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我不是药神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我不是药神的论文参考文献

所谓仿制药,根据百度百科,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也就是仿制药它不是假药,是否仿制,要看正版药生产在先还是仿制药生产在先,或者要看谁先得到国际专利认证,同一药效的药品不一定取同一个名称,这个国家可以把这个药物名称命名“格列宁”哪个国家可以命名为ABC,当然,如果印度格列宁是在它国已获取专利的基础上,以同一名称生产,那就是仿制了。但是电影中的印度格列宁是仿制药,但并不是假药,因为它和正版的格列宁具有同样的功效,同样具备治病救人的功能,至于价格为什么低,就应当是印度政府的政策制度问题了。我国对正版药是执行专利保护政策的,在保护期内,相应药物的仿制药是不能被制造,以及被销售的。因此,影片男主角的行为无疑触犯了法律,涉嫌走私罪,当然无异议是要接受制裁的。但是贩卖假药罪?可能有得一说。二、我国刑法没有“贩卖假药罪”这一罪名,只有销售假药罪,当然“贩卖”和“销售”同属近义词。在我国刑法中,“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没有实际药效的假药,还包括实际具有疗效,在国外是合法药物,但未经过我国药监部门批准即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进口药”。根据电影的剧情来看,印度格列宁是通过程勇走私来的,渠道不合法且是以牟利为目的进行销售。该药物在印度是合法的,但其以非法突进进入国内,未经药监部门批准即在国内进行销售,自然不合法,所以,电影中的警察把病人手中的印度仿制药称为“假药”原因应该是基于此。三、情与法的法律适用电影上半部分,男主程勇以牟利为目的从印度走私格列宁以2000元一瓶卖给白血病患者,就是一个走私犯和一般普通商贩的行为,后半部分,其后为挽救更多白血病人生命,男主卖白血病人500元一瓶,不足的1500元男主自贴,男主的初衷从挣钱变为救人,最后触犯刑法背叛入狱,此后的行为仍然触发我国刑法,但是从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犯罪动机来看,男主第一,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第二,其是在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记得有这么句台词:我也想活,我也不想死啊),电影的真实背景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上书至法院,请求对“陆勇”免除或从轻、减轻处罚,从法律上讲,男主程勇在法庭上认罪态度较好,坦白自己的罪行,给予从轻处罚,对于“情”的部分,根据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根据该条款中“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根据其帮助若干白血病人的情形,根据其犯罪动机来看,在法官的自由裁判权内,应当给予从轻减轻处罚。

他深刻反映了人们现在对绝症的恐惧和对症药品的期待渴望。

法律分析:这部电影的内容主要是涉及白血病人医药费昂贵、印度仿制药、假药等问题。这也是社会上现在非常尖锐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里面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法律问题就是关于仿制药是否为假药的问题。所谓仿制药,其本质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因此仿制药也是具有疗效的,在疗效上不属于假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八条 药品包装应当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发运中药材应当有包装。在每件包装上,应当注明品名、产地、日期、供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他是有罪 但是没有他伟大的付出 很多人都买不起药吃不起药 没有他 死的更多人 我认为从轻发落

爱格杂志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一个叫做陆勇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实事迹。

陈勇的家住在江苏无锡,他曾经是一家针织外贸厂的老板,在2002年的时候本来家境殷实的他被确认为慢粒白血病,对他来说这一切都变了。

对于寿命还只有三年的他来说只能做骨髓髓移植手术,可是配型不好找,陆勇只能先吃药稳定病情。有一种在瑞士制药公司生产的格列卫这个药的效果特别好,但是就是太贵了。

一个月要吃一盒,这一盒的价格就是23500元。一年下来就要花个几十万,这对于白血病群体来说已经是天价了。

陆勇也是吃了这种药,这期间吃了将近70万,对于他这种家庭来说,也支撑不住了。

陆勇在网上找到了外国白血病患者服用印度产的仿制药一盒才3000块钱。他托人买回家吃了几个月之后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他把这种药介绍给了他的病友,并无偿的帮他们代购。

陆勇帮病人们买药的这件事情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知道陆勇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这种行为就是在犯法,他们也是很无奈。

严重的是印度这个药在国内没有专利,属于假药。于是陆勇被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这将面临着牢狱之灾。

