优质的内容,带给大家新的体验。

我们将3000+份报告汇总整理到一起了~

编辑搜图

2、研究报告目录

编辑搜图

一、包装(80份)

呵呵多给你发些,肯定够1 贺丽霞;;谈中国现代中式快餐发展现状[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3期 2 池进;餐饮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张海燕;张昌亚;;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的优劣势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4 刘致良;;中式快餐连锁企业标准化建设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06年26期 参考文献:[1] 杨铭铎. 中国何时进入快餐时代[N]. 经济日报, 1999-04-13.[2] 杨铭铎. 从快餐食品的属性看我国快餐业发展的战略[J]. 中国烹饪,1996(6): 19-20.[3] 熊四智. 中式快餐的界定及其发展格局[J]. 中国烹饪, 1996(6): 21.[4] 国内贸易部. 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Z]. 1997-09-24.[5] 杨铭铎, 李晓英. 快餐概念比较研究[J]. 中国烹饪研究, 1999(4): 21-24.[6] 冯俊. 现代快餐经营与管理[M]. 北京: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1: 50.[7] 杨铭铎. 现代中式快餐[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1-3.[8] 杨铭铎, 李晓英. 现代快餐的起源[J]. 商业研究, 1999(7): 81-82.[9] 杨铭铎, 凌强. 从食品加工手段的沿革看快餐食品产生的必然性[J].中国烹饪, 1998(6): 144-147.[10] 杨铭铎.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看现代快餐产生的必然性. 兼论我国快餐业发展的阶段性[J]. 商业研究, 2000(11): 144-147.[11] 夏连悦. 30 年, 4000 亿, 世人瞩目的中国快餐[C]. 北京: 2008 年中国快餐大会.[12] 贺丽侠. 谈中国现代中式快餐发展现状[J]. 大学时代: 论谈, 2006(3):15-16.[13] 杨铭铎. 中国快餐业的“十化”[J]. 中国烹饪, 2000(7): 6-7.[14] 杨铭铎, 凌强. 中式快餐的研究: 包子开发示范工程[J]. 中国粮油学报, 2000(4): 44-52.[15] 杨铭铎. 饺子专用粉及饺子新品种开发[Z]. 哈尔滨: 商业大学中式快餐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 2006.[16] 杨铭铎. 胡萝卜湿面制作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3, 18(5): 25-29.[38] 胡霞露. 中式快餐的市场问题与营销策略[J]. 广西粮食经济, 2001(1): 18.[39] 吴长顺, 陈昌, 韦恩敏. 中式快餐困境和出路[J]. 新经济, 2003(3):56-59.[40] 吴敏华. 基于 SWOT 分析的中式快餐竞争战略研究[J]. 江苏商论,2007(2): 30.[41] 成健. 中式快餐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经济, 2008(3): 72.[42] 陈颖. 中式快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 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7): 89-92.[48] 孙耀吴, 肖军. 论中式快餐业的竞争策略[J]. 经济管理, 2002(19): 71.[49] 崔艳玲. 现代中式快餐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天津: 天津商业大学,2007.[50] 邵芳. 中式快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校报,2007, 12(2): 62-66.[51] YARK C. Efficient or enjoyable consumer values of eating-out and fastfood restaurant consumption in Korea[J].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4, 23: 87-94.[52] STANK T P, GOLDSBY T J, VICKERY S K. Effect of service supplierperformance 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of storemanagers in the fast foodindustry[J]. Journal of OperationsManagement, 1999, 17: 429-447.[53] 杨铭铎, 周福仁, 张放. 关于中式快餐市场的研究[J]. 商业研究, 1999(11): 90-92.[54] 唐飞, 李阳. 中式快餐的目标市场分析[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1): 35-37.[55] SEYMOUR D. Emotional labour: a comparison between fast food andtraditional service work[J].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0,19: 159-171.[56] BRADY M K, ROBERTSO C J, CRONIN J J. Managing behavioralintentions in diverse cultural environm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servicequality, service value, and satisfaction forAmerican and Ecuadorian Fastfoodcustom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1, 7: 129-149.[57] ZHAOM, STANK T P. Interactions between operational and relationalcapabilities in fast food service deliver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2003, 39: 161-173.[58] 鄂勇. 中式快餐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大娘水饺”为例[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一、调查目标、方案设计及组织策划(一)调查目标总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黑大各代表性学生样本的餐饮消费结构现状、需求特点、顾客满意度等,以及走访现有经营商家,了解日常经营问题、顾客消费偏好、竞争状况等,综合分析黑大餐饮业市场的总体格局与需求趋势。分目标:1.全面搜索黑大餐饮业消费需求现状2.开展全校各代表性的学生消费者对北黑大餐饮业的满意度的调查3.适量走访食堂经理和黑大现有经营商家了解经营现状和需解决的问题4.分析黑大餐饮市场营销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及形式根据对黑大餐饮经济的总体分析及对黑大附近餐饮业的整体把握,本次调查以在校大学生及经营商家为重点调查对象,以消费者需求现状与趋势为重点调查方向。采取区域分组调查的形式,集中3天左右的时间进行顾客深度调研和市场扫描及分析,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及市场观察为辅,间或幽灵实验调查,并收集相关经济与市场的第二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抽样:1) 在校大学生消费者 抽取样本150个,抽取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收入、不同口味偏好的代表性样本。