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期间发表sci36篇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生期间发表sci36篇论文

基础兽医学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涵盖了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4个三级学科,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和新兽药研发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毕业硕士、博士85人,在读硕士生、博士生93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合作课题等各类项目22项,发表论文205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童德文 欧阳五庆 张小莺 李新平 杨鸣琦 赵慧英副教授:陈树林 李引乾 张淼涛 卿素珠 罗延红 徐永平讲师:周宏超 张 琪 张文龙 丛日华 刘晓强 赵晓民实验师:乔海莲 蒿彩菊 康志科 张联丽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率先在国内开展畜禽神经解剖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神经解剖学著作,提出了中枢外反射弧新理论,在畜禽脑核团定位及内脏的神经支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神经肽和免疫因子的表达特点,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动物病理学 制备出针对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表面抗原(MATSA)的单克隆抗体,为马立克氏病的相关研究及研制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人工合成出抗苦马豆素免疫原,诱导动物产生了特异性强、高效价的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得到分泌特异性抗苦马豆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制备出抗苦马豆素的单克隆抗体,为防治家畜疯草中毒探索了新途径;正在开展天然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新型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平台的构建及动物常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新兽药研发 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在纳米兽药研究方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获得授权7项,在国内新兽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现有由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实验室和切片室等构成的基础兽医学研究平台。预防兽医学 该学位1984年获批硕士授权点,2003年兽医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授权点,2004年预防兽医学开始招收博士生。多年来形成了分子病原学与免疫学、动物疫病防治、兽医公共卫生学3个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培养毕业硕士143名,在读硕士生109名,2004年以来培养毕业博士11名,在读博士生23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863和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陕西省重大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10余项;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3版,第4版)、《兽医公共卫生学》(第1版,第2版)和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主编著作20余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学术队伍教 授 张彦明 于三科 杨增岐 陈德坤 张德礼副教授 王晶钰 张淑霞 王爱华 许信刚 林 青 穆 杨 高云英讲 师 邢福珊 郭抗抗 刘芳宁 邱 立 姜艳芬 齐雪峰 李丹丹实验师 党如意(高级实验师) 张耀相 宁蓬勃研究特色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和病原致病机理研究 建立了猪血管内皮细胞系,已传至122代,用其进行了猪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建立了猪肠黏膜上皮细胞系,已传至90代,用其进行猪腹泻性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畜禽新型疫苗疫苗研究 用建立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系研究成功了猪瘟基因工程细胞苗;研制成功了猪瘟病毒E0和E2基因共表达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和腺病毒活载体疫苗;研制成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和不同外膜蛋白型禽大肠杆菌融合菌株工程菌苗。畜禽重大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建立了区分猪瘟强毒感染与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和区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强毒株及弱毒株的RT-PCR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鉴别诊断方法;建立了牛结核病、猪支原体肺炎和兔波氏杆菌病的PCR诊断方法;研究制定了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诊断技术标准(NY/T 908—2004)。科研条件现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和畜禽疫病防治与畜产品安全科研平台(包括P2级细胞培养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兽医学 生物学学科在我院设有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4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2000年、2004年先后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到2008年,培养毕业博士6人,硕士77人,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71 人。本学科共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获批23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教材《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畜禽神经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实验》等7部,出版专著10部。学术队伍:本学科形成了以张涌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发育生物学学术队伍和以欧阳五庆为学科带头人的细胞生物学及生理学学术团队及以范光丽为学科带头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团队。各团队的人员组成:发育生物学专业:教 授:张 涌 赵慧英副教授:权富生 卿素珠 郑月茂 徐永平 雷安民讲 师:华 松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专业:教 授:欧阳五庆 李新平副教授:张淼涛讲 师:张文龙 丛日华神经生物学专业:教 授:赵慧英副教授:陈树林 徐永平讲 师:张 琪研究特色:发育生物学专业:我院发育生物学形成了2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动物克隆和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2)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在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生机理、动物早期胚胎附植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胚胎早期卵裂极性发生研究、动物克隆胚胎发育异常及表观遗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以牛、羊克隆机理研究和动物形态发生机理研究为特色的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专业:我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形成了以纳米技术研究为特色的优势专业。从2006年以来,已研制出多种液体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已获得授权17项,在国内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神经生物学研究:率先以猪、羊和鸡为畜禽代表动物开展了脑的构筑、不同生理期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系列研究,形成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对生殖调控的研究方向。以畜禽为实验动物模型,对动物重大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器官中神经肽、激素和免疫细胞因子的分布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其研究新成果将为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科研条件:(1)建立了动物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平台及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平台。(2)建立了动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2个全国一流的创新平台。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室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被授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高等学校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称号

