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参考别人的论文!!!!
《Design with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作者,Franco博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美国)托马斯 L.弗洛伊德(Thomas L.Floyd) (美国)大卫 M.布奇拉(David M.Buchla) 《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作者:(美)格雷(Gray,P.R.)《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配光盘)(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作者:(美)桑森(Sansen,W.M.C.)《集成微电子器件(英文版)》作 译 者:(美)吉泽斯·A. 德尔阿拉莫《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英文版》作者: (美)Behzad Razavi《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子技术》作者,美国的纽曼还有好多优秀的外文教材资料,在这里就列这几个。推荐看纯英的,这样会比较好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1]王松武,赵旦峰,于蕾,王扬. 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电子电路设计循序渐进系列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赵军军.模拟乘法器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12):58.[3]胡博,应如艳.EWB5.0软件在电子线路实验中的运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0):83.[4]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汪惠,王志华.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林若波.浅谈电子线路的多媒体电化教学[J].现代电子技术,2001,(5).[8]黄晓霞,萧蕴诗.数据挖掘应用研究及展望[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1, (4): 23 29.[9]梁剑,李晓,刘红铄,等.智能化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5): 89 91.[10] Heikki Mannila.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r Data Mining[M] .ACM SIGKDD,2000.大概是这样的,你参考一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作者:李福勤,杨建平主编ISBN:10位[7301123868]13位[9787301123867]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定价:¥20.0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频电路基础知识、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应用。本书在选材和论述方面注重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第3章~第8章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个章节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第1章绪论1.1信息技术1.2通信系统1.2.1通信的含义1.2.2无线电的传播途径1.2.3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1.3小结1.4习题第2章高频电路基础知识2.1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2.1.1高频电路中的无源器件2.1.2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2.2天线2.2.1天线的作用及分类2.2.2对称天线和单极天线2.2.3抛物面天线和微带天线2.3放大电路内部噪声的来源和特点2.3.1电阻的热噪声2.3.2晶体三极管的噪声2.3.3场效应管的噪声2.4噪声系数2.4.1噪声系数的定义2.4.2噪声系数的表示2.5小结2.6习题第3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3.1概述3.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3.2.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3.2.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3.3分析小信号放大器的有关知识3.3.1串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3.3.2双口网络的Y参数3.4小信号谐振放大器3.4.1单级单调谐放大器3.4.2多级单调谐放大器3.4.3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3.4.4集中选频放大器3.4.5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3.5小结3.6实训: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仿真3.7习题第4章高频功率放夫器4.1概述4.1.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能4.1.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4.1.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4.2高频功率放大器4.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4.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4.2.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4.2.4非谐振功率放大器宽频带功率合成4.3倍频器4.3.1丙类倍频器4.3.2参量倍频器4.4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印制电路板(PCB)设计4.5功放管的工作特性4.6小结4.7实训: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仿真4.8习题第5章正弦波振荡器5.1概述5.2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5.2.1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5.2.2稳定条件5.2.3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组成5.3LC正弦波振荡器5.3.1三点式振荡电路5.3.2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5.4石英晶体振荡器5.4.1石英谐振器及其特性5.4.2石英晶体振荡电路5.5小结5.6实训: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5.7习题第6章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6.1概述6.1.1振幅调制电路6.1.2振幅解调电路6.1.3混频电路6.2幅度调制电路6.2.1普通调幅分析6.2.2双边带调幅分析6.2.3单边带调幅分析及实现模型6.3幅度解调电路6.3.1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6.3.2同步检波电路6.4混频器6.4.1混频电路6.4.2混频干扰6.5自动增益控制6.5.1AGC电路的功能6.5.2AGC电压产生与实现AGC的方法6.6小结6.7实训: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仿真6.8习题第7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7.1概述7.2角度调制7.2.1调频信号的数学分析7.2.2调相信号的数学分析7.2.3调角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宽度7.3调频电路7.3.1直接调频电路7.3.2间接调频电路7.4调角波的解调7.4.1相位检波电路7.4.2频率检波电路7.5自动频率控制7.5.1AFC电路的功能7.5.2AFC的应用7.6小结7.7实训:三管调频发射机的制作7.8习题第8章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技术8.1锁相环路8.1.1锁相环路的构成和基本原理8.1.2锁相环路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方程8.1.3锁相环路的锁定、捕捉和跟踪特性8.1.4集成锁相环路8.2锁相鉴频和锁相调频8.2.1锁相鉴频电路8.2.2锁相调频电路8.3频率合成技术8.3.1直接频率合成8.3.2间接频率合成8.3.3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8.4锁相环应用举例8.5小结8.6实训:频率合成器的制作8.7习题第9章高频电子电路应用9.1发射机电路工作原理9.2接收机电路工作原理9.3制作49.67MHz窄带调频发射器举例9.4制作49.67MHz窄带调频接收器举例9.5常用射频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9.5.1常用射频发射模块应用举例9.5.2常用射频接收模块应用举例 普高教材 高频电子线路 书号: 20744 ISBN: 978-7-111-20744-3 作者: 杨霓清 印次: 1-2 责编: 王保家 开本: 16 字数: 定价: ¥29.00 所属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装订: 平 出版日期: 2008-04-01 内容简介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教材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搬移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高频功率放大器、干扰与噪声等。