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出生在英国的朴次茅斯市,但是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伦敦和肯特度过的,他的小说有很多是以这两个地方为背景的。狄更斯9岁上学,但却于1824年因其父负债入狱而被迫辍学。狄更斯不得不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学徒,以此来维持生计。一种蒙羞受辱、遭受抛弃的感觉萦绕狄更斯的一生,他后来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1849—1850)中描述了这段经历。从1824年到1826年,狄更斯又重新上学。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是依靠自学。1827年15岁的狄更斯告别了学校,开始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供职,随后到报社成为一名采访议会的记者。这段经历使狄更斯熟悉了英国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内幕,使他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并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做好了素材和艺术方面的准备。1833年12月,狄更斯用笔名博兹出版了他的系列描述伦敦生活的首期作品。这些短文在1836年结集出版,定名《博兹特写集》,使狄更斯获得初步成功,从而使他与凯瑟琳·贺加斯的婚姻得以实现。后来一位出版商找上门来,想请他为自己准备出版的卡通画配些文字,狄更斯同意了,但他不愿按照画的内容来限制他的文字,相反他要求根据自己的文字来配画。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匹克威克外传》就这样产生了。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获得空前成功。狄更斯也因此而出名,并不断创作新的小说保持自己的名声长盛不衰。狄更斯精力充沛,才思过人,除了小说创作,他还从事其他各种活动。1842年,他到美国演讲,支持国际版权协议,并坚决反对奴隶制。1843年,狄更斯出版了《圣诞欢歌》,这成了经久不衰的儿童读物。此外,狄更斯还曾经营过一个戏剧公司,并于1851年为维多利亚女王表演。尽管狄更斯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家庭生活却不美满。凯瑟琳文静沉稳,但智力平庸,缺乏狄更斯需要的激情;对丈夫的文学事业,既不理解也缺少支持,而且夫妻之间常有争执。关系的不融洽,加之狄更斯和一名年轻女演员的暖昧关系导致狄更斯在1858年与妻子分居。他和凯瑟琳共育有10个子女。纵观狄更斯的文学创作历程,随着他的艺术的逐渐成熟,他的小说风格逐渐发生变化。在《匹克威克外传》和《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1838—1839)等早期作品中,他主要讲述有关主人公奇遇的一些滑稽故事。而在他后期的作品中,狄更斯则倾向探讨重大的社会问题,作品集叙述、人物心理描写以及丰富的象征于一体。他的著名作品包括《荒凉山庄》(1852—1853),《小杜丽》(1855—1857),《远大前程》 (1860—1861)和《我们共同的朋友》(1864—1865)。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读者十分欣赏狄更斯早期作品中所体现的幽默与感伤。但今天的评论家却更欣赏他后期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形式结构更加紧凑,对人性的把握更加敏锐。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狄更斯的主要作品还有:《奥立佛·退斯特》(1837—1839),《老古玩店》(1840—1841),《巴纳比·拉奇》(1841),《马丁·朱述尔维特》(1843—1844),《董贝父子》(1846—1848),《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 (1859)和《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1870,未完成)。从19世纪60年代起,狄更斯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中风而去世,5天以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名人墓地。虽然《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这部作品未能最后完成,但是狄更斯在有生之年创作的16部完整的小说以及大量的短篇,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指出了社会问题的关键是由于人们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和极度贪婪,从而忽视了社会的其他层面,进而导致了各种邪恶以及人际间的不平等;同时,他还提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透过狄更斯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尽管社会冷酷无情,他仍具备一颗仁爱的心。