举个例子,就是相当于高考,考了三年,年年740(满分750),在他所研究的行业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并且年龄还是那么小,在将来的事业、学术这,足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最美90后博导5年发60多篇SCI论文惹争议,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就是在5年内发60篇SCI论文,这件事情合不合理,背后有没有其他猫腻。5年60多篇SCI,这是很多专家都很难做到的,有些专家一年有1篇SCI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网友对这件事情产生了质疑,毕竟这个博导还这么的年轻。这里面会不会都是假货甚至抄袭等问题。

首先,发SCI论文难度怎么样。SCI论文发表,其实不算很难,但是也不简单,单从SCI论文来说也分很多的档次,SCI被中科院分为了4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真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SCI文章多数集中在一区和二区,单单只说发表SCI文章,看不出什么。而且如果是三区、四区只是刷篇数,也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目前来说SCI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一个研究生从进校就要开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发SCI论文这玩意,是看你对这个研究方向,研究的情况程度。一篇好的sci文章,至少都要准备半年,而且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与成果。而且如果质量不达标,SCI还是很难被发表的。目前读研究生的人,都是在大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晚了就来不及了。目前在我国,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研究生毕业的要求。

最后、就是这位90后博导其实能力是很强的。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课题,这点就不普通。她大四,当交换生、拿到公派奖学金直博爱丁堡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拿到首次授予亚洲人的弗雷泽·司徒塔特奖。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这些都说明这位博导的能力,所以5年发60篇SCI就不奇怪了

本科199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7-2009年在美国Tufts大学David Kaplan研究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11月进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工作至今。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2009年底回国后已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重大基础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1项,企业合作攻关项目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加973项目1项,总经费约250万,在国内外知名刊物Biomaterials,Biomacromolecules,Acta Biomaterialia,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等已发表SCI研究论文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

研究生期间要求发表一篇论文

要求。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并原则上公开发表(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同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必须与硕士学位论文有相关性。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也是中国学历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

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总的情况是硕士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的话要发一篇SCI。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体还要看学校的规定

答: 为你总结到以下答案呀,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总结来说以上3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呀~

加油,相信你肯定可以按时毕业的。

研究生期间一般发表几篇论文

每个学校应该有规定 有要求

至少应该要发表3篇论文以上,同时有些论文要s1i手编收录,还还要在一些学校的学报上面发表。

有的学校只要求毕业论文,有的要求加一篇小论文,有的要求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的则不作要求~

一般都是一年1-2篇,最少1~2篇,当然越多越好

张霁研究生期间发表多少篇论文

没有人物背景全靠自己.张霁是湖北通山人,1993年出生。他本科期间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经过刻苦学习、精心准备,他终于在2016年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张霁成为BAT以及华为眼中的香饽饽。最终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华为开出201万年薪,将这位天才少年收入囊中。当数以百万计的大学应届生走入社会,二本三本的同学都会问,这辈子还有机会赶上985/211的同学吗?而张霁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前提是要付出和张霁一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但张霁的牛可不是一般人的努力来形容的。

出身三本民办学校,一步步走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张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两个方向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数据库以及磁盘故障预测两个领域;放弃360万年薪,历经七层面试,最终选择华为的201万年薪。

出身民办学校,却能考中华科博士

张霁出生于1993年,2009年考入民办二本武昌理工学院,一所二本学院,大多数学生都抱着不挂科即可的态度而去。张霁却没有像身边的人一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自己有着清晰的规划,制定了自己大学学习计划,甚至精确到日。无论什么课,教室的第一排永远会出现他的身影,空闲时间也全部在图书馆度过。

大学期间,张霁的成绩便一直名列前茅,四六级考试一次便过。成功取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大三便开始准备考研的张霁显的格格不入,他选择考研的目标也非985/211。而是立足于自身,选择自己能够够得到的武汉邮科院的研究生。而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因为他更高的追求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