在内容的编排上,尽量做到思路清晰、由简到繁,便于自学。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发送设备,以接收、发送设备为背景,从信号传输与电路实现的角度,将各功能电路的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建立起整机的概念。本教材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大、职大的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录前言本书常用符号表绪论第1章 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第2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第4章 频谱搬移电路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6章 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第7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第8章 噪声与干扰 机械工业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作者:江力主编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5-1开本:16开I S B N:9787111329350定 价: 22.00元层 次: 高职高专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内容简介本教材的编写本着“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讲清的基础上,在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实际的技能训练,并在附录中安排了收音机的安装实习。全书以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引导,侧重介绍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其技术应用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在内容安排上,先基础知识,后系统介绍,并有效利用了计算机在高频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利用电子技术仿真(EWB)软件对每章内容中的主要单元电路进行仿真实验,能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转化成生动直观的仿真调试。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掌握。本教材主要内容有: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检波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锁相环路。每章后面都设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实训和仿真。本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适用于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或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参考。目录前言第1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1 概述1.2 谐振回路的特性1.2.1 并联谐振回路1.2.2 串联谐振回路1.2.3 耦合谐振回路1.2.4 阻抗变换1.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电路模型1.4谐振放大器1.5 集中选频滤波器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1实训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仿真实验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第2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2.1 概述2.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2.1.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2.2谐振功率放大器2.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2.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2.2.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2实训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仿真实验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3.1反馈式振荡器3.1.1 组成与分类3.1.2 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3.1.3 主要性能指标3.2 LC正弦波振荡器3.2.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3.2.2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3.2.3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3.3石英晶体振荡器3.3.1 石英谐振器及其特性3.3.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3.4 RC正弦波振荡器3.4.1 RC串并联选频网络3.4.2 文氏电桥振荡器3.4.3 RC桥式振荡器的应用举例3.5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3.5.1 负阻器件3.5.2 负阻振荡原理3.5.3 负阻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3实训3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3正弦波振荡器第4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4.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4.1.1普通调幅波4.1.2双边带调制4.1.3单边带调制4.1.4 残留单边带调制4.2调幅电路4.2.1 高电平调幅电路4.2.2 低电平调幅电路4.3 检波器4.3.1 检波器的基本原理4.3.2 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器……第5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第6章锁相环路 高频电子线路层 次:高职高专配 套:电子课件作者:郭根芳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3-1ISBN: 9787111334019开本: 16开定价: 24.00 元内容简介郭根芳主编的这本《高频电子线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收设备中高频电子线路的有关技术问题,力求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高频电子线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及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实践操作部分是第8章实验与实训。本书以应用为目的,用工程的观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电路的分析;在内容取舍上,尽量做到少而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每章编有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字符号及说明。本书在安排实验、实训内容时,力求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并注意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通信类、无线电技术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第1章绪论1.1通信与通信系统1.1.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1.2无线电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1.1.3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无线电波的传播1.