当白血病患者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痛心,在患者们眼中陆勇是一个非常正直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帮大家买药,他也不会被抓起来。而且如果陆勇一旦出现意外,他们的救命药就没有了。

这些千百名病友联名写信送到了司法机关,请求检察院撤销公诉判陆勇无罪。最终法院多方考虑情况后,陆勇最终无罪释放。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该片由真实事件改编,不过人物的具体性格都有一定虚构和再创造的情节。为了更好呈现角色身上各种不同的性格,主演们都曾专门去体验生活:王传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里和病人们一起同住;周一围曾去体验警察的工作状态;杨新鸣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采访、探访病人等等。

“药神”出狱无人接,感叹世态炎凉 话说一代“药神”程勇经过监狱监管改造,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终于刑满释放。 随着监狱大门“咣当”一声关闭,程勇心头猛地一颤,这一瞬间,他决计要把过往记忆彻底抹去。 尽管这样想,但内心还是有一种期待,希望监狱大门口有人在接他,小舅子曹斌?并肩作战过的思慧?亦或是曾经受过自己恩惠的白血病患者。 可是,监狱门口空荡荡的。 程勇拐上马路,依然是一个人影也没有。 程勇心中不禁升腾起悲凉:格列卫进入医保,那帮患者再也不需要他这个“药神”了;小舅子因为自己的事“背锅”,躲的远远的;思慧和自己本就谈不上感情,哪还能管他哪天出狱。 一路兜兜转转,恍恍惚惚,程勇无心欣赏“魔都”的变化,神使鬼差地竟然来到了思慧住的弄堂口。 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去时候,远远看见思慧陪着一个男人走到一辆“奥迪”车前,显然是刚刚从思慧家出来。 ”什么情况?”程勇神情木然,眼睛冒火,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但又转念:她不是你的女人,她有她的自由,你无权干涉她的私生活。 眼前的思慧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曾经和自己一起卖药,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他这个“药神”的女人。 “反正我他妈也不是什么好人”,带着矛盾复杂的心情,程勇还是走进思慧家。 一夜风急雨骤,清晨雨歇风停。程勇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该做点什么,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求职屡屡碰壁受挫,“药神”陷入迷茫 药是肯定卖不成了,像他这样经历的“药神” ,医院、药企避之不及,药监部门更上早早把他列入黑名单。他只能转行。 可是,如今年轻人找份工作都不易,像他这样一个刚刚出狱的中年油腻大叔更是难上加难了。 先是去了一家售楼处,销售经理一看是他,像赶瘟神一样,“快走,快走,我们这可是高端楼盘。” 把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当成了在逃通缉犯。 第二家是一个知名汽车4S店,到底是大品牌,格局果然不一样,顺利入职,接下来就是新员工培训。 三天后,程勇主动辞职。这里面套路太深,坑套坑,坑连坑,坑坑坑人。 最可气的是,这帮人,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好像卖车的和卖的车一样,有着贵族血统,浑身透着傲慢与牛B,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程勇告诫自己:我本善良,不可助纣为虐,走为上策。 求职接连失败,程勇心灰意冷,成天以酒消愁。 思慧给他推荐一家旅行社,HR热情有加:“你的事,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明星,有你做代言,有号召力,可信度高。”并当即带程勇见旅行社老总。 当程勇透过玻璃看见总经理办公室那个“秃顶”,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这个人居然是程勇在思慧家弄堂口看见的“奥迪男”。 任凭思慧怎么解释,程勇不想每天心里堵着生活,跟思慧说“我宁可去工地搬砖,也不用看那个秃顶男人。” 思慧也失去耐心:“你爱去不去,也不是我养你。”人情冷暖,善良,终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这天,程勇正陪儿子吃饭,电话响了,是小舅子曹斌打来的,通知他晚上参加“白血病亲人团”为他举行的感恩宴会。 原来程勇出狱那天,曹斌去外地办案了,没能去监狱接他。一回来,立马召集聚会。 宴会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宴会厅举行,本市病情得到控制的白血病患者悉数参加。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温情,非常感人。众人说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药神”程勇的救命之恩。 看着一个个真诚的面孔,程勇也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听大家的一席话,知道大家没有忘记我,在里面待三年值了!” 这时,小舅子曹斌介绍旁边的一个中年人:“这位是沐阳实业的周董,也是本次聚会的召集人和赞助商。” 程勇连声感谢,周董说:“应该说感谢的是我,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这才保住了我的企业。听说你现在工作没有着落,到我公司来吧,给你股份。” 宴会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纯粹而真实的人性。