2) 校食堂工作人员 抽取样本20个,其中食堂经历、采购人员、厨师、一般工作人员各分配一定的数量。3) 黑大附近现有经营商家 抽取样本20个,其中传统中式餐馆、快餐店、奶茶咖啡吧、特色小吃店、火锅店、糕点店等各占一定比例。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 2)访问调查3)市场观察4)电话网络调查5)幽灵实验调查等调研的主要内容:1) 在校大学生消费者调查主要内容:现有市场消费品牌及顾客满意度,市场消费数量及层次,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认知与评价,餐饮消费的心理,影响消费者餐饮选择决策的关键因素,餐饮消费的新需求等。2) 校食堂工作者调查的主要内容:从食堂原料的采购体系,到食品的制作工艺,到食品安全卫生的把关,再到销售的菜色价格,最后到食堂的服务情况,进行大概的了解,并分析其优势、劣势和现面临的问题。3) 现有经营商家调查的主要内容:经营的餐馆类型、风味,产品的渠道体系,主要经营支撑点,主导产品的促销手段,为顾客服务的原则,经营者现实满意程度,经营者的营销心理,经营者的期望值与要求等。4) 访谈调查内容:主要了解消费者对小资再现主题餐厅的品牌和产品的理解、评价、建议,以及对他们的偏好进一步掌握。5) 幽灵实验调查内容:切身的感受2—3家餐馆的产品、口味,就餐环境,服务水平,卫生状况等,然后分析评价,去粗取精。(三)调查组织实施过程调查组共有3人,进行为期7天的黑大附近餐饮业市场调查。二、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及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的在校大学生消费者调查问卷137份、校食堂工作人员访谈笔录20份、学府四现有商家访问笔录20份,通过对上述问卷和访谈笔录的统计处理,辅以调查小组的小结报告,获得黑大餐饮市场调查结果如下:1. 黑大餐饮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消费量大。首先,从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黑大外有正规经营店铺及摊位的餐饮店约有101家,其中中式快餐店,传统中餐馆,特色小吃店,西式餐馆,火锅店等等,具体如下表1所示。其次,黑大餐饮也得迅猛发展主要依托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黑大在校师生约3万,消费群体庞大,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都出北门吃饭;最后,从黑大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来看,位于南岗区,消费水平还是较高的。通过问卷调查,黑龙江大学在校学生月平均消费在1500左右,又细分为5个消费段,如下表2所示。图表1北门餐饮类型及分布情况类型 中式快餐店 中式传统餐馆 特色小吃店 西式餐馆火锅店 糕点面点店奶茶咖啡吧数量 16 26 35 3 3 6 10 表2黑大在校学生的月平均消费分布情况消费层次 500~800 800~1100 1100~1600 1600~2000 2000以上所占比例 7.1% 42.9% 45.2% 2.4% 2.4%2. 主要消费类型、口味偏好明显,重复消费普遍大多数学生喜欢中式快餐,快捷方便,口味喜欢多样,但比较大众,喜欢在一定时期内重复选择一家消费,基于习惯因素3. 消费的时间分散,餐饮服务趋于全天4. 消费主体一般趋于2—4人,消费能力较高5. 黑大餐饮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各经营商家之间日趋同质化6. 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缺乏营销创新(二)黑大附近餐饮消费者满意度及需求现状分析1. 食品安全卫生是消费者选择就餐地点的首要因素。2. 消费者的口味习惯和偏好主要倾向于家常菜,大众口味中又偏辣3. 产品质量及服务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就餐地方的主要因素。4. 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认知理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也比较稳定5. 消费者对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满意度低6. 消费者经常光顾的餐馆比较集中,如快餐店温州饭摊,传统中餐馆有得意楼、三合缘等7. 大多数消费者对餐馆提供的直接而实惠的促销方式感兴趣8. 宣传优惠单是消费者了解餐馆信息的主要渠道9. 大学生消费者一般以小群体消费为主,对新鲜时尚的事物感兴趣(三)黑大附近餐饮店经营现状及分析1. 不断有新的商家参与黑大餐饮市场竞争,同时也有商家的退出,形成当前相对平衡而又微妙的关系。2. 众多餐馆的环境、规模、菜肴种类、价格及服务差异不大,趋于同质化3. 在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各餐馆包括校内食堂,部分菜品价格有所上浮,涨价的菜式一般以肉类为主,平均涨幅约20%~25%,成本有所增加4. 黑大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5. 无品牌意思,只关注于现盈利状况三.本次调查活动总结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黑大的餐饮业情况。餐饮业市场竞争激烈,难免由于利益问题出现食品质量问题,请消费者在有消费需求是一定保证安全。黑大餐饮业的消费主力人群是学生,合理消费是必要的。总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餐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将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Chain-like management - - future retail trade host �? Deng Jing�? The literature comes from: The finance and trade grinds �? 1995�? �? 3�? [CAJ] [PDF] <�? First, the retail business chain-like management origin and sends �? The retail business chain-like management most gets up early the source in US, until now already some more than 130 years history.The world first chain store, is originates by a New York wife and children tea shop �? 859 years this store takes the identical capital all �? Has set up own minute in each place �? Implements the un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unification management, depends upon the meager profit but high turnover, expanded and consumer's contact face and the management scale in the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obtains the development.Now �? Sets up the chain store, implements the chain-like management the way to cause this shop to develop helps of a - - Atlantic and the Pacific Ocean tea company America biggest supermarket chain stores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