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小信号选频放大器2.1谐振回路2.1.1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2.1.2阻抗变换电路2.2小信号谐振放大器2.2.1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2.2.2多级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2.3集中选频放大器2.3.1滤波器2.3.2集中选频放大器应用举例2.4故障诊断2.4.1放大电路的故障诊断2.4.2谐振回路与滤波器的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3.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3.1.1基本工作原理3.1.2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3.1.3输出功率与效率3.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3.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3.2.2Vcc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3.2.3Uim与VBB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3.3谐振功率放大器与倍频器电路3.3.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直流馈电电路3.3.2滤波匹配网络3.3.3谐振功率放大器应用电路3.3.4丙类倍频器应用电路3.4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3.4.1传输线变压器3.4.2功率合成技术3.4.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4.1振荡器的工作原理4.1.1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4.1.2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4.2LC正弦波振荡器4.2.1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4.2.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4.2.3电容三点式振荡器4.2.4两种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比较4.2.5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4.2.6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和振幅稳定4.3石英晶体振荡器4.3.1石英晶体及其特性4.3.2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4.3.3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4.4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5.1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基本原理5.1.1乘法器及其频率变换作用5.1.2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5.1.3振幅解调的基本原理5.1.4混频的基本原理5.2振幅调制电路5.2.1低电平振幅调制电路5.2.2高电平振幅调制电路5.3振幅检波电路5.3.1包络检波器的质量指标5.3.2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5.3.3同步检波电路5.4混频电路5.4.1晶体管混频电路5.4.2集成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5.4.3混频干扰5.5故障诊断5.5.1振幅调制电路的故障诊断5.5.2振幅检波电路的故障诊断5.5.3混频电路的故障诊断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6.1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6.1.1瞬时频率与瞬时相位的概念6.1.2调频信号与调相信号6.1.3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与带宽6.2调频电路6.2.1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6.2.2间接调频电路6.2.3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6.3鉴频电路6.3.1鉴频特性及鉴频的实现方法6.3.2斜率鉴频器6.3.3相位鉴频器6.3.4脉冲计数式鉴频器6.3.5限幅器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7.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7.1.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7.1.2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应用举例7.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7.2.1工作原理7.2.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应用举例7.3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7.3.1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7.3.2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7.3.3锁相环路的应用举例重要知识点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实验与实训8.1高频小信号选频(谐振)放大器8.2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8.3LC电容三点式振荡器8.4石英晶体振荡器8.5振幅调制器8.6振幅检波器8.7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振荡器8.8相位鉴频器8.9混频器8.10锁相调频与鉴频器8.11调幅广播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8.12调频收音机/对讲机的组装与调试8.13集成电路调频/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附录文字符号及说明
参考文献:[1]王松武,赵旦峰,于蕾,王扬. 常用电路模块分析与设计指导(电子电路设计循序渐进系列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赵军军.模拟乘法器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12):58.[3]胡博,应如艳.EWB5.0软件在电子线路实验中的运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0):83.[4]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汪惠,王志华.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林若波.浅谈电子线路的多媒体电化教学[J].现代电子技术,2001,(5).[8]黄晓霞,萧蕴诗.数据挖掘应用研究及展望[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1, (4): 23 29.[9]梁剑,李晓,刘红铄,等.智能化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5): 89 91.[10] Heikki Mannila.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r Data Mining[M] .ACM SIGKDD,2000.大概是这样的,你参考一下。
从师兄那转载的几部宝典:1.拉扎维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我们研二模电课的教材,汪宁老师把这门课讲得可圈可点。当时没意识到有其他书,于是我就把此书读了好几遍。此书内容多摘自较新的论文,还未得到工业界的实践论证,所以一大特点就是pitfalls较多。但不失为为大家提供很多深入研究主题的sourcing。2.PhillipE.Allen的《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第二版》,此书工程性很强,适合有一定CMOS模电理论基础的人读。当时由于毕设想做ADC,于是接触了此书。读后感觉Phillip通篇都是为了写ADC而写此书,值得一提的是5、6、7章把OP-AMP写得非常精彩。3.强力推荐的是PaulR.Gray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堪称模电之Bible,鄙人最近正钻研此书,惜得宝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很是上瘾甚至有点欲罢不能。此书是UCBerkeley的EECS系为EE140和EE240专门指定的教材,可以说是汇聚了berkeley的精华,berkeley之精华乃siliconvalley之精华,siliconvalley之精华乃IC之精华。阅读此书(英文版),你一定能体会到Paul这位Godfather思维之严谨、论证之严密,条理之清晰,该书的一大亮点就是把bipolar和CMOS作为counterpart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讲,能带给读者一完整的transistor级IC的概念。推荐必读。EE140在Berkeley是由大牛RorberR.Broderson(全哥以前的boss)在教,comic上有他的视频,我坚持上完了他整个一学期的课,感觉收获相当大,似乎感觉自己身体里的血液都是Analog做的,你不可能不喜欢上他。