2、情理与法理的两难。

3、贫穷和不幸是原罪。

《我不是药神》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该片不仅是一部完成度极高少见的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用诚意来打破所谓制度壁垒并靠规矩的拍摄手法来赢得观众的作品。

主要讲述的就是药价高,很多普通白血病患者根本无力支付这昂贵的药费,所以由徐峥扮演的勇哥就利用自己的渠道去走私了一批印度的药,功效相同但是价格便宜很多,拯救了很大一批被病痛以及贫穷困扰的白血病患者,但后迫于相关部门的打压,不得已放弃药物走私放弃这批买不起药的患者,之后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国产电影的新突破了,虽然细节上还是存在局限,但是整体而言已经很好地反馈了社会现状。

我不是药神论文研究背景

他深刻反映了人们现在对绝症的恐惧和对症药品的期待渴望。

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医疗卫生方面的现状,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反思反思

看病贵看病难、抗癌药纳入医保、国外创新药引进等问题。

在电影中,主角程勇化身为正义英雄。公众亦渴望出现这样一个具备神性的英雄,这样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患者的生存困境不谋而合。

电影也反应了内地看病贵看病难、抗癌药纳入医保、国外创新药引进等问题。综合以上因素,《我不是药神》的背后其实是全民心中的痼疾,借着电影上映而来一次大爆发。《我不是药神》能成为现象级的影片,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是必然的事。

评价

影片的主线是程勇通过购买印度格列宁帮助白血病友的同时获取利益最终被抓并一步步成为“药神”的故事。影片中程勇的人物性格弧线十分鲜明,他的每个选择先前的剧情基本都有铺垫,使得人物性格转变十分自然流畅。

他本身只是一个卖壮阳药的小商贩,开始接触格列宁只是生活所迫——老婆离婚,父亲重病,因此才开始涉足印度格列宁的贩卖。随后在和病友们的接触中,程勇的内心也有了些许触动,虽然此时他仍然是为了钱在贩卖你印度格列宁,但是这也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铺垫。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药油店贩子程勇为赚钱兜售印度抗癌药,从而走入病友群体,并迎来自身蜕变,并形成自己的坚持的故事。该片上映后大火,除了演技、原型噱头、精湛的拍摄手法、广泛的情感共鸣等,还在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而至于北京文化为何出品该电影?很显然北京文化是个影视娱乐传媒集团,其是否出品、投资某部电影或电视剧,也是出于商业上其能否获得成功或能否为它带来更好的商誉以达成未来更好的商业效益的考虑。《我不是药神》改编自陆勇案,为真实故事改编,且原型在该部电影之前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舆论争论;且《我不是药神》为当前国内优秀作品相对较少又普遍较受欢迎的现实主义题材;加之癌症其实颇为普遍,故而容易触发广泛的情感共鸣——这些都是一部电影可能大爆的元素,而如北京文化这般的大企业,自然有很成熟、专业的团队评估一个项目的商业价值,投资出品该片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也证明,这个投资是很成功的。

如有用请采纳。

中国精神论文参考文献是

论中国红色革命精神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山精神、洗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神七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科学内涵、美学价值、当代价值一、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意义革命精神给革命总路线的制订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每一次伟大的社会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政治文化往往是政治现实革故鼎新的重要前提。红色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弘扬,在当时不但有力地抨击了旧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军阀统治,揭露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救国图存”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向中国人民宣传了共产党先进的政治理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为我们党开展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富于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黏合剂高尚的道德能吸引人,伟大的精神能鼓舞人,科学的思想能指导人。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因子使得它发挥了其他政治思想难以比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红色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力量源泉我们党自“三湾改编”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红色革命精神的先进因子就深深地注入了人民军队的血液,浇铸了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铁军,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红色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红色革命精神继承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主、自由、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范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传承价值。红色革命精神包含的精神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研文化的毅力,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的决心体现为1.马克思主义是红色革命精神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构筑了红色革命精神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2.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维系人民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构成红色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革命群众的内在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人生追求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革命道德,是党和人民群众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红色精神的美学价值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红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篇章。红色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多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恢弘深邃的精神文化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对红色精神的美学性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设,彰显其美学价值红色精神属于社会美类型,美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美得存在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即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红色精神之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容。红色精神具有崇高的审美范畴。崇高美集中体现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内在联系,更是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感,使命感,而这正是崇高美的特征红色精神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精神则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唤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对自身进行道德审视和理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人的道德的培养与重建。而道德精神的塑造,不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熏陶启迪。红色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四、红色革命精神的当代价 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物态载体,是我们保留红色记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不断获取力量的不朽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与时俱进地开发、传播红色革命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不仅能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而且能够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与国家,最终增强党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其次,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日益成熟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通过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保持自身思想上的先进性。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有效地主导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