当梦想照进现实,努力并没有辜负他的梦想。2016年张霁成功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完成了从“双非”院校到985/211大学的逆袭。从2009年到2020年,整整十一年的埋头苦干,这种学习态度和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的“牛”已经不能够用普通人的努力来形容了,

专业领域的专精

天才少年张霁的博士生导师周可说到:“张霁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非常好,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非常快,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迅速寻找到解决方法。”这也是张霁就读博士期间不断在顶会发表各种论文的原因。

读博期间,张霁就已经被博士生导师张可派往腾讯,负责AI ofsystem(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工作,虽然是作为实习,但一个能拿到腾讯的认可也是不容小觑。

从2017年开始,张霁就读博士期间迅速做出大量科研成果,迅速在各大顶会(顶会论文指的是在领域内的顶级学术交流会议中宣读和发表的论文)发布。数据库方面偏向强化学习数据库调优,相关论文发布在SIGMOD(数据管理国际会议);数据库查询优化,论文发表在VLDB(超大型数据库会议)。

磁盘故障预测方面论文发表则是ATC、DAC等A类会议以及ICPP。除此之外,顶级期刊TPDS也收录了张霁关于磁盘故障预测的相关论文。在这两个领域,张霁已经走在了全中国人民的前方。

七层面试,却还是选择201万的华为

华为“天才少年”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从简历筛选到人力资源面试一共要经过七轮,每个面试环节都会有严格的考核和筛选。虽然困难重重,但张霁依旧拒绝了深圳两家初创企业给张霁开出最高360万元的年薪。最终选择了华为,因为在张霁的眼中,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那一百多万年薪差距重要的多。

“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所谓的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可能,咱们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这是张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或许是因为华为是一家真正能够沉下来做技术的企业;也或许是因为华为现在面临的局面困难重重;也许是华为的狼性文化,让张霁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张霁很“牛”。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是万丈光芒。

他是一个天才,从小成绩就名列前茅,后来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是一名博士生,每天起早贪黑做实验,发表了很多论文。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再次席卷热搜。

近日,华中 科技 大学又有2名毕业生入选该计划,

一位是廖明辉,华科电信学院应届博士研究生,拿到的是“天才少年”最高一档201万元的年薪;

另一位是武敏颜,华科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生,虽不如上一位出众,年薪也已超过百万元。

“天才少年”这个计划,是华为公司为了今后的发展而推出的。

任正非说道,“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听着卷感就扑面而来,不知道华为老员工们一年又一年地面对更年轻更出彩的人物是什么心情…)

面试一共分为七个环节,简历筛选、笔试、初面、HR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内容主要围绕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 汽车 、智能制造六大课题展开。

层层筛选下来,能脱颖而出的必然是人中龙凤,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廖明辉,在校期间便已是风云人物,曾获CCF-CV学术新锐奖、两次国家奖学金、AI华人新星百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CSC-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荣誉或奖项。

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发表过10篇一作论文,包括2篇顶级期刊(均为ESI高被引论文)、7篇顶级会议和1篇二区期刊。

一共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其发表的文字检测算法被腾讯微信和百度等公司采用。

此外,廖明辉还担任着十余个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参与组织了两项国际比赛。

他的成就,让许多人都望尘莫及。

不过,在往届华为天才少年招聘计划中,不乏一些“后起之秀”,普通人也能学习模仿的榜样。

2020年,华科计算机专业博士张霁同样拿到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他的起点相比于别人来说,并不高。

1993年出生的张霁,本科来自于一所三本院校——武昌理工学院,还是复读一年才考上的。

在第一学历歧视下,很多人会觉得,本科一般了,后续学历再好也算不得什么。

但张霁并不气馁,努力考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后又圆梦华中 科技 大学,成为了华中 科技 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

大厂们也并未因为他的第一学历而不待见他,相反,在发现张霁的实力后,纷纷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在校期间,张霁拿到了腾讯公司总部实习的offer,在2019年时候还被邀请去美国排名第一的应用数学研究机构美国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访问。

2020年,他成功入选华为天才计划最高档,同时还拒绝了另一家企业开出的360万年薪。

在一些人对他的第一学历冷嘲热讽的时候,张霁早已通过不断的努力,将那些人甩在身后。

人的一生很长,通向成功的路多种多样,天才也未必一开始就是天才,也有可能是努力了很久的普通人。

今天,零妹来聊聊“ 天才 ”的英语表达。

表示天才的词有很多,比如talent, natural, genius, giant, gift等。

口语中,夸一个人“天才”,可以这么说:

① You’re a natural.

natural比较常见的用法是用作形容词,表示“自然的;正常的”,但也可作名词,表示一个人“天生就具备某种才能”。 常与on搭配 ,侧重强调某人在某方面无师自通。

比如:

You’re a natural on writing.