4.AlanHastings的《模拟电路版图的艺术》,该书连同Paul那本一起作为在Berkeley的EE240的教材,它帮助你从一个电路designer的角度来看工艺,又能从工艺的角度来反哺你设计的circuit,是一致公认的优秀后端教材。5.RobertF.Pierret的《半导体器件基础》相比于施敏的那本上手来得更容易,相信研一的诸位大多读过此书。Berkeley的EE130是由Prof.King(TsuJae)来教,有志投身analog或者device的同学最好把energyband,pnjunction,BJT和MOS的基础打牢。顺便提一句,有关"信号与系统"和"控制"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特别当涉及到高频和稳定性设计时就显得格外必要。6.可能有部分同学打算投身RF,那么推荐ThomasH.Lee的《TheDesignofCMOSRadio-FrequencyIntegratedCircuitsSecondEdition》,绝对权威。此书我还没研究过,就暂且不发表评论了。个人觉得,能够有机会多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学者对某一subject的讨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拜读这些大师们(PaulGray,R.G.Meyer,S.H.Lewis,PaulJ.Hurst,ThomasH.Lee,AlanHastings,R.Broderson等等,特别是Berkeley的五人组)的著作能帮助我迅速打开自己的思路,提升对这一学术领域的认识。此外,UCBerkeley作为美国公立大学的典范,代表了那种出身贫寒但却不畏权贵、勇于抗挣、挑战特权和精英(Harvard,Yale,Stanford)的精神,令人钦佩。朝去朝来,日月轮回,对于我们这里的每个人来说,也都不过只是这个学校的匆匆过客,带走的是我们的知识和理想,留下的是我们宝贵的"学脉"。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位置分为两种:1,每页参考文献。要求内容排在加注处所在页的页下,序码每页单独排序。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在对话框里选择‘脚注’就可以。文献多少需要自己增加。2,论文末尾,即正文结束后。参考文献序号需与正文标注序号一一对应。正文标注序号方法:选中--字体--上标(一般为上标)。
<
《Design with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作者,Franco博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美国)托马斯 L.弗洛伊德(Thomas L.Floyd) (美国)大卫 M.布奇拉(David M.Buchla) 《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作者:(美)格雷(Gray,P.R.)《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配光盘)(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作者:(美)桑森(Sansen,W.M.C.)《集成微电子器件(英文版)》作 译 者:(美)吉泽斯·A. 德尔阿拉莫《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英文版》作者: (美)Behzad Razavi《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电子技术》作者,美国的纽曼还有好多优秀的外文教材资料,在这里就列这几个。推荐看纯英的,这样会比较好的提升自己。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与应用论文【1】
摘 要:半导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的重要元件,它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从而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应用。
关键词:三极管 工作状态 应用
半导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的重要元件,它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从而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三极管在电路中一般表现出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
1.1 截止状态
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时,基极电流为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实际上为了使三极管可靠地截止,常使UBE≤0,此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1]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
1.2 放大状态
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且加在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集电结反向偏置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这时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1.3 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且加在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集电结也正向偏置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这时基极电流较大,集电极电流也较大,但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
2 三极管不同状态下的应用
2.1 三极管放大状态下的应用
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利用这一特点,三极管常用在模拟放大电路中。
三极管对小信号实现放大作用时,基本放大电路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共发射极接法、共基极接法和共集电极接法。
在共发射极接法中,常用的放大电路有固定式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和带有射极电阻的固定式偏置电路。
固定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不太稳定,受温度的影响,输出信号容易产生失真,故在实际中常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
电路如图1所示。
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因其电压放大倍数比较高,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多用作中间级。
在共集电极接法中,负载接在发射极,输出电压从发射极输出,因此,叫射极输出器。
因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出信号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射极输出器又称为射极跟随器或电压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1,没有电压放大作用,但有一定的电流放大作用和功率放大作用。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入级可减轻信号源的负担,作为输出级可提高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作为中间级起阻抗变换作用,使前后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阻抗匹配,实现信号的最大功率传输。[2]
在共基极接法中,交流信号从发射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
该电路没有电流放大作用,但具有电压放大作用,而且其频率特性比较好,一般多用于高频或宽频带放大电路及恒流源电路。
2.2 三极管截止和饱和状态下的应用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处于饱和状态时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利用这种开关特性,三极管常用在数字电路中。
在稳定状态下,三极管只能工作在饱和区或截止区,它的输出端要么处于高电位,要么处于低电位,即要么有信号输出,要么无信号输出。
实际应用时,由于三极管需要频繁地在断开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为了提高开关速度,常使三极管工作在浅饱和区状态。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常见的具体应用有:用于彩色电视机、通信设备的开关电源;用于驱动电路,驱动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继电器等器件;用于彩色电视机行输出管;用于开关电路、高频振荡电路、模数转换电路、脉冲电路、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电流调整等;在冶金、机械、纺织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光电开关可作指示信号,指示加工工件是否存在或存在的位置。[3]
开关三极管因其寿命长、安全可靠、没有机械磨损、开关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掌握了三极管的各种工作状态,了解了三极管的基本应用,在分析和设计更复杂电路时,就能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袁明文,谢广坤.电子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1.