从“品德”到“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 向 摘要:文章认为,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只有“品德”,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使“品德”到“道德”有了可能。 关键词:品德 道德 现代化 .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路向,传统道德如何现代化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从话语伦理学出发,哈贝马斯论证了道德视角重建的必要性,其理由是,传统的道德视角是上帝的“超验视角”,道德律令的规范有效性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上帝的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宗教及神学不再是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1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方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路向可以说是“去上帝化”。但是,中国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中国传统道德的规范有效性不是从上帝的超验视角作出论证的,因此,尽管中国和西方都正在经历着传统道德的现代化进程,甚至有可能两者在经历这一进程后会获得相同的或相近的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但两者现代化的起点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一、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只有“品德”,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 在文化系统中,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在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是构成道德的两个重要的维度。社会公德主要适用于社会群体的公共生活,旨在规范和维系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的普遍性关系;个人私德则主要适用于个体的私人生活,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修养、作风、习惯等,旨在规范和维系个体本身安身立命、终极追求的方式。 在我国,公德、私德的区划始于梁启超。他在 1902 年《论公德》一文中对公德和私德进行了区分,并指出中国人缺少“公德”,而“私德”充斥生活。他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2费孝通和梁漱溟也认为中国人只讲“私德” 不讲“公德”。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中国的城乡生活中,“最大的毛病是‘私’。……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3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 说:公德“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4 的确,中国人在公共生活中相对缺失的那些公德规范,在私人生活中往往能够得以贯彻。例如,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在自己家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财物等,但这种现象在公共场所却屡屡发生。这不能不让人觉得道德只有在私人生活中才发生意义。然而,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则指出,中国人只讲公德,不讲私德,中国人当面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干着肮脏的见不得人的丧尽天良的勾当。这种说法也似乎极有道理。 那么,中国人缺少的究竟是“公德”还是“私德”? 笔者认为,在传统中国,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德”,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私德”,因此,也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虽然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但也没有一个民族象中国那样把道德放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个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的“三不朽”论断,把立德至于首位。儒家经典《大学》标榜的“大学之道”,是“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也是把对完美道德的追求看作“唯此为大”。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的阐述,也是“公德”和“私德” 兼顾的,并没有厚此薄彼,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也。儒家为中国人所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其起点为“修身”,其终点为“平天下”,也可以看出儒家对于“私德”和“公德”的强调。 但是,以现代眼光审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道德只是“品德”,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何谓“道德”?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以后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古汉语中“德”通“得”,东汉刘熙载: “德,得也”。(《释名》卷四)许慎《说文解字》云: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所以“道德”可以解释为合乎规律得取得、获得。何谓“品德”?“品德”之“品”字就是三个“口”,即“众人之口”,为品评之意。 所以“品德”可以解释为合乎品评地得到。文天祥诗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也只是为了在历史上获得一个好的评价而已,这与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全然不同的,但丁的“我行我素”在中国就等于是“一意孤行”,会很“不得人心”。 只讲“品德”而不讲“道德”的中国人,只要自己的行为不会“贻人口实”、“留为话柄”、“招人非议”,那么,不讲“道德”又有何妨!比如说,在中国,随地吐痰可以说是一个陋习。但我们知道,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不会随地吐痰,不过不能依此而认为中国人是讲“私德”的,因为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中国人在朋友家里也不会随地吐痰,因为那会招来朋友的心怀不满;中国人在领导面前也不会随地吐痰,因为那会丧失自身仕途进阶的机会;中国人在恋人面前也不会随地吐痰,因为那会失去自己在恋人心中美好的形象;中国人在有公共卫生管理者在场的时候也不会随地吐痰,因为管理者大权在握,如果他顺手开出一张“天价”罚款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中国人随地吐痰的前提是: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不会招来与自身利益有关系的人的“非议”。即使周围有一大群的人,但是如果都与自身利益无关的话,中国人喉头一痒,对不起,他就要吐痰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 二、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在对“道德” 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采取的不是“神学”的视角。但我们知道,中国也曾有过“神学”时代。比如说,中国古代用以指代国家的“社稷”二字,本是指土神和谷神,它们都是人们祭祀的主要对象,表明了远古时期中国人对神的崇拜。在商代,更有“以神道设教,则天下安矣”的说法。 中国诸神中也有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帝”。在甲骨卜辞中,频繁出现的“帝”主宰着自然界的一切,主宰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贞翌癸卯帝其令风”,“帝令雨足年”等5。众所周知,中国的“神学”时代是夏商二代,到周朝时期就基本上完成了从“神学”到“人本” 的转变。值得深思的是,儒家在进行道德设计时,避开了“神学”时代的夏商二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孟子则“言必称尧舜” (《孟子滕文公上》),宣称“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 (《孟子公孙丑上》)。由此可见,尚古的儒家恰恰摒除了介于“尧舜”和“周”之间的夏商二代。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与西方基于上帝的视角建构道德体系不同,儒家是基于“人本”的视角,直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构其道德体系。位于“仁义礼智信”之首的“仁”既是儒家的主要美德,又是儒家对人下的定义。