尽管狄更斯的作品时而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时而又陷入离奇怪诞描述,但其基调总是乐观向上的,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其明白做人的真正道理。重大主题抱负与自我追求[1]《远大前程》有关道德的主题十分简单:爱、忠诚和良心比财富和社会地位要更为重要。 狄更斯通过匹普追寻所谓“远大前程”的经历来表现这个主题。因此,抱负以及追求个人发展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成为促使匹普发展的一个心理机制。从内心深处来说,匹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旦当他发觉有比自己已经拥有的更好的东西时,他就马上想得到它。当他看到郝薇香小姐的萨提斯庄园时,他就期盼成为一名有钱的绅土;当他发现自己道德上的缺陷时,便希望能够变成一个好人;当他意识到自己不会读书时,他便渴望知道怎样读书。匹普自我追求的欲望便是确定这部小说标题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匹普相信人生可以得到改善,所以他才觉得自己的未来有着“远大的前程”。 [2]在《远大前程》中,抱负与自我追求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社会的和教育的。正是这些动因驱使匹普在小说中作·出最好或最坏的表现。首先,匹普渴望道德上的自我改善。当他做不道德的事情时,便会严厉自责;这种强烈的负罪感会激发他以后把事情做好。比如当他离家去伦敦时,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总觉得这样做实在对不起乔和毕蒂。其次,匹普渴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出于对艾丝黛拉的爱,匹普盼望成为艾丝黛拉所属阶级的一员。在他姐姐和潘博瞿克的鼓动下,匹普终日沉醉在绅士梦中。实现匹普的绅士梦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这给了狄更斯机会去讽刺他那个时代的阶级体系,并揭示其变幻莫测的本质。很显然,与他作为铁匠学徒的生活相比,匹普的尸绅土”生活并不那么尽如人意,道德上也更为堕落。再次,匹普渴望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与匹普渴望提高社会地位和娶艾丝黛拉为妻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想成为一名绅士,良好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他仅仅是一个无知的乡巴佬,就毫无希望进入上流社会。但是,通过乔、毕蒂和马格韦契的例子,匹普明白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爱和良知远比博学与崇高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社会阶级[1]在小说《远大前程》中,狄更斯对维多利亚英国的阶级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最可怜的罪犯马格韦契到贫穷的农民乔和毕蒂,从中产阶级潘博瞿克到富有的郝薇香小姐。社会阶级是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中心主题,并最终上升到小说的道德主题——匹普最终意识到财富和社会地位远不如爱、忠诚和人的内在价值的重要。虽然匹普深深爱着艾丝黛拉,但是艾丝黛拉的社会地位和她本人的性格完全没有联系。虽然杜马尔身·为贵族,但却品德低下;马格韦契虽然是一个即将被施以绞刑的罪犯,却有着内在的价值。[2]最重要的是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阶级状况。狄更斯鄙视那些世袭的贵族,却尊重那些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人。虽然郝薇香小姐的财富来源于酿酒厂,但依靠的依然是她自己的领地。狄更斯通过把社会阶级这一主题与自我追求这一主题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小说的中心主题,那就是抱负和自我追求。犯罪,有罪与无罪犯罪、有罪与无罪这一主题在小说中主要是通过犯人和犯罪律师等人物来进行探索。从乔在伦敦监狱绞刑架旁边的铁匠铺打造手铐开始,关于犯罪与刑事审判等意象就充满着全书,成了调和匹普内心良知与外在的司法机构之间冲突的重要象征。一般说来,正如社会阶级只是一种表面的价值标准,外在的司法机构(警察,法庭,监狱等)也仅仅是极为表象的道德评判标准,匹普必须学会在这些标准之上去寻找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和内心道德良知。匹普开始害怕马格韦契是因为他是一个罪犯,匹普对于帮助过马格韦契而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也是因为他害怕警察。