[2] 李仁华,冯�.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4.
[3] 于敏,李闽.三极管开关特性探讨[J].硅谷,2012(1):24.
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应用【2】
【摘 要】本文提出了晶体三极管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分类和特性,并指出如何根据晶体三极管的不同工作状态时的作用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非线性器件;导通角;正向偏置;反向偏置
1.引言
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每一种电子电路几乎都离不开它。
它是一种非线性器件,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
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它的不同工作状态应用到不同的电子电路中,从而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在电路中发挥晶体三极管的作用就要掌握不同工作状态下它的分类和特性,这样不但有利于很好地应用晶体三极管,而且有利于学习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这样在分析和设计电路时就会得心应手,避免出现错误。
2.晶体三极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分类
晶体三极管是有源器件,它在电路中工作时,要在它发射结和集电结施加不同的偏置电压。
而根据它的基极和集电极偏置电压的不同,晶体三极管呈现不同的工作状态。
此时可把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即如果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如果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如果发射结反向偏置或零偏、集电结反向偏置,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
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和放大区时都说明它是导通的,放大器在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情况可用导通角来衡量。
放大器的导通角用θ来表示,定义为晶体三极管一个信号周期内导通时间乘以角频率ω的一半。
根据放大器导通角的不同可晶体三极管放大器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等放大器。
3.各类放大器的特性和应用
3.1 甲类放大器
当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放大区时,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时,放大器工作在放大状态。
此时,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晶体三极管都是导通的`,导通角θ为1800,此时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称为甲类放大器。
其工作波形如图a所示。
它的工作特性是:静态工作点电流比较大,非线性失真小、管耗大、效率低、输出功率小。
甲类放大器有电压放大的作用,可应用到电压放大和小功率放大电路中。
另外由于它的失真小,所以在宽带功率放大器中,晶体三极管也工作在甲类状态,但由于它的效率低、输出功率小,不能满足功率放大器对输出功率的要求,所以常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实现多个功率放大器的联合工作,获得大功率的输出。
3.2 乙类放大器
当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时,如果信号为正时三极管导通,信号为负时三极管截止。
即三极管在信号的半个周期导通,导通角θ为900,此时放大器为乙类放大器,它放大的信号缺少半个周期,是失真的。
但是在乙类互补推挽放大电路中,用两个互补的三极管轮流推挽导通就可以弥补这种失真的不足,从而输出完整的信号波形,电路如图b所示。
乙类放大器由于管耗小,效率大大提高。
3.3 甲乙类放大器
在实际功率放大电路中,由于晶体三级管发射结存在导通压降,所以在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中,由于V1、V2管没有基极偏流,静态时两个管的发射结偏置电压为零。
当输入信号小于晶体管的死区电压时,管子仍处于截止状态。
因此,在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内,两个晶体三极管轮流导通时形成的基极电流波形在过零点附近一个区域内出现失真。
即在两管输出波形的交接处存在失真,这种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这时需要在两个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加上等于发射结导通压降的电压,使两个晶体三极管均处在微导通状态,两管轮流导通时,交替得比较平滑,这样就消除了交越失真。
电路如图c所示。
3.4 丙类放大器
当导通角θ小于900时,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称为丙类放大器。
丙类放大器又因工作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欠压、临界和饱和三种工作状态。
当放大器工作在放大区和截止区时为欠压状态,如果晶体三极管工作刚好不进入饱和区时,则称为临界工作状态。
晶体三极管工作进入饱和区时为过压状态。
三种状态时集电极输出的波形分别为尖顶余弦脉冲、略微平缓的余弦脉冲和顶端凹陷的余弦脉冲。
由于这几种余弦脉冲都可以分解出基波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又由于谐振回路具有滤波作用,晶体三极管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仍为没有失真的余弦波形。
所以丙类放大器可和谐振回路共同构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或丙类倍频器。
丙类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时,放大器输出功率小,管耗大,效率低。
工作在过压状态时,放大器输出功率较大,管耗小,效率高。
工作在临界状态时,放大器输出功率大,管耗小,效率高。
3.5 丁类放大器
丙类放大器可以通过减小电流导通角θ来提高放大器的效率,但是为了让输出功率符合要求又不使输入激励电压太大,导通θ就不能太小,因而放大器效率的提高就受到了限制。
丁类放大器的导通角也是900,但是丁类放大器工作在饱和或截止状态。
由于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最大,但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最小。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最小,但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最大。
所以丁类放大器在工作时,ic和uce的乘积最小,理想情况下它们的乘积可接近于零。
在积分区间不变时,即导通角θ不变时,ic和uce的乘积越小,晶体管集电极的耗散功率起小,晶体管放大器集电极的效率就越高,输出功率就越大。
因此,在这两种状态时集电极损耗很小,三极管的效率高,即丁类放大器的效率比丙类放大器要高。
3.6 振荡电路中的放大器
晶体三极管放大器在具体电路中应用时,可以不单单间工作在一种工作状态。
有时会根据电路的要求,在设计时,当电路中的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也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电路的实际要示。
比如在振荡电路中,起振时,电路工作于小信号状态,即三极管工作在甲类状态,因此可将振荡电路作为线性电路来处理,用小信号等效电路求出振荡环路的传输系数。
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放大器的工作由线性状态进入非线性状态,再加上电路中偏置电路的自给偏压效应,使得晶体管的基极偏置电压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而减小,这样使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进入乙类或丙类非线性工作状态,相应的放大倍数随之减小,直到振荡进入平衡状态。
在振荡电路的起振到平衡的过程中,电路由小信号工作到大信号工作,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也由甲类、乙类过渡到丙类,从而满足了振荡电路对放大器的要求。
这正是放大器各种工作状态的很好的应用。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放大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其分类也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在又出现了效率比丁类放大器还高的戊类放大器。
在实际电路中,要根据电路对放大器的要求来选用放大器的不同状态。
比如电压放大时要求电压放大倍数要高,就要选用电压放大器。
功率放大时就要选择功率放大倍数高的功率放大器。
在输入信号频率不同时,还要考虑电路中的参数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只有掌握了放大器的各类状态,才能很好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5-97.
[2]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37,65-66.
有必要上这儿来吗,去图书馆的数据库,这样类型的文章多得不得了啊
看你用在什么方面。不过现在电子秤比机械秤用的地方更多了。