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何谓“仁”?《说文解字》云: “仁,亲也,从人二。”因此,“仁”表示的是“二人”的对应关系。6由此可见,儒家是从“二人”关系来定义人的。儒家设计的“二人”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儒家的道德主张就是在这五对“二人” 关系中展开,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应该看到,儒家道德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合规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中国历史的正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儒家对道德的强调,中国人大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而不改其乐。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曾出现过无数明君忠臣、慈父孝子、仁兄贤弟。 然而,儒家的“仁”式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应然”式理想,很容易成为一种无法操作的道德概念,因为道德必须成为一种理性的“绝对命令”才会成为个体的自觉行为。儒家所设计的道德,是在“二人”关系中展开的,这种道德的致命缺陷在于:当“二人”关系中的“一人”不在场时,那么,“另一人”也就没有必要坚守道德观念。以儒家所主张的“君惠臣忠”为例,当“君” 不在场时,“臣”就可以不“忠”;当“臣”不在场时,“君”也就可以不“惠”。比如说,皇帝嫖娼是不道德的,但宋徽宗走专门挖成的地下暗道与李师师幽会时并没有不道德感,因为没有大臣们看见,也就不会引起大臣们的朝议。今天的中国,诸如交警不在时就闯红灯等种种不道德现象,都可以说是这种“仁”式道德的缺陷所致的遗风。 由此观之,传统中国的道德不是与个体本身之“自我”有关,而是与别人有关,并且是与别人之“口”有关。这正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深层原因。中国人喜欢说别人闲话,也怕被别人说闲话,可以说是中国人之“品德”意识深入人心的明证。不难想象,在以“品德”为“道德”的传统中国,可能也不缺乏为个人道德情操而一日三省的高尚人士,但更多的却是“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道德伪君子。比如说,中国两汉时期以察举取士,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德行重于知识,而德行只能通过举荐来了解,因此,这种察举制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制度。事实上,这种察举制度实行初期,对抑制世卿世椂,提倡优良德行,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也确实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举荐制度发展到后来,许多士人矫饰言行,故作清高,虚伪得不近人情,成为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扑子》外篇卷一五)。这种察举之弊正是以“品德”为“道德”所致。 “品德”的危害是在道德生活中形成“道德暮夜”。 在传统的西方社会,“上帝”是个人灵魂的认同对象,是个人道德形成的原动力。因此,西方传统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神德”,个人之所以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事,是为了获得上帝的欢心和喜爱。因为上帝无时不在、无地不在,所以对上帝怀有敬畏之心的西方人无论是在暮夜也好,无论是在光天化日也好,都会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但在中国,因为其传统道德中缺失一个统率个人灵魂的上帝,所以个人行为就不必对上帝负责,相应地,中国人的道德表现也就与西方人的道德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尽管也有恪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的杨震式的人物,但那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信从“暮夜无知者”的王密式的人。是的,只要在“暮夜”,除了你我之外不会还有别的人知道我们干了什么,那么,只要你我愿意,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王密我把白花花的金子送给你,你收下就是了,我不会有什么顾忌,你也不要有什么顾忌。中国人就是如此,他讲道德,是怕人看见而被人说“闲话”;他不讲道德,是因为没人看见因此不会有人说“闲话”,或者是即使有人看见,但看见的人说的“闲话”对他的利益不会产生任何损害,或者是看见的人也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与他同流合污的人。 三、从“品德”到“道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在传统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的局限,在道德操守上只需做到儒家从五对“二人”关系出发而设计的“五伦”就够了,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但是,这种道德规范没有普适性,正如费孝通所说:“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7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进入工业化社会,中国人的生活范围大大扩大,不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已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遭遇种种困境,而且,传统道德如果不现代化,还会对现代经济的良好发展形成种种障碍。因此,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道德的现代化成为必需,从“品德”到“道德”因此有了可能。 工业化社会有三个特色: (1)生产以个人为单位参加,但却是集体生产; (2)社会组织以个人为单位参加,但却是群体生活; (3)人与生产工具相分离,因此可以四方流转。8这些特色使得工业社会的道德已经难以靠“二人”关系中的人伦、亲情、血缘等来维系,它需要的是普遍性的公正和普适性的正义。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其传统道德都是“他制他律型”道德,西方传统道德能发挥有效作用是源于上帝对个人的制约,中国传统道德则是源于“二人” 关系中彼方对此方或此方对彼方的制约。很显然,两者都不是“自制自律型”道德。在西方,从天才人物尼采大声宣布“上帝死了”的那时刻起,上帝至上的和绝对的权威失去了,上帝不再是所有人认可的道德有效性的基础,以上帝视角建构的传统道德因此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的任务。但是,西方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历程是“去上帝化”,是从天堂走向人间,是世俗化,而中国传统道德本来就是人本的,是人间的,是世俗的。因此,西方对传统道德现代化作出的探索以及取得的经验都不能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有效借鉴。 笔者以为,现代意义上的道德的建成,必须使得个体既是道德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道德生活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只有如此,道德对个体而言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才会成为个体自觉的和自然的行为操守,道德才是“自制自律型”道德,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道德。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道德,应该是既能促进现代经济生活的良好运行,能调整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又能提高个体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并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唯有如此,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才能说是真正的建成了。 参考文献: 1王维先,铁省林。话语伦理学的道德视角的重建J.道德与文明, 2009 (4): 89. 2李华兴,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213. 3鲍霁。费孝通学术精华录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8. 357. 4鲍霁。梁漱溟学术精华录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8. 251. 5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51. 6(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2. 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21. 8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思修没什么格式吧,专业点的论文有格式标题摘要关键字一、引言二、正文(正文可以分很多小标题,如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结论四、参考文献