在小说的最后,匹普发现了马格韦契高尚的内在品质,因而他就可以忽视马格韦契在司法层面上作为罪犯的身份,出于良心的驱使,他尽力帮助马格韦契逃离警察的追捕和法律的制裁。正是因为匹普学会了用良知去评价马格韦契内心的品质,所以他最后用内在的标准(有道德善良的好人)取代了外在的标准(罪犯身份)。主旨双重性 [1]狄更斯作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的繁复与均衡。他的作品情节包含复杂的巧合、错综的人物关系和富有的戏剧性。在情节发展中,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都有机地融合起来。[2]除了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外,《远大前程》也许是狄更斯作品中戏剧性对称表现最突出的一部。一种双重结构贯穿小说的始末。从小说的开场到结尾,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在小说的其他方面有所折射和回应。沼泽地里的两个罪犯(马格韦契和康佩生),困在屋里的两个病人(乔太太和郝薇香小姐),对匹普产生兴趣的两个女人(毕蒂和艾丝黛拉),等等。还有两个神秘的赞助者:给了匹普财产的马格韦契和秘密支助赫伯特的匹普。并且,小说中还有一对试图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的成年人:马格韦契,希望能拥有一个绅士,就努力把匹普变成这样的人;郝薇香,试图把艾丝黛拉抚养成一个专门报复男人的人,以慰藉自己受伤的心。有趣的是,这两人的举动都是康佩生促成的——马格韦契嫉恨康佩生的地位与教育,但自己又无法奢望赶上他,所以决定把匹普培养成一个绅士;郝薇香因康佩生未能在教堂举行婚礼时露面而伤心欲绝,所以渴望能通过艾丝黛拉达到报复的目的。郝薇香与康普生的关系——出身高贵的女人和出身平凡的男人一进一步折射出匹普和艾丝黛拉的关系。 [3]这种双重要素的模式虽说并没有给小说主题带来实质意义,但是,正如天气和行为的关系一样,它使我们明白在匹普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戏剧性的对称贯穿狄更斯所有的作品,是他小说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非人的比较在《远大前程》中,叙述者用无生命的物体意象来描述人物的外表,尤其是次要人物或者是叙述者不熟悉的角色。比如说,乔太太看起来似乎是用磨碎的肉豆蔻来擦洗自己的脸,而威密克先生那难以捉摸的外表总是被比做一个信箱。使用这样的表述模式可能会让人觉得叙述者对人物毫无同情之心,或者暗示出入物在生活压力下更像一个物而不是人。后一种解释表明了一般意义上的这种表述模式属于社会批评的范畴,暗示了阶级制度或者刑事审判制度会使一部分人丧失人性。象征萨提斯庄园 狄更斯在萨提斯庄园里营造了一种宏伟的哥特式气氛,这里的很多事物象征着匹普对上层阶级的浪漫妄想和小说的其他很多主题。衰老的郝薇香小姐身上的结婚礼服象征着死亡和腐化,充满反讽意味。她的婚纱和婚宴象征着她的过去,房子里静止的时钟象征着她试图让时间停止,拒绝改变任何事情,想让一切都跟她结婚那天被抛弃时没有两样。房子旁边的酿酒厂象征着商业和财富的联系:郝薇香小姐的财富不是贵族出身的产物,而是她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中成功经营的结果。最后,庄园烧毁后满是灰暗尘土的残垣断壁象征着房子的居住者和整个上层阶级的颓废与堕落。沼泽地上空的雾背景在《远大前程》里几乎总是象征着某一主题,并设定某种语气来与小说的戏剧性行动相吻合。匹普童年时的家乡,肯特郡附近布满浓雾的沼泽地是小说最有深意的背景之一,作者多次运用这一背景来象征危险和动荡。年幼时,匹普在浓雾中给马格韦契送去铁锉和食物;后来,他又被奥里克绑架到布满浓雾的沼泽地,还差点被杀死。每当匹普走进雾中,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值得注意的是,当匹普得到神秘赞助后不久,他要去伦敦,但必须穿过这些布满浓雾的沼泽地,这就提醒读者注意,匹普人生中这个明显的正面变化也许隐含某种危险的后果。本特利·庄姆尽管他只是书中的一个小人物,本特利·庄姆却与匹普形成重要的对照,显示了阶级差别的专制性。在匹普心里,社会道德观念是与通过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紧密相连的,因而两者互相依存。作为上层社会的一员,庄姆既粗俗又残忍。他的例子向匹普证明社会地位的提升与个人的才智和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庄姆是蠢材一个,却继承了大笔的财富,而匹普的姐夫乔是个好人,终日劳作,却收获甚微。庄姆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让匹普看清了像马格韦契和乔这样的人物性格的内在价值,帮助他最后放弃了那些对待财富和阶级的不成熟的幻想,达到了一种新的更富同情心,也更加现实的理解。