你在写作方面真是个天才!

② You’ve got a gift for it.

gift除了指“礼物”,也用来指一个人做事的才能或天赋, 常与介词for连用。

比如:

She has a great gift for music.

她极有音乐天赋。

③ You're full of talent.

talent指天资、才能,侧重于讲某人在某方面具有可发展和培养的突出天赋才能,我们在用这个词夸人的时候,这个人的才能可能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已初露锋芒。

比如:

The nature gives us some talent, so we should develop it.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些天赋,所以我们应该将它发展起来。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研究生论文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是收费的。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2、国家级期刊自己投稿费用一般在1200-2000元一个版面,如果是特殊的发表形式,比如法律或医学类型的期刊,相对会贵一些。根据不同要求去发表,价格最高的上万元甚至是更多都会有的。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4、国内核心期刊费用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C刊发表的费用跟期刊的类别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们单位指的C刊是核心的话那费用多在3-5万元不等,也有一些需要数十万元的费用。5、一般SCI论文的版面费在1000-1500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7000-10000人民币左右,但是也有少数期刊的版面费非常高,达到15000元以上。而且论文还需要请专业机构润色,一般润色费用大约2000-3000元。(期刊级别越高费用越贵)。

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笔者有一位师兄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后轻松保研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表高质量CSSCI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一部,最终又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2.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现在就业比拼的是就业能力。但是,就业能力怎么体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最能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恐怕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高校期末考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考前半个月拼命背背书,考后半个小时全部忘光光。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其实不是太看重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论文则恰恰是一个学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发表论文的同学跟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3.对于打算出国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国外的高校也是良莠不齐的。如果没有申请到一流的大学,回国后还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不比国内“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其特别看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证明自己是具有以上能力的!国外的教授也很乐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无论是为取得外国教授的好感也好,还是为申请到一流的学校也好,发表论文其实就是一种高额回报的智力投资,你还犹豫什么呢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笔者的一名学生,平时爱写论文,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结果在各种评选中,只要其把论文一亮,他的分数都是最高的。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5.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其实,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要发表论文的需要,但是要么由于自己学历过低,论文没有期刊愿意刊载;要么找不到论文发表渠道;要么论文质量不高,被期刊社拒之门外。而发表吧却能为同学们提供绿色论文发表渠道,根据同学们的论文学科门类,量身打造论文发表计划,并为同学积极修改论文,提供各种有益的修改意见直至论文成功发表。

1.有违纪处分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可发表学术论文抵消处分。2.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不过者可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代替。3.出国留学、交流,论文发表是硬条件。4.想拿国家奖学金者,一篇论文可加4-10分(国家奖学金金额为8000元)。5.考研、保研者发表论文可在面试时加分,提高通过率。6.发表论文属于自己的一个科研成果,在毕业找工作时也可以利用发表的论文让自己的简历更丰富哦~上述这几点都是可以在大多数高校中有明文规定的 更多发表---找我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分为A类论文、B类论文、C类论文:

一、A类论文包括:

1、SCIE检索的期刊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工程索引(核心版)(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

3、SSCI检索的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4、A&HCI检索的论文: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

6、校定A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B类论文包括:

1、EI(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中非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SCIE检索的会议论文,EI检索的会议论文。

2、ISSHP检索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

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三、C类论文包括:

1、除了A类、B类以外,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发表的论文。

2、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

4、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5、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6、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引文数据库SCD(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7、ISTP检索的论文: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

扩展资料:

1、CSCD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公布的目录为准。

2、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目录为准。

3、国内全国一级学会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的全国学会目录为准。

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最新版为准。

5、发表外国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不限于英文期刊。

6、“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包括有出版号的国际会议论文集。

7、“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包括有出版号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增刊收录的会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下发学校校定国内外期刊源及论文分类的通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