商用电子秤的传感器一般都是铝合金LY12等材质,称重额定质量小。设计机械部分很简单:把剩物盘和称重传感器连接,再把传感器另一端与秤体外壳固定住就可以了。
正好我刚做好了,过两天也要交了,论文,仿真,还有PPt,不是一个学校的话可以发给你QQ1255324803
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www.oh100.com/bylw)。
篇一:参考文献
[1] 王飞,刘洪才,潘立冬. 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 周文瑜,温刚,王钇,苏迪.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J]. 继电器. 2007(15)
[3] 郭嘉,韩力,罗建,高仕红. SCL在变电站智能电子装置通信配置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刘洋,罗毅,易秀成,涂光瑜,陈维莉,江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可靠性研究[J]. 继电器. 2006(18)
[6]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7] 李俊刚,宋小会,狄军峰,魏勇. 基于IEC 62439-3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0)
[8] 王凤祥,方春恩,李伟. 基于IEC61850的SCL配置研究与工具开发[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0)
[9] 于敏,何正友,钱清泉. 基于Markov过程的硬/软件综合系统可靠性分析[J]. 电子学报. 2010(02)
[10] 窦晓波,胡敏强,吴在军,杜炎森,闵涛.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冗余方案[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01)
[11]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12] 张沛超,高翔. 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及元件重要度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01)
[1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14] 童晓阳,廖晨淞,周立龙,李映川,章力,王晓茹,许克崃. 基于IEC 61850-9-2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2)
[15] 王丽华,马君华,王传启,马长武,江涛,韩明峰,王志华,张丽胜,种惠敏.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的应用研究[J]. 电网技术. 2006(S1)
[16] 陈原子,徐习东. 基于并行冗余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构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1)
[17] 方晓洁,季夏轶,卢志刚. 基于OPNET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通信网络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23)
篇二:参考文献
[1] 杜厚鹏. 基于监控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与违章分析[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 尹雪雯.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16)
[3] 李宗辰. 基于Android的多路视频监控用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4] 孙娜.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视听. 2013(05)
[5] 朱少坡. 视频监控中目标的空间定位优化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沈忱. 视频监控中的预处理、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高滨,孙长海. 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桌系统[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Z2)
[8] 邬雪梅. 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J]. 科技传播. 2013(02)
[9] 张琦等编着.数字电视制播技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0] 曹金泉.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J]. 电子世界. 2012(19)
[11] 廖楚加.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电视发射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2(04)
[12] 王涛. 基于OMA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朱兴华. 中波发射台实现自动化监控如何解决干扰问题[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01)
[14] 刘剑波等编着.有线电视网络[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5] 张红波. 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6] 李松. 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7] 刘翔.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18] 李森. 在广播发射台中实现监控自动化设计[J]. 信息通信. 2013(08)
[19] 赵栖平. 监控视频中基于在线学习的车辆跟踪检测算法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篇三:参考文献
[1] 吴莹. 基于Selenium的Web自动化测试框架[J]. 科技传播. 2011(18)
[2] 顾国庆. 移动图书馆的研发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3] 高凌琴. 基于STAF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4] 王玉蓉. 青南村村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浙江农林大学 2013
[5] 李斌. 工控软件的层次化设计及应用[D]. 苏州大学 2014
[6] 李首文,何贵兵. 自动技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研究与实施[J]. 科技信息. 2011(15)
[7] 周宁. 移动考勤管理的应用与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8] 姚砺,束永安. 软件测试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9] 张永梅,陈立潮,马礼,郭韶升.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J]. 测试技术学报. 2002(02)
[10] 吕诚昭,孟洛明. 一个软件测试自动化系统:TSBAG[J].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3(01)
[11] 徐磊. 烟草行业商零物流在途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 南昌大学 2014
[12] 黄彪贤,熊建斌,李振坤. 金融软件功能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02)
[13] 兰欣. 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4] 刘腾. 软件测试技术与自动化测试框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6)
[1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分行课题组. 银行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J]. 中国金融电脑. 2009(12)
[16] 郭巍,龚兵,张武光. 基于数据操作的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9(04)
[17] 赵杰,张晶,高继森. 基于XML的测试用例复用[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
[18] 刘星,蔡勉,李燕,郭颖. 基于关键字驱动机制的安全操作系统的测评系统[J]. 计算机安全. 2009(10)
[19] 蒋云,赵佳宝. 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07)