狄更斯通过匹普追寻所谓“远大前程”的经历来表现这个主题。因此,抱负以及追求个人发展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成为促使匹普发展的一个心理机制。从内心深处来说,匹普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旦当他发觉有比自己已经拥有的更好的东西时,他就马上想得到它。当他看到郝薇香小姐的萨提斯庄园时,他就期盼成为一名有钱的绅土;当他发现自己道德上的缺陷时,便希望能够变成一个好人;当他意识到自己不会读书时,他便渴望知道怎样读书。匹普自我追求的欲望便是确定这部小说标题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匹普相信人生可以得到改善,所以他才觉得自己的未来有着“远大的前程”。 [2]在《远大前程》中,抱负与自我追求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社会的和教育的。正是这些动因驱使匹普在小说中作·出最好或最坏的表现。首先,匹普渴望道德上的自我改善。当他做不道德的事情时,便会严厉自责;这种强烈的负罪感会激发他以后把事情做好。比如当他离家去伦敦时,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总觉得这样做实在对不起乔和毕蒂。其次,匹普渴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出于对艾丝黛拉的爱,匹普盼望成为艾丝黛拉所属阶级的一员。在他姐姐和潘博瞿克的鼓动下,匹普终日沉醉在绅士梦中。实现匹普的绅士梦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这给了狄更斯机会去讽刺他那个时代的阶级体系,并揭示其变幻莫测的本质。很显然,与他作为铁匠学徒的生活相比,匹普的尸绅土”生活并不那么尽如人意,道德上也更为堕落。再次,匹普渴望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与匹普渴望提高社会地位和娶艾丝黛拉为妻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想成为一名绅士,良好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他仅仅是一个无知的乡巴佬,就毫无希望进入上流社会。但是,通过乔、毕蒂和马格韦契的例子,匹普明白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爱和良知远比博学与崇高的社会地位更重要。 社会阶级
中文摘要: 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的早期代表作。该小说自出版以来,批评者不乏其人,其主人公嘉莉妹妹也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由于作者未对她的堕落行为做出任何评价,也因此受到批评家和读者的指责。本文试图分析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以及根源。 该论文包括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主体部分又分为三个章节。 在引言中,作者首先简要叙述了德莱塞的生平及其著作,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嘉莉妹妹》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主要介绍嘉莉妹妹的美国梦。作者首先追述了美国梦的历史,然后又具体说明文本中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内涵。 第二章作者阐述嘉莉的美国梦是如何破灭的。为了更清楚地阐释这一问题,作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是物质方面美国梦的破灭,其次是精神方面美国梦的破灭,对于后者作者用两个论据加以论证,其一,嘉莉是杜洛埃的玩偶,其二,嘉莉是赫斯特伍德的玩偶。 第三章作者解释了造成嘉莉梦想幻灭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嘉莉的被动性。被动性是女性的一个性格特点。几千年来,女性在男性的控制之下已经养成了被动的习惯。所以有必要先探讨女性分别在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然后解释...英文摘要: Theodore Dreiser s novel Sister Carrie is the early representative in American naturalism. Since its publication, there have been many critics who commented on this works, and its main character Sister Carrie is a controversial person. Dreiser was criticized by critics and readers because he didn t give any comment on her degeneration.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the disillusion with Sister Carrie s American Dream and the causes of this tragedy.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besides an intro...