建党精神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引用党的报告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或引用日期。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百度百科目录词条推荐关于中国革命的四篇经典文献导读《关于中国革命的四篇经典文献导读》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图书。书名关于中国革命的四篇经典文献导读ISBN9787503562518页数130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快速导航目录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重要举措毋庸置疑都彰显了党的历史上形成的政治传统,蕴藏于经典文献中的光辉思想至今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写下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论思想和对中国问题的初探,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持续广泛的影响。[1]目录引言第一章《古田会议决议》导读一、党的建设相关问题二、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第二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读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二、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三、工农武装割据第三章《才溪乡调查》导读一、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一、发展合作社经济二、扩大红军力量第四章《反对本本主义》导读一、对调查工作的理论总结二、调查研究及其方法三、刨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后记作者简介徐浩然,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理论、国家与社会治理。先后出版专著《解读中国民主》《人民国家——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政治》《改造我们的世界:从闽两苏维埃运动看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参与编写《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等图书10余部。[1]参考资料[1] 关于中国革命的四篇经典文献导读.京东 [引用日期2020-04-28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2)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我们写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根据我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来看它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借鉴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等等一些资料,然后把它标注在在毕业论文的末尾。

一、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具体是指什么呢?

二、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三、我给大家讲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 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四、经验总结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尤其是我们的毕业论文,说多了都是泪呀,这都是根据我自己当年写毕业论文的血泪史,总结出来的结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