(一)完整的论文项目构成应包括: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4、文献综述5、正文6、参考文献7、注释 (根据需要)8、附录 (根据需要)9、致谢 (根据需要)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各项内容均为必备项目。论文的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二)完整的案例报告项目构成应包括:1、封面2、内容摘要和关键词3、正文二、项目编排格式要求1、封面:要求封面的论文标题名称使用4号宋体填写;下面的教育层次、学员姓名、日期等也统一使用4号宋体填写。2、目录: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顶格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目录内容用1.25倍行距(同正文)。目录编写到三级标题,标题后跟实心小圆点并在行末标注页数。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另起一页。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顶格,后接“:”,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4号黑体,一般3—4个词,词间空一格。4、文献综述:另起一页。“文献综述”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文献综述不超过1000字。(此部分不计入字数要求范围)5、正文:另起一页。(1)论文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2)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3)正文文中标题顶格: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6、注释 (根据需要):正文中凡引用重要观点、数据等,应注明来源,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个作者名间用“、”隔开;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网上参考资料的还应注明具体网址,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网址。7、附录 (根据需要):“附录”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后加“:”,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附录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宋体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加粗,后加“:”,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宋体排列,序号用“[1]”、“[2]”……的形式编排,引用著作和引用文章时的注文顺序同注释。参考文献内容统一用1.25倍行距。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注文顺序同注释,并要求注明网址链接。9、致谢 (根据需要):另起一页。“致谢”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并居中;致谢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回行顶格。致谢内容统一用1.25倍行距。10、表格: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表体和表注三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1)表头。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居中),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l”,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如为“计量单位:元”。(2)表体。表体的四周端线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 (0.5磅)。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宋体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对齐,数码位数也应对齐。(3)表注。表注项文字写在表体下方,不必空行,用小5号宋体,按“(1)、(2)……”排列,表注的宽度不可大于表体的宽度。11、插图:插图包括图片(稿)、图序和图名,文章中的插图应遵循“图随文走”和“先见文后见图”的原则,图片(稿)画面应清晰、美观,幅面大小适当,应根据内容要求和版面允许放缩至需要大小和放置于适当位置。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使用小5号黑体,其中,图序居左,图名居右,如:“图2 上海大众销量和国内市场份额演变”。全文插图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编序,如“图1、图2……”,图名以不超过15个汉字为宜。12、数字: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13、标点符号: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14、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5、页码:从正文开始编写页码、封面及目录不编页码,内容摘要、文献综述页码用“Ⅰ、Ⅱ、Ⅲ……”编写。编写页码用插入页脚的方式,选择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并居中。
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开展趋向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相互浸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开展的必然趋向。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根本构造组成和主要应用范畴,并指出其开展趋向。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不同窗科的穿插与浸透,惹起了工程范畴的技术改造与反动。在机械工程范畴,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疾速开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浸透所构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构造、产品机构、功用与构成、消费方式及管理体系发作了宏大变化,使工业消费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开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中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置单元和驱动单元等局部组成。因而,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开展,必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需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进步精度等几方面思索。现代机械产品普通都是以钢铁资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构造上加以改良,还应思索应用非金属复合资料。只要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完成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耗费,进步效率。 (二) 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进步牢靠性、灵活度和准确度方面,进步牢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防止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向。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开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 信息处置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置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提高应用严密相连。为进一步开展机电一体化,必需进步信息处置设备的牢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牢靠性和分时处置的输入输出的牢靠性,进而进步处置速度,并处理抗干扰及规范化问题。 (四) 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普遍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 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停止通讯,必需使数据传送的格式规范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规范规格不只有利于信息传送和维修,而且能够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努力于开发低本钱、高速串行的接口,来处理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规范化等问题。 (六) 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需谐和分歧地开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本钱,进步消费维修的效率,要逐渐推行软件规范化,包括程序规范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范畴 (一)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开展,在构造、功用、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疾速进步,详细表如今: 1、 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构造,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构造。 