我去年论文写得这 不过我的是嘉莉妹妹和简爱的对比话说你哪个学校英语专业的?咱别是同门写重了就不好了我当时写嘉莉妹妹是这么个思路 从写作技巧看 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结合 你可以从原著中找出体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例子并加以分析从人物性格看 原著中塑造的嘉莉妹妹是个贪恋都市繁华物质欲望强烈的人 但是起码她有进取心 且不论手段如何 她没有像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那样 觉得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她一直在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 从她的情人方面看 当然主要还是hurstwood 她与他的人生轨迹的刚好是相反的 嘉莉是poor-to-rich hurstwood是rich-to-poor 你可以分析讨论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ry naturalism, Theodore Dreiser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novelis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om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Dreiser is the first one to describe the real American citizen life. He is called pioneer of American contemporary fiction and is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master of American realism.In Dreiser’s novels, he discards “the genteel tradition”, which was very popular at the time. On the contrary, he dares to depict the life as it is and discover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al life, bravely attacking the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 of America. The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mostly com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and during their degeneration driven by their selfish interests and vanities. They are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rivile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ocial class. That leads to their misfortunes at last.This thesis chooses Sister Carrie as an object of study. First it depicts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author himself. Then it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to depict a real American social life in the late 1890’s, especially those of poor people’s lives from struggling, fighting to failing for their so-called “American Dreams”. 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resulting in the tragedies: the American social system.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西奥多•德莱塞被公认为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来自下层社会,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却率先如实地描写了新的美国生活,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是美国现实主义的大师。德莱塞的小说摈弃了当时流行的“优雅文化”传统,勇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绘生活,如实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地攻击了美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下层社会,在因被私利和虚荣所驱动而不断堕落的过程中,又深受社会等级特权和局限性的影响,从而最终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选择德莱塞的著名小说《嘉莉妹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时美国文学背景和作者的分析,在小说中透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揭示出十九世纪末期真实的美国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阶级为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从挣扎、奋斗、到梦想破灭的残酷事实,从而指出造成其悲剧性的最终根源——美国社会制度。女主人公就这样在自己无尽欲望的驱使下造成自己悲剧的命运。这是我毕业论文的摘要,自己写的阿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
《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演员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嘉莉妹妹》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jaJy-uLoZBqRYLCV0N9EA
毕业论文选题理由: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选题依据就是你论文依托的背景及显示意义,同时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把上面这些内容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然后研究这个题目对于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毕业论文选题理由: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选题依据就是你论文依托的背景及显示意义,同时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把上面这些内容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从文体而言,它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比如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些女性,比如武则天,从她的历史和性格多方面来阐述今天的女性拥有她这样特质的女人,或者吕后,慈禧太后,宋美玲,不一定是小说,那样历史的话会更生动,包括杨贵妃威胁李白这段,还有貂蝉美人计诱导吕布!希望能给你点思路!
毕业 论文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但论文选题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文化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一) 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6. 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1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5.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6.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二) 1.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2.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3.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4.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5.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6.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7.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8.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9.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0.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1.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2.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3.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4.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15.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6.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18.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19.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三) 1. 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2.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3. 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 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 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6. 浅析《飘》中女主角——斯佳丽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从《绝望主妇》第一、二季看美国社会的平等观 8. 论《名利场》中萨克雷讽刺艺术的运用 9. 《喧哗与骚动》象征意象的分析 10. 当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在美剧《超能英雄》中的反映 11. 中世纪西方__文化的繁荣 1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Moment in Peking的两中文译本 13. 分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悲剧的成因 14. 论英语广告语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补救策略 15. 浅析中英茶文化差异 16. 合作原则的违反在网络聊天语言中的体现 17. 中英文文学作品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
毕业论文选题理由: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选题依据就是你论文依托的背景及显示意义,同时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把上面这些内容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从文体而言,它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出现问题,研究意义等
1、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新颖性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3、客观性
客观性主要是指要客观地把握自己写作毕业论文的能力。确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性的估计。只要充分估计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很好的完成。
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析和估计自己的能力。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