2、 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构造和功用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契合接口规范,能最大限度地进步用户的运用效益。 3、 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完成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含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 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只丰厚了数控功用,同时也增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用。 5、 能完成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才能,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 系统的多级网络功用,增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才能。 7、 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构造紧凑的数控安装。 (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完成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突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限,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完成从运营决策、产品开发、消费准备、消费实验到消费运营管理的有机分离。企业集成度的进步能够使各种消费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消费要素的潜力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 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能够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依照装配部门的请求,消费其才能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种类、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消费。 (四) 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依据示教停止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顺应性和灵敏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置、剖析,做出一定的判别,对动作停止反应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端走向适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用,可停止复杂的逻辑思想、判别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亲密。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开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开展意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开展: (一)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开展方向。近几年,处置器速度的进步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发明了条件,有力地推进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开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模仿人类智能,具有某种水平的判别推理、逻辑思想和自主决策才能,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局部脑力劳动。 (二)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构造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形式化的总线构造。系统能够灵敏组态,停止恣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务实现多子系统谐和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讯功用大大增强,普通除RS232等常用通讯方式外,完成远程及多系统通讯联网需求的部分网络正逐步被采用。将来的机电一体化愈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依据一些生物体优秀的结构研讨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开展。 (三) 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交融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开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普通不超越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开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敏等特性,可进入普通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停止精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范畴,都有宽广的应用前景。目前,应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 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开展趋向,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种类类和消费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规范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求制定一系列规范,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消费企业可应用规范单元疾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能够不时扩展消费范围。 (五)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对机电一体化有严重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开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品种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提高,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自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 ) 绿色化 工业的兴旺使人们物质丰厚、生活温馨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期的趋向,其目的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运用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应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运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应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开展形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开展的结晶,是社会消费力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请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作战略性的革新,使传统的机械设计办法和设计概念发作着反动性的变化。鼎力开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只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请求,而且是推进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新范畴、开展与复兴机械工业的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 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根底自动化,2006(6). 4、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讨